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铁除氧水处理技术及配套设备

海绵铁除氧水处理技术及配套设备

一、海绵铁除氧水处理技术及配套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夏阳光[1](2020)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高冲击负荷低碳氮比污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公路服务区一般远离城镇,产生的污水无法直接接入市政管网,需建设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受过往车辆、司乘人员影响,呈现水质水量冲击负荷高、氮磷含量高、碳氮比低的特性,为此本研究采用分段进水多级A/O+MBR组合工艺(简称“组合工艺”),耦合生物海绵铁填料和改性玉米芯填料强化脱氮除磷,同时考察组合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构建三组分段进水两级A/O+MBR平行装置,设置两级A段进水比分别为7:3、6:4和5:5,考察进水比对组合工艺污染物去除尤其是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进水比条件下,三组装置COD、TP去除效果接近;进水比为7:3的1#装置,NH4+-N和TN去除效果更好,去除率分别达到80.76%和39.24%。通过海绵铁筛选正交试验结合实际应用需求,确定海绵铁适宜粒径为5-8 mm,投加量为120 g/L;并考察了海绵铁不同投加位置(缺氧区、好氧区)对组合工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绵铁投加位置对组合工艺去除COD的影响较小;在缺氧区投加海绵铁导致TN去除效果下降9.16%;而在好氧区投加海绵铁可显着强化组合工艺对NH4+-N、TN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提升了28.04%和83.99%;投加海绵铁可有效提高TP去除效果,且海绵铁投加量是影响TP去除的主要因素。海绵铁强化脱氮动力学试验表明,好氧区投加海绵铁可促进硝化反应;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好氧区海绵铁Fe OOH、Fe5(PO4)4(OH)3结晶强度明显高于缺氧区海绵铁,且好氧区海绵铁存在FePO4衍射峰;因此好氧区投加海绵铁可强化除磷。改性玉米芯填料显着强化了组合工艺对TN的去除,三组装置TN去除率分别提升了35.84%、34.04%和53.74%。投加海绵铁和改性玉米芯填料的强化组合工艺表现出较强的抗水质冲击负荷能力和较强的适应性,在近2倍进水水质冲击负荷时,系统仍维持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当恢复正常进水负荷3-6 d后,强化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即可恢复。分段进水两级A/O+MBR组合工艺最佳运行条件为:进水比7:3、好氧区投加120g/L海绵铁填料、两级缺氧区分别投加100 g改性玉米芯填料。在进水COD、NH4+-N、TN和TP平均浓度为324.55 mg/L、61.78 mg/L、64.64 mg/L和4.34 mg/L的条件下,系统出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吴大冰[2](2020)在《富铁填料/锰砂对厌氧反应器的生化效果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产泥量低、能耗低、工艺简单,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对污染物处理效果有限,需要与好氧处理单元配套使用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厌氧氨氧化是一种清洁的低能耗脱氮工艺,不需要曝气和有机碳源,但在运行过程中受有机物浓度影响较大。因此,可将厌氧生物滤池作为预处理,结合微曝气生物滤池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形成组合工艺。本试验研究组合工艺中的厌氧部分,在厌氧生物滤池内填装富铁填料或锰砂和陶粒的复合填料体系,研究其对厌氧生物滤池处理效能的影响;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作为深度处理,以聚氨酯多孔材料作为主要微生物载体,研究其挂膜启动过程,并分析有机物浓度和锰离子对其处理效能的影响,最后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厌氧生物滤池采用富铁填料和陶粒体积比为1:6的复合填料体系挂膜效果较好,挂膜启动耗时45天,挂膜启动完成时的COD去除率在55%左右。在稳定运行期间,富铁填料和陶粒配比体积比为1:6的反应器对COD、NH4+-N、TN、TP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55.99%、2.26%、3.39%、24.17%和89.06%,与无富铁填料的对照组相比,COD和TP的去除率提高了3.78%和10.13%;富铁填料使厌氧生物滤池出水的可生化性和p H值也有所提高;从铁细菌测定结果来看,富铁填料使厌氧生物滤池内铁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多;水力负荷为0.1 m3/(m2·h)的厌氧生物滤池对COD、NH4+-N、TN、TP、SS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49.46%、0.51%、1.18%、21.45%、85.42%和57.78%,其中对COD、TP、SS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比水力负荷为0.3 m3/(m2·h)的厌氧生物滤池提高了18.21%、5.38%、9.43%和23.00%。厌氧生物滤池采用锰砂和陶粒体积比为1:6的复合填料体系挂膜效果较好,挂膜启动耗时35天,挂膜启动完成时的COD去除率在60%左右。在反应器稳定运行期间,对COD、NH4+-N、TN、TP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62.81%、1.65%、2.16%、10.85%和86.23%,与无锰砂的对照组相比,COD的去除率提高了8.73%,NH4+-N、TN、TP和SS的去除率无明显差异;在锰砂的影响下,试验组的出水可生化性高于对照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挂膜启动耗时120d,对NH4+-N、NO2--N和T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8.50%、99.12%和81.39%。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历经外加有机物浓度为0、30.31、60.64和90.18 mg/L四个阶段,其中有机物浓度为60.64 mg/L时脱氮效果最佳,反应器对NH4+-N、NO2--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7.69%、99.93%和95.13%,与不加有机物时相比,TN去除率和进出水pH差值分别提高了11.03%和0.22;COD浓度为90.18 mg/L时,厌氧氨氧化反应受到抑制。反应器在外加有机物浓度为76.32 mg/L,Mn2+投加浓度为3.0 mg/L时,对NH4+-N、NO2--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5.57%、95.68%和88.00%,与Mn2+投加浓度为0 mg/L时相比分别提高了8.84%、6.61%和7.26%;并且Mn2+投加浓度为3.0 mg/L时反应器对NO2--N的去除量与NH4+-N的去除量的比值为1.34,更接近理论值1.32。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绿曲挠菌门、浮霉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各样本在门水平下的优势菌群。在60 mg/L的有机物影响下,浮霉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分别上升了8.32%和5.77%,绿曲挠菌门和酸杆菌门的丰度分别降低了10.61%和4.84%;从反应器底部到聚氨酯多孔载体(距离反应器底部16cm),浮霉菌门、绿曲挠菌门和酸杆菌门的丰度分别提高了2.37%、0.59%和2.84%,变形菌门和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的丰度分别降低了4.64%和0.65%;各样本均检测出属于厌氧氨氧化菌的两个属,分别是Candidatus Brocaia属和Candidatus Jettenia属;在60 mg/L的较低浓度有机物的影响下,Candidatus Brocadia属的丰度提高了8.20%,Denitratisoma属、陶厄氏菌属、丛毛单胞菌属和Polyangium菌属等一些具有反硝化功能的菌属的丰度有所提高,且在反应器底部处的丰度高于聚氨酯载体底部处的丰度。

张昕玉,文继卿,胡继成,范蕊[3](2017)在《兰州宝和园燃气锅炉房设计安装要点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形式下,供热领域成为节能减排的一个发力点。锅炉煤改气成为了业内人士以及社会各界关注讨论的焦点。。宝和园锅炉房工程作为目前兰州市最大的燃气锅炉房工程能为今后的煤改气工程提供大量的宝贵经验。本文将主要阐述燃气锅炉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对该工程从设计、安装、运行进行系统的陈述。

王明超[4](2017)在《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乡镇生活污水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乡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乡镇规模逐渐变大,污水排放量上升,水环境逐渐恶化,对居民生活水平造成影响。大多乡镇经济欠发达,受投资与运行费用、处理工艺和专业人才的制约,污水处理厂建设难、运行效果差的问题普遍存在,需要一种能耗低、管理简便且效率高的污水处理工艺。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简称CRI系统)具有工艺设计简单、工程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特点,可用于生活污水处理。传统CRI系统水力负荷低、场地景观性差、总氮总磷去除率不高等问题制约该工艺的推广。本文针对传统CRI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验室、中试工程和示范工程研究,研发了处理乡镇生活污水的强化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铁屑粉煤灰作为除磷填料,能够有效去除含磷污染物,质量比为2:1,反应时间控制在20 min,pH为6-7时除磷效果最佳;通过增设饱水层,形成长期厌氧环境,提供外加碳源等改进,加强总氮去除效果,出水总氮达标排放。(2)快渗池的填料层高度增大,污染物去除效果也得到加强。利用不同高度填料层去除污染物研究结果,确定非饱水层高度为70 cm,饱水层高度为60 cm。强化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简称SCRI系统)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比传统型快渗系统优异,系统运行稳定,无堵塞现象。(3)SCRI系统中试工程最佳运行参数:水力负荷周期为6h,水力负荷为1.5 m3/(m2·d),湿干比为1:5。在此运行条件下,出水CODCr、氨氮、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28.58 mg/L、4.8 mg/L、13.24 mg/L和0.38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3%、90.82%、79.48%和93.16%,中试工程和示范工程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经济技术核算均达到考核指标,满足“高水质、低投资、低成本、低消耗”要求。(4)SCRI系统填料层溶解氧浓度与填料层深度变化成反比,65-80 cm处溶解氧浓度在2 mg/L左右,处于好氧环境,CODCr、氨氮去除过程主要发生在前65 cm;90-120 cm处,溶解氧浓度为0.2-2 mg/L,处于兼性厌氧环境,兼性厌氧菌分布广泛;120-140 cm处,系统溶解氧浓度低于0.2 mg/L,为严格厌氧环境,反硝化反应主要在此阶段进行。(5)SCRI系统填料层栽种当地优势水生植物,植物生长过程对污染物进行部分吸附、截留去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景观效益。

张聪[5](2017)在《动力能源系统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动力能源系统是工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工业企业能源输送、加工、转换环节众多,因此易造成大量能源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对一些老的工业企业,能源利用率低,开展节能降耗,可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本研究以成都卷烟厂为例,找出其动力能源系统中可节能的系统或设备,以此为突破口,结合实际情况,规划节能改造方案,并实施节能改造。本课题完成的主要成果如下:第一:结合成都卷烟厂设备现状和历史能耗数据,分析成都卷烟厂动力能源系统能耗现状。以近五年全厂能耗数据为基础,主要分析能源供给使用情况、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分系统分析各系统日常能耗管控手段、设备配置情况和近期设备运行状态,判断各系统能源利用率。第二:分析锅炉系统设备现状、日常控制标准、历史能耗数据等,重点分析锅炉系统能源利用率指标,包括锅炉系统气汽比、电汽比和水汽比。再从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方面入手,收集整理锅炉系统先进节能管控措施,提高锅炉系统设备运行效率、提高成都卷烟厂动力能源系统能源利用率。第三:结合成都卷烟厂实际情况,制定锅炉节能改造方案,并分步骤实施,节能改造实施完成后,整理分析实验数据、验证节能改造效果。重点分析改造后锅炉系统各设备运行状态,以及锅炉系统各重要效率指标。本研究针对成都卷烟厂动力能源系统能源耗用情况,对能源利用率低的系统提出的一系列改进措施完成后,成都卷烟厂锅炉系统主要能源利用率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能源资源浪费明显减少,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本研究成果也可为其它工业企业节能改造提供指导。

王雅珍[6](2017)在《清河林区集中供热节能减排技术集成示范工程——创建碧水蓝天美丽城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产煤大国,燃煤供热成本是燃气供热成本的1/3。但是,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困扰着国人,解决雾霾、灰霾成为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继北京拆除燃煤供热锅炉,"煤改气"后,2012年煤都乌鲁木齐市也宣布"煤改气",全国很多大城市都计划采用燃气供热。对"煤改气",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专家组组长王雅珍教授有着几点疑虑,她深知"煤改气"有很多不利因素,一是气源不足,二是运行费用太高(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后,政府每年补贴150多亿元),三是带来新的更难解决的环保难题。由于燃气热值高,燃烧时炉温大于1300℃,空气中大于78%的氮气和21%的氧气在炉温大于950℃时自然产生氮氧化合物(燃煤锅炉的炉温一般在800℃~900℃),也就是硝。脱硝比脱硫要难,设备和运行费用都极高,硝是致癌物之一,对人类健康有着一定的危害。王教授1995~1998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研究半干法脱硫除尘(采用纯自来水,不加脱硫降硝剂,可以脱硫70%、降硝50%以上),设备虽好,但不适用于供热采暖锅炉。随着灰霾日益严重,煤改气的呼声越来越强,王教授从2005年开始研究适用于北方供热采暖系统的燃煤锅炉脱硫除尘降硝装置。设计的理念是"燃煤锅炉比燃气锅炉更环保"!至2008年YZ型旋流混合式脱硫除尘降硝塔的构思和设计基本完成。但是,找不到实验单位。因为YZ型旋流混合式脱硫除尘降硝塔脱硫除尘效率高,在室外温度≥-4℃时基本看不到锅炉冒烟冒气,在寒冷天气冒少量白水汽,不需要建高烟囱。但是,不建高烟囱一般环保局不批准投建,过不了环评。经过几次碰壁。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教授决定自筹资金在供热烟尘肆虐的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建立集中供热,实践保护碧水蓝天的环保理想。2013年3月上海昱真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专家组组长、北京联合大学教授王雅珍应邀来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清河镇,对清河林业局供热采暖设备和运行情况进行考察。经林业局领导、有关部门介绍和实地调查、分析,王雅珍教授对该地情况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判断:清河镇供热由两家私人公司负责,共有6个小型燃煤锅炉房。在仅3.7平方公里的林业局办公区和居民区内,有6只烟囱向空中散发着浓重的黑烟和灰尘,刺鼻的煤焦油味让路人难以忍受;王雅珍教授在室外考察了一个多小时,银白色的头发上落了一层黑灰渣,鼻孔里也是黑的。当地居民阳台外面落满了灰尘,供暖期间不敢开窗,不敢在室外晾晒衣物。空中的煤灰烟尘经常落入路人的眼睛里。百姓戏称:"医院最拿手的医术是翻眼皮!"(清洗就医者眼中的灰渣)。清河镇自来水铁含量较高(自来水含铁量原松花江水1.305mg/L,现深井水9.405mg/L),供热设备和管网内结满了锈垢,供热效能低下,采暖温度严重不达标,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清河镇有12000多户居民,平均气温比哈尔滨低2—3度,供热采暖期183天。鉴于供热情况和环境现状对当地民生影响较大,在清河投建集中供热工程对全国中小城镇来说,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年已7旬的王雅珍教授决定,在清河投建集中供热工程,废除了六座小锅炉房,拔掉了六座烟囱。把她本人30年来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设备和积攒的科研成果收入全部投到清河,打造全国供热采暖领域节能减排技术集成的示范工程,创建碧水蓝天美丽城镇。

毛丽燕,张文华[7](2016)在《海绵铁催化除氧及脱铁装置的使用不当对锅炉缓蚀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了工业锅炉用海绵铁催化除氧设备及脱铁装置使用不当对锅炉及节能带来的影响和消除,从海绵铁的结构、除氧机理及脱铁装置的作用进一步缓蚀作用,使该设备能更好的服务于工业锅炉。

李小艳[8](2016)在《生物海绵铁体系类Fenton效应及其对模拟苯胺废水处理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难降解有机物主要来自石油化工、农药、制药、印染等行业,种类繁多,难生物降解,对环境和人体危害极大。因此利用生物法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废水时,效果较差。将Fe0加入活性污泥中,可在体系内部形成生物铁法,达到强化生物处理的作用,且有研究表明Fe0/O2体系可发生类Fenton效应,产生·OH氧化降解有机物。海绵铁作为一种零价铁,将其介入活性污泥中可形成生物海绵铁体系,但目前对生物海绵铁体系类Fenton效应及其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甚少。本论文将海绵铁(Fe0)与活性污泥结合组成生物海绵铁体系,该体系同时具有Fe0及生物铁法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研究适合生物海绵铁体系类Fenton效应的表征方法及海绵铁投加量、初始pH值、海绵铁粒径、污泥浓度等对生物海绵铁类Fenton效果的影响及其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考察生物海绵铁体系对苯胺配水的降解;(2)通过平行对比实验,研究不同SBR体系对苯胺废水处理效果;(3)研究海绵铁投加量、初始pH值及海绵铁粒径对序批式生物海绵铁反应器处理苯胺废水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改变水杨酸加入点,可利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生物海绵铁中的·OH,对体系中·OH大小及氧化剂的持久性测定可行。活性污泥体系本身有H2O2产生,单一海绵铁体系也可以产生·OH和H2O2,二者结合后产生的·OH增加。随着海绵铁投加量增加至90g/L时,生物海绵铁体系产生的·OH也随之增加,初始pH值对生物海绵铁体系类Fenton效应影响显着,pH值越低体系产生Fe2+、·OH及H2O2浓度越高。海绵铁粒径越小产生的Fe2+、·OH及H2O2浓度越高,加入活性污泥后会促进铁离子的溶出,在污泥浓度为1.23g/L时产生的·OH较大,体系产生的H2O2整体变化不大;随着搅拌强度的增加,体系产生H2O2浓度增加,·OH先增加后减少,在110 r/min时达到最大值。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生物海绵铁类Fenton效应的最佳条件为pH=4,海绵铁投加量为90g/L,污泥浓度为3g/L,搅拌强度110r/min,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体系以苯胺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对苯胺的去除效果,发现对初始苯胺浓度为140mg/L的配水,14h内生物海绵铁体系对苯胺的降解率达33.94%,比单一活性污泥和海绵铁体系分别高出18.27%,24.99%。同时发现随苯胺的降解,体系中氨氮浓度升高,说明苯胺中的氮元素最终会以铵根的形式释放出。(2)在反应器运行稳定时,生物海绵铁体系对COD、TN、TP去除率分别为71.67%,50.9%,68.86%。与普通活性污泥SBR体系相比,加入海绵铁后反应器COD、TN和TP平均去除率比普通SBR体系提高2.05%,25.72%,65.37%。与海绵铁体系相比,生物海绵铁体系对苯胺废水中COD、TN和TP的降解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6.86%和23.49%,23.45%。污泥对海绵铁的腐蚀较明显,加入污泥后反应器污泥混合液中的Fe(Ⅱ)、Fe(Ⅲ)和TFe浓度均升高。(3)当海绵铁投加量小于90 g/L时,序批式生物海绵铁反应器对COD、TN、TP的去除起到促进作用,投加量为90g/L时,体系对废水COD、TP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8.82%,42.75%,76.13%。初始pH值越低降解效果越好,反应的最佳pH值为4,体系对废水COD、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69%,49.68%,92.84%。海绵铁粒径为1mm3mm时对COD和TP的去除较为明显,其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61.82%、21.13%、75.16%,粒径为35mm时对TN去除效果较其他粒径好,去除率达到36.01%。

杨玉华[9](2016)在《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其缓蚀阻垢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旨在开发系列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使其性能更优越,性质更稳定。研究多种形式的此类环境友好型功能材料,为我国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国产化提供理论依据,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本文较深入地研究了系列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合成以及它们在水处理行业中用作碳酸钙结晶过程抑制剂以及金属腐蚀过程抑制剂的效果,并对其抑制机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其最优生产条件的确定。通过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聚天冬氨酸的阻垢缓蚀效果。通过综合平衡法得到同步缓蚀阻垢聚天冬氨酸的合成方案。并通过二次优选实验对该方案进行了验证。最终得到聚天冬氨酸的最优生产条件为:酐氨物料比摩尔为1:1.2,聚合温度为180℃,聚合时间为1.0h,碱解温度为40℃,碱解时间为90min。在碱解过程中,用4MNaOH控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即可以得到阻垢率为96.5%的PASP。(2)聚天冬氨酸复合缓蚀阻垢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综合考虑模拟水的水质条件,针对A3碳钢的化学成分及缓蚀性能要求,以更大程度上发挥复合水处理化学品的缓蚀及阻垢效能为出发点,研制出以聚天冬氨酸为主剂的绿色缓蚀阻垢复合配方。该配方的组分为:聚天冬氨酸、D-葡萄糖酸钠、钼酸钠、硫酸锌及单宁。采用碳酸钙沉积法,分别考察了聚天冬氨酸复合材料单一组分、二元配方及三元配方的阻垢性能,结果显示,质量配比为PASP:D-SG:TA=2:1:2的配方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最好;维持三组分质量比一定,当阻垢剂的加量达到PASP:20mg/L,葡萄糖酸钠:10 mg/L,单宁酸:20 mg/L时,阻垢率达到了95.7%,但增大复配阻垢剂的浓度时,阻垢率基本不再变化。说明该三元复合水处理剂具有低剂量效应。在研究缓蚀剂之间及阻垢剂之间的协同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复合配方优化实验,考察了复合水处理剂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显示,复合水处理配方中的缓蚀与阻垢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五元复合配方的腐蚀速率最低可达0.1083mm/a,缓蚀率为86.5%,阻垢率为94.2%。此时,药剂总量为:118mg/L。(3)接枝改性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PASP-EAA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利用β-二羰基化合物做亲核试剂,选择开环法合成接枝改性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对接枝改性材料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两次优化。得到了该材料合成的优方案为酐氨比1:1.4,聚合温度180℃,聚合时间1h,PASI:EAA的摩尔比1:1.0,EAA与醇钠的作用时间40min,反应时间24h。在这个条件下,产品的阻垢率为80.1%,腐蚀率为0.082170mm/a。对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性能的对比表明,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对碳酸钙垢的抑制情况较好。对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材料对碳酸钙垢的抑制情况较好。通过物理改性及化学改性均可提高pasp的缓蚀性能。(4)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对碳酸钙垢抑制机理的分析探讨了该功能材料对碳酸钙晶体生长过程的抑制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成垢的碳酸钙垢样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碳酸钙结晶过程中是否存在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电镜照片,可以发现,没有该材料时产生的caco3晶体大部分以方解石和针状的文石形态存在,有较为清晰的几何结构,形状规整,晶胞堆积紧密,排列规则;加入该材料后,碳酸钙晶体严重变形,形状不规整,边缘圆滑无棱角,且结构松散。其中,聚天冬氨酸复合材料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降低了固液界面附近的过饱和度,使碳酸钙晶核稳定地分散在介质中,形成微小的球霰石晶型。pasp及pasp-eaa主要依靠化学吸附,引起碳酸钙生长过程中产生晶格缺陷。(2)采用3dbuilder成像技术模拟了pasp功能材料存在下碳酸钙垢样的三维视图。结果显示,团聚部分及球形颗粒的内部结构极为松散、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且存在若干晶体的孔眼。这说明碳酸钙的晶格已经被加入的抑制剂瓦解。(3)采用xrd粉末衍射技术对成垢的碳酸钙垢样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后,碳酸钙的x射线衍射图发生改变,方解石特征峰的强度明显降低,同时出现球霰石晶型的衍射峰。且三种类型的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都是很好的碳酸钙结晶抑制剂。(5)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在a3碳钢表面的缓蚀机理分析通过对比未添加缓蚀剂的空白实验与添加不同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碳钢挂片的表面形貌可以看出,在介质中添加了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后,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属的腐蚀过程。对腐蚀挂片清洗前后表面的sem分析可以看出:(1)由于加入了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未清洗的碳钢表面形成了形态各异的保护层,阻止了腐蚀介质向金属表面的输送。清洗后仍可以看到较完整的金属基材表面;(2)未加入缓蚀剂的碳钢表面腐蚀严重,清洗后可见表面有麻面及凹凸不平的腐蚀坑。(3)加入pasp-eaa和pmzdt的金属基体比加入pasp的更完整。

韩冰[10](2015)在《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强化效能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地区资金短缺、能源不足、技术缺乏的情况,采用投资少、能耗低、运行稳定、维护管理方便的实用型污水处理技术,是解决我国农村现有条件下的污水污染问题的主要途径。而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ion System,简称CRI系统)系统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易于维护等特点,是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控制的实用技术。本研究依托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河南丹库汇水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保障水源区水质安全为目标,针对CRI系统总氮、磷去除率低,运行效果不稳定等问题,建立了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技术。重点研究了喷淋滴滤与配水/落干结合的复合流人工快渗强化脱氮技术,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植被强化脱氮除磷技术,颗粒介质强化除磷技术,固相有机碳源玉米芯反硝化脱氮技术。通过柱实验、槽实验等试验手段研究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效能强化技术,对其处理污染物的机理、效果、影响因素及可行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在南水北调水源区某村镇建设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研究结果表明:喷淋高度对滴滤池脱氮效能影响较大,在喷淋高度为0.4m时,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进水间隔在0-36h范围内,进水间隔越长滴滤池对氮的去除效果越好。筛选石灰石和海绵铁为除磷填料。二者除磷效率随pH值、温度、投加量增大等因素的升高而提高,但是超过定值,便会出现解吸现象;本研究最终采用石灰石作为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系统除磷单元的填料。对5种挺水植物进行除磷试验,结果表明,芦苇、千屈菜、香蒲、黄菖蒲、美人蕉对污水中TP的去除率均在44.7%以上。综合植物生长状况、景观效应以及示范工程现场需要,选用千屈菜作为人工快渗生态田系统的富磷植物。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系统种植千屈菜后,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氨氮、总氮去除率提高较大,总磷次之,CODCR去除率提高最小。在湿干比为8h:24h的条件下,水力负荷在0.4m/d-0.8m/d范围内变化时,系统TN去除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变化;氨氮、TP表现出随水力负荷增加去除率逐渐降低的趋势变化,但降低幅度不明显;在水力负荷为0.8m/d的条件下,湿干比为8h:32h和8h:24h时,系统处理效果良好。对系统进行渗透性研究时发现,滴滤池在运行过程中渗透系数几乎未发生变化;由于采用下部进水的方式,人工快渗段中层、下层填料渗透系数下降较快,上层下降最小;吸磷池由于进行化学沉淀反应,渗透系数下降较快。将玉米芯作为反硝化补充碳源试验得出,进水N03--N浓度为30mg/L,容积负荷小于0.24kgNO3--N/m3d的条件下,系统出水N03-N可保持在12mg/L左右。利用上述四种强化手段构建的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技术,处理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经济可行,试验与工程示范结果表明,本技术对CODCR、氨氮、TN、TP有良好去除效果,其出水可以稳定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CJ25.1-89》,符合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实际需求。

二、海绵铁除氧水处理技术及配套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绵铁除氧水处理技术及配套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服务区高冲击负荷低碳氮比污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现状
        1.2.1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水质水量特征
        1.2.2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技术
        1.2.3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存在问题
    1.3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
        1.3.1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概述
        1.3.2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研究与应用现状
    1.4 分段进水多级A/O+MBR工艺
        1.4.1 分段进水多级A/O+MBR工艺概述
        1.4.2 分段进水多级A/O+MBR工艺研究与应用现状
    1.5 新型生物载体强化脱氮除磷研究
        1.5.1 海绵铁强化污染物去除的原理
        1.5.2 生物海绵铁体系的作用机理
        1.5.3 生物海绵铁体系的研究现状
        1.5.4 新型固体缓释碳源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2.1 工艺流程和试验装置
        2.1.1 试验装置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海绵铁填料筛选正交试验
        2.2.2 分段进水两级A/O+MBR组合工艺试验
        2.2.3 海绵铁强化脱氮动力学试验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常规指标测试方法
        2.3.2 XRD材料表征方法
第三章 进水比及冲击负荷对组合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
    3.1 试验设计
    3.2 水质冲击负荷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
        3.2.1 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
        3.2.2 对NH_4~+-N的去除效果影响
        3.2.3 对TN的去除效果影响
        3.2.4 对TP的去除效果影响
    3.3 进水比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
        3.3.1 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
        3.3.2 对NH_4~+-N的去除效果影响
        3.3.3 对TN的去除效果影响
        3.3.4 对TP的去除效果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绵铁填料强化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效能研究
    4.1 海绵铁填料筛选正交试验
        4.1.1 正交试验设计
        4.1.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2 海绵铁填料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
        4.2.1 海绵铁填料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
        4.2.2 海绵铁填料对NH_4~+-N的去除效果影响
        4.2.3 海绵铁填料对TN的去除效果影响
        4.2.4 海绵铁填料对TP的去除效果影响
    4.3 海绵铁填料强化脱氮动力学分析
    4.4 海绵铁填料强化除磷机理解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性玉米芯填料强化组合工艺脱氮效果研究
    5.1 试验设计
    5.2 改性玉米芯填料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
        5.2.1 改性玉米芯填料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
        5.2.2 改性玉米芯填料对NH_4~+-N的去除效果影响
        5.2.3 改性玉米芯填料对TN的去除效果影响
        5.2.4 改性玉米芯填料对TP的去除效果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海绵铁填料和改性玉米芯填料联合强化组合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研究
    6.1 试验设计
    6.2 强化组合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研究
        6.2.1 强化组合工艺抗COD冲击负荷能力研究
        6.2.2 强化组合工艺抗NH_4~+-N冲击负荷能力研究
        6.2.3 强化组合工艺抗TN冲击负荷能力研究
        6.2.4 强化组合工艺抗TP冲击负荷能力研究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2)富铁填料/锰砂对厌氧反应器的生化效果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村镇水污染及治理状况
    1.2 村镇污水处理适用技术
    1.3 厌氧生物滤池概况
        1.3.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
        1.3.2 厌氧生物滤池处理技术特点
        1.3.3 厌氧生物滤池研究现状
    1.4 厌氧氨氧化处理技术概况
        1.4.1 厌氧氨氧化原理
        1.4.2 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
        1.4.3 金属离子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
    1.5 富铁填料和锰砂及其溶出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5.1 富铁填料的特性及应用
        1.5.2 锰砂的特性及应用
    1.6 课题研究思路与对象
2 试验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2.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2.1.1 课题来源
        2.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2.1.3 课题研究内容
        2.1.4 研究技术路线
    2.2 试验材料
        2.2.1 试验用水及污泥
        2.2.2 厌氧生物滤池试验流程
        2.2.3 厌氧氨氧化试验流程
        2.2.4 试验装置
        2.2.5 填料或载体选择
    2.3 分析指标与方法
        2.3.1 水质分析指标和方法
        2.3.2 微生物分析方法
3 厌氧生物滤池试验研究
    3.1 不同富铁填料和陶粒配比对厌氧反应器生化效果影响
        3.1.1 不同富铁填料和陶粒配比下反应器的挂膜启动
        3.1.2 运行期内富铁填料和陶粒配比对反应器去除COD效果的影响
        3.1.3 运行期内富铁填料和陶粒配比对反应器去除NH_4~+-N效果的影响
        3.1.4 运行期内富铁填料和陶粒配比对反应器去除TN效果的影响
        3.1.5 运行期内富铁填料和陶粒配比对反应器去除TP效果的影响
        3.1.6 运行期内富铁填料和陶粒配比对反应器去除SS效果的影响
        3.1.7 运行期内富铁填料对反应器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3.1.8 运行期内富铁填料对反应器出水pH的影响
        3.1.9 运行期内富铁填料对反应器内铁细菌的影响
    3.2 不同水力负荷对厌氧反应器的生化效果影响
        3.2.1 不同水力负荷下反应器的挂膜启动
        3.2.2 运行期内水力负荷对反应器去除COD效果的影响
        3.2.3 运行期内水力负荷对反应器去除氮污染物效果的影响
        3.2.4 运行期内水力负荷对反应器去除TP效果的影响
        3.2.5 运行期内水力负荷对反应器去除SS效果的影响
        3.2.6 运行期内水力负荷对反应器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3.3 不同锰砂和陶粒配比对厌氧反应器生化效果影响
        3.3.1 不同锰砂和陶粒配比下反应器的挂膜启动
        3.3.2 运行期内锰砂和陶粒配比对反应器去除COD效果的影响
        3.3.3 运行期内锰砂和陶粒配比对反应器去除氮磷污染物效果的影响
        3.3.4 运行期内锰砂和陶粒配比对反应器去除SS效果的影响
        3.3.5 运行期内锰砂对反应器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3.3.6 运行期内锰砂对反应器内反硝化菌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厌氧氨氧化试验研究
    4.1 装置挂膜启动
        4.1.1 启动方式
        4.1.2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挂膜过程中NH_4~+-N的去除效果
        4.1.3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挂膜过程中NO_(2.).N的去除效果
        4.1.4 富集阶段反应器的脱氮效果
        4.1.5 富集阶段反应器的厌氧氨氧化性能
        4.1.6 厌氧氨氧化菌培养成熟后颜色变化
    4.2 有机物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
        4.2.1 有机物浓度对反应器去除NH_4~+-N效果的影响
        4.2.2 有机物浓度对反应器去除NO_(2.).N效果的影响
        4.2.3 有机物浓度对反应器NO_(3.).N积累量的影响
        4.2.4 有机物浓度对反应器去除TN效果的影响
        4.2.5 有机物浓度对反应器厌氧氨氧化性能的影响
        4.2.6 有机物浓度对厌氧氨氧化系统pH的影响
        4.2.7 有机物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反硝化菌的影响
    4.3 锰离子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
        4.3.1 锰离子对反应器脱氮效能的影响
        4.3.2 锰离子对反应器厌氧氨氧化性能的影响
        4.3.3 锰离子影响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效能的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5.1 原始测序数据质控
        5.1.1 样本DNA质检
        5.1.2 样本PCR扩增
        5.1.3 数据质控
    5.2 细菌的OTU划分以及分类地位鉴定
        5.2.1 样本OUT划分及分类学鉴定
        5.2.2 样本共有OUT分析
    5.3 Alpha多样性分析
        5.3.1 Rarefaction稀疏曲线
        5.3.2 样本的丰度等级
        5.3.3 Alpha多样性指数
    5.4 微生物分类学组成分析
        5.4.1 微生物分类学组成分析
        5.4.2 样本多级物种Sunburst图
        5.4.3 属分类水平下的热图分析
    5.5 样本物种差异分析
    5.6 微生物代谢功能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兰州宝和园燃气锅炉房设计安装要点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系统构成
3 锅炉本体
    3.1 锅炉选型
    3.2 锅炉本体拼接
4 水处理设备
    4.1 天然水中的杂质及对锅炉的危害
    4.2 炉水的处理过程
5 动力设备
6 其他设备
7 安全设计
8 管道及管道支架
9 水压试验
1 0 系统试运行及出现的问题
    1 0.1 试运行前的准备
    1 0.2 试运行问题及解决办法
1 1 锅炉的保养
    1 1.1 压力保养
    1 1.2 湿法保养
    1 1.3 干法保养

(4)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乡镇生活污水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
        1.1.2 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1.1.3 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1.2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现状
        1.2.1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概述
        1.2.2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运行原理及特点
        1.2.3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与工程应用
        1.2.3.1 填料介质研究
        1.2.3.2 关键参数研究
        1.2.3.3 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
        1.2.3.4 CRI系统防堵塞研究
        1.2.3.5 CRI系统复氧研究
        1.2.3.6 工程应用研究
    1.3 强化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1.3.1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3.2 水环境保护对乡镇发展的要求
        1.3.3 强化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构建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填料研究
    2.1 除磷填料的研究
        2.1.1 材料与方法
        2.1.1.1 实验材料
        2.1.1.2 实验方法
        2.1.2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2.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3.1 反应时间对去除率影响
        2.1.3.2 pH对磷去除率影响
    2.2 脱氮填料的研究
        2.2.1 实验装置及运行方式
        2.2.2 实验水质
        2.2.3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2.2.4 结果与讨论
        2.2.4.1 COD_(Cr)去除效果对比研究
        2.2.4.2 氨氮去除效果对比研究
        2.2.4.3 总氮去除效果对比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构建
    3.1 CRI填料层高度研究
        3.1.1 非饱水层高度研究
        3.1.1.1 实验装置和填料
        3.1.1.2 实验水质及运行参数
        3.1.1.3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3.1.1.4 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3.1.2 饱水层高度研究
        3.1.2.1 实验装置和填料
        3.1.2.2 实验水质及运行参数
        3.1.2.3 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3.2 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构建
        3.2.1 工艺流程及装置
        3.2.1.1 工艺流程
        3.2.1.2 工艺装置
        3.2.2 试验水质及检测方法
        3.2.2.1 试验水质及运行参数
        3.2.2.2 检测方法
        3.2.2.3 试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3.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2.3.1 COD_(Cr)去除效果对比研究
        3.2.3.2 氨氮去除效果对比研究
        3.2.3.3 总氮去除效果对比研究
        3.2.3.4 总磷去除效果对比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试研究
    4.1 中试概况
        4.1.1 工艺流程
        4.1.2 工程运行概况
    4.2 中试运行与水质净化效果
        4.2.1 SCRI系统中试运行
        4.2.2 运行参数优化研究
        4.2.2.1 最优水力负荷试验
        4.2.2.2 最优水力负荷周期试验
        4.2.2.3 最优湿干比试验
        4.2.3 最优运行条件下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4.2.3.1 SCRI系统对COD_(Cr)的处理效果
        4.2.3.2 SCRI系统对氨氮的处理效果
        4.2.3.3 SCRI系统对总氮的处理效果
        4.2.3.4 SCRI系统对总磷的处理效果
    4.3 微生物与污染物去除效果关系研究
        4.3.1 溶解氧分布规律
        4.3.2 微生物分布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工程应用研究
    5.1 工程概况
        5.1.1 工艺流程
        5.1.2 工程设计
        5.1.2.1 处理污水条件
        5.1.2.2 工程组成单元
    5.2 工程运行与处理效果
        5.2.1 工程运行情况
        5.2.2 工程处理效果
        5.2.2.1 COD_(Cr)去除效果
        5.2.2.2 氨氮去除效果
        5.2.2.3 总氮去除效果
        5.2.2.4 总磷去除效果
        5.2.3 植物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影响
        5.2.3.1 植物种类与测试方法
        5.2.3.2 结果与讨论
        5.2.4 技术经济分析
        5.2.4.1 技术指标分析
        5.2.4.2 经济指标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动力能源系统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烟草工业发展现状
        1.3.1 国外烟草工业发展现状
        1.3.2 我国烟草工业发展现状
    1.4 烟草工业企业节能降耗主要途径
    1.5 烟草企业节能降耗的意义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本章小结
2 成都卷烟厂动力能源系统能耗现状分析
    2.1 企业基本情况
    2.2 卷烟生产简介
    2.3 企业能源耗用现状分析
        2.3.1 综合能耗折算方式
        2.3.2 能源计量情况
        2.3.3 能源供给与使用情况
        2.3.4 能源消费结构
    2.4 动力能源系统现状
        2.4.1 配电系统
        2.4.2 锅炉系统
        2.4.3 供水系统
        2.4.4 空压系统
        2.4.5 制冷系统
        2.4.6 空调系统
    2.5 本章小结
3 成都卷烟厂锅炉系统节能现状分析
    3.1 设备现状分析
        3.1.1 锅炉主机
        3.1.2 柴油存储系统
        3.1.3 水处理系统
    3.2 历史能耗数据分析
        3.2.1 年度能耗差异
        3.2.2 季节能耗差异
    3.3 锅炉系统节能措施
        3.3.1 管理节能
        3.3.2 技术节能
    3.4 本章小结
4 成都卷烟厂锅炉系统节能改造
    4.1 项目概况
    4.2 软水系统
        4.2.1 软化及再生原理
        4.2.2 软水系统工艺流程
        4.2.3 校核计算
    4.3 除氧系统
        4.3.1 除氧器工作原理
        4.3.2 主要性能指标
    4.4 高温凝结水回收系统
        4.4.1 回收管网
        4.4.2 除铁器工作原理
        4.4.3 CCD冷凝水在线监测系统
        4.4.4 改造后凝结水回收工艺流程
    4.5 排污自动控制及热回收系统
        4.5.1 排污自动控制系统
        4.5.2 排污热能回收系统
    4.6 本章小结
5 锅炉系统节能改造节能效果验证
    5.1 改造后水处理工艺流程
    5.2 改造后锅炉给水系统运行效果
        5.2.1 软水系统水质
        5.2.2 锅炉给水水质
        5.2.3 冷凝水水质
    5.3 改造后锅炉系统运行效率
        5.3.1 气汽比
        5.3.2 水汽比
        5.3.3 电汽比
    5.4 锅炉系统节能改造节能效果预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6)清河林区集中供热节能减排技术集成示范工程——创建碧水蓝天美丽城镇(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清河集中供热系统主要应用了王雅珍教授自主研发的七项技术:
二、投建清河集中供热主要工作内容
    1、拆除六座老式锅炉房及其烟囱
    2. 建造安装YZ型软化沉淀器 (专利号:ZL201220197079.8)
    3. 践行“垃圾箱”原理, 安装《YZ型立式扩容式除污器》 (专利号:ZL201020123072.2)
    4. 建造《YZ型旋流混合式脱硫除尘塔》 (专利号:ZL201320541062.4) , 保护大气环境, 防止地下水和江河湖水发生二次污染, 完成了脱硫除尘降硝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5、将全部废水引入锅炉渣槽回收利用。做到全国首例锅炉房废水零排放。室内外均不设置脱硫除尘降硝循环水池。
三、昱真供热公司热源厂和二次换热站节能减排亮点
    1、一次网集水器和分水器之间压差仅有0~2m H2O柱
    2、锅炉尾部排烟温度≤80℃, 在保证锅炉设备不发生结露的前提下节能5%~10%
    3、在低电耗的前提下, 大流量运行, 控制炉膛较低温度下充分燃烧, 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
    4、用锅炉排污水中残留的YZ-101防腐阻垢剂解决了链条和渣槽的腐蚀问题及渣槽内结生死板泥的难题
    5、设置安装了2台烟塔合一的YZ-65旋流混合式脱硫除尘降硝塔
    6、换热站设备最简单、阻力小、换热效率高
    7、在二次换热水系统, 新改造的水系统全部回水与母管按30°角斜接
四、重点介绍昱真公司自主研发应用的几项节能环保技术
    1、用YZ型软化沉淀器投加YZ-101防腐阻垢剂取代钠离子交换器和除氧器。
    2、供热采暖水系统90%以上的除污器效能低下, 导致设备结垢及设备和管网发生垢下腐蚀, 应该安装实用高效的YZ型扩容式除污器
    3、脱硫除尘降硝既要管天空更要管地下, 必须实施有效的并且适用于极寒地区的脱硫除尘降硝方法, 建议采用YZ型旋流混合式脱硫除尘降硝塔
    4、脱硫除尘降硝设备成本低、采用渣槽碱性水做补充脱硫降硝剂, 运行费用全国最低 (最低运行费用可以降低到零) 、运行操作最简单。
五、技术路线的选择
    1、热源选择:
    2、水处理设备选择
    3、循环水泵的选择
    4、建造一次网和改造部分二次网
    5、二次网每套独立的水系统只安装一台板式换热器
    6、每套独立的水系统设置一台基本没有运行阻力的YZ型扩容式除污器
    7、投药后水质控制
    8、选择全逆流运行设计的YZ型省煤器与空气预热器
六、各项技术使用效果

(7)海绵铁催化除氧及脱铁装置的使用不当对锅炉缓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海绵铁催化除氧原理及配套脱铁设施 1.1
    海棉铁结构及除氧原理 1.2
    脱铁装置的作用 2
    影响海绵铁催化除氧及其它缓蚀效果的因素并消除 3
    检测方法 4
    结论

(8)生物海绵铁体系类Fenton效应及其对模拟苯胺废水处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类Fenton效应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1.3 生物铁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3.1 生物铁法概念及铁的重要性
        1.3.2 生物铁法的应用
        1.3.3 零价铁强化生物处理的研究
        1.3.4 生物海绵铁处理废水的研究
    1.4 苯胺废水的处理现状
        1.4.1 苯胺废水来源及危害
        1.4.2 苯胺废水处理方法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生物海绵铁体系类Fenton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1 零价铁类Fenton效应原理
    2.2 海绵铁及生化反应器
    2.3 研究目的与内容
        2.3.1 研究目的
        2.3.2 研究内容
    2.4 实验材料与方法
        2.4.1 实验材料
        2.4.2 类Fenton效应方法表征
        2.4.3 影响因素实验方法
        2.4.4 分析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生物海绵铁体系类Fenton效应检测方法研究
        2.5.2 生物海绵铁体系类Fenton效应影响因素研究
        2.5.3 生物海绵铁类Fenton效应的最佳条件研究
        2.5.4 最优条件下对苯胺的降解效果
    2.6 本章小结
3 序批式生物海绵铁反应器对模拟苯胺废水降解特性研究
    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内容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装置与方法
        3.2.3 实验设备及分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降解效果研究
        3.3.2 影响因素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其缓蚀阻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处理化学品及其研究进展
        1.1.1 水处理化学品在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状况
        1.1.2 水处理化学品的发展方向
        1.1.3 绿色水处理化学品的要求
    1.2 工业冷却水处理技术与水处理化学品
        1.2.1 工业冷却水处理技术现状
        1.2.2 冷却水处理化学品现状
        1.2.3 冷却水处理化学品的发展方向
    1.3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研究背景
        1.3.1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2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性质及应用领域
    1.4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1.4.1 聚琥珀酰亚胺的合成
        1.4.2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
    1.5 聚天冬氨酸改性功能材料的合成工艺进展
        1.5.1 聚天冬氨酸的物理改性
        1.5.2 聚天冬氨酸的化学改性
    1.6 保护环境,实施水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7 立题的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 试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原料及设备
    2.2 试验用水水质及水质分析
        2.2.1 腐蚀试验水样
        2.2.2 阻垢实验水样
    2.3 产物结构表征及性能测定方法
        2.3.1 红外光谱测定(IR)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2.3.3 静态阻垢试验
        2.3.4 旋转挂片腐蚀实验
        2.3.5 碳酸钙垢样的晶型分析
        2.3.6 碳钢腐蚀表面的形态分析
    2.4 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2.4.1 数据处理
3 聚天冬氨酸(PASP)的合成工艺研究
    3.1 PASP的合成路线选择
    3.2 PASP的合成机理探讨
    3.3 PASP的合成
        3.3.1 PSI的合成及纯化
        3.3.2 PASP的合成及纯化
    3.4 PASP合成工艺条件优化
    3.5 PASP的结构表征
        3.5.1 PSI的红外光谱分析
        3.5.2 PASP的红外光谱分析
        3.5.3 PASP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4 PASP缓蚀阻垢性能评价及最优生产条件的确定
    4.1 PASP阻垢碳酸钙垢性能的综合分析及最优生产条件的确定
        4.1.1 阻垢试验结果及讨论
        4.1.2 阻垢性能的验证试验
        4.1.3 环境因素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4.2 PASP缓蚀性能的综合分析及最优生产条件的确定
        4.2.1 缓蚀试验结果及讨论
        4.2.2 缓蚀性能的验证试验
    4.3 PASP同步阻垢缓蚀性能综合平衡分析
    4.4 PASP合成二次优选实验及最优生产条件的确定
    4.5 PASP合成最优生产条件的确定
5 PASP复合缓蚀阻垢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5.1 试验用水的性质
    5.2 阻垢缓蚀剂配方筛选的原则
    5.3 缓蚀阻垢剂配方的筛选
        5.3.1 钼酸钠(Sodium Molybdate)
        5.3.2 D-葡萄糖酸钠(Sodium D-Gluconate)
        5.3.3 硫酸锌(Zinc Sulfate)
        5.3.4 单宁(Tannic acid)
    5.4 缓蚀剂之间协同效应的研究
        5.4.1 PASP与SM复配的缓蚀性能
        5.4.2 PASP与硫酸锌(ZS)复配对A3碳钢的缓蚀性能
        5.4.3 PASP与D-SG复配对A3碳钢的缓蚀性能
    5.5 阻垢剂之间协同效应的研究
        5.5.1 单一组分的阻垢性能
        5.5.2 PASP与D-SG的阻垢性能
        5.5.3 PASP与TA的阻垢性能
        5.5.4 D-SG与TA的阻垢性能
        5.5.5 PASP、D-SG与TA的阻垢性能
        5.5.6 三元阻垢复合配方的优化实验
    5.6 复合水处理化学品配方(PMZDT)配伍性优化实验
        5.6.1 复合水处理化学品配方中阻垢组分浓度的确定
        5.6.2 复合水处理化学品配方中缓蚀剂组分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5.6.3 复合水处理化学品配方中阻垢剂组分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5.6.4 复合水处理化学品(PMZDT)交叉因素综合影响分析
6 聚天冬氨酸衍生物PASP-EAA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6.1 试验用水性质
    6.2 接枝改性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PASP-EAA的合成
    6.3 PASP-EAA的合成条件优化
        6.3.1 PSI接枝反应条件的确定
        6.3.2 PSI接枝反应条件的确定
    6.4 PASP-EAA的结构表征
        6.4.1 反应中间体PSI的红外光谱分析
        6.4.2 PASP-EAA的红外光谱分析
        6.4.3 PASP-EAA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6.5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缓蚀阻垢性能比较
7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对碳酸钙垢抑制机理的分析
    7.1 碳酸钙晶体的生长过程及抑制原理
    7.2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阻垢机理分析
        7.2.1 无抑制剂存在时碳酸钙垢样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7.2.2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存在时碳酸钙垢样的SEM分析
    7.3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存在下碳酸钙垢样的 3D Build分析
    7.4 碳酸钙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
8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在A3碳钢表面的缓蚀机理分析
    8.1 金属腐蚀及其控制
    8.2 A3碳钢腐蚀表面的形态分析
        8.2.1 碳钢腐蚀表面形态的宏观观察
        8.2.2 碳钢腐蚀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8.3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在A3碳钢腐蚀表面的吸附模型
        8.3.1 PMZDT在A 3 碳钢表面的吸附模型
        8.3.2 PASP及PASP-EAA在A 3 碳钢表面的吸附模型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强化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概况
    1.2 人工快渗处理系统简介
        1.2.1 CRI工艺的优点
        1.2.2 CRI工艺的缺点
    1.3 CRI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现状与存在问题
    1.4 国内外CRI技术应用与现状
    1.5 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与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的比较
        1.5.1 选址及基建比较
        1.5.2 投资成本及见效周期比较
        1.5.3 采用技术与工艺比较
        1.5.4 水资源的再生应用
        1.5.5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6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1.6.1 目的及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滴滤池对模拟生活污水预处理效能研究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和设备
        2.1.3 试验装置
        2.1.4 试验方法
    2.2 除磷填料及富磷植物遴选试验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及药品
        2.2.3 试验装置
        2.2.4 试验方法
        2.2.5 计算方法
    2.3 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系统构建与除污性能研究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装置
        2.3.3 试验方法
第3章 滴滤池对模拟生活污水预处理效能研究
    3.1 滴滤池的启动试验研究
        3.1.1 滴滤池挂膜
        3.1.2 启动期COD_(CR)的去除情况
        3.1.3 启动期pH变化情况
        3.1.4 启动期氨氮的去除情况
        3.1.5 启动期TN的去除情况
    3.2 滴滤池处理污水效果分析
        3.2.1 喷淋高度对滴滤池脱氮效能的影响
        3.2.2 COD_(CR)容积负荷对滴滤池运行效能的影响
        3.2.3 进水间隔时间对滴滤池运行效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除磷填料及富磷植物遴选试验研究
    4.1 除磷填料的遴选试验研究
        4.1.1 不同填料处理含磷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4.1.2 连续流试验考察填料除磷效能研究
    4.2 生态田植物筛选研究
        4.2.1 挺水植物除磷效果研究
        4.2.2 沉水植物除磷效果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系统构建与污染物去除性能研究
    5.1 水力负荷对运行效能的影响
        5.1.1 水力负荷对系统出水COD_(CR)的影响
        5.1.2 水力负荷对系统出水氨氮的影响
        5.1.3 水力负荷对系统出水TN的影响
        5.1.4 水力负荷对系统出水TP的影响
    5.2 湿干比对运行效果的影响
        5.2.1 湿干比对系统出水COD_(CR)的影响
        5.2.2 湿干比对系统出水氨氮的影响
        5.2.3 湿干比对系统出水TN的影响
        5.2.4 湿干比对系统出水TP的影响
    5.3 污染物沿程去除特性分析
        5.3.1 COD_(CR)沿程去除特性分析
        5.3.2 氨氮沿程去除特性分析
        5.3.3 TN沿程去除特性分析
        5.3.4 TP沿程去除特性分析
    5.4 系统渗透性变化及主要原因分析
        5.4.1 系统渗透性变化情况
        5.4.2 系统渗透性变化可能原因分析
    5.5 植物在复合流生态田系统中的作用
    5.6 碳源不足情况下系统强化脱氮技术研究
        5.6.1 玉米芯碳源溶出效果分析
        5.6.2 系统对硝酸盐氮去除效果分析
        5.6.3 反硝化动力学研究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应用
    6.1 水源区农村生活污染生态低耗防治技术示范工程
        6.1.1 工程概况
        6.1.2 工程设计依据
        6.1.3 工程总体布置
    6.2. 工程运行效果
        6.2.1 系统对COD_(CR)的去除效果
        6.2.2 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6.2.3 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
        6.2.4 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
        6.2.5 系统对SS的去除效果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海绵铁除氧水处理技术及配套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服务区高冲击负荷低碳氮比污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D]. 夏阳光. 东南大学, 2020
  • [2]富铁填料/锰砂对厌氧反应器的生化效果影响[D]. 吴大冰.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3]兰州宝和园燃气锅炉房设计安装要点综述[J]. 张昕玉,文继卿,胡继成,范蕊. 区域供热, 2017(06)
  • [4]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乡镇生活污水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王明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5)
  • [5]动力能源系统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D]. 张聪. 西华大学, 2017(03)
  • [6]清河林区集中供热节能减排技术集成示范工程——创建碧水蓝天美丽城镇[A]. 王雅珍. 2017年(第一届)火电灵活性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017
  • [7]海绵铁催化除氧及脱铁装置的使用不当对锅炉缓蚀的影响[J]. 毛丽燕,张文华. 当代化工, 2016(05)
  • [8]生物海绵铁体系类Fenton效应及其对模拟苯胺废水处理特性研究[D]. 李小艳.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4)
  • [9]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其缓蚀阻垢性能研究[D]. 杨玉华.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2)
  • [10]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强化效能研究[D]. 韩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12)

标签:;  ;  ;  ;  ;  

海绵铁除氧水处理技术及配套设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