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铁人三项赛场

2008年奥运会铁人三项赛场

一、2008年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场(论文文献综述)

陈耀瑞[1](2021)在《基于大型赛事背景的呈贡新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标准与大型赛事体育设施布局“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标准显然难以满足各级大型赛事的举办要求,两者矛盾也直接影响了城市新区体育设施的科学合理布局。因此,研究基于大型赛事背景的体育设施布局具有重大且急需的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大型赛事体育设施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新区体育设施的布局规划。研究表明,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标准低于大型赛事“标准”导致新区不能满足各级大型赛事的举办要求。基于大型赛事背景的新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主要涉及空间分布模式、区位选址和规划指标。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发现问题,第一章绪论,通过对大型赛事的梳理和国内外体育设施布局理论实践的研究,发现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大型赛事体育设施布局之间存在矛盾问题。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对大型赛事体育设施布局要素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第三章研究分析基于大型赛事的体育设施的规划布局,整章承上启下,为第四章的呈贡新区体育设施的布局规划提供理论研究支撑。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主要是第四章和第五章,以第一章的国内外理论和第二、第三章的研究理论来指导布局呈贡新区的体育设施,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论与展望。

许晨[2](2021)在《北京举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及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探讨并总结对举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与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以其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得出相关启示,对赛事的后续持续发展提出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三场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北京友好城市的缔结数量增加26个,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2.外商投资企业仅在2008北京奥运会一年的时间里数量就增多3187个,充分体现了奥运会赛事的巨大影响力;3.通过北京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在北京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不断增加。1996年至2001年期间,北京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为291个,在2001年至2008年期间,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为617个。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上升,影响力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能够直接促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4.入境人数的增多、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是促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重要途径。1990年亚运会期间北京入境人口为100万人次,到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入境人口为379万人次;5.能够展现出国家的魅力、威望和地位是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魅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6.高科技综合性体育场馆和国际航空口岸设施的建设是促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介质和载体,城市形象的提高是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因素。1990年亚运会时北京只有一个航站楼,到2008年奥运会时有专门开设了T3航站楼;7.进一步建设全面、多样、多功能的服务系统,促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1990年北京涉外饭店的数量为128个,到2008年北京涉外饭店的数量增长至694个。建议:1.改善缔结友好城市的国际区域均衡性,形成布局合理的网络体系;2.继续完善投资环境和外商投资的法规与政策,为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献计献策;3.北京的体育外交应在积极完善制度机制的同时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意识,增强体育外交的战略目的,同时国际会议的相关设施要进一步进行完善;提高策划组织能力、会议国际化和专业化服务水平;4.充分利用媒体传播北京的旅游形象;延伸体育旅游产品,延长体育旅游效应,充分发挥“后奥运”时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展现城市风貌;5.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主动加强同国际传媒的联系与合作关系,政府应建立健全服务型形象,促进城市“魅力”可持续发展;6.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营模式、转变运营模式,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7.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外事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涉外法律法规并大力建设一流的涉外环境。

陈雷亚[3](2020)在《中国优秀青少年铁人三项运动员选材指标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铁人三项运动一直面临选材途径单一,选材范围小,高水平后备人才不足的困境,导致该项目竞技水平与铁人三项强国相比差距较大。本研究以中国优秀青少年铁人三项运动员选材指标为研究对象,以国家铁人三项队二队为例,对运动员选材过程、选材指标、选材指标与比赛成绩的相关性和教练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宝贵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我国铁人三项运动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观察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国家铁人三项队二队的运动员选材指标进行研究和评价。研究结果如下:结论:(1)选材模式立足人才培养现状,切实可行。青少年的基础训练对体能类项目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铁人三项后备人才不足的困境下,国家铁人三项队二队通过“跨项”选材和动态选材筛选出有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并聘请国外优秀教练员进行科学培养,对我国铁人三项竞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选材来源较单一,缺乏高水平运动员。青训营运动员主要是游泳转项而来,运动水平最高是一级运动员,缺乏精英级别的运动员,尤其是中长跑能力突出的运动员。(3)青训营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差异较小,部分运动素质指标存在显着性差异。男女优秀组和一般组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上没有显着性差异。男运动员优秀组和一般组在连续渐进负荷跑(5X1600m)和稳定配速跑(2 X 2400m)上具有显着性差异,优秀组跑步能力明显好于一般组,但骑行台和游泳弱于一般组;女子优秀组的各项运动素质测试指标整体好于一般组,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4)各项运动素质与总比赛成绩相关性小,骑跑能力至关重要。单个运动素质指标无法预测总成绩,但可以作为部分子项成绩的预测指标。男女运动员骑跑成绩与总成绩高度正相关;在与世界高水平青少年选手较量中,我国优秀青少年铁人三项运动员在自行车和跑步项目上差距大。(5)教练员团队缺少磨合,本土教练执教能力有待提升。教练员团队属于临时组建,主教练铁人三项执教经验丰富,但跟队执教时间有限;助理教练在单个项目执教上各有所长,但执教铁人三项年限较短,且缺少铁人三项运动经历。要想取得理想训练效果,这就需要教练员团队增加默契程度,在训练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达成高度共识。建议:(1)加大铁人三项运动的宣传和普及力度,继续做好“跨项”选材工作。通过推动成立铁人三项俱乐部、举办“小铁人”比赛等形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铁人三项运动中,并吸引精英级别且具有铁人三项运动天赋的青少年中长跑、游泳等运动员从事铁人三项运动。(2)在运动员初选阶段,可将体重、BMI和快慢肌纤维百分比作为身体形态参考指标,将连续渐进负荷跑(5X1600m)和稳定配速跑(2 X 2400m)作为选拔男运动员运动素质的重要参考指标,女运动员应考察综合能力。(3)在运动员复选和精选阶段,应重点考察骑跑能力。在训练中,重点发展青少年跑步和自行车技术,培养与技术密切相关的协调和柔韧等身体素质能力,打牢其有氧能力基础,并进行提高乳酸阈训练。(4)加大教练员队伍建设。可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通过选拔国内优秀教练跟随外教学习和选派优秀国内教练员参加国际铁人三项联盟每年举办的教练员培训班的途径,促进本土教练员的知识更新和执教能力的提升,在训练理念、方法等各个方面提高我国教练员的综合执教水平。

牛艺筱[4](2020)在《我国铁人三项运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铁人三项运动是一项集公开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以及公路长跑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20世纪80年代铁人三项运动传入我国,历经起步发展、规范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这项运动在我国逐渐被推广和流行起来。铁人三项运动因其特点而具有一定的风险,事故的频频发生严重阻碍着运动的健康持续发展,在铁人三项运动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风险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进而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进一步减少和规避运动中的风险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我国铁人三项运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等问题,以提高我国铁人三项运动风险管理水平,为其训练实践以及各类竞赛的安全有序进行提供有效的指导,保障运动的安全顺利进行。研究结论:1.铁人三项运动包含着游泳,公路自行车和公路长跑三个子项目,作为我国的一项特殊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铁人三项运动在比赛期间可能遇到多种风险。其中游泳存在的风险包括水域、水质、水温、风浪、水上救援力量和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公路自行车存在的风险包括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天气情况、救援力量、备用车轮站车胎状况、路况及发生事故时是否有目击证人等方面;公路长跑存在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自身条件、换项中的风险和主客观因素等方面。2.通过对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参赛中自身风险、参赛环境风险和对手风险三个层面的17个具体风险指标的量化计算,在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参赛风险的单排序中,运动员身体发生严重伤病、比赛中体力明显不支、心理压力过大居自身风险的前三位;比赛场地条件差、比赛时间变化、运动队管理不严居参赛环境风险的前三位;对手体力十分充沛、对手技术方面没有弱点、对手失误非常少居来自对手风险的前三位。在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参赛风险的指标评估总排序中,运动员身体发生严重伤病、比赛中体力明显不支、心理压力过大、身体发生严重伤病、对手体力十分充沛、运动员自我管理能力差居前六位。3.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的风险应对而言,主要包括风险防范、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转移四种方式,赛前风险应对、赛中风险应对和赛后风险应对三个阶段。每一个方式、阶段都有其具体的措施和做法。在实践活动中,为了降低风险事件的出现概率,减少其负面影响作用的出现,我们常会对各种措施进行组合,灵活使用。建议:1.我国铁人三项协会和组织者应建立巡逻监督检查制度,检查监督铁人三项比赛是否符合比赛的宗旨,比赛完成情况,在比赛过程中所呈现问题是否处理的得当,比赛的环节是否严格等问题,以确保铁人三项比赛的顺利进行。2.完善铁人三项赛事的风险应急计划。增大培训力度,逐步提高我国铁人三项赛事面对风险的抵御能力;组建临时指挥小组,针对我国铁人三项赛事中出现的风险,提供应急方案,在比赛中有效的降低风险;成立现场指挥小组专门负责突发事件的发生和解决,完善救援队伍并针对我国铁人三项赛事的风险做好保障。3.我国铁人三项裁判和员工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强化铁人三项裁判和员工的安全教育及风险控制,全面提高裁判员的安全综合意识和风险控制的能力,从而可以从根本上避免铁人三项运动所带来的风险问题,以此规范我国铁人三项比赛的正常秩序。4.注重心理疏导和伤病处理。不断变化的体育比赛和反复的日常训练容易使绝大多数运动员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教练员要定期开展心理思想教育课,及时为运动员进行心理疏导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队员日常训练、赛前、赛中和赛后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而伤病处理问题应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根据运动员伤情进行临时治疗处理,事后检查治疗,巩固强化康复治疗等。

陶安琪[5](2020)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品牌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育竞赛表演业是体育本体产业,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从营销和品牌的视角,一个体育赛事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过程也是赛事品牌建设的过程。品牌的形成能够给赛事在受众培育、媒体关注、市场开发、电视转播等方面带来竞争力,实现商业价值,并更好服务举办地社会经济发展。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是全球顶级的职业田径赛事,该联赛上海站迄今已经连续10年在上海体育场举办,是较为典型的田径赛事品牌建设案例。本文基于品牌建设基本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前人文献,确定理论依据、论文框架,通过案头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参与性观察法对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的品牌建设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总结钻石联赛上海站品牌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品牌形象基本建立;钻石联赛上海站的品牌定位是顶级的商业化职业田径赛事,赛事作为平台起到普及推广田径运动、帮助赞助商营销推广的作用;上海站品牌塑造通过专业的竞赛组织、严格的运动员食品安全保证,力求呈现观众喜爱的比赛项目优化赛事竞赛表演,赛事通过重视科技应用、提供人性化的赛事服务提升观赛体验;品牌传播方面,赛事可以达到通过网络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国覆盖与传播,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对赛事进行推广传播。综上,上海站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主要为:品牌塑造工作优化赛事竞赛表演产品,提升观赛体验;赛事品牌传播媒介丰富,权威媒体曝光率高。不足主要体现在:赛事的品牌识别要素不全,不利于赛事的宣传推广;品牌自身宣传不足。建议今后上海站的品牌建设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增加品牌识别要素,塑造品牌清晰形象;进一步强化品牌传播,加强赛事官媒的自主宣传;持续践行推广赛事品牌塑造成功经验,积极提升赛事盈利能力。

唐温霞[6](2018)在《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的赛前准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运动竞赛活动的主体是运动员,主要目标是创造运动成绩并获得比赛优胜,主要内容是规则规程实施、场地器材设计及其成绩评定,主要方式是运动员、教练员及其团队的参赛。由于决定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运动员、教练员及其团队的参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也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铁人三项运动因其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独特运动形态,成为当今十分流行的户外竞技运动项目,频繁的专业与职业赛事吸引了众多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如何备战和参加铁人三项赛事是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我国的铁人三项运动爱好者和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尽管热心参与各类赛事,但由于疏于参赛准备,导致比赛中出现许多问题,进而影响比赛过程和成绩。研究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的参赛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可充实与完善竞技参赛理论。本研究以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参赛准备为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对四川、重庆、云南等地的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进行调查访谈,结合近三年来国内举办的各类赛事对运动员赛前准备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设计进行研究,为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竞技参赛提供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赛前准备具有促进运动员竞技状态形成,并有利于赛中竞技状态的调控以及防范和减少参赛风险事件发生的作用。2、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有氧能力高于无氧能力,力量素质高于速度力量素质等不均衡体能特点;个人子项技术相对粗糙,技术风格不明显,其中游泳技术为多数人的弱项;他们具有强烈的参与动机,参赛目标以完成奥运全程距离为标准。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在铁人三项专业知识学习方式上多采用观察与模仿,而疏于系统学习。3、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赛前准备内容包括:参赛信息、装备、体能、技战术、心理的准备。参赛准备工作流程和组织形式有:信息收集与处理、赛前状态自查与目标建立、参赛风险识别与制订应对方法、制订赛前训练计划、程序化参赛方案制订与实施。4、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时间一般有4周,分为适应阶段(第1周)、强化阶段(第2-3周)和减量阶段(第4周)。此阶段体能训练重点应加强联项体能以及综合体能。技术训练要减少一般性练习和分解练习的数量与比重,以完整的动作技术为训练科目,以专项性训练和参赛性训练为主,训练的组织形式应更接近专项比赛的特点。战术的运用以节省体能和合理分配体能为出发点。

常明杰[7](2018)在《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对运动员参赛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竞赛场地与竞技体育学的诸多领域有着一定联系。竞赛场地是竞赛小环境的组成部分,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从而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成绩。竞赛场地的变化影响着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的技术、战术、心理等;影响着运动竞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影响着观众的观赏和电视转播。铁人三项项目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包含公开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和公路长跑三个子项目,相应地受到水温、气温、湿度、海拔等因素的影响,其运动竞赛场地应同时兼顾三个子项目,因此对运动竞赛场地的要求更加严谨。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是非标准化场地,其场地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而且也是能否获得世界各体育组织认可,吸引国外高水平运动员,打造品牌赛事的重要条件。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国内中铁协A级赛事举办的跟进,对国内优秀裁判员、教练员、国家体育总局铁人三项主管部门专家访谈关于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设计的相关问题和运动竞赛场地对运动员参赛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国内运动水平达一级以上的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在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设计与规划上总体情况较好,但是也存在部分问题:1.地方申请举办铁人三项赛事的积极性不高,相关主管部门在举办地的选择上较少,导致在举办地的分布上过于集中;2.在铁人三项赛事发布中,比赛路线发布内容单一,不能整体反映赛事的难度;3.在铁人三项赛事路线设计中,未根据参赛运动员实力及水平进行路线的难度设计;4.在竞赛场地设计中,标志牌及字体偏小;5.在铁人三项赛事举办中,赛事的封闭上存在对行人管控的不足;6.在赛场设计中,自行车赛道急弯或危险处缺乏体操垫之类的保护性设施。此外,通过对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对运动员器材设备的选择、技战术的选择、赛前适应性训练的影响进行归纳整理,为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竞赛成绩提供借鉴。通过对国内中铁协A级赛事的跟进,对国内的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并根据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建议:1.铁人三项主管部门要扩大对铁人三项赛事作用和意义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省、市和地区对铁人三项赛事举办积极作用的认知,积极引导具有潜在铁人三项赛事举办能力的省、市、地区对铁人三项赛事举办的申请;2.在赛事路线的公布中,要充分考虑路线示意图反映赛事情况的全面性和清晰程度。在公布赛道路线的混合路线图外,还要公布赛事的分赛道示意图、赛道海拔变化示意图及其它功能区示意图;3.在进行赛事路线的设计与规划中应充分考虑专业组、业余组的实力及水平。专业赛事中,为了增加赛事的观赏性,应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路线;在业余及分龄组赛事中,出于安全考虑及赛事的顺利进行其路线难度应适当降低;4.在铁人三项赛事举办中,应加强对赛事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对铁人三项运动竞赛举办中封闭性的认识,增强其对赛事封闭性的管控力度,提高其对赛事举办中出现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赛事的服务水平;5.不断更新和完善铁人三项比赛操作手册,铁人三项主管部门应多组织承办方对赛场设计的经验交流与探讨,对参赛运动员的感受和体验进行反馈,对于赛事举办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完善和补充。在赛事举办中,标志牌和字体应适当放大,使运动员清晰可见;6.赛事举办中,充分考虑运动员在参赛中的安全隐患,赛道中存在的急转弯和危险处应设置体操垫等安全保护设置,保障运动员在参赛中的安全。

何坚[8](2018)在《中国铁人三项联赛品牌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2014年国务院出台46号文件的大背景下,由中国铁人三项协会指导、赛事公司独家运营,以普及和提高铁人三项运动为发展目标的中国铁人三项联赛正式诞生。笔者在联赛运营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发现中国铁人三项联赛的品牌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在当前铁人三项赛事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下,通过加强对联赛品牌建设的研究来实现赛事的品牌化,提高联赛的竞争力。在对文献梳理中发现,铁人三项运动赛事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品牌建设基本理论可以对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研究作出一定的补充,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建设。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对中国铁人三项联赛品牌建设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梳理各研究资料和对各部分问题进行解析,总结归纳得到如下结论:中国铁人三项联赛品牌建设是一项动态发展的长期工程,赛事的产品和服务是联赛品牌的核心内容,联赛经过不断地摸索与探究,定位于专业的业余性赛事和群众喜闻乐见的铁三赛;目前,中国铁人三项联赛经营主体已开始重视品牌塑造的工作,依托于联赛成立的背景,对赛制和赛事规模进行开发,搭建起相对完善的竞赛体系;在品牌传播上,联赛已形成以电视媒体播出、网络媒体直播、平面媒体报道、新闻发布会、联赛跑团为主的传播策略,实现赛事的全场网络直播和全网大范围的传播覆盖;联赛经营主体根据各赛区的人文特色优势,为地方展示城市名片搭建平台,并创造出人文景观。整体来说中国铁人三项联赛已成为国内铁三爱好者、赞助商、媒体、赛区政府所追捧的具有影响力的铁人三项赛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联赛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模糊不清;联赛赛制不稳定,缺乏整体的规划健全;联赛经营主体品牌管理意识不到位,人才匹配不足;联赛品牌推广不利,权威媒体曝光率偏低,自主宣传不足;铁人三项赛事竞争愈发激烈。联赛今后的品牌建设可以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一,加强对于赛事品牌建设问题的认知共识,将品牌建设打造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二,厘清联赛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内外部管理;三,完善联赛办赛机制,提高办赛质量;四,加大联赛品牌推广力度,开发新媒体,重视网络直播价值,加强同铁三爱好者的互动联系;五,充分调研当前体育市场环境,建立差异化的品牌建设策略,突出办赛理念。

吉俊甫[9](2016)在《铁人三项运动员程序化参赛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人三项运动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异属多元组合类项目的特点,使得其在竞技参赛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伴随着竞技体育科学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训练参赛认知的程度不断加深,世界上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在逐步缩小,竞技参赛科学化要求越来越高。虽然竞技参赛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多种问题的出现促使我国一线训练参赛人员提出并应用了程序化参赛模式,程序化参赛模式在我国优势运动项目中显现出了较好的实用性,给我国潜优势项目和弱势项目提供了最有效的借鉴。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铁人三项运动员程序化参赛方案;通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调查走访了以铁人三项运动管理中心的管理者、现役备战2016年巴西奥运会的国家队教练员(国家级)、运动员(运动健将以上),有关从事铁人三项研究的相关专家(教授、研究员)、裁判员(国际级)为调查对象,共计55人次,得到第一手真实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与逻辑推理,得出以下结论:4.1界定了程序化参赛的相关概念与运行保障范围。“程序化参赛”,是指:通过对运动员在参赛过程中相关因素的管理、各参赛保障团队协调配合和对突发事件风险的识别并有效处理等,来达到运动员顺利参赛,发挥运动员自己应有水平的一个参赛过程。4.2根据系统论、管理学、协同论和突变论构建了程序化参赛的基础理论;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民主性、稳定性、多元性、协同性原则,构建了程序化参赛理论体系;确立了赛事背景、指导思想、参赛目标与任务、方案执行人、整体与个人参赛步骤、参赛风险识别与应对、参赛评估与反馈,程序化参赛方案七大内容模块。4.3根据构建的程序化参赛理论体系,结合铁人三项运动的特征,制定了铁人三项运动员的程序化参赛方案。4.4针对制定的程序化参赛方案,依据我国优秀运动员参赛过程进行证实程序化参赛方案的有效性。4.5针对铁人三项运动员程序化参赛过程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各环节风险识别,评估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与可控性,制定了风险发生的应对策略。

郭权[10](2016)在《多项组合项群成绩结构模型及演变特征》文中提出多项组合项群为以项目构成方式为标准划分出的一类竞技项目,该类项目在对竞技能力要求、成绩评定方法等训练学要素上都具有其它项目不可比拟的复杂性。多项组合竞技类项目成绩结构受多元因素影响,依据对成绩结构影响较大的两因素——成绩评定方法和比赛进程的组织方式,可将多项组合项群划分为无间歇测量类、有间歇测量类、有间歇评分类与成绩指标转化类四种类型。分别选取十项全能、男子体操个人全能、男子200米混合泳和北欧两项作为代表项目,以1992-2015年期间各代表项目重大赛事运动员成绩为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构建该类项目的成绩结构模型并对子项成绩之间、子项成绩与项目成绩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多项组合竞技类项目成绩结构受多元因素影响,各子项的竞技水平、子项之间的相互影响,各子项在项目成绩中的权重、成绩评定方法和比赛进程的组织方式等竞赛规则是影响成绩结构的重要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有机集合构成的多项组合类竞技项目成绩结构的理论模型可系统表述其结构特征。依据对成绩结构影响较大的两因素——成绩评定方法和比赛进程的组织方式,可将多项组合项群划分为无间歇测量类、有间歇测量类、有间歇评分类与成绩指标转化类四种类型。并各选择一个代表性的项目进行典型案例解析。2.多项组合项目成绩结构的复杂程度主要与所含子项数量及子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差异程度有关:所含子项数量越多,成绩结构越复杂;所含子项数量较少,成绩结构则较为简单。子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差异越大,成绩结构越复杂;子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差异较小,成绩结构则较为简单。3.多项组合项目成绩结构具有全面性、非均衡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全面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多项运动技术的全面性和体能要求的全面性,非均衡性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各子项竞技能力水平发展程度的不均衡,系统性主要表现为各子项成绩彼此关联并组成一个完整的组合性竞技项目。4.有间歇测量类代表项目十项全能成绩结构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4.1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是十项全能各子项所需最重要的体能要素,成绩结构模型因二者的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具有各自的类型特征;二者对全能成绩的作用也因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在各个子项中,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子项水平的提高,对全能成绩提高的作用更大。4.2十项全能成绩结构因所含项目数量多而复杂,子项成绩间关系随着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水平变化而变化,100米和铅球两个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代表项目是子项作用的核心,撑杆跳高、跳高和1500米与其它子项作用程度较弱。5有间歇评分类项目的代表项目男子体操个人全能的成绩结构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5.1男子体操个人全能运动员的成绩结构在一个历时4年、使用新规则的奥运会周期中呈现规律性的周期变化。随着一个奥运周期中运动员对竞赛规则的逐渐适应,得分逐渐提升,成绩结构模型的拟合程度逐年提高。5.2在10分制规则时代,体操各子项成绩更加均衡是全能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在A、B分规则时代,各子项成绩水平的非衡性明显加大。在4年奥运周期的首批赛事中,吊环、跳马、自由操等对力量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对全能成绩作用较大;而在奥运年的赛事中,技术结构更加复杂的鞍马、单杠项目对全能成绩作用较大。6.无间歇测量类项目的代表项目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具有如下特征:6.1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不仅受运动员各子项竞技水平发展程度影响,与运动员类型也有一定关系,以仰泳—自由泳成绩为标准划分出的类别,运动员的成绩结构共性较大。6.2男子200米混合泳4种泳姿中,处于比赛顺序中间的两种泳姿仰泳和蛙泳对混合泳成绩影响较大,自由泳次之,蝶泳最小。仰泳和蛙泳对混合泳成绩的作用也处于变化之中,蛙泳的作用逐渐减小,仰泳的作用逐渐增大。6.3不同类型混合泳游泳运动员有不同的优势子项,其成绩结构模型各有不同。本文为不同类型混合泳游泳运动员分别建立的成绩结构模型可应用于各自的竞技能力诊断及训练计划制定。7.成绩指标转换类代表项目北欧两项的成绩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成绩均是北欧两项成绩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两者对北欧两项成绩的作用不同,多数赛事中运动员北欧两项成绩的成绩差别主要为跳台滑雪成绩的差别所致,但并不排除个别赛事和个别运动员可通过越野滑雪较大幅度地改变北欧两项成绩。8.多项组合类项目所属子项的竞技水平多呈不均衡分布,通常,子项竞技水平由不均衡到逐渐均衡的演进可明显地促进组合项目成绩的提高。9.本文为不同项目、不同类型、不同水平运动员的组合成绩结构分别构建了数学模型,反映了不同子项之间、子项与项目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于不同多向组合项目的运动员状态诊断、训练-参赛目标制定、训练计划制定、比赛结果评价。10.多项组合类项目成绩结构模型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不稳定性,会随着竞技水平、对比赛对手、竞技规则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二、2008年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8年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型赛事背景的呈贡新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全民健身”推动设施布局及赛事开展
        1.1.2 政策重视:国家及省市高度关注体育事业的发展
        1.1.3 转型需要:城市新区体育设施建设发展急需转型
        1.1.4 基础条件:呈贡良好条件促进体育赛事与新区发展
    1.2 研究范围、对象和内容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实践研究
        1.4.1 大型赛事的概念与分级分阶段布局
        1.4.2 高原体育运动及体育赛事分析
        1.4.3 新区体育设施规划布局理论与实践
        1.4.4 基于大型赛事的体育设施布局梳理
        1.4.5 综述总结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大型赛事背景下的体育设施布局要素分析
    2.1 体育设施构成
        2.1.1 体育场
        2.1.2 体育馆
        2.1.3 游泳馆
        2.1.4 室外相关体育项目体育设施
    2.2 “标准”差距分析
        2.2.1 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标准
        2.2.2 大型赛事体育设施布局“标准”
        2.2.3 大型赛事与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标准的差异
    2.3 空间布局特征
        2.3.1 与山水环境结合形成灵活分散带状形态
        2.3.2 与城市轴线结合形成规则线性形态
        2.3.3 与交通站点结合形成圈层中心点状形态
    2.4 规划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2.4.1 设施选择的影响因素
        2.4.2 规划指标的影响因素
        2.4.3 空间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
        2.4.4 区位选址的影响因素
    2.5 案例分析
        2.5.1 天津大运会体育设施布局
        2.5.2 临沧省运会体育设施布局
        2.5.3 辽宁全运会体育设施布局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大型赛事背景的体育设施规划布局研究
    3.1 空间分布模式
        3.1.1 集中式布局模式
        3.1.2 分散式布局模式
        3.1.3 集中与分散结合,以集中为主的模式
        3.1.4 集中与分散结合,以分散为主的模式
    3.2 区位选址
        3.2.1 主副体育中心的区位选址
        3.2.2 体育公园的区位选址
        3.2.3 其他体育设施的区位选址
    3.3 规划指标
        3.3.1 体育中心的规划指标
        3.3.2 体育公园的规划指标
        3.3.3 其他专项体育设施的规划指标
        3.3.4 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的规划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呈贡新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
    4.1 现状分析
        4.1.1 呈贡新区现状
        4.1.2 体育设施现状
        4.1.3 体育设施现状评估
        4.1.4 呈贡新区体育设施现状问题
    4.2 规划策略
        4.2.1 统筹整合现状体育设施及规划建设体育设施
        4.2.2 分阶段按计划改扩建新建布局新区体育设施
        4.2.3 以各级大型赛事为导向,针对性差异化布局体育设施
    4.3 呈贡新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
        4.3.1 呈贡新区体育设施空间分布模式、区位选址的确定
        4.3.2 满足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体育设施整合布局
        4.3.3 满足云南省运动会的体育设施整合布局
        4.3.4 满足全国运动会的体育设施整合布局
        4.3.5 赛事期间呈贡新区体育设施优化与交通组织
    4.4 昆明市体育中心和体育公园规划设计
        4.4.1 昆明市体育中心和体育公园选址
        4.4.2 昆明市体育中心与体育公园规划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5.3.1 呈贡新区体育设施整合布局的可行性分析
        5.3.2 关于后续建设与运营的思考
        5.3.3 对相关研究的期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图片索引

(2)北京举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的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4.3 国内研究综述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历史研究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案例分析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概述
        3.1.1 北京市城市战略定位
        3.1.2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发展脉络
        3.1.3 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发展历程
    3.2 北京举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影响分析
        3.2.1 对缔结友好城市的影响分析
        3.2.2 对国际组织及国际商业机构入驻的影响分析
        3.2.3 对国际交往活动的影响分析
        3.2.4 对入境人口数量影响分析
        3.2.5 对城市魅力建设的影响分析
        3.2.6 对北京国际化城市设施建设的影响分析
        3.2.7 国际化服务系统建设的影响分析
    3.3 举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促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策略
        3.3.1 巩固和发展国际交往中心友好城市关系
        3.3.2 促进国际交往中心国际组织及国际商业机构的发展
        3.3.3 增加国际交往活动的频率并提升其规格
        3.3.4 促进入境人口数量增长
        3.3.5 积极发挥北京城市魅力
        3.3.6 促进北京城市设施国际化程度
        3.3.7 完善国际化服务系统建设
    3.4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对举办2022 年冬奥会的启示
        3.4.1 坚持开放办奥,使冬奥会成为对外缔结友好城市的助推器
        3.4.2 以冬奥会为舞台,展现国际投资环境和国际影响力
        3.4.3 抢抓冬奥筹备的契机,促进国际交往活动
        3.4.4 新冠疫情背景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入境人口的影响
        3.4.5 打造具有冬奥特色旅游吸引物与节庆活动,增强城市文化魅力
        3.4.6 以冬奥会为抓手,加速推进城市设施国际化
        3.4.7 通过冬奥会筹办,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系统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专家访谈提纲

(3)中国优秀青少年铁人三项运动员选材指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青少年铁人三项运动员
        2.1.2 运动员选材
    2.2 运动员选材相关研究
        2.2.1 选材阶段与训练阶段
        2.2.2 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内容
        2.2.3 运动员选材与育才的关系
        2.2.4 “跨界跨项”选材研究现状
    2.3 铁人三项相关研究
        2.3.1 铁人三项训练学特征
        2.3.2 铁人三项运动员选材
        2.3.3 铁人三项训练理论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跟踪观察法
        3.2.4 测试法
        3.2.5 数据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中国优秀青少年铁人三项运动员选材过程分析
        4.1.1 初选阶段
        4.1.2 复选阶段
        4.1.3 精选阶段
    4.2 中国优秀青少年铁人三项运动员选材指标与成绩相关性分析
        4.2.1 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4.2.2 运动素质分析
        4.2.3 运动素质与成绩相关性分析
    4.3 中国优秀青少年铁人三项运动员选材个案分析
    4.4 教练员对中国优秀青少年铁人三项运动员选材影响研究
        4.4.1 国家铁人三项队二队教练员性别结构
        4.4.2 国家铁人三项队二队教练员运动经历和学历结构
        4.4.3 国家铁人三项队二队教练员职称和执教经历
    4.5 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我国铁人三项运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体育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1.3.3 国外体育风险管理的研究
        1.3.4 国内体育风险管理的研究
        1.3.5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1.3.6 已有研究不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的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实地考察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开展的基本现状
        3.1.1 铁人三项运动的赛场构成
        3.1.2 铁人三项运动的难度设置
        3.1.3 铁人三项运动的举办时间
        3.1.4 铁人三项运动的举办地址
    3.2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的风险识别
        3.2.1 游泳存在的风险
        3.2.2 公路自行车存在的风险
        3.2.3 公路长跑易出现的风险
    3.3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的风险评估
        3.3.1 铁人三项运动风险评估的方法
        3.3.2 铁人三项运动风险评估的结果
    3.4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的风险应对
        3.4.1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的风险应对的四种方式
        3.4.2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的风险应对的三个阶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风险管理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 B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参赛风险调查问卷
    附录 C 专家对问卷效度评价量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品牌建设的概念界定
        1.4.2 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文献评述
        1.4.3 体育赛事品牌建设中品牌识别的文献评述
        1.4.4 体育赛事品牌建设中品牌定位的文献评述
        1.4.5 体育赛事品牌建设中品牌塑造的文献评述
        1.4.6 体育赛事品牌建设中品牌传播的文献评述
        1.4.7 评述小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案头调研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参与观查法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品牌的发展历程
        3.1.1 独立的田径赛事诞生(1981-1997)
        3.1.2 黄金联赛品牌形成(1998-2008)
        3.1.3 钻石联赛品牌十周年(2009-2019)
        3.1.4 小结
    3.2 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的发展
        3.2.1 赛事成立背景
        3.2.2 管理运营结构的演变
        3.2.3 赛事组委会各方职责
        3.2.4 小结
    3.3 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品牌识别分析
        3.3.1 赛事名称
        3.3.2 赛事品牌标志
        3.3.3 其它赛事品牌识别要素
        3.3.4 小结
    3.4 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品牌定位分析
        3.4.1 赛事定位
        3.4.2 平台定位
        3.4.3 小结
    3.5 钻石联赛上海站品牌塑造分析
        3.5.1 优化赛事竞赛表演
        3.5.2 提升现场观赛体验
        3.5.3 小结
    3.6 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品牌传播分析
        3.6.1 赛事传播内容
        3.6.2 赛事的整合营销传播
        3.6.3 赛事品牌传播活动
        3.6.4 小结
    3.7 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品牌建设经验总结与提升空间
        3.7.1 品牌塑造工作优化赛事竞赛表演,提升观赛体验
        3.7.2 赛事品牌传播媒介丰富,权威媒体曝光率高
        3.7.3 赛事品牌识别要素不全,不利于赛事的宣传推广
        3.7.4 品牌自身宣传不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钻石联赛品牌发展历程
        4.1.2 钻石联赛上海站发展历程
        4.1.3 钻石联赛的品牌识别
        4.1.4 钻石联赛上海站的品牌定位
        4.1.5 钻石联赛上海站的品牌塑造
        4.1.6 钻石联赛上海站的品牌传播
    4.2 建议
        4.2.1 增加品牌识别要素,塑造品牌清晰形象
        4.2.2 进一步强化品牌传播,加强赛事官媒的自主宣传
        4.2.3 持续践行推广赛事品牌塑造成功经验,积极提升赛事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的赛前准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竞技参赛与赛前准备研究现状
        1.2.2 铁人三项运动竞赛特征
        1.2.3 铁人三项(业余)运动员的赛前准备
        1.2.4 文献小结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实践意义
        2.2.2 理论意义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观察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员赛前准备及其目的意义
        4.1.1 赛前准备及其体系
        4.1.2 赛前准备的价值与意义
    4.2 铁人三项运动竞赛特征和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
        4.2.1 铁人三项运动竞赛特征
        4.2.2 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年龄、职业分布
        4.2.3 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竞技能力特点
    4.3 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赛前准备的内容与方法
        4.3.1 参赛信息准备
        4.3.2 赛前装备准备
        4.3.3 参赛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
        4.3.4 赛前体能训练
        4.3.5 赛前技术技能准备
        4.3.6 赛前战术战能准备
        4.3.7 赛前心理与知能训练
    4.4 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赛前准备的设计与实施
        4.4.1 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
        4.4.2 参赛目标确立
        4.4.3 赛前训练计划设计与制订
        4.4.4 程序化参赛方案制订与实施
5 结论
6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对运动员参赛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铁人三项项目自身的项目特点
        1.1.2 品牌赛事建设的需要
        1.1.3 铁人三项运动竞技发展的需要
        1.1.4 铁人三项运动进一步推广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关于运动竞赛场地基本认识的研究
        1.3.3 铁人三项和相关项目及其它项目场地研究
        1.3.4 运动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等影响的研究
        1.3.5 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设置要求及赛事申办流程
        3.1.1 我国铁人三项赛场设置的要求
        3.1.2 我国铁人三项赛事举办地申办流程
    3.2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现状
        3.2.1 运动竞赛场地的海拔分布
        3.2.2 运动竞赛场地路线的公布
        3.2.3 .运动竞赛场地设置的难度
        3.2.4 举办时间
        3.2.5 场地类型
        3.2.6 赛事封闭性
    3.3 铁人三项赛场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因素
    3.4 影响运动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运动竞赛场地因素
        3.4.1 游泳赛道
        3.4.2 转换区
        3.4.3 公路自行车赛道
        3.4.4 公路长跑赛道
        3.4.5 周边环境
        3.4.6 赛事服务者
    3.5 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对运动员参赛行为的影响
        3.5.1 运动竞赛场地对运动员器材设备选择的影响
        3.5.2 运动竞赛场地对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
        3.5.3 运动竞赛场地对运动员赛前及适应性训练的影响
    3.6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3.6.1 各地方申办比赛积极性不强,导致赛事举办地过于集中
        3.6.2 竞赛场地的路线公布不能整体反映赛事难度
        3.6.3 赛事路线设计中,未对赛事参与对象竞技水平进行选择
        3.6.4 在赛场设计中,标志牌不清晰,字体偏小
        3.6.5 在赛事举办中,赛事路线上的封闭性不足
        3.6.6 在赛事举办中,缺乏保护性设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对运动员参赛行为影响问卷
    附录B 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对运动员参赛行为影响问卷
    附录C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对运动员参赛行为的影响研究》专家访谈题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中国铁人三项联赛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有利于满足不断增长的铁人三项运动参与需求
        1.1.2 有利于提升中国铁人三项联赛市场核心竞争力
        1.1.3 我国铁人三项赛事品牌建设的实践急需理论支持
        1.1.4 国家相关政策对我国铁人三项赛事品牌建设有深刻影响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品牌建设的研究
    2.2 关于铁人三项运动开展现状研究
    2.3 关于校园铁人三项运动开展现状研究
    2.4 关于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研究
    2.5 关于铁人三项赛事品牌建设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参与观察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主要概念解析
        4.1.1 品牌
        4.1.2 品牌建设
    4.2 中国铁人三项联赛的发展现状
        4.2.1 铁人三项发展
        4.2.2 联赛发展现状
    4.3 中国铁人三项联赛的品牌识别分析
        4.3.1 赛事标志
        4.3.2 赛事口号
        4.3.3 赛事吉祥物
        4.3.4 赛道
    4.4 中国铁人三项联赛的品牌定位策略分析
        4.4.1 产品定位
        4.4.2 赛事定位
        4.4.3 平台定位
    4.5 中国铁人三项联赛的品牌塑造分析
        4.5.1 品牌形象要素
        4.5.2 品牌形象塑造
        4.5.3 联赛成立背景
        4.5.4 联赛规模水平
        4.5.5 赛区人文资源
    4.6 中国铁人三项联赛的品牌传播策略分析
        4.6.1 传播内容
        4.6.2 媒体传播策略
        4.6.3 公关活动策略
        4.6.4 推广策略和方向
    4.7 中国铁人三项联赛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
        4.7.1 联赛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模糊不清
        4.7.2 联赛赛制不稳定,缺乏整体规划
        4.7.3 联赛经营主体品牌管理意识不足,缺乏配套人才
        4.7.4 品牌推广不利,权威媒体曝光率偏低,自主宣传不足
        4.7.5 铁人三项赛事竞争愈发激烈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本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铁人三项运动员程序化参赛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个案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程序化参赛理论体系的构建
        3.1.1 “程序化参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界定
        3.1.2 “程序化参赛”提出的理论基础
        3.1.3 程序化参赛内容模块的确立
        3.1.3.1 程序化参赛内容模块确立的原则
        3.1.3.2 程序化参赛内容模块的确立
    3.2 关于铁人三项程序化参赛方案的设计与确立
        3.2.1 关于程序化参赛组织系统的构建
        3.2.2 关于铁人三项程序化参赛系统保障团队的组成
        3.2.3 程序化参赛保障时间范围界定
        3.2.4 程序化参赛团队时空阶段的运行
        3.2.5 关于程序化参赛系统运行时空阶段与保障团队关系
        3.2.6 程序化参赛系统主体环境的时空关系
        3.2.7 程序化参赛组织结构关系与职责范围
        3.2.8 程序化参赛系统的运行机制
        3.2.9 铁人三项运动员程序化参赛的风险源识别问题
    3.3 铁人三项运动员程序化参赛方案的实证
    3.4 铁人三项运动员程序化参赛方案的实证效果与评价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多项组合项群成绩结构模型及演变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有关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综述
        1.2.2 多项组合结构项群所属项目的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任务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1.6 本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多项组合项目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及成绩结构模型演变的影响因素
    2.1 多项组合项目成绩结构模型的科学价值
    2.2 多项组合项目成绩结构模型的构成范式
    2.3 影响成绩结构的训练学要素
    2.4 多项组合项群亚群的划分
    2.5 多项组合项目成绩结构模型演变及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第3章 间歇—测量—查分类代表项目——田径男子十项全能成绩结构模型及演变
    3.1 田径男子十项全能成绩结构特征
        3.1.1 全面性特征
        3.1.2 竞技水平的不均衡性
        3.1.3 系统性特征
    3.2 男子十项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表达与选择标准
    3.3 男子田径十项全能整体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
        3.3.1 模型的构建及优选
        3.3.2 成绩模型分析
    3.4 不同竞技水平成绩模型的构建
        3.4.1 成绩等级的划分
        3.4.2 不同组别各子项成绩差异程度的比较
        3.4.3 不同组别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优选
        3.4.4 不同组别子项成绩之间的关系
    3.5 不同类型运动员成绩结构分析
        3.5.1 类型标准的确定及划分
        3.5.2 低速型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及其变化
        3.5.3 中低速型运动员成绩模型
        3.5.4 中速型运动员成绩模型
        3.5.5 中高速型运动员成绩模型
        3.5.6 高速型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及其变化
        本节小结
    3.6 男子田径十项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演变
    本章小结
第4章 间歇—评分类代表项目——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及其演变特征
    4.1 系统观下的体操个人全能成绩决定因素
        4.1.1 所属子项竞技水平是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的决定因素
        4.1.2 子项竞技能力间不同性质和程度的作用是影响全能成绩的重要因素
        4.1.3 竞赛规则是影响成绩的外部因素
    4.2 1996年奥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2.1 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
        4.2.2 成绩结构模型的分析
        4.2.3 奖牌运动员的成绩结构特征
    4.3 1997—2000奥运周期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3.1 1997年世锦赛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3.2 1999年世锦赛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3.3 2000年奥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3.4 1997-2000年奥运周期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演变
        4.3.5 奖牌选手的成绩特征
        本节小结
    4.4 2001-2004奥运周期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4.1 2001年世锦赛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构建与分析
        4.4.2 2003年世锦赛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构建与分析
        4.4.3 2004年奥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构建与分析
        4.4.4 2001至2004奥运周期成绩结构模型的演变特征
        4.4.5 奖牌选手的成绩特征
        本节小结
    4.5 2005-2008奥运周期男子体操个人全能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构建与分析
        4.5.1 2006—2008年世锦赛和奥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5.2 2005-2008奥运周期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演变
        本节小结
    4.6 2009-2012奥运周期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模型构建与分析
        4.6.12009-2012奥运周期成绩模型构建
        4.6.2 成绩结构模型的分析
        4.6.3 成绩结构模型的发展变化
        4.6.4 奖牌选手的成绩特征
        本节小结
    4.7 体操男子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演变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间歇测量类代表项目——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及演变特征
    5.1 混合泳的系统特征和系统观下的成绩影响因素
        5.1.1 混合泳的系统特征
        5.1.2 系统观下的混合泳成绩影响因素
    5.2 混合泳的竞技能力分析
        5.2.1 体能对混合泳成绩的主导作用
        5.2.2 技术对混合泳成绩的影响
        5.2.3 战术对混合泳成绩的影响
    5.3 混合泳成绩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5.4 整体成绩结构模型构建与分析
        5.4.1 整体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
        5.4.2 整体成绩结构模型的分析
    5.5 不同时期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的分析
        5.5.1 不同阶段成绩模型的构建:
        5.5.2 混合泳成绩与各泳姿成绩相关性
        5.5.3 各子项对混合泳成绩作用程度的比较
        5.5.4 三个不同阶段的成绩结构模型的比较
    5.6 不同赛事成绩结构模型
        5.6.1 2013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分析
        5.6.2 2012年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6.3 2011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6.4 2009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6.5 2008年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6.6 2007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6.7 2005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6.8 2004年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6.9 2003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6.10 2001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6.11 2000年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6.12 1998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6.13 1996年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6.14 1994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6.15 1992年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本节小结
    5.7 不同类型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
        5.7.1 单一标准下的运动员类型划分及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7.2 复合标准下运动员类型的划分及成现模型的构建
        本节小结
    5.8 不同成绩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9 不同泳姿在混合泳中的作用与地位
        5.9.1 蝶泳成绩的作用与地位的训练学解释
        5.9.2 仰泳和蛙泳作用与地位的训练学解释
        5.9.3 自由泳作用与地位的训练学解释
    5.10 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及其演变
    本章小结
第6章 成绩指标转换类代表项目——男子北欧两项成绩结构模型的研究
    6.1 比赛规则、方法与成绩评定
        6.1.1 跳台滑雪竞赛主要竞赛规则
        6.1.2 越野滑雪主要竞赛规则
    6.2 北欧两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析
        6.2.1 跳台滑雪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析
        6.2.2 越野滑雪竞技能力主导因素
    6.3 北欧两项运动员成绩结构的分布
        6.3.1 运动员成绩类别的划分
        6.3.2 运动员成绩结构的分类
        6.3.3 成绩优秀组运动员名次分布和成绩类型
        6.3.4 冠军运动员成绩结构特征
        6.3.5 奖牌运动员成绩结构特征
    6.4 成绩良好组运动员名次分布
        6.4.1 成绩良好组运动员的名次分布
        6.4.2 成绩良好组运动员成绩类型
        6.4.3 中等水平运动员名次分布和成绩结构类型
        本节小结
    6.5 北欧两项成绩差别致因
        6.5.1 比赛方法和成绩评定方法
        6.5.2 两子项成绩差异程度的比较
        6.5.3 名次相关分析
        6.5.4 子项成绩的变异系数
        小结
    本章结论
第7章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四、2008年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型赛事背景的呈贡新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研究[D]. 陈耀瑞.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北京举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影响研究[D]. 许晨.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2)
  • [3]中国优秀青少年铁人三项运动员选材指标评价研究[D]. 陈雷亚.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4]我国铁人三项运动风险管理研究[D]. 牛艺筱. 河南大学, 2020(02)
  • [5]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品牌建设研究[D]. 陶安琪.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6]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的赛前准备研究[D]. 唐温霞. 苏州大学, 2018(04)
  • [7]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竞赛场地对运动员参赛行为的影响研究[D]. 常明杰. 河南大学, 2018(01)
  • [8]中国铁人三项联赛品牌建设研究[D]. 何坚.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1)
  • [9]铁人三项运动员程序化参赛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吉俊甫. 河南大学, 2016(03)
  • [10]多项组合项群成绩结构模型及演变特征[D]. 郭权. 苏州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2008年奥运会铁人三项赛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