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希望和平的一年

2004:希望和平的一年

一、2004:希望是个平安年(论文文献综述)

郭嘉[1](2022)在《新一年 新气象》文中认为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人们高喊着:"新年到,新年到。"旧年的结束,意味着崭新的开始,轻轻地关上2021的世界,慢慢敞开2022的大门。新的一年,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梦想和希望,让我们放飞翅膀,自由地翱翔,期待着日出那崭新的一天。

王丽[2](2021)在《论中国官方媒体视角下的德国形象 ——以《人民日报》为例(2013-2019)》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德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两国关系发展处于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官方主流媒体,在肩负建构本国形象重任的同时,还承担着传播塑造他国形象的重要角色。其对德国的报道影响着中国国民对德国的形象认知,而这种认知对于两国长远的交流、合作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本论文以2013年1月至2109年12月《人民日报》中的904篇德国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对九百余期与德国相关的报道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报纸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领域的德国形象,并从跨文化视角探究其形成原因。论文主体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明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介绍本论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并论述论文结构。第二部分运用定量分析法从报道概况、报道频率和报道主题分布等方面对《人民日报》近7年的德国报道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三部分运用定性分析法,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领域建构起相应的德国形象。第四部分则对《人民日报》中以上四种不同的德国形象进行总结和成因分析,从跨文化角度对中德合作交流提出针对性建议。

王洁[3](2021)在《海伦堡物业 用心守护家的美好》文中认为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回家过年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朴素的心愿。故乡至亲,三五好友,围坐在圆桌上,孩童的欢声笑语,家人的温馨叮咛,友人间的把酒言欢,热腾腾的饭菜,锅里翻滚着的饺子,是关于家乡年味最长情的眷恋。2021年春节,在疫情爆发之际,海伦堡物业人义无反顾,勇敢逆行,防疫不松懈,平安迎金牛。今年,响应党和政府倡导的"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的号召,我们再次选择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广大业主的健康与平安,让业主们度过一个平安年、祥和年。

卢一萍[4](2020)在《扶贫志》文中研究说明龙秀林的白发一总书记没来十八洞村时,龙秀林也没到过十八洞村。总书记来了以后,他去过十八洞村两次。第三次再去十八村时,他就当上了这个村寨的扶贫队长。总书记一行离开十八洞的第三天,作为宣传部的常务副部长,龙秀林看了新闻联播后,也想到总书记调研过的这个村寨看看。一看才知道,原来这里真穷。以前他也听说十八洞很穷,但没想到却穷得如此"名不虚传"。又过了一段时间,大概两个月左右,他忙完工作,再次从县城来到十八洞村,想看一下总书记走后,这里是否会有一些变化。

吴菁[5](2019)在《中国歌剧民族化审美元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歌剧发展至今,在世界艺术领域里已经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源于几代艺术家们不懈地努力,当然,中国歌剧的民族化发展也离不开社会背景。中国的歌剧最早是从西方传入的,由于地理因素,民族与美学分离,并不统一。因此,我们的前辈们继续去西方学习先进的艺术与文化,也许一开始并不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但也没有盲目地模仿。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歌剧将其与中国传统戏剧相结合,也就是这个时期,中国歌剧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元素。1949年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时候,艺术作为思想自由体的主要表现之一,被更多的允许自由创作,直至发展至今,已经脱离中国传统戏剧往民族化发展,无论是从素材创作、音乐还是舞台人物,完全展现了民族化的印记。中国歌剧民族化有一个历史演绎过程,因此,本研究以史学的角度切入,从西学东渐、五四运动背景下概括萌芽期中国歌剧民族化的成因,从不同地区的作者和代表作品分析中国歌剧民族话的演变与发展,并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歌剧民族化的具体实践,从作品唱段中的民族化体现与融合前苏联俄国的戏剧家斯坦尼的理论体系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与成熟,最后认为民族歌剧的审美元素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从中提取中国民族歌剧审美元素具体有舞台表演美、创作美、人物美这几种重要的审美元素。这样看来,在研究中国歌剧民族化审美元素的同时,对中国歌剧民族化的历史脉络也有了一定的梳理,并将这些作为中国歌剧民族化的背景,可谓相辅相成。本文的第二章阐述了中国歌剧民族化的概念,概括出中国歌剧民族化的演变与发展,然后引出西洋歌剧传入的特征及中西歌剧的关联性。第三章按照历史时间顺序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歌剧民族化的具体实践,从素材内容的民族化与具有时代特征的选题表现进行了梳理。第四章从民族歌剧代表作品和唱段中的民族化体现到与西洋歌剧的融合,简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与成熟。第五章将重点介绍从历史演变过程中总结出的民族歌剧的舞台表演、音乐创作、人物等审美元素。结语部分概括出对民族歌剧发展方向的思考,首先要具有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其次,题材的创作要具有真实性、多样性。最后要加强国际性合作,注重消费市场的平衡。本文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史与论的有机结合,相关理论观点的建立基于大量文献调查基础上的总结、归纳和推导。

黄益玲[6](2018)在《完善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文中研究表明警察是公权力的代表,当其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某些因素,与民众之间发生冲突。此时双方的强弱对比是很明显的,在事件真相未明了之前,舆论往往都更倾向于同情或是相信民众。这是每个社会,在面临公权力与私权利冲突时的一种正常反应。当下“警民冲突”已然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对于“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却很少有人提及。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完善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的角度,对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进行一定的探讨。一直以来人们都强调,要对警民冲突事件中的民众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救济,却往往忽略了,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人民警察的关注和救济。事实上,在警民冲突事件发生后,不仅需要关注到相对弱势的民众,同时也需要注重到对涉案警察合法权益的维护。以一颗公正之心,真正地做到公平公正的法律救济。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满足警民冲突事件中当事人,救济自身合法权益的真实需求。目前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在发挥了一定救济效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宏观和微观的不足。于是,本文的撰写就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完善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在阐释了现有的警民冲突法律救济途,以及追溯了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存在不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完善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的建议,以期能够满足警察和民众救济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希望警察和民众:今后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够在扞卫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同时,尽力地去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以避免更多警民冲突事件的发生,从而为我国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许冬林[7](2018)在《杨叔的菜园》文中提出一安寡妇去世之后,她的二婚丈夫杨叔的去向,成了我们江心洲人的一块心病。他似乎应该立马卷铺盖溜掉,灰溜溜地溜掉,回头继续做他飘荡的单身汉。但是,杨叔到点还不走,伴同着两个继子和一个继女,充满悬念地待在江心洲。二乡村的晨晓时节,空气里荡漾着清凉的

李英[8](2017)在《第三种权力——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纪实》文中提出面对"前腐后继"的村官腐败,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创生了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意味着中国农村基层民主从"秋菊打官司"式的上访告状,进入了农村管理行使"第三种权力"——分权制衡、民主监督的阶段。为什么农村群众与基层干部对腐败行为那样深恶痛绝,他们的心灵深处有过怎样的幽怨、奋争、博弈,作过怎样的艰苦寻找和不懈探索,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有益实践与探索,是否折射出农村民主政治的希望之光?

付建洋[9](2017)在《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文中认为歌剧《白毛女》创作演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的歌剧创作找到了一条适合发展的道路,歌剧的文学创作、音乐创作、歌剧观念等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歌剧《白毛女》所表现出的戏剧冲突、戏剧张力、人物塑造的精准性、音乐的冲突性等等都超越了之前中国歌剧历史上的其他作品,为民族歌剧的创作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开创了一个歌剧创作的新纪元,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新歌剧”。歌剧的人物形象是最终展现给观众的鲜活人物,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一部歌剧艺术高度,对于杨白劳歌剧人物形象塑造的方面的论述有很多,有从文学剧本层面的分析,有从表演的分析。那么杨白劳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有哪些方面?本文希望通过剧本的塑造、音乐的塑造、演员的塑造这三个方面来论述杨白劳的歌剧人物形象塑造方式,并以此尝试探究歌剧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上都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最终希望可以给歌剧的表演方面提供一点参考。

伍稻洋[10](2016)在《还珠谣》文中认为内容简介东汉时期,合浦郡"不产谷食,而海出珠宝"。郡太守昌三嘉与太监高有才狼狈为奸",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孟尝到任后",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返其业。"可是,大将军梁冀为博取情人一笑,又不断催要夜明珠……第一章太阳仿佛害羞的姑娘,往外探一下头,就躲起来再也不肯露面,生怕让人看见自己的

二、2004:希望是个平安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希望是个平安年(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一年 新气象(论文提纲范文)

用歌声给大家带去祝福
用歌声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对话李金点
张殷
    坚持传统,2022过个团圆年
    总结过去,期待新一年能收获满满
    从幕后到台前,希望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刘家朋
熊艺文

(2)论中国官方媒体视角下的德国形象 ——以《人民日报》为例(2013-2019)(论文提纲范文)

Danksagung
论文摘要
Abstract
Einleitung
    1.1 Forschungskontext
    1.2 Forschungsstand
    1.3 Zielsetzung und Forschungsmethodik
    1.4 Aufbau der Arbeit
2. Das Deutschlandbild aus der Sicht der chinesischen Amtspresse -- am Beispiel People’s Daily (2013-2019)
    2.1 Theoretische Grundlage
        2.1.1 Das Staatsbild
        2.1.2 Die Interkulturelle Epistemik
    2.2über People′s Daily
    2.3 Quantitative Analyse
    2.4 Qualitative Analyse
        2.4.1 Deutschlandbild im politischen Bereich
        2.4.1.1 Die gegenseitigen Besuche zwischen China und Deutschland
        2.4.1.2 Die Beziehungen zwischen Deutschland und anderen Staaten
        2.4.1.3 Die Einstellung zur Kriegsschuld
        2.4.1.4 Die Bundestagswahl
        2.4.2 Deutschlandbild im wirtschaftlichen Bereich
        2.4.2.1 Die wirtschaftliche Kooperation zwischen China undDeutschland
        2.4.2.2 Die wirtschaftlichen Umst?nde und Politik
        2.4.2.3 Die deutschen Unternehmen
        2.4.3 Deutschlandbild im gesellschaftlichen Bereich
        2.4.3.1?ffentliche Sicherheit
        2.4.3.2 Urban Governance
        2.4.3.3 Bildung
        2.4.3.4 Alterung der Bev?lkerung
        2.4.3.5 Das Alltagsleben der Deutschen
        2.4.4 Deutschlandbild im kulturellen Bereich
        2.4.4.1 Kultureller Austausch zwischen China und Deutschland
        2.4.4.2 Sport
3.Zwischenbetrachtung
    3.1 Zu den grundlgenden Elementen und Faktoren
    3.2 Grundanalyse des Deutschlandbildes
4.Schlu?teil
5.Anhang
6.Literaturverzeichnis

(3)海伦堡物业 用心守护家的美好(论文提纲范文)

“牛”转新机,安安心心过大年
牛年大吉,张灯结彩迎新春
牛年吉祥,新年福气进万家
“牛”转乾坤,筑牢社区安全防线
“牛”福永恒,“就地过年”年味不打折

(4)扶贫志(论文提纲范文)

网红龙先兰
    一
    二
    三
    四
    五
田嫂的《千里寻母记》
    一
    二
    三
    四
    五
带母扶贫的向利生
    一
    二
    三
    四
天使吴添春
    一
    二
    三
    四
樟坡村里三人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5)中国歌剧民族化审美元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歌剧民族化概述
    2.1 中国歌剧民族化成因
    2.2 中国歌剧民族化的演变与发展
    2.3 西洋歌剧传入特征及中西歌剧关联性
        2.3.1 中国歌剧与西洋歌剧的特征
        2.3.2 中国歌剧与西洋歌剧的联系
    2.4 小结
第三章 抗战时期中国歌剧民族化具体实践
    3.1 题材与主题的民族化
        3.1.1 时代背景的影响
        3.1.2 戏剧与歌剧的结合造就经典
        3.1.3 红色经典代表作品
    3.2 具有时代特征的选题特点
        3.2.1 主题选择的变化
        3.2.2 结合时代的多样化创作
    3.3 小结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与成熟
    4.1 饱含民族文化内涵的歌剧作品
        4.2.1 技术进步的艺术表达
    4.2 音乐唱段中民族性体现
        4.2.1 贴近生活的音乐创作
        4.2.2 中西融合的初探
        4.2.3 依靠形象的音乐创作
    4.3 基于时代的民族歌剧创新
        4.3.1 新时代演唱方法的创新
        4.3.2 民族音乐“自制”式的创新
        4.3.3 时代戏剧理论的贡献
    4.4 小结
第五章 中国歌剧民族化审美的不同体现
    5.1 不拘一格的舞台表演美
        5.1.1 “剧情”即是舞台
        5.1.2 以贴近民众生活的场景反映阶级关系审美
    5.2 音乐于时代再创作中的表现
        5.2.1 板腔体的应用
        5.2.2 具有新时代特性的音乐再创作
        5.2.3 更加饱满的现代音乐创作
    5.3 表演人物美
        5.3.1 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家的出现
        5.3.2 人物表演加入了本土的创作
    5.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完善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概述
    1.1 警民冲突的主体
        1.1.1 警察
        1.1.2 民众
        1.1.3 警民的相处模式
    1.2 警民冲突爆发的缘由
        1.2.1 用警过滥
        1.2.2 调处不公
        1.2.3 民众传统利益观的影响
    1.3 警民冲突的危害
        1.3.1 警民关系紧张
        1.3.2 民众对警察误解颇深
        1.3.3 警察公信力大幅下降
    1.4 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
        1.4.1 内涵
        1.4.2 特征
        1.4.3 与其他救济途径的区别
2 现有的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
    2.1 警察的法律救济途径
        2.1.1 申诉
        2.1.2 诉讼
        2.1.3 向警察协会求助
    2.2 民众的法律救济途径
        2.2.1 申请行政调解
        2.2.2 申请行政复议
        2.2.3 提起行政诉讼
        2.2.4 申请行政赔偿
        2.2.5 通过信访
    2.3 法律救济途径的效果
        2.3.1 警民法律救济意识的增强
        2.3.2 执法人员有了更多的担当
        2.3.3 警民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3 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存在的不足
    3.1 法律救济途径存在的宏观不足
        3.1.1 程序复杂
        3.1.2 耗时过长
        3.1.3 缺少监督机制
        3.1.4 宣传不到位
    3.2 警察法律救济途径存在的微观不足
        3.2.1 申诉权难以实现
        3.2.2 “袭警”未独立成罪
        3.2.3 警察协会的救济难以落实
        3.2.4 警察缺乏舆论的支持
    3.3 民众法律救济途径存在的微观不足
        3.3.1 行政调解缺乏程序保障
        3.3.2 应诉机关的领导不积极应诉
        3.3.3 行政复议未规定回避制度
        3.3.4 行政赔偿标准存在问题
        3.3.5 信访渠道不通畅
4 完善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的意义和原则
    4.1 完善法律救济途径的意义
        4.1.1 公平正义的践行
        4.1.2 国家义务的使然
        4.1.3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4.1.4 推动法治社会的进程
        4.1.5 满足合法权益救济的需求
    4.2 完善法律救济途径的原则
        4.2.1 有侵害必有救济原则
        4.2.2 充分救济原则
        4.2.3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4.2.4 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相结合原则
        4.2.5 司法最终救济原则
5 完善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的建议
    5.1 完善法律救济途径的宏观建议
        5.1.1 适当简化程序
        5.1.2 提高时效
        5.1.3 健全监督机制
        5.1.4 加大宣传
    5.2 完善警察法律救济途径的微观建议
        5.2.1 强化警察的申诉权
        5.2.2 制定“袭警罪”
        5.2.3 落实好警察协会的救济
        5.2.4 警察依法寻求舆论的帮助
    5.3 完善民众法律救济途径的微观建议
        5.3.1 强化行政调解的程序保障
        5.3.2 对领导人不积极应诉进行规制
        5.3.3 行政复议引入回避制度
        5.3.4 提高行政赔偿的标准
        5.3.5 畅通信访渠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杨叔的菜园(论文提纲范文)

十一
十二
十三

(8)第三种权力——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后陈从“红旗村”变“问题村”
二、胡文法出任“问题村”支部书记
三、“问题村”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四、新支书做的第一件大事
五、新支书做的第二件大事
六、村民们为项目公开招投标叫好
七、县纪委书记蹲点后陈村四十天
八、村屋墙上出现一条炭写标语
九、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诞生

(9)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歌剧艺术基本特点
    一、音乐与戏剧的综合艺术
        (一)歌剧意识
        (二)歌剧的综合艺术
    二、歌剧和话剧艺术的对比
        (一)歌剧和话剧在时间运用上的对比
        (二)歌剧和话剧在语言艺术上的对比
第二章 民族歌剧《白毛女》何以在历史的发展中经久不衰
    一、中国民族歌剧成功探索的典范
        (一)剧本的创作
        (二)音乐的创作
    二、2015 版歌剧《白毛女》的演出带来的启示
第三章 剧本塑造人物形象
    一、歌剧剧本的艺术特征
        (一)歌剧艺术的整体性
        (二)歌剧剧本的抒情性
        (三)歌曲剧本结构的点与面
    二、歌剧剧本的内容
        (一)人物关系
        (二)形象
        (三)情节
        (四)情感
    三、歌剧《白毛女》剧本对于杨白劳形象的塑造
        (一)根据戏剧主题设定人物命运
        (二)设计具有音乐意义的情节,贯穿人物命运,塑造人物形象
    注释
第四章 音乐塑造人物形象
    一、音乐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音乐作曲中的“联觉”现象
        (二)影响音乐形象的主要方面
    二、歌剧《白毛女》中音乐对与杨白劳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歌剧中的音乐和人物形象
        (二)杨白劳音乐形象的塑造
    注释
第五章 演员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演员和人物
        (一)演员的表演艺术
        (二)演员塑造人物的方式
    二、歌剧演员对杨白劳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演员对于戏剧形象的塑造
        (二)演员对于音乐形象的塑造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2004:希望是个平安年(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一年 新气象[J]. 郭嘉. 时尚北京, 2022(01)
  • [2]论中国官方媒体视角下的德国形象 ——以《人民日报》为例(2013-2019)[D]. 王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3]海伦堡物业 用心守护家的美好[J]. 王洁. 城市开发, 2021(03)
  • [4]扶贫志[J]. 卢一萍. 芙蓉, 2020(05)
  • [5]中国歌剧民族化审美元素研究[D]. 吴菁. 广西大学, 2019(01)
  • [6]完善警民冲突的法律救济途径[D]. 黄益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8(09)
  • [7]杨叔的菜园[J]. 许冬林. 安徽文学, 2018(09)
  • [8]第三种权力——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纪实[J]. 李英.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7(08)
  • [9]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D]. 付建洋.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10]还珠谣[J]. 伍稻洋. 红豆, 2016(04)

标签:;  ;  ;  

2004:希望和平的一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