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衙矿产资源开发与特殊地质现象保护

北衙矿产资源开发与特殊地质现象保护

一、北衙矿产资源开发和特异地质现象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李炜[1](2021)在《云南省矿产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源与环境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矿产资源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为了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因此,进行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这对平衡社会经济与矿产资源环境的关系也极其重要。本研究选取云南省矿产开发区,建立包含多因素的矿产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原始值使用极差变换法消除量纲,通过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求和法得到各矿产开发区分值,然后划分各矿产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级别,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促进云南省矿产开发区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一方面,对于促进云南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云南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经济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可以以此成果为依托,建立区域承载力评估、监测、预警系统,进而发布承载力监测预警报告。同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及制定国家宏观战策略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9个矿产开发区的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力高,占矿产开发区面积的10.21%,主要分布在保山市、普洱市、昭通市、红河州、西双版纳州和迪庆州;14个矿产开发区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占20.26%,主要分布在昆明市、玉溪市、丽江市、红河州、楚雄州、大理州、德宏州和迪庆州;23个矿产开发区的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力中等,占26.57%,主要分布在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普洱市、临沧市、文山州、红河州、楚雄州、大理州和怒江州;14个矿产开发区的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占32.76%,主要分布在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昭通市、临沧市、红河州和迪庆州;8个矿产开发区的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占10.20%,主要分布在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和大理州。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而且也可为其它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参考。

方传棣[2](2019)在《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区域之一,同时还是我国矿产资源供给区域之一。1949年以来,资源供应保障一直是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的主基调,矿业产值及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然而,该区域长期过量的矿产开发导致生态退化和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如何在环境约束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议题。现阶段,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已明确。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大国担当,而且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决策。因此,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下,如何建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如何促进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呈现何种趋势;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效应等,是需要展开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关于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定量分析的文献较为丰富,主要通过“耦合”模型对其进行模拟与评价。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第一,梳理和总结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的现状特征,应用VAR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的相互作用程度,深入理解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的耦合关系。第二,对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应用加权TOPSIS法评价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探索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的耦合关系。第三,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情景分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的影响,并进行分地区的协调水平及发展趋势分析与讨论。第四,通过空间计量模型估算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并探索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对矿产资源开发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大,而矿产资源开发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10个冲击期内矿产资源开发平均解释了经济发展5.98%的预测方差,经济发展解释了矿产资源开发79.05%的预测方差。表明近年来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逐步由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迈进。第二,矿产资源开发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环境影响仍需高度重视,同时不同类型的环境影响具有差异性。计算得出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的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值为0.36,评价等级为较差。其中,上海市的评价值为1.00,评价等级为良好;安徽省的评价值为0.47,评价等级为一般;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评价值分别为0.39、0.35、0.37、0.24、0.38、0.35,评价等级为较差;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评价值分别为0.15、0.15、0.11,评价等级为极差。第三,“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对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大保护”情景下,与经济优先情景相比2016年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与之相似,2017年高出0.02,约高3.38%;预测到2025年较2018年增长0.04,涨幅6.34%,年均涨幅0.93%,较2025年经济优先情景高出0.06,约高9.82%。第四,矿产资源开发对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得出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收益水平和集约水平每上升1%,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别上升0.112%、0.149%、0.022%,产量水平每上升1%,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下降0.113%。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优化空间结构,减少布局性风险;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矿业城市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严格实行限采区限采制度,高污染和保护性矿种限量开采;推进矿山清洁化、集约化发展,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建立流域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

张颖[3](2019)在《云南黄金集团针对老挝矿业市场“走进去”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黄金集团),是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推进企业化改革中组建的股份制矿业企业。主营业务为黄金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勘查、开采、选冶、加工、贸易等。在经过了数十年的矿产开发,部分老矿山资源品质下降、利用效率降低甚至临近资源枯竭,保有资源现状难以支撑集团跨越发展。经集团管理层的初步思考,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将目光扩展到海外,放眼于全球矿业市场。中国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指导思想引领下,于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走出去”战略。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BRI: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中国与老挝,既是地理上的比邻关系,又是思想上的社会主义同盟国,双方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比起其他国家对老挝的投资,中国的投资额也一直长居第一位置。云南黄金集团走好进入老挝矿业市场这步棋,对寻求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公司战略分析法、国际化战略等为理论基础,针对云南黄金集团如何进入老挝矿业市场进行战略研究。首先总结了云南黄金集团的现状和不足,然后用PESTMI分析方法分析了老挝的宏观环境,接着用SWOT模型分析法对云南黄金集团进入老挝矿业市场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公司进入老挝矿业市场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从而分析总结出了各形势下的战略方案,最后总结了各战略部署情况,并针对各种战略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吕子虎,刘红召,卞孝东,赵登魁,郭保万[4](2018)在《黄金矿床的分类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现状》文中认为介绍了中国金矿资源的现状,论述了金矿床的分类、类型和特点等。通过分析几种重要类型金矿床的成因、矿床特点和矿物组成,评述了典型金矿床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现状,总结其综合开发规律,并展望了金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官德任,刘金林,王大波,李蓬博[5](2017)在《综合物化探方法在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的主要矿体(夕卡岩型金多金属矿体)为隐伏矿体,地质找矿标志不明显,综合物化探方法对发现和圈定夕卡岩型金多金属矿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总结矿床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对于北衙整装勘查区的其它地段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剑[6](2016)在《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的力度不断增强,易识别矿、地表矿、浅层矿的日益减少,矿产勘查工作正向着寻找难识别矿、隐伏矿、深层矿的方向转变,同时我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在地质找矿工作部署中充分发挥成矿理论和勘查模型的指导作用;以地形复杂地区勘探和深部探测的找矿方法为重点,引进国外先进勘查技术方法、自主研发、应用示范,提高矿产资源勘查的整体水平”。基于成矿理论指导和地球物理找矿实践积累所建立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可以有效地克服地质观察的不统一性和物化探的多解性,容易形成多方法、多参数、多尺度综合勘探的技术优势。滇西北衙金矿区紧邻扬子地台西缘丽江台缘褶皱地区,位于由北西-南东向分布的藏东-滇西碱性斑岩多金属成矿带的中南部,基于其自身的地质特性及地壳发展进程,优越的成矿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多样的成矿作用、复杂的矿床类型,是寻找众多贵重、紧缺或稀有矿产资源极具潜力的地区,该地区为稀缺、珍贵资源最易产生的地方,目前矿区探获金资源量300吨,铁2500万吨,是云南省储量最大的金矿。但是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工作程度又偏低,交通条件困难,人文干扰大,年度有效工作时间短等现状。因此,选择北衙矿区典型矿床,从成矿预测角度,综合分析矿床的成矿模式、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建立一种适合北衙矿区及外围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为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的快速、经济、有效找矿评价提供科学的勘探方法和勘探模式,理论上完善了该地区的找矿方法技术体系,实践上为矿区及外围找矿提供了方向,为西南地区矿产勘查快速突破提供技术支撑及勘探示范,满足国家的战略要求及地方的找矿评价需求。本文主要是针对北衙地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系统搜集以往地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以期获得比较全面、系统性的认识。1、分析和研究北衙矿区成矿模式和成矿规律,通过成矿、控矿要素分析,探讨该地区找矿标志,为地球物理勘探提供有效的明确的探测目标和相应的地质依据。2、根据北衙矿区金多金属矿床在成矿与控矿方面的基本规律和特征,通过物性参数统计结合已知矿区地质情况,对构造、矿体地球物理模型进行正演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作相应的综合分析研究,物性正演模拟是矿床成矿模式到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的桥梁,正演模拟结果可预知所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否有效,通过正演模拟结果结合相关物性差异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原理与勘探手段研究,涵盖了直接针对矿体的激电、磁法勘探以及通过平面重力资料、csamt寻找构造、岩体等间接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建立了成矿模式——物性正演模拟——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的研究体系。通过物性参数统计结合已知矿区地质情况,对构造、矿体地球物理模型进行了正演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作了相应的综合分析研究。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利用电阻率参数开展大地电磁测深寻找构造及深部地层展布;重力异常在排除地形影响以外可揭示斑岩体在地表的投影位置;极化率及磁化率参数的激发极化法和磁法勘探可直接针对矿体开展找矿预测。从北衙地区成矿类型和特点出发,研究富碱斑岩体对成矿的作用和规律,根据富碱斑岩体的低密度特性,开展重力三维反演探测机理研究,通过地表地质模型及物性特征,结合三维密度结构,分析富碱斑岩体在深部的延展特征;通过线性信号增强与提取平面重力异常,结合区域磁源边界信息探讨区域性构造对该地区的成矿作用与影响。通过理论模拟及已知区试验结果表明,重力三维密度差非线性反演结合线性信号增强与提取能够获取较为准确的线性构造并且能够有效探测富碱斑岩体在深部的三维延展情况,这种间接提供找矿信息的地球物理勘探模式在北衙地区找矿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根据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原理,以及北衙矿区金铁伴生的成矿特性,提出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测面积性测量,直接寻找与金矿密切相关的磁铁矿体产生的高磁异常,根据对照已知矿段矿体规模及边界,提出经验模态多尺度分解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磁异常处理,其保持了小波多分辨率特性,同时又克服了选择小波基函数困难,能够实现信号多尺度分解,提高了异常筛选的分辨率,增强了异常边界识别度。设计电性模型,以数值模拟为基础,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正、反演对比试验研究,优选适合北衙地区的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分析数据分析与解释的一般规律。根据影响北衙地区成矿相关的区域断裂构造和局部导矿构造,提出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进行成矿有利地段勘探,以传统的occam反演确定大致地电断面,利用smoothnessconstrainedleast-squares反演来突出高阻体以及高低阻地层分界面,这种优化反演方法从电性角度构建了更加切合北衙地区实际的地电模型。针对北衙矿区硫化物矿床激发极化特性,根据实际地质结构构建了假想的激发极化法电流激发深部矿体模型,通过不同供电电压下二次场电压及测量值稳定性试验优化激发极化法工作参数,优选大功率直流激电方法,提出了在平面重磁资料圈定靶区内开展面积性激电勘探,圈定平面激电异常分布,以激电异常的最高值为基点进行激电测深,对测深断面上激电异常的延展情况进行研究,进而确定极化体纵向延展特征,并与平面异常对比,修正平面异常位置,形成“有效高极化平面异常”,进而对深部矿化同平面异常两者间的关联进行推理,为成矿聚集地区的获得奠定基础。3、在已知矿区及外围远景区实施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试验,对勘探技术及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归纳。选择北衙矿区典型红泥塘已知矿段,进行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以路线地质资料为约束条件,以重力三维反演推断隐伏岩体深部延展特征,根据CSAMT反演电阻率结构模型,圈定了红泥塘岩体、大沙地隐伏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建立地层解译模型;结合磁性信息约束,确定具有寻找矽卡岩型铁矿床潜力的接触带;根据极化率结构模型,建立矿体解译模型。利用多元信息约束构建了矽卡岩型铁金矿深部勘探的地球物理勘探模式及方法技术组合。综合利用北衙地区1:50000区域重磁化探资料,圈定找矿远景区;在远景区运用上述勘探方法(重力、磁法、激电、CSAMT、钻探),借助不同地球物理特性及各类参数约束综合解释方式实现隐伏矿藏的勘探及定位,验证和完善北衙地区深部找矿地球物理勘探模式。4、最后,通过已知区及远景区试验效果,总结并提出北衙地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地球物理工作在区域性地质背景分析的过程中获得相关地质资料,基于岩矿的物性特征,匹配相应的地球物理方法。围绕面积性重力测量,在区域重力异常的基础上对区块进行整体性划分,借助线性信号分析方法处理局部异常,获取线性构造,以三维密度反演推断岩体的展布初步划分成矿有利区;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局部异常,寻找与金矿密切相关的磁铁矿引起的“干净”完整的高磁异常;用CSAMT剖面测量验证和控制深部导矿构造、岩性突变界面等成矿有利地段;在成矿有利富集区段采用大功率直流激电法,利用极化率面积测量方式对极化率异常区域进行明确,并以极化率测深进行辅助,对平面异常进行修正,获得极化体纵向延展特征;基于四种方法存在的异常结合处确定不同级次的找矿空间;基于地球物理多元信息实现多方法、多参数、多尺度、多角度综合探测;最后利用钻探来验证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宋宝旭[7](2016)在《难选金银铁氧化矿粗磨—分类磁选—分组提取金银的选冶理论与工艺》文中提出金银铁一直是国家战略经济储备的主体,广泛应用于珠宝首饰、建筑及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坐落于云南大理鹤庆县的北衙金矿,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贵金属共伴生氧化矿,一直以来,矿山采用“细磨-氰化浸出金银-磁选铁”的工艺流程回收金银铁。为了提高金浸出率,解决银铁回收率低的问题,本论文对北衙金银铁氧化矿进行了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对缓解国内金银铁资源的短缺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含Au为1.91g/t,含Ag为41.20g/t,含Fe为35.17%,属伴生银的低品位金铁共生矿。矿石含Cu为0.40%,主要为与铁结合氧化铜,但仍含有少量以孔雀石为主的自由氧化铜。矿石含Pb为1.18%,主要为铅铁矾及结合铅,当前条件下难以利用。矿石含Mn为1.76%,主要为铅硬锰矿和硬锰矿。根据粒度组成结果,矿石中-0.01mm粒级累积产率高达18.07%,属高泥类矿石,而根据各矿物的粒度分布结果,矿石中金银嵌布粒度最细,褐铁矿/锰矿物嵌布粒度居中,磁铁矿/磁赤铁矿嵌布粒度最粗。根据金的赋存状态,重点对氰化浸出过程中矿泥的劫金行为和铜的溶解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公式对矿泥的吸附行为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计算的相关系数可知,次生矿泥中过磨的褐铁矿和白云石更易吸附已溶金。通过铜溶解氰化钠理论耗量计算公式的推导可知,铜的溶解主要与游离氰根离子浓度有关,在游离氰根离子浓度小于1g/L时,铜基本不溶解,此时金浸出率也可在0.8g/L左右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控制游离氰根离子浓度在0.8-1.0g/L的范围内可实现金的选择性浸出。银的元素特征X射线面扫描结果表明,北衙矿石中银主要赋存于锰矿物中,必须破坏锰矿物的晶体结构,才能获得较好的银浸出指标。基于此,本论文对锰的预先浸出机理进行了分析。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锰浸出需在矿浆pH值小于3.62的强酸性环境下进行,并需要添加还原剂来降低矿浆电位至1.2295V以下。选择铁粉做还原剂,在常温条件下,反应正向进行程度高,还原反应过程较为彻底,并推断出总反应方程式为:3MnO2+6H2S04+2Fe=Fe2(SO4)3+3MnS04+6H20.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锰预先浸出过程服从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方程,属于固体膜内扩散步骤控制,并推导出整个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1-2ε/3-(1-ε)2/3=0.12171K0r0-2C10.13227C20.13727t。此外,对银与金的氰化浸出吸附行为也进行了分析,根据电化学分析结果,金浸出速度大于银,而根据动力学分析结果,氧浓度的高低又是决定金溶解速度快慢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论文采用两种常见的过氧化物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助浸剂BY-2,比常规助浸剂表现出了更强的释放氧能力,可提高金的溶解速度,为银的浸出创造时间。而对于已浸出的金银,活性炭对金银的共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先发生金银自由吸附,后由于银吸附活性比金低,再发生金取代吸附银,这是导致银吸附率低的主要原因。铁的磁选行为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原矿磨矿细度的增加,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褐铁矿/锰矿物中的微细粒级含量增加明显,矿物回收率也呈逐步降低趋势,由此证明北衙矿山采用的细磨工艺是导致铁总回收率低的根本原因。此外,其它主要矿物在铁磁选过程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富集特征,孔雀石由于与褐铁矿嵌布关系密切的原因,在较粗的磨矿细度下也在弱磁性矿物中富集,白云石则在任何磨矿细度下,均在非磁性矿物中富集。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论文对北衙实际矿石进行了选冶小型试验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粗磨-分类磁选-分组提取金银”的资源综合利用新思路,即在粗磨条件下,对矿石进行强磁性矿物、弱磁性矿物和非磁性矿物的分类,在源头上减少次生矿泥和铁难选粒级的生成,然后针对各分组产品的矿石性质,消除影响金银浸出的不利因素,分别确定了“强磁性矿物再磨-氰化浸出金银;弱磁性矿物还原酸浸锰铜-强化氰化浸出金银-磁选铁;非磁性矿物强化氰化浸出金银”的工艺流程,最终获得了金浸出率为93.05%、银浸出率为74.34%、铁总回收率为70.86%的小型试验指标,实现了金银铁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业化应用首先在不改变选厂“先金银后铁”流程结构的前提下,对原生产流程进行了局部优化,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获得了金浸出率为93.09%、银浸出率为36.91%,铁总回收率为51.30%的生产指标。对于选冶小型试验研发的新工艺流程,工业化应用面临着分组产品在浸出作业前是否沉降困难和含氰根矿浆由碱入酸的调浆过程是否安全两大难题,基于此,本论文分别进行了磁选分组产品的沉降试验和含氰根矿浆由碱入酸的调浆试验。最终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新工艺的工业试验建议流程。

和中华,周云满,和文言,苏纲生,李万华,杨绍文[8](2013)在《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文中提出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金矿储量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中型规模。对北衙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矿床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T2b碳酸盐岩的内、外接触带,属于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层间破碎带型(含硅-钙面型)、裂隙脉型以及表生作用形成的风化-堆积型。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是矿床形成最关键的控矿因素,以斑岩体为中心,从斑岩内部→接触带→外带→远程,成矿元素有从Cu-Au→Au-Cu-Fe→Au-Fe→Au-Fe-Pb→Pb-Ag的分带规律。北衙地区构造-岩浆-流体活动强烈,成矿物质来源丰富,矿化期次复杂且类型多样,成矿空间范围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及外围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杨琳琳[9](2011)在《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文中认为随着可供采掘矿产资源的枯竭,科学开发和利用低品位、尾矿资源成为矿产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而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冶金不仅能处理低品位、尾矿而且环境友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我省是着名的有色金属王国,然而系统对我省有色金属矿区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更好地利用微生物资源服务于云南矿产工业,亟待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在云南较典型的有色金属矿-北衙金矿、兰坪铅锌矿和富宁磁铁矿分别采集矿区土样和矿石样,采用固体肉汤培养基、卵黄培养基及PYGV培养基对可培养细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北衙金矿共分离到约1,930株细菌,根据菌落形态,大致分为55种,对其中形态差异显着的16株菌进行了鉴定,它们分属Bacillus、Staphylococcu、Streptomyces、Janibacte、Arthrobacte、Kocuria、Plantibacte、Nocardia和Microbacterium,放线菌占3/4,优势菌为Plantibacte和Microbacterium,其余的为Bacillus、Staphylococc,占1/4。兰坪铅锌矿共分离到约541株菌,根据菌落形态大致分成45种,对形态差异较大的15株菌进行了鉴定,它们分属Bacillus、Paenibacillu、Sporosarcina、Arthrobacter、Skermanella、Kocuria、Micrococcus、Pseudomonas、Brevundimonas,其中放线菌超过1/2,优势菌是Micrococcu和Arthrobact。富宁磁铁矿共分离得到细菌约520株,根据菌落形态分成35种,对其中形态差异较大的13株细菌进行了鉴定,表明它们来自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包括Bacillus、Staphylococcu、Arthrobacter、Pseudomonas,富宁矿区Bacillus占绝对优势,占3/4,而放线菌门的Arthrobact和变形菌门的Pseudomonas则相对含量较少,放线菌门低于5%, Arthrobacte约占8%。本研究也对北衙金矿矿石内部的细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到6种细菌,经鉴定它们分属Bacillus、Kocuria、Arthrobacter、Paenibacillus,与外部环境共有的菌属为Bacillus、Kocuria、Arthrobacte,矿石内独有的为Paenibacillus。研究中还发现,不同于一般的金矿,在北衙金矿样品中分离不到蜡样芽孢杆菌,进一步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及荧光原位杂交法仍未检测到蜡样芽孢杆菌的存在。以上研究表明,云南三大典型有色金属矿区分离到的可培养细菌主要以放线菌、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为主,三个矿区各有其独特的细菌类型和组成;北衙金矿矿石内、外细菌类型也不尽相同;北衙金矿样品中未能检测到蜡样芽孢杆菌,说明通过蜡样芽孢杆菌寻找覆隐金矿的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李连举[10](2011)在《云南超大型金属矿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博士论文“云南超大型金属矿床研究”是结合2005年云南省科协根据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给昆明理工大学矿产地质研究所下达的“云南省超大型矿床”研究项目而选题。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世界文明和财富。矿产资源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矿产资源涉及国家安全。目前我国大约占95%的一次能源和75%的工业原材料都来自矿产资源。然而我国目前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人均占有储量少,矿产品人均消费水平低,大部分矿山资源危机,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新建矿山资源基地难找,未来矿产资源需求缺口很大,急需加强找矿增储研究。据统计,全世界所需金属量的75%-95%是由为数仅占金属矿床总数5%的特大型矿床提供(P Laznicka.1994)。在中国,提供全国80%金属储量的大型—特大型矿床,其数量最多也不会超过8%-10%,由此可见特大型矿床在国内外数量不多,但经济意义重大。超大型矿床的找矿和开发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近几年笔者结合云南省科技厅科技项目和矿山企业科研项目又对一些超大型矿床进行了研究。如2004年元月~2006年12月承担了云南省“矿产资源商业性数字化快速评价示范”(项目编号:2003GG01)的科研项目,对“北衙超大型金矿床的矿床地质与成矿系列”进行了研究;2004年6月-2006年9月承担了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项目“兰坪铅锌矿数字化信息系统”,对兰坪超大型铅锌矿床地质进行了研究;2006年1月~2008年4月承担了云南省锌铟公司“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成矿规律与找矿远景评价”项目,对马关都龙超大型锡锌矿床的成因规律进行了研究。本博士论文“云南超大型金属矿床研究”是在上述多年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到以下成果:1、通过对云南省7个重要超大型矿床进行分析,认为云南超大型矿床中新生代成矿强度大,矿床较多,规模较大,这可能与云南所处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及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有关。认为云南省超大型矿床多产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附近。该部位为分界性断裂构造,其两侧地层、构造、岩浆及地质发展历史都有明显差异,是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急变带。同时此地带及其附近往往有多期次的深源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有成矿空间和矿质沉淀的介质条件,多种成矿条件的耦合,十分有利于形成超大型矿床。2、运用系统论的观点,详尽地研究了云南省7个重要超大型矿床的大地构造演化,矿体产出位置和形态产状、矿物组合及矿石组构、控矿规律、成矿作用、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模式。指出云南省超大型主要矿床类型是海底喷流-沉积型和次火山热液(斑岩)型。在超大型矿床深边部进行矿床成矿理论的研究,不仅可以取得矿床成因理论上的突破,而且对于指导矿山的找矿勘探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3、通过区域成矿地学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认为本区的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性,往往以深源和幔源为主。云南省超大型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为“多因复成”矿床。4、在海底喷流-沉积型和次火山热液成矿理论的指导下,根据7大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床的宏观和微观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7大矿区的成因模式,它们都具有成矿多阶段,形成矿种类型多的特点。5、通过云南7大重要超大型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入手,在海底喷流-沉积型和次火山热液成矿理论的指导下,以地、物、化、遥等多元信息为依托,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确定各种控矿因素与成矿作用的密切程度,开展老矿山深边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初步提出个各矿区外围寻找超大型矿床的找矿方向。

二、北衙矿产资源开发和特异地质现象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衙矿产资源开发和特异地质现象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矿产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
        1.2.1 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
        1.2.2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
        1.2.3 研究方法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经济社会
    2.3 矿产资源现状
    2.4 矿产开发区情况
第三章 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1.1 评价指标体系
        3.1.2 指标选取
        3.1.3 确定评价单元
    3.2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4 综合评价模型
第四章 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4.1 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力单因子评价
        4.1.1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4.1.2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4.1.3 矿产资源承载力评价
        4.1.4 社会经济资源承载力评价
        4.1.5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4.1.6 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
        4.1.7 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4.2 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4.2.1 评价指标值的预处理
        4.2.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2.3 综合评价值的求解
        4.2.4 综合评价结果
        4.2.5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发展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1 云南省各矿产开发区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原始值
附表2 云南省各矿产开发区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标准化值

(2)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矿产资源开发-经济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1.2.2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1.2.3 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1.2.4 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现状
        1.2.5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1.6 论文工作量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理论基础与定量分析方法
    2.1 概念界定
        2.1.1 耦合
        2.1.2 协调和协调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矿产资源经济理论
        2.2.2 环境经济与环境影响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环境库兹涅茨理论
        2.2.5 系统科学理论
    2.3 定量分析方法
        2.3.1 向量自回归分析方法
        2.3.2 耦合协调度分析方法
        2.3.3 空间自回归与空间误差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3.1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分布与矿业发展
        3.1.1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3.1.2 长江经济带矿业发展特征
    3.2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耦合关系分析
        3.2.1 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
        3.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2.3 向量自回归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4.1 长江经济带环境现状与矿区环境现状分布
        4.1.1 长江经济带总体环境现状
        4.1.2 长江经济带矿区环境现状分布
    4.2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识别
    4.3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耦合关系分析
        4.3.1 空间占用影响
        4.3.2 污染排放影响
        4.3.3 土壤环境影响
        4.3.4 地质环境影响
        4.3.5 综合环境影响及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保护战略下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研究
    5.1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5.1.1 耦合协调度测算
        5.1.2 耦合协调度预测
    5.2 情景设置
    5.3 指标体系与数据处理
        5.3.1 指标体系
        5.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5.4 耦合协调度分析
        5.4.1 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5.4.2 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5.5 耦合协调度预测及情景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与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6.1 空间相关性分析
        6.1.1 空间权重矩阵设定
        6.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6.1.3 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6.2 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6.2.1 空间计量模型构建
        6.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6.2.3 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7.1 优化空间结构
    7.2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7.3 推动矿业城市资源产业转型升级
    7.4 严格实行限采制度
    7.5 推进矿山清洁化和集约化发展
    7.6 建立流域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长江经济带矿区环境现状汇总表
附录2 长江经济带矿区与禁止开发区重叠情况汇总表
附录3 2006-2017年长江经济带经济指标数据
附录4 2006-2017年长江经济带环境指标数据
附录5 2006-2017年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指标数据

(3)云南黄金集团针对老挝矿业市场“走进去”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1.3 研究框架和思路
    1.4 研究方法
2. 云南黄金集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公司简介
    2.2 公司可持续发展理念
    2.3 公司产业布局
    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云南黄金集团公司进入老挝市场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政治环境( Political Factors)
    3.2 经济环境( Economic Factors)
    3.3 社会环境(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3.4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4. 老挝矿产行业环境分析
    4.1 老挝矿产概况
    4.2 主要矿种开发情况
    4.3 老挝矿业竞争情况
    4.4 老挝矿业发展计划
    4.5 投资政策
5. 云南黄金集团在老挝矿产开发战略SWOT分析模型
    5.1 优势(Strengths)
    5.2 劣势(Weakness)
    5.3 机会(Opportunities)
    5.4 威胁(Threats)
6. 云南黄金集团老挝市场“走进去”战略部署及实施保障
    6.1 战略部署
    6.2 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7. 结论与不足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黄金矿床的分类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金矿资源及矿床分类
2 典型金矿综合利用
    2.1 石英脉型金矿综合利用
    2.2 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综合利用
    2.3 细脉浸染型金矿综合利用
    2.4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综合利用
    2.5 红土型金矿综合利用
    2.6 铁帽型金矿综合利用
    2.7 砂金矿综合利用
3 展望

(5)综合物化探方法在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概况
    1.1 地质概况
    1.2 地球物理特征
    1.3 地球化学特征
2 地球化学勘查
    2.1 1∶5万化探 (土壤) 测量选定重点勘查区
    2.2 岩石测量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应用
    2.3 岩石剖面测量确定矿化带
3 地球物理勘查
    3.1 磁法勘查确定矿体 (矿化体) 位置及埋深
    3.2电法勘查
        3.2.1 激电 (中梯) 异常分布特征与矿体的对应关系
        3.2.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异常分布特征与矿体的对应关系
4 物化探勘查模型的建立
5 物化探勘查方法技术组合
6 结论

(6)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找矿模型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深部找矿地球物理勘探研究现状
    1.4 北衙矿区勘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主要研究路线
    1.7 创新性研究成果
第2章 北衙金多金属矿成矿模式及成矿规律
    2.1 矿床地质特征
    2.2 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
        2.2.1 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
        2.2.2 成、控矿要素分析
    2.3 物性基础及物性模型
        2.3.1 岩(矿)石物性特征
        2.3.2 构造空间电阻率模型
        2.3.3 矿体、岩体地球物理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衙金多金属矿重磁勘探技术机理
    3.1 北衙金多金属矿重力勘探技术机理
        3.1.1 重力勘探理论基础及工作方法
        3.1.2 北衙矿区重力勘探应用效果
    3.2 北衙金多金属矿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机理
        3.2.1 磁法勘探理论基础及技术方法
        3.2.2 地面高精度磁测应用效果
    3.3 北衙金多金属矿重磁勘探方法及勘探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衙金多金属矿综合电法探测机理
    4.1 激发极化法探测技术机理
        4.1.1 激发极化法理论基础
        4.1.2 北衙矿区激电方法应用及评价
    4.2 大地电磁测深探测机理
        4.2.1 大地电磁法基本理论及工作方法
        4.2.2 北衙矿区AMT与CSAMT方法技术研究
    4.3 北衙金多金属矿电法勘探方法及勘探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试验
    5.1 已知隐伏矽卡岩型铁金矿床勘探方法试验
    5.2 成矿远景区勘探模式试验
        5.2.1 全区隐伏岩体预测
        5.2.2 区域断裂构造识别
        5.2.3 远景区勘探方法验证效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北衙地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难选金银铁氧化矿粗磨—分类磁选—分组提取金银的选冶理论与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银铁的基本性质
        1.1.1 理化性质
        1.1.2 主要用途
        1.1.3 供需分析
    1.2 金银铁的矿产资源
        1.2.1 储量分布
        1.2.2 开采要求
        1.2.3 矿床类型
    1.3 金银铁的选冶技术
        1.3.1 金银
        1.3.2 铁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支撑项目和实验条件
    2.1 研究方法
    2.2 支撑项目
    2.3 实验条件
        2.3.1 化学药剂
        2.3.2 仪器设备
第三章 北衙金银铁氧化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化学组成
    3.2 矿物组成
    3.3 粒度组成
    3.4 主要矿物的粒度分布和单体解离度
    3.5 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嵌布状态
        3.5.1 铁矿物
        3.5.2 铅锰矿物
        3.5.3 铜矿物
        3.5.4 金矿物
        3.5.5 银矿物
        3.5.6 脉石矿物
    3.6 主要元素在矿石中的平衡分配计算
第四章 高泥高铜环境对金氰化浸出过程的影响
    4.1 矿泥对金氰化浸出过程的影响
        4.1.1 易泥化矿物的晶体结构
        4.1.2 矿泥样的制取与分析
        4.1.3 矿泥对金的吸附行为
    4.2 铜溶解对金氰化浸出过程的影响
        4.2.1 铜矿物在氰化溶液中的溶解度
        4.2.2 铜溶解的氰化钠理论耗量计算
        4.2.3 不同游离氰根离子浓度下的铜溶解行为
    4.3 小结
第五章 以铁锰矿物为载体的银回收机理研究
    5.1 银与铁锰矿物之间的关系
    5.2 锰的预先浸出机理
        5.2.1 锰的预先浸出热力学
        5.2.2 锰的预先浸出动力学
    5.3 金银的氰化浸出行为
        5.3.1 氰化浸出过程的电化学
        5.3.2 氰化浸出过程的动力学
        5.3.3 助浸剂BY-2放氧规律的研究
    5.4 活性炭对金银的共吸附行为
    5.5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矿物在铁磁选过程中的富集规律
    6.1 强磁性矿物的磁选行为
    6.2 弱磁性矿物的磁选行为
    6.3 其它矿物的磁选行为
    6.4 小结
第七章 实际矿石的选冶小型试验研究
    7.1 原则工艺流程的确定
    7.2 磨矿细度的确定
        7.2.1 分类磁选作业
        7.2.2 分组氰化浸出作业
    7.3 分类磁选试验
        7.3.1 磁场强度的影响
        7.3.2 连续生产试验
    7.4 强磁性矿物中金银铁的回收
        7.4.1 不磨条件下的氰化浸出探索试验
        7.4.2 磨矿细度的影响
        7.4.3 氰化钠用量的影响
        7.4.4 矿浆浓度的影响
        7.4.5 浸出时间的影响
        7.4.6 搅拌强度的影响
        7.4.7 稳定试验
    7.5 非磁性矿物中金银的回收
        7.5.1 磨矿细度的影响
        7.5.2 氰化钠用量的影响
        7.5.3 矿浆浓度的影响
        7.5.4 浸出时间的影响
        7.5.5 BY-2的影响
        7.5.6 搅拌强度的影响
        7.5.7 稳定试验
    7.6 弱磁性矿物中金银铁的回收
        7.6.1 磨矿细度的影响
        7.6.2 还原酸浸锰铜试验
        7.6.3 氰化浸出金银试验
        7.6.4 选铁试验
        7.6.5 综合试验指标
    7.7 全工艺流程
第八章 关键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研究
    8.1 原工艺流程概况
    8.2 原工艺流程的优化改造
        8.2.1 氰化浸出吸附作业
        8.2.2 磁选作业
        8.2.3 优化后的工艺流程及指标
    8.3 新工艺流程的应用建议
        8.3.1 磁选分组产品的沉降试验
        8.3.2 含氰根矿浆由碱入酸的调浆试验
        8.3.3 建议的工业试验流程
第九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及富碱斑岩特征
    2.1 矿床地质特征
    2.2 富碱斑岩特征
3 矿床成因类型
    3.1 矿床成因类型及特征
    3.2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4成矿规律
    4.1 不同尺度构造控矿规律
    4.2 富碱斑岩体的控矿规律
    4.3 地层-岩性控矿规律
    4.4 矿石类型分布规律
5成矿模式
6结论

(9)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第一章 序言
    1.1 云南金属矿产资源简介
    1.2 微生物与矿
        1.2.1 矿区微生物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矿区微生物的应用
    1.3 矿区微生物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4 立题依据
第二章 矿区环境细菌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
    2.2 试剂
    2.3 仪器
    2.4 培养基
    2.5 实验方法
        2.5.1 菌株分离
        2.5.2 菌株鉴定
    2.6. 实验结果
        2.6.1 北衙金矿细菌多样性
        2.6.2 兰坪铅锌矿细菌多样性
        2.6.3 富宁磁铁矿细菌多样性
        2.6.4 三大矿山细菌多样性比较分析总结
第三章 矿石内部细菌多样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样品采集及矿石
        3.1.2 试剂
        3.1.3 仪器
        3.1.4 培养基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菌分离
        3.2.2 细菌形态
        3.2.3 生理生化特性、重金属抗性及抗生素特性研究
        3.2.4 细菌鉴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菌株
        3.3.2 细菌菌落形态
        3.3.3 生理生化特性、重金属抗性及抗生素特性实验
        3.3.4 细菌鉴定及分析
    3.4 北衙金矿矿石内部及矿区环境细菌多样性比较与分析
第四章 蜡样芽孢杆菌在云南北衙金矿中分布的初探
    4.1 蜡样芽孢杆菌在云南北衙金矿的分布现状
        4.1.1 材料
        4.1.2 培养基
        4.1.3 实验方法
        4.1.4 实验结果
    4.2 免培养法研究蜡样芽孢杆菌在北衙金矿中的分布
        4.2.1 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荧光原位杂交
        4.3.1 材料
        4.3.2 实验方法
        4.3.3 实验结果
    4.4 结果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表达论文目录
附录B 主要试剂及其设备

(10)云南超大型金属矿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1 论文选题及研究工作概况
    1.2 超大型矿床的研究意义
    1.3 超大型矿床概念与研究历史现状综述
    1.4 主要的认识与结论
第二章 云南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环境
        2.1.1 构造单元划分
        2.1.2 一级构造单元
        2.1.3 云南地质构造演化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1 区域重力场
        2.2.2 区域航磁异常
        2.2.3 地壳厚度-莫霍面变化
        2.2.4 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
第三章 云南重要超大型金属矿床
    3.1 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
        3.1.1 概述
        3.1.2 地质背景
        3.1.3 矿床地质
        3.1.4 地球化学特征
        3.1.5 矿床成因
        3.1.6 成矿预测
    3.2 大红山超大型铜铁矿床
        3.2.1 概述
        3.2.2 地质背景
        3.2.3 矿床地质
        3.2.4 地球化学特征
        3.2.5 矿床成因
        3.2.6 成矿预测
    3.3 东川-易门超大型铜矿床
        3.3.1 概述
        3.3.2 地质背景
        3.3.3 成矿系列和矿床类型
        3.3.4 地球化学特征
        3.3.5 成矿模式及成矿作用
        3.3.6 成矿预测
    3.4 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
        3.4.1 概述
        3.4.2 地质背景
        3.4.3 矿床地质
        3.4.4 矿床地球化学
        3.4.5 矿床成因
        3.4.6 成矿预测
    3.5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
        3.5.1 概述
        3.5.2 区域地质背景
        3.5.3 矿床地质
        3.5.4 矿床成因
    3.6 中甸超大型斑岩铜矿
        3.6.1 概述
        3.6.2 区域地质
        3.6.3 矿床地质
        3.6.4 矿床成因
        3.6.5 成矿预测
    3.7 老君山(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
        3.7.1 地质概述
        3.7.2 矽卡岩地质特征及成因
        3.7.3 成矿系列与地球化学
第四章 云南超大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4.1 云南超大型矿床成矿的选择性特征
        4.1.1 云南超大型矿床的矿种(元素)
        4.1.2 云南超大型矿床的矿床类型
        4.1.3 云南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时代
        4.1.4 云南超大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
    4.2 成矿地质条件
        4.2.1 位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交接部位附近
        4.2.2 多期次成矿作用
        4.2.3 成矿物质来源丰富
        4.2.4 良好圈闭的成矿空间
        4.2.5 有利于矿质沉淀的介质条件
    4.3 云南超大型矿床的找矿预测
        4.3.1 超大型矿床(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
        4.3.2 已知大中小型矿床(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
        4.3.3 新区找矿
    4.4 对云南超大型矿床找矿研究的建议
        4.4.1 提高对超大型矿床找矿研究的认识
        4.4.2 加强矿集区和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
        4.4.3 重视成矿理论和成矿背景基础地质研究
        4.4.4 应用地、物、化、遥综合方法找矿
        4.4.5 在找矿研究中重视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北衙矿产资源开发和特异地质现象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矿产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李炜.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 方传棣.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3)
  • [3]云南黄金集团针对老挝矿业市场“走进去”战略研究[D]. 张颖. 云南大学, 2019(03)
  • [4]黄金矿床的分类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现状[J]. 吕子虎,刘红召,卞孝东,赵登魁,郭保万.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8(04)
  • [5]综合物化探方法在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J]. 官德任,刘金林,王大波,李蓬博.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S2)
  • [6]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研究[D]. 杨剑.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1)
  • [7]难选金银铁氧化矿粗磨—分类磁选—分组提取金银的选冶理论与工艺[D]. 宋宝旭.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1)
  • [8]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J]. 和中华,周云满,和文言,苏纲生,李万华,杨绍文. 矿床地质, 2013(02)
  • [9]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D]. 杨琳琳.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6)
  • [10]云南超大型金属矿床研究[D]. 李连举.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北衙矿产资源开发与特殊地质现象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