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一、院内获得性肺炎致病菌及药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欢[1](2021)在《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特征及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甲医院2018年至2020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标本来源、患者信息、耐药性变化、克隆相关性等展开研究,了解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特征、耐药情况及同源性结果,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中合理用药及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437名患者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选取2020年6月~9月该医院科室送检的43株患者菌株与16株环境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实验,分析其同源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之间该院临床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3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组与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组进行分类,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χ2趋势检验,未符合要求的采用fisher精确概率;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评价危险因素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并利用2020年1~12月该院临床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130例患者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2018~2020年三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分离病原菌中构成比逐年降低,经趋势卡方检验分析,随年份变化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6.675,P=0.036)。2018年1月~2020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甲医院临床共分离菌株3245例,革兰氏阴性菌2366例,占比72.91%;革兰氏阳性菌838例,占比25.82%。其中2018年该院临床中分离革兰氏阴性菌831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73株,占全部分离菌株的15.70%;2019年临床分离革兰氏阴性菌717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34株,占全部分离菌株的13.54%;2020年临床中分离革兰氏阴性菌818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30株,占全部分离菌株的11.27%。2、从三年间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看,构成比最高的标本为痰液标本,构成比最高的临床科室为ICU。2018至2020年该院临床共分离437株鲍曼不动杆菌,共有305株来自痰液标本(69.79%),三年间痰液标本占比均占据首位,构成比分别为67.63%、73.13%、68.46%;该院中ICU是临床检测出鲍曼不动杆菌占比最高的科室,2018至2020年三年间构成比分别为55.81%、60.45%、62.31%,三年占比逐年上升(χ2=9.948,P=0.007)。3、在2018至2020年间医院内分离的Ab菌药敏结果显示,Ab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耐药率均在80%以上,但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均有较高敏感性,敏感率均超过60%。其中Ab菌对替加环素最为敏感,三年间敏感率达到79.76%、85.82%、80.76%。4、59株试验菌株由43株患者标本菌株与16株医院环境标本菌株构成。所有试验株分为10个聚类(A-J),其中D聚类包含菌株最多共18株,分为D1、D2两个克隆型别;所有试验株分为22个克隆菌株,其中D1克隆菌株(12株)标本来源范围广泛,包括痰液(5株),分泌物(1株),中段尿(2株),医护人员手(2株),床头床尾表面(1株),床头柜表面(1株);所有试验株分为54个不同型别,所有图谱之间的相似度为46.16%-1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总住院天数≥30d、住院期间进行手术、呼吸系统疾病、入住ICU、尿路插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有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住院天数≥30d(P=0.002,OR=2.315)、入住ICU(P<0.001,OR=2.559)、呼吸系统疾病(P=0.002,OR=2.436)、抗菌药物联用(P<0.001,OR=4.289)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构建MDR-Ab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stic(p)=C1×0.839+C2×0.890+C3×0.939+C4×0.972-0.852;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提示chi-square=12.786,P=0.681>0.05,模型拟合程度较好,ROC曲线下的面积(AUC)验证组为0.824,说明此模型整体预测准确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结论2018年1月~2020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占临床分离病原菌总比重排名第二,但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所有标本中痰液标本检出率最高,应提高对呼吸道感染的重视。三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药物耐药形势严峻,在使用米诺环素等作为经验用药时也应注意间歇使用抗菌药物,最大限度减少鲍曼不动杆菌产生新的获得性耐药。住院天数≥30d、入住ICU、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联用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多方面的积极干预措施,通过建立感染预测模型有效降低感染率。

米淑琦[2](2021)在《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脑卒中后遗症期遗留吞咽障碍或肢体障碍导致长期卧床的患者是肺炎的高发人群,具有基础情况差、病原菌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西医常规治疗手段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化痰、氧疗等对症处理为辅,在控制感染、排痰不畅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受到关注。既往不少针灸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针刺、拔罐分别用于肺炎的治疗中,具有抗炎、改善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能够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本次研究在于探究针罐结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的优势所在。研究目的1.基于现代文献数据挖掘,探究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提供选穴依据。2.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评价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拔罐在肺炎治疗的作用优势及特点,为拔罐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提供参考。3.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针罐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针罐结合辅助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治疗作用,包括对患者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排痰方面)、血液炎性指标、预后等,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提供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1.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分析计算机检索CNKI、CBM、万方、维普4个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2月,纳入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观察、队列研究。采用Excel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6.0和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分析针灸疗法在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2.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 CNKI、CBM、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和 Cochrane Libaray,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21年2月,纳入相关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拔罐在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及有效率方面的作用。3.针罐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依据随机数字表,将6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分至试验组、对照组。3.1治疗方案3.1.1对照组根据2019年《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制定西医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原发病;先使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待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回示后改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并积极施以化痰、吸氧、退热等对症治疗。治疗7天是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3.1.2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和拔罐治疗。针刺:主穴为肺俞、大椎、尺泽、合谷、足三里。实证加中脘;虚证加气海。发热加鱼际,腹胀便秘加天枢,咳痰不畅加天突。操作:患者取侧卧位,针刺肺俞、大椎,肺俞行平补平泻法30秒,大椎行提插泻法15秒,均不留针;而后取仰卧位,针刺合谷、尺泽、足三里,诸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30秒,留针15-20分钟。拔罐:选穴为大椎、风门、肺俞以及依据胸部听诊啰音较多部位局部选穴。操作: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先在上背部和听诊啰音较多部位施予闪罐,而后在上述选穴施予留罐5分钟,力度使得罐内皮肤隆起约1-2mm,不宜过度吸拔。每日行针刺、拔罐治疗各1次,治疗7天是1个疗程,共1个疗程。3.2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3.2.1主要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排痰积分:痰液性质和排痰量。评价时点:每日监测,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结束后进行比较。3.2.2次要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包括血WBC、NE%、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患者第14天、第28天死亡率。评价时点:实验室指标、CPI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结束后评价。死亡率于治疗结束后第14天、第28天随访记录评价。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一1.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出4276篇文献,查重后剩2740篇文献,最终纳入44篇文献,共提取处穴位处方51组,涉及腧穴82个,总频次340次。1.2结果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选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居多;取穴以四肢、背腰部为主;五输穴、交会穴、背俞穴、络穴较为常用;根据关联规则分析核心穴对:曲池-足三里-合谷。根据聚类分析可分为三大类:足三里、曲池、合谷、太冲、丰隆;列缺、中府、风池;脾俞、肾俞、肺俞、大椎。2.文献研究二2.1纳入文献情况按照检索策略共检索到714篇文献,最终纳入13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表时间为2007-2020年,均为中文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均为单纯拔罐加西药治疗与西药对照。9项研究对象为儿童,余4项研究对象为成年人,又以中老年人居多。2.2结果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RR=1.19,95%CI(1.14,1.24),P<0.0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能缩短患者退热、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MD=-0.46 天,95%CI(-0.68,-0.24),P=0.0005;MD=-1.86 天,95%CI(-2.05,-1.67),P<0.00001;MD=-1.00 天,95%CI(-1.13,-0.87),P<0.00001]。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较对照组而言,试验组能缩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改善肺部体征。3.临床研究3.1排痰积分在排痰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排痰积分经治疗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治疗第3天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痰液性质积分,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各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排痰量积分,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第3天(P<0.01);对照组中,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评价时点的两两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血液炎性指标WBC在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分别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相比均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NE%在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3天NE%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第7天低于第3天(P<0.01);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治疗各时点两两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第7天、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治疗第7天较第3天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比较无差异(P>0.05),在治疗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3 CPIS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CPIS评分显着降低(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第3天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评价时点的两两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5第14天及第28天死亡率两组患者在第14天、第28天死亡率经卡方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结果提示:针灸治疗本病重视近部选穴,循经远取;阳经使用居多;强调特定穴使用;核心穴对是“曲池-合谷-足三里”。2.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提示:拔罐疗法辅助治疗肺炎能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和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提高临床有效率,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3.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针罐结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较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改善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改善痰液性质、减少痰量有明显优势;能够降低血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胡煜东[3](2020)在《高龄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HAP患者中,大约有70%为老年人,其中,大多数为高龄老年人(≥80岁)。本研究通过对高龄老年人H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研究,为减少高龄人群HAP的发生及抗感染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117例高龄HAP患者及同一时期入院、相同性别、相同科室、相同年龄组、相似主诉及相同入院诊断的未发生HAP的117例高龄老年患者,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日期,住院号、基础疾病、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痰液细菌培养、血液细菌培养等,对危险因素、病原学分布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高龄HAP组的平均年龄为(88.1±4.0)岁,高龄非HAP组平均年龄为(87.3±3.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HAP组51(43.6%)人,非HAP组26(22.2%)人;基础疾病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HAP组94(80.3%)人;非HAP组97(82.9%)人;基础疾病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HAP组97(82.9%)人,非HAP组77(65.8%)人;基础疾病为糖尿病的患者HAP组42(35.9%)人,非HAP组38(32.5%)人。两组患者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在对危险因素分析中发现两组在意识障碍、抗精神药物的使用、抑酸药物的使用、气管切开、留置深静脉管、留置胃管、长期卧床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logistics分析后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卧床、抑酸药的使用、留置深静脉管、留置胃管的使用为高龄老年人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病原学方面,全部进行了痰液细菌培养,HAP组痰培养22株病原菌,血培养13株病原菌。在高龄HAP患者中,革兰阴性菌(G-)为主要致病菌(19株),常见的革兰阴性菌(G-)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7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3株;大肠埃希菌3株。进一步进行耐药性分析后发现,高龄HAP组常见的病原菌普遍呈多重耐药,对常见的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耐药性高;主要对替加环素(铜绿假单胞菌除外)、多粘菌素、丁胺卡那敏感性高。结论:高龄HAP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为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卧床、抑酸药的使用、留置深静脉管和留置胃管。革兰阴性菌(G-)为高龄老年人HAP常见的致病菌,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铜绿假单胞菌。目前高龄老年人HAP病原菌普遍呈多重耐药,但是对多粘菌素及丁胺卡那敏感性高。

彭成侠[4](2020)在《450例社区获得性单纯性尿路感染并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菌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本区域社区获得性单纯性尿路感染并脓毒血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菌谱及耐药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以探讨本区域社区获得性单纯性尿路感染的病情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收集2014.01~2019.12在本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单纯性尿路感染并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如下方面进行统计分析:⑴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⑵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及其和年龄、性别的关系;⑶致病菌谱及其药敏情况。结果:⑴性别及年龄构成:本研究纳入符合要求的病例共450例,其中男性250例,女性200例;青年人(≤44岁)189例,中年人(45~59岁)114例,年轻老人(60~74岁)109例,老年人(≥75岁)38例,各年龄组间的性别构成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其中青年组女性比例显着高于男性(P<0.001);⑵病情及其和年龄、性别的关系:青年人组入院后最高体温显着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均P<0.05),而男女组间的最高体温无显着性差异(P=0.511);年龄对血白细胞计数无显着影响(P=0.588),而男性组白细胞计数显着高于女性组(P<0.001);年龄越大,相对住院天数越长(P=0.035);男性住院天数显着长于女性(P=0.003);⑶营养状况及其和年龄、性别的关系:青年人组的体质指数显着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均P<0.001),其中又以女性青年人组的体质指数为最低,而性别对所有年龄组的体质指数总体无显着性影响(P=0.050);年龄对血红蛋白水平总体无显着影响(P=0.275),而男性血红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女性(P<0.001),女性患者中又以青年人组为最低;年龄对血清白蛋白水平具显着影响(P<0.001),其中以男性青年人组的白蛋白水平为最高,女性青年人组和所有老年人年组相对较低;性别对白蛋白水平总体无显着性影响(P=0.112);年龄对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具显着影响(P=0.020),其中以女性青年人组的前白蛋白水平为最低;男性前白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女性(P=0.006);⑷致病菌及药敏分析:450例患者尿培养中共检出病原菌242株,尿培养阳性率为53.8%,检出的主要细菌有大肠埃希菌205株(84.7%)、粪肠球菌9株(3.7%)及肺炎克雷伯菌8株(3.3%);男女组间检出细菌种类分布具显着性差异(P=0.031),其中男性组所得革兰阳性菌的比例显着高于女性组;所得的18株革兰阳性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的敏感+中介率均达100%,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近3年(2017-2019年)的敏感+中介率均≥80%,较前3年(2014-2016年)(均<40%)有明显升高趋势,但尚无显着统计学差异;所得的217株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中介率均为100%,而对氨苄西林的敏感+中介率<30%,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近3年的敏感+中介率较前3年有显着下降趋势(均P<0.05);在所检出的可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中,近3年的ESBLs(+)比例显着高于前3年(P=0.013)。结论:本区域社区获得性单纯性尿路感染重症患者以男性、营养状况较差的年轻女性多见;致病菌仍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其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有逐渐升高趋势。

孟倩姝[5](2020)在《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患者的致病菌分布以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可能有助于更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为LRTI耐药的临床诊治和管理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我院检验LIST系统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内、外科重症监护室送检我院检验科细菌培养呈阳性的病原菌分离株,再通过我院电子病历以及影像系统软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菌株共545株,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菌株共545株,革兰阴性杆菌449株,革兰阳性球菌96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为主,占32.11%,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占18.35%。革兰阳性球菌中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排在首位,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在AB中以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为主,其对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可达80%以上。PA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在50%~80%之间,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妥布霉素的敏感率均在80%及以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以及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药敏结果显示对于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替加环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中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均大于60%。在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对呋喃妥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对利福平以及利奈唑胺敏感率大于70%。结论:在重症监护室中LRTI致病菌中最常见的是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耐药以及非耐药菌株均对阿米卡星以及替加环素敏感。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球菌总数二分之一左右,其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对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有较好的敏感度,可纳入经验治疗。

王玉[6](2020)在《2268例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分布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医师规范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致病菌菌株及药敏试验结果,对致病菌的构成情况及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发生血流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并对各个科室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期间共分离出引起血流感染的致病菌株2268例,其中革兰阴性菌1197例,占52.78%,位于前四位的革兰阴性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06例(22.31%)、肺炎克雷伯菌263例(11.60%)、铜绿假单胞菌107例(4.72%)和鲍曼不动杆菌80例(3.53%)。分离到革兰阳性菌1071例(47.22%)。其中排名前三位的革兰阳性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18例(31.66%)、屎肠球菌129例(5.69%)、金黄色葡萄球菌108例(4.76%)。血流感染发生率排名前6位的科室依次为血液内科(442例,占19.49%)、重症医学科(409例,占18.03%)、普外科(271例,占11.95%)、小儿内科(180例,占7.93%)、老年科(115例,占5.07%)、急诊科(97例,占4.28%),其他科室共754例,占33.25%。对分离到的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4.23%和31.9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保持较高敏感性。两类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略有差异,分别为3.6%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3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低于2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1.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耐药率均在70%以上,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76.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76.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41.7%,所有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表现敏感。屎肠球菌中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4.7%,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的敏感率为100%。未分离出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肠球菌。结论:我院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中检出革兰阴性菌略多于革兰阳性菌中,其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而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由于我院血流感染患者所在科室分布广泛,但不同科室血流感染分离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不同。全院耐药情况分析显示我院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与全国耐药监测网报道的平均水平高低还是相当。但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马红映[7](2017)在《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及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调查三家医院31株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XDR-KPN)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存在状况,并分析其亲缘关系;2、了解其中一家医院9株XDR-KPN感染病例临床特征;3、了解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所致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1、收集三家医院2013年1月至12月分离出的31株PDR-KPN。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对全部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2、收集一家医院9株XDR-KPN感染病例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诊断及治疗经过、ICU住院时间、病情转归、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3、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院内CRKP感染的患者60例,以分离病区及分离时间1:1配对选取60例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usceptible Klebsiella pneumoniae,CSKP)院内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1、31株XDR-KPN每株均检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gyrA基因突变阳性率100%。31株blaKPC与ISKpn6均阳性,blaKPC-ISKpn6连锁检测阳性率100.0%。样本聚类分析显示A、B、C三家医院的菌株分为三个簇群。B医院与C医院的菌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A医院9株XDR-KP院内获得性肺炎病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为66±12岁,平均住院时间46±19天,分离到XDR-KP时平均住ICU时间30±13天。9例均为重症患者,6例好转,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4例使用了替加环素联合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物治疗,有3例使用了磷霉素联合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抗感染药物联合治疗。有2例未更改治疗方案;3、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4天、抗生素暴露的时间≥14天、暴露抗生素的种类≥2种、暴露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于糖肽类抗生素、使用抗真菌药物、合并其他细菌≥2种、分离到真菌、前期CRKP的定植均与CRKP感染显着相关(P﹤0.05)。CRKP所致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暴露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4.656,95%CI:1.137-14.471,P﹤0.05)。结论:1、本组菌株携带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菌株之间存在克隆传播;2、XDR-KP院内感染病例特征为病情重,住院时间长,替加环素或磷霉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或许可用于XDR-KP院内感染病例,但仍需要更多证据;3、CRKP所致院内感染与多项危险因素相关,暴露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王秋婷,何海武,石慧芳,徐建光,陈山,王应琼,陈兴峰[8](2017)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NFGNB)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NFGNB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收集其病历资料,NFGNB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1例患者共分离出NFGNB 72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1株(占56.9%),铜绿假单胞菌27株(占37.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株(占4.2%)、产吲哚金黄杆菌1株(占1.4%)。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较高,为75.6%;对头孢呋辛、头孢美唑、厄他培南、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均高于80.0%。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较高,均高于80.0%;对头孢他啶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7.0%、44.4%。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发生率、气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肠内营养者所占比例、使用抗真菌药物者所占66例、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20分、住院时间≥14d、ICU入住时间≥7 d、机械通气时间≥7 d及抗生素使用时间≥14 d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20分[OR=3.357,95%CI(2.014,4.667)]、机械通气时间≥7 d[OR=1.933,95%CI(1.106,3.781)]及抗生素使用时间≥14 d[OR=1.685,95%CI(1.087,3.099)]是NFGNB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FGNB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耐药率较高;APACHEⅡ评分≥20分、机械通气时间≥7 d和抗生素使用时间≥14 d是NFGNB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陈鸿羽,邓春[9](2016)在《新生儿社区和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因新生儿肺炎住院且痰培养阳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 564例CAP新生儿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4 383株,其中细菌3 584株、病毒771、真菌7株及非典型病原体21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 045株(85.0%),细菌中排名前三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693株(89.9%)。在344例HAP新生儿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424株,其中细菌402株,真菌17株,呼吸道合胞病毒5株。细菌均为革兰阴性菌,未发现革兰阳性菌,排名前三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CAP与HAP新生儿中革兰阴性菌产ESBLs菌分别为26.9%、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HAP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HAP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除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外)的敏感性普遍低于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除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外)的敏感性普遍低于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发现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结论新生儿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CAP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HAP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HAP致病菌的产酶率和耐药性均普遍高于CAP,且有多重耐药趋势。

曾淑娟[10](2016)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及无乳链球菌基因分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中国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文献分析目的:虽然围生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但感染仍是新生儿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新生儿免疫防御功能水平低,留置胃管、气管插管、吸痰等侵人性操作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使新生儿病房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区。研究新生儿病房包括重症监护(NICU)感染流行菌株及其耐药性对于指导新生儿临床医师正确使用抗生素、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既往研究认为,随着抗生素使用的改变,病原菌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并且存在地区间差异,故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研究。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核心期刊”中1990年至2013年12月发表的文献,及检索PubMed(1990年至2013年12月)中的文献;选择报告了我国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无对照观察性研究,摘录有关信息。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应来自中国大陆的医院环境;(2)研究内容应报告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情况;(3)研究类型应为无对照的观察性研究,以尽量减少原始研究的病例入选标准的影响;(4)血培养阳性例数大于等于50。排除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文献,以及(1)重复发表的文献,或该文献为某研究的阶段性报告,而另有其他文献已经报告该研究的完整结果;(2)实验室基础研究;(3)文中提到了血流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但实际上是研究其它疾病的文献;(4)只研究某种特定病原菌的文献;(5)综述、评论或讲座。文献中摘录内容包括:题目、发表年份、研究类型(回顾性/前瞻性)、收集病例的时间、收集病例的医院及其所在省(市)、作者所在科室、血流感染病原菌具体分布及重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使用SPSS13.0进行Z检验及Excel2010表格中的公式及图表对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最终71篇文献符合要求,共含30346菌株,其中阳性菌23118株,阴性菌6955株,真菌273株。菌株主要来自于北京,浙江,上海,湖北,广东,湖南,云南。中国新生儿监护室血流感染1983-2004年病原菌阳性菌前3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1.33±0.33)%、金黄色葡萄球菌(13.01±0.22)%、肠球菌(4.58±0.14)%;阴性菌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7.67±0.18)%、克雷伯菌(3.33±0.12)%、其它肠杆菌(2.67±0.11)%;2005-2012年病菌菌阳性菌前3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1.35±0.57)%、金黄色葡萄球菌(9.69±0.35)%、肠球菌(5.19±0.26)%;阴性菌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33±0.28)%、克雷伯菌(5.53±0.27)%、不动杆菌(1.50±0.14)%;两阶段细菌构成比进行Z-检验,所有P>0.05,两阶段细菌构成比比较无显着差异,故考虑从整体而言,我国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上无明显变化。病菌耐药性逐年升高,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及氨苄西林率由上世纪80年代50%增加至目前的90%以上,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年代变化不大前者今耐药达50%左右,后者则达80%,耐苯唑西林率由10%增加至65%左右,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耐药率为30%左右,对庆大霉素耐药由50%下降至30%左右而后又上升至60%,环丙沙星耐药一直较低,目前仅30%,万古霉素大都敏感,基本不耐药;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由60%升至80%;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耐药率由不足50%升至80%以上;对头孢唑肟、头孢曲松耐药率一直无明显变化,但也处于50%-60%之间;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定耐药率由30%升至接近50%;头孢吡肟耐药也达45%;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处于40%左右,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基本不耐药。另外,文献中包含有少量耐万古霉素及亚胺培南的细菌,其中,耐万古霉素的细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72%,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耐亚胺培南阴性菌中假单胞菌占35%,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17%。结论:从我国新生儿室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中可知,我国细菌耐药严重,需加强细菌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第二章 中国可疑血流感染新生儿行血培养阳性率的meta分析目的:败血症是指由于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是新生儿期的危重病症以及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1%-1.0%,占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16.4%,长期住院者发病率可高达30.0%,病死率为10%-50%,存活者可留有后遗症,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仍然是血培养。但是,目前我国可疑败血症的新生儿行血培养检查的阳性率情况,缺乏系统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及相关分析。基于此,我们对我国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一次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了解我国可疑血流感染新生儿行血培养阳性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核心期刊”中1990年至2014年3月发表的文献,及检索PubMed(1990年至2014年3月)中的文献;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应来自中国大陆的医院环境;(2)研究内容应报告了血培养阳性率,或可用文中报告的数据计算其阳性率;(3)研究类型应为无对照的观察性研究,以尽量减少原始研究的病例入选标准的影响;(4)血培养阳性例数大于等于50。排除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文献,以及(1)重复发表的文献,或该文献为某研究的阶段性报告,而另有其他文献已经报告该研究的完整结果;(2)实验室基础研究;(3)文中提到了血培养阳性率,但实际上是研究其它疾病的文献;(4)只研究某种特定病原菌进行血培养的阳性率文献;(5)综述、评论或讲座。从文献中摘录以下内容:题目、发表年份、研究类型(回顾性/前瞻性)、收集病例的时间、收集病例的医院及其所在省(市)、作者所在科室、血培养送检标本例数、培养阳性标本数、培养阳性率、血培养采集时采血量、培养瓶种类、标本送检时间、血培养仪器设备型号。运用R3.2.2软件中Meta程序包进行率的Meta分析,采用logit法对率进行转换,转换后进行meta分析,先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若为P<0.05,说明纳入文献间是有异质性,进行敏感性检验,剔除异质性文献后再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进行异质性及敏感性检验后剩余7篇文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最后得中国新生儿可疑血流感染行血培养阳性率为12%(95%CI:11.2%-12.2%)。结论:我国可疑血流感染行血培养阳性率不高,需进一步规范血培养标本采集、送检等流程。第三章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分析目的: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恰当的抗生素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理想方法,但细菌培养不能即刻得到结果,临床上凭经验选用抗生素难免针对性不强,容易造成细菌耐药。国内有研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的文献发现除青霉素、喹诺酮类和万古霉素外,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在不同医院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建立本单位感染性疾病的细菌谱及药敏谱,对指导临床用药,延缓细菌耐药有重要作用。故本研究对本院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探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于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6例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进行分析。首先分析6年总体细菌分布情况;并对不同胎龄新生儿败血症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发病时间(按早发或晚发败血症分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体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将近6年新生儿败血症每3年分组,对比两组患儿病原菌特点及耐药变迁情况;结果:1、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14281例次,共诊断新生儿脓毒血症及新生儿败血症共207例次,血培养阳性可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06例,培养阳性率为51.2%;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占住院病人百分比为0.74%;其中男57例,女49例;出生体重(3025/900-4600)g,均值(2995±596)g;胎龄(39/27.14-42.14)w,均值(38.5±2.57)w;早产(<37w)22例,占20.75%,足月(≥37w)86例,占79.25%;剖宫产26例,占24.5%,顺产80例,占75.5%;其中本院出生58例,占54.7%,外院出生38例,占35.8%,家中出生10例,占9.4%;母亲年龄(28/19-42)岁,均值(28.08±5.03)岁;母亲有≥1个高危因素中:有早产迹象占28例,占26.4%,产前发热17例占16%,胎膜早破17例,占16%;经治疗后治愈59例,占55.7%,好转39例,占36.8%,死亡8例,占7.5%。早发组出生体重与晚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452,P=0.215),早发组胎龄与晚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3.941,P=0.015)。早发组与晚发组出生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4);母亲怀孕年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351,P=0.782)。2、6年来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占83.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7%,其余葡萄球菌归属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合计占57.5%,粪肠球菌占3.8%,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占0.9%,无乳链球菌占16%;革兰阴性菌占16.1%,其中大肠埃希菌占14.2%,肺炎克雷伯菌占1.9%。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7.5%,无乳链球菌16%,大肠埃希菌14.2%。3、按胎龄分,<37w主要致病菌前3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1%(含表皮葡萄球菌13.7%,溶血葡萄球菌18.2%,人葡萄球菌人亚种9.1%),大肠埃希菌22.7%,粪肠球菌13.7%;≥37w主要致病菌前3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1.9%(含表皮葡萄球菌25%,溶血葡萄球菌26.2%,人葡萄球菌人亚种7.1%,腐生葡萄球菌1.2%,沃氏葡萄球菌1.2%,产色葡萄球菌1.2%),无乳链球菌17.8%,大肠埃希菌12%;不同胎龄致病菌均以凝固酶阴性球菌及大肠埃希菌菌为主,早产儿粪肠球菌占13.7%,较足月儿1.2%增多,另外,足月儿新生儿败血症中无乳链球菌占17.8%较早产儿9.1%稍多。4、早发组易感因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48%,早产40%,胎膜早破28%,羊水污染20%,出生窒息8%,皮肤粘膜感染共8%;晚发组易感因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67.9%,皮肤感染37.1%(含皮肤脓疱疮17.3%,脐炎19.8%),羊水污染23.5%,早产14.8%,胎膜早破12.3%,出生窒息1.2%;两组易感因素中,早产因素在早发组中的比例显着高于晚发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7.367,P=0.007),皮肤粘膜感染晚发组37.1%高于早发组8%,两者比较其P值接近0.05。早发组临床表现有气促(40%)、黄疸(24%)、发热(20%)、心率快(20%),反应差(12%),拒奶(8%);晚发组临床主要体征有发热(54.3%),心率快(46.9%),气促(45.7%),黄疸(35.8%),抽搐(11.1%),拒奶9.9%;两组临床表现基本一致,但晚发组发热较早发组多(χ2=9.053,P=0.003),心率增快也较早发组显着(χ2=5.739,P=0.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早发组致病.菌分布依次为无乳链球菌4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含表皮葡萄球菌8%,溶血葡萄球菌8%),大肠埃希菌12%,金黄色葡萄球菌12%,粪肠球菌8%,肺炎克雷伯菌8%;晚发组致病菌分布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0.3%(含表皮葡萄球菌27.2%,溶血葡萄球菌29.6%,人葡萄球菌人亚种9.9%,腐生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各占1.2%),大肠埃希菌14.8%,无乳链球菌8.6%,金黄色葡萄球菌3.7%;即早发败血症致病菌前3位依次为为无乳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晚发败血症致病菌前3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6、两阶段血培养共培养出208株菌,2009年至2011年共培养出103株细菌,菌株分布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8.6%(含表皮葡萄球菌38.8%,溶血葡萄球菌35%,腐生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各1.9%,克氏葡萄球菌1%),大肠埃希菌8.7%,金黄色葡萄球菌5.8%,无乳链球菌3.9%,粪肠球菌1%,屎肠球菌1%,肺炎克雷伯菌1%;2012年至2014年血培养共培养出105株细菌,菌株分布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1%(含表皮葡萄球菌14.3%,溶血葡萄球菌8.6%,人葡萄球菌人亚种16.2%,沃氏葡萄球菌1.9%),无乳链球菌28.6%,大肠埃希菌19%,粪肠球菌5.7%,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各1.9%;2009年至2011年血培养菌株前3位依次为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012年至2014年血培养前3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提示近6年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前减少,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较前明显增加。7、大肠埃希菌产ESBL菌占30%左右,近3年对氨苄西林耐药增高达6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20%,对头孢类耐药30%左右,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无耐药。环丙沙星耐药性第2阶段较第1阶段显着下降,两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复方新诺明第2阶段耐药性较第1阶段显着升高,两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第1阶段产ESBL菌3/9(33.3%),第2阶段产ESBL菌6/20(30%),两阶段基本相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50%,近3年对青霉素耐药达1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86.4%,对青霉素耐药达90%以上,近3年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依次为44.2%、23.2%、62.8%、34.9%;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药依次为11.6%、2.3%、2.3%,对替加环素无耐药,发现有1株耐万古霉素菌株。两阶段MRCNS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7,P=0.460);两阶段产两阶段产p内酰胺酶菌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4,P=0.168);两阶段比较耐药率无显着变化,仅环丙沙星第2阶段耐药率较第1阶段显着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5,P=0.001)。无乳链球菌近3年对克林霉素耐药明显达86.7%,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无耐药。结论:我院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其中无乳链球菌及大肠埃希菌败血症近年有明显增多趋势;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达60%,宜选用含酶抗生素或亚胺培南等治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CNS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比例高,对青霉素耐药严重,达90%左右,考虑此类细菌感染不宜选用青霉素,宜选用含酶制剂或感染严重直接选用万古霉素治疗;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无耐药现象,对克林霉素耐药明显,感染时可选用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治疗,不宜选用克林霉素。第四章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临床分析及基因分型研究目的:此前对我院新生儿血流感染临床研究发现,近年来我院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明显增加,且高于国内相关文献报导水平,故有必要探讨我院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治疗。目前国内尚无关于人感染无乳链球菌细菌分型的报导,故进行无乳链球菌基因分型方法及分型的研究。方法:对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例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细菌耐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院内梅尼埃细菌鉴定卡GP卡中保存的26株菌进行培养,纯化,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使用PCR扩增及基因测序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2012-2014年共诊断新生儿败血症53例,无乳链球菌感染15例,占28.3%;主要集中在2012年,当年确诊新生儿败血症为25例,无乳链球菌感染11例,占44%;15例感染中早发败血症9例占60%,晚发败血症6例,占40%;临床表现发热6例,黄疸5例,肺炎4例(早发感染占3例,占75%),颅内感染5例(晚发感染占4例,占80%);所有血培养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利萘唑胺敏感性100%,莫西沙星88.9%,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86.7%,克林霉素13.3%,四环素6.7%。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基因分型Ⅰa 2例(14.3%),Ⅰb 4例(28.6%)Ⅲ8例(57.1%)。泌尿外科尿道感染无乳链球菌基因分型Ⅰa3例(30%),Ⅰb 3例(30%),Ⅲ4例(40%)。结论:我院无乳链球菌败血症近年有增多趋势,2012年尤其明显,早发感染临床表现以呼吸道表现为主,晚发感染常合并颅内感染,需注意完善脑脊液检查。细菌分型以Ⅰ a,Ⅰ b及Ⅲ型为主,治疗上首选青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性高,不宜临床选用。目前国内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有增多趋势,各级医院新生儿科医生临床工作中可使用梅里埃细菌鉴定卡确诊的无乳链球菌菌株进行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分型检测,检测时注意使用富营养的培养液如脑心浸液培养液等进行细菌培养,使用37℃摇床过夜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液进行细菌基因组DNA提取,使用本研究所用引物进行PCR及测序分型,可满足几乎全部无乳链球菌的分型,仅极少数不能分型者,可增加基于16S rRNA基因的另一引物对DSF2-DSR1以确诊菌株。

二、院内获得性肺炎致病菌及药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院内获得性肺炎致病菌及药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特征及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鲍曼不动杆菌传播方式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认识
        2 流行病学研究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特点
        5 诊断方法
        6 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综合防治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
        1 病名延袭
        2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认识
        3 治疗方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 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二 拔罐辅助西药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分析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设计
        2.2 样本量估算
        2.3 分组方法
        2.4 伦理审查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
    3 质量控制
        3.1 严格筛选受试者
        3.2 规范针刺、拔罐干预过程
        3.3 依从性保证
        3.4 盲法衡量和判断结果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5.2 观察指标基线比较
        5.3 临床疗效比较
        5.4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选题依据
        6.2 研究方案分析
        6.3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6.4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高龄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450例社区获得性单纯性尿路感染并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菌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治疗方法
    1.3 出院标准
    1.4 资料收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2.2 临床特点分析
        2.2.1 一般病情分析
        2.2.2 营养状况分析
    2.3 致病菌及药敏分析
        2.3.1 检出菌株分布
        2.3.2 革兰阳性菌药敏情况分析
        2.3.3 革兰阴性菌药敏情况分析
        2.3.4 革兰阴性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分析
3 讨论
    3.1 社区获得性单纯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3.2 致病菌分布分析
    3.3 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3.4 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治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5)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比例以及样本分布
    3.2 病原菌分布
    3.3 耐药情况
        3.3.1 鲍曼不动杆菌
        3.3.2 铜绿假单胞菌
        3.3.3 肺炎克雷伯菌
        3.3.4 大肠埃希菌
        3.3.5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3.3.6 金黄色葡萄球菌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2268例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仪器设备与试剂
    2.3 方法
    2.4 药敏试验判读标准
    2.5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病原菌分布特征
    3.2 肠杆菌科细菌药敏分析
    3.3 非发酵菌药敏分析
    3.4 革兰阳性菌药敏分析
4.讨论
    4.1 大肠埃希菌
    4.2 肺炎克雷伯菌
    4.3 铜绿假单胞菌
    4.4 鲍曼不动杆菌
    4.5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4.6 屎肠球菌
    4.7 金黄色葡萄球菌
5.结论
6.不足
7.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部分: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检测及聚类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三部分: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
    2: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附录 致谢

(8)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1.2.2 病历资料收集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NFGNB分布
    2.2 主要NFGNB药敏试验结果
    2.3 两组受试者临床资料比较
    2.4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研究背景
    3.2 NFGNB分布特点
    3.3 NFGNB药敏试验结果
    3.4 NFGNB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9)新生儿社区和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1.2.2 临床结局
        1.2.3 痰标本采集
        1.2.4 痰标本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两组检出病原构成比较
    2.3 两组耐药菌检出比较
    2.4 主要细菌的药敏情况
    2.5 治疗与预后
3 讨论

(10)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及无乳链球菌基因分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中国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文献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可疑血流感染新生儿行血培养阳性率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及基因分型研究
第一节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15例临床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人无乳链球菌基因组DNA提取及基因分型方法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过程及材料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四、院内获得性肺炎致病菌及药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特征及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D]. 何欢.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
  • [2]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D]. 米淑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高龄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研究[D]. 胡煜东.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4]450例社区获得性单纯性尿路感染并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菌谱分析[D]. 彭成侠.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5]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孟倩姝.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6]2268例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王玉.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及临床特征分析[D]. 马红映. 苏州大学, 2017(06)
  • [8]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王秋婷,何海武,石慧芳,徐建光,陈山,王应琼,陈兴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02)
  • [9]新生儿社区和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分析[J]. 陈鸿羽,邓春. 临床儿科杂志, 2016(07)
  • [10]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及无乳链球菌基因分型研究[D]. 曾淑娟.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