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议论文 教育惩戒

问:如何正确看待“教育惩戒”?
  1. 答:惩戒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歧视,而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
    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明事理。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十字路口徘徊时,需要有人去指点、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教师就是这个人,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惩戒学生的责任,并通过适时、适度的惩戒,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惩戒教育中,学生才能辨是非、知对错、懂权责。
    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走向成熟。仅以“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是不完整的,还需要有“惩戒教育”。如果说赏识是阳光,孩子在赏识的阳光下可以自信而快乐的成长,那么惩戒就是风雨,孩子在惩戒的风雨中才能学会承受挫折,接受磨练,从而超越自我,走向成熟。
问:如何看待老师的惩戒权?
  1. 答:我不赞成体罚。
    但我觉得教育过程中惩戒必不可少。并且,我不觉得在适度范围内的打手心,罚站,罚跑,罚抄写生词,罚扫厕所等手段可以算作是体罚。
    什么叫做在适度范围内?我认为不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就叫做在适度范围内。比如说打手心,打三五下并不会让学生怎么样,但是可以让他记得疼,让他有所敬畏,从而改正错误,这就不叫做体罚。但是打三五十下,就会让学生的手掌红肿,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这种就应该禁止。罚站也是,站一节下课并不会对学生造成什么伤害,站一整天就另当别论。
    所以我赞同教育惩戒,但不赞同体罚。
    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可见严格对教育的重要性。可是想要教育严格,就要让学生有所敬畏,想要让学生有所敬畏,就必须要有教育惩戒。
    如果无法实行必要的惩戒,光讲道理,那听话的永远是班级里老实巴交的孩子,稍微顽皮一点的孩子都将不受拘束。大家都缺乏敬畏心,这个社会就会很危险。
    所以惩戒是必要的。中国古代就有戒尺文化,戒尺跟古代私塾一起应运而生。“戒”,是警戒,惩戒;“尺”,是尺度,标尺,标准。这正代表着规矩,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有尺、有度、有规、有距。越之,要以尺的尺度,给予惩戒,以使孩子归于中正。

本文来源: https://www.sh-hywin.com/article/6d34177a260f17730cde36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