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M型超声心动图基线移位法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观察

彩色M型超声心动图基线移位法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观察

一、彩色M型超声心动图基线移动法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柯景彬[1](2021)在《急性高原病心血管响应特征及其预警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我国高原地区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进驻高原从事地区建设、国防发展、资源开发、商业贸易、高原旅游等活动。然而,高原地区的恶劣环境给居住和进驻的人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甚至引发一系列高原疾病,严重影响人群的正常生活和活动。近年来高原医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研究成果的报道和应用降低了高原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人体进入高原低压性缺氧环境后会引发一系列生理性改变,机体通过这些改变以逐步适应高原环境的调整过程被称为高原习服。然而,当机体不能良好习服,往往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甚至发展为高原疾病。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是高原暴露后最常见的高原疾病之一,它是人群快速从平原地区进入高原地区,或者从高海拔地区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机体未能良好习服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头痛是AMS最主要的临床症状,通常伴随失眠、疲劳、头晕、厌食和恶心等其他症状。少数病情严重者会发展为高原脑水肿和/或高原肺水肿,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研究AMS的早期预警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心血管系统是高原暴露后首先及首要反应的系统之一。高原低压性缺氧直接影响肺血管和全身阻力血管的血管张力,心率加快、外周动脉血压和肺动脉压升高,每搏输出量降低,心输出量早期升高,并随着习服的进行而逐渐下降,心脏收缩功能基本维持。血容量和心室容积降低,舒张充盈模式改变。这种心血管系统的调整和变化对人体快速适应高原缺氧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急性高原暴露后的心血管响应有助于个体耐受和适应低氧环境,但反过来在某些情况下,心血管响应不良也可能引发高原疾病,甚至可能导致AMS。截至目前,关于急性高原暴露后心血管系统响应与AMS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很缺乏,人体平原基线心血管功能是否影响AMS的发生和进展、急性高原暴露后心血管系统的响应是否参与AMS的发生发展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因而本研究将分三部分来研究急性高原暴露后心血管系统响应与AMS之间关系。三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AMS的流行病学特征;2.高原左心室响应特征及其对AMS的识别价值;3.平原人群心脏功能指标在AMS预警中的作用。目的1.明确平原健康人群以不同上升方式、不同习服程度情况下基于新、旧版路易斯湖急性高原反应评分系统的AMS的流行率、临床特征和相对风险的动态变化。2.查看急性高原暴露对平原人群左室功能的影响。筛查具有AMS的识别价值的左室功能指标,并分析左室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及贡献度,进而探讨急性高原暴露对左室功能的影响及其与AMS的潜在关联。3.筛查对AMS发生具有预警价值的平原人群基线心脏功能指标,并分析其对AMS发生的预测价值,探讨平原基线心脏功能对AMS的发生进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急性高原暴露后心脏功能变化对AMS发生发展的潜在意义。方法1.分别于2012年6月在成都(海拔500米)和2013年6月在重庆(海拔400米)纳入志愿者1283例和346例。2012年纳入的志愿者乘坐飞机在2小时内进驻拉萨(海拔3700米),作为快速上升队列。在拉萨停留7天后,乘车进一步进驻西藏羊八井(海拔4400米)。2013年纳入的志愿者乘大巴在4天内进驻四川新都桥(海拔3450米),作为缓慢上升队列。在新都桥停留3天后,乘车进一步进驻四川理塘(海拔4100米)。采集志愿者平原状态下、急性高原暴露后及急性高原暴露后短期习服进一步进驻更高海拔后的人口学数据资料及症状发生情况。分别根据旧版路易斯湖急性高原反应评分(LLS)系统和2018年新版LLS系统对人群进行评分和AMS的诊断。查看不同上升方式、不同习服程度情况下AMS及主要症状的流行率及动态变化。组间比较探讨不同上升方式及不同习服程度对人群AMS及主要症状发生情况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上升方式及不同习服程度情况下AMS发生的危险因素。2.于2012年6月在成都(海拔500米)纳入志愿者589例,所有志愿者乘坐飞机在2小时内进驻拉萨(海拔3700米)。采集志愿者平原状态下和急性高原暴露后的人口学数据资料、基本生理参数资料、症状发生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组间比较志愿者进驻高原前后一般人口学数据、基本生理参数、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基本左室功能指标的差异。根据2018年新版LLS系统对人群进行评分和AMS的诊断,根据是否发生AMS进行分组。组间比较人群指标参数,查看急性高原暴露后AMS+和AMS-组志愿者基本生理参数及左室功能的差异。ROC曲线筛查具有AMS识别意义的超声心动图指标,根据筛查的指标进行分组,组间比较AMS及其评分症状的发生情况,探讨该指标对AMS的识别价值,并线性回归分析左室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及贡献度,以探讨急性高原暴露后左室响应与AMS发生的潜在机制。3.于2013年6月在重庆(海拔400米)纳入志愿者106例,所有志愿者在7天内乘坐汽车进驻四川理塘(海拔4100米)。采集志愿者平原状态下和急性高原暴露后的人口学数据资料、基本生理参数资料、症状发生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根据2018年新版LLS系统对人群进行评分和AMS的诊断,根据是否发生AMS进行分组。组间比较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具有AMS发生预警价值的平原基线超声心动图指标,ROC曲线分析筛查后指标的cut-off值并依据该cut-off值进行分组,组间比较AMS及其评分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筛查后指标对人群AMS发生的预测价值。组间比较急性高原暴露前后超声心动图心脏功能指标变化的差异,以探索急性高原暴露后心脏功能变化对AMS发生发展的潜在意义。结果1.采用旧版LLS和新版LLS诊断方法,快速上升队列人群在海拔3700米AMS发病率分别为68.4%和56.1%,进一步上升到海拔4400米后,发病率分别下降到21.4%和14.3%;缓慢上升队列人群在海拔3450米AMS发病率分别为30.3%和25.7%,进一步上升到海拔4100米后,发病率分别上升到36.6%和32.2%。除了在快速上升队列人群在海拔4400米处,头痛、头晕/眩晕和疲劳均为人群发生率最高的症状。快速上升方案是急性高原暴露AMS发病的危险因素,但经短期习服进一步上升到更高海拔后,快速上升方案成为急性高原暴露AMS发病的保护因素。2.急性高原暴露后,人群外周血氧饱和度、收缩末期容积指数、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E峰速度和E/A比值均有所下降,而心率(HR)、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和A峰速度均有所上升。相比于AMS未发病人群,AMS发病人群HR较高,EDVi、SVi、Ci、E峰速度和E/A比值较低。SVi是对人群发生AMS具有最优识别价值的指标SVi(AUC:0.804,95%CI:0.767-0.842),而SVi的改变主要与EDVi的改变有关(R2=0.757,p<0.001),EDVi的改变主要与E峰速度的变化有关(R2=0.522,p<0.001)。与最高SVi值组人群相比,中间SVi值组人群AMS的发病率更高(IRR:1.958,95%CI:1.333-2.876),轻度头痛和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亦更高,而最低SVi值组人群AMS(IRR:4.710,95%CI:3.375-6.572)及所有AMS评分症状的发生率均最高。3.急性高原暴露后,33名志愿者(31.1%)被诊断为AMS。AMS发病人群平原基线二尖瓣环外侧壁组织运动位移(MV TMADlateral)较AMS未发病人群更低(13.09 vs.13.89mm,p=0.022)。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人群平原基线MV TMADlateral水平与AMS的发生显着相关(OR=0.717,CI:0.534~0.964,p=0.028)。与平原基线MV TMADlateral≥13.30mm的人群相比,平原基线MV TMADlateral<13.30 mm的人群AMS发病风险显着升高(OR:4.046,95%CI:1.648-9.933)。急性高原暴露后,平原基线MV TMADlateral<13.30 mm组人群HR(64 vs.74 bpm,p=0.001)和RV MPI(0.54 vs.0.69,p=0.009)增加,而LV GLS(21.50 vs.20.23%,p=0.002)、TV E/A(2.11 vs.1.89,p=0.019)以及MV EDT(169.60vs.156.90 ms,p=0.035)降低,而平原基线MV TMADlateral≥13.30 mm组人群中上述指标均无显着改变。结论1.根据评分方法、进驻方式和习服情况的不同,人群AMS的发生率介于14.3%~68.4%;头痛、头晕和疲劳是急性高原暴露后发生率最高的症状;快速进驻方式是人群AMS发病的危险因素。2.急性高原暴露后,SVi的降低与AMS的发生率和临床严重程度显着关联。同时,SVi的改变与左室充盈模式的改变有关。3.平原基线MV TMADlateral水平是人群AMS发生的潜在预测指标,这可能与平原不同基线MV TMADlateral水平的人群急性高原暴露后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差异性改变有关。

冯娇[2](2021)在《高频超声心动图在小鼠压力诱导性心衰模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小鼠主动脉弓缩窄心衰模型,应用高频超声心动图及其它实验室方法评价该模型的成功性及特征性的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方法选用规格为C57BL/6J雄性小鼠共36只,随机分为3组,术前1天对照组(SHAM组,n=12),术后1周组(TAC1组,n=12),术后6周组(TAC2组,n=12),TAC1组及TAC2组行主动脉弓缩窄术,创建压力负荷性心衰模型。应用高频超声心动图,于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6周时分别测量各组小鼠左室后壁的厚度、左心室直径、左心室容积、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血流多普勒舒张功能参数;同时对术后6周小鼠心脏的体重(BW)和重量(HW)进行记录,记算心体比值;用苏木素-伊红、马松(Masson)对心肌细胞组织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蛋白印迹检测心肌肥大标志物,心房利钠肽(AN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图数据显示术后1周时,TAC1组左室壁厚度代偿性增加,左心室的收缩功能正常并显示为代偿性增加,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减低;术后6周时,TAC2组小鼠左心室内径、左室容积较SHAM组及TAC1组增加(P<0.05),反应收缩功能的指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舒张功能指标TAC1组及TAC2组较SHAM组均减低,TAC2组更明显。术后6周时TAC2组小鼠心脏重量(HW)、心体比值(HW/BW)较SHAM组升高(P<0.05)。HE及Masson染色见TAC2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纤维的含量增多。从蛋白印迹的结果可以看出TAC2组ANP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升高。结论高频超声心动图能够显示小鼠心衰过程中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特征性改变,为主动脉弓缩窄术压力诱导性心衰模型在基础医学与转化医学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贾晓宇[3](2020)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测量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及单纯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容积、应变及同步性等指标,探讨其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PAF)患者71例,其中35例为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组(PAF-HT(+)),36例为单纯阵发性房颤组(PAF-HT(-)),根据左心房内径指数(left atrial diameter index,LAI)将36例单纯阵发性房颤患者进一步分为左心房无扩大组(LAI≤2)和左心房扩大组(LAI>2)。并收集性别和年龄大致匹配的3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通过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表面积(BSA),应用二维超声测量所有被检者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和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LVM=0.8×1.04×[(IVS+LVPW+LVDd)3-LVDd3]+0.6,LVMI=LVM/BSA。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A峰速度,计算E/A,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心肌峰值速度Em,计算E/Em。采集全容积三维图像,获得3D-STI参数: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和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LAVpa);左心房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圆周应变(GCS);左心房心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LS)和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CS)。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MaxLAVi)、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MinLAVi)及主动收缩前容积指数(PaLAVi),LAVi=LAV/BSA;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a-LAEF)和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p-LAEF);左心房心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和圆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CS-SD)。分析比较三组间左心房功能的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阵发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组LAD增高,其中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组高于单纯阵发性房颤组(P<0.05)。(2)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组IVS、LVPW、E/Em和LVMI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阵发性房颤组,E/A低于对照组和单纯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纯阵发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组左心房容积指数(MaxLAVi、MinLAVi、PaLAVi)均高于对照组,且PAF-HT(+)组上述指标增高更明显(P<0.05)。(4)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阵发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组LAEF、a-LAEF、p-LAEF均减低,其中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组LAEF低于单纯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阵发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组之间a-LAEF、p-LA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阵发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组GLS、GCS降低,心肌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增高(P<0.05);与单纯阵发性房颤组相比,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组GLS、GCS降低,心肌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增高(P<0.05)。(6)左心房无扩大组与左心房扩大组GLS、GCS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心房无扩大组与扩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左心房扩大组TLS-SD、TCS-SD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下降,合并与不合并高血压左心房功能受损程度明显不同,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较单纯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受损更严重。PAF患者在左房构型正常时,左房功能已经有所受损。3D-STI可准确、敏感的分析房颤患者左心房容积、心肌应变与同步性,定量评价左心房功能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陈筱雪[4](2020)在《全自动测量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全自动测量技术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探讨全自动测量技术评估CHD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建立容纳500例受检者资料的Access数据库,从数据库中调出符合纳入标准的C HD患者127例为病例组,并依据左心室室壁运动情况进一步分为室壁运动异常亚组,记为病例A组和室壁运动正常亚组,记为病例B组。同时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非CHD受检者127例为对照组。并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图像质量评分,评分在28-32分区间者记为图像质量良好组(图优组),评分<28分者记为图像质量差组(图差组)。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Teichholz法(简称“M型法”)、二维超声心动图双平面Simpson法(简称“双平面Simpson法”)和EchoPAC工作站的Auto EF软件(GE,版本号:110)(简称“自动测量法”)测量各组受检者的左心收缩功能。观察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容积(EDV)、收缩末期内径和容积(ESV)、射血分数(LVEF)、每博输出量和短轴缩短率和检查左心收缩功能所需花费的时长。分析不同方法测量左心收缩功能的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对三种方法测量左心收缩功能进行重复性检验。结果:病例A组左心收缩功能测值均低于病例B组和对照组(P<0.05)。病例A组、B组、对照组中自动测量法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的LVEF、EDV和ESV参数间相关性和一致性水平均高于M型法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值。各组内自动测量法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LVEF、EDV和ESV具有中等水平以上的相关关系和较高程度一致性。病例A组中自动测量法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的LVEF具有强水平的相关性(r:0.749,95%CI:0.516~0.871)和基本程度的一致性关系(ICC:0.809,95%CI,0.662~0.8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图像质量组内三种方法测量的左心收缩功能测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M型法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重复性好。自动测量法重复性测量无差异。自动测量法较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时间明显缩短(P<0.05),自动测量法较M型法测量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EchoPAC工作站的Auto EF软件(GE,版本号:110)测量具有快捷、简便、易行的特点。可最大化的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且受图像质量影响小。该方法与双平面Simp son法比较具有较高水平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在CHD患者和非CHD人群左心收缩功能测量中均有良好的适用性,尤其在室壁运动异常的CHD患者中评估左心收缩功能的适用性更好。Auto EF自动测量法可以方便超声医师尤其是低年资的医师迅速掌握并能准确评估左心收缩功能为患者临床救治及预后评估献一份力。图[27]表[24]参[130]

李伯玉[5](2020)在《通过心电及超声技术诊断急性高钙血症对犬心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犬血钙浓度正常参考值为2.252.75 mmol/L,血钙浓度高于2.75 mmol/L则被认为发生了高钙血症。高钙血症是小动物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疾病之一,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都可引起高钙血症,而血钙水平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十分显着,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因此患高钙血症动物心脏功能往往受到或多或少的损害。近年来,犬高钙血症病例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小动物中关于超声监测高钙血症对心脏影响的报道极少。为了评价超声心动图在犬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为犬高钙血症的临床诊断以及医学试验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B和M超声联合心电图监测并结合血检,早期诊断高钙血症患犬,从而做到早期治疗,使患犬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本试验选取20只健康实验犬,雌雄各半,平均体重为6.9±1.84 Kg。先进行正常条件下各指标监测,然后进行血液注钙实验,即通过静脉滴注氯化钙;血清检测血清离子钙;心电图仪监测高钙血症的犬心脏各波形变化,尤其是QT间期。同时采用兽用B超机二维联合M超声技术进行采集和定标,在不同切面测量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舒张末期常规左室后壁厚度(LVPWd)、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主动脉内径(AOD)、右房内径(RA)以及舒张早期二尖瓣前叶与室间隔之间的距离(EPSS),以及仪器计算出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EF)、平均收缩期射血率(MSER)、纤维圆周缩短平均速度(MVCF)。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正常犬血液和心脏中各参数与体重呈正相关,与性别间相关性较低。当犬只进行镇静麻醉后,心率减缓至56.4±22.15 bpm。滴注氯化钙30 min左右血钙浓度达3.596±0.29 mmol/L,心率为75±27.07 bpm,心电图出现明显QT间期缩短,B、M超心动图各功能参数无明显变化,偶尔出现心律不齐,心电图也表现出这一现象。当给药至3 h时,血钙浓度达到5.6±0.18 mmol/L,心率明显加快,QT间期依然缩短,偶见延长。M超心功能参数LVIDd、LVIDs内径减小,IVSd、IVSs、LVPWd及LVPWs增厚,其他参数无明显变化,观察B超可发现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扩张。当血清钙达8.158±0.77 mmol/L时,心率再次加快,心电图出现多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后易发生室颤,由于个体差异,部分犬心率减慢,P波消失,ST段抬高,出现J点并发生若干个期前收缩。当血钙浓度达到9.282±1.12 mmol/L时,超声观察到心房迅速扩大,主动脉缩至最小。建立高钙模型的犬的QT间期与血清钙浓度呈负相关(P<0.01)。体内血清钙浓度先缓慢上升,在3h左右上升速度加快。左心功能参数中CO、EF、FS及MVCF与心率趋势一致,而EDV、ESV、SV及MSER与其趋势相反。综上所述,健康犬静脉滴注氯化钙溶液可以成功建立高钙血症模型,出现心率加快、心律紊乱等症状;来自心电图和B、M超声图的结果以及血清钙浓度检测,可以更好地诊断高钙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超声图对于早期高钙血症诊断意义不同,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疾病后期才能发挥作用;血清钙检测及心电图对疾病早期诊断具有意义,由于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褚嫒嫒[6](2020)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结合血浆cfDNA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房室重构及预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房室重构及预后的临床研究一、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房、左室应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价的左房峰值纵向应变(PALS)和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左室重构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99例首发确诊为STEMI并成功实施PCI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PCI术后24小时内完成常规和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查。在6个月和18个月的随访期内,根据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发生与否,分为左室重构组(LV remodeling,LVR)和非左室重构组(non-LV remodeling,Non-LVR);根据不良事件发生与否,分为主要不良事件发生(Event)组和无主要不良事件发生(Event-free)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LS和LVGLS对AMI后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采用Cox模型分析PALS和LVGLS对AMI后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PALS、LVGLS及PALS联合LVGLS参数对AMI后左室重构及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LVGLS和PALS均与左室重构独立相关(均P<0.05)。LVGLS和PALS预测左室重构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1.3%(AUC:0.86,敏感性:71.4%,特异度:84.0%)和28.9%(AUC:0.89,敏感性:72.7%,特异度:87.8%)。PALS联合LVGLS预测左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虽有所增加(AUC从0.89增加到0.91,P=0.24),但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Cox模型分析表明糖尿病、LVGLS和PALS均与主要不良事件独立相关(均P<0.05)。LVGLS和PALS预测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2.3%(AUC:0.86,敏感性:95.7%,特异度:67.0%)和23.8%(AUC:0.83,敏感性:88.1%,特异度:65.2%)。PALS联合LVGLS预测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并无增加,甚至略低于单参数LVGLS的曲线下面积(AUC从0.86下降到0.83,P=0.69),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的左房PALS和LVGLS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左室重构和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均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然而,联合使用左房PALS和LVGLS指标预测预后的能力可能并不优于单一指标。因此,在对AMI患者的超声评价中关注左房PALS或LVGLS即可对其进行快速、有效的危险程度分层,有助于临床优化诊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二、实时三维超声联合斑点追踪技术预测介入治疗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室功能改善及中远期预后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NFMI)患者的右室收缩功能住院期间恢复状况,并探讨右室功能预测INFMI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7例首发确诊为INFMI并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24h内(TTE1)以及出院时(TTE2)(PCI术后4.5±2.1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用RT-3DE和2D-STI测定右室功能。出院后随访平均13±2.3个月,根据心肌梗死后是否发生主要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或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发生事件组(Event组)和未发生事件组(Event-free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入院24h内及出院时各组间应变及RT-3DE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右室功能对INFMI后发生主要不良临床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入院时相比(TTE1),出院时(TTE2)INFMI患者三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TAPSE、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和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FW-BAS)、中间段(FW-MID)及间隔基底段(SEP-BAS)应变均升高(均P<0.05),且右心室整体射血分数(EF-global)、流入道EF(EF-inflow)及体部EF(EF-body)均升高(均P<0.05),而右心室流入道舒张末容积(EDV-inflow)及体部EDV(EDV-body)均减小(均P<0.05)。Event组年龄、Killip分级≥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NT-pro BNP、EDV-inflow(TTE2)及EDV-body(TTE2)均高于Event-free组(均P<0.05),而S’(TTE2)、RVGLS(TTE1和TTE2)、FM-MID(TTE2)、EF-inflow(TTE2)及EF-body(TTE2)均低于Event-free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VGLS(TTE2)、EF-inflow(TTE2)及EF-body(TTE2)均是预测INFMI后发生主要临床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最佳界值分别为-13.5%[曲线下面积(AUC):0.833,灵敏度:83%,特异度:69%]、51.5%(AUC:0.728,灵敏度:59%,特异度:83%)及43.5%(AUC:0.811,灵敏度:59%,特异度:92%)。结论:急性INFMI患者在出院时右心室心肌机械性能及收缩功能已有明显恢复,表明受到缺血性损害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且恢复较快。出院时超声心动图的部分参数RVGLS(TTE2)、EF-inflow(TTE2)及EF-body(TTE2)是预测INFMI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本研究强调了对心肌梗死后患者进行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必要性,对持续性右心室功能障碍者进行更密切的随访可能是有用的,RVGLS-TTE2可能更有利于识别INFMI后发生不良预后的高危患者。三、实时三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房容积及功能的变化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NFMI)伴或不伴有右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的右心房各时相容积及功能进行定量评估。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6例首发确诊为INFMI并实施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患者,并根据是否伴有RVMI分为单纯INFMI组(55例)和INMFI+RVMI组(31例)。另选取30例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且冠脉造影结果阴性者为对照组。应用RT-3DE测量右心房各时相容积,得出右心房最大容积(RAVmax)、右心房最小容积(RAVmin)及右心房收缩前容积(RAVpre);应用STI技术评价右心房应变,得出舒张期正向应变(LSpos)、心房主动收缩期负向应变(LSneg)及两者绝对值之和(LStot);并研究三尖瓣环位移(TAPSE)、E/e’、RVGLS与右心房容积及应变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RT-3DE及STI参数预测急性INFMI合并RVMI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与对照组及INFMI组比较,INFMI+RVMI组右心房最大容积指数(RAVmax I)、右心房最小容积指数(RAVmin I)、右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RAVpre I)、总排空容积指数(TSVI)及主动排空容积指数(ASVI)均明显增大(均P<0.05),而右心房被动排空分数(PEF)、LStot及LSpos显着减低(均P<0.05)。LStot、LSpos与TAPSE、RVGLS呈明显正相关(r=0.352,r=0.551;r=0.312,r=0.5537;均P<0.001),而与E/e’呈明显负相关(r=-0.490,r=-0.590;均P<0.001);RAVmax I、RAVmin I、RAVpre I与TAPSE、RVGLS呈明显负相关(r=-0.336,r=-0.629;r=-0.346,r=-0.588;r=-0.383,r=-0.601;均P<0.001),而与E/e’呈明显正相关(r=0.526,r=0.456,r=0.502;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RAVmax I诊断急性INFMI伴RVMI曲线下面积最大,以27.5 ml/m2为界断值,其灵敏度为74%、特异度为80%。结论:应用RT-3DE和STI技术可以早期发现急性INFMI伴RVMI患者右心房各时相容积均增大及心肌受损情况;RAVmax I可作为判断INFMI是否合并RVMI的终点替代指标,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第二部分:血浆游离DN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改善及生存结局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时可导致细胞坏死、损伤,并将细胞核内容物释放到血液循环中。血浆游离细胞DNA(cf DNA)含量可以用来衡量细胞受损程度,本研究旨在探讨cf DNA对AMI患者生存结局及心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50例首发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实施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另选取50例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且冠脉造影结果阴性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者连续7天的静脉血,用直接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浆cf DNA含量并进行连续监测,以确定AMI患者的实时状态。计算cf DNA的变化率,即第1天至第7天cf DNA最大含量与基线值的比值。随访90天,根据生存状态分为存活组和非存活组;根据是否△LVEF≥5%分为改善组和非改善组,同时对相关两组人群的cf DNA含量、变异系数CV及变化率进行比较。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确定cf DNA预测生存结局及心功能改善的能力。结果:AMI患者cf DNA的平均浓度是健康对照组的5.93倍,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AMI组及健康对照组的cf DNA变异趋势明显不同。与非存活组相比,存活组cf DNA变化率及CV明显升高(均P<0.05)。与非改善组相比,改善组cf DNA变化率及CV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cf DNA变化率预测AMI后患者的生存状态及心功能改善曲线下面积最大,最佳界值分别为2.5(灵敏度为81.5%、特异度为74.0%)、2.65(敏感性为50.0%,特异性为100%)。结论:血浆cf DNA含量与AMI之间存在临床相关性,在发病早期动态监测cf DNA可以作为判断AMI患者早期预后的指标之一,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灿秀[7](2020)在《超声技术评价健康孕妇妊娠晚期及产后左心房构型及功能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既往对于妊娠期妇女不同孕期左心室的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较多,而对孕妇妊娠晚期及产后左心房的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观察健康适龄期孕妇妊娠晚期及产后不同时期左心房的结构及功能,旨在探索健康孕妇妊娠晚期及产后左心房构型及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住院、门诊就诊妊娠晚期健康适龄期孕妇25例为观察组,并选择与之年龄匹配的健康未孕女性20例为对照组,所有观察组孕妇分别在晚孕期(34周-40周)、产后1周内(产后3-7天)及产后第6周(42天)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留存所需的影像资料并按此分为3组。收集记录观察组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基础资料。通过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获取左心室的结构及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并计算E/A比值,用组织多普勒运动频谱测量二尖瓣间隔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Sep.e);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获取左心房的构型及功能参数:心室收缩末期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及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并计算左心房总排空容积(TEV)、左心房被动排空容积(PEV)、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AEV)、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房扩张指数(LAEI);通过2D-STI技术测量反映左心房功能的相关应变率参数: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并计算其左心房平均峰值应变率m SRs、m SRe、m SRa。对比分析妊娠及分娩对左心房的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晚孕期、产后1周、产后6周与正常对照组在心率、检测时体重、检测时体表面积、检测时体质量指数等指标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妊娠期妇女在长期容量超负荷下左心房及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如下:(1)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晚孕期CO、LVEDd增大,产后减小,与产后6周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孕期LVEF、E/A比值、Sep.e减少,产后增大,晚孕期、产后1周、产后6周及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左房结构及功能指标:晚孕期组LAD、LAVmax、LAVmin、LAVp增大,产后减小,晚孕期及产后1周组较产后6周组及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孕期TEV、AEV、LATEF、LAAEF、LAEI增大,产后减小,晚孕期较产后6周组及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6周组各参数较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晚孕期PEV、LAPEF减少,产后增大,晚孕期较产后6周组及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产后6周组各参数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晚孕期mSRa、mSRs增大,产后减少,晚孕期较产后6周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晚孕期mSRe减小,产后增大,晚孕期、产后1周组与产后6周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产后6周组mSRa、mSRe、mSRs较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健康孕妇妊娠晚期左心房构型及功能出现适应性改变,表现为左心房增大,储存功能及泵功能增强,管道功能减弱。2、健康孕妇产后左心房构型及功能参数逐渐变化,至产褥期结束基本恢复至孕前水平。

何仪[8](2020)在《基于药物基因导向的冠心病患者个体化治疗决策临床路径的超声影像学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联合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及实时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研究不同基因分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左室容积及功能改变,为协助临床对不同基因分型的冠心病患者的精准化治疗及临床路径的评估提供更精准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入我院治疗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并于我院行PCI术后,再根据其基因分型行个体化治疗或常规治疗。选取病例中,个体化治疗组A组54例(包括快代谢型A1组28例,非快代谢型A2组26例),常规治疗组B组26例。加入该研究前,每位患者及其亲属均应完全了解相关风险与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采用Philips EPIQ 7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二维心脏探头——S5-1、三维全容积心脏探头——X5-1,测量患者心脏的基本参数:LAAPD、IVSEDD、LVPWEDD、LVEDD、LVESD;左室容积及功能参数:LVEDV、LVESV、3D-LVEF、LVGLS、LVGCS及左心室各室壁MSR;左室同步性参数:Tsmv-16-SD及校正后参数Tsmv-16-SD%。每位患者在入院及行常规或个体化治疗连续用药6个月后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以上各数据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脏基本参数的比较:三组入院及连续用药6个月后,HR、LAAPD、IVSEDD、LVPWEDD、LVEDD、LVESD等基本参数无显着改变,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容积及功能参数的比较:入院时三组间LVGLS、LVGCS、3D-LVEF、EDV、ESV及左室各室壁MSR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连续用药6个月后与本组入院时相比,LVGLS、LVGCS、3D-LVEF及左室各室壁MSR均有显着增高;EDV、ESV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用药6个月后,LVGLS、LVGCS、3D-LVEF及左室各室壁MSR的数据结果显示A1组及A2组均高于B组,EDV、ESV的数据则为A1组及A2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相比,LVGLS、LVGCS、3D-LVEF、EDV、ESV及左室各室壁MSR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左室同步性参数的比较:入院时三组间Tsmv-16-SD及校正后参数Tsmv-16-SD%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连续用药6个月后与本组入院时相比,Tsmv-16-SD及校正后参数Tsmv-16-SD%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用药6个月后,Tsmv-16-SD及校正后参数Tsmv-16-SD%的数据结果显示A1组及A2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相比,Tsmv-16-SD及校正后参数Tsmv-16-SD%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个体化治疗及常规治疗后较入院时左室容积及收缩同步性均有明显改善,尤其与常规治疗相比,对不同基因分型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以不同方案行个体化治疗后,左室容积及功能改善更显着,疗效更佳,其中个体化治疗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早期冠心病治疗后的心功能评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吴秋碧[9](2019)在《二尖瓣环位移与左室纵向应变在评价高血压左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探讨》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临床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纵向应变(GLS)、组织多普勒收缩期峰值速度,二尖瓣环位移等,其中,GLS被认为是评估左室早期收缩功能障碍最准确和敏感的指标,而LVEF作为早期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有明显的局限性。寻找重复性好、操作简便且敏感的无创性评价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心功能异常以及早期临床干预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分别应用M型超声、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高血压患者不同LVEF水平的左室纵向收缩功能,探讨不同方法对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105例本院门诊或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性8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6.80±12.35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甲亢、心房颤动、严重的瓣膜病(狭窄和/或中度以上瓣膜反流);合并严重肺、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选取同期正常血压的健康志愿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2.72±9.51岁)为对照组(NC)。分组: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3组:A组:LVEF≥55%;B组:45%≤LVEF<55%;C组:LVEF<45%。入选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1)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壁厚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房前后径、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A),二尖瓣环侧壁和间隔舒张早期和晚期运动速度(e侧、e隔、a侧、a隔);(2)左室收缩功能指标:采用Simpson法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M型超声测量左室侧壁及间隔二尖瓣环位移(DM-l、DM-s)、采用TDI法测量左室侧壁及间隔二尖瓣环位移(DTDI-l、DTDI-s),计算二尖瓣环位移指数(M型测得DIM-l%、DIM-s%,TDI测得DITDI-l%、DITDI-s%;)、侧壁和间隔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l、Ss)、左室收缩期峰值整体纵向应变(SL)。结果1.应用M型及TDI获得的A、B、C三组二尖瓣环位移与位移指数(DM-l、DM-s、DIM-l、DIM-s,DTDI-l、DTDI-s、DITDI-l、DITDI-s)均较NC组明显下降(p<0.05),且在A、B、C组间呈递减趋势(p<0.05);但应用瓣环运动速度Sl、Ss时,只有B、C组收缩速度降低(C组更甚,均p<0.05),而A组未见明显变化。2.HT组所有二尖瓣环运动指标(DM-l、DIM-l、DM-s、DIM-s、DTDI-l、DITDI-l、DTDI-s、DITDI-s、Sl、Ss)与SL呈负相关,其中DIM-s与SL相关性最高(r=0.80)3.HT组所有二尖瓣环运动指标(DM-l、DIM-l、DM-s、DIM-s、DTDI-l、DITDI-l、DTDI-s、DITDI-s、Sl、Ss)与LVEF呈正相关,其中,DIM-s与LVEF相关性最高(r=0.68);4.M型超声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两种方法测量的间隔及侧壁位移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者测量值的差值均值接近于0,95%置信区间范围窄(0.08±0.39、-0.05±0.28)。结论1.M型超声、组织多普勒及二维应变方法均能早期检出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异常,其中瓣环位移比峰值速度与总体纵向应变间相关性更好。2.在临床应用上,M型超获得的位移因不需要同步采集心电图而在操作上比二维应变更为便捷。

王伟[10](2019)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采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ector flow mapping,VFM)的血流能量参数评价合并不同程度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LVDD)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96例患者,包括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以及38例健康对照组。依据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慢性肾脏病患者被分为两组,即I级舒张功能障碍伴有正常左房压组(DD1组)和Ⅱ级或Ⅲ级舒张功能障碍伴有左房压升高组(DD2组)。利用VFM技术于心尖三腔心切面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计算左室充盈早期平均能量损耗(E-EL-ave)、心房收缩期平均能量损耗(A-EL-ave)、舒张期平均能量损耗(D-EL-ave)和左室收缩期平均能量损耗(S-EL-ave),另外,利用VFM生成的流线图+向量图+循环图观察并分析涡流的位置、形态、运动;计算、评估左室充盈早期涡流循环值(E-cir-ave)及心房收缩期的涡流循环值(Acir-ave)。左室充盈早期及心房收缩期平均能量损耗比值表达为E/A-EL。结果:1.研究人群的基本临床及二维、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指标的分析三组间患者的性别和B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1组的age、EDV、SV、CO、LVMI、LAVImax、LAD、CI、Tei index、e’(septal)、e’(lateral)、E/e’、E/A、A波峰值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DD2组的LVDd、LVPW、EDV、ESV、SV、E波峰值速率、LVMI、E/e’、TE-e’时间间隔、E/Vp较正常对照组数值增高(P<0.05);与DD1组相比,DD2组LVPW较厚,LVDI、LVMI、EDV、ESV、SV、E波峰值速率、E/e’、TE-e时间间隔较高(P<0.05)。2.左房参数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DD1组中的LAD、LAVImax值较大(P<0.05),左房总排空分数(Left atrial total emptying fraction,LAtEF)、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eft atrial passive emptying fraction,LApEF)、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eft atrial active emptying fraction,LAaEF)减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D2组的LAD及LAVImax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AtEF、LAaEF的数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说明DD1组左房内径及形态学已经发生了变化,DD2组的患者不但左房形态学受到影响,左房的功能也已经受到损害。3.血流能量参数的比较在对照组,从能量损耗(Energy loss,EL)一个心动周期波动图看,有三个峰值存在,分别出现在E-峰充盈期,A-峰充盈期及左室收缩期,并且E-EL-ave>A-EL-ave。在DD1组,一个心动周期的EL也存在三个高峰值,但是E-EL-ave<A-EL-ave。对EL及涡流循环(circulation)这两个参数比较,发现DD1组的A-EL-ave、S-EL-ave和A-cir-av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DD2组,EL在一个心动周期的波动类似于正常对照组,也有三个峰值,而且E-EL-ave>A-EL-ave。但是DD2组的E-EL-ave,A-EL-ave及S-EL-ave数值均高于对照组,除了以上指标,DD2组的D-EL-ave,E-cir-ave以及A-cir-ave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DD1组相比较,DD2组的E-EL-ave、D-EL-ave、E-cir-ave、A-EL-ave是明显增加的(P<0.05)。A-EL-ave和S-EL-ave尽管没有统计学意义,也是有上升趋向的。4.血流能量参数与左室功能相关性分析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传统的参数与血流能量参数有明显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左室舒张功能相关参数可以作为左室舒张期平均能量损耗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对于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并且左室射血分数>5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其正常高效的左室充盈、收缩、射血能力以及最优的能量损耗血流模式已经受损。能量损耗作为一种新的血流流体力学衍生指标,可以从血流动力学方面定量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情况。

二、彩色M型超声心动图基线移动法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M型超声心动图基线移动法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高原病心血管响应特征及其预警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急性高原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1 引言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高原左心室响应特征及其对AMS的识别价值
    3.1 引言
    3.2 研究对象及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平原人群心脏功能指标在AMS预警中的作用
    4.1 引言
    4.2 研究对象及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小结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揭示高原心血管响应机制,助力高原地区健康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参考文献
附录: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件
学习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2)高频超声心动图在小鼠压力诱导性心衰模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超声心动图在小鼠心力衰竭模型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3)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比较
    2.对照组、单纯阵发性房颤组及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组3D-STI参数的比较
    3.对照组、左心房无扩大组及左心房扩大组3D-STI参数的比较
讨论
    1.房颤患者左心房重构机制及功能变化
    2.高血压与房颤
    3.3D-STI评价PAF及 PAF合并HT患者左心房容积、心肌应变及非同步化运动
    4.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超声评价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4)全自动测量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说明清单
引言
第1章 资料管理数据库建立
    1.1 引言
    1.2 材料
    1.3 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结论
第2章 全自动测量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
    2.1 引言
    2.2 材料
    2.3 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深度学习在心脏超声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后记或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通过心电及超声技术诊断急性高钙血症对犬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兽医超声影像发展历史及基础原理
        1.1.1 超声成像技术的原理
        1.1.2 B、M型超声心动图医学超声技术发展历史
    1.2 犬心脏解剖及电生理机制
        1.2.1 心脏生理解剖
        1.2.2 心脏电生理机制
        1.2.3 正常心肌动作电位的产生
    1.3 体表心电图在犬心脏疾病诊疗上的应用
        1.3.1 犬体表心电图的研究进展
        1.3.4 心电图对于诊断高钙血症的意义
    1.4 高钙血症
        1.4.1 高钙血症疾病概述
        1.4.2 .高钙血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1.5 血清钙浓度对于高钙血症的诊断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主要检测仪器
    2.2 方法
        2.2.1 实验前动物准备
        2.2.2 建立急性高钙血症模型
        2.2.3 体表肢体导联心电图
        2.2.4 超声扫查并保留图像
    2.3 测量参数及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犬心脏超声检查声像图
        3.1.1 健康犬B超 M超联合检查声像图
        3.1.1.1 左心室、室间隔及右心室
        3.1.1.2 二尖瓣
        3.1.1.3 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
        3.1.2 正常犬性别、体重与各心功能参数的关系
        3.1.3 不同程度高钙血症犬B型 M型超声检查声像图
    3.2 犬体表心电图描记曲线及指标变化
        3.2.1 正常犬的心电图波形
        3.2.2 滴钙后心电图的变化
4 讨论
    4.1 B、M超声心动图
        4.1.1 左心室
        4.1.2 左心房
        4.1.3 二尖瓣
        4.1.4 主动脉
    4.2 心电图
    4.3 血清钙浓度
    4.4 高钙血症对左心室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超声心动图新技术结合血浆cfDNA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房室重构及预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房室重构和预后的临床研究
    第一章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房、左室应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1.1 前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实时三维超声联合斑点追踪技术预测介入治疗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室功能改善及中远期预后
        2.1 前言
        2.2 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实时三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房容积及功能的变化
        3.1 前言
        3.2 资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二部分 :血浆游离DN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改善及生存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4.1 前言
    4.2 资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综述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心脏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进展..
    1 2D-STE的临床应用
    2 小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超声技术评价健康孕妇妊娠晚期及产后左心房构型及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对象
    3.研究材料与方法
        3.1 仪器设备
        3.2 检测方法
    4.数据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药物基因导向的冠心病患者个体化治疗决策临床路径的超声影像学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与步骤
    2.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9)二尖瓣环位移与左室纵向应变在评价高血压左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References
综述
    References
致谢

(10)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腔内血流可视技术在心脏领域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彩色M型超声心动图基线移动法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高原病心血管响应特征及其预警作用的研究[D]. 柯景彬.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
  • [2]高频超声心动图在小鼠压力诱导性心衰模型中的应用[D]. 冯娇.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3]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D]. 贾晓宇. 青岛大学, 2020(01)
  • [4]全自动测量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D]. 陈筱雪.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5]通过心电及超声技术诊断急性高钙血症对犬心功能的影响[D]. 李伯玉.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6]超声心动图新技术结合血浆cfDNA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房室重构及预后的临床研究[D]. 褚嫒嫒. 兰州大学, 2020(01)
  • [7]超声技术评价健康孕妇妊娠晚期及产后左心房构型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 杨灿秀.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8]基于药物基因导向的冠心病患者个体化治疗决策临床路径的超声影像学评估[D]. 何仪.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9]二尖瓣环位移与左室纵向应变在评价高血压左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探讨[D]. 吴秋碧.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10]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D]. 王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彩色M型超声心动图基线移位法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