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并胆石症1例(论文文献综述)
孙瑞彬[1](2021)在《腹腔镜对比开腹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收集本院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治疗的既往有开腹胆道手术史的62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3例和开腹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本情况,围手术期实验室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损伤、文氏孔引流量、T管引流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术后疼痛、伤口愈合、胆漏发生率、腹腔积液率、结石残余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33例完成腹腔镜手术4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11%(4/37)。两组患者一般基本情况、围手术期实验室指标、手术时间、术中损伤、T管引流量、胆漏发生率、腹腔积液率、结石残余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20.35±14.85 ml vs 57.17±25.26 ml P=0.000<0.05);腹腔镜组术后镇痛人数明显少于开腹组(48%(16/33)vs 79%(23/29)P=0.012<0.05);腹腔镜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2.50±1.14 d vs 3.48±1.38 d P=0.030<0.05);腹腔镜组进食后需运用通便药人数明显更少于开腹组(33%(10/30)vs 66%(19/29)P=0.007<0.05);腹腔镜组拆线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7.03±1.79 d vs 11.62±3.52d P=0.000<0.05);腹腔镜组的文氏孔引流量明显更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拔出引流管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6.03±1.56 d vs 7.67±2.65 d P=0.013<0.05);腹腔镜组切口液化或感染明显更少于开腹组(0 vs 17%(5/29)P=0.043<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更具临床优势。
王伟龙,温子龙,郑宗敏,朱文峰,郑强,薛平[2](2021)在《ERCP+LC与LCBDE+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4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7例,女70例;年龄24~65岁,中位年龄53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RCP+LC组和LCBDE+LC组。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和疗效。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等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ERCP+LC组单次净石率为92%(67/73),LCBDE+LC组为92%(6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05)。ERCP+LC组胆总管最大直径≤8 mm者14例、>15 mm者9例,LCBDE+LC组相应为0、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7;P<0.05)。ERCP+LC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2±3)d、(6.6±1.1)万元,均明显高于LCBDE+LC组的(9±3)d、(4.6±1.0)万元(t=4.223,11.149;P<0.05)。ERCP+LC组术后急性胰腺炎、胆漏分别为7、0例,LCBDE+LC组相应为0、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和LCBDE+LC组术后结石复发分别为14、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05)。结论 ERCP+LC和LCBDE+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相当,两种微创术式各有优势,胆总管无扩张者首选ERCP+LC,而胆总管明显扩张、结石较大者LCBDE+LC更具优势。
加倩[3](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郑静[4](2020)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1974年首例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开展开启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胰疾病诊疗的新篇章,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ERCP目前已经成为成人胆胰疾病诊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成人胆胰疾病诊疗方面ERCP有效性及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儿童消化道尚处于发育阶段,细小柔嫩、管壁薄、管腔小及儿童耐受性差、配合度低、操作医师缺乏操作经验等特殊性,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并不多见[1]。近年来随着ERCP操作技术的提高、儿童ERCP操作经验的积累、儿童消化内镜相关器械的完善,ERCP逐渐应用于儿童胆胰疾病,但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仍然比较少,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因不同胆胰疾病(如胆管结石、胆管狭窄、慢性胰腺炎等)施行ERCP诊治的14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诊治价值、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于2013年01月~2020年01月因不同胆胰疾病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行ERCP诊治的14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然后针对患儿的一般资料、病因、ERCP操作方法、诊治结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3例患儿共行ERCP术38例次,行1例次ERCP者28例,行2例次ERCP者5例。失败4例,成功率89.47%。2.33例患儿ERCP诊断结果如下:单纯胆道疾病23例,包括胆总管结石16例,胆管狭窄/扩张5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1例,疑似胆道蛔虫残体1例;单纯胰腺疾病7例,包括慢性胰腺炎3例(其中1例合并胰管结石及胰腺假性囊肿、1例合并胰管结石、1例合并胰管狭窄),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分裂症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管支架置入术后2例;胆胰合并疾病3例,包括胆源性胰腺炎2例(其中1例与胆管结石相关、1例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相关),胰胆管合流异常合并胆管结石1例。3.33例患儿共采用17种术式,29例(87.88%)患儿ERCP治疗顺利,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肝功能、淀粉酶等指标异常者也逐渐恢复正常。4.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6/38),包括高淀粉酶血症3例(7.89%),术后胰腺炎2例(5.26%),腹痛1例(2.63%),无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出现术后并发症的6例患几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均好转。结论1.在儿童胆胰疾病中,胆胰先天性解剖异常较多见,而恶性病变发病率较低。2.ERCP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应严格把握ERCP应用适应证。3.ERCP是儿童胆胰疾病相对安全且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途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夏泽斌[5](2019)在《腹腔镜手术和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对Oddis括约肌功能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比较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和内镜两种治疗方式对Oddis括约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5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或内镜治疗的1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将116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手术治疗组和内镜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指成功实施LC+LCBDE手术者,内镜治疗组指成功实施ERCP+EST者。对两组围手术期病人一般情况(病程、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发热、黄疸),并存病(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比例,术前检查(血生化指标、结石最大径、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相关血生化指标等围手术期指标进行比较;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皮肤巩膜黄染、腹痛及发热),血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术后并发症(胆总管结石复发、胆管炎、胰腺炎),术后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十二指肠液胆总管返流、胆道积气情况),门诊随访3月一次,共进行4次。结果:2015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或内镜治疗的1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手术组55例,内镜组61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65例,年龄20岁-84岁,平均47.8±10.51岁。两组病例在病人一般资料(病程、性别及年龄),临床症状(发热、黄疸),并存病(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比例,术前检查血生化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WBC),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情况(结石最大径、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手术组(73.52±40.69VS 126.73±42.18 min;4.17±2.03 天 VS9.25±2.16 天),住院费用高于手术组(40192.33±6072.52 元 VS24193.52±5731.42 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ALP、ALT、AST、总胆红素、AMS及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手术组患者术后3月、6月、9月、12月胆道积气、十二指肠液胆总管返流比例低于内镜组,(术后随访3、6、9、12月,胆总管返流由从11例降到6例,胆道积气从15例降到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返流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复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与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对患者Oddi括约肌功能均有一定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胆总管返流和胆道积气发生率逐步下降。手术与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各有利弊,临床上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医师操作习惯与技术水平、患者经济状况等综合考虑,使患者可最大化受益。
汪晓红[6](2017)在《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内镜及腹腔镜治疗并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胆总管结石在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中非常常见,治疗方法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多见,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同样具有微创的优势,也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本研究目的是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临床适应症、治疗的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自2012年10月到2015年2月,我院共有1072例胆石症患者入院。我们纳入胆囊切除术后进行ERCP取石或LCBDE取石治疗胆石症的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操作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等。本研究排除标准为患者此前有过ERCP取石史或者是既往行胆管手术导致胆管解剖结构改变者。结果:共有14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87例行ERCP取石,54例行LCBDE取石。两组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组胆总管结石清除成功率为97.7%,LCBDE组的结石清除成功率87.0%,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3),ERCP组清除率较高。平均手术操作时间ERCP组少于LCBDE组,两组差异具有显着性(52.0±15.8 vs.102.9±40.1 min;P<0.001)。两组的术后住院天数相似(5.5±2.6vs.5.9±2.3 d;P=0.40),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3.4%vs.11.1%;P=0.15),住院总费用(22722.6±6369.0 vs.23901.24±7542.6,P=0.32)也无显着差异。结论:ERCP和LCBDE均可用于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ERCP方法结石清除率更高,LCBDE方法可能更适用于巨大结石的病人。目的:随着消化内镜及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用于胆总管微创取石越来越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然而其远期并发症结石复发率也逐渐增高引起重视,本研究目的是回顾性分析胆总管微创取石且胆囊切除的患者结石复发的相关临床指标,筛选出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复发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自2012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微创取石(ERCP或LCBDE法)且胆囊切除的患者共602例,收集临床资料并电话随访获得复发情况,对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筛选出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602例患者中完成随访538例,失访64例,失访率10.6%。结石复发47例,复发率8.7%。随访时间9-45个月,结石平均复发时间25.3±8.7个月。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相比,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黄疸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取石治疗方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总管直径≥15mm、胆总管多发结石、结石直径≥10mm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胆总管直径≥15mm(OR=2.758,95%CI:1.421-5.352,P=0.003)及胆总管多发结石(OR=2.873,95%CI:1.412-5.703,P=0.005)是胆总管微创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总管结石行ERCP或LCBDE取石治疗且胆囊切除的患者,胆总管直径≥15mm及胆总管多发结石是胆总管微创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谢汝伦,马华兴,谢富彬[7](2006)在《十二指肠憩室并发症及其术式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各种临床并发症及其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33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憩室切除术,憩室内翻缝合术,BillrothⅡ式胃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和胃切除+胆肠吻合术。结果27例(81.8%)憩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老年患者23例(69.7%)。患者主要并发症为憩室炎症、出血、胆石症、慢性胃炎和胰腺炎,19例手术患者随访26年,17例(89.5%)近、远期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十二指肠憩室的并发症主要是炎症、出血、胆胰疾病,临床根据憩室部位和并发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以取得理想疗效。
程中,肖阳,胡明[8](2002)在《十二指肠憩室47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病的诊断难点及对策。方法 :通过对 4 7例十二指肠憩室病人临床表现及特点、合并症和诊断过程中的诊断失误原因、经验的回顾性总结 ,系统分析了十二指肠憩室病的诊断难点及对策。结果 :十二指肠憩室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 ,且乳头旁多见 ,往往合并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等。其临床表现复杂 ,误诊率高 ,诊断不易。ERCP和胃肠X线检查确诊率较高。结论 :十二指肠憩室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无特异性 ,合并症多 ,诊断困难 ,漏诊及误诊率高。如怀疑本病 ,即应进行相关检查 ,其中首选ERCP和胃肠X线检查。
黄世光,吴维剑,郑武平[9](2001)在《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并胆石症1例》文中研究指明
王东明[10](1990)在《空肠憩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小肠憩室以十二指肠憩室和美克尔憩室多见,有关空肠憩室的报告很少。本文报告空肠憩室24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24例全部为外科住院病人,均经手术探查证实,19例同时经病理检查证实。术前4例经钡餐检查诊断,10例诊断为肠梗阻或肠扭转,2例诊断为消化道穿孔,2例诊断为阑尾炎,1例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5例在其它手术中发现。一、性别和年龄:男17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2.4:1。年龄42~81岁,平均58岁,50岁以上19例,占79%。
二、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并胆石症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并胆石症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对比开腹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原因分析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及获奖 |
致谢 |
(2)ERCP+LC与LCBDE+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
1.纳入标准: |
2.排除标准: |
三、治疗方案 |
1.ERCP+LC组: |
2.LCBDE+LC组: |
四、观察指标 |
1.手术情况: |
2.并发症情况: |
3.诊断标准: |
4.随访: |
五、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二、结石情况与术式选择比较 |
三、近期疗效比较 |
1.取石率: |
2.住院情况: |
3.近期并发症: |
四、远期疗效比较 |
讨 论 |
(3)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4)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图表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5)腹腔镜手术和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对Oddis括约肌功能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 病例资料 |
1.3 手术器械 |
1.4 研究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2.1.2 组患者临床资料状况 |
2.2.2 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 |
2.3.2 组患者手术后3天肝功能情况 |
2.4.2 组患者手术后3天血液生化指标情况 |
2.5.2 组患者随访情况 |
讨论 |
3.1 胆总管结石治疗现状 |
3.2 LC+LCBDE手术方式的优势与不足 |
3.3 ERCP+EST手术方式的优势与不足 |
3.4 2种手术方式对ODDI括约肌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胆总管结石的外科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内镜及腹腔镜治疗并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内镜及腹腔镜微创治疗 |
1.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
1.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文献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十二指肠憩室4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年龄与性别 |
1.2 憩室的发生部位、大小、数目、病理情况 |
2 结果 |
2.1 临床表现 |
2.2 合并症 |
2.3 诊断及误诊情况 |
3 讨论 |
3.1 十二指肠憩室的特点及临床表现 |
3.2 十二指肠憩室可导致炎症、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
3.3 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难点及对策 |
四、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并胆石症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对比开腹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D]. 孙瑞彬.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ERCP+LC与LCBDE+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对比研究[J]. 王伟龙,温子龙,郑宗敏,朱文峰,郑强,薛平.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1(02)
- [3]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D]. 郑静. 郑州大学, 2020(02)
- [5]腹腔镜手术和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对Oddis括约肌功能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D]. 夏泽斌. 苏州大学, 2019(02)
- [6]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内镜及腹腔镜治疗并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D]. 汪晓红. 南京医科大学, 2017(11)
- [7]十二指肠憩室并发症及其术式选择[J]. 谢汝伦,马华兴,谢富彬. 右江医学, 2006(01)
- [8]十二指肠憩室47例临床分析[J]. 程中,肖阳,胡明. 华西医学, 2002(01)
- [9]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并胆石症1例[J]. 黄世光,吴维剑,郑武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1(04)
- [10]空肠憩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问题[J]. 王东明. 实用医学杂志, 1990(06)
标签:胆总管结石论文; 胆总管论文; 腹腔镜手术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 十二指肠憩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