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宁德市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宁德市果树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骆艺[1](2020)在《宁德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畜禽粪便、残留农膜和菌渣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使得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宁德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立足宁德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并结合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当地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江莉[2](2020)在《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若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葡萄果实发育和成熟,但由于春夏季节高温高湿,此时正是葡萄的开花坐果时期,易导致园内病害滋生流行。福建省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设施避雨栽培葡萄。近年来闽东、北地区葡萄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福建省葡萄主产区之一,80%采用连栋的避雨栽培模式,此模式下容易出现高温高湿、弱光和CO2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在对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栽培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对连栋设施葡萄园微环境进行了分析,针对棚内光照强度减弱、高温高湿和CO2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改造树形、开窗降温、补充CO2气肥等研究,具体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对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福建省设施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福建省设施葡萄种植面积达8445 hm2,产量达15.75万t,占全省葡萄种植的80.4%、产量的92.1%,主要栽培品种为‘巨峰’;其中主要分布在宁德、南平、三明、福州地区,占全省设施葡萄种植面积的97.6%。(2)对主产区宁德市福安市,平地葡萄避雨栽培的主要设施类型为连栋栽培,连栋面积约200 hm2;单跨宽度6.0 m,棚顶距地面3.4 m,肩高2.0 m。设施内形成了高温高湿的小气候,棚内年平均温度比露地温度高2℃,特别是夏季,葡萄果实转色和成熟期,棚内最高温达45℃,比露地温度高10℃,显着高于葡萄生长上限温度(35℃),导致了叶片严重日灼后果;7月份平均湿度显着高于露地温度;CO2浓度在白天持续下降,棚内的CO2浓度远低于葡萄的CO2饱和点,补充外源CO2可以提高光合效率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2.针对福建省平地连栋设施葡萄园中存在的弱光、高温高湿、CO2不足问题,进行了改造树形、开窗降温、补充CO2气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葡萄冬剪将传统高干倒伞形(CK)改造为“一”字形树形,结果表明:“一”字形树形较CK物候期明显提前,成熟时间提前6 d左右;果实成熟期(花后105 d)“一”字形树形叶幕底层光照强度平均比CK提高了80%,“一”字形叶幕层平均温度高出4.3℃。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成熟期(花后105 d),“一”字形叶绿素总量显着高于CK(P<0.05);PSII实际光合效率Y(II)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与改造树形差异显着。“一”字形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9:00和11:00显着高于对照,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光保护能力综合来看“一”字树形优于对照。“一”字树形2年的果实品质总体得到了改善,表现为可滴定酸含量持续降低;改造后第二年(2018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显着高于CK,分别提高了13.29%、9.88%和23.8%,说明改造树形可提高葡萄果实品质,改善果实风味。改造后第二年(2018年)葡萄单株产量和亩产显着低于对照,传统树形亩产比CK显着提高了126.7%;第三年(2019年)葡萄单株产量基本与对照持平,但亩产仍比CK低47.2%。“一”字形由于果实品质的改善,出园单价提高了4元/kg,改造树形后第三年亩产值显着提高。(2)通过自制简易拉杆在温度高于35℃的天气开窗,结果表明:9:00~15:00开窗效果最好,显着降低棚内温度6.1℃,开窗对湿度有间断性影响,白天显着降低棚内湿度,晚上开窗棚内湿度高于棚外;同时设施大棚通风情况改善,棚内风速显着提高。开窗处理的植株叶片叶绿素总含量与CK无显着影响(P<0.05),开窗处理的PSII实际光合效率Y(II)在9:00和13:00均显着高于CK;13:00与CK相比提高了12.4%,可能是开窗处理的降温效果降低了PSII系统胁迫。CK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持续增至13:00后下降,变化幅度比开窗处理小,在9:00显着高于CK,光合活性较好。开窗处理的单果重比对照显着提高了9.9%、可滴定酸含量显着降低、糖酸比显着提高,开窗后果实风味更佳。开窗处理病害等级为5级的最多,其次是4级,叶片受轻微日灼的数量较少,其中1级病害数量显着低于CK,开窗处理植株抗病性较强;(3)晴天将CO2气肥缓释颗粒均匀悬挂在叶幕下方10 cm,结果表明:在13:00后增施气肥处理的CO2浓度达到517 mg/L,显着高于对照。棚内补充CO2浓度后的叶片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总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叶绿素总含量提高了6.4%。不同处理的PSII实际光合效率Y(II)在一天中先升后降再升,两者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11:00后变化趋势一致,在11:00和15:00均显着高于对照,较CK均提高了1倍左右,光保护能力显着提高。增施气肥后显着提高了单果重、糖酸比及花色苷含量,单果重较CK提高了13.0%,说明补充CO2有助于果实生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糖含量略高于CK,但无显着差异,糖酸比较CK显着提高了39.2%;花色苷含量也显着增加,说明果实发育良好,有助于果皮转色。3.综上,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若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有效调控了设施环境,有利于葡萄生长,果实品质改善,有助于福建省设施葡萄产业稳健发展。

郑爱英[3](2019)在《福建省四季草莓引种及其生长结果对昼夜温度的响应》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草莓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4月上市,夏秋季节是草莓供应的空档期,大大制约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四季草莓也叫日中性草莓,因其对光周期不敏感,即使在夏季只要温度适宜也可连续开花结果,栽培四季草莓是填补草莓生产空档期的有效手段。本试验引进‘蒙特瑞’‘圣安德瑞斯’‘波特拉’‘阿尔比’4个抗性较强的四季草莓优良品种。在人工气候室模拟不同昼夜温度,探究四季草莓生物学特性、光合特性、果实品质的变化,筛选四季草莓适宜的生长温度。并在福建省中高海拔山区引种试栽,对其生物学特性、花粉活力、果实品质进行观测研究,筛选适合福建省中高海拔山区栽培的四季草莓品种,为今后福建省四季草莓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在人工气候室对不同昼夜温度(25℃/16℃、28℃/19℃、30℃/21℃、33℃/24℃)四季草莓生长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显示:(1)生物学特性方面:随昼夜温度的升高,四季草莓株高、叶柄长、叶面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昼夜温度超过30℃/21℃时,植株矮小、生长势下降,出现叶片卷曲现象。同时生长特性的差异也跟品种有关系,4个四季草莓品种中,阿尔比株高、叶面积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品种,且叶片卷曲尤为严重,生长势差。(2)光合特性方面:不同的生长阶段,光合作用存在着差异。处理温度为25℃/16℃和28℃/19℃时,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净光合速率(Pn)先增加后降低。处理温度为30℃/21℃和33℃/24℃时,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Pn逐渐降低。当生长天数不超过35 d,随着昼夜温度的升高,Pn在30℃/21℃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在当生长天数超过35 d,随着昼夜温度的升高Pn逐渐下降。(3)果实品质方面:随着昼夜温度的升高,四季草莓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但是总体差异不显着。昼夜温度在25℃/16℃下蒙特瑞、圣安德瑞斯2个品种果实大,花芽分化好,产量高。2.初步研究了4个草莓品种的高山引种表现,结果如下:(1)生物学特性方面:4个品种中,蒙特瑞、圣安德瑞斯田间性状表现较好,定植25 d后成活率均达到95%,且株高、叶柄长、叶面积均高于其它两个品种,生长势旺。波特拉和蒙特瑞结果期比圣安德瑞斯提前35 d,波特拉在温度高于28℃时,花粉活力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品种。波特拉开花结果量多,产量高,是圣安德瑞斯的2倍,但畸形果率高达18.75%,蒙特瑞产量仅次于波特拉。圣安德瑞斯花芽分化相对较少,产量低,阿尔比未开花结果。蒙特瑞、圣安德瑞斯抗根腐病和灰霉病较强。(2)在果实品质方面:波特拉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仅为3.15%,显着低于其它两个品种,可溶性固形物、Vc、蛋白质含量、硬度均最低,结果期烂果、畸形果多,果实品质差;圣安德瑞斯糖酸比可达5.56,显着高于其它两个品种,果实风味好,品质佳;蒙特瑞果实品质仅次于圣安德瑞斯,硬度是圣安德瑞斯的2倍,较耐贮藏。综合比较得出:在营养生长阶段,30℃/21℃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在生殖生长阶段,25℃/16℃条件对植株的光合作用更有利。品种选择方面,蒙特瑞各方面表现良好,可作为当地的主推品种;圣安德瑞斯产量相对较低,但抗根腐病和灰霉病、红蜘蛛能力强,果实品质好;波特拉品种虽花芽分化好,但生长势一般,抗病虫害能力、果实品质较差。

朱静静[4](2019)在《福建省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福建省是我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也是信息化建设领域的试点省份,具有较好农业信息化基础,但整体上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存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不够深入、农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低、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研究福建省农业信息化现状与水平,提出切实有效的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信息生产力理论、信息市场理论、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为基础,通过走访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等部门,查阅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资料,分析了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构建了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分析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主要结果如下:(1)福建省农村拥有良好的光纤、电视、移动电话、广播、电信网络信息通讯基础设施;拥有“淘宝镇”24个、“淘宝村”189个、农产品电子商务比较发达;已建设运行了13个农业行业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到9个设区市以及全省的69个县(市、区),12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拥有上传企业基地119家,农业管理过程信息化、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设施农业占地总面积仅为福建耕地面积的2.27%,设施灌溉面积占灌溉耕地面积的9.10%,拥有的农业机械以果树修剪、机动脱粒机为主,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不高。(2)农业信息化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福建省已建立了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180个、现代化农业智慧园14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1个、信息进村入户试点20个,初步积累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3)构建了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即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信息化人才、农业经济基础;13个二级指标,即农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计算机数量、彩色电视机数量、移动电话数量,每周广播播出时间、电视播出时间,广播、电视覆盖率,人均电信业务总量,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比重,国有企事业单位农业技术人员数占总专业技术人员数的比重,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4)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表明,由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20132017年分别提高了54.43%、68.48%,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现阶段影响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在于农业经济基础,农业信息化人才及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小。贡献较大的4个二级指标对总指数的贡献率为76.6%(变异系数法)、93.8%(熵值法),贡献大小顺序为: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人均电信业务总量,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计算机拥有量、受教育程度以及农业技术人员的缓慢增长制约了福建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5)SWOT分析表明,福建省发展农业信息化具有农业综合效益高、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结构优化及地理区位优势;劣势为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不高、农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人才缺乏、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各级政府出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数字福建”建设等政策以及政府的资金投入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机遇;面临的威胁为信息意识薄弱、农业劳动力不足、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6)通过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以及战略组合分析,提出了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主要包括: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强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应用;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抓好示范点建设与推广工作;建立农业信息化建设激励机制。

肖家欣[5](2018)在《宁德市山区县精准扶贫模式分析与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贫困是制约着社会和谐发展的尖锐矛盾。扶贫模式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形式,本质上不能区分优劣好坏,最关键的衡量标准在于它能否契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现如今精准扶贫处于关键时刻,对扶贫模式的优化势必是不可忽略的工作重点。本研究从山区精准扶贫的理论和相关性研究入手,以宁德5个山区县发展的精准扶贫模式作为选题切入点,基于140个贫困村503位贫困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研究调查区域扶贫模式的成效,最后将扶贫模式优化作为选题落脚点,以保障“扶”后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本论文内容共由六个章节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梳理和概述国内外贫困相关的历史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本文研究运用的方法及其论文的建构体系。第二章是国内外主要扶贫模式分析。对国内外主要扶贫模式的路径选择和作用重点进行研究。第三章是山区精准扶贫困境和对策研究。结合宁德市山区县贫困现状的实践考察,分析山区扶贫内生和外在动力不足的制约因素。通过贫困山区县精准扶贫对策建议的提出,为优化扶贫模式夯实基础。第四章是宁德市山区县精准扶贫模式特征分析。从农户调研的视角出发,对调查样本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归纳宁德市扶贫模式特征和问题这两个方面,概括了宁德市山区县扶贫模式的现状。第五章是宁德市山区县扶贫模式效果实证研究。根据宁德市调查数据,构建扶贫模式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产业扶贫模式开展模型的有效与实证研究,为扶贫模式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作用。第六章是宁德市山区县精准扶贫模式优化策略。基于前五章内容的总述,本章节提出宁德市山区县扶贫模式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胡文舜,许奇志,蒋际谋,施金全,姜帆,袁韬,郑少泉[6](2018)在《半开放式龙眼设施大棚环境因子的变化分析——以福建省宁德市2016年初冷空气活跃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以福建省福安市坂中乡半开放式日光温室龙眼大棚为试验点,对2016年1—3月大棚内外气温、相对湿度、地温及棚外降雨量的变化进行观测,分析环境因子变化规律及冻害对树体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气温与露地气温总体无显着性差异,两者均具有单峰曲线形式的日变化特征,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最高值出现在1月的13:00左右和2、3月的14:00左右。大棚地温较露地高1.95℃,差异呈极显着,两者地温日内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最低值出现在8:00左右,最高值出现在15:00—17:00,大棚最高值出现时间较露地提前约1h。大棚相对湿度较露地高1.35个百分点,差异呈极显着,大棚和露地的相对湿度日内变化均呈双峰单谷型,与气温的日内变化趋势相反。3个月总降雨量为411.0mm,降雨量与相对湿度和气温呈极显着相关,气温与地温和相对湿度呈极显着相关。1月24—26日极端低温期间,大棚内发生两次持续12h左右的0℃以下低温(气温最低值-4.93℃),造成龙眼植株主干或一级分枝以上部位受冻干枯,春后萌芽大多发生在近地面的主干部位。

陈嘉[7](2016)在《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技术扩散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文中提出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之一,如何更好地吸收先进技术、促进技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扩散,是目前各个国家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目前经济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国际间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而台商直接投资除具备外商直接投资的一般特征外,其在大陆投资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台湾农业先进技术通过直接投资,向大陆地区扩散的现状、机制及特征等,是对现有技术扩散研究、农业研究及外商直接投资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与拓展。随着台商对大陆地区农业投资的不断发展,其集中于东南沿海的投资态势必将有所转变,而农业投资区位选择及其技术扩散,与地区自然条件等资源禀赋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台商对福建农业投资及其技术扩散的现状、趋势及驱动机制等,将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文章首先充分对比了两岸农业及农业技术发展的历程、禀赋及现状,认为闽台间具有相似的农业发展条件及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具有较大的农业产业转移与合作潜力。通过长时间尺度的台商在大陆及福建省农业投资的时空格局研究,结论表明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整体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从投资累积量看,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显着集中于沿海地区,其空间格局呈“T型”分布,以沿海与长江经济带为主要轴线,在沿海地区以广东与江苏为双核心,同时沿闽、浙两省形成双核心的“过度地带”;而在福建省内的台商农业投资则显着集中于福州、漳州两市,在空间格局上呈现集聚—分散—再集聚的变化态势。在此基础上,本文侧重从地理学视角,以地理学研究范式研究台湾先进农业技术在大陆及福建省内的空间扩散,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种空间尺度对比分析台商农业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机制、途径与模式,得到结论如下:①在宏观尺度下,开放因子对于福建省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十分显着,FDI、TDI及闽台农业贸易对于福建农业均存在持续的技术溢出,但其溢出效应的大小及其作用方向却存在变化,体现出“边际效应递减”规律。闽台农业贸易是主要溢出渠道,闽台贸易则在闽台全面开放阶段方显示出其对福建农业的显着溢出效应。②在中观尺度下,台商农业技术扩散表现出独特的时空规律。台商对福建农业投资并随之带来的新品种技术,其时间维度的扩散符合“S型”曲线发展,技术扩散速率的变动符合“钟型”曲线变化,但其扩散周期较其他果树品种更短,且扩散发展迅速,目前扩散已进入平稳发展期。而空间维度扩散,则由于其非政府主导、较少市场经营机构参与的扩散机制,表现为在福建省内形成以一级扩散源为主,叠加二级扩散源扩散效应,呈蔓延式接触扩散与跳跃式扩散并存的扩散格局,而影响技术扩散强度及效果的主要因子有农业投入及地区政府推广机制,同时距离因子、技术扩散源的技术保护对技术扩散也存在显着影响。③在微观尺度下,通过台商农业投资的技术源(台资企业)及技术受体(本地农户)研究,认为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透过多向联系、劳动力流动效应及示范效应多种渠道产生技术的溢出,而其溢出效应的独特性表现在:以“前向溢出”为主的产业链方向的溢出效应,且劳动力流动的溢出效应对于台资企业的影响较小。而形成上述特殊的溢出效应,与台资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技术保护策略有关,还与本地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与公司战略有关。而技术受方的采纳行为,则与家庭劳动力、兼业情况、作物种植现状及种植历史等因子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加强闽台农业合作及台商对福建农业投资技术扩散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袁素华,薛少彬,刘凤葵,周丽萍[8](2015)在《闽东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文中认为阐述宁德市设施农业现状和生产特点,分析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

张瑜[9](2015)在《基于平衡施肥的福建省耕地化肥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利用2009年全省耕地地力调查、测土配方施肥调查及田间肥效试验等相关分析数据,在分析福建省耕地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的基础上,借助农业部研制的“耕地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软件,基于养分丰缺指标法测算福建省耕地主要农作物优化施肥的氮磷钾化肥需求量,通过与现实氮磷钾化肥施用量的比较分析,提出福建省化肥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和对策,为科学施用化肥以及化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耕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均值为134.47 mg/kg,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空间分布上呈现西北高、东南低,山区高、沿海低的趋势。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值为29.56 mg/kg,总体上处于丰富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缺乏水平的耕地多分布于西北部山区,丰富水平的耕地多分布于全省西南和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值为76.52 mg/kg,总体上处于缺乏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水平的耕地在全省各地皆有分布,而丰富水平的耕地仅零星分布于漳州、莆田、泉州等设区市。2、福建省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3.49%,处于丰富和缺乏水平的耕地仅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7.41%和19.09%。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5.43%,处于中等和缺乏水平的耕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2.14%和12.43%。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水平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2.73%,处于丰富和中等水平的耕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9.56%和27.71%。3、福建省耕地土壤碱解氮含量除厦门市以缺乏水平为主外,其它市均以中等水平为主;土壤有效磷含量除南平和宁德市以中等水平为主外,其它各市均以丰富水平为主;全省各市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以缺乏水平为主。旱地、水浇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水平的面积较大,水田处于中等水平的面积较大;旱地、水田和水浇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以丰富水平的面积较大;旱地、水田和水浇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以缺乏水平的面积较大。滨海盐土、赤红壤和风砂土的碱解氮含量以缺乏水平的耕地面积较大,红壤、黄壤、水稻土和紫色土的碱解氮含量以中等水平的耕地面积较大,潮土的碱解氮含量处于丰富、中等、缺乏水平的耕地面积相差不大;潮土、赤红壤、风砂土、红壤、黄壤、水稻土和紫色土的有效磷含量以丰富水平的耕地面积较大,滨海盐土的有效磷含量以缺乏水平的耕地面积较大;各土类的速效钾含量皆是缺乏水平的耕地面积较大。4、福建省耕地主要农作物氮肥优化需求量为30.95万t,与氮肥实际消费量相比,过量施用氮肥5.32万t,其中漳州和泉州市氮肥施用过量较多,福州和三明市氮肥施用量不足。主要农作物磷肥优化需求量为8.10万t,过量施用磷肥6.92万t,其中漳州和龙岩市磷肥施用过量较多。主要农作物钾肥优化需求量为26.96万t,钾肥施用量亏缺12.06万t,其中福州、三明和南平市耕地钾肥施用亏缺量较大。5、根据福建省耕地主要农作物氮磷钾肥的实际消费与优化需求测算结果,全省耕地化肥实际消费总量为66.21万t,化肥优化需求总量为66.02万t,可减少耕地化肥资源市场供给量1862 t。根据福建省氮磷钾肥生产企业分布状况与化肥供需情况,提出福建省化肥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如下:在福州市建立省级化肥资源调度中心,在各市分别建立实际化肥资源调度中心,全省可减少耕地氮肥市场供给量5.32万t,减少耕地磷肥市场供给量6.91万t,需增加耕地钾肥市场供应量12.06万t。针对福建省耕地化肥利用现状及消费需求情况,从企业和技术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保障全省化肥资源的优化配置。

黄海和[10](2015)在《宁德市蕉城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能够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在分析宁德市蕉城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认为蕉城区特色现代农业在区位交通、生态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优势明显,但也有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配套服务能力不足、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劣势。同时,既面临强农惠农政策推行、环三都澳区域开发等机遇,也面对着农业开发融资困难、土地流转难度较大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布局以及发展重点,分别是霍童溪生态农业经济区、宁古线绿色高优农业区、三都澳沿海特色农业区,发展重点产业包括粮油、水果、蔬菜、中草药、茶、食用菌、林竹、花卉苗木、畜牧和休闲农业等。与此同时,提出了加强市场主导地位、发挥“互联网+现代农业”作用、加强金融支持力度、配套综合服务保障等宁德市蕉城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二、宁德市果树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德市果树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宁德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 化肥污染
    1.2 农药污染
    1.3 畜禽粪便污染
    1.4 残留农膜污染
    1.5 菌渣污染
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民众防治意识薄弱、参与度低,污染治理难度较大
    2.2 经费保障难,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2.3 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健全的污染防治机制
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民众防治意识,推广农业新技术
    3.2 加大财政投入,引进专业人才
    3.3 完善污染防治治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2)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若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略缩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我国南方设施葡萄生产现状
        2.1 南方避雨栽培生产现状
        2.2 南方避雨栽培发展成就
        2.3 南方避雨栽培存在的问题
    3 设施葡萄微环境研究进展
        3.1 设施葡萄温湿度的变化
        3.2 设施葡萄光照的变化
        3.3 设施CO_2浓度的变化
    4 环境因子对葡萄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4.1 光照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4.2 温度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4.3 CO_2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2 研究内容
        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福建省设施葡萄栽培现状调查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内容
    2 调查结果
        2.1 福建省气候情况
        2.2 福建省设施葡萄种植面积、产量调查
        2.3 福建省设施葡萄种植区分布
        2.4 福建省设施葡萄主栽品种
        2.5 福建省气温分布情况
        2.6 棚内外温湿度调查
        2.7 棚内CO_2浓度调查
        2.8 福建省设施葡萄栽培模式
        2.9 福建省设施葡萄批发平均售价比较
    3 调查总结
        3.1 调查结果
        3.2 存在的问题
        3.3 拟解决的措施
第三章 树形改造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观测指标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树形对设施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2.2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幕微环境的影响
        2.2.1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幕温度的影响
        2.2.2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幕湿度的影响
        2.2.3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幕光照强度的影响
        2.3 树形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2.3.1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2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含水率的影响
        2.3.3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实际光合效率 Y(Ⅱ)的影响
        2.3.4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表观电子传递效率(ETR)的影响
        2.3.5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影响
        2.3.6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
        2.4 树形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2.5 树形对设施葡萄产量效益的影响
    3 讨论
        3.1 树形对设施葡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2 树形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3.3 树形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开窗降温对葡萄植株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3.2 环境因子观察
        1.3.3 叶幕微环境测定
        1.3.4 叶片生理指标测定
        1.3.5 叶片日灼数量统计
        1.3.6 果实品质测定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棚内外环境因子观察
        2.1.1 棚内外温度比较
        2.1.2 棚内外湿度比较
        2.2 开窗对叶幕微环境的影响
        2.3 开窗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2.3.1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2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片含水率的影响
        2.3.3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4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片日灼数量的影响
        2.5 开窗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幕微环境的影响
        3.2 开窗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3.3 开窗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及叶片日灼抗病性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增施CO_2气肥对葡萄植株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棚内CO_2浓度测定
        1.2.3 物候期观察
        1.2.4 光合参数测定
        1.2.5 果实品质测定
        1.3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CO_2气肥对棚内CO_2浓度的影响
        2.2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2.3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2.3.1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2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叶片含水率的影响
        2.3.3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4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棚内CO_2浓度的影响
        3.2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3.3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福建省四季草莓引种及其生长结果对昼夜温度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略缩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草莓的分类
    3 草莓生产现状
        3.1 世界草莓生产现状
        3.2 我国草莓生产现状
        3.3 我国四季草莓生产现状
    4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1 温度对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4.2 温度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4.3 温度对植物果实品质的影响
        4.4 温度对四季草莓生长结果的影响
    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5.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福建省草莓生产现状调查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内容
    2 调查结果
        2.1 福建省草莓种植面积和产量调查
        2.2 福建省草莓种种植区分布
        2.3 福建省草莓主栽品种
        2.4 福建省草莓种植模式
        2.5 福建省草莓批发、采摘平均售价比较
    3 调查总结
        3.1 存在的问题
        3.2 拟解决措施
第三章 昼夜温度对四季草莓生长结果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生物学指标测定
        1.2.3 光合参数测定
        1.2.4 果实品质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昼夜温度对四季草莓植株性状的影响
        2.2 昼夜温度对四季草莓生育期的影响
        2.3 昼夜温度对四季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
        2.3.1 昼夜温度对四季草莓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2.3.2 昼夜温度对四季草莓蒸腾速率(Tr)的影响
        2.3.3 昼夜温度对四季草莓胞间CO_2 浓度(Ci)的影响
        2.3.4 昼夜温度对四季草莓气孔导度(Gs)的影响
        2.4 昼夜温度对四季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昼夜温度对四季草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2 昼夜温度对四季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
        3.3 昼夜温度对四季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福建省四季草莓引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成活率统计
        1.3.2 植株性状测定
        1.3.3 物候期观察
        1.3.4 花粉活力测定
        1.3.5 产量测定
        1.3.6 抗病虫性调査
        1.3.7 品质指标测定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四季草莓生物学特性比较
        2.1.1 不同品种四季草莓成活率比较
        2.1.2 不同品种四季草莓植株性状比较
        2.1.3 不同品种四季草莓物候期比较
        2.1.4 不同品种四季草莓花粉活力比较
        2.1.5 不同品种四季草莓产量比较
        2.1.6 不同品种四季草莓抗病虫害比较
        2.2 不同品种四季草莓果实品质比较
        2.2.1 不同品种四季草莓外观品质比较
        2.2.2 不同品种四季草莓果实硬度比较
        2.2.3 不同品种四季草莓理化品质比较
    3 讨论
        3.1 生物学特性
        3.2 果实品质
        3.3 综合评价
    4 小结
第五章 四季草莓山地高效栽培技术总结
    1 栽培管理
        1.1 品种选择
        1.2 园地选择
        1.3 土壤准备
        1.4 起垄
        1.5 定植
    2 肥水管理
        2.1 施肥
        2.2 水分
    3 植株管理
    4 病虫害防治
    5 采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福建省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1.2.2 农业信息化理论
        1.2.3 农业信息化研究领域
        1.2.4 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
        1.2.5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2.2.2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
        2.2.3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SWOT分析
        2.2.4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分析
    2.3 技术路线
3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3.1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
    3.2 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
        3.2.1 设施农业面积
        3.2.2 设施灌溉面积
        3.2.3 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
    3.3 农产品流通过程信息化
    3.4 农业产业过程管理信息化
    3.5 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情况
        3.5.1 福建省农业网站服务情况——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为例
        3.5.2 12316 农业信息服务
        3.5.3 农业信息综合服务情况
    3.6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建设现状
        3.6.1 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3.6.2 省级现代化农业智慧园建设情况
        3.6.3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情况
        3.6.4 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建设情况
4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
    4.1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4.2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数据
    4.3 指标权重计算
        4.3.1 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
        4.3.2 熵值法确定权重
    4.4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
        4.4.1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
        4.4.2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水平一级指标
    4.5 小结
5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SWOT分析
    5.1 优势分析(S)
        5.1.1 农业产值快速增长、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5.1.2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5.1.3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
        5.1.4 地理区位优势
    5.2 劣势分析(W)
        5.2.1 全省农业设施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5.2.2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示范点发展不均衡
        5.2.3 缺乏复合型农业信息化人才
        5.2.4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
    5.3 机会分析(O)
        5.3.1 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
        5.3.2 “数字福建”的建设目标为推动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5.3.3 政府的资金投入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
    5.4 威胁分析(T)
        5.4.1 农业信息化意识薄弱,培训指导工作不到位
        5.4.2 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
        5.4.3 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5.5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SWOT战略组合分析
        5.5.1 优势-机会(SO)战略组合
        5.5.2 劣势-机会(WO)战略组合
        5.5.3 优势-威胁(ST)战略组合
        5.5.4 劣势-威胁(WT)战略组合
        5.5.5 战略组合分析矩阵
6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分析
    6.1 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
        6.1.1 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力度
        6.1.2 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确保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有效运营
        6.1.3 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6.1.4 推进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有序的农业信息市场
    6.2 加强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应用
        6.2.1 推广大田种植业信息技术应用
        6.2.2 推进设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6.2.3 加强畜禽养殖业信息化管理
    6.3 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提高农业信息化应用推广能力
        6.3.1 培养引进农业信息化人才
        6.3.2 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
    6.4 进一步抓好示范点建设与推广工作
        6.4.1 抓好农业物联网、智慧园示范建设工作
        6.4.2 抓好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作
        6.4.3 抓好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建设工作
    6.5 建立农业信息化建设激励机制,保障农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宁德市山区县精准扶贫模式分析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的历史进程
        1.3.1 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1.3.2 贫困成因的研究综述
        1.3.3 扶贫模式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4.3 研究数据来源
2 国内外主要扶贫模式分析
    2.1 国外扶贫模式与路径
        2.1.1 “发展极”模式
        2.1.2 “满足基本需求”模式
        2.1.3 “社会保障方案”模式
    2.2 国内扶贫模式与路径
        2.2.1 产业扶贫模式
        2.2.2 旅游扶贫模式
        2.2.3 电商扶贫模式
        2.2.4 金融扶贫模式
        2.2.5 易地扶贫搬迁模式
        2.2.6 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3 山区精准扶贫困境与对策研究
    3.1 贫困山区县发展的基本问题
        3.1.1 交通制约突出
        3.1.2 经济发展滞后
        3.1.3 自然灾害威胁
        3.1.4 增收技能不强
        3.1.5 病残制约严重
    3.2 贫困山区县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3.2.1 实施多维指向贫困评价体系
        3.2.2 加大山区扶贫着力的针对性
        3.2.3 确保山区贫困顽疾标本兼治
4 宁德市山区县精准扶贫模式特征分析
    4.1 调查区域概况
    4.2 调查样本特征概述
    4.3 宁德市山区县扶贫工作开展现状
        4.3.1 创新帮扶机制,保障农民增收
        4.3.2 凝聚社会力量,助力精准扶贫
        4.3.3 因村因户施策,实现精准帮扶
    4.4 宁德市山区县精准扶贫模式特征
        4.4.1 产销融合激发乡村内生性发展动力
        4.4.2 立足特色资源驱动乡村旅游经济提质提速发展
        4.4.3 “产品众筹+互联网”助推贫困农户增收减贫
        4.4.4 “精准扶贫”与“共享发展”的有效衔接
    4.5 宁德市山区县精准扶贫模式问题分析
        4.5.1 教育精神贫乏,脱贫后备力量教育程度低
        4.5.2 家庭责任缺失,加大扶贫难度
        4.5.3 扶贫措施缺乏联结机制,难形组合拳
5 宁德市山区县扶贫模式效果实证研究
    5.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与评价体系的确定
    5.2 指标权重设计
    5.3 宁德市产业扶贫模式效果的实证研究
        5.3.1 调查问卷情况统计
        5.3.2 指标层模糊综合评价
        5.3.3 宁德市产业扶贫模式的不足与启示
6 宁德市山区县精准扶贫模式的优化策略
    6.1 融合“就业”“教育”扶贫模式,加强脱贫后备力量建设
    6.2 助推“互联网+扶贫”模式战略,链接产业扶贫发展平台
    6.3 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多元化发展,夯实劳动力就业转移
    6.4 加强家庭责任意识培育,提升自我发展意愿
7 主要结论与不足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半开放式龙眼设施大棚环境因子的变化分析——以福建省宁德市2016年初冷空气活跃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园概况
    1.2温湿度的测定
    1.3 雨量的测定
    1.4 冻害发生及恢复情况调查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温的变化特征
    2.2 地温的变化特征
    2.3 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
    2.4 降雨量的变化特征
    2.5 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2.6 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
    2.7 树体冻害症状及恢复
3 结论与讨论

(7)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技术扩散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选题背景与意义
2.研究目标与内容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技术路线
4.研究特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研究理论基础与综述
1.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1.1 技术与农业技术
    1.2 技术扩散及相关概念
    1.3 技术扩散相关概念辨析
    1.4 农业技术扩散及其特征
2.技术扩散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熊彼特创新理论
    2.2 罗杰斯创新扩散理论
    2.3 地理学的空间扩散理论
3.技术扩散研究进展
    3.1 技术扩散国内外研究进展
    3.2 FDI技术扩散研究进展
    3.3 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
    3.4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二章 闽台农业技术发展条件及历程比较
1.农业发展条件
    1.1 自然地理概况
    1.2 农业资源
    1.3 经济发展水平
    1.4 人口与劳动力
2.闽台农业发展历程
    2.1 福建农业发展历程
    2.2 台湾农业发展历程
3.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台商农业投资的时空格局研究
1.数据来源
2.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时空格局
    2.1 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历程
    2.2 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空间格局
    2.3 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行业分布
3.台商对福建农业投资的时空格局
4.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闽台农业发展及其技术进步对比
1.引言
2.模型与数据
    2.1 农业生产效率计算模型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计算结果及分析
    3.1 农业产值及部门结构对比
    3.2 闽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动因分析
4.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宏观尺度下的台商农业技术扩散
1.福建省农业技术进步
2.闽台开放对福建农业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
    2.1 回归分析模型
    2.2 变量选取及说明
    2.3 回归分析结果
3.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观尺度下的台商农业技术扩散
1.研究区概况
2.台湾农业技术的时空扩散—以台湾青枣为例
    2.1 农业技术的时间维扩散
    2.2 农业技术的空间维扩散
    2.3 农业技术的时空扩散机制
3.本章小结 第七章 微观尺度下的台商农业技术扩散
1.台商农业投资的技术溢出—技术源分析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调研结果分析
2.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研究—技术受方行为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分析框架
    2.2 台商农业技术扩散及其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
3.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1.研究主要结论
    1.1 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水平对比研究
    1.2 宏观尺度下台商农业技术的扩散效应
    1.3 中观尺度下特殊的农业技术时空扩散模式
    1.4 微观尺度下台商农业技术源及技术受方技术扩散及其影响因子
    1.5 政策建议
2.研究展望 附录1:漳浦县青枣种植面积各年扩散分布图 附录2:农业技术扩散与扩散环境(企业主)调查问卷 附录3:农业技术扩散与扩散环境(农户)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平衡施肥的福建省耕地化肥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土壤养分丰缺分区研究综述
        2.1.1 土壤养分丰缺分级指标研究综述
        2.1.2 国内外土壤养分空间分异与丰缺分区研究综述
    2.2 平衡施肥研究综述
        2.2.1 国外平衡施肥研究综述
        2.2.2 国内平衡施肥研究综述
    2.3 区域肥料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
        2.3.1 化肥生产、消费及供需平衡研究综述
        2.3.2 化肥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
    2.4 化肥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存在的问题
3 研究区概况
    3.1 自然资源概况
        3.1.1 气候条件
        3.1.2 地形地貌
        3.1.3 地质条件
        3.1.4 水文条件
        3.1.5 土壤条件
        3.1.6 耕地利用现状
    3.2 农业生产概况
        3.2.1 农作物生产概况
        3.2.2 农作物化肥使用概况
4 研究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4.1 总体思路
    4.2 技术路线
5 研究方法与步骤
    5.1 基础资料收集
    5.2 耕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底图数据库建立
    5.3 耕地土壤养分丰缺分区数据库建立
        5.3.1 耕地土壤调查样点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立
        5.3.2 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异数据库建立
        5.3.3 耕地土壤养分丰缺分区数据库建立
    5.4 基于平衡施肥技术的耕地主要农作物化肥需求量测算及其数据库建立
        5.4.1 耕地主要农作物种类的确定
        5.4.2 耕地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及其数据库建立
    5.5 耕地主要农作物化肥实际消费量计算
    5.6 耕地化肥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建立
    5.7 数据统计与图件编制
6 结果与分析
    6.1 福建省耕地土壤氮磷钾含量状况分析
        6.1.1 耕地土壤速效氮含量状况分析
        6.1.2 耕地土壤速效磷含量状况分析
        6.1.3 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状况分析
    6.2 福建省耕地土壤氮磷钾丰缺分区分析
        6.2.1 耕地土壤速效氮丰缺分区分析
        6.2.2 耕地土壤速效磷丰缺分区分析
        6.2.3 耕地土壤速效钾丰缺分区分析
    6.3 基于平衡施肥技术的福建省耕地化肥需求分析
        6.3.1 耕地氮肥需求分析
        6.3.2 耕地磷肥需求分析
        6.3.3 耕地钾肥需求分析
    6.4 福建省耕地化肥优化配置分析
        6.4.1 耕地氮肥优化配置分析
        6.4.2 耕地磷肥优化配置分析
        6.4.3 耕地钾肥优化配置分析
    6.5 福建省耕地化肥资源优化配置对策
        6.5.1 完善企业农务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化肥市场信息系统
        6.5.2 技术方面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宁德市蕉城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宁德市蕉城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2.1 优势
        2.1.1 区位交通条件便捷
        2.1.2 生态资源优势凸显
        2.1.3 农业产业基础扎实
        2.1.4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2.1.5 对台合作交流便利
    2.2 劣势
        2.2.1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2.2.2 农业配套服务能力不足
        2.2.3 农业安全生产体系尚未形成
        2.2.4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2.2.5 农业发展资源环境条件限制加剧
        2.2.6 农民增收难度较大
    2.3 机遇
        2.3.1 各级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和落实
        2.3.2 环三都澳区域开发
        2.3.3 “六新大宁德”建设战略实施
    2.4 挑战
        2.4.1 农业开发融资困难
        2.4.2 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3 宁德市蕉城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布局
    3.1 发展原则
    3.2 发展布局
        3.2.1 霍童溪生态农业经济区
        3.2.2 宁古线绿色高优农业区
        3.2.3 三都澳沿海特色农业区
4 宁德市蕉城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重点
    4.1 种植业
        4.1.1 粮油产业
        4.1.2 水果产业
        4.1.3 蔬菜产业
        4.1.4 中药材产业
        4.1.5 茶产业
        4.1.6 食用菌产业
    4.2 商品林产业
        4.2.1 林竹产业
        4.2.2 花卉苗木产业
    4.3 畜牧业
    4.4 休闲农业
5 宁德市蕉城区特色现代农业配套工程建设
    5.1 现代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5.2 现代特色农业科技服务工程
    5.3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5.4 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工程
    5.5 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
    5.6 特色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5.7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
6 宁德市蕉城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6.1 加强市场主导地位
    6.2 发挥“互联网+现代农业”作用
    6.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6.4 配套综合服务保障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宁德市果树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德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J]. 骆艺. 福建农业科技, 2020(09)
  • [2]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若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D]. 江莉.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3]福建省四季草莓引种及其生长结果对昼夜温度的响应[D]. 郑爱英.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4]福建省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朱静静.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5]宁德市山区县精准扶贫模式分析与优化研究[D]. 肖家欣.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1)
  • [6]半开放式龙眼设施大棚环境因子的变化分析——以福建省宁德市2016年初冷空气活跃期为例[J]. 胡文舜,许奇志,蒋际谋,施金全,姜帆,袁韬,郑少泉. 中国南方果树, 2018(01)
  • [7]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技术扩散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D]. 陈嘉.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4)
  • [8]闽东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 袁素华,薛少彬,刘凤葵,周丽萍. 中国园艺文摘, 2015(09)
  • [9]基于平衡施肥的福建省耕地化肥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张瑜.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5)
  • [10]宁德市蕉城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策略研究[D]. 黄海和.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宁德市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