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_2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及肌电图诊断

CS_2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及肌电图诊断

一、CS_2致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肌电图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桂兰,朱海兵,赖燕蔚,钟善全[1](2020)在《职业性急性三甲基氯化锡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特点》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职业性急性三甲基氯化锡(TMT)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职业性急性TMT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纯音听阈、声导抗测试资料,并于出院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6例职业性急性TMT中毒患者中,轻、重度中毒患者各6例,中度中毒患者4例。首发症状中,精神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者7例次,耳鸣、听力下降和视力下降者各5例次,复视和双眼球痛者各2例次。主要症状中,出现意识障碍8例,定向障碍、攻击性行为6例。纠正低血钾后,仍有四肢肌力减退、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7例,双下肢腹股沟以下触觉减退9例,行走不稳6例。神经电生理检查主要表现为:有9例(占56.3%)患者表现为异常神经-肌电图;重度中毒患者中有4例异常,表现为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轴索、髓鞘均有损害,近端神经也有部分受损;中度中毒患者中有2例异常,表现为感觉神经轴索、髓鞘损害,仅1根腓总神经脱髓鞘损害;轻度中毒患者3例异常,表现为1根腓总神经轴索受损及1根胫神经近端损害,感觉神经中轴索、髓鞘有损害。轻、中、重度中毒的部分患者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Ⅰ波、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81.3%的患者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结论职业性急性TMT中毒可致患者肢体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轴索及髓鞘损害,远、近端神经均可能累及;亦可损害耳蜗毛细胞和视神经。应重视早期治疗TMT所致的周围神经、耳蜗毛细胞和视神经损害。

池彩霞[2](2020)在《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骨伤科确诊为腓总神经麻痹,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病人60例。采用随机实验设计方法,分为2组。在基础治疗前提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疗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1周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疗程开始前1天及第4个疗程结束后1天的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神经传导速度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取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治疗后,两组的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提高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治疗后,两组的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改善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治疗后,两组的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提高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及单纯针刺疗法治疗均能有效改善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但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疗法。2.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可作为治疗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的常规方案。

赵孟煜[3](2019)在《自拟益气祛瘀通络方治疗奥沙利铂导致周围神经毒性(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益气祛瘀通络方对结直肠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前后的外周神经毒性分级、肌电图指标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9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的符合气虚血瘀证的结直肠肿瘤术后准备行辅助化疗的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化疗+服用中药)30例和对照组(化疗+服用甲钴胺)30例,通过观察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神经毒性症状分级、化疗前后肌电图指标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综合疗效。结果:(1)通过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试验组在改善气虚血瘀型患者的症状积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观察结果显示,在第1、2时间点试验组周围神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3、4时间点后试验组的神经毒性发生率及2、3级毒性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试验组两侧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化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的两侧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SNCV较化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化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液学毒性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生情况,第1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的积分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发现P>0.05,因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3、4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的情况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发现P<0.05,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情况,第1、2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发现P>0.05,因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3、4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的情况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发现P<0.05,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情况,第1、2、3、4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发现P>0.05,因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情况,第1、2、3、4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减少的情况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发现P>0.05,因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结果可知两组间的谷丙转氨酶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中药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且两组化疗过程中,各个时间点出现谷丙转氨酶异常的比例,可见化疗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两组患者肌酐变化情况,第1、2、3、4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肌酐的变化情况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发现P>0.05,因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符合气虚血瘀证的结直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服用益气祛瘀通络方能够预防或减少外周神经损伤。

张津华[4](2018)在《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危重症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近年来发现,部分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重症患者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损伤,表现为肢体麻木、瘫痪、呼吸肌麻痹等,查体可见肌力减退、肌张力下降、肌容积减少、末梢型感觉障碍、咳嗽无力、呼吸无力甚至呼吸衰竭,肌电图可见周围神经感觉和运动纤维轴索损伤为主兼有脱髓鞘的电生理特点,神经活检可见有髓纤维密度减少、轴索变性、脱髓鞘、轴索再生等。这些病变被称为危重症性多发性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CIP)。CIP 一般会导致肢体瘫痪或者使原有的瘫痪加重,或者咳嗽咳痰无力使肺部感染控制的难度增大,若发生呼吸衰竭则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在已经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则导致脱机困难,延迟在ICU住院时间。因为CIP的不良后果,近些年来关注较多。脑卒中患者合并CIP的病例偶有报道,但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合并CIP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危险因素、预后等均缺乏系统性研究。临床实践可以发现,重症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胃瘫、胃食管返流、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导致肠内营养困难,而肠内营养因为可以调节肠道菌群防止肠源性感染、调节免疫和肠道功能状态更加接近于生理情况等而可以作为长期的营养支持手段,故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也应该尽量应用肠内营养。而CI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之一就是营养不足和免疫紊乱。本研究的目的:(1)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的CIP发生率和危险因素,(2)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免疫状态、营养状态和CIP发生率的影响,为重症脑卒中患者防治CIP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235例重症脑卒中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大面积脑梗死、有意识障碍的脑干梗死、在发病1小时内达到30ml以上的大脑半球出血、造成全脑室铸型的原发性脑室出血、5ml以上的脑干出血、15ml以上的小脑半球出血、发病后1小时内Hunt-Hess 分级Ⅱ-Ⅳ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分为2组,观察组(n=119)进行PEG肠内营养,对照组(n=116)留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在24小时内进行空腹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 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l,TGF-β1)、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检查以及第一次四肢肌电图检查,住院期间每1-2日进行危重症营养风险(nutrition risk in critically ill,NUTRIC)评分系统、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检查了解患者的营养支持是否合适以调整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每1-2日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TNF-α、TGF-β1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住院3周后再次进行四肢肌电图检查。观察指标:(1)患者的CIP发生率和危险因素;(2)2组患者入院时和住院3周的T淋巴细胞亚群、TNF-α、TGF-βl、NUTRIC评分系统、白蛋白、前白蛋白、CIP发生率、各组周围神经的电生理参数等。结果1.所有患者在住院3周时,共有33例患者符合CIP的诊断,即CIP发生率为14.04%。其中观察组有11例(9.24%),对照组22例(18.97%),观察组CI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CIP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男性、60岁以上、脓毒症、MOF、有创机械通气、使用肠外营养、营养不良和免疫紊乱,其中脓毒症、MOF、有创机械通气、营养不良和免疫紊乱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CIP的独立危险因素;3.2组患者在入院时免疫状况有明显异常,均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比率下降,CD8+T淋巴细胞比率上升,CD4+/CD8+比值下降,TNF-α水平升高,TGF-β1水平下降,经过治疗3周后上述指标较入院时均有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4.2组患者在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和NUTRIC评分均正常且二者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经过治疗3周后,对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入院时偏低,NUTRIC评分提高,观察组则与入院时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在入院3周后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5.2组患者入院时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CMAP远端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3周后观察组组内比较,尺神经、桡神经上述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上述指标有恶化且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组内比较,所有检查的神经的指标都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上述指标有统计学差异,尺神经和桡神经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入院时周围神经SNAP传导速度、波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3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恶化但是未超过参考值范围,部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3周后上述指标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恶化且超过参考值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CIP的发生率为14.04%,主要的危险因素有男性、60岁以上、脓毒症、MOF、有创机械通气、使用肠外营养、营养不良和免疫紊乱,其中脓毒症、MOF、有创机械通气、营养不良和免疫紊乱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CIP的独立危险因素;2.PEG肠内营养能够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状态;3.PEG肠内营养能够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CIP的风险,与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状态有关。

师悦[5](2017)在《通络蠲痹汤外洗防治化疗药物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通络蠲痹汤外洗治疗CIPN的疗效,及预防CIPN发生的有效率。为中医药在化疗中起增效减毒作用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一:将使用有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化疗药物化疗后出现CIPN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予通络蠲痹汤外洗,每天1次,西药组予甲钴胺0.5mg口服Tid,共治疗21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GF水平、CIPN的治疗疗效、ECOG评分及不良反应,对两组总疗效情况进行评价。临床研究二:将使用有致周围神经毒性化疗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化疗的第一天起予通络蠲痹汤外洗,每天1次,对照组在化疗的第一天起予甲钴胺0.5mg口服Tid。21天为1疗程,连续2个化疗周期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GF水平、CIPN的发生率及分级、ECOG评分及不良反应,对两组总疗效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临床研究一1、总体疗效:中药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1%)优于西药组(41.4%)。两组神经毒性降级情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清NGF水平:治疗后,中药组患者血清NGF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ECOG评分: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ECOG评分分布经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二1、神经毒发生率:治疗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NGF水平: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N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ECOG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ECOG评分分布,经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化疗的同时预防性给予通络蠲痹汤外洗,可以明显降低CIPN的发生率,减缓血清NGF下降趋势,改善患者ECOG评分,疗效优于口服甲钴胺。对于已经发生CIPN的患者,通络蠲痹汤外洗治疗疗效显着,可以升高血清NGF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明显优于口服甲钴胺治疗。

王珏[6](2016)在《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文中认为第四节其他类型的案例需要肌电图检查的司法纠纷原因形形色色。很多鉴定的个例都是很少见的。有医疗纠纷包括针灸、推拿、用药、注射、美容手术和外科手术后;也有车祸后肌肉的撕裂伤、神经的损伤以及软组织损伤导致的间接损伤;还有其他的外伤,如刀砍伤、工伤、摔伤;甚至还有疾病和外伤等同步发生。损伤的部位各异,需要检查医生仔细分析,通过病史和体检初步判断损伤的部位在哪,可能

李洪飞[7](2016)在《超声引导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兔受损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超声微创、定位准确、实时的优势将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注射到周围神经损伤部位,以探讨NGF不同给药途径及给药时机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1Omm兔坐骨神经挤压伤(crush)损伤模型。选取新西兰大白兔60只,按给药方式及给药时间不同,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n=10),仅做假手术,不损伤坐骨神经;模型对照组,仅做坐骨神经挤压伤,不给予特殊干预措施;即刻超声组,术后第1天起超声引导下将NGF注射到坐骨神经损伤处,1次/隔天,共7次:即刻肌注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股二头肌内NGF注射,1次/隔天,共7次:14天超声组,术后第14天起超声引导下将NGF注射到坐骨神经损伤处,1次/隔天,共7次;14天肌注组,术后第14天起给予股二头肌内NGF注射,1次/隔天,共7次。术后第2、4、6和8周从各组随机抽取一定数量新西兰白兔处死。采用大体观察、超声检查、坐骨神经功能评估、肌电图及神经肌肉病理学等指标评估损伤神经的修复及再生情况。结果1、超声检查:除对照组外,其余各实验组损伤坐骨神经超声声像图表现:2周时,神经内部线性回声连续性部分中断,中断区为低回声,内径增粗最明显;4、6周时,神经内部线性回声连续性较第2周略有改善,中断区低回声略有增高,内径较第2周变细;8周时线性回声连续性较好,中断区低回声区基本消失,内径恢复明显。各实验组受损神经内径恢复情况:给予NGF治疗的各实验组内径恢复好于模型对照组,其中即刻超声组内径恢复情况最好,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坐骨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提示,在术后2周,实验动物坐骨神经损伤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就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在术后2周、4周、6周、8周四个不同时间点,给予NGF治疗的各实验组损伤神经功能恢复优于模型对照组,但还没完全达到损伤前水平,各治疗组中即刻超声组恢复情况最好,即刻肌注组次之,14天肌注组恢复最差。3、电生理检测和神经肌肉病理学分析结果提示,在术后2周、4周、6周、8周四个不同时间点,给予NGF治疗的各实验组神经损伤侧肢体的神经和肌肉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NGF治疗的各实验组中即刻超声组神经及肌肉恢复情况最好,即刻肌注组次之,14天肌注组恢复最差。结论1、超声引导下精确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到兔周围神经损伤部位比单纯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疗效明显;2、神经损伤早期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更利于兔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刘素[8](2015)在《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肌电图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以奥沙利铂为主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的化疗方案(FOLF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所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的肌电图特征,探讨奥沙利铂导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分级与奥沙利铂累积剂量及肌电图电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新入院准备接受FOLFOX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首次化疗前进行肌电图检查作为化疗前组,以接受FOLFOX方案化疗并出现周围神经毒性症状、体征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作为化疗后组,在每周期化疗后观察记录患者神经毒性的临床表现、毒性分级(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规毒性判定标准),当出现神经毒性症状加重并发展至更高一级神经毒性时,进行神经传导检查,首先比较化疗前组与化疗后组出现神经毒性的患者肌电图表现差异及各级神经毒性的肌电图表现差异;其次分析奥沙利铂导致各级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分级、肌电图表现及与奥沙利铂累积剂量的相关性。结果:1.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集就诊于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内科符合条件的病例70例,化疗前组14例(无神经毒性组),化疗后组56例(有神经毒性组),其中神经毒性I级24例(42.86%)、II级26例(46.43%)、III级5例(8.93%)、IV级1例(1.78%);2.奥沙利铂神经毒性临床特征:化疗后组56例患者均表现为四肢远端神经末梢的麻木症状;出现触电样感的患者为30例(53.57%)、肢体无力感23例(41.07%),四肢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的患者39例(69.64%)、针刺觉减退或消失27例(48.21%)、震动觉减退或消失23例(41.07%);少部分患者出现疼痛、灼烧感及触觉减退或消失和四肢肌力减退。3.奥沙利铂毒性分级与累积剂量之间的关系:神经毒性I级、II级、III级、IV级的平均累积剂量分别为458.83±218.87mg/m2、741.68±193.86mg/m2、1014.00±105.25mg/m2、1034mg/m2。4.化疗后组肌电图特征:化疗后组56例有51例(91.07%)患者出现肌电图异常,出现神经毒性I级、II级、III和IV级的患者分别为19例(37.25%)、26例(50.98%)、5例(9.81%%)、1例(1.96%)。肌电图表现为各级感觉神经传导电位潜伏期随神经毒性级别的升高呈逐级递增的趋势,而波幅、传导速度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且各神经的波幅、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神经传导电位各级远端潜伏期也随神经毒性级别的升高呈逐级递增的趋势,而波幅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化疗后组与化疗前组的肌电图特征比较:较化疗前组相比化疗后组出现运动传导电位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感觉传导电位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其中右侧正中神经各段、尺神经肘-腕段运动神经传导电位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左右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电位的波幅和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化疗前组相比化疗后组F波平均潜伏期、F-M潜伏期随神经毒性级别的升高而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上下肢肌电图异常率比较:运动神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传导电位的正中神经和尺神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于胫后神经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1.奥沙利铂可导致周围神经毒性,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远端感觉障碍为主;2.奥沙利铂可损伤感觉、运动神经传导电位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感觉传导速度的减慢;其中主要以感觉神经损伤为重,且感觉传导电位的波幅可反映OXA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评估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客观准确的标准。3.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肌电图特征表现是以远端感觉神经轴索损伤为主,同时伴有轻度的运动神经损伤。4.奥沙利铂神经毒性以上肢损伤为重。5.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分级、肌电图异常程度与奥沙利铂累积剂量呈正相关。

王九松[9](2014)在《成人超声CSA值检测在腓管综合征诊治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成人腓总神经(PN)横截面积(CSA)对腓管综合征的诊断符合率的研究,为临床早期诊断腓管综合征(FMS)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临床和肌电图(EMG)拟诊为腓管综合征而住院并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20例,设为研究组;选择无下肢神经病变的健康成人志愿者1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腓总神经CSA值,并作出两组腓总神经CSA及其肿胀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超声诊断成人腓管综合征的灵敏性、特异性及阈值。比较研究组的术前超声和术中探查结果,计算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以及病因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腓管入口处腓总神经CSA为11.73±1.85mm2,腓管出口处腓总神经CSA为15.97±1.64mm2,腓总神经的肿胀率为0.73±0.04;研究组腓管入口处腓总神经CSA为23.27±4.32mm2,腓管出口处腓总神经CSA为21.43±3.22mm2,腓总神经肿胀率为1.09±0.15。对照组腓管入口和腓管出口处腓总神经CS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研究组腓管入口和腓管出口处腓总神经CSA的差异都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腓管入口处腓总神经CSA对腓管综合征诊断的特异性为93.3%,灵敏性为90.0%,阈值为14.39mm2。腓管出口处的腓总神经CSA对腓管综合征诊断的特异性为76.7%,灵敏性为85.0%,阈值为17.40mm2。对照组和研究组腓总神经的肿胀率差异亦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腓总神经的肿胀率对腓管综合征诊断的特异性为83.3%,灵敏性为95.0%,阈值为0.78。研究组均进行了术前超声与术中探查结果的比较,得出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0%,病因检出率为80%。结论:1、通过高频超声(HRU)检测成人腓管内腓总神经CSA,并计算其肿胀率,可提高FMS早期诊断符合率。2、高频超声能够满意显示FMS的腓总神经形态,并可以发现某些致病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张琰[10](2010)在《工业物质作业者神经损害的临床肌电图分析》文中认为

二、CS_2致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肌电图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S_2致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肌电图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职业性急性三甲基氯化锡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基本情况调查
        1.2.2 神经电生理检查
        1.2.3 纯音听阈和声导抗测试
        1.2.4 中毒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3 神经电生理检查
    2.4 诱发电位、纯音听阈测试和声导抗测试
    2.5 治疗、转归
3 讨 论

(2)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器械与药品
        2.3 治疗方法
    3 不良反应处理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
        4.2 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测量
        4.3 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
        4.4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5 疗程观测时间
    6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7 统计学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1 研究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比较
        3.2 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比较
        3.3 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比较
        3.4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4 临床疗效比较
    5 不良反应比较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腓总神经麻痹的认识
        1.1 解剖位置及生理机制
        1.2 病理机制
        1.3 腓总神经麻痹的病因
        1.4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2 祖国医学对腓总神经麻痹的认识
        2.1 病名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药治疗方法
    3 针刺疗法选择依据
    4 低频脉冲电疗法选择依据
    5 基础药物选择依据
    6 康复训练选择依据
    7 证型选择依据
    8 穴位选择依据
        8.1 文献记载的选穴规律
        8.2 本题主穴
        8.3 本题配穴
        8.4 穴位属性
    9 神经传导速度选择依据
    10 研究结果与分析
        10.1 病例完成情况及基线情况分析
        10.2 基于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分析
        10.3 基于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分析
        10.4 基于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分析
        10.5 基于神经传导速度分析
        10.6 基于临床疗效分析
    11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自拟益气祛瘀通络方治疗奥沙利铂导致周围神经毒性(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来源与分组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方法及指标
        3.3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3 奥沙利铂累积剂量比较
    4 周围神经毒性评估(NCI-CTC)
    5 化疗前后肌电图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分析
    6 中医症候疗效评分
    7 安全性指标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益气祛瘀通络方的组方依据
        2.1 中医理论依据
        2.2 组方释意
        2.3 单药分析
    3 疗效分析
        3.1 化疗前后周围神经毒性评估(NCI-CTC)
        3.2 化疗前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分析
        3.3 对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3.4 血液学毒性指标的分析
    4 安全性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危重症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危重症性多发性神经病的危险因素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药品
        1.3.1 肠内营养药品
        1.3.2 肠外营养药品
    2. 方法
        2.1 入选人群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患者在住院3周时的CIP发生率
        2.3.2 患者发生CIP的危险因素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住院3周时的CIP发生率
        4.2 并发CIP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5. 讨论
        5.1 CIP的发病率
        5.2 CIP的危险因素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危重症性多发性神经病的影响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药品
        1.2.1 肠内营养药品
        1.2.2 肠外营养药品
    2. 方法
        2.1 入选人群
        2.2 分组
        2.3 研究方法
        2.4 观察指标
        2.4.1 2组患者入院时和住院3周的周围神经各项参数比较
        2.4.2 2组患者住院3周时CIP的发生率比较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2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和病情比较
        4.2 2组患者入院时和住院3周各组周围神经的相关参数比较
        4.3 2组患者CIP发生率比较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和免疫状态的影响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药品
        1.3.1 肠内营养药品
        1.3.2 肠外营养药品
    2. 方法
        2.1 入选人群
        2.2 分组
        2.3 研究方法
        2.4 观察指标
        2.4.1 2组患者入院时和住院3周的免疫情况
        2.4.2 2组患者入院时和住院3周的营养状态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2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和病情比较
        4.2 2组患者入院时和住院3周的免疫状况比较
        4.3 2组患者入院时和住院3周的营养状态比较
    5. 讨论
        5.1 PEG肠内营养对营养和免疫状况的影响
        5.2 免疫与CIP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通络蠲痹汤外洗防治化疗药物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CIPN的研究现状
        1.1 常见致CIPN的化疗药物及临床表现
        1.2 常见化疗药物致CIPN的机制
        1.3 现代医学治疗CIPN的研究进展
    2 祖国医学对CIPN的研究现状
        2.1 祖国医学文献关于痹症的记载
        2.2 病因病机分析
        2.3 祖国医学治疗CIPN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临床研究二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讨论
    1 通络蠲痹汤组方及现代药理研究
    2 中药外洗治疗CIPN研究意义
    3 血清NGF与CIPN的关系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7)超声引导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兔受损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超声对周围神经挤压伤诊断价值的动物实验研究
    分题一 周围神经挤压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分题二 周围神经挤压伤的超声评估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NGF应用方式及时间对周围神经挤压伤疗效的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8)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肌电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的收集
    1.2 研究对象
    1.3 记录内容
    1.4 肌电图检查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资料的一般情况
    2.2 化疗后组OXA神经毒性临床特征分析
    2.3 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肌电图特征
    2.4 肌电图诊断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成人超声CSA值检测在腓管综合征诊治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语英文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CS_2致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肌电图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性急性三甲基氯化锡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特点[J]. 欧阳桂兰,朱海兵,赖燕蔚,钟善全. 中国职业医学, 2020(05)
  • [2]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D]. 池彩霞.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自拟益气祛瘀通络方治疗奥沙利铂导致周围神经毒性(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 赵孟煜.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危重症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研究[D]. 张津华. 郑州大学, 2018(01)
  • [5]通络蠲痹汤外洗防治化疗药物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D]. 师悦.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3)
  • [6]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J]. 王珏.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6(04)
  • [7]超声引导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兔受损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D]. 李洪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6(02)
  • [8]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肌电图特征研究[D]. 刘素. 山西医科大学, 2015(02)
  • [9]成人超声CSA值检测在腓管综合征诊治中的研究[D]. 王九松. 南华大学, 2014(02)
  • [10]工业物质作业者神经损害的临床肌电图分析[J]. 张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10)

标签:;  ;  ;  ;  ;  

CS_2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及肌电图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