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知识管理的大门

打开知识管理的大门

一、扣开知识管理之门(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1](2019)在《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维持企业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便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知识管理活动。在众多的知识管理活动中,促进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是企业知识管理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但同时又是实现高效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管理的基础。然而,已有的大量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尽管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采取了多样的措施用以促进知识型员工的有效知识互动与共享,但这些投入和措施却并未发挥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知识在使用上存在“非竞争性”,在受益上存在“非排他性”,这直接导致了诸多知识共享困境的存在。在众多的知识共享困境中,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知识隐藏行为已经引起了学界与业界的重视,但受限于研究数量较少,其前因和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仍然较为薄弱,理论仍有众多空白。鉴于此,本文基于知识与知识共享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可视化分析、访谈研究、csQCA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从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前因角度入手,探索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形成机理与组合干预路径,研究旨在丰富知识隐藏行为的相关理论,优化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管理实践。基于此,研究共设计了七章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完成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概念界定和测量。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采用关键事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概念进行了初始解析,并探索了其构成维度。在此基础上,遵循量表开发的标准范式,通过基于大样本统计数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测量量表的结构维度进行了进一步确认,并形成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测量量表。研究结果显示,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是一个具有五个核心相关维度的二阶多维度概念,五个维度具体为“策略隐藏”、“推脱隐藏”、“装傻隐藏”、“合理隐藏”及“反问隐藏”。这将为后续探讨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形成机理和组合干预路径奠定研究基础。第二,构建并实证检验了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形成机理模型。研究在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概念界定和测量的基础上,立足于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深度访谈,基于标准化的程序性扎根理论研究范式,通过递进的三级编码方式,实现了对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因素的识别,并构建了包含“内外倾向人格特质、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心理认知、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意愿、职业不安全感、知识属性、组织与人际情境感知”六个主范畴、十三个副范畴、五条作用子路径的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理模型,随后,文章进一步以此模型为基础,采用大样本数据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理模型进行了检验与修正,这将为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组合干预路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本文识别了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关键组合干预路径。在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干预效率,本文进一步引入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通过构建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不同形成路径组态,识别了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23条组合干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韵干预策略。研究发现:高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主要有11条不同的组合干预路径,不同的路径面向不同的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情境,但无论哪种情境,知识隐藏意愿和知觉知识隐藏行为控制都是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形成的关键。而低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分析显示,良好的组织知识共享激励和人际信任状态是有效抑制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关键。

缪洋[2](2017)在《HRD策略、海归国际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 ——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据统计,高新技术企业60%以上的产品创新价值来源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作为知识资本的重要载体,无论在知识的获取与共享,还是知识的创新与应用,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成为企业产生创新绩效的潜在资本。开放环境下,海归员工成为很多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除直接进行创新活动外,还能通过自身所掌握的国际知识溢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如何利用和开发好海归员工这一先进人力资本,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水平,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成为理论界和企业实践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围绕知识创新视角的HRD理论,共收集到21家高新技术企业45份访谈记录和工作总结,运用质性研究和理论分析方法,构建了 HRD策略、海归国际知识溢出、知识吸收能力和企业创新绩效理论模型并提出六个方面理论假设。为检验理论推导和理论模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解释能力,本文构建了基于问卷的量化分析方法,利用质性研究和文献分析的结果,通过焦点小组讨论、问卷预测试和检验,确定了 HRD策略的量表;经总结归纳各变量测量指标,形成国际知识溢出、知识吸收能力和企业创新绩效的量表,并通过小样本测试与问卷验证。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省市的48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放并收回658份有效问卷,经对大规模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得出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接着,运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并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据此,本文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HRD策略能显着提升企业创新绩效。①HRD策略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显着。②HRD策略对产品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显着。③培训、职业、管理、组织开发都会造成创新绩效的显着提升。④组织开发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显着。⑤实施HRD策略后,能弥补不同企业性质、营业额的企业创新绩效差距。(2)HRD策略能显着促进国际知识溢出。①HRD策略对国际知识溢出影响显着。②HRD策略对显性国际知识溢出的作用更为显着。③培训、职业、管理、组织开发都会造成国际知识的显着溢出。④培训开发对显性国际知识溢出的作用更为显着。⑤组织开发对隐性国际知识溢出的作用更为显着。⑥在实施HRD策略后,能有效缩小不同受教育程度企业在国际知识溢出上的差距。(3)国际知识溢出能显着提升企业创新绩效。①国际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显着。②国际知识溢出对工艺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显着。③显性、隐性国际知识溢出均会造成创新绩效的显着提升。④显性国际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显着。⑤将国际知识溢出带入模型后,能弥补不同企业性质和规模企业的创新能力差距。(4)HRD策略能显着提升知识吸收能力。①HRD策略对知识吸收能力影响显着。②HRD策略对潜在吸收能力的作用更为显着。③培训、职业、管理、组织开发都会造成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④组织开发对知识吸收能力的作用更为显着。⑤实施HRD策略后,能弥补不同规模和员工受教育程度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差距。(5)知识吸收能力能显着提升企业创新绩效。①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显着。②知识吸收能力对工艺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显着。③潜在吸收能力、实现吸收能力均会带来企业创新绩效的显着提升。④实现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显着。⑤考虑知识吸收能力的情况下,能有效缩小不同企业性质和规模企业的创新绩效差距。(6)知识吸收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国际知识溢出和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①知识吸收能力对国际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具有调节作用,但调节作用不是很稳定。②知识吸收能力对国际知识溢出与工艺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更为显着。③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对国际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均具有调节作用。④实现吸收能力对国际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更为显着。⑤将调节变量带入模型后,能有效弥补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国际知识溢出向创新绩效的转化效率。本文的创新之处有:①从海外人才回流视角研究国际知识溢出效应,弥补人才流动国际知识溢出理论研究的不足。②明晰基于知识创新的HRD策略概念,论证了高新技术企业实施HRD策略提升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即通过对组织中个体的开发,促进海归国际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溢出和知识获取、消化、整合、应用,全面揭示企业创新绩效的形成机制。③建立并创新包含HRD策略、国际知识溢出、知识吸收能力等变量的企业创新绩效理论模型,验证六个方面的研究假设,深度阐释HRD策略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知识流动进而产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④质性研究中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和文献分析法,设计包含培训开发、职业开发、管理开发、组织开发四个方面结构、20个题项的HRD策略测量量表,在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进行假设检验,量化验证了企业创新绩效理论模型。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对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提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建议。对政府的建议:①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海归人才引进的指导和开发。②加大对国有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HRD策略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议:①加大组织开发力度,提升企业创新绩效。②加强培训开发,促进显性国际知识溢出。③加强组织开发,促进隐性国际知识溢出和知识吸收能力提升。④加强实现吸收能力开发,促进国际知识转化为创新绩效的效率。

杨翠波[3](2012)在《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实施》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已成为当今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国内外各大企业都开始关注知识的积累与应用。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何整合内外部知识,充分挖掘、利用知识资源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资本运作等一系列的运营提供支持成为每一个企业都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知识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知识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了知识获取、交流共享、传播、创新增值的平台,构建适合本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成为企业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本文旨在结合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及国内外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经验,为LM公司构建并实施符合其企业特色的知识管理系统。为此,本文依据知识管理理论,在简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LM公司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LM公司的知识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LM公司具备良好的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条件,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LM公司也亟待构建符合其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的知识管理系统。为此,本文在分析了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目标、原则之后,设计了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而后对总体架构的各个模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LM公司知识管理的实施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具体包括制定实施计划、加强组织保障、整合现有资源、建设知识共享文化等。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但使LM公司的知识管理现状得以完善,而且也可为其他类似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王敏晰[4](2011)在《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研究》文中提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企业的诸多生产要素中知识的作用逐渐超过了其它要素(如:土地、生产资料、劳动力和资本)的作用,而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也从原来有形的物质形态转向无形的知识形态,知识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中表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面对复杂且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企业仅凭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已经难以把握快速的市场机遇、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他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企业外部,关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供应链联盟作为企业内外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已成为21世纪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模式之一。供应链联盟体现了以企业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战略资源整合的思想,联盟成员企业在各自的关键成功因素——供应链的核心知识环节上展开合作,建立组织间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就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论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供应链及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对供应链联盟的知识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内容有:(1)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内涵的界定。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是对供应链联盟中成员企业内部和成员企业之间的知识资源的管理,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的方法,通过对供应链中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的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过程,为了改善和提高整个供应链联盟的创新能力,增强供应链联盟的整体效益。(2)供应链联盟的形成动因及内在机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供应链联盟形成的动因以及影响联盟内企业间利益分配和协作关系的内在机理,明确跨组织知识管理对有效实施供应链联盟管理和提升供应链联盟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3)供应链联盟跨组织知识管理的过程研究。通过研究找出知识管理与供应链联盟管理的耦合机理,构建知识获取、知识挖掘、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和创新、知识保护的过程结构。(4)供应链联盟跨组织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构建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的技术平台,在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环境下,基于Web的知识管理平台具有四层体系结构:门户访问层、应用服务层、数据交换层、资源分布层。包括知识门户、数据挖掘、知识仓库、知识地图、知识社区等关键技术。(5)供应链联盟跨组织知识管理的规划和实施。通过软系统方法论的指导,明确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的目标,为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联盟的知识需求、构建系统模型、制定方案与实施、评估与改进。为供应链联盟的知识管理实施提供了一套综合系统方法。(6)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的评价。分析了评价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绩效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建立了6个一级指标:利润比率、顾客价值、知识管理过程(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知识的共享与传播能力、知识的运用水平)、知识的存量水平、知识管理平台、供应链联盟知识交流水平,26个二级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7)案例分析。以XJPC作为具体知识管理实施案例进行研究,XJPC是以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销售等业务为核心业务的供应链联盟,用论文中总结的综合系统方法对其实施过程进行了描述,通过实证与应用研究,力求实现整个研究过程的完整与统一,并且对探索性的研究有着实证意义上的贡献。

刘晓春[5](2011)在《基于项目的组织与复杂产品系统 ——企业能力理论视角的分析》文中认为国际学术界关于“复杂产品系统”和“基于项目的组织”的研究,对我国大型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企业在大规模生产的消费品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很大份额,但在国际高端资本品(即复杂产品系统)市场上的竞争力则与西方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论文采用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基于企业能力理论视角分析复杂产品系统的生产、市场结构、风险等特性决定其生产组织模式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有显着区别,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特殊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组织模式。国内对基于项目的组织的认识始于“鲁布格工程”,“项目法施工”这一概念的提出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将知识管理引入到企业组织和生产改革的经济分析,分析了不同企业组织形式影响组织知识获存量和知识利用率,从组织形式和能力发展两个层面对基于项目的组织(企业)及其能力建设问题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理论阐释并构建项目型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产出机理模型分析了基于项目的组织有利于知识分享,能够实现复杂产品系统研发及生产利用的“重复经济”,所以是适宜于复杂产品系统生产企业的理想组织形式。复杂产品系统本身的性质,或者说这类产品市场的性质,塑造着企业的组织形式、创新和协调的方式。这种关系实际上是双向的,大规模生产产品的组织形式不适应复杂产品系统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要进行组织形式和协调方式的创新,发展与复杂产品系统相适应的企业能力,才能在高端资本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对于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茜[6](2011)在《知识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以组织创新为中介变量》文中指出近年来,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可在不断升级,500强大都设置了知识经理或者CKO即首席知识官,学者们也普遍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但是,在知识管理日益重要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全球化等现象也给知识管理实践带来了不少挑战。利用知识管理活动对知识进行识别、获取、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真正实现信息到知识管理的跨越,还需要很多工作,大多数企业也还不能成功的启动和维持知识管理活动。而理论方面,虽然知识管理会促进组织绩效已被大多数学者证实,但是也有学者指出知识管理对企业绩效直接影响的因果推论并不明显,运用一些中介的输出进行测量知识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看上去更为合适。而目前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对于知识管理促进组织绩效的影响过程和机理研究的较少,且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企业或者技术型企业。为此,本文通过对国内普通企业的研究,来探讨知识管理如何组织创新的中介作用影响组织绩效,以期能够得出一些有益于理论和实践的结论。本文通过大量相关文献阅读,分析了知识管理的过程,组织创新的分类,组织绩效的测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梳理并构建除知识管理对公司绩效影响机理模型,并采用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造的部分纬度对组织创新和组织绩效有直接作用,知识应用对组织创新和组织绩效有直接作用,组织创新各纬度中除了战略创新均对组织绩效有直接作用,织创新各纬度中除了战略创新均在知识管理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储节旺,郭春侠[7](2011)在《知识管理学科兴起的基础及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知识管理学科产生的背景、学科产生的研究、学科产生的历史基础、学科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探索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知识管理学科存在的现实基础进行分析,指出知识管理学科的兴起实属必然。

赵围[8](2011)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研究》文中指出国防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体现,国防科技往往体现整个国家最新、最尖端的科技成果。国防科技情报是国防科技工业及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国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在国防科技决策和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围绕国防科技工业目标进行搜集、组织、管理、开发国防科技情报的知识资源,为特定用户群体提供专业知识服务,促进用户得到更全面、多角度的知识与技术,从而不断增强我国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构建国防科技情报的知识管理体系?如何提高国防科技情报的知识价值?如何掌握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及其构成子系统运行特征?如何根据不同目标需求确定不同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决策?这些问题就成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论文界定了国防科技情报及其知识管理的内涵。提出了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系统设计的目标、原则,功能。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总体结构:由输入、过程-功能和输出系统构成,过程-功能系统由采集、存储、扩散、利用与创新四个系统构成,它们共同完成了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的全过程。结合国防科技情报的特性,确立了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核心目标是提高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并提出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构成要素:信息量、准确度、时间衰减价值、扩散消失价值和目标相关性。第二部分,论文以过程-功能子系统为对象,研究了基于目标用户需求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运行过程,通过UML方法对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进行了动态与静态分析,确立了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对过程-功能子系统和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运行机理、运行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三部分,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确立了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边界、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进行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反馈分析,进一步描绘了体系构成中不同子系统的因果反馈关系,确定体系及过程-功能子系统的影响因素与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构成因子之间的联系。第四部分,通过对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系统流量进行建模和仿真,并通过粗糙集建模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持续运行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以往的决策进行挖掘,给出应对不同需求所采取的多种决策方案。

杨宁[9](2010)在《项目团队效能的过程分析与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管理方式逐渐被组织所弃用,取而代之的是项目管理方式。然而,项目失败率一直居高不下,研究发现项目团队建设对项目成败影响巨大。如何建设一支高效能的项目团队以完成项目目标,是摆在项目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本论文从项目团队知识过程与项目团队发展过程两个视角对项目团队效能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管理对策,在此基础上系统构建了的项目团队效能评估体系。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主要部分:首先分析了项目知识管理、团队效能理论目前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现状;其次,以衡量项目团队内部人力知识(Know-who)分布为目的构建项目团队专家网络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测评工具剖析了项目团队发展过程中团队效能的阶段性变化和发展趋势,给出了管理对策;以项目知识管理为指导思路,结合项目团队效能分析思路,构建出以项目团队建设为其中一个维度的多维项目管理体系;基于项目团队效能过程分析提出项目团队效能的IPO模型,并且系统构建了项目团队效能评估体系;最后,本文通过对一个大型项目管理型企业——海油工程进行实证研究,跟踪调研了五个类似知识密集型项目,对其中两个项目应用了项目团队效能的过程分析方法,应用项目团队效能评估体系测评、分析了其中一个项目团队效能,并基于前三个项目讨论了专家网络模型、项目团队效能分析方法、项目团队效能评估体系的应用效果,同时验证了多维项目管理模式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专家网络模型能够显示项目团队内部的人力知识分布情况,项目团队效能的过程分析思路和评估体系应用于项目建设中效果显着。本文提出的项目团队效能的过程分析方法及项目团队效能评估体系,为项目团队建设工作乃至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鲁虹[10](2010)在《服装感性设计的知识平台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针对服装的感性特点,对感性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并分析了服装设计的各项要素、服装的感性特征、二者的关联以及服装设计规则,构建了服装感性设计的知识平台。提出了进行专家知识获取与形式化表征、基于知识平台进行服装交互设计、在推荐交互过程中实现专家认知与客户认知统一等研究的完整思路。研究以男西装为实例,对知识平台的构建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在该知识平台上,建立了可用于交互设计的应用系统。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用于男西装设计,亦可推广运用至其他服装。对服装设计个性化、感性化、智能化、快速化等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服装感性设计知识的构成进行了必要的界定。根据服装设计流程,将服装感性设计知识划分为:服装设计要素、服装感性特征、服装设计要素与感性特征的映射以及服装设计规则四个部分。同时,对各部分知识的特点、涵盖内容进行了分析。这部分研究为服装感性设计知识的表达、知识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本研究还针对服装感性设计知识获取与形式化表征的技术路线与方法进行了分析。采用访谈法、阶梯法对服装设计要素进行了分解,并采用层次结构法加以表达,构建了服装设计要素空间。以男西装为研究对象,将款式要素细分为9个要素类目(轮廓造型、刻口形态、串口位置、门襟开度、驳头宽窄、门襟外缘、胸袋设计、腰袋设计、装饰设计)、28个要素子类,组合后形成26244种款式;将色彩要素进行细分,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组合后形成89种色彩,其中有彩色79种、无彩色10种,用于男西装设计推荐及后续研究;将面料要素从表观特征与内在特征两部分进行细分。通过访谈法、卡片法、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感性意象空间,并对专家在感性意象与设计要素类目的映射规则、设计要素项目权重等知识进行获取与表示。引入三角模糊数对七种语意描述(非常、很、比较、一般、比较、很、非常)进行量化表示。采用访谈法,资料查阅法等对服装设计中的程式化规?则,基于客户体型的服装设计规则、基于客户肤色的服装设计规则进行获取,并以表格形式加以表示。研究以男西装为例,在广泛收集、初步筛选基础上,对描述男西装感性的68个形容词进行语意亲密程度归类,形成具有4对形容词组的感性意象空间(正式的——休闲的,儒雅的——粗犷的,华贵的——朴素的,古典的——现代的),用以描述男西装的感性意象。同时对男西装设计中的相关设计规则进行了有效的获取和形式化表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客户需求的模糊推荐与基于客户认知的服装交互设计进程进行研究。结合客户基本信息,以知识平台为依托,进行基于知识的推荐。通过客户感性意象需求,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客户多需求权重,引入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立满足条件的服装集,进行基于单一需求与多重需求的模糊推荐。推荐过程中,根据客户评价,调整所推荐的服装集,进行交互设计,直至得到客户满意的结果。根据交互结果的海量数据,建立客户知识获取与挖掘模型。基于联合分析法,选取款式样本确定实验方案与数据处理方法,获取客户在设计要素类目、要素子类与感性意象映射的知识,并与专家知识对比,为专家认知与客户认知的统一,知识平台的更新、完善提供必要的参考。最后,将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服装设计过程,进行了服装感性设计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前台采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前台与后台数据的连接通过VB提供的ADO接口来实现。整个系统主要由数据库、界面与三大模块(知识管理模块、服装推荐与交互模块、客户知识获取模块)构成。实现了知识管理、数据存放、服装推荐与交互、客户知识获取等基本功能。

二、扣开知识管理之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扣开知识管理之门(论文提纲范文)

(1)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展
        1.3.2 知识型员工的研究进展
        1.3.3 知识隐藏行为的研究进展
        1.3.4 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理论回顾与研究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知识与知识共享理论
        2.1.2 社会认知理论
        2.1.3 计划行为理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知识型员工
        2.2.2 知识隐藏行为
    2.3 研究框架的提出
3 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测量研究
    3.1 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构成维度
        3.1.1 构成维度开发的视角
        3.1.2 研究方法
        3.1.3 研究设计
        3.1.4 质性数据分析
        3.1.5 结果讨论与小结
    3.2 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测量量表开发
        3.2.1 研究方法
        3.2.2 初始测量题项开发
        3.2.3 调查样本
        3.2.4 探索性因子分析
        3.2.5 验证性因子分析
        3.2.6 结果讨论
    3.3 本章小结
4 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理的质性研究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
        4.1.1 基本的方法论立场
        4.1.2 抽样与研究样本选择
        4.1.3 质性资料数据收集
    4.2 质性数据分析与范畴提炼
        4.2.1 开放式编码
        4.2.2 主轴译码
        4.2.3 选择性编码
        4.2.4 质性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4.3 质性研究结果
        4.3.1 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因素
        4.3.2 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理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与模型的提出
        5.1.1 路径一: 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心理认知、行为意愿与知识隐藏行为
        5.1.2 路径二: 内外倾人格特质与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
        5.1.3 路径三: 职业不安全感与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
        5.1.4 路径四: 知识属性与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意愿和行为
        5.1.5 路径五: 组织人际情境与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意愿和行为
    5.2 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
        5.2.1 问卷设计
        5.2.2 变量测量题项
        5.2.3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5.3 信度与效度检验
        5.3.1 信度检验
        5.3.2 效度检验
    5.4 假设检验
        5.4.1 路径一假设检验
        5.4.2 路径二假设检验
        5.4.3 路径三假设检验
        5.4.4 路径四假设检验
        5.4.5 路径五假设检验
    5.5 结果讨论
    5.6 本章小结
6 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组合干预路径研究
    6.1 QCA研究方法的引入
        6.1.1 QCA方法的特点
        6.1.2 引入QCA方法的原因
    6.2 研究模型构建
    6.3 研究设计
        6.3.1 访谈个案选取与样本情况
        6.3.2 变量的测量与赋值
    6.4 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组合干预路径识别
        6.4.1 高知识隐藏行为的组合干预路径分析
        6.4.2 低知识隐藏行为的组合干预路径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启示
        7.1.1 主要研究结论
        7.1.2 研究启示
    7.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关键事件调查问卷
附录B 调查问卷1
附录C 调查问卷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HRD策略、海归国际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 ——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内容
        1.2.1 延伸国际知识溢出渠道:从知识跨国转移到人才环流
        1.2.2 创新国际知识溢出视角:从重人才数量到重HRD质量
        1.2.3 扩大创新绩效影响变量: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1.2.4 构建企业创新绩效模型:从HRD策略视角重新定义影响因子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结构安排
    1.5 创新与贡献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HRD策略
        2.1.1 HRD内涵和范式
        2.1.2 知识创新视角的HRD策略
        2.1.3 HRD结构维度和策略
        2.1.4 对个体和组织的影响
        2.1.5 对HRD策略的简要评述
    2.2 海归国际知识溢出
        2.2.1 国际知识溢出的概念和渠道
        2.2.2 人才流动视角的知识溢出
        2.2.3 影响海归国际知识溢出的因素
        2.2.4 国际知识溢出的经济效应
        2.2.5 对国际知识溢出的简要评述
    2.3 知识吸收能力
        2.3.1 知识吸收能力内涵和结构
        2.3.2 人力资本视角的吸收能力
        2.3.3 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2.3.4 对知识吸收能力的简要评述
    2.4 企业创新绩效
        2.4.1 内涵和研究维度
        2.4.2 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
        2.4.3 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
        2.4.4 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简要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知识创新的HRD策略质性分析
    3.1 质性研究设计
        3.1.1 研究方法
        3.1.2 访谈提纲
        3.1.3 抽样信息
        3.1.4 扎根理论
    3.2 质性分析
        3.2.1 资料整理
        3.2.2 信度和效度
        3.2.3 开放性译码
        3.2.4 主轴译码
        3.2.5 选择性译码
    3.3 质性研究结果
        3.3.1 情景条件:国际知识溢出
        3.3.2 因果条件:HRD策略
        3.3.3 中介条件:知识吸收能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型构建和理论假设
    4.1 模型构建
        4.1.1 理论基础
        4.1.2 理论模型
    4.2 研究假设
        4.2.1 HRD策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
        4.2.2 HRD策略对国际知识溢出的直接效应
        4.2.3 海归国际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
        4.2.4 HRD策略对知识吸收能力的直接效应
        4.2.5 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
        4.2.6 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和创新绩效间的调节效应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HRD策略问卷开发与检验
    5.1 研究目的
    5.2 问卷设计
        5.2.1 问卷编制路线
        5.2.2 题项表述
    5.3 问卷题项编制
        5.3.1 问卷结构
        5.3.2 开发题目
    5.4 问卷预测试
        5.4.1 预测试设计
        5.4.2 内部效度分析
    5.5 问卷测试与检验
        5.5.1 样本情形
        5.5.2 问卷相关性分析
        5.5.3 问卷信度分析
        5.5.4 问卷效度分析
        5.5.5 问卷题项综合分析
    5.6 研究结论
第6章 研究设计
    6.1 变量测量
        6.1.1 HRD策略测量问卷
        6.1.2 海归国际知识溢出测量问卷
        6.1.3 知识吸收能力测量问卷
        6.1.4 企业创新绩效测量问卷
    6.2 控制变量
    6.3 变量定义
    6.4 小样本测试与问卷验证
        6.4.1 小样本测试描述性统计
        6.4.2 小样本测试的问卷信度和效度
        6.4.3 问卷验证结果
第7章 大规模调研与假设检验
    7.1 样本描述
    7.2 数据质量检验
    7.3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7.3.1 信度检验
        7.3.2 效度检验
    7.4 假设检验
        7.4.1 相关性分析
        7.4.2 多重共线性检验
        7.4.3 HRD策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7.4.4 HRD策略对国际知识溢出的影响分析
        7.4.5 国际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7.4.6 HRD策略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分析
        7.4.7 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7.4.8 吸收能力对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
    7.5 研究结论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材料示例(部分摘录)
    附录3: HRD策略测试问卷
    附录4: 大规模调查问卷
    附录5: 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2.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2.2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3.1 文献查阅法
        1.3.2 实地调查研究法
        1.3.3 系统分析方法
第2章 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2.1 知识管理的内涵
    2.2 知识管理的特性
    2.3 知识管理的作用
    2.4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3章 LM公司概况
    3.1 LM公司的历史沿革
    3.2 LM公司的组织结构
    3.3 LM公司的经营范围
    3.4 LM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
    3.5 LM公司的企业文化
    3.6 LM公司的发展战略
第4章 LM公司知识管理现状与分析
    4.1 LM公司知识管理现状调查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方式与时间
        4.1.3 调研对象
        4.1.4 调查内容
        4.1.5 调查结论
    4.2 LM公司知识管理现状分析
        4.2.1 具体调查内容单项分析
        4.2.2 知识运转层面分析
        4.2.3 知识管理三要素分析
        4.2.4 LM公司知识管理成熟度分析
    4.3 LM公司知识管理需求分析
第5章 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5.1 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目标及原则
        5.1.1 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目标
        5.1.2 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构建原则
    5.2 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构建
    5.3 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的展现层
        5.3.1 展现层内容
        5.3.2 展现层功能
    5.4 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层
        5.4.1 知识搜索
        5.4.2 知识文档库
        5.4.3 经验案例库
        5.4.4 专家系统
        5.4.5 内部论坛
        5.4.6 电子图书馆
        5.4.7 统一权限及组织架构管理
    5.5 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的机制层
    5.6 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的数据层
第6章 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
    6.1 制定实施计划
    6.2 加强组织保障
        6.2.1 设立企业知识执行官
        6.2.2 明确公司各部门的职责
    6.3 整合现有资源
        6.3.1 利用外部资源
        6.3.2 利用内部资源
    6.4 建设知识共享文化
        6.4.1 提高全员知识管理意识
        6.4.2 促进LM公司知识文化转型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评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供应链联盟形成的动因及机理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供应链与供应链联盟
        2.1.2 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
    2.2 供应链联盟形成的动因
        2.2.1 供应链联盟形成的根本动因
        2.2.2 供应链联盟形成的外部环境
        2.2.3 供应链联盟形成的内部条件
        2.2.4 组织形式的创新
    2.3 基于知识管理的供应链联盟的机理分析
        2.3.1 供应链联盟的博弈分析
        2.3.2 供应链联盟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第3章 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的过程研究
    3.1 供应链联盟管理和知识管理的耦合
    3.2 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的内容
    3.3 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的过程
        3.3.1 知识获取
        3.3.2 知识共享
        3.3.3 知识应用
        3.3.4 知识创新
        3.3.5 知识保护
第4章 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
    4.1 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平台的技术架构
        4.1.1 节点企业分布式资源层
        4.1.2 跨组织节点交换服务层
        4.1.3 应用服务层
        4.1.4 门户访问层
    4.2 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平台的功能
    4.3 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
        4.3.1 知识管理技术的发展
        4.3.2 供应链联盟的知识仓库
        4.3.3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4.3.4 供应链联盟的知识地图
        4.3.5 供应链联盟知识门户
        4.3.6 供应链联盟知识社区
第5章 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的实施
    5.1 软系统方法论概要
    5.2 综合系统方法概要
    5.3 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的实施
    5.4 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的评价
        5.4.1 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
        5.4.2 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评价方法
第6章 XJPC知识管理案例研究
    6.1 XJPC知识管理实施背景
        6.1.1 公司概况
        6.1.2 需求调研与分析
        6.1.3 构建系统模型与比较
    6.2 XJPC知识管理实施过程
        6.2.1 方案制定与实施
        6.2.2 评估与改进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件

(5)基于项目的组织与复杂产品系统 ——企业能力理论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企业组织结构
        1.2.2 复杂产品系统
        1.2.3 项目型企业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2 理论溯源与文献综述
    2.1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2.1.1 交易成本理论与组织结构变革
        2.1.2 企业能力理论与组织结构变革
        2.1.3 知识管理理论与组织结构变革
        2.1.4 企业组织结构演进的技术决定理论
    2.2 主流组织结构模式及其经济性研究
        2.2.1 基于职能的组织与基于项目的组织
        2.2.2 两种组织结构模式特征的比较分析
        2.2.3 两种组织结构模式的经济效率实现方式
    2.3 复杂产品系统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
        2.3.1 复杂产品系统的产品特征
        2.3.2 项目型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研究
        2.3.3 文献述评
3 复杂产品系统的经济特征与基于项目的组织研究
    3.1 复杂产品系统经济特征研究
        3.1.1 复杂产品系统的生产特征
        3.1.2 复杂产品系统的市场结构特征
        3.1.3 复杂产品系统生产的风险特征
        3.1.4 复杂产品系统经济特征对组织结构模式的影响
    3.2 国外项目型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3.2.1 国外项目型企业组织结构发展现状
        3.2.2 国外基于项目的组织形式优势分析
    3.3 国内项目型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3.3.1 计划经济时期项目型企业的组织结构
        3.3.2 "鲁布革效应"与"项目法施工"
        3.3.3 国内项目型企业组织结构现状
        3.3.4 "鲁布革效应"的新视角
4 项目型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产出机理模型
    4.1 企业基本模型
        4.1.1 理论分析与前提假设
        4.1.2 企业基本模型的构建
        4.1.3 企业基本模型相关分析
        4.1.4 知识与制度要素的作用
    4.2 项目型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产出机理模型
        4.2.1 项目型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产出机理模型的构建
        4.2.2 项目型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产出的关系
    4.3 基于项目的组织结构模式对项目型企业产出的影响
        4.3.1 项目型企业对组织结构模式的需求分析
        4.3.2 基于项目的组织结构模式的灵活性与企业产出
        4.3.3 基于项目的组织结构模式的资源整合优势与企业产出
        4.3.4 企业产出机理模型中的能力特征剖析
5 项目型企业组织结构转型中的能力发展研究
    5.1 项目型企业组织能力发展研究
        5.1.1 企业组织能力剖析
        5.1.2 国内外项目型企业组织能力比较
        5.1.3 组织能力发展路径与策略分析
    5.2 项目型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发展研究
        5.2.1 知识转移结构与企业能力的关系
        5.2.2 国内外项目型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对比分析
        5.2.3 知识管理能力建设路径与策略
    5.3 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的"能力陷阱"与保障体系建设
        5.3.1 企业核心能力的动态性
        5.3.2 企业组织转型中的"能力陷阱"
        5.3.3 引入战略执行工具——平衡计分卡
        5.3.4 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5.3.5 基于能力动态更迭的发展策略
6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发展非水电建筑业务案例研究
    6.1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简介
    6.2 集团发展非水电建筑业务组织与核心能力问题诊断
        6.2.1 战略目标市场选择
        6.2.2 组织结构现状诊断
        6.2.3 "能力陷阱"情状
        6.2.4 知识管理现状诊断
    6.3 集团战略转型过程中的组织结构模式与能力建设策略
        6.3.1 组织结构调整与总部职能强化
        6.3.2 完善知识管理系统
        6.3.3 构建战略执行保障体系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知识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以组织创新为中介变量(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2.1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2.2 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1.3 研究的思路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1.3.3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4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知识管理
        2.1.1 知识
        2.1.2 知识管理的定义
        2.1.3 知识管理的过程
        2.1.4 知识管理的结果变量
    2.2 组织创新
        2.2.1 组织创新的内涵
        2.2.2 组织创新的分类
        2.2.3 组织创新的影响因素
        2.2.4 组织创新的结果变量
    2.3 组织绩效
    2.4 现有研究评价
        2.4.1 研究成果
        2.4.2 研究不足
3 研究构思和设计
    3.1 理论模型
        3.1.1 以往理论模型
        3.1.2 本文理论模型
    3.2 变量的解释
        3.2.1 自变量的解释
        3.2.2 中介变量的解释
        3.2.3 因变量的解释
    3.3 变量的测量
        3.3.1 自变量的测量
        3.3.2 中介变量的测量
        3.3.3 因变量的测量
    3.4 研究假设
        3.4.1 知识创造与组织创新的关系
        3.4.2 知识应用与组织创新的关系
        3.4.3 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3.4.4 知识创造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3.4.5 知识应用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3.4.6 组织创新的中介作用
4 问卷调查和基础统计分析
    4.1 问卷设计
    4.2 问卷的方法和回收
    4.3 统计方法介绍
    4.4 正态分布统计
    4.5 描述性统计分析
    4.6 因子分析
        4.6.1 知识创造的因子分析
        4.6.2 知识应用的因子分析
        4.6.3 技术创新的因子分析
        4.6.4 管理创新的因子分析
        4.6.5 组织绩效的因子分析
    4.7 信度分析
        4.7.1 知识创造的信度分析
        4.7.2 知识应用的信度分析
        4.7.3 技术创新的信度分析
        4.7.4 管理创新的信度分析
        4.7.5 组织绩效的信度分析
5 知识管理与组织绩效的模型分析
    5.1 相关分析
        5.1.1 知识创造与其他变量
        5.1.2 知识应用与其他变量
        5.1.3 技术创新与组织绩效
        5.1.4 管理创新与组织绩效
        5.1.5 控制变量选取
    5.2 回归分析
        5.2.1 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的回归分析
        5.2.2 知识创造对管理创新的回归分析
        5.2.3 知识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回归分析
        5.2.4 知识应用对管理创新的回归分析
        5.2.5 技术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回归分析
        5.2.6 管理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回归分析
        5.2.7 知识创造对组织绩效的回归分析
        5.2.8 知识应用对组织绩效的回归分析
    5.3 中介作用分析
        5.3.1 技术创新对于知识创造与组织绩效的中介作用
        5.3.2 管理创新对于知识创造与组织绩效的中介作用
        5.3.3 技术创新对于知识应用与组织绩效的中介作用
        5.3.4 管理创新对于知识应用与组织绩效的中介作用
    5.5 统计分析结论
        5.5.1 因果关系总结
        5.5.2 中介作用总结
        5.5.3 研究假设的验证
        5.5.4 修正后的理论模型
        5.5.5 研究的结果
        5.5.5 结果的讨论
6 案例研究
    6.1 研究目的和方法
        6.1.1 案例研究目的
        6.1.2 案例研究方法
    6.2 案例介绍
        6.2.1 企业基本情况
        6.2.2 知识管理实践
        6.2.3 公司创新情况
        6.2.4 公司绩效
    6.3 案例简评
        6.3.1 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
        6.3.2 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
        6.3.3 知识管理与组织绩效
7 应用和展望
    7.1 研究的成果与应用
        7.1.1 研究成果
        7.1.2 研究应用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7)知识管理学科兴起的基础及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知识管理学科兴起的背景与研究
    1.1 知识管理学科兴起的背景
        1.1.1 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
        1.1.2 知识经济魅力无穷
        1.1.3 组织生存环境正发生重大变化
    1.2 学科兴起的研究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2 知识管理学科的历史基础
3 知识管理学科兴起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3.1 知识管理的学科体系
    3.2 知识管理学科的方法与研究范式
4 知识管理学科兴起的现实基础: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4.1 年代分布
    4.2 作者及分布
    4.3 期刊分布
    4.4 研究团体
5 结束语

(8)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2.1 国防科技情报
        2.1.1 国防科技情报的内涵
        2.1.2 国防科技情报的特性
        2.1.3 国防科技情报的服务对象
    2.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的特点
    2.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结构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系统设计
    3.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系统目标
        3.1.1 系统总目标
        3.1.2 系统分目标
    3.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设计原则
        3.2.1 开放性原则
        3.2.2 扩散性原则
        3.2.3 应用性原则
        3.2.4 实用性原则
    3.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系统功能
        3.3.1 知识采集
        3.3.2 知识存储
        3.3.3 知识扩散
        3.3.4 知识利用与创新
    3.4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系统结构
        3.4.1 总体结构
        3.4.2 输入子系统
        3.4.3 过程-功能子系统
        3.4.4 输出子系统
        3.4.5 系统基模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系统运行分析
    4.1 系统运行机理
        4.1.1 国防科技情报的知识转化机理
        4.1.2 国防科技情报的知识转化环境
    4.2 系统运行模式和运行特征
        4.2.1 系统运行模式
        4.2.2 系统运行特征
    4.3 系统驱动
        4.3.1 系统需求分析
        4.3.2 系统用例模型
        4.3.3 基于UML的系统用例分析
        4.3.4 系统的动态行为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因果反馈分析
    5.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变量及边界
    5.2 建模思路
        5.2.1 模型建立的前提
        5.2.2 模型建立的假设
    5.3 功能子系统因果反馈关系分析
        5.3.1 采集子系统因果图分析
        5.3.2 存储子系统因果分析
        5.3.3 扩散子系统因果分析
        5.3.4 利用与创新子系统因果分析
    5.4 体系动态因果反馈关系分析
    5.5 体系的系统基模特点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系统流量分析
    6.1 建模思路
        6.1.1 模型建立前提假设
        6.1.2 系统流量模型的建模思路
    6.2 系统流量模型分析
        6.2.1 基于系统流量研究的反馈过程
        6.2.2 系统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6.3 系统流量模型的建立
        6.3.1 基本入树模型流位流率系
        6.3.2 基于流位流率系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变化量影响要素
        6.3.3 基于流位流率系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流量分析
    6.4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系统流量的仿真
        6.4.1 仿真思路
        6.4.2 信息量的仿真研究
        6.4.3 准确度的仿真研究
        6.4.4 目标相关度的仿真研究
        6.4.5 扩散消失因素的仿真研究
        6.4.6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影响因素的仿真
    6.5 基于系统流量的决策研究
        6.5.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流量的决策特点
        6.5.2 基于粗糙集的决策挖掘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决策类型分析
    7.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决策特征
        7.1.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决策复杂性
        7.1.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决策多样性
        7.1.3 系统动力学对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决策的适用性
    7.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决策类型确定
        7.2.1 决策类型确定的思路
        7.2.2 决策类型确定的过程
    7.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决策类型的提出
        7.3.1 目标相关度-时间价值导向型决策
        7.3.2 情报总量-时间导向性决策
        7.3.3 准确度-时间导向型决策
        7.3.4 情报总量-目标相关度型决策
        7.3.5 时间导向型决策
        7.3.6 目标相关导向型决策
        7.3.7 信息量导向型决策
        7.3.8 准确度导向型决策
        7.3.9 目标相关度-准确度决策
        7.3.10 信息量-准确度决策
        7.3.11 十种决策类型的分析比较
    7.4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7.4.1 建立以知识竞争为核心的国防科技竞争战略
        7.4.2 建立以无形资产为重点的新型管理模式
        7.4.3 建立加快知识流动的新型组织结构
        7.4.4 建立加快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项目团队效能的过程分析与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团队效能研究
        1.3.2 项目知识管理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项目团队专家网络模型
    2.1 项目团队
    2.2 项目团队知识过程
        2.2.1 知识和团队知识
        2.2.2 项目团队的知识过程分析
    2.3 项目团队专家网络模型构建
        2.3.1 模型构建
        2.3.2 模型中关键概念界定
        2.3.3 模型中结点属性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项目团队效能的过程分析
    3.1 项目团队效能的阶段性特征
        3.1.1 项目团队发展过程
        3.1.2 团队效能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3.2 基于专家网络模型的项目团队效能过程分析
        3.2.1 专家网络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3.2.2 项目团队效能分析与管理对策
    3.3 基于团队效能的多维项目管理模式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项目团队效能评估
    4.1 项目团队效能IPO模型构建
    4.2 项目团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指标体系构建
    4.3 项目团队效能评估方法
        4.3.1 评估方法设定
        4.3.2 权重设置
    4.4 本章小结
5 实证研究
    5.1 实例背景
        5.1.1 企业背景
        5.1.2 项目介绍
    5.2 已完工项目分析
        5.2.1 项目团队结构分析
        5.2.2 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5.3 在建项目实证与分析
        5.3.1 F项目团队效能的过程分析
        5.3.2 F项目团队效能评估
        5.3.3 在建项目绩效与对比讨论
    5.4 结论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文中涉及的专家网络模型应用问卷
附录B 文中涉及的项目团队效能评估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10)服装感性设计的知识平台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感性研究
        1.2.2 产品概念设计研究
        1.2.3 服装领域的感性与概念设计研究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1.3.1 论文研究的目标
        1.3.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服装感性设计知识平台构架
    2.1 服装感性设计知识构成
        2.1.1 服装设计要素
        2.1.2 服装感性特征
        2.1.3 服装设计要素与感性特征的映射
        2.1.4 服装设计规则
    2.2 服装感性设计知识的获取与表达方法
        2.2.1 获取方法
        2.2.2 表达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服装感性设计知识的表达
    3.1 服装设计要素空间
        3.1.1 款式要素的分解与表达
        3.1.2 色彩要素的分解与表达
        3.1.3 面料要素的分解与表达
    3.2 服装感性意象空间
        3.2.1 感性词的收集与筛选
        3.2.2 感性词的分类
    3.3 服装设计要素与感性特征的映射规则
        3.3.1 感性意象与设计要素子类的映射规则
        3.3.2 设计要素类目权重
    3.4 服装设计规则
        3.4.1 服装设计规则的形成
        3.4.2 服装设计规则的获取与表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知识的服装交互设计
    4.1 基于客户需求的模糊推荐
        4.1.1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4.1.2 客户需求的获取与表示
        4.1.3 基于客户需求的模糊推荐
    4.2 基于客户认知的服装交互设计
        4.2.1 客户评价与交互设计
        4.2.2 客户知识的获取与表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服装感性设计应用系统
    5.1 系统总体设计
        5.1.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1.2 模块设计
    5.2 服装知识库的设计
        5.2.1 知识表示方法
        5.2.2 服装知识库的设计
    5.3 数据库的设计
        5.3.1 概念设计
        5.3.2 逻辑设计
    5.4 系统实现与应用实例
        5.4.1 系统实现
        5.4.2 应用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成果
    6.2 后续研究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附录
致谢

四、扣开知识管理之门(论文参考文献)

  • [1]知识型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理研究[D]. 王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2]HRD策略、海归国际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 ——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D]. 缪洋.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9)
  • [3]LM公司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实施[D]. 杨翠波. 东北大学, 2012(05)
  • [4]供应链联盟知识管理研究[D]. 王敏晰. 西南交通大学, 2011(10)
  • [5]基于项目的组织与复杂产品系统 ——企业能力理论视角的分析[D]. 刘晓春. 北京交通大学, 2011(10)
  • [6]知识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以组织创新为中介变量[D]. 王茜. 浙江大学, 2011(10)
  • [7]知识管理学科兴起的基础及文献计量分析[J]. 储节旺,郭春侠.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04)
  • [8]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研究[D]. 赵围.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06)
  • [9]项目团队效能的过程分析与评估方法研究[D]. 杨宁.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9)
  • [10]服装感性设计的知识平台与应用研究[D]. 鲁虹. 苏州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打开知识管理的大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