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的增韧增稠改性

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的增韧增稠改性

一、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增韧增稠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杜宇聪[1](2020)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合成工艺改进研究与质量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了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的特性与制备方法研究,并对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医用胶单体进行了合成工艺改进研究。新工艺首先取消甲醛的甲醇溶液制备步骤,不使用有毒溶剂甲醇,以多聚甲醛为反应原料,石油醚作为反应介质,在一套密封容器内一次反应,直接消除了甲醛和甲醇对于操作人员的毒害风险,并且缩短了整个合成工艺的时长。其次,单因素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脱水剂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产品收率约为60%-65%,收率比传统工艺提升约3%。最后通过红外光谱仪(IR)、气相色谱仪(GC)、核磁共振仪(1H NMR、13C NMR、DEPT135、1H-1H COSY、HSQC、HMBC)分析确证了反应产物的结构,产品无甲醇残留影响,纯度达98%以上,比传统工艺提高1%。论文阐述了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质量检测技术,该项质量检测技术包括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纯度检测、无菌检测、粘度检测、固化时间与屈挠性检测以及部分杂质限度检查。为保障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医用胶生物安全性,进行了慢性全身毒性试验和医用胶栓塞兔静脉后生物反应试验,结果表明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医用胶对SD大鼠和新西兰兔未见有毒理学意义的影响。

张丹妮[2](2020)在《C8-马来酸酐共聚物改性环氧大豆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石油裂解副产物C8馏分中含有大量烯烃单体,可用于合成聚合物树脂,但由于C8馏分中单体活性差异大且含有大量阻聚成分,导致常规聚合方法工艺复杂,产率低,严重限制了 C8馏分的综合利用。本论文以马来酸酐(MAH)作为共聚单体,利用烯烃单体和马来酸酐较高的共聚活性并选择合适的引发剂,在高温条件下成功制备C8-MAH共聚物,研究反应介质组成、共聚单体的比例、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共聚物产率、结构组成和分子量的影响。将所合成的不同分子量不同结构的C8-MAH无规共聚物与环氧大豆油(ESO)进行改性反应,在分析改性产物的结构及性能变化的基础上确定最佳改性条件,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综合性能较好的ESO基热固性树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低分子量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R-SMA)作为模型化合物,在叔胺类促进剂催化下制备R-SMA改性ESO,动态热机械测试结果显示,三乙烯二胺(DABCO)作为促进剂,用量为酸酐和环氧基团总质量的1wt%,且环氧与酸酐基团摩尔比≤1时,改性产物高储能模量温度范围加宽,性能最佳;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反应热随温度变化关系,经FWO法计算得出反应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变化曲线,发现转化率>60%时活化能快速下降,随转化率提高体系中环氧开环产生的羟基含量上升,出现自加速现象可能与羟基的自催化作用有关;红外光谱表明R-SMA改性ESO主要生成了酯键结构,此外产物中仍有少量酸酐基团和环氧基团。2、以C8馏分作为原料无需分离纯化,直接与不同摩尔比的MAH进行共聚,二甲苯作为反应介质,单体质量浓度为15%,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作为引发剂(单体质量的1 wt%),在120℃的温度下,通过滴加共聚单体的方法制备无规共聚物,当C8当中烯烃单体与MAH的摩尔比为65/35时,所制备C8-MAH共聚物中酸酐的质量分数为45%,随烯烃与MAH摩尔比升高,所得C8-MAH共聚物中酸酐质量分数逐渐降低至23%,产物分子量在6000-10000的范围。3、保持单体浓度及摩尔比不变,通过向反应溶剂中引入非极性正庚烷可有效提高共聚物收率,但共聚物中酸酐含量会略有升高;反之,加入极性溶剂环己酮(50%,V/V)可获得低酸酐含量的C8-MAH无规共聚物(接近投料比);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由8000显着降至2500,但对共聚物中酸酐含量无明显影响;将反应温度进一步升至125℃,无需加入极性溶剂即可获得接近单体投料比的低酸酐含量C8-MAH无规共聚物;随着酸酐含量的减少,无规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由130℃(酸酐含量33%)降低至110℃(酸酐含量18%)。4、采用上述R-SMA作为模型化合物所得出的最佳反应物摩尔比、促进剂用量及反应条件,将上述过程所合成的不同分子量和酸酐含量的C8-MAH无规共聚物与环氧大豆油反应,实验结果表明C8-MAH无规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小于5000、酸酐含量低于30%时所制备ESO改性产物的储能模量最高,同时由于环氧大豆油的内增韧作用,改性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至70℃左右,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生物基材料,C8-MAH改性ESO在热固性树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亚桥[3](2017)在《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合成改性工艺和抗菌性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前期无溶剂法工艺合成医用胶粘剂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的基础上,对该单体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合成方法是采用多聚甲醛代替甲醛溶液在添加复合助剂的条件下与氰乙酸正丁酯通过Knoevenagel反应生成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仪(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用气相色谱仪(GC)、万能测试仪、粘度测试仪等对其性能进行检测,主要探讨了复合助剂的使用量、脱水剂加入体系的时间和缩聚反应后用磷酸调节体系p H对该合成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助剂和多聚甲醛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合成工艺,且与反应物的最佳使用配比n(多聚甲醛)∶n(氰乙酸正丁酯)=1.05∶1,m(复合助剂)∶m(氰乙酸正丁酯)=0.05∶1;脱水剂在反应前加入体系比反应完成后加入有更好的单体收率;用磷酸调节反应完成后体系的p H值在7.0~7.5之间时,单体收率达到最高。用红外光谱(FT-IR)法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法成功表征了单体结构,优化工艺和传统合成工艺相比,成本降低了10.1%,单体收率提高了6.8%,同时体外抗菌性试验证实合成单体能达到初步的临床使用要求。用纳米二氧化硅、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对α-氰基丙烯酸乙酯的改性研究表明,应用纳米材料改性对其粘度和拉伸剪切强度有明显提高,这对拓宽该系列胶粘剂的应用范围和前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田小俊,徐红蕾[4](2016)在《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粘合剂的改性研究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该文介绍了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的产品发展,分析了其临床应用的不足之处,以及国内外对α-氰基丙烯酸酯的改性研究,最后对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刘诗滦[5](2013)在《自救互救用创面封闭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战争以及特大自然灾害等极端环境下,由于缺乏物资和医疗人员,自然条件恶劣,缺乏对污染性创面清创的清水以及医用材料等,往往不能及时对开放性创面进行有效清创而导致感染的严重后果。目前我国对开放性创面常用的紧急救治方法仍为三角巾纱布绷带包扎后再后送到后方救治机构再进行清创缝合等进一步处置。而清创的重点在于早期清创,但是往往由于伤员数量巨大,交通受阻,后送困难,物资缺乏,后勤保障困难等原因,导致污染性创面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伤口感染发生率高。在汶川地震和玉树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伤员救治中我们就有很多这样的教训。同时使用传统的三角巾纱布绷带包扎开放性创面需要大量前期培训,需要熟练掌握大量特定部位的包扎方法。但很多特殊部位不易包扎,且包扎效果不好,甚至还有一些部位尤其是躯干无法用三角巾纱布绷带包扎。而且三角巾纱布绷带包扎只具有简单隔绝异物以及部分止血功能,不具备抗感染性能,功能单一。这样使得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快速、有效、简便地防止或减少开放性创面感染的发生成为一个难题。而在这类情况下自救互救往往是唯一的选择,因此需要研制一种医用敷料在极端环境下用于自救互救临时封闭创面,一方面达到隔绝异物的目的,另一方面敷料又具备抗感染性能,可以大大降低开放性创面的感染发生率。目的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已研制出三氯生氰基丙烯酸酯抗菌胶(以下简称抗菌胶)。本次试验利用各种改性材料对抗菌胶进行改性,使其粘结强度、韧性、抗感染等性能满足需要,同时通过滤纸片法检查改性后对未改性抗菌胶抗菌性能的影响。然后建立污染性创面动物模型,应用改性后的抗菌胶敷料,与纱布绷带包扎法进行比较,探讨用该敷料处理污染性创面的实用性、快捷性、有效性。方法(1)用改性材料改性抗菌胶并测试改性后胶粘剂的各项性能;(2)确定配方后检测对抗菌胶抗菌性能的影响;(3)建立污染性创面实验动物模型,对比抗菌胶及纱布包扎两种方法;结果(1) MWCNTs-COOH、疏水型纳米二氧化硅、丁腈橡胶、环氧树脂有明显的增强效果;(2) MWCNT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无增强效果;(3) MWCNTs-COOH、MWCNTs、纳米二氧化硅、丁腈橡胶、PMMA有增韧效果;(4)环氧树脂无明显增韧效果;(5) MWCNTs-COOH、MWCNTs、丁腈橡胶、环氧树脂无增稠效果;(6)纳米二氧化硅、PMMA有明显的增稠效果;(7)6%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抗菌胶不降低抗菌胶的抑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8)更换抗菌胶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结论(1)6%纳米二氧化硅/抗菌胶敷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污染性创面封闭胶。(2)用液体敷料式抗菌胶封闭创面是一种可行的污染性创面治疗方式。

栗雪艳[6](2013)在《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α-氰基丙烯酸酯(Cyanoacrylate, CA)类医用胶以其在临床上独特的优势正在迅速发展,它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点:1)单组分、无溶剂、流动性好、室温下易固化;2)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与天然组织相适应;3)化学性能稳定,不降解出有害物质。本论文在综述了α-氰基丙烯酸酯的粘合特性及应用的基础上,对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进行了合成和改性研究。本论文通过酯化反应、缩聚反应和高温裂解反应合成了α-氰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和α-氰基丙烯酸-1-丁氧羰基乙酯,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单因素考察,优化了工艺参数。新的工艺路线以甲醛的甲醇溶液代替多聚甲醛为原料,在同一个反应器内连续完成了缩聚、脱水、裂解的过程,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产率提高。根据α-氰基丙烯酸酯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了新化合物2-氰基戊烯酸丁酯和2-氰基己烯酸丁酯作为添加剂,考察了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确定的反应条件可使产率达到95%以上。整个合成过程中,利用红外光谱仪(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核磁共振仪(1H NMR)等仪器对各级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论文对α-氰基丙烯酸酯进行了性能测试,并以聚α-氰基丙烯酸酯和α-氰基丙烯酸酯类似物作为调配剂,对其进行了复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以不同比例的α-氰基丙烯酸-1-丁氧羰基乙酯和α-氰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混合可以得到粘度大小为615mPa·S、剪切强度为518MPa、固化时间48s的粘合剂;2)以聚α-氰基丙烯酸酯改性α-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得到高粘度的配方医用胶,且聚合物的柔韧性较好。3)以2-氰基戊烯酸丁酯或2-氰基己烯酸丁酯改性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时,在保证粘结力的情况下,能够延长胶粘剂的固化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α-氰基丙烯酸酯聚合过快、可操作时间短等缺陷。

黄斌全[7](2013)在《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简称α-胶,又称瞬间胶粘剂,该胶具有固化快、可粘接材料广泛、粘度低、胶层薄、胶膜具有透明性、耐油和电器绝缘性、渗透力强、使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医药卫生、军事和民用以及电子、机械、工艺、考古、文物等领域,随着各个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瞬间胶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快固化、高强度、低气味的改性瞬间胶逐渐受到重视。环氧树脂胶粘剂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如:粘附性能好、电绝缘性能好、掺和性能好等,使得其在各个行业都深受欢迎。然而由于它本身的延伸率低、脆性大、粘接件不耐疲劳,不宜在结构部位使用,环氧树脂固化物的脆性大大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采用含两个端乙氧基团的a-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单体分别对瞬间胶粘剂及环氧胶粘剂进行改性应用研究,分别取得了相应理想的改性效果。本课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与表征及合成条件研究;(2)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改性瞬间胶粘剂及其性能研究;(3)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改性环氧胶粘剂的研制。首先以CH(OC2H5)3、C5H7NO2、ZnCl2和C4H6O3为原料,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制得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粗产物;并经过抽滤、醇洗、真空干燥提纯产物。利用FT-IR对单体特征吸收峰进行了表征。将合成的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单体分别按一定量加入至5502、T502、S505瞬间胶粘剂中,配成改性剂质量浓度不一的改性瞬间胶系列。通过对瞬间胶体系的力学性能、固化时间、粘接效率方面进行测试研究及结果讨论。结果表明,加入单体后的瞬间胶粘剂其固化时间有了明显的降低,T502、5502改性后固化时间分别平均降低了18.8%与40.4%;同时瞬间胶粘剂的粘接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其中对S505粘接效率提升最大,0.25%改性剂质量浓度下达最大强度所需时间由12h缩减至4h。采用环氧树脂E-51、环氧丙烯酸乙酯(OEA)、固化剂及促进剂配制双组份系列环氧胶粘剂,并在该系列胶粘剂中加入改性剂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对其进行了拉伸剪切强度、凝胶化时间、吸水率、接触角及表面能等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改性环氧胶粘剂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保持其他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发现胶粘剂体系最大拉伸剪切强度达到34.9MPa,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王灿,刘秀生,高万振[8](2008)在《粘接低表面能材料时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用底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了底胶在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粘接低表面能材料时的作用。底胶中三苯基膦、添加剂N99可以大幅提高低表面能材料与α-氰基丙烯酸乙酯胶之间的粘接强度。

王灿[9](2008)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新型粘接体系及摩擦学负荷对其粘接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要制备出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粘接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摩擦学材料,关键是解决好UHMWPE与金属材料的可靠粘接问题。根据粘接理论,为了解决UHMWPE这类低表面能聚合物材料的粘接问题,本文设计了三种粘接体系:①对UHMWPE常温化学表面处理后采用普通商用胶粘剂粘接的体系,②使用底涂层的2-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粘接的体系,③自蚀刻超UHMWPE界面的胶粘剂体系。研制成功一种适用于UHMWPE粘接前处理的有机氧化剂+有机还原剂常温处理体系,其优化的配方为过氧化甲乙酮(100 wt.%)+二茂铁(6 wt.%)。使用这种常温处理体系对UHMWPE表面进行常温化学处理后,采用商用丙烯酸结构胶粘接UHMWPE同类材料获得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为3.59MPa,是采用最常用的硫酸-重铬酸钾表面处理液高温处理的UHMWPE/UHMWPE拉伸剪切粘接强度的2.6倍。这种体系常温处理UHMWPE增强粘接强度的机理是,化学处理使UHMWPE表面产生腐蚀和刻蚀,增加了胶粘层与UHMWPE表面间的锚固作用。水和润滑油长期浸泡致使这种常温化学处理的UHMWPE与各种工程材料粘接的粘接强度的下降最大不超过15%。研制成功适于作为UHMWPE胶粘剂的增稠2-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及其配套的底胶。2-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改性的关键是加入1.5 wt.%三羟甲基丙烷烯丙基醚,改性后的胶粘剂的耐热、耐水性能明显改进。底胶中的最佳有效成分是三苯基膦,它的最佳浓度为0.1 wt.%;底胶中添加2wt.%N99添加剂对抑制底胶储存过程中含水量增加有效,使底胶的储存期达到6个月;选择1,1,2-三氯-1,2,2-三氟乙烷和丙酮的混合溶液(1:1)作为底胶溶剂有效改进了底胶对低表面能材料的润湿性。涂覆这种底胶后,使包括UHMWPE在内的低表面能材料的表面能增大,因而改善了 2-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对包括UHMWPE在内的低表面能材料的润湿性,有利于提高粘接强度。使用这种增稠2-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及其配套的底胶对UHMWPE同类材料进行粘接,获得UHMWPE/UHMWPE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为7.80MP。润滑油对上述粘接体系的粘接性能影响不大。但上述粘接体系耐水性比较差。研制成功适用于UHMWPE粘接的双组分自蚀刻UHMWPE界面的胶粘剂。其甲组分是优化配方的丙烯酸酯结构胶,它在配方设计上的主要创新是加入了适当量的溴化铜缓聚剂,能在甲、乙组分混合后控制引发剂产生自由基的时间,有效延长粘接作业时的可操作时间,而又不牺牲粘接效果。这种自蚀刻UHMWPE界面的胶粘剂与文献报道的国内外同类胶粘剂相比,粘接作业时的可操作时间有大幅提高,达到了 20 min,而文献报道的国内外同类胶粘剂的可操作时间仅有数分钟。自蚀刻UHMWPE界面的胶粘剂的乙组分是三乙基硼乙二胺引发剂,它在配方设计上的主要创新是获得了在三乙基硼乙二胺引发剂中添加阻聚剂和抗氧剂的种类及其最佳添加量,能在大幅增加三乙基硼乙二胺引发剂的储存安定性的同时,保证引发剂的化学结构无变化。这一独特配方的三乙基硼乙二胺引发剂的储存期是国外专利介绍的同类引发剂储存期的18倍。在无需对UHMWPE做前处理的条件下,采用这种自蚀刻UHMWPE界面的胶粘剂对UHMWPE与UHMWPE同类材料以及其它各种常用工程材料进行粘接,室温固化24h后,获得UHMWPE/UHMWPE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为8.70MPa,UHMWPE/45 号钢为 8.85MPa,UHMWPE/铝合金为 8.68MPa,UHMWPE/陶瓷为8.62MPa,UHMWPE/不锈钢为8.28MPa;所获得的各类粘接偶件在水或润滑油中浸泡240h后,拉伸剪切粘接强度的最大下降幅度为21%。而采用这种自蚀刻UHMWPE界面的胶粘剂对其它低表面能塑料进行粘接,也可获得好的粘接效果;对其它低表面能塑料进行粘接获得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数据要高于文献报道的国内外同类胶粘剂的数据。通过实验及理论研究,提出本文所研制的自蚀刻UHMWPE界面的胶粘剂粘接UHMWPE获得好的粘接效果的机理是:以三乙基硼乙二胺络合物为有效成分的引发剂在引发丙烯酸酯结构胶聚合固化的化学过程中,在对UHMWPE产生粘接作用的同时,使低表面能的UHMWPE被粘接表面发生了一系列有利于粘接效果提高的物理、化学变化,包括被粘接表面被有效蚀刻、被引入羧酸基团、极性增大、表面能增高;而三乙基硼已二胺络合物引发剂与丙烯酸酯结构胶混合后发生的一系列化学过程,产生了独特的界面聚合反应,使聚合收缩方向向着界面,当有外力作用时,粘接体系趋向于内聚破坏而不是趋向界面破坏,是这种胶粘剂体系具有对低表面能材料优异粘接能力的主要因素。设计了往复摩擦类型摩擦学负荷对UHMWPE粘接性能影响的实验方法和射流式磨料冲蚀类型摩擦学负荷对UHMWPE粘接性能影响的实验方法。油润滑条件下的往复摩擦类型摩擦学负荷形成的对粘接界面1.08×106次往复剪切循环,对采用所研制的2-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及其底胶或采用所研制的自蚀刻UHMWPE界面的胶粘剂粘接UHMWPE和钢所制备的两类粘接型UHMWPE复合材料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影响有限,其拉伸剪切粘接强度下降都不超过7%。表明这两类粘接型UHMWPE复合材料都可以用于油润滑的的往复摩擦场合,而后者的可靠性更高。射流式磨料冲蚀类型摩擦学负荷对采用所研制的自蚀刻UHMWPE界面的胶粘剂粘接UHMWPE和钢所制备的粘接型UHMWPE复合材料的影响有限。采用每一周期l00h中,冲蚀lh,水浸泡99h的过程;在经历了 4个周期(400h)实验后,其拉伸粘接强度下降9%。表明这类粘接型UHMWPE复合材料可以用于高压水射流磨料冲蚀的场合。射流式磨料冲蚀类型摩擦学负荷对采用所研制的2-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及其底胶粘接UHMWPE和钢所制备的粘接型UHMWPE复合材料的影响很大,这类粘接型UHMWPE复合材料不可以用于高压水射流磨料冲蚀的场合。

余先纯[10](2007)在《α-氰基丙烯酸酯合成及改性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α-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存在的一些缺陷,从合成原理、合成原料、合成工艺、改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确定了以1,3-二氯丙烷为脱水剂dehydrant、在pH值为810、反应温度为5961℃的合成工艺条件,同时也讨论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橡胶)、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PIB-MA)等作为改性剂对其粘度和强度的影响。

二、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增韧增稠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增韧增稠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1)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合成工艺改进研究与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氰基丙烯酸酯类粘接剂的特性
    1.2 氰基丙烯酸酯类粘接剂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3 氰基丙烯酸酯类粘接剂的结构修饰及改性
        1.3.1 结构修饰
        1.3.2 氰基丙烯酸酯类粘接剂的改性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合成工艺改进研究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化学试剂
    2.2 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合成现有技术
        2.2.1 制备甲醛的甲醇溶液
        2.2.2 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合成
    2.3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4 采用新工艺合成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
    2.5 表征分析
        2.5.1 红外光谱分析
        2.5.2 核磁分析
    2.6 结果与讨论
        2.6.1 原料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
        2.6.2 催化剂及其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6.3 脱水剂的选择及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6.4 裂解反应的影响因素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用胶质量控制
    3.1 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质量检测技术
        3.1.1 纯度检测
        3.1.2 无菌检查
        3.1.3 粘度检测
        3.1.4 固化时间与屈挠性检测
        3.1.5 粘接强度测试
        3.1.6 杂质限度检测
    3.2 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医用胶生物安全性评价
        3.2.1 慢性全身毒性试验
        3.2.2 医用胶栓塞兔静脉后生物反应观测试验
    3.3 本章小结
        3.3.1 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质量检测技术
        3.3.2 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生物安全性检测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C8-马来酸酐共聚物改性环氧大豆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C8混合物简介
        1.1.1 C8混合物的综合利用
        1.1.2 C8混合物中苯乙烯抽提工艺流程
    1.2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1.2.1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制备
        1.2.2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制备
        1.2.3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特性
        1.2.4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改性和应用
    1.3 环氧大豆油
        1.3.1 环氧大豆油增韧改性
        1.3.2 环氧大豆油基树脂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改性环氧大豆油的反应机理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
    2.3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改性环氧大豆油的制备
        2.3.1 以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为促进剂制备环氧大豆油改性产物
        2.3.2 以三乙烯二胺为促进剂制备环氧大豆油改性产物
        2.3.3 不同环氧/酸酐摩尔比的环氧大豆油改性产物制备
        2.3.4 改性环氧大豆油基环氧树脂的制备
    2.4 测试与表征
        2.4.1 红外光谱(FTIR)
        2.4.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2.4.3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2.4.4 热重分析(TG/DTG)
        2.4.5 力学性能测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环氧大豆油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反应机理研究
        2.5.2 环氧大豆油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反应活性
        2.5.3 反应条件的优化
        2.5.4 促进剂的用量对改性产物性能的影响
        2.5.5 酸酐/环氧基团的摩尔比对改性产物性能的影响
        2.5.6 改性产物的力学性能
        2.5.7 环氧大豆油基环氧树脂性能
        2.5.8 改性产物的热稳定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分子量不同酸酐含量的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及环氧改性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
    3.3 不同分子量不同酸酐含量的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3.3.1 不同单体配比下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3.3.2 不同二甲苯/正庚烷体积比下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3.3.3 不同引发剂用量下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3.3.4 不同反应温度下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3.3.5 不同二甲苯/环己酮体积比下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3.3.6 不同反应时间下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3.4 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改性环氧大豆油的制备
        3.4.1 酸酐含量相同分子量不同的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改性环氧大豆油的制备
        3.4.2 分子量相同酸酐含量不同的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改性环氧大豆油的制备
        3.4.3 改变酸酐与环氧摩尔比的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改性环氧大豆油的制备
    3.5 产物测试与表征方法
        3.5.1 红外光谱测试
        3.5.2 共聚物分子量测试
        3.5.3 酸碱滴定测试
        3.5.4 共聚物合成产率测试
        3.5.5 共聚物微观形貌测试
        3.5.6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5.7 环氧改性产物的动态热机械测试
        3.5.8 环氧改性产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3.6 结果与讨论
        3.6.1 反应单体的配比对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合成的影响
        3.6.2 反应介质的极性对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合成的影响
        3.6.3 引发剂的用量对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合成的影响
        3.6.4 反应温度对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合成的影响
        3.6.5 不同反应时间下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性能及相貌的变化
        3.6.6 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共聚组成的变化
        3.6.7 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分子量对环氧改性产物性能的影响
        3.6.8 C8-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酸酐含量对环氧改性产物性能的影响
        3.6.9 C8-MAH无规共聚物环氧改性产物红外光谱图
        3.6.10 无规共聚物中酸酐基团与环氧大豆油中环氧基团摩尔比对改性产物性能的影响
        3.6.11 C8-MAH无规共聚物环氧改性产物力学性能
    3.7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3)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合成改性工艺和抗菌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医用粘合剂简介
        1.1.1 关于医用粘合剂
        1.1.2 医用粘合剂分类
        1.1.3 理想医用粘合剂的性质
    1.2 关于α-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
        1.2.1 α-氰基丙烯酸酯的粘接机理
        1.2.2 α-氰基丙烯酸酯类的合成方法
    1.3 合成工艺的优化
        1.3.1 应用无溶剂法工艺和原料的选择
        1.3.2 对缩合反应阶段的条件优化
        1.3.3 对预聚物高温裂解阶段的条件优化
        1.3.4 反应助剂的选择和使用
    1.4 α-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的改性研究进展
        1.4.1 粘接性与耐热性的改善
        1.4.2 耐水性的改善
        1.4.3 提高体系黏度,触变性的改善
        1.4.4 固化性能的改善
        1.4.5 抗冲击性能的改善
        1.4.6 胶黏剂的刺激性和白化性的改善
    1.5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的临床研究进展
    1.6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7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2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合成工艺的优化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2.1.2 实验方案
        2.1.3 合成原理和工艺流程
        2.1.4 α-氰基丙烯酸酯的固化机理
    2.2 测试和表征
        2.2.1 相对粘度检测
        2.2.2 气相色谱(GC)分析
        2.2.3 拉伸剪切强度检测
        2.2.4 结构表征
        2.2.4.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2.4.2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改进工艺下复合助剂的加入量对单体收率的影响
        2.3.2 1,2-二氯乙烷在不同阶段加入体系对单体收率的影响
        2.3.3 终止反应时磷酸加入量对单体收率的影响
        2.3.4 合成产物的结构检测(FT-IR和~1H-NMR表征)
    2.4 成本估算
    2.5 本章小结
3 对α-氰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和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及原料
    3.3 合成实验方案
    3.4 改性实验方案
    3.5 分析与表征
        3.5.1 合成单体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3.5.2 合成单体气相色谱(GC)分析
        3.5.3 改性后胶黏剂粘度检测
        3.5.3.1 粘度检测方法
        3.5.3.2 用疏水型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时对粘度的影响
        3.5.3.3 用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改性时对粘度的影响
        3.5.3.4 用环氧树脂改性时对粘度的影响
        3.5.4 改性后胶黏剂拉伸剪切强度检测
        3.5.4.1 用疏水型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时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3.5.4.2 用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改性时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3.5.4.3 用环氧树脂改性时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3.5.5 XRD结果与分析
    3.6 改性成本估算
    3.7 本章小结
4 合成单体的抗菌性检测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仪器
    4.3 实验分组
    4.4 实验步骤
        4.4.1 细菌的活化
        4.4.2 琼脂平板的制备
        4.4.3 无菌纸片的制备
        4.4.4 涂布试验菌于平板并施胶
    4.5 结果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及建议
    5.1 全文总结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自救互救用创面封闭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抗菌胶的改性研究
    实验一 增强改性研究
        1.1.1 实验目的
        1.1.2 实验材料
        1.1.3 实验方法
        1.1.4 实验结果
    实验二 增韧改性研究
        1.2.1 实验目的
        1.2.2 实验材料
        1.2.3 实验方法
        1.2.4 实验结果
    实验三 增稠改性研究
        1.3.1 实验目的
        1.3.2 实验材料
        1.3.3 实验方法
        1.3.4 实验结果
    实验四 扫描电镜研究
        1.4.1 实验目的
        1.4.2 实验材料
        1.4.3 实验方法
        1.4.4 实验结果
    实验五 改性后对抗菌胶抗菌性能的影响
        1.5.1 实验目的
        1.5.2 实验材料
        1.5.3 实验方法
        1.5.4 实验分组
        1.5.5 实验结果
    结论
    讨论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结论
    2.6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医用胶简介
        1.1.1 软组织用医用胶
        1.1.2 牙科用医用胶
        1.1.3 骨科用医用胶
        1.1.4 皮肤压敏胶
    1.2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的粘接机理和特性
        1.2.1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的粘接机理
        1.2.2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的基本特性
    1.3 α-氰基丙烯酸酯在临床上的应用
        1.3.1 粘接固定
        1.3.2 代替手术线缝
        1.3.3 迅速止血
        1.3.4 栓塞堵漏
        1.3.5 其他应用
    1.4 α-氰基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4.1 以氰基乙酸酯为原料甲醛缩合法
        1.4.2 以α-氰基丙烯酸乙酯为原料酯交换法
        1.4.3 以α-氰基丙烯酸为原料
        1.4.4 双键保护法
        1.4.5 以丙烯酸酯为原料
        1.4.6 以氰基乙炔为原料制备α-氰基丙烯酸酯
    1.5 α-氰基丙烯酸酯类的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改性
        1.5.1 化学结构修饰
        1.5.2 物理改性助剂
    1.6 立论依据及研究内容
        1.6.1 立论依据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强力医用胶 MOCA 的合成研究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α-氰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MOCA)的合成
        2.2.1 氰基乙酸-2-甲氧基乙酯(MOCAc)的合成
        2.2.2 甲醛的甲醇溶液的制备
        2.2.3 α-氰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的合成
    2.3 分析与表征
        2.3.1 红外光谱分析
        2.3.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2.3.3 核磁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氰乙酸-2-甲氧基乙酯的合成
        2.4.2 α-氰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的合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柔韧性医用胶 BLCA 的合成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1 实验仪器
        3.1.2 主要试剂
    3.2 α-氰基丙烯酸-1-丁氧羰基乙酯(BLCA)的合成
        3.2.1 氰乙酸-1-丁氧羰基乙酯(BLCAc)的合成
        3.2.2 α-氰基丙烯酸-1-丁氧基羰基乙酯的合成
    3.3 分析与表征
        3.3.1 红外光谱分析
        3.3.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3.3.3 核磁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氰乙酸-1-丁氧基羰基乙酯的合成
        3.4.2 α-氰基丙烯酸-1-丁氧羰基乙酯的合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用胶添加剂的合成研究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1.1 实验仪器
        4.1.2 主要试剂
    4.2 氰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的合成
    4.3 结构表征与分析
        4.3.1 红外光谱分析
        4.3.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4.3.3 核磁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4.4.2 原料配比的选择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Α-氰基丙烯酸酯的性能测试及改性研究
    5.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 医用胶的改性实验
        5.2.1 聚α-氰基丙烯酸酯的改性实验
        5.2.2 α-氰基戊烯酸酯(BCPA)的改性实验
        5.2.3 α-氰基己烯酸酯(BCHA)的改性实验
    5.3 性能测试方法
        5.3.1 拉伸剪切强度的测试
        5.3.2 粘度测试
        5.3.3 水面成膜性测试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α-氰基丙烯酸酯及其类似物单体的性能测试
        5.4.2 不同比例的 BLCA 和 MOCA 混合物的性能测试
        5.4.3 聚α-氰基丙烯酸酯改性的配方胶粘剂的性能测试
        5.4.4 BCPA 和 BHCA 对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概述
        1.1.1 前言
        1.1.2 合成方法及粘接机理
        1.1.3 研究及应用现状
        1.1.4 前景与展望
    1.2 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合成方法研究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及应用现状
        1.2.3 合成方法概述
        1.2.4 总结
    1.3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研究
        1.3.1 前言
        1.3.2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
        1.3.3 总结
    1.4 环氧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合成与应用
        1.4.1 环氧丙烯酸酯
        1.4.2 环氧丙烯酸酯制备及其固化机理
        1.4.3 环氧丙烯酸酯胶粘剂合成与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
        2.3.2 红外光谱扫描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单体的红外光谱表征
        2.4.2 合成条件探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对瞬间胶的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力学性能分析
        3.3.2 固化时间测试分析
        3.3.3 粘接效率测试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力学性能分析
        3.4.2 固化时间测试分析
        3.4.3 粘接效率测试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改性环氧胶粘剂研制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分析
        4.3.2 胶粘剂的凝胶化时间测试及分析
        4.3.3 胶粘剂粘度的测试分析
        4.3.4 胶粘剂固化物的吸水率研究
        4.3.5 胶粘剂的电学性能测试
        4.3.6 环氧胶粘剂固化工艺
        4.3.7 环氧胶粘剂接触角及表面能
    4.4. 实验结果及讨论
        4.4.1 胶粘剂固化工艺选取
        4.4.2 胶粘剂的拉伸剪切强度
        4.4.3 胶粘剂的凝胶化时间及表观活化能
        4.4.4 胶粘剂的粘度分析
        4.4.5 胶粘剂固化物的吸水率测试及分析
        4.4.6 胶粘剂电学性能
        4.4.7 胶粘剂接触角及表面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致谢

(9)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新型粘接体系及摩擦学负荷对其粘接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性能与应用
        1.2.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性能
        1.2.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应用
    1.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使用局限
    1.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接困难的原因
    1.5 粘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研究现状
        1.5.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表面处理的研究现状
        1.5.2 低表面能材料专用胶粘剂的研究现状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粘接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摩擦学材料的设计
    2.1 摩擦学材料及新型摩擦学材料的设计
    2.2 粘接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摩擦学材料设计思路
    2.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接设计目标
    2.4 粘接理论
    2.5 为满足摩擦学应用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接体系的设计
        2.5.1 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常温化学表面处理后采用普通商用胶粘剂粘接的体系
        2.5.2 使用底胶层的2-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粘接的体系
        2.5.3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体系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常温化学表面处理的研究
    3.1 前言
    3.2 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表面进行化学处理及粘接的实验
        3.2.1 实验设计
        3.2.2 实验试剂
        3.2.3 化学表面处理液的制备
        3.2.3.1 硫酸-重铬酸钾表面处理液的制备
        3.2.3.2 双组分常温表面处理液的制备
        3.2.3.2.1 有机氧化剂+有机还原剂系列常温表面处理液的制备
        3.2.3.2.2 无机氧化剂+无机还原剂系列常温表面处理液的制备
        3.2.3.3 拉伸剪切粘接强度测试
        3.2.3.3.1 测试标准及试样要求
        3.2.3.3.2 测试试样的制备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 无表面处理的粘接强度
        3.3.2 硫酸-重铬酸钾液高温氧化表面处理后的粘接强度
        3.3.3 有机氧化剂+有机还原剂系列常温氧化表面处理后的粘接强度
        3.3.3.1 过氧化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体系的主要成分浓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3.3.3.2 过氧化甲乙酮+二茂铁体系的主要成分浓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3.3.4 无机氧化剂+无机还原剂体系常温氧化表面处理后的粘接强度
        3.3.4.1 氯酸钠+氯化亚铁体系的主要成分浓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3.3.4.2 过硫酸钾+硫代硫酸钾体系的主要成分浓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3.3.5 实验结果讨论的小结
    3.4 对经过化学处理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表面的仪器分析
        3.4.1 实验测试设备
        3.4.2 扫描电镜分析
        3.4.3 红外光谱分析
    3.5 环境和粘接偶件材料对常温化学表面处理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粘接强度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用于粘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2-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及其底胶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药品
        4.2.3 性能测试方法
        4.2.4 用于粘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2-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及其底胶的制备
    4.3 结果和讨论
        4.3.1 对2-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的改性
        4.3.2 用于粘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2-氰基丙烯酸乙酯的配套底胶研究
    4.4 环境和粘接偶件材料对2-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研制
    5.1 前言
    5.2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的引发剂(乙组分)研制
        5.2.1 引发剂研制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5.2.1.1 引发剂研制的实验仪器
        5.2.1.2 引发剂研制的实验药品
        5.2.2 引发剂研制的实验和讨论
        5.2.2.1 引发剂研制的实验
        5.2.2.2 引发剂研制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5.2.2.3 产物的表征
        5.2.2.4 有机硼烷胺引发剂的制备5.2.3 引发剂研制小结
    5.3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的甲组分研制
        5.3.1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的甲组分研制实验
        5.3.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5.3.1.2 拉伸剪切粘接强度测试方法
        5.3.1.3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甲组分的专用原料制备
        5.3.2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甲组分研制实验结果和讨论
        5.3.2.1 甲组分的配方设计
        5.3.2.2 粘接破坏方式
        5.3.2.3 固化时间对粘接强度的影响
        5.3.2.4 胶粘剂配方对粘接强度的影响
        5.3.2.5 操作时间对粘接强度的影响
        5.3.2.6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甲组分配方
        5.3.2.7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粘接其它低表面能塑料的粘接强度及和国内外同体系的粘接强度比较
        5.3.2.8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甲、乙组分固化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5.3.3 环境和粘接偶件材料对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影
        5.3.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接偶件在水下长期浸泡的粘接耐久性预测
        5.3.4.1 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方法
        5.3.4.2 实验结果
        5.3.4.3 实验结果讨论及粘接耐久性预测模型
        5.3.4.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接偶件在水下长期浸泡的使用寿命预测
        5.3.5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甲组分研制小结
    5.4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的粘接机理研究
        5.4.1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粘接机理研究实验
        5.4.1.1 实验用胶粘剂、原料和试剂
        5.4.1.2 测试试样的制备
        5.4.1.3 测试仪器
        5.4.2 测试和分析结果
        5.4.3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粘接中的化学过程
        5.4.4 自蚀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界面的胶粘剂的粘接机理研究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摩擦学负荷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接性能影响的研究
    6.1 前言
    6.2 往复摩擦类型摩擦学负荷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接性能的影响
        6.2.1 实验设计
        6.2.2 往复摩擦试样制备、实验方法和实验参数
        6.2.3 往复摩擦实验结果及讨论
    6.3 射流式磨料冲蚀类型摩擦学负荷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接性能的影响
        6.3.1 实验设计
        6.3.2 射流式磨料冲蚀试样制备、实验方法和实验参数
        6.3.3 高压水射流磨料冲蚀实验结果及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论文创新点及今后工作展望
    7.1 本论文的创新点
    7.2 今后工作的展望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1: “可焊型工程塑料复合导轨”军工科研项目的获奖证书
附件2: “自蚀刻UHMWPE界面的胶粘剂”的检测报告
附件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α-氰基丙烯酸酯合成及改性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合成原理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名称及规格
    2.2 合成工艺
3 结果与讨论
    3.1 脱水剂的确定
    3.2 缩合温度和pH值对产率的影响
    3.3 改性剂对韧性和强度的影响[2]
4 结 论

四、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增韧增稠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合成工艺改进研究与质量控制[D]. 杜宇聪. 暨南大学, 2020(01)
  • [2]C8-马来酸酐共聚物改性环氧大豆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丹妮.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合成改性工艺和抗菌性的研究[D]. 陈亚桥. 武汉科技大学, 2017(01)
  • [4]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粘合剂的改性研究与展望[J]. 田小俊,徐红蕾.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23)
  • [5]自救互救用创面封闭胶的实验研究[D]. 刘诗滦.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3(S1)
  • [6]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栗雪艳.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 [7]α-氰基-β-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 黄斌全. 东华大学, 2013(06)
  • [8]粘接低表面能材料时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用底胶的研究[J]. 王灿,刘秀生,高万振. 粘接, 2008(12)
  • [9]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新型粘接体系及摩擦学负荷对其粘接性能影响的研究[D]. 王灿.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08(03)
  • [10]α-氰基丙烯酸酯合成及改性工艺的研究[J]. 余先纯. 辽宁化工, 2007(04)

标签:;  ;  ;  ;  ;  

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的增韧增稠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