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镁和水镁石粉表面改性阻燃研究现状

氢氧化镁和水镁石粉表面改性阻燃研究现状

一、阻燃用氢氧化镁及水镁石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李男[1](2020)在《利用轻烧镁粉制备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及其处理NH3-N废水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源化利用轻烧氧化镁和高效处理废水中氨氮对于实现我国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拟研究利用机械力化学法/原位表面改性法将轻烧氧化镁转化为高品质的高分散纳米级氢氧化镁,用于解决处理废水的科学问题。目前对于氨氮处理的研究多针对与高于500ppm的超高浓度的氨氮污染水源或者低于50ppm的氨氮废水。本文针对处理中高浓度(NH3-N浓度为200mg/L)的氨氮废水水样,进一步利用磷酸镁铵沉淀法将制备得到的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用于处理含量为200ppm的氨氮废水。经过实验研究得到利用机械力化学法/原位表面改性法制备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轻烧镁粉:蒸馏水:研磨介质配比为1:4:4、研磨转速为1300 r/min、反应最佳时长为180 min、表面改性剂为1%的聚乙二醇。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样品,经测试计算得到其d50为1.04μm,d90为2.75μm,平均晶粒尺寸为10.7 nm;样品经XRD测试分析产物为结晶度较高的水镁石型氢氧化镁,氧化镁几乎完全水化转化为氢氧化镁,经计算得到产物沉降速度为V=0.067ml/min,与未经改性多的氢氧化镁沉降速度相比大幅度减小。对样品进行了SEM测试并观察样品颗粒形貌为完整度较高的六方片状,薄片厚度为510nm,分散性好,颗粒团聚现象较未经改性的氢氧化镁得到改善。利用此高分散纳米级氢氧化镁处理200mg/L浓度的氨氮废水,获得了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各因素对废水中氨氮去除的效果影响,得到结果:磷酸添加量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最大,氢氧化镁添加量次之,反应时间影响较小,混合时长影响微乎其微。单因素对比实验研究确定了氨氮去除效果最优反应参数为:n(P)/n(N)为0.8、混合时间为20min、n(Mg)/n(N)为2.0、反应时间为18min时,氨氮极限残余浓度为61mg/L。本实验研究不仅对废水中氨氮去除效果较好,而且工艺简单、工艺条件易实现,降低了处理成本,且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刘英[2](2020)在《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及其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氢氧化镁(Mg(OH)2)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型无机阻燃剂,具有无毒、无烟、无腐蚀性、分解温度高、能有效促进基材成炭和成本低等优点,是现代社会中常用的无机阻燃剂之一。但Mg(OH)2有很强的亲水性,表面极性大,使得与非极性的聚合物材料相容性差。直接添加会造成Mg(OH)2在高分子材料中分散不均匀,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可通过对Mg(OH)2进行表面改性,改善Mg(OH)2的表面性能,增强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论文综述了传统阻燃剂以及Mg(OH)2阻燃剂近年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对单一改性剂十二烷基磷酸酯(DDP)与复合改性剂DDP/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的Mg(OH)2进行探讨,由活化指数、水接触角等测试,考察了改性剂配比、改性剂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Mg(OH)2改性效果的影响,得到了较优改性工艺。并利用XRD、SEM、FT-IR、TG-DSC、XPS等对改性前后的Mg(OH)2进行表征,得出改性后的Mg(OH)2疏水性增强,改性后Mg(OH)2的晶型结构无变化,热稳定性能提高,同时改性剂与Mg(OH)2以成键的形式存在。另外,还将改性前后的Mg(OH)2加入环氧树脂(EP)与聚丙烯(PP)中,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及阻燃性能进行检测,得到了以下结论:(1)改性后的Mg(OH)2添加到EP中使得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比未改性EP/Mg(OH)2复合材料的高;当Mg(OH)2添加量为40%时,添加未改性Mg(OH)2的复合材料的LOI值为28.47%,由KH550、DDP、DDP/KH550改性后Mg(OH)2的复合材料LOI值分别为29.29%、28.96%、29.37%,说明改性后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得到提高,同时改性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也得到提高,残炭量增加。(2)将改性前后的Mg(OH)2分别与PP基体混炼加工时,改性后的Mg(OH)2与PP的扭矩比未改性复合材料的小,说明Mg(OH)2改性后与PP基体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加工流变性能提高,由DDP/KH550改性的Mg(OH)2在PP中的加工流变性能最好;随着Mg(OH)2添加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逐渐降低,且添加改性后的Mg(OH)2能够降低对PP基体力学性能的恶化;当Mg(OH)2添加量为50%时,添加未改性Mg(OH)2的复合材料的LOI值为25.97%,由KH550、DDP、DDP/KH550改性后Mg(OH)2的复合材料LOI值分别为26.81%、27.20%、27.53%,说明改性后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得到提高,同时改性后Mg(OH)2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也得到提高。

葛希[3](2019)在《辽宁凤城水镁石的矿物学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镁石的矿物成分是氢氧化镁,是迄今为止自然界发现的镁含量最高的矿物。本次的实验样品均来自辽宁省凤城市徐家台。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手标本观察、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电子探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方法对该地区产出的水镁石块状样品的宝石学特征、矿物组成、化学组成、结构构造、颜色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杂质的成分、存在形式和赋存状态进行分析,并对水镁石的物理除杂进行可能性探讨。辽宁凤城水镁石样品的颜色主要为:黄色、绿色、棕色、褐色、黑色,块状构造,隐晶质结构,样品呈叶片状、鳞片状、纤维状集合体,折射率1.55-1.56,密度2.37-2.47 g/cm3,蜡状光泽,半透明-微透明。对样品进行偏光显微镜和扫面电镜观察分析,水镁石矿物颗粒在扫描电镜下多呈紧密排列的片层状或无规则粒状结构,层状结构部分可见定向排列的六边形片状结构颗粒,粒径约1μm,且其透明度高于不定向粒状结构处;在偏光显微镜下呈交织排列的粒状、纤维状结构,粒径多在几十至几百μm,部分颗粒的交错扭曲指示了形成过程中受到的横向剪切及纵向挤压应力,脉状结构应为矿物受到应力作用后二次结晶形成。杂质矿物有纤水镁石、蛇纹石、碳酸盐化矿物、含铁矿物等,多呈他形,少部分半自形-自形,粒径大小从几到几百μm不等。对样品进行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电子探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水镁石样品中除了主要矿物水镁石外,还存在利蛇纹石、菱镁矿、纤水镁石、镁橄榄石、斜纤蛇纹石、镁铁矿、白云石、方解石等矿物成分;样品的颜色可能与Fe的存在有关,不同颜色的样品铁、钛、锰、钴、硅、钙、铝等元素含量各不相同,所含杂质矿物的种类也不同。

陈培[4](2017)在《气相水化制备改性氢氧化镁及其阻燃性能》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氢氧化镁阻燃剂因其环境友好受到广泛的关注。阻燃用氢氧化镁主要通过开采加工天然的水镁石获得,不过水镁石矿储量有限(约1500万吨),随着近些年来大量开采致使可利用的高品位水镁石逐渐消耗殆尽。科研工作者们希望利用储量更为丰富的菱镁矿(储量30亿吨)和水氯镁石(储量35亿吨)制备氢氧化镁等含镁材料。大量的研究显示由菱镁矿轻烧粉(轻烧镁)直接水化法制备氢氧化镁被认为是最直接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氢氧化镁表面具有较强的极性,单独使用氢氧化镁在高分子材料中时会造成材料的力学性能急剧恶化。前期研究中,作者所在课题组前期建立了一种由气相水化轻烧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新途径,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在气相水化过程中引入脂肪酸,实现由轻烧镁到改性氢氧化镁的一步转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气相夹带改性剂水化轻烧镁的研究。以轻烧镁为原料,首先考察了正辛酸、癸酸、月桂酸为表面改性剂对轻烧镁水化和改性的效果。通过吸油值、接触角的分析获得夹带法比较理想的改性剂为月桂酸,重点研究反应条件对月桂酸气相夹带改性轻烧镁效果的影响,并获得最佳条件为:5.0wt%月桂酸用量、改性温度180℃、改性时间28h,粉体高度4mm;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XRD对改性前后的氢氧化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月桂酸在氢氧化镁粉体表面发生化学吸附。(2)预混后气相水化轻烧镁的研究。以轻烧镁为原料,首先考察了十三酸、十四酸和硬脂酸为表面改性剂对轻烧镁水化和改性的效果,通过吸油值、接触角的分析获得夹带法比较理想的改性剂为十四酸和硬脂酸,改性剂先与轻烧镁预先混合在进行气相水化,考察反应条件对吸油值和接触角的影响,由此获得最佳改性条件为:4.5wt%十四酸用量、改性温度180℃、改性时间4h,粉体高度10mm;3.5wt%硬脂酸用量、改性温度180℃、改性时间6h,粉体高度8mm;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XRD对改性前后的氢氧化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月桂酸在氢氧化镁粉体表面发生化学吸附。(3)气相改性氢氧化镁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研究。将改性氢氧化镁粉体和EVA塑料混溶进,制备得到Mg(OH)2/EVA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深入探究。试验证明,添加脂肪酸改性氢氧化镁的EVA复合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较未改性的氢氧化镁的EVA复合材料体系有明显提升,并能够满足UL-94 v-1标准。

武海虹,路绍琰,张文燕,宋达,郝晓翠,王俐聪,张琦[5](2016)在《氢氧化镁包覆改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氢氧化镁是一种无毒抑烟型环保阻燃剂,介绍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表面特性及包覆改性方法,分析了目前包覆改性技术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氢氧化镁包覆改性的发展方向。

白俊红[6](2014)在《改性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文中指出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作为一种无卤环保型阻燃剂,由于其高效、无毒、无烟和无污染的特点,成为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无机阻燃剂之一。我国阻燃级氢氧化镁存在粒度分布不均、生产成本高和产量小等问题,因此,寻求一种低成本,能够连续化大批量生产各项性能较佳的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改性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六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分别以聚乙烯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对乙酰氨基酚为表面改性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和超重力法,制备了纯度较高,分散性好,粒径小且分布均匀,阻燃性能好的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通过Mg(OH)2浆料沉降性能和过滤性能的考察,研究了聚乙烯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对乙酰氨基酚添加量对超细氢氧化镁浆料分离性能的影响,优化了表面改性剂的用量。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添加量在3.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0%、对乙酰氨基酚用量为2.0%时,所制备的超细氢氧化镁浆料自然沉降速率最大,滤饼比阻最小,分散性能最好。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分布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分别采用直接沉淀法和超重力法制备的超细Mg(OH)2阻燃剂进行表征,发现改性后的样品分散性好,粒径较小,粒度分布窄,结晶度高。超重力法制备的样品不添加表面改性剂时,样品各项性能均能达到较好的水平,说明机械改性效果较佳,添加表面改性剂后因停留时间过短使得改善较为有限。对样品进行工业氢氧化镁行业标准各项的检测,结果证明超重力法制备样品除纯度略低外其他样品基本符合Ⅱ类合格品到Ⅰ类品之间,说明采用在线改性法添加所选三种表面改性剂并没有引入杂质,也不会影响所合成的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成分比例。当聚丙烯(PP)中分别添加30%直接沉淀法和超重力法合成的改性前后的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时,PP/Mg(OH)2复合体系的氧指数(LOI)由17.5分别增大到28.4、29.3,符合工业上27.0以上的阻燃要求,高于添加同量市售氢氧化镁的复合体系LOI值为24.3;机械性能恶化程度小,拉伸强度减小了10.41%、9.14%,断裂伸长率减小19.57%、17.95%,添加30%市售Mg(OH)2时拉伸强度减小39.27%,断裂伸长率减小了28.68%。证明本实验所得超细Mg(OH)2粉体产品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与高分子材料聚丙烯的相容性较好,对其机械性能影响小。

王念贻[7](2014)在《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镁及其在EVA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以硅烷偶联剂A-174(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表面改性剂,采用干法工艺改性氢氧化镁(MH)。通过活化指数和吸油率评测改性粉体的改性效果,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前后的氢氧化镁进行表征,探究了硅烷偶联剂A-174改性氢氧化镁的作用机理。确定A-174改性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wt.%A-174用量、改性温度140℃、改性时间10min、改性搅拌速度3000rpm。证明硅烷偶联剂A-174在氢氧化镁粉体表面发生化学吸附,经过A-174改性的氢氧化镁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疏水性。使用转矩流变仪,以特定配方(改性MH EVA=1.21)对硅烷偶联剂A-174改性氢氧化镁粉体和EVA树脂进行熔融混炼,制备得到MH/EVA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镁的EVA复合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较未改性氢氧化镁的EVA复合材料体系有明显提升。改性MH/EVA复合材料的最高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分别为138.48%和8.78Mpa,相较于未改性MH/EVA复合材料的最高断裂伸长率(72.85%)和拉伸强度(6.18Mpa),分别提升90.09%和42.07%。本文同时得到了可以制备适应不同力学性能需求的复合材料最佳改性工艺条件。

王刚,王宝和,邹积琴[8](2013)在《纳米氢氧化镁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论述了纳米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必要性。对化学合成的纳米氢氧化镁和天然纳米水镁石的表面改性方法、表面改性效果评价方法及其常用的改性剂进行综述。

黄姗姗[9](2013)在《氢氧化镁制备工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氢氧化镁作为重要的化工产品有着广泛的应用,已形成了很多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物理粉碎法和化学合成法。文章综述了氢氧化镁主要的制备工艺和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并指明氢氧化钠法是适合察尔汗盐湖地区资源特点和产业链建设的制备工艺。

申辉[10](2013)在《改性氢氧化镁/可膨胀石墨复配阻燃研究》文中认为氢氧化镁具有良好的阻燃、抑烟以及热稳定性能,是目前国内外重点开发与应用的一种新型无污染“绿色”阻燃剂。但是,目前氢氧化镁的添加量须达到55wt%及以上才具有较为理想的阻燃效果。由于氢氧化镁较大的添加量,导致基体材料聚乙烯(PE)等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机械性能大幅降低,成为该阻燃剂在聚合物领域应用的重大技术瓶颈。因此,降低氢氧化镁阻燃剂在聚合物中的比例,提高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是目前该领域攻克的技术难点。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研究,提出了改性氢氧化镁和可膨胀石墨复配阻燃聚乙烯的方法。研究表明,当可膨胀石墨与改性氢氧化镁在总添加量为30wt%、复配比例为1:0.5时,改性氢氧化镁/EG/PE材料体系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较改性氢氧化镁/PE材料体系得到显着提高。实验表明,最佳的改性条件是硬脂酸钠表面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分别为3%、30min、85℃。通过FT-IR测试表明,经过改性后的氢氧化镁粉体,在2851.26cm-1和2920.53cm-1处分别出现了-CH2-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及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证明氢氧化镁的改性成功。SEM测试结果显示,经过硬脂酸钠表面改性剂改性后,氢氧化镁表面的“亲水疏油”的性质得到极大改善,其自身的团聚现象得到明显降低,在PE中的相容性及分散性也得到显着的提高。将改性前后性能较好的氢氧化镁添加到聚乙烯中制备成氢氧化镁/PE体系,当氢氧化镁的添加量达到45wt%时,改性前后的氢氧化镁/PE体系的拉伸强度由纯PE的15.87MPa分别下降至8.73MPa与10.01MPa。随着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在PE中添加量的增加,材料体系的阻燃性能逐渐增大,当改性氢氧化镁的添加量达到45wt%时,氧指数为31vol%,达到垂直燃烧V-0级别。而对于未改性的氢氧化镁,其添加量达到55%及以上时,才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通过热重测试发现,添加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材料体系的最大热降解速率由纯PE的0.38%/℃降至0.19%/℃左右,分解后的残炭率由纯PE的2.31%提升至31.96%,达到了较好的阻燃效果。通过改性氢氧化镁与可膨胀石墨(EG)复配测试结果表明,当改性氢氧化镁与EG总添加量为30wt%,且改性氢氧化镁与可膨胀石墨按照1:0.5的比例进行复配时,氧指数为32vol%,达到了垂直燃烧V-0级别。通过对复配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测试,在EG的含量由30wt%下降至20wt%的过程中,拉伸强度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在EG含量为20wt%时有最大拉伸强度(12.14MPa),当EG含量由20wt%下降至0%时,拉伸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通过热重实验表明,EG的含量为20wt%时,材料体系燃烧后的残炭率达到了33.39%,最大热降解速率为0.18%/℃左右,残炭率比改性氢氧化镁/PE体系有明显提高。通过对改性氢氧化镁/EG/PE材料体系燃烧产物的SEM测试表明,燃烧后改性氢氧化镁/EG/PE材料体系的表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致密的“蠕虫状”残留炭层,加之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耐火材料氧化镁,二者覆盖在材料体系的表面,阻燃性能更好。

二、阻燃用氢氧化镁及水镁石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阻燃用氢氧化镁及水镁石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轻烧镁粉制备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及其处理NH3-N废水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氢氧化镁性质和结构
    1.3 纳米材料的性质
    1.4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1.4.1 固相法
        1.4.2 气相法
        1.4.3 液相法
    1.5 纳米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
        1.5.1 湿法改性
        1.5.2 干法改性
    1.6 纳米氢氧化镁的应用
        1.6.1 阻燃剂
        1.6.2 抗菌剂
        1.6.3 脱硫剂
        1.6.4 废水处理剂
        1.6.5 氢氧化镁的其他用途
    1.7 国内外纳米氢氧化镁生产及研究现状
        1.7.1 纳米氢氧化镁国内外生产现状
        1.7.2 纳米氢氧化镁国内外研究现状
    1.8 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1.8.1 研究内容
        1.8.2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第二章 机械研磨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与装置
        2.1.4 产品表征
    2.2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浆料固液比
        2.3.2 物料最优反应质量
        2.3.3 搅拌磨搅拌速率-研磨时间
        2.3.4 氧化镁的水化过程机理研究
        2.3.5 氢氧化镁结晶过程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纳米氢氧化镁原位表面改性实验研究
    3.1 前言
    3.2 制备高分散性纳米氢氧化镁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与装置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表面改性剂的选择与用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处理氨氮废水
    4.1 引言
    4.2 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处理氨氮废水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与装置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正交试验
        4.3.2 单因素对比试验
        4.3.3 确定最优工艺条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及其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合物的燃烧与阻燃
        1.2.1 聚合物燃烧机理
        1.2.2 聚合物阻燃机理
    1.3 阻燃剂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1 阻燃剂的发展
        1.3.2 阻燃剂的分类
    1.4 氢氧化镁阻燃剂
        1.4.1 氢氧化镁阻燃剂研究进展
        1.4.2 氢氧化镁常见性能改性方法
    1.5 环氧树脂
        1.5.1 环氧树脂概述
        1.5.2 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1.6 聚丙烯
        1.6.1 聚丙烯概述
        1.6.2 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1.7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第2章 氢氧化镁表面单一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氢氧化镁改性较优反应条件
        2.3.2 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表征
        2.3.3 氢氧化镁表面改性机理
    2.4 小结
第3章 氢氧化镁表面复合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氢氧化镁改性较优反应条件
        3.3.2 氢氧化镁复合表面改性的表征
        3.3.3 氢氧化镁表面复合改性的机理
    3.4 小结
第4章 改性氢氧化镁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EP/Mg(OH)_2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4.3.2 EP/Mg(OH)_2 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分析
        4.3.3 EP/Mg(OH)_2 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分析
        4.3.4 EP/Mg(OH)_2 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分析
        4.3.5 EP/Mg(OH)_2 复合材料燃烧残炭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改性氢氧化镁在聚丙烯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2.3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P/Mg(OH)_2 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变性能分析
        5.3.2 PP/Mg(OH)_2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5.3.3 PP/Mg(OH)_2 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
        5.3.4 PP/Mg(OH)_2 断面形貌分析
        5.3.5 PP/Mg(OH)_2 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分析
        5.3.6 PP/Mg(OH)_2 复合材料燃烧残炭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辽宁凤城水镁石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工作量统计
第2章 辽宁凤城水镁石矿床的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矿区概述
    2.3 成矿作用
第3章 辽宁凤城水镁石的宝石学特征
    3.1 辽宁凤城水镁石的手标本观察
    3.2 手标本切面观察
    3.3 样品放大观察
    3.4 辽宁凤城水镁石的常规宝石学特征
    3.5 小结
第4章 辽宁凤城水镁石的结构特征
    4.1 偏光显微镜观察
        4.1.1 样品的制备及测试条件
        4.1.2 不同颜色样品的偏光显微镜观察
    4.2 扫描电镜分析
        4.2.1 样品的制备及测试条件
        4.2.2 实验数据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辽宁凤城水镁石的成分及谱学特征分析
    5.1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XRD
        5.1.1 样品的制备及测试条件
        5.1.2 实验数据分析
    5.2 X射线荧光光谱XRF
        5.2.1 样品的制备及测试条件
        5.2.2 实验数据分析
    5.3 电子探针分析
        5.3.1 样品的制备及测试条件
        5.3.2 实验数据分析
        5.3.3 小结
    5.4 红外光谱分析
        5.4.1 样品的制备及测试条件
        5.4.2 实验数据分析
    5.5 拉曼光谱分析
        5.5.1 样品的制备及测试条件
        5.5.2 实验数据分析
    5.6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5.6.1 样品的制备及测试条件
        5.6.2 实验数据分析
    5.7 小结
第6章 物理除杂可能性探讨
    6.1 水镁石除杂现状
    6.2 不同颜色辽宁凤城水镁石的杂质成分特征
    6.3 物理除杂可能性猜想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气相水化制备改性氢氧化镁及其阻燃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阻燃剂概述
        1.1.1 阻燃剂简介
        1.1.2 阻燃剂的分类
    1.2 氢氧化镁阻燃剂
        1.2.1 氢氧化镁简介
        1.2.2 氢氧化镁的阻燃机理
        1.2.3 氢氧化镁的消烟机理
        1.2.4 氢氧化镁的特性
    1.3 氢氧化镁的改性研究
        1.3.1 表面改性剂
        1.3.2 表面改性工艺
        1.3.3 表面改性方法
        1.3.4 改性效果的检测方法
    1.4 乙烯和乙酸乙烯共聚物(EVA)
        1.4.1 EVA简介
        1.4.2 EVA的分类
        1.4.3 EVA的热稳定性
        1.4.4 EVA的应用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轻烧镁气相改性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I-夹带法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2 改性氢氧化镁的制备及改性工艺流程
        2.2.3 分析测试方法
    2.3 不同改性剂改性氢氧化镁结果与讨论
    2.4 月桂酸改性氢氧化镁单因素实验的研究结果与讨论
        2.4.1 反应时间的影响
        2.4.2 月桂酸用量的影响
        2.4.3 氧化镁粉体高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2.5 FT-IR和XRD分析
    2.6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轻烧镁气相改性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II-预混法
    3.1 引言
    3.2 药品与实验
        3.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3.2.2 改性氢氧化镁的制备及改性工艺流程
        3.2.3 分析测试方法
    3.3 不同改性剂改性氢氧化镁结果与讨论
    3.4 十四酸改性氢氧化镁单因素实验的研究结果与讨论
        3.4.1 反应时间对改性效果影响
        3.4.2 十四酸用量对改性效果影响
        3.4.3 氧化镁粉体高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3.5 硬脂酸改性氢氧化镁单因素实验的研究结果与讨论
        3.5.1 反应时间对改性效果影响
        3.5.2 硬脂酸用量对改性效果影响
        3.5.3 氧化镁粉体高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3.6 FT-IR分析和XRD分析
    3.7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改性Mg(OH)_2/EVA塑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4.2.2 实验步骤
        4.2.3 实验的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改性前后Mg(OH)_2/EVA的SEM分析
        4.3.2 氢氧化镁改性前后对材料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改性前后的Mg(OH)_2/EVA的氧指数分析及UL94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氢氧化镁包覆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氢氧化镁的表面特性
2 氢氧化镁的改性方法
    2.1 表面活性剂处理
    2.2 偶联剂处理
    2.3 微胶囊化
    2.4 聚合接枝包覆
    2.5 改性剂复配使用
3 发展趋势

(6)改性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概述
    1.2 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1.3 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制备的研究进展
        1.3.1 物理粉碎法
        1.3.2 化学沉淀法
        1.3.3 其他制备方法
    1.4 超重力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
        1.4.1 超重力技术简介
        1.4.2 超重力制备超细粉体的应用
        1.4.3 超重力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
    1.5 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1.5.1 表面化学改性
        1.5.2 微胶囊改性
        1.5.3 表面改性发展趋势
    1.6 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研究的发展方向
    1.7 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国内外生产应用现状
        1.7.1 国外生产应用现状
        1.7.2 国内生产应用现状
    1.8 选题背景及本课题研究内容
        1.8.1 选题背景
        1.8.2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理论研究
    2.1 超细氢氧化镁制备的相关理论分析
        2.1.1 液相沉淀法中氢氧化镁晶体粒子形成的理论分析
        2.1.2 晶核的生成理论
        2.1.3 晶体的成长
        2.1.4 溶液活度积理论
    2.2 超细氢氧化镁改性的相关理论分析
        2.2.1 氢氧化镁晶型表面性质分析
        2.2.2 改性方法的选择
        2.2.3 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的确定
3 直接沉淀法制备改性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
    3.1 实验药品及仪器
        3.1.1 实验药品
        3.1.2 实验仪器
    3.2 工艺流程图及实验方法
        3.2.1 工艺流程图
        3.2.2 实验方法
    3.3 测定方法与检测手段
        3.3.1 沉降性能的检测
        3.3.2 过滤性能的检测
        3.3.3 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
        3.3.4 工业氢氧化镁行业标准的检测
    3.4 实验方案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沉降性能的影响
        3.5.2 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过滤性能的影响
        3.5.3 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
        3.5.4 氢氧化镁工业标准的检测
    3.6 本章小结
4 超重力法制备改性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
    4.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1.1 实验药品
        4.1.2 实验仪器
    4.2 工艺流程图及实验方法
        4.2.1 工艺流程图
        4.2.2 实验方法
    4.3 测定方法与检测手段
        4.3.1 沉降性能的检测
        4.3.2 过滤性能的检测
        4.3.3 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
        4.3.4 工业氢氧化镁行业标准的检测
    4.4 实验方案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对沉降性能的影响
        4.5.2 对过滤性能的影响
        4.5.3 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
        4.5.4 对氢氧化镁工业标准的检测
    4.6 本章小结
5 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在聚丙烯中的应用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料试剂
        5.1.2 PP/Mg(OH)_2复合体系的制备
        5.1.3 氧指数(LOI)测试
        5.1.4 机械性能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氧指数分析
        5.2.2 机械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镁及其在EVA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阻燃剂简介
    1.2 氢氧化镁阻燃剂
        1.2.1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1.2.2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消烟机理
        1.2.3 氢氧化镁的特性
    1.3 硅烷偶联剂
        1.3.1 硅烷偶联剂的结构
        1.3.2 硅烷偶联剂的改性机理
        1.3.3 硅烷偶联剂的应用及选用
    1.4 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镁及其应用
        1.4.1 硅烷偶联剂的改性方法
        1.4.2 硅烷偶联剂的改性效果测评方法
        1.4.3 影响干法改性效果的因素
        1.4.4 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镁的研究
    1.5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简介
        1.5.1 EVA 结构特性
        1.5.2 EVA 的分类及应用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1.6.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6.2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与表征
    2.1 实验
        2.1.1 试剂及仪器
        2.1.2 改性方法
    2.2 表征方法
        2.2.1 活化指数
        2.2.2 吸油率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
        2.2.4 热重分析
        2.2.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改性条件对氢氧化镁改性效果的影响
        2.3.2 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镁的表征
        2.3.3 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镁的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 Mg(OH)2/EVA 复合材料的性能
    3.1 实验
        3.1.1 试剂及仪器
        3.1.2 复合材料的制备
    3.2 MH/EVA 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3.2.1 MH/EVA 复合材料加工流变性能测试
        3.2.2 MH/EVA 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H/EVA 复合材料流变性能分析
        3.3.2 MH/EVA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论文创新点
    4.3 需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8)纳米氢氧化镁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纳米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方法
    1.1 表面改性剂法
        1.1.1 偶联剂改性
        1.1.2 表面活性剂改性
        1.1.3 聚合物表面接枝改性
    1.2 水热改性法
2 天然纳米水镁石的表面改性方法
3 纳米氢氧化镁表面改性效果的评价方法
    3.1 直接法
    3.2 间接法
4 结语

(9)氢氧化镁制备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物理粉碎法
2 矿石煅烧水化法
3 液相沉淀法
    3.1 氨法
    3.2 石灰乳法
    3.3 氢氧化钠法
4 结语

(10)改性氢氧化镁/可膨胀石墨复配阻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聚烯烃材料的燃烧机理分析
    1.3 阻燃剂的分类与基本要求
        1.3.1 阻燃剂分类
        1.3.2 阻燃剂的基本要求
    1.4 氢氧化镁、可膨胀石墨阻燃剂的阻燃标准与优势
        1.4.1 氢氧化镁的阻燃剂标准
        1.4.2 氢氧化镁阻燃剂优势
        1.4.3 可膨胀石墨阻燃剂优势
    1.5 氢氧化镁的改性剂种类与改性方法
        1.5.1 改性剂种类
        1.5.2 氢氧化镁常用表面改性方法
    1.6 氢氧化镁、可膨胀石墨的阻燃机理及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1.6.1 氢氧化镁阻燃机理
        1.6.2 可膨胀石墨的阻燃机理
        1.6.3 氢氧化镁、可膨胀石墨阻燃剂的研究现状
        1.6.4 氢氧化镁/EG 复配阻燃的研究现状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第2章 氢氧化镁的改性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改性氢氧化镁的制备及改性工艺流程
        2.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和讨论
        2.3.1 改性前后氢氧化镁的活化指数的测试
        2.3.2 改性前后氢氧化镁的沉降体积
        2.3.4 改性前后氢氧化镁的 SEM 分析
        2.3.5 改性前后氢氧化镁的 FT-IR 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性氢氧化镁在聚乙烯中的应用
    3.1 前言
        3.1.1 塑料材料阻燃等级的划分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氢氧化镁/PE 共混体系的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方法
    3.3 结果和讨论
        3.3.1 改性前后的氢氧化镁/PE 的氧指数分析
        3.3.2 改性前后氢氧化镁/PE 的 SEM 分析
        3.3.3 改性前后氢氧化镁/PE 的热重分析
        3.3.4 氢氧化镁改性前后对材料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性氢氧化镁和可膨胀石墨复配在聚乙烯中的应用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测试与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改性氢氧化镁/EG 的复配比例和氧指数的关系
        4.3.2 改性氢氧化镁/EG/PE 残炭形貌的 SEM 分析
        4.3.3 改性氢氧化镁/EG/PE 的热性能分析
        4.3.4 改性氢氧化镁/EG/PE 力学性能分析
        4.3.5 改性氢氧化镁/EG 协同阻燃机理
    4.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阻燃用氢氧化镁及水镁石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轻烧镁粉制备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及其处理NH3-N废水应用基础研究[D]. 李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2]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及其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D]. 刘英. 青海大学, 2020(02)
  • [3]辽宁凤城水镁石的矿物学特征研究[D]. 葛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4]气相水化制备改性氢氧化镁及其阻燃性能[D]. 陈培.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6)
  • [5]氢氧化镁包覆改性研究进展[J]. 武海虹,路绍琰,张文燕,宋达,郝晓翠,王俐聪,张琦. 应用化工, 2016(06)
  • [6]改性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D]. 白俊红. 中北大学, 2014(08)
  • [7]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镁及其在EVA中的应用[D]. 王念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8]纳米氢氧化镁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王刚,王宝和,邹积琴. 辽宁化工, 2013(09)
  • [9]氢氧化镁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 黄姗姗. 盐业与化工, 2013(08)
  • [10]改性氢氧化镁/可膨胀石墨复配阻燃研究[D]. 申辉. 成都理工大学, 2013(12)

标签:;  ;  ;  ;  ;  

氢氧化镁和水镁石粉表面改性阻燃研究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