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VitK_1致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1例

静脉注射VitK_1致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1例

一、静推VitK_1引起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亚男[1](2020)在《三维标测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跳跃间期与成功消融靶点至希氏距离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三维标测下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跳跃间期与消融成功的靶点至希氏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经电生理检查确定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98名患者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强生Carto3磁电结合双导航电生理标测系统)下行慢径改良消融治疗,通过使用三维标测系统标记出成功消融的靶点、标准希氏点、最小希氏点,分别测量出成功消融的靶点至标准希氏点的距离(A距离)及成功消融的靶点至最小希氏点的距离(a距离)。观察未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即可诱发出跳跃并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跳跃时间间期(A时间)分别与慢径改良消融成功的靶点至标准希氏的距离(A1距离)以及慢径改良消融成功的靶点至最小希氏的距离(a1距离)的关系;需要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才能诱发出跳跃并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跳跃时间间期(a时间)分别与慢径改良消融成功的靶点至标准希氏的距离(A2距离)以及慢径改良消融的成功靶点至最小希氏的距离(a2距离)的关系。结果:未使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即诱发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为65例,有一例未标测出标准希氏的位置,其对应的电生理检查时快慢径之间的跳跃时间间期为A1时间(64例)(121.16±55.59ms),标准希氏H至成功消融靶点之间的距离为A1距离(64例)(13.56±5.06mm),A1时间与A1距离之间相关系数为r=0.091,P=0.473,该相关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最小希氏h至成功消融靶点之间的距离为a1距离(65例)(10.19±4.34mm),电生理检查时快慢径之间的跳跃时间间期为A2时间(65例)(120.76±55.24ms),A2时间与a1距离之间相关系数为r=0.035,P=0.784,该相关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需要使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才能诱发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为33例,有一例未标测出标准希氏的位置,电生理检查时快慢径之间的跳跃时间间期为a1时间(32例)(118.70±48.79ms),标准希氏H至成功消融靶点之间的距离为A2距离(32例)(12.43±3.70mm),A2距离与a1时间之间相关系数为r=0.080,P=0.665,该相关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最小希氏h至成功消融靶点之间的距离为a2距离(33例)(9.80±3.67mm),电生理检查时快慢径之间的跳跃时间间期为a2时间(33例)(119.72±43.50ms),a2距离与a2时间之间相关系数为r=0.314,P=0.076,该相关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强生Carto3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测定的成功消融靶点至标准希氏之间的距离以及成功消融靶点至最小希氏之间的距离分别与电生理检查时可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跳跃间期(无论是否需要使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没有发现相关性。

李小梅,戈海延,刘雪芹,石琳,郭保静,李梅婷,江河,张仪,刘海菊,郑小春,李爱杰,张园园[2](2018)在《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征及治疗多中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临床特点及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方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257例室上速患儿的临床资料、不同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H检验。结果257例患儿室上速发病年龄为:<1岁148例(57.6%),1~<3岁45例(17.5%),3~<6岁27例(10.5%),≥6岁37例(14.4%)。室上速构成比: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9.4%(12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3%(11例),分类未明的阵发性室上速26.8%(69例),房性心动过速19.5%(50例)。30例(13.3%)患儿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27例TIC患儿有效控制心动过速后,左室射血分数由(41.1±6.3)%升至(60.3±9.2)%(t=-10.397,P=0.000)。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终止室上速发作显着有效率63.8%(164/257),有效率18.7%(48/257),无效率17.5%(45/257)。显着有效率普罗帕酮73.1%(98/134)、胺碘酮76.7%(23/30),均高于三磷酸腺苷(44.1%,26/59)(X2=20.524,P=0.000)。阵发性室上速药物治疗的显着有效率(67.1%,139/207)高于房速(50.0%,25/50)(X2=6.337,P=0.042)。不同年龄组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04,P=0.031),<1岁患儿疗效最差,显着有效率55.4%(51/92)。静脉用药不良反应率3.5%(9/257),其中4例低血压休克(普罗帕酮3例,三磷酸腺苷1例),3例窦性停搏(三磷酸腺苷)。结论儿童室上速57.6%于婴儿期起病,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多见。TIC发生率13.3%。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终止心动过速显着有效率63.8%,不良反应率3.5%。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终止儿童室上速效果优于三磷酸腺苷,普罗帕酮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林丽聪,许丽萍,张浩[3](2016)在《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临床表现、复律方法、随访结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在2012-2016年NICU住院的该病患儿1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足月儿多见,早产儿2例,诱因不太明确,多数无合并严重心脏病;多数为面色苍白、烦躁、拒乳、气促,3例合并心衰;多数经心律平复律成功,预后良好。结论: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为良性过程,起病突发;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引起医务人员重视。

张丽霞[4](2014)在《急诊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0例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诊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0例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均例行物理治疗和抗菌素心律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已得到明显改善,78例患者已经治愈,另外2例患者合并其他症状,且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有1例患者出现偶尔的不适,经过用药调整,症状缓解。结论采用急诊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

马夫才,耿占峰,杨丽波[5](2009)在《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比较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根据我院急诊科2008年1月~2008年12月对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比较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三磷酸腺苷、毛花苷丙、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结果:维拉帕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复律疗效好,时间短。结论:无维拉帕米禁忌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宜首选维拉帕米10mg静脉推注或静点。

陈伟清[6](2008)在《室上速射频消融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射频消融围手术期室上速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医证型与室上速的发病机制、合并的器质性病变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型与室上速类型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提高室上速临床辨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制定临床观察表,采纳广东省中医院2002年12月到2008年2月住院确诊室上速并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病人70例,记录其性别、年龄、是否合并器质性病变、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果、室上速类型以及主要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判别其中医证型,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果。结果:70例患者中,入院辩证为瘀阻心脉型28例,出院前辨证为瘀阻心脉型有20例,其中2例出院时辨证为心血不足型,6例出院时辨证为心气虚弱型;入院辨证为水饮淩心28例,出院前辨证为水饮淩心型有19例,其中5例出院时辨证为心阳不振型,1例出院时辨证为心血不足型,3例出院时辨证为心气虚弱型;入院时辨证为心血不足型9例,出院12例,其中2例由瘀阻心脉型转变,1例由水饮淩心型转变;阴虚火旺型入院、出院时均2例;入院辨证为心阳不振型1例,出院时6例,5例由水饮淩心转变;入院辩证为痰火扰心型1例,出院时转为心气虚弱型;入院辩证为心气虚弱1例,出院11例,其中6例由瘀阻心脉型转变,3例由水饮淩心型转变,1例由痰火扰心型转变。各中医证型组间的性别、年龄、合并器质性病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证型瘀阻心脉中AVNRT10例,右侧旁路型AVRT4例,左侧旁路型AVRT11例,房扑、房速3例,证型水饮淩心中AVNRT13例,右侧旁路型AVRT5例,左侧旁路型AVRT9例,房扑、房速1例;证型心血不足中AVNRT3例,右侧旁路型AVRT1例,左侧旁路型AVRT5例;证型阴虚火旺中2例均为左侧旁路型AVRT;证型心阳不振1例,为左侧旁路型AVRT;证型痰火扰心1例,为左侧旁路型AVRT;证型心气虚弱1例,为右侧旁路型AVRT。结论:室上速的中医证型以实证证型居多,其中瘀阻心脉型为28例,水饮淩心型为28例,痰火扰心1例,共57例;虚证证型中心血不足9例,阴虚火旺型2例,心阳不振1例,心气虚弱1例,共13例。经治疗后实证证型中有18例转变为虚证,出、入院中医证型分布差异经卡方检验得P<0.05,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提示实证患者亦合并本虚;心悸病症实证以痰瘀饮为主要致病病机,虚证以心血不足及心气虚弱为主;中医证型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脏基础性病变无关联。各中医证型中各类心电生理结果差异不大,差异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证型与心电生理结果无关联。

周晓映,原淑鸿,张红漫[7](2007)在《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概述》文中认为

李志明[8](2007)在《心律失常现代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文中提出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其中致命性心律失常则是导致猝死的原因,这些是造成当今心血管疾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祖国医学虽无“心律失常”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症状、诊断、证侯治疗的描述却很多,散见于论述“心悸”、“怔忡”、“眩晕”、“疾脱脉”、“厥证”、“脱证”、“胸痹”等证的文献中。这些文献记载了中医学对心律失常独到认识及丰富的诊疗经验。建国以来,广大医学工作者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防治做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实践。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并已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且实践证明中医治疗本病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本论文收集1949~2006年与心律失常有关的中医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第一节,概要介绍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认识。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第二至第七节,分别从辨证论治、单方复方、针灸推拿、气功、饮食、音乐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各种方法,其中既介绍一般治法和着名老中医的经验,也介绍不同医家对本病独到认识,从而从不同角度深化和丰富了心律失常的证治。第三部分为第八节,介绍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本论文以中医治法为主,兼顾中西医结合研究,力求全面反映建国以来中医研究心律失常的水平。

郭英[9](2005)在《慈竹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文中指出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Rendle)Mc Clure据报道有明显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有显着的治疗效果。但对心脏方面的作用研究较少。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慈竹提取物是否具有心血管活性,对大鼠心肌缺血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在离体器官上,运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对慈竹提取物的作用进行研究;在整体动物上,分别采用药物(垂体后叶素、异丙肾上腺素)、结扎冠状动脉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方法研究慈竹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结果: 1.慈竹提取物(0.25mg/ml、0.50mg/ml)能够在降低离体心脏心率和心

程新建,方秋旺[10](2005)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8例临床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常用方法。方法:对19882003年间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住院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全部转为窦性心律,5例物理方法终止,23例通过用药终止,复律时间平均30min,其中1例出现心跳骤停,5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结论:基层医院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物理方法,静脉药物上首选心律平,同时应注意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二、静推VitK_1引起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推VitK_1引起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三维标测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跳跃间期与成功消融靶点至希氏距离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三维标测系统在心脏电生理诊治中的应用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诱因分析:
    2.3 治疗与转归。
3 讨论

(4)急诊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0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方法与指标
    1.4 治疗方法
        1.4.1 物理疗法
        1.4.2 药物治疗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病理原因
    3.2 临床表现
    3.3 临床治疗
    3.4 效果分析

(5)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室上速射频消融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西医对室上速的认识和治疗
        1.1 流行病学
        1.2 症状及临床表现
        1.3 室上速的发病机制
        1.4 室上速的诊断
        1.5 室上速的治疗
    2 中医对室上速的认识和治疗
        2.1 传统中医对心悸的病因病机认识
        2.2 现代中医对心悸病因病机的研究
        2.3 心悸的中医药治疗
        2.4 心悸的中医辩证研究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立题依据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对象
    4 研究步骤
    5 数据资料分析整理与统计
    6 研究结果
    7 结论
    8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心律失常
    1.1 室性早搏
    1.2 室性心动过速
        1.2.1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1.2.2 双重性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1.3 室颤
    1.4 窦房传导阻滞
    1.5 房室传导阻滞
    1.6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 窦性停搏
3 心力衰竭
4 阿斯综合征
5 溶血反应
6 血尿
7 精神异常
8 药物性肝炎
9 胃肠道反应
10 肌肉痉挛
11 双下肢水肿

(8)心律失常现代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1.1 心律失常的病因
    1.2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1.3 心律失常的分类
        1.3.1 按心律失常速率分类
        1.3.2 起源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1.3.3 激动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1.4 诊断和鉴别诊断
        1.4.1 心律失常诊断概述
        1.4.2 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诊断要点
    1.5 治疗
    1.6 预后
2 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2.1 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
        2.1.1 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的生理功能
        2.1.1.1 心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2.1.1.2 心脏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关系
        2.1.2 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
        2.1.2.1 感受外邪
        2.1.2.2 情志所伤
        2.1.2.3 饮食失调
        2.1.2.4 房劳过度
        2.1.2.5 它病失养
        2.1.2.6 药物影响
        2.1.3 现代中医对心律失常病因病机认识举例
        2.1.3.1 本虚
        2.1.3.2 标实
        2.1.3.3 从肝、脾、肺三脏论述心律失常
    2.2 心律失常的辨证论治
        2.2.1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2.2.1.1 整体论治
        2.2.1.2 调理阴阳
        2.2.1.3 扶正祛邪
        2.2.1.4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2.2 心律失常的辨证要点
        2.2.2.1 辨惊悸、怔忡
        2.2.2.2 辨病变的虚实兼夹
        2.2.2.3 辨脏腑的虚损程度
        2.2.2.4 辨脉象
        2.2.3 心律失常的辨证分型论治
        2.2.3.1 虚证类
        2.2.3.2 实证类
    2.3 现代中医治疗心律失常举例
        2.3.1 中医辨证分型
        2.3.1.1 北京魏执真将心律失常分快速型和慢速型
        2.3.1.2 北京马胜兴等分标本论治
        2.3.1.3 北京徐承秋等将分三型论治
        2.3.1.4 山西原明忠等分三型论治
        2.3.1.5 广州陈镜合三型论治
        2.3.1.6 山东邵念方分六型论治
        2.3.1.7 上海丁学屏辨治八法
        2.3.1.8 湖南张自强将早搏分七型论治
        2.3.2 病证结合专方专药
        2.3.2.1 着眼于气、血、痰、瘀
        2.3.2.2 着眼于心肾
        2.3.2.3 着眼于心脾(胃)
        2.3.2.4 着眼于心肝
        2.3.2.5 温阳益气治病窦
        2.3.2.6 其他
    2.4 关于心律失常脉象的辨析
        2.4.1 迟脉
        2.4.1.1 祖国医学关于“迟脉”的记载
        2.4.1.2 “迟脉”的特征
        2.4.1.3 属于“迟脉”的心律失常
        2.4.1.4 “迟脉”辨析
        2.4.2 缓脉
        2.4.2.1 祖国医学关于“缓脉”的记载
        2.4.2.2 “缓脉”的特征
        2.4.2.3 可见“缓脉”的心律失常
        2.4.2.4 “缓脉”辨析
        2.4.3 数脉
        2.4.3.1 祖国医学关于“数脉”的记载
        2.4.3.2 “数脉”的特征
        2.4.3.3 表现为“数脉”的心律失常
        2.4.3.4 “数脉”辨析
        2.4.4 疾脉
        2.4.4.1 祖国医学关于“疾脉”的记载
        2.4.4.2 “疾脉”的特征
        2.4.4.3 表现为“疾脉”的心律失常
        2.4.4.4 “疾脉”辨析
        2.4.5 促脉
        2.4.5.1 祖国医学关于“促脉”的记载
        2.4.5.2 “促脉”的特征
        2.4.5.3 表现为“促脉”的心律失常
        2.4.5.4 “促脉”辨析
        2.4.6 结脉
        2.4.6.1 祖国医学关于“结脉”的记载
        2.4.6.2 “结脉”的特征
        2.4.6.3 表现为“结脉”的心律失常
        2.4.6.4 “结脉”辨析
        2.4.7 代脉
        2.4.7.1 祖国医学关于“代脉”的记载
        2.4.7.2 “代脉”的特征
        2.4.7.3 属于“代脉”的心律失常
        2.4.7.4 “代脉”辨析
        2.4.7.5 结、代辨析
        2.4.8 涩脉
        2.4.8.1 祖国医学关于“涩脉”的记载
        2.4.8.2 “涩脉”的特点
        2.4.8.3 表现为“涩脉”的心律失常
        2.4.8.4 “涩脉”辨析
    2.5 试论宗气与心律失常
        2.5.1 宗气的生成、运行及功能
        2.5.1.1 宗气的生成、运行
        2.5.1.2 宗气功能
        2.5.2 宗气与心肺
        2.5.3 着眼于心肺、宗气治疗心律失常
        2.5.3.1 升陷汤
        2.5.3.2 生脉散
        2.5.3.3 补益宗气以防治老年心律失常
3 现代中医专家治疗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经验
    3.1 邓铁涛
    3.2 祝谌予
    3.3 陈可冀
    3.4 郭士魁
    3.5 岳美中
    3.6 施今墨
    3.7 赵冠英
    3.8 丁光迪
    3.9 傅宗翰
    3.10 奚凤霖
    3.11 周仲瑛
    3.12 朱良春
    3.13 华明珍
    3.14 严世芸
    3.15 姜春华
    3.16 黄文东
    3.17 朱锡祺
    3.18 何立人
    3.19 张伯臾
    3.20 陈泽霖
    3.21 周次清
    3.22 张珍玉
    3.23 万友生
    3.24 林钟香
    3.25 王键
    3.26 张国伦
    3.27 周宜轩
4 心律失常的单味药治疗
    4.1 苦参
    4.2 黄连
    4.3 青皮
    4.4 附子
    4.5 人参
    4.6 细辛
    4.7 延胡索
    4.8 葛根
    4.9 炙甘草
    4.10 冬虫夏草
    4.11 山豆根
    4.12 常山
    4.13 万年青
    4.14 山楂
5 心律失常的复方治疗
    5.1 古方化裁
        5.1.1 炙甘草汤
        5.1.2 生脉散
        5.1.3 温胆汤
        5.1.4 血府逐瘀汤
        5.1.5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1.6 苓桂术甘汤
        5.1.7 归脾汤
        5.1.8 补阳还五汤
        5.1.9 天王补心丹
        5.1.10 银翘散
        5.1.11 桃仁红花煎
        5.1.12 麻黄附子细辛汤
        5.1.13 桂枝附子汤加味
        5.1.14 参附汤
    5.2 自拟方
        5.2.1 缓慢性心律失常
        5.2.1.1 增率汤
        5.2.1.2 温阳复脉汤
        5.2.1.3 五参汤
        5.2.1.4 益心温肾快脉汤
        5.2.1.5 复脉养心汤
        5.2.1.6 缓率平汤
        5.2.1.7 定悸复脉汤
        5.2.1.8 病窦转复汤
        5.2.1.9 增脉汤
        5.2.1.10 加味参附桂甘汤
        5.2.2 快速性心律失常
        5.2.2.1 交泰丸
        5.2.2.2 稳脉汤
        5.2.2.3 霍参汤
        5.2.2.4 苦参消早汤
        5.2.2.5 振心复脉汤
        5.2.2.6 益心方
        5.2.2.7 宁心汤
        5.2.2.8 平心定率汤
    5.3 成方
        5.3.1 参附芪注射液
        5.3.2 稳心灵
        5.3.3 舒心平胶囊
        5.3.4 心律安胶囊1 号
6 心律失常的针灸与推拿治疗
    6.1 心律失常的针灸治疗
        6.1.1 毫针治疗
        6.1.1.1 辨证分型治疗
        6.1.1.2 针刺特定穴位
        6.1.2 其他针法治疗
        6.1.2.1 耳针
        6.1.2.2 腕踝针
        6.1.2.3 穴位注射
        6.1.2.4 磁性皮内针
        6.1.3 针灸综合疗法
    6.2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分析与评价
        6.2.1 各种针法治疗本病概况
        6.2.2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评价
        6.2.3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规律
        6.2.3.1 取穴
        6.2.3.2 毫针手法
        6.2.3.3 针刺频刺及疗程
    6.3 心律失常的推拿治疗
        6.3.1 推拿手法为主治疗心律失常
        6.3.1.1 按摩背俞穴治疗功能性心律失常
        6.3.1.2 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功能性心律失常
        6.3.1.3 手法治疗颈心综合征
        6.3.1.4 颈部分区推拿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
        6.3.2 推拿和其他疗法综合运用治疗心律失常
        6.3.2.1 推拿结合水针治疗脊柱性心律失常
        6.3.2.2 推拿等综合治疗脊源性心律失常
        6.3.2.3 推拿牵引治疗颈椎病合并心律失常
7 心律失常的其他治疗及护理
    7.1 心律失常的食疗
        7.1.1 辨证施食
        7.1.1.1 心神不宁
        7.1.1.2 心血不足
        7.1.1.3 气阴不足
        7.1.1.4 心阳虚衰
        7.1.1.5 痰湿阻滞
        7.1.1.6 瘀血阻滞
        7.1.2 心律失常的素菜水果治疗
    7.2 心律失常的音乐疗法
        7.2.1 音乐疗法运用于心律失常简析
        7.2.1.1 心动过速
        7.2.1.2 心动过缓
        7.2.2 音乐治疗运用的一些注意事项
    7.3 心律失常的护理
        7.3.1 一般护理
        7.3.2 心理护理
        7.3.3 医疗体育
8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8.1 舌象及理化指标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
        8.1.1 舌象客观性指标相关性研究
        8.1.2 理化指标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
        8.1.2.1 理学检查指标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8.1.2.2 心律失常与血液流变的关系
        8.1.2.3 心律失常与心电图的关系研究
    8.2 抗心律失常的方药研究
        8.2.1 炙甘草汤
        8.2.2 桃核承气汤
        8.2.3 血府逐瘀汤
        8.2.4 宁心复脉合剂
        8.2.5 甘草三参合剂
        8.2.6 心宝
    8.3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8.3.1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治疗
        8.3.2 病窦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
        8.3.3 室性早搏中西医结合治疗
        8.3.4 心动过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8.3.5 其他类型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8.3.6 心房纤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慈竹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静推VitK_1引起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维标测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跳跃间期与成功消融靶点至希氏距离之间的相关性分析[D]. 杨亚男.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2)
  • [2]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征及治疗多中心研究[J]. 李小梅,戈海延,刘雪芹,石琳,郭保静,李梅婷,江河,张仪,刘海菊,郑小春,李爱杰,张园园. 中华儿科杂志, 2018(01)
  • [3]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临床分析[J]. 林丽聪,许丽萍,张浩. 健康之路, 2016(09)
  • [4]急诊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0例疗效分析[J]. 张丽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4(10)
  • [5]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体会[J]. 马夫才,耿占峰,杨丽波. 中国医药导报, 2009(24)
  • [6]室上速射频消融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D]. 陈伟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7]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概述[J]. 周晓映,原淑鸿,张红漫.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10)
  • [8]心律失常现代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D]. 李志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9]慈竹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D]. 郭英. 四川大学, 2005(02)
  • [10]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8例临床体会[J]. 程新建,方秋旺.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标签:;  ;  ;  ;  ;  

静脉注射VitK_1致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