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智能网络技术融入城域网建设

将智能网络技术融入城域网建设

一、将智能网络技术融于城域网建设之中(论文文献综述)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谢晖[2](2016)在《基于ASON技术的城域光传输网络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域光传输网是整个通信网络的基础,其目标就是为了满足通信业务的传送需求。传统的城域SDH光传输网配置业务的时效性差,希望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业务的动态申请、选路、链路的自动建立,从而简化网络管理的人工干预,降低运营维护成本。ASON技术改进了原有SDH的技术体系,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现有的光传输网中引入了独立的控制平面,利用它可以完成路由的自动发现、带宽的动态申请和自动释放、呼叫连接管理、快速保护与恢复等,从而使传统光传输网转变为面向业务的智能弹性网络。本论文从分析城域光传输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开始,介绍智能光网络ASON技术产生的背景,通过研究ASON的体系结构、相关接口和协议、支持的连接类型、业务等级划分、技术特点,分析ASON技术在城域光传输网中的应用,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福州移动城域智能光传输网规划设计中。本论文中规划设计工作主要为:(1)根据对福州移动城域光传输网现状以及业务需求的分析,研究了引入ASON的可行性,并提出采用ASON技术和现有SDH技术相融合的组网方案来构建福州移动城域智能光传输网络。(2)经过多方案的比较论证,提出了福州移动城域智能光传输网项目的总体建设方案,包括网络总体架构设计,传送平面、控制平面、管理平面规划方案,网络保护恢复方案,同步方案,公务系统,设备选型以及投资估算。(3)建立模拟测试环境,通过对控制平面和各等级业务保护恢复两个方面的系统性能测试,充分验证了 ASON网络的生存性。(4)结合业务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光网络技术的演进,介绍了下一代城域智能光网络SPTN的规划方案。本课题的研究为福州移动城域光传输网的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福州移动可提供差异化的客户服务,可实现灵活的业务调度以及端到端电路的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丰富了业务保护方式、降低了网络的运营维护成本。ASON城域光传输网的建设,使得福州移动城域光传输网能适应企业战略转型的要求,最终可实现从面向网络向面向业务的转变。

吴宇[3](2013)在《基于通信技术变革的电信运营商转型战略选择及战略实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移动运营商转型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运营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转型的过程和转型的方向,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试图从国外运营商转型经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回顾入手,结合本地实例,思考移动运营商转型的战略框架以及转型期间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对处于转型中的通信企业具有现实参考价值。首先,文章对全球运营商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在这个基础上,对国内运营商目前的技术环境、行业背景、面临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了近两年来国家政策以及宏观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运营情况,进一步指出了转型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与此同时,对运营商收入影响较大的几个关键点进行剖析,找出运营商的优势和劣势,从战略高度阐述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明确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方向,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为长远的盈利模式建立和盈利能力建设打下基础。关注技术革新,把握发展趋势,实施有效的战略转型,是本文重点关注内容,并据此提出了移动运营商战略转型的选择和实施框架以及确保几个“转型落地”实施的重大意义。最后,对衡阳移动转型战略实施与保障提供了具体建议。本文研究对通信企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李京川[4](2012)在《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云”化城域网》文中指出近日的一则新闻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北京宽带接入免费提速了,到2012年年底,家庭带宽最高可达20Mbit/s。这在10年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速度。在宽带提速方面,放眼全国,北京远不是走得最快的。这从一个侧面上反映出了宽带城域网在短短10年间的发展态势——高速,却于无声处。显然,"高速"必然是城域网的一个趋势,但结合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和城域网未来在运营商多网合一体系中的定位,仅仅一个"快"字就够了吗?

邱涛[5](2011)在《通信网络结构与城市功能模块的系统自适应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信网络结构与城市功能模块的系统自适应机理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功能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城市功能结构也不断优化,进而使得功能分区趋向模块化发展。通信网络系统作为城市系统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为城市功能的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的通信保障。通信网络的大力发展,客观上满足了城市各经济要素对信息交互的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时空距离界限被打破。同时通信网络的发展也加速了城市经济要素的聚集效应,使得城市功能空间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随着城市功能模块的发展变化,通信网络结构系统在与之协调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暴露了种种难以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一、通信网络发展战略与城市功能模块发展战略存在矛盾。城市功能模块发展战略是由不同层次的分战略构成的,通信网络发展战略是当中的分战略之一。城市功能模块发展战略从整体上把握城市这个大系统的功能发展和完善,分战略必须按照总体战略的要求进行调整,以适应总体战略的发展要求。但由于目前通信网络迅速膨胀,其发展战略处于一个独立运行阶段,并未与城市功能模块战略形成有效的协同,这导致通信网络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之间出现发展失衡。二、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发展不协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功能中心体系由原有的单中心体系演变为多中心体系;城市功能分区由初期的功能混杂、分区混乱逐渐向更加有序的城市功能模块演化,城市形成了多中心、多功能模块的功能结构。近年来,在通信网络发展迅速膨胀的过程中,忽视了城市功能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系统发展失衡等问题,导致通信网络结构系统在面对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新变化时,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三、通信网络规划重扩张,对网络发展定位模糊。通信网络具有全程全网的特性,面对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各大运营商更加重视扩大通信网络的规模,对城市进行“地毯式轰炸”,但是却缺乏对未来网络发展的明确定位。由于未对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通信网络系统的扩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出现了提供的业务种类、网络容量与城市功能模块通信需求不均衡的矛盾。四、网络建设布局混乱,破坏城市生态景观。通信网络在城市内进行“地毯式轰炸”的同时,盲目建设、私搭乱建、布局混乱的情况屡见不鲜,通信基础物理网络出现在城市上空、地下乃至房顶。随着城市生态景观功能的发展,宜居、生态城市等概念的提出[1],对通信网络未来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补丁,缝拉链”的建设方式在未来将不再适用。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在协同发展的过程当中遇到困境,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寻找到其内在遵循的科学规律。因此,本文从子系统与母系统自适应的视角出发,探究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自适应机理,并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机制与策略。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相关领域文献的基础上,对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通信网络结构系统和城市功能模块系统是本文首次提出的名词,因此本文首先对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以及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进行了概念界定,并深入分析了两个系统的内涵、边界及环境,同时研究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子母系统关系及特征,进而探讨了子系统、母系统的共性影响因素以及特殊性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耗散作用特征,分别是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微小涨落以及非线性作用。并应用熵理论分析了通信网络结构子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母系统的熵生成过程,研究了子系统、母系统的熵生成与耗散结构的关系,提出了熵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熵模型。基于熵与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了通信网络结构子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母系统自适应的耗散结构模型。基于该模型,进一步深入研究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不同功能模块自适应耗散作用的差异性。本文应用协同学理论,描述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的过程,对两个系统之间的协同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讨,并得出了子系统对母系统的自适应源于系统协同演化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的序参量和控制参量。本文以通信业务创新能力为序参量,建立了系统自适应的序参量演化方程,并分析了序参量对于子系统与母系统自适应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子系统与母系统自适应的动力来源,并以序参量作为内部驱动力、控制参量为外部驱动力构建了通信网络结构子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母系统自适应的动力模型。本文应用CAS理论,首先分析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主体的自适应特征,并构建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主体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自适应模型,同时对通信网络结构系统的三个重要主体(固定电话网络Agent,移动通信网络Agent,宽带通信网络Agent)的自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然后论文进一步研究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协同的三个重要机制。首先,论文研究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战略自适应协同,分析了系统战略自适应协同的机理,提出了战略自适应协同的七项关键要素,并深入探讨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战略自适应协同的模式。然后,论文研究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聚集协同。通过对通信网络结构系统的同类与异类聚集分析,以及对城市聚集效应和城市功能模块演化的剖析,研究了城市聚集和功能模块演化对通信网络结构系统的影响,并探讨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自适应聚集协同模式。最后,论文对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进化协同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进化协同的外部表现,构建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进化协同模型,并深入剖析了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进化协同的机理,即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主体的学习机制、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及系统的进化机制。基于以上的理论研究,本文最后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2011-2013年传送网滚动规划为案例进行了实证与应用研究,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对比找出了现存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孙泳辉[6](2010)在《基于3G和全业务网的潮州移动传送网规划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城域传送网是基础电信承载网络,是话音、IP、基础数据、多媒体数据等业务的综合信息高速公路。随着3G时代的到来,全业务竞争序幕的拉开,移动城域传送网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移动网IP化、宽带化及2G/3G/LTE统一传送,集团客户业务传送,宽带业务规模部署等三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传统SDH(MSTP)设备的带宽、接口及管理方面的难以满足新形势发展需求。为降低网络综合运维成本,提高网络质量和收益,满足3G的高带宽需求,迫切需要推动传送网IP化转型。为满足传送网IP化催生了技术发展,PTN技术便应运而生。PTN是在基站IP化、承载一体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解决3G基站回传、实现传送网IP化转型的有效技术手段。潮州移动本地城域传送网的规划,应遵循“整体规划、分段建设、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立足网络现状,部署资源配置,满足规划期内各类业务需求,适应网络未来演进。本论文首先通过对当前背景、网络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对当前流行的各种通信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对比,结合传送网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原则,最终选择在潮州移动引入PTN、部署新的面向IP的传送网。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核心网、2G基站、3G基站、数据网等业务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对网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未来地方经济发展布局,形成潮州移动城域传送网规划建设方案:骨干层建设1个PTN骨干环、1个OTN骨干环,汇聚层建设6个PTN汇聚环、1个OTN汇聚环,改造1个OTN汇聚环,同时对部分接入层网络结构进行优化改造。最后,通过对城域网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移动未来PTN应用需要继续关注的5大方面问题。在本次城域传送网规划方案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本人结合课程学习到的知识,跟踪当前城域传送网技术发展演进方向,立足网络现状和业务需求,制订形成较为完整的规划设计方案,指导新一年城域传送网络的建设。

焦静[7](2010)在《洛阳移动全业务传输网优化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经过九年的建设,洛阳移动本地传输网已累计建设约1.5万公里光缆线路,传输系统网络结构已形成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核心层完成核心节点间的业务调度,汇聚层完成就近业务的汇聚,接入层完成基站和客户的传输接入。目前,随着移动全业务的发展,对传输网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传输设备承载的单一的业务正在向多元化、宽带化及突发性强转变,由此,对今后传输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论文主要结合面向全业务的洛阳移动本地传输网的网络优化的具体实践,搜集和列举了大量现网拓扑和数据,对洛阳移动本地传输网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洛阳移动本地传输网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各业务网络建设对本地传输网的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并制定业务量模型,并预测未来业务发展方向。通过以上的分析,详细制定了洛阳移动2010年本地传输网的网络优化和建设方案。本人在优化方案中主要完成以下工作,也是本论文的主要工作:1)对洛阳移动本地传输网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及分析;2)对全业务本地传输网的中继传输电路需求进行分析与预测;3)确定2010年本地传输网优化思路;4)制定2010年洛阳移动本地传输网优化及建设方案;5)对全业务背景下洛阳移动本地传输网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本论文同时通过研究PTN、OTN、PON等技术原理、适用范围、技术优势与劣势等,预测未来全业务模式下传输网发展各个阶段的网络结构与采用技术,为未来传输网的优化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次优化方案实施后,洛阳移动本地传输网在业务类型支持能力、网络容量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安全可靠性等各方面将有较大程度提高,能够较好地满足了2G/3G无线网、IP承载网、集团与小区宽带接入等多种业务需求,并将为各业务网络提供较好的支撑和保障。

赵永辉[8](2009)在《MSTP技术建设优化城域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大量应用,现代通信技术需要与其进行不断融和发展。而传统的SDH (同步数字传输体系)光传输系统主要承载的是话音业务,现在IP数据业务高速增长而且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阶段的传输网已经不能满足多种业务发展的传输需求,而建设宽带城域网成为传统传输网与IP网络融合发展的网络建设新方向。建成一张需要同时传送话音、视频和数据业务的城域网,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充分根据具体业务特点、接入用户需求、现阶段使用的网络设备类型和网络结构,采用最为先进的组网技术和有效的网络结构以满足日益变化的业务需求。MSTP (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多业务传送平台)标准是在继承现有SDH网络投资基础上,在技术上确定了向未来光网络的演进方式,可以承载现阶段发展的各种业务,满足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该技术的实现是在现有SDH网络完成网络升级和改进,使之能满足在未来几年内数据业务对城域网的需求的同时,符合降低网络建设、运行和后期维护的成本。本文论述了城域网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对城域网建设的几种主流技术的对比,提出用MSTP技术进行城域传输网工程建设。文中首先介绍了MSTP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过程;其次分别对MSTP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如基于SDH的以太网映射、时钟同步技术、智能交叉技术和数据封装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然后从MSTP设备特点和组网类型的应用分析出发,结合驻马店移动城域传输网的需求及现有网络特点,制定了驻马店市城域网的具体建设方案。通过对驻马店市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具体的典型业务应用实例分析,包括MSTP设备安装、升级和测试研究,阐述了利用MSTP技术进行城域传输网建设的优点。最后,MSTP技术在驻马店移动城域网建设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当前城域网的建设。

倪勇[9](2009)在《城域网DWDM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超大容量DWDM系统在长途网中的大规模建设,用户接入及局域网的宽带化技术的普及,网络的瓶颈逐渐转移到了城域网。城域网以宽带光传输为核心,结合了广域网和局域网的组网技术。主要提供数据业务和分组化的话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应用的综合业务,覆盖范围一般在80km之内,中继距离为5-7km,具有网络传输容量大、信息传送高效化、接入手段多样化等优点。城域网DWDM是DWDM技术结合城域实际环境而产生的新的应用领域。城域网DWDM系统具有一系列优点:宽带,低成本,可以简化IP网结构,可以提供可靠的光层保护等。因而引起广泛关注,城域网DWDM的兴建在全国一浪高过一浪。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现状与进展,接着讨论了DWDM技术的基本原理和DWDM设备工作方式。文中较详细的讨论了DWDM的关键技术:光源及其调制技术,掺饵光纤放大器,波长稳定技术,DWDM系统中的光滤波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在城域网中应用DWDM技术进行组网设计。最后结合华为Optix Metro6100系统设备对武汉城域DWDM组网进行设计和测试。

李涛[10](2009)在《天津联通本地传输网应对3G业务解决方案》文中认为传输网络作为承载各类业务的基础网络,各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的进行建设。如何有效地、综合地、充分地利用传输网络资源,使之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建设成网络结构更清晰、支持业务更丰富、运营维护更方便、电路开通更高效、网络服务更可靠、扩容升级更平滑的传输网络,成了网络建设和网络维护着重考虑的问题。由此,传输网络优化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起来。在本论文主要内容:(1)从网络节点、网络线路、网络拓扑、网络容量、网络安全、业务需求等各个方面,对天津联通本地传输网网络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理论分析;(2)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传输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找出传输网中存在的问题和网络隐患,并进行研究分析;(3)针对以上的研究分析结果,对传输网的优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根据网络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多种合理优化方案;(4)运用这些优化设计方案,参与天津联通本地传输网的优化工作。通过实际应用,本地传输网经过优化后,网络传输容量、网络质量、网络可靠性、资源利用率等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证明了优化的设计方案是可行而有效的,完全满足网络业务发展的要求。

二、将智能网络技术融于城域网建设之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将智能网络技术融于城域网建设之中(论文提纲范文)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2)基于ASON技术的城域光传输网络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城域智能光往络的演进——SPTN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ASON技术概述及应用分析
    2.1 ASON的体系结构
        2.1.2 传送平面
        2.1.3 管理平面
    2.2 ASON的相关接口及协议
        2.2.1 ASON的接口类型
        2.2.2 ASON的相关协议
    2.3 ASON的连接类型
    2.4 ASON的业务等级划分
    2.5 ASON的技术特点及主要优势
    2.6 ASON在城域光传输网中的应用分析
    2.7 智能光网络发展新方向SPTN的技术特点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智能光网络技术的城域光传输网络总体架构设计
    3.1 基于ASON的城域光传输网络总体架构设计
        3.1.1 ASON网络结构的确定和节点的选取
        3.1.2 ASON与传统SDH层对接方案
    3.2 基于SDN框架的SPTN网络的总体架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福州移动城域智能光传输网规划
    4.1 网络建设背景
    4.2 福州移动城域光传输网现状
        4.2.1 传输线路发展现状
        4.2.2 传输设备组网现状
        4.2.3 城域传输网现状分析
    4.3 业务需求预测及分析
    4.4 网络建设目标及建设原则
    4.5 规划期内ASON建设方案
        4.5.1 建设思路
        4.5.2 传送平面方案
        4.5.3 控制平面方案
        4.5.4 管理平面方案
        4.5.5 网络保护恢复方案
        4.5.6 时钟同步方案
        4.5.7 公务系统
        4.5.8 设备选型
        4.5.9 投资估算
    4.6 下一代城域智能光网络SPTN的规划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性能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控制平面测试
        5.2.1 软件运行状态测试
        5.2.2 拓扑自动发现与更新功能测试
        5.2.3 邻居自动发现功能
        5.2.4 软永久连接(SPC)测试
        5.2.5 通道路由计算功能测试
    5.3 各等级业务保护恢复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基于通信技术变革的电信运营商转型战略选择及战略实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通信行业运营商转型的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通信行业转型的技术分析
    2.1 通信行业发展史
    2.2 3G 技术
    2.3 4G 技术发展展望
第三章 通信技术变革对运营商转型的影响
    3.1 技术发展对运营商的影响
    3.2 设备投入与盈利的矛盾对运营商的影响
    3.3 APP 的发展对运营商的冲击
    3.4 运营商转型面临的管道化风险
第四章 通信运营商的转型战略分析
    4.1 运营商的业务投资效益评价分析
    4.2 深井效应分析
    4.3 衡阳移动的 SWOT 分析
第五章 运营商转型战略选择与实施
    5.1 电信运营商转型战略选择
    5.2 衡阳移动的转型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5)通信网络结构与城市功能模块的系统自适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相关问题界定
        1.2.1 研究内容
        1.2.2 相关问题的界定
    1.3 研究方法、论文基本构成与研究路线
        1.3.1 论文研究方法
        1.3.2 论文的基本构成与研究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自组织理论基础
        2.1.1 耗散结构理论基础
        2.1.2 协同学理论概述
    2.2 熵理论概述
        2.2.1 熵的起源与发展
        2.2.2 熵的性质
        2.2.3 熵增原理
    2.3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基础
        2.3.1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概述
        2.3.2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2.3.3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2.4 通信网络结构与城市功能模块研究现状
        2.4.1 通信网络结构研究现状
        2.4.2 城市功能模块研究现状
        2.4.3 通信网络结构与城市功能相互关系研究现状
第3章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概念界定
    3.1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的构成
        3.1.1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的定义与内涵
        3.1.2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的边界界定
        3.1.3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的环境
    3.2 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构成
        3.2.1 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定义与内涵
        3.2.2 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边界界定
        3.2.3 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环境
    3.3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子母系统关系
    3.4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子母系统特征分析
        3.4.1 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开放性
        3.4.2 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共生性
        3.4.3 子系统对于母系统的变化存在滞后性
        3.4.4 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动态耦合性
    3.5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子母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3.5.1 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共性影响因素
        3.5.2 子系统与母系统的特殊性影响因素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熵及耗散结构
    4.1 通信网络结构子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母系统自适应耗散作用特征分析
        4.1.1 子系统与母系统自适应过程的开放性
        4.1.2 子系统与母系统自适应过程远离平衡态
        4.1.3 子系统与母系统自适应过程存在微小涨落
        4.1.4 子系统与母系统自适应过程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
    4.2 通信网络结构子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母系统的熵生成分析
        4.2.1 子系统与母系统的熵及耗散结构
        4.2.2 子系统与母系统的熵影响因素分析
        4.2.3 子母系统的熵模型
        4.2.4 对子母系统熵模型的进一步分析
    4.3 通信网络结构子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母系统自适应的耗散结构模型分析
        4.3.1 子系统与母系统自适应的耗散结构模型
        4.3.2 子系统与母系统自适应的耗散结构边界
        4.3.3 子系统与母系统自适应的耗散结构功能
    4.4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不同功能模块自适应耗散作用差异性分析
        4.4.1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居民区模块自适应耗散作用分析
        4.4.2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工业区模块自适应耗散作用分析
        4.4.3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商贸区模块自适应耗散作用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的驱动关系
    5.1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的协同学分析
        5.1.1 协同学中的基本概念
        5.1.2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的协同学界定
        5.1.3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过程的协同学描述
    5.2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的协同演化规律
        5.2.1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演化
        5.2.2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之间的协同演化
        5.2.3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和协同演化关系分析
    5.3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的序参量以及控制参量
        5.3.1 通信网络结构与城市功能模块的系统自适应序参量与控制参量分析
        5.3.2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的序参量演化方程
        5.3.3 序参量对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的影响
    5.4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的动力来源及其模型
        5.4.1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存在竞争
        5.4.2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之间存在协同
        5.4.3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的动力模型构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的协同机制
    6.1 基于主体的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的协同机理
        6.1.1 CAS 理论概述
        6.1.2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的自适应主体及CAS 特征分析
        6.1.3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主体自适应模型及自适应性分析
    6.2 通信网络结构子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母系统战略自适应协同
        6.2.1 子系统与母系统战略自适应协同机理
        6.2.2 子系统与母系统战略自适应协同关键要素的确定
        6.2.3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战略自适应协同模式分析
    6.3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聚集协同
        6.3.1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同类与异类聚集的CAS 演化分析
        6.3.2 城市的聚集效应与城市功能模块演化分析
        6.3.3 城市聚集和功能模块系统的演化对通信网络结构系统的影响
        6.3.4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聚集协同模式分析
    6.4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进化协同
        6.4.1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进化协同的CAS 分析
        6.4.2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进化协同的外部表现
        6.4.3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进化协同模型的构建
        6.4.4 通信网络结构系统与城市功能模块系统自适应进化协同的机理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通信网络结构与城市功能模块的系统自适应机理案例研究
    7.1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呼和浩特市分公司 2011 ~ 2013 年传送网规划概述
        7.1.1 项目概述
        7.1.2 呼和浩特移动城域传送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7.2 呼和浩特市城市功能模块系统概述
        7.2.1 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区域特征
        7.2.2 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新特征
    7.3 呼和浩特移动城域传送网与城市功能模块自适应耗散作用分析
        7.3.1 呼和浩特移动城域传送网与居住区的自适应耗散作用分析
        7.3.2 呼和浩特移动城域传送网与工业区的自适应耗散作用分析
        7.3.3 呼和浩特移动城域传送网与商贸区的自适应耗散作用分析
    7.4 呼和浩特移动城域传送网与城市功能模块自适应驱动关系分析
        7.4.1 呼和浩特移动城域传送网业务传输需求预测
        7.4.2 呼和浩特移动城域传送网技术发展分析
        7.4.3 呼和浩特移动通信业务创新能力分析
    7.5 呼和浩特移动城域传送网与城市功能模块自适应协同及策略分析
        7.5.1 呼和浩特移动城域传送网建设总体战略
        7.5.2 呼和浩特移动2011-2013 年城域传送网建设方案
        7.5.3 呼和浩特移动城域传送网与城市功能模块协同发展困境及策略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之处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3G和全业务网的潮州移动传送网规划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行业背景
        1.1.2 潮州市概况
        1.1.3 潮州移动网络概况
    1.2 论文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城域传送网规划理论与技术
    2.1 城域传送网络概论
    2.2 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络规划流程
    2.3 城域传送网络规划技术
第三章 潮州移动城域传送网规划总体设计思路
    3.1 总体建设目标及规划指导原则
        3.1.1 城域传送网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及思路
        3.1.2 城域传送网规划建设的指导原则
    3.2 传送技术手段选取原则
        3.2.1 城域传送网技术比较和选择
        3.2.2 引入及分组传送网(PTN)的理由
        3.2.3 PTN引入及规划思路
第四章 潮州移动城域传送网规划方案设计
    4.1 需求预测与分析
        4.1.1 区域规划及未来经济走势分析
        4.1.2 传输电路需求预测
    4.2 潮州移动城域传送网建设策略
        4.2.1 城域传送网规划总体策略
        4.2.2 城域传送网优化策略策略
        4.2.3 城域传送网融合发展策略
    4.3 潮州移动城域传送规划建设方案
        4.3.1 骨干层设备规划方案概述
        4.3.2 骨干层设备规划方案论证及比较
        4.3.3 汇聚层传输系统建设方案概述
        4.3.4 汇聚层传输系统建设方案论证及比较
        4.3.5 接入层建设方案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城域传送网规划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洛阳移动全业务传输网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全业务的概念及未来传输网发展的特点
    1.3 本人在方案论证和实施中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第二章 洛阳移动网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传输设备资源现状
        2.1.1 核心层与骨干层设备现状
        2.1.2 汇聚层设备现状
        2.1.3 接入层设备现状
        2.1.4 互联互通设备现状
        2.1.5 网管系统现状
        2.1.6 同步网现状
    2.2 光缆资源现状
        2.2.1 城域骨干层光缆资源现状
        2.2.2 郊县本地网骨干层光缆资源现状
        2.2.3 接入层光缆资源现状
    2.3 本地传输网存在的问题
        2.3.1 传输网络结构存在的问题
        2.3.2 光缆线路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全业务传输网业务预测及优化思路
    3.1 传输网业务需求预测
        3.1.1 业务网概况
        3.1.2 业务需求预测
        3.1.3 业务需求量预测
    3.2 全业务本地传输网优化思路
        3.2.1 传输网优化原则
        3.2.2 全业务传输网总体构想
        3.2.3 SDH网络建设策略
        3.2.4 SDH网络建设思路
        3.2.5 光缆网络建设策略
        3.2.6 光缆网络建设思路
第四章 全业务传输网的技术实现
    4.1 MSTP技术
        4.1.1 MSTP技术介绍
        4.1.2 MSTP技术应用
    4.2 WDM技术
        4.2.1 WDM技术介绍
        4.2.2 WDM技术应用
    4.3 OTN技术
        4.3.1 OTN技术介绍
        4.3.2 OTN技术应用
    4.4 PTN技术
        4.4.1 PTN技术介绍
        4.4.2 PTN技术应用
    4.5 PON技术
        4.5.1 PON技术介绍
        4.5.2 PON技术应用
第五章 全业务本地传输网优化方案
    5.1 SDH系统建设方案及规模
        5.1.1 通路组织安排原则
        5.1.2 网络保护设置
        5.1.3 设备制式和参数选择
        5.1.4 光功率预算
        5.1.5 SDH传输设备配置
        5.1.6 城域网建设方案及规模
        5.1.7 本地网建设方案及规模
    5.2 WDM系统建设方案及规模
        5.2.1 市区WDM系统建设方案及规模
        5.2.2 郊县WDM系统建设方案及规模
    5.3 光缆线路建设方案及规模
        5.3.1 光缆线路建设要求
        5.3.2 路由选择原则
        5.3.3 光纤选型
        5.3.4 光缆纤芯数量的考虑
        5.3.5 光缆敷设安装
        5.3.6 光缆建设方案和规模
    5.5 PTN建设方案及规模
        5.5.1 市区PTN系统建设方案及规模
        5.5.2 郊县PTN系统建设方案及规模
第六章 全业务传输网发展探讨
    6.1 电信业务发展趋势
        6.1.1 移动化
        6.1.2 宽带化
        6.1.3 IP化
    6.2 技术发展和网络架构演进
    6.3 洛阳移动全业务传送网发展的几个阶段
        6.3.1 MSTP方式
        6.3.2 MSTP+PTN方式
        6.3.3 PTN方式
        6.3.4 PTN+OTN方式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MSTP技术建设优化城域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城域网的定位
    1.2 城域网的当前技术
        1.2.1 城域网WDM 粗波分技术
        1.2.2 RPR 弹性分组环技术
        1.2.3 MSTP 技术及其发展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MSTP 技术
    2.1 MSTP 的概念
    2.2 MSTP 的技术框架
    2.3 VC 级联和虚级联技术
    2.4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
    2.5 MSTP 设备的时钟同步技术
        2.5.1 时钟同步技术概述
    2.6 交叉连接技术
        2.6.1 交叉连接技术原理
        2.6.2 MSTP 和 ASON 的结合
    2.7 MSTP 技术融合和对数据业务的支持
        2.7.1 对以太网的支持
        2.7.2 数据的封装方式
        2.7.3 RPR 技术
        2.7.4 融合 RPR 和 MPLS 技术的 MSTP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STP 的设备特点和应用分析
    3.1 MSTP 设备与现有网络的承接关系
    3.2 MSTP 设备特点
    3.3 MSTP 组网方式
    3.4 MSTP 设备作为网元的类型
    3.5 MSTP 在数据业务中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STP 在驻马店移动城域网中的工程设计
    4.1 工程概况
        4.1.1 驻马店移动网络资源状况
        4.1.2 驻马店移动传输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工程设计和建设
        4.2.1 驻马店移动城域网的建网设计和业务对象
        4.2.2 驻马店移动城域网需求分析
        4.2.3 城域网建网方案
        4.2.4 城域网网络组织设计
        4.2.5 汇聚环内通路组织设计
        4.2.6 驻马店城域网网络保护设计
    4.3 驻马店城域网MSTP 设备和数据以太网板卡特点
    4.4 驻马店移动城域网中运用MSTP 技术开展业务接入典型设计
    4.5 MSTP 的工程技术测试和性能指标
        4.5.1 基本功能测试和抖动性能指标
        4.5.2 数据测试和以太网性能指标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城域网DWDM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城域网的基本概念
    1.2 城域网的特点
    1.3 城域网系统介绍
        1.3.1 核心层
        1.3.2 汇聚层
        1.3.3 接入层
    1.4 本论文的组织安排
第二章 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
    2.1 DWDM系统的现状与趋势
    2.2 DWDM系统的优势
    2.3 DWDM原理概述
    2.4 DWDM设备工作方式
        2.4.1 单纤单向
        2.4.2 单纤双向
        2.4.3 光信号的插入与分出
    2.5 DWDM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及技术
        2.5.1 光源
        2.5.2 光放大器
        2.5.3 波长稳定技术
        2.5.4 波分复用器件
        2.5.5 DWDM系统中的光滤波技术
第三章 DWDM城域组网技术
    3.1 DWDM组网需考虑的问题
        3.1.1 色散受限距离
        3.1.2 光信号功率损耗受限距离
        3.1.3 光信噪比的影响
    3.2 城域网对DWDM的要求
    3.3 基于OADM的城域DWDM光网络
    3.4 DWDM城域网的保护恢复、可靠性问题
        3.4.1 保护功能简述
        3.4.2 光通道(业务)保护
        3.4.3 DWDM城域网的可靠性
    3.5 网络管理信息通道备份和互联能力
        3.5.1 网络管理信息通道备份
        3.5.2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3.5.3 网络管理信息通道互联
第四章 武汉城域DWDM组网
    4.1 武汉城域传输网扩容规划的必要性
    4.2 武汉城域组网设计
        4.2.1 系统设备介绍
        4.2.2 与OptiX Metro 6040产品共同组网
        4.2.3 武汉城域网的设计技术方案
        4.2.4 主要指标测试及结果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10)天津联通本地传输网应对3G业务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3G概念
    1.2 3G的标准
    1.3 3G发展趋势
第二章 3G业务对传输组网的技术分析
    2.1 本地传输网络技术分析比较
    2.2 本地传输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2.3 本地传输网络技术选择原则
    2.4 本地传输网络技术选择
    2.5 本地传输网的设备选择
第三章 3G传输网络优化思路
    3.1 接入传送层构建MSTP综合业务传送平台
    3.2 骨干传送层构建网状网传送平台
    3.3 新形式下对传输网的要求
    3.4 现有传输网存在的问题
    3.5 作者主要工作
第四章 天津联通3G传输网络优化方案
    4.1 3G传输网络优化初期的业务需求
    4.2 3G传输网络优化中、后期的业务需求
    4.3 天津联通网络现状
    4.4 目前传输网络问题分析
    4.5 天津联通传输网建设和优化的必要性
    4.6 3G传输网络优化远景规划
    4.7 优化方法
第五章 传输网络优化扩容实施
    5.1 GSM移动网扩容
    5.2 骨干层网络优化扩容
    5.3 汇聚层网络优化扩容
    5.4 局站通信系统
第六章 传输网络优化实施要求
    6.1 传输设备
    6.2 光传输设备选型
    6.3 微波优化要求
    6.4 保护方式
    6.5 SDH环间互通方式选择
    6.6 同步方式优化
    6.7 网管系统优化
    6.8 优化效果
    6.9 投资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7.3 3G在中国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将智能网络技术融于城域网建设之中(论文参考文献)

  •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2]基于ASON技术的城域光传输网络设计[D]. 谢晖. 福州大学, 2016(05)
  • [3]基于通信技术变革的电信运营商转型战略选择及战略实施的研究[D]. 吴宇. 南华大学, 2013(02)
  • [4]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云”化城域网[J]. 李京川. 电信技术, 2012(04)
  • [5]通信网络结构与城市功能模块的系统自适应机理研究[D]. 邱涛. 吉林大学, 2011(08)
  • [6]基于3G和全业务网的潮州移动传送网规划方案设计[D]. 孙泳辉.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2)
  • [7]洛阳移动全业务传输网优化策略[D]. 焦静.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8]MSTP技术建设优化城域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D]. 赵永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9]城域网DWDM关键技术研究[D]. 倪勇. 贵州大学, 2009(S1)
  • [10]天津联通本地传输网应对3G业务解决方案[D]. 李涛.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将智能网络技术融入城域网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