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钙粘蛋白在颞叶癫痫海马苔藓纤维发芽和突触重组中的作用

N-钙粘蛋白在颞叶癫痫海马苔藓纤维发芽和突触重组中的作用

一、N-cadherin在颞叶癫痫海马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组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倪杨[1](2020)在《FOXG1在海马发育中的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Foxg1(Forkhead box G1)是转录因子Forkhead家族成员之一,在端脑中广泛表达,在神经发育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类型神经元特化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人类FOXG1基因发生突变(重复、缺失、点突变或移码突变)所引发的疾病统称为FOXG1综合征,患者表现出癫痫、严重的智力迟缓、丧失语言能力,提示其在海马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WNT信号通路在多种发育事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海马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WNT5A可通过激活非经典WNT信号通路,调控神经元的轴突导向、生长和树突形态发生。然而,调控Wnt5a的机制尚不清楚。前人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发育事件中,Foxg1与WNT信号通路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Foxg1在海马发育早期直至成年都有着很强的表达,在海马发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课题通过Emx1-Cre和Nex-Cre与Foxg1fl/fl小鼠交配,分别从海马前体细胞阶段E10.5起和有丝分裂后细胞中敲除Foxg1基因。我们发现缺失Foxg1导致Wnt5a而非Wnt3a或Wnt2b明显上调;而Foxg1过表达抑制Wnt5a的表达,同时导致生后海马神经元的树突复杂性降低和苔藓纤维减少。Foxg1在不同发育阶段对Wnt5a有不同程度的调控,对海马发育的影响也不同。我们进一步证明,FOXG1通过结合Wnt5a启动子和一个增强子位点,直接抑制Wnt5a。这些结果扩展了Foxg1与WNT信号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FOXG1的功能和海马发育的调控机制,为深入理解FOXG1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

国琦[2](2019)在《MicroRNA-134调控突触重塑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癫痫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观点认为除遗传、环境外,突触重塑、离子通道异常、神经元细胞凋亡以及外伤、炎症等都可能是癫痫的病因。其中,以苔藓纤维出芽为基本病理改变的突触可塑性则是癫痫诸多病理生理过程共同的基础。癫痫的反复发作导致突触重塑,形成异常网络结构,这种异常的网络结构又会促使癫痫反复发作,并最终发展为难治性癫痫。miRNAs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控癫痫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且在癫痫中也存在多种miRNAs的表达异常。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癫痫患者海马组织中miRNAs表达谱变化进行研究,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靶标关系,最后在构建的体内外模型中研究miRNA-134影响癫痫发生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为癫痫的病因学研究和抗癫痫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基础。目的:1.研究癫痫患者海马组织中miRNAs表达谱的变化,筛选在癫痫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并进行靶基因预测;2.体外培养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并神经元鉴定;构建miR-134过表达载体和CREB、SYT11、MAP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对miR-134与CREB、SYT11、MAPT进行靶标关系验证;3.在癫痫体内外模型中过表达和干扰miR-134,研究CREB、SYT11的表达变化,分析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癫痫患者海马组织与正常颞叶脑组织中非编码小R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已知数据库比对,鉴定已知miRNAs,预测新miRNAs,对miRNAs的表达量进行标准化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靶基因预测;2.利用不同胎龄的Wistar胎鼠进行原代海马神经元提取,比较不同生长密度生长时神经元的状况,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的方法,以神经元特异性抗体MAP-2鉴定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通过miRBase数据库设计miR-134过表达载体,通过UCSC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设计CREB、SYT11、MAP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靶基因荧光素酶活性;3.无镁细胞外液构建癫痫细胞模型,戊四氮点燃大鼠慢性癫痫模型;根据miRBase数据库信息,设计miR-134过表达、干扰序列,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感染癫痫细胞及癫痫大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内外模型中miR-134、CREB、SYT11 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检测CREB、SYT11蛋白表达量。结果:1.经数据过滤后,癫痫组3个样本中各鉴定已知miRNAs 1206个、1196个、1202个,预测新miRNAs 48个、59个、55个;正常对照组鉴定已知miRNAs 1056个,预测新miRNAs 53个;经对表达量标准化分析后,发现在癫痫患者海马组织中,38种miRNAs表达上调,其中已知miRNAs31种,新预测miRNAs7种;17种miRNAs表达下降,其中已知miRNAs11种,新预测miRNAs6种;对差异表达的2701个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共预测出15700个靶基因,包括CREB、SYT11、MAPT等;2.E16胎鼠海马组织所提取神经元平均纯度为96.1%,E17胎鼠海马组织所提取神经元平均纯度为95.3%,E18胎鼠海马组织所提取神经元平均纯度为94%,E19胎鼠海马组织所提取神经元平均纯度为90.6%;E16胎鼠海马组织所提取海马神经元以5×105/ml-2×106/ml密度生长于添加B27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有较高的神经元纯度且能稳定生长;以MAP-2为一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观察到所提取神经元细胞中棕黄色颗粒沉积;荧光显微镜,通过免疫荧光方法可见神经元胞体和轴突呈现绿色荧光;miR-134+CREB WT组荧光值较miR-134+CREB mut组明显降低,miR-134+SYT11 WT荧光值较miR-134+SYT11mut组(结合位点1)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4+SYT11WT组(结合位点2)与miR-134+SYT11 mut组(结合位点2)荧光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34+MAPT WT组荧光值较miR-134+MAPT mut组荧光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癫痫体内外模型中,miR-134的表达量下降,CREB、SYT11表达量升高,过表达miR-134,可使CREB、SYT11表达减少,干扰miR-134的表达,则使CREB、SYT11表达升高;干扰miR-134的表达可以改变神经元细胞突触形态,增加树突棘密度,增加癫痫大鼠癫痫发作的频率和程度。结论:1.癫痫患者脑组织中存在多种miRNAs表达异常,以miRNAs表达上调为主;miR-134在癫痫患者脑组织中表达下降;2.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以5×105/ml-2×106/ml生长于添加B27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有较高的神经元纯度且能稳定生长;3.CREB、SYT11是miR-134的靶基因,miR-134抑制CREB、SYT11的表达;4.在癫痫体内外模型中,miR-134通过调控突触重塑相关因子CREB、SYT11来影响癫痫的发生发展。

曾义军,余水,雷町,张恒,李劲梅,周章明[3](2017)在《谷氨酸受体5在人难治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的表达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测定谷氨酸受体5(glutamic receptor 5,GLUR5)在人难治性颞叶癫痫和马桑内酯诱导的恒河猴癫痫模型脑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GLUR5与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5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54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作为临床病例组,同期收治的43例因外伤、肿瘤或大面积脑出血并发脑疝行去颞叶皮质减压手术的患者作为临床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所收集标本的GLUR5的m 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在经马桑内酯诱导的恒河猴颞叶癫痫模型的海马及颞叶组织中检测GLUR5蛋白表达水平,并与动物对照组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临床病例组与临床对照组颞叶组织的GLUR5 m RNA表达比值(R值)为0.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组织的GLUR5 m RNA表达R值为4.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R5扩增曲线显示临床病例组较临床对照组海马组织中GLUR5 m RNA水平向上调节;扩增曲线显示临床病例组与临床对照组颞叶组织中GLUR5 m RNA水平无明显变化。GLUR5 PCR扩增产物电泳图显示扩增片段为161 bp。蛋白质印迹实验显示临床病例组颞叶组织GLUR5/actin灰度值为2.172±0.063,临床对照组为2.142±0.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例组海马组织为2.548±0.509;临床对照组为1.584±0.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的蛋白条带结果显示GLUR5蛋白表达临床病例组颞叶组织与临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临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恒河猴动物实验组海马组织GLUR5/actin灰度值为1.007±0.034,动物对照组为1.001±0.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组颞叶组织GLUR5/actin灰度值为0.763±0.026,动物对照组为0.742±0.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的蛋白条带结果显示GLUR5蛋白表达动物实验组海马及颞叶组织与动物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UR5在人难治性颞叶癫痫中通过作用于海马参与难治性颞叶癫痫的病理发生;GLUR5在人难治性颞叶癫痫中异常表达而在猴癫痫模型中表达无变化,可能支持GLUR5的异常表达主要参与难治性颞叶癫痫的发生。

黄文立[4](2016)在《5-HTR6参与氯化锂—匹罗卡品致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海马苔藓纤维出芽(MFS)是人类癫痫及多种动物癫痫模型中最具有特征性的突触重塑。痫性放电能够促进海马苔藓纤维出芽,苔藓纤维出芽的程度与癫痫的严重程度及发作频率密切相关,出芽的苔藓纤维能够促进慢性期癫痫的反复发作,然而其具体分子机制仍未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5-HT6受体(5-HTR6)阻断剂能够改善突触重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建立匹罗卡品慢性癫痫大鼠模型,予5-HTR6拮抗剂进行干预,利用行为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方法深入探讨5-HTR6参与MFS的分子机制。【方法】1.动物分组:第一部分:成年雄性SD大鼠(N1=72只),分为空白组(18只)和癫痫组(54只),分别于造模后1、2、4周观察MFS出芽变化及5-HTR6、Fyn、P-ERK1/2蛋白及GAP-43 m RNA表达变化。第二部分:成年雄性SD大鼠(N2=144)分成空白组(18只)、癫痫组(126只),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成SE组(模型组),SE+DMSO组(假手术组),SE+SB组(SB药物干预组),SE+PP2组(PP2干预组),SE+PD组(PD98059干预组),SE+SB+PP2组(SB联合PP2干预组),SE+SB+PD组(SB联合PD98059干预组)每个亚组(18只);2.癫痫造模及行为学观察:造模药物选用腹腔注射,先注射氯化锂,16-18h后注射阿托品,半小时后注射匹罗卡品(剂量),按照Racine分级观察发作,未发作可追加剂量(同等剂量),等级达到IV或V级且持续1小时(即癫痫持续状态SE),给予安定终止癫痫发作,纳入实验;于造模后每天9:00-11:00、14:00-16:00行为学观察癫痫大鼠痫性发作频率及程度;3.干预:造模后第3天每天早上9:00-11:00于脑立体定位仪帮助下侧脑室注射干预药物或溶剂,连续给药一周;4.检测指标:于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通过Timm染色观察海马MFS变化,Western-Blot(WB)检测5-HTR6、Fyn、p-ERK1/2的表达,RT-PCR检测GAP-43m RNA表达。【结果】1.造模后第2周进入慢性期,癫痫大鼠出现慢性自发性发作,5-HTR6受体拮抗剂SB-271046能够降低癫痫发作等级及发作频率。2.SE后1周即观察到少量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出芽,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增加,而空白组未见或只有极少量海马苔藓纤维出芽。SB-271046干预后海马苔藓纤维出芽明显减少,与空白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3.WB结果显示造模后5-HTR6、Fyn、p-ERK1/2表达水平增高,于造模后4W时表达最高,给予5-HTR6受体、Fyn、ERK1/2拮抗剂后p-ERK1/2表达均减少(*P<0.05,SE+SB/SE+PP2/SE+PD vs SE),其中联合应用5-HTR6受体、ERK1/2受体拮抗剂最为明显(@P<0.05,SE+SB+PP2/SE+SB+PD vs SE+SB)。4.RT-PCR结果显示造模后GAP-43 m RNA表达增高,趋势与MFS、p-ERK1/2相一致,予5-HTR6受体、Fyn、ERK1/2拮抗剂后表达均减少,趋势与p-Erk1/2相一致。【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点燃的大鼠癫痫模型痫性放电后出现苔藓纤维出芽,随时间延长出芽程度增多,5-HTR6可能在苔藓纤维出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SB271046通过抑制5-HTR6介导的Fyn/ERK通路,调控下游GAP-43m RNA表达,从而减少苔藓纤维出芽。

杨君[5](2014)在《牛磺酸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牛磺酸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影响。方法:1、制作匹罗卡品癫痫动物模型。将致痫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牛磺酸治疗组及治疗对照组,每组10只。2、牛磺酸治疗组于6天每天腹腔注射2g/kg牛磺酸。观察牛磺酸治疗组于不同时间点的痫性发作行为学改变,比较其痫性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分级的差异。行为学观察参照Racine发作分级标准,制订行为学观察表,观察造模后各组大鼠痫性发作行为表现,以造模后至首次出现Racine标准Ⅲ级以上发作时间计算潜伏期,分别记录大鼠面部阵挛、节律点头/甩尾、前肢阵挛、后肢站立/全身抽动、窜动/跌倒的次数。Ⅳ级以上大发作1h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00mg/kg)终止发作,若注射水合氯醛30min后没有终止发作,予150mg/kg剂量重复注射至终止(以3次为最高限)。3、行为学观察结束后,观察致痫鼠海马组织中苔藓纤维出芽情况。Nissl染色:切片经二甲苯、梯度酒精脱脂至水,去离子水冲洗3min,1%甲苯胺蓝60℃C浸染30min,70%乙醇2min,95%乙醇分化(镜下控制,以尼氏小体显示清晰为度),无水乙醇快速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Timm染色:运用改良的Timm方法,切片依次浸入0.1%Na2S(溶于0.01mo1/L PBS),3%戊二醛各1h,然后再回到0.1%Na2S溶液浸泡1h。在暗室内将晾干的切片入新鲜配置Timm显色液中孵育30mmin,(显色液的配置:50%阿拉伯胶粉60mL,柠檬酸缓冲液10mL(pH=3),5.6%对苯二酚30mL,17%硝酸银1mL,硝酸银最后加入)。暗室中去离子水冲洗5min,再流水冲洗20min,苏木素复染15-30s,常规梯度脱水透明封片。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牛磺酸治疗组痫性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分级较空白组及治疗对照组降低。2、牛磺酸治疗组苔藓纤维出芽情况较空白组及治疗对照组评分低。结论:牛磺酸能减低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及发作分级,并对致痫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有干预作用。

王倩[6](2014)在《p250GAP在难治性癫痫患者及癫痫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现研究认为树突棘的形态发生及数量的多少与苔藓纤维出芽及突触重塑密切相关。众多研究表明,具有调控活性的基因的转录表达,在神经环路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p250GAP是一种Rho家族的GTP酶激活蛋白,其与多种突触蛋白相作用,水解下游底物上的GTP,从而启动底物相关的信号通路引起细胞骨架的解聚,减小树突棘的密度及体积。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癫痫患者和癫痫大鼠模型中p250GAP的表达,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1.选择1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颞叶手术切除标本和性别、年龄无差异的10例非癫痫患者颞叶组织标本。2.选择成年SD大鼠诱导氯化锂-匹鲁卡品模型,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根据癫痫进程分为6个亚组(24h,72h,7d,14d,30d,60d)。3.用westernblot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250GAP的表达水平。4.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PY表达水平。结果:1. p250GAP在颞叶癫痫患者及动物模型中表达均下降,在大鼠癫痫模型中在24h、72h、14d、30d、60d中p250GA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7d时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50GAP在24h、14d、30d表达最低。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人标本及大鼠标本中p250GAP表达于神经元胞浆内,且TLE组及大鼠癫痫模型组, p250GAP阳性细胞数目及染色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癫痫大鼠中,NPY阳性细胞数目及染色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苔藓纤维出芽明显;Western blot提示p250GAP在TLE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TLE患者(P<0.05);动物模型除7d组外(P>0.05),24h、72h、14d、30d、60d中p250GA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尤在1d、30d、60d时间点最低。结论:癫痫患者与癫痫大鼠模型中p250GAP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癫痫大鼠模型中p250GAP的表达在癫痫各期都降低,提示p250GAP可能与癫痫的发病及自发性发作密切相关。

李杰[7](2014)在《Dock3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Dock3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及匹罗卡品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目的:脑组织中异常突触传递及神经网络形成会影响神经元兴奋性,从而导致癫痫的产生。Dock3(dedicator of cytokinesis3)是一类新型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家族成员之一,能特异性激活Rho GTP酶中的Rac1,在中枢神经系统及生长锥中聚集。通过调节神经突触的形成及轴突的定向生长,与神经突触传递及异常神经网络的形成有关。本研究首先检测了Dock3在耐药性颞叶癫痫(TLE)患者及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Dock3在耐药性颞叶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将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只)和癫痫组(n=35只),癫痫组给予氯化锂-匹罗卡品(LiCl-PILO)腹腔注射造模。其中癫痫组再分为7个不同时间点亚组(每组n=5只),即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持续状态(SE)后6h组、1d组、3d组、1w组、2w组、1m组和2m组。其中1m组和2m组为慢性期(伴有自发性发作)。2.从课题组所建立的癫痫脑组织标本库中随机抽取24例耐药性TLE患者和12例对照组患者的颞叶皮质。3.用免疫印迹和(或)免疫组化、qRT-PCR方法分别检测Dock3在耐药性TLE患者和(或)癫痫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Dock3染色阳性细胞呈棕黄色,主要在耐药性TLE患者、对照组颞叶皮质及匹罗卡品癫痫动物脑组织中神经元的细胞膜和胞浆中表达。大鼠皮质及海马各区均有阳性细胞分布。其中在海马齿状回、CA3、CA1区阳性染色最强。统计学分析显示耐药性TLE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高(p <0.05)。在大鼠皮质及海马组织中,Dock3的免疫组化平均OD值在匹罗卡品造模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 <0.05)。2.免疫印迹分析显示Dock3在耐药性TLE患者颞叶皮质及癫痫动物模型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匹罗卡品造模后各时间点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3.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Dock3在耐药性TLE患者颞叶皮质及大鼠癫痫模型脑组织中主要与神经元共表达,没有与胶质细胞共表达。结论:Dock3在耐药性TLE患者和匹罗卡品癫痫大鼠脑组织中表达均增高,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耐药性TLE的发病过程。第二部分:Dock3shRNA沉默Dock3对癫痫行为学的影响目的:为进一步明确Dock3是否会对癫痫发作及形成产生影响,我们在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及戊四氮点燃模型中利用Dock3基因的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减少动物海马内源性Dock3表达,然后给予匹罗卡品和戊四氮造模并观察对癫痫行为学以及对苔藓纤维芽生的影响。方法:1. Dock3shRNA慢病毒采用海马立体定位注射。C57/BL6小鼠在造模前分为三组:即立体定位双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组(Con),立体定位双侧海马注射慢病毒空载体组(Vehicle shRNA)和立体定位双侧海马注射Dock3shRNA慢病毒组(Dock3shRNA)。2.在海马立体定位注射Dock3shRNA慢病毒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并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其干预效率。3.戊四氮点燃模型在每天给予腹腔注射亚剂量PTZ(35mg/Kg)后一个小时内观察发作的级别,当腹腔注射PTZ后如果连续4天均出现了4级或以上级别发作,为完全点燃。匹罗卡品模型在造模后1小时内观察癫痫行为学改变。每隔5分钟记录该时间段内最高Racine评分及每只动物从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到出现第一次4级或4级以上发作所需时间。在癫痫的慢性期通过视频记录观察在其慢性期自发发作(4级或4级以上)的次数。4.应用Timm染色对Dock3shRNA组、空病毒注射组和对照组进行形态学观察,以探讨Dock3在癫痫异常网络形成中的可能作用。结果:1. Dock3shRNA慢病毒海马注射后,内源性Dock3表达下降。在海马注射后第5天和第6周,免疫印迹检测与对照组相比,Dock3的表达在慢病毒注射后显着下降(p<0.05)。免疫荧光显示慢病毒主要在在海马、胼胝体部位表达,尤其是海马CA3、CA1及齿状回区。2. Dock3shRNA海马注射后,PTZ点燃模型中,Dock3shRNA组小鼠发作级别评分在第4、7、8、10、11和14天与对照组和空病毒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Dock3shRNA组完全点燃所需时间为17.33±0.56(天),与对照组13.5±0.62(天)和空病毒组14.67±0.81(天)相比明显延长(p<0.05)。3在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Dock3shRNA海马注射后,急性期发作级别明显降低,并且其潜伏期延长(p<0.05)。慢性期内观察其自发发作频率较空病毒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4Dock3shRNA组Timm染色评分与空病毒组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p<0.05)。而空病毒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Dock3shRNA慢病毒干扰在第5天和动物行为学观察完后的第6周均能有效降低内源性Dock3表达。2. Dock3shRNA慢病毒干扰能减轻急性期癫痫发作及慢性期自发发作程度。3. Dock3对苔藓纤维芽生有一定的作用,抑制Dock3能够减低苔藓纤维芽生的程度。第三部分Dock3在大鼠癫痫发作中的细胞机制目的:为了探讨Dock3对癫痫发作影响的作用机制,我们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Dock3shRNA干预的脑片进行电生理研究,观察其对痫性放电的影响。方法:1.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海马注射生理盐水组(control)、空载体组(Vehicle shRNA.)、Dock3shRNA组(Dock3shRNA)。小鼠脑片应用无镁人工脑脊液诱发的癫痫细胞模型进行电生理观察。2.用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技术分别记录三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的动作电位(AP)、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以及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比较各组AP的放电频率、NMDA/AMPA受体幅值比以及mEPSC和eEPSC的幅值和频率。结果:1. Dock3shRNA组神经元与对照组和空病毒组相比,自发性动作电位的频率明显减低,统计学分析有显着差异(p <0.05)。对照组和空病毒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Dock3shRNA对mEPSC的影响:(1)对频率的影响:Dock3shRNA组神经元mEPSC频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空病毒组两者相比,差别无显着性(p>0.05)。(2)对波幅的影响:与对照组及空病毒组相比,Dock3shRNA组神经元mEPSC幅值无明显改变,差别无显着性(p>0.05)。3. Dock3shRNA组NMDA/AMPA的幅值比与对照组和空病毒组相比明显减低(p <0.05)。NMDA受体介导的EPSCs幅值与对照组和空病毒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而AMPA受体介导的EPSCs幅值则没有改变(p>0.05)。结论:1. Dock3shRNA能有效抑制海马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频率。减轻神经元的兴奋性。2. Dock3shRNA能够抑制海马脑片中锥体神经元的mEPSC的频率改变。3. Dock3shRNA能够有效抑制海马脑片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后电流幅值,而对AMPA介导的突触电流没有影响。第四部分Rac1在Dock3对癫痫的影响中的作用目的:观察Rac1在癫痫患者及动物模型中的表达,为了探讨Rac1在Dock3对癫痫影响中的可能作用,我们应用Rac1活性抑制剂NSC23766将Rac1活性抑制后,再用Dock3慢病毒进行干预,观察Dock3shRNA是否还对癫痫行为学及形态学有影响。方法:1. Rac1抑制剂注射采用侧脑室置管方法连续给药两周,共分为三组(NSC23766两个剂量):即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Con),侧脑室注射NSC23766组(NSC2376650μM)和侧脑室注射NSC23766组(NSC23766100μM)。Dock3shRNA与NSC23766联合用药分组:根据所注射试剂的不同分为三组:生理盐水+NSC23766组(control)、空载体组+NSC23766组(Vehicle shRNA.)、Dock3shRNA+NSC23766组(Dock3shRNA)。2.行为学观察:戊四氮点燃模型在每天腹腔注射亚剂量PTZ(35mg/Kg)后一个小时内观察发作的最高级别,腹腔注射PTZ后如果连续4天均出现4级或以上级别发作,为完全点燃。匹罗卡品模型在造模后50min之内观察癫痫行为学改变。每隔5分钟记录该时间段内最高Racine评分及每只动物从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到出现第一次4级或4级以上发作所需时间。在癫痫的慢性期通过视频记录观察在其慢性期自发发作(4级或4级以上)的次数。3.在Dock3shRNA干预时联合应用NSC23766,观察完慢性期行为学改变及苔藓纤维芽生情况后,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Dock3和Rac1活性。结果:1.免疫印迹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论是Rac1还是其活性形式Rac1-GTP其表达都要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Rac1抑制剂NSC23766侧脑室注射后,免疫印迹检测Rac1-GTP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2.应用NSC23766后,在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急性期发作级别明显降低,并且其潜伏期延长。在PTZ点燃模型中,NSC23766组发作级别在第5、6、8-10、13-15和1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完全点燃所需时间明显延长(p<0.05)。3.当联合应用Dock3shRNA和NSC23766将Rac1活性抑制后,在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Dock3shRNA组与空病毒组及对照组相比,急性期显示发作级别无差别(p>0.05),慢性期观察自发发作次数未看到各组之间有差异(p>0.05)。Dock3shRNA组Timm染色评分与空病毒注射和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免疫印迹分析显示Rac1/Rac1-GTP在耐药性TLE患者颞叶皮质及癫痫动物模型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2.在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和PTZ点燃模型中,应用NSC23766均能减轻其癫痫发作的程度。3.当Rac1抑制剂NSC23766应用后,Dock3shRNA对癫痫行为学的及苔藓纤维芽生的影响消失,说明Rac1在Dock3对癫痫的影响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刘杰,金澎,孟娟,齐兆鹏[8](2013)在《神经生长相关蛋白与颞叶癫痫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反复痫性发作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而颞叶癫痫(temporallob epilpsy,TLE)作为癫痫发作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最容易发展为难治性癫痫。其中海马-脑边缘系统复杂的解剖关系在颞叶癫痫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有关电生理学研究证实,大脑边缘系统内存在边缘系统环路(Papez环路),海马区电路系统即为该

袁宝强,魏海燕,樊秋萍,李蕊[9](2012)在《戊四氮癫痫幼鼠海马内NF-κB与N-Cadherin定位与苔藓纤维发芽现象》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单次癫痫发作后脑内NF-κB和N-Cadherin表达与海马结构中苔藓纤维发芽现象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方法:利用腹腔注射戊四氮(PTZ)制作发育期SD大鼠(14 d、28 d)单次惊厥发作模型,各日龄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PTZ组、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组和PDTC+PTZ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和N-Cadherin的表达,利用Timm染色法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现象。结果:NS组在海马CA3区可见极少Timm染色颗粒;致惊后1周偶见Timm染色颗粒、3周可见Timm染色颗粒沿海马CA3区呈条带样分布(P<0.01);PDTC预处理组Timm染色颗粒较PTZ致惊组明显减少(P<0.05)。NS组大鼠海马CA1、CA3区无NF-κB p65核转位细胞,致惊后24 h各日龄组幼鼠海马CA1、CA3区NF-κB p65核转位细胞较NS组明显增加(P<0.01);PDTC预处理后NF-κB p65的核转位细胞较致惊组明显减少(P<0.05)。NS组海马CA1、CA3区可见少量N-Cadherin阳性细胞;致惊组海马CA3和齿状回门区的N-Cadherin的阳性细胞与NS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PDTC预处理后相同区域内N-Cadherin阳性细胞较PTZ致惊组明显减少(P<0.05)。NF-κB p65、N-Cadherin及Timm染色颗粒的表达结果与惊厥鼠的日龄并无关联性。结论:幼鼠单次惊厥发作可以引起海马不同程度的苔藓纤维发芽,而NF-κB p65、N-Cadherin的分布位置与变化时相与苔藓纤维发芽相吻合,表明NF-κB p65、N-Cadherin可能参与或伴随着苔藓纤维的发芽。

杜欣娜[10](2009)在《灵芝孢子粉对PTZ致痫大鼠脑海马区NCAM-1和NCAM-L1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PTZ)致癫痫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粘附分子-1(NCAM-1)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L1(NCAM-L1)的影响,探讨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灵芝孢子粉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用药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用药组用亚惊厥剂量的PTZ(35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持续28天;正常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用药组同时用灵芝孢子粉(30g/L)灌胃,用药量为10.0ml/kg;模型组和正常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对大鼠在PTZ注射后进行观察并记录癫痫发作的级别、潜伏期及持续时间,凡出现连续5天Ⅱ级以上痫性发作认为达到点燃标准。造模结束后大鼠全部断头处死,在低温条件下迅速取脑,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RT-PCR等方法检测大鼠脑海马区NCAM-1的表达量;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脑海马区NCAM-L1的含量。结果: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制作成功,灵芝孢子粉组和癫痫组实验动物全部达到点燃标准。免疫组化方法中皮质和海马区每高倍视野(×100)下,癫痫模型组NCAM-1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7.80±1.54 vs 2.50±0.53,P<0.01;13.0±2.35 vs 3.30±0.67,P<0.01),灵芝孢子粉组NCAM-1阳性细胞数低于癫痫模型组(3.70±1.06 vs 7.80±1.54,P<0.01;7.30±1.49 vs 13.0±2.35, P<0.01)。Western-blot方法中癫痫模型组海马区NCAM-1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5±0.07 vs 0.36±0.08,P<0.01),灵芝孢子粉组NCAM-1的含量明显低于癫痫模型组(0.54±0.07 vs 0.85±0.07,P<0.01)。RT-PCR方法中NCAM-1,NCAM-L1 mRNA的表达量癫痫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5±0.07 vs 0.56±0.08, P<0.01;1.15±0.10 vs 0.55±0.09,P<0.01),灵芝孢子粉组NCAM-1,NCAM-L1 mRAN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癫痫模型组(0.96±0.06 vs 1.25±0.07,P<0.01;0.85±0.06 vs 1.15±0.10,P< 0.01)。结论:NCAM-1,NCAM-L1均可能参与了PTZ致痫的发生发展过程。灵芝孢子粉能有效降低NCAM-1,NCAM-L1的表达,进而抑制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和神经系统的跨膜信号传递,降低了细胞间的粘附,从而降低了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活动,起到抗癫痫作用。灵芝孢子粉作为一种治疗癫痫的辅助用药,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阔前景。

二、N-cadherin在颞叶癫痫海马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组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cadherin在颞叶癫痫海马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组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FOXG1在海马发育中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写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WNT信号与神经发育
        1.1.1 WNT信号简介
        1.1.2 WNT信号通路
        1.1.3 WNT信号与corticalhem
        1.1.4 海马发育
        1.1.5 WNT5A与海马发育
    第二节 神经发育中WNTs与转录因子的相互调控
        1.2.1 WNT信号对转录因子的调控
        1.2.2 转录因子Foxg1 调控WNT信号
        1.2.3 其他转录因子调控WNT信号
    第三节 Foxg1 与端脑发育
        1.3.1 Foxg1 的生物学特性
        1.3.2 Foxg1 在神经发育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1.3.3 Foxg1 与海马发育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第二节 实验方法
        2.2.1 小鼠繁殖与基因型鉴定
        2.2.2 小鼠组织收取及冰冻组织切片制备
        2.2.3 免疫荧光染色
        2.2.4 总RNA提取和总c DNA制备
        2.2.5 组织切片原位杂交
        2.2.6 荧光实时定量PCR
        2.2.7 Western Blot
        2.2.8 高尔基染色及树突的复杂性分析
        2.2.9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
        2.2.10 肿瘤细胞N2a培养以及转染
        2.2.11 荧光素酶实验
        2.2.12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第一节 从前体细胞阶段E10.5 起敲除或过表达Foxg1 导致Wnt5a表达异常
        3.1.1 从前体细胞阶段E10.5 起敲除Foxg1 导致Wnt5a表达上调
        3.1.2 从前体细胞阶段E10.5 起过表达Foxg1 导致Wnt5a表达下调
    第二节 有丝分裂后神经元中敲除或过表达Foxg1 导致Wnt5a表达异常
        3.2.1 有丝分裂后神经元中敲除Foxg1 导致Wnt5a表达上调
        3.2.2 有丝分裂后神经元中过表达Foxg1 导致Wnt5a表达下调
    第三节 Foxg1 过表达导致海马发育异常
        3.3.1 从前体细胞阶段E10.5 起过表达Foxg1 导致生后海马CA1 区域和DG萎缩
        3.3.2 过表达Foxg1 导致DG颗粒细胞轴树突发育异常
    第四节 Foxg1 调控CA1和DG区域神经元的树突复杂性
        3.4.1 Foxg1 过表达影响DG颗粒细胞的树突发育
        3.4.2 Foxg1 过表达导致CA1 锥体神经元的树突复杂性降低
    第五节 FOXG1 直接抑制Wnt5a表达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1 转录因子Foxg1 参与WNTs信号的调控
    2 Foxg1 在不同发育阶段对Wnt5a的调控作用
    3 Foxg1 过表达导致海马神经元轴树突发育异常
    4 FOXG1 综合征与轴树突发育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2)MicroRNA-134调控突触重塑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主要仪器及试剂配制
前言
第1章 癫痫患者脑组织MicroRNAs表达谱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组织来源
        1.1.2 Trizol法提取总RNA
        1.1.3 文库构建
        1.1.4 数据过滤及数据比对
        1.1.5 小RNA分类、预测及表达定量
        1.1.6 靶基因预测
        1.1.7 筛选差异表达miRNA、piRNA
    1.2 结果
        1.2.1 数据过滤
        1.2.2 基因组比对
        1.2.3 小RNA预测
        1.2.4 小RNA表达定量及差异性分析
        1.2.5 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预测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MicroRNA-134 及其靶基因靶标关系验证
    2.1 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
        2.1.1 材料与方法
    2.2 MicroRNA-134与CREB、SYT11、MAPT靶标关系验证
        2.2.1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3.1 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学观察
        2.3.2 神经元鉴定结果及纯度计算
        2.3.3 共转染及荧光活动度检测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Micro RNA-134 调控突触重塑在癫痫体内外模型中作用研究
    3.1 MicroRNA-134 过表达及干扰载体构建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2 Micro RNA-134 及突触重塑相关蛋白在癫痫细胞中表达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
    3.3 Micro RNA-134 及突触重塑相关蛋白在癫痫大鼠中表达研究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创新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第一部分 MicroRNAs与癫痫
        1.1 癫痫的诊疗现状
        1.2 miRNAs与癫痫
        1.3 miRNAs在癫痫中的作用机制
        1.4 miRNAs与癫痫生物学标志物
    第二部分 miRNAs与突触可塑性
        2.1 突触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
        2.2 突触可塑性与神经相关疾病
        2.3 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miRNAs
    第三部分 MicroRNAs与多系统疾病
        3.1 miRNAs与神经相关疾病
        3.2 miRNAs与肿瘤
    参考文献
致谢

(3)谷氨酸受体5在人难治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临床资料部分
        1.1.2 动物实验部分
    1.2 研究方法
        1.2.1 动物癫痫模型的建立
        1.2.2 样本收集
        1.2.3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1.2.4 蛋白质印迹实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病例与对照结果
        2.1.1 荧光定量PCR结果
        2.1.2 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
    2.2 动物实验结果
3 讨论
    3.1 GLUR5在难治性颞叶癫痫中的作用
    3.2 GLUR5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海马及颞叶中的表达
    3.3 GLUR5在马桑内酯诱导的恒河猴癫痫模型中的表达

(4)5-HTR6参与氯化锂—匹罗卡品致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牛磺酸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牛磺酸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的影响
        1.2.2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牛磺酸对致痫鼠行为学的影响
    2.2 牛磺酸对致痫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影响
3 讨论
    3.1 癫痫与海马苔藓纤维出芽
    3.2 牛磺酸对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影响
    3.3 牛磺酸的研究进展
    3.4 脑血管病后癫痫研究
    3.5 癫痫持续状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6)p250GAP在难治性癫痫患者及癫痫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Dock3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Dock3 在 TLE 患者及癫痫动物脑组织中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Dock3 shRNA 沉默 Dock3 对癫痫行为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Dock3 在癫痫发作中的细胞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Rac1 在 Dock3 对癫痫的影响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灵芝孢子粉对PTZ致痫大鼠脑海马区NCAM-1和NCAM-L1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附图

四、N-cadherin在颞叶癫痫海马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组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FOXG1在海马发育中的功能研究[D]. 倪杨. 东南大学, 2020
  • [2]MicroRNA-134调控突触重塑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国琦. 吉林大学, 2019(02)
  • [3]谷氨酸受体5在人难治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的表达研究[J]. 曾义军,余水,雷町,张恒,李劲梅,周章明. 华西医学, 2017(05)
  • [4]5-HTR6参与氯化锂—匹罗卡品致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机制[D]. 黄文立. 福建医科大学, 2016(07)
  • [5]牛磺酸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影响[D]. 杨君.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6]p250GAP在难治性癫痫患者及癫痫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D]. 王倩. 重庆医科大学, 2014(03)
  • [7]Dock3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研究[D]. 李杰. 重庆医科大学, 2014(01)
  • [8]神经生长相关蛋白与颞叶癫痫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进展[J]. 刘杰,金澎,孟娟,齐兆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02)
  • [9]戊四氮癫痫幼鼠海马内NF-κB与N-Cadherin定位与苔藓纤维发芽现象[J]. 袁宝强,魏海燕,樊秋萍,李蕊.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2(05)
  • [10]灵芝孢子粉对PTZ致痫大鼠脑海马区NCAM-1和NCAM-L1影响的研究[D]. 杜欣娜. 佳木斯大学, 2009(06)

标签:;  ;  ;  ;  ;  

N-钙粘蛋白在颞叶癫痫海马苔藓纤维发芽和突触重组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