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看法

我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看法

一、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月明[1](2021)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高度重视党性教育。注重加强党性教育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进程中,面临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要顺利进行伟大斗争,成功应对大变局,进而深入推进伟大事业,圆满实现伟大梦想,关键在于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否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当前,党内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缺失、纪律意识淡薄,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迎来许多新机遇、新契机、新变化,面临不少新挑战、新任务、新课题,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短板。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一重大命题。党性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提高党性教育质量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新时代为研究背景,以党员干部为研究对象,以党性教育为研究主题,以提高质量为研究视角,在阐述内涵特征,遵循理论渊源,回顾发展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经验教训,分析现实际遇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这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前提。第二章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概念分析。主要阐述党性、党性教育、党性教育质量等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党性锻炼、党性分析、党性教育培训等概念的逻辑关联,以及梳理党性教育的主要特征。第三章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理论遵循。主要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历代主要领导人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重点阐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鲜明特色和时代价值,这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历史考察。主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梳理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第五章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比较借鉴。主要分析苏共亡党亡国中党性教育的失败教训、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性教育的有益做法、发达国家主要政党党性教育的经验借鉴,为本文研究提供重要参考。第六章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际遇。主要论述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问题短板,这是本文研究的现实基础。第七章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总体要求。主要论述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指向、主要原则以及评估维度。第八章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具体对策。主要从丰富内容、创新方法、拓展途径、健全机制、增强合力五个方面,提出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具体对策。

穆莉[2](2020)在《乡村振兴中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陕南勉县周家山镇为例》文中指出2018年,国家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发展问题颁布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农村问题的重要战略性决策。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上讲,农村青年的思想素质关乎到我国农村事业,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高效实施的进程。因此,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农村青年思想意识形态,发挥农村青年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从而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实施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本论文站在新时代的国家发展背景下,以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时代契机为落脚点,分析出陕南地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涵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村新型产业的发展、基层党政干部队伍完善欠缺和教育主体完善欠缺等方面。通过对勉县周家山镇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探索了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主要从加强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式、坚持正确三观引导、完善基层党政干部队伍、完善教育主体责任与教育内容、坚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着手,为陕南地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农村青年更坚定地扎根农村、吸引外出务工求学的青年返乡投身到农村建设的队伍中,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参考意见。

韩东云[3](2020)在《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虽然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才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任务,但是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进程却不能仅从这个时候开始算起。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价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与信念、性质与宗旨的集中体现,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都可以找到源头和发展脉络。系统梳理和阐释这一历程,对于我们党在新时代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早在五百年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积极的价值预设,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价值预设中蕴含着大量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这些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规律性和价值性进行了论述。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在此基础上接力探索,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价值。总的来说,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社会的价值预设,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都蕴含着与社会主义价值相关的思想和实践成果,为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来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积极的准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革命可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成功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价值观,并努力在革命实践中践行党的价值观,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转变为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育文化领域的指导思想地位,为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础前提。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始探索。从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至改革开放前,虽然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但是仍取得巨大的成就。我们党积极探索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独立自主、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并积极培育了“大公无私”的时代精神。在实践上,我们党不断把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并重,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能动性和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取得一定的成绩。虽然我们党在1957年以后,出现了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乃至“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正是这些错误教育了全党,为我们党在今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经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根本任务,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这些理论体系中,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性认识,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价值蕴含,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深化等,都为我们党持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起到推动作用。2006年,我们党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过程中广泛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也为我们党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迅速升华。党的十八大创造性地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专家学者也兴起了学习研究的热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理上得到更加充分的阐释。党和政府积极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公众人物和家庭,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提供政策与物质保障,完善法律与法规机制,建立学习教育机制,制定监督与评价机制,畅通反馈机制等,为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保障。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进程中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的积极努力及进行的具体实践可得到一些启示,这就是在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突出人民群众价值主体地位和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陈曦[4](2020)在《税务系统廉政教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税务系统廉政教育是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税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税收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当前,税务系统在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腐败问题的困扰。为有效的预防腐败,从源头遏制腐败的发生,严明税务系统工作纪律,廉政教育就尤为重要。分析税务系统廉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认真查摆原因,找出措施与路径,对于税务系统廉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税务系统廉政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此部分厘清了廉政教育、税务系统廉政教育的含义及相关理论依据,介绍了税务系统廉政教育的基本原则,阐述了税务系统廉政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为税务系统廉政教育的现状。从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形成廉政文化方面介绍了税务系统廉政教育取得的成效;从廉政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廉政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性、廉政教育工作队伍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廉政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方面分析了税务系统廉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对廉政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廉政教育工作在执行中存在形式化问题、廉政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廉政环境有待优化角度论述了税务系统廉政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为加强税务系统廉政教育的对策。主要从提升廉政教育思想认识、整合规范廉政教育的教育资源、完善廉政教育内容、创新廉政教育的方法的角度提出税务系统加强廉政教育的对策。

原杉[5](2020)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始终坚持理论学习是党在理论上不断取得创新成果的主要原因,也是党保持政治优势的重要法宝。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一场大规模的理论学习运动,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争取革命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思想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研究这一理论学习运动,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把握当前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更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延安时期,党中央开展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这一理论学习运动的开展既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学习的论述的影响,又是中国革命的需要和党的自我建设的需要。同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具备了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客观条件。本文重点介绍了这一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主要形式和历史意义。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广大党员对中国革命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在理论学习中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保证学习的效果。要借鉴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经验,加强新时代条件下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第二,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真学、真懂、会用。第三,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重视他们的理论学习,提高其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就显得尤为重要。第四,要合理利用时代进步带来的新技术、新手段,拓展理论学习的途径,实现学习的目的。

杜俊奇[6](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张凯[7](2019)在《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在新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更需要强大的理论信仰作为精神指引。总书记又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这项极端重要工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背景下展开的,因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壮大发展不仅需要理论逻辑的论证,更需要历史逻辑的说明,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无法抛却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深切关照。可以说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流变中能够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从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能够发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从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中能够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路径。基于这样的宏大背景,对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张闻天同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既具有承继珍贵遗产的本源性意义,又具有引领当前的创生性价值。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他在多年革命生涯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产物。其理论是张闻天伟大人格和崇高道德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旧中国到新中国这一旷古未有的历史性大变革的浓缩反映,记录着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初步萌芽到渐进发展的曲折过程。因此,以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为依据,厘清其理论内涵,既可以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加快解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问题,又可以推动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水平。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分析了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本章对张闻天思想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以及曲折演变过程进行了追根溯源的剖析,阐述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国内和国际时代的背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张闻天优良的个人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等,这些主客观条件促成了他的理论成就。同时,张闻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深化、再思考的实践过程。第二章阐释了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此章主要探讨了张闻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地位、内容、原则、主要方法的思想。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思想上,张闻天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一切工作的灵魂”、“马列主义是一切党员和干部的必修课”、“思想改造同组织工作同等重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等。需要指出的是,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这几条原则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融合交叉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原则体系。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想,张闻天主张因时制宜、以理服人、典型示范、实践锻炼等方法,这些方法的相互交叉运用使张闻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极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章阐明了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和历史价值。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各部分内容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承上启下,呈现出人本化、科学化、务实化的特征。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促进了党在革命年代中心任务的完成,而且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建设。第四章论述了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和启示。虽然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教育复杂化等挑战,但是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现今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探索规律,从地位、内容、原则、方法等多维度提升实效性。

马思琪[8](2019)在《延安整风运动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启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共产党面临错误思想的侵害,党内思想不统一和自身建设不足使中国革命遭受损失和挫折。为了统一党内思想、形成优良党风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肃清了当时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思想根源,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水平,留下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为新时代的党建工作平稳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以成功经验启发当今党的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能够使我们党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建设水平。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及综合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延安整风运动历史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新时代党建工作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要求和任务,并为其提供新的思路。论述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从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入手,研究其发起的原因、历史条件和意义,对其历史脉络进行简要论述;第二,从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三个方面出发,探寻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取得的历史经验;第三,从新时代的背景出发,总结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时代特征,归纳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将延安整风运动成功经验与其相结合,启发新时代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为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三大优良作风和提升组织建设水平提供新的思路。新时代党建工作离不开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延安整风运动的成功经验是党建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发展和执政能力的提高。

荣震[9](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腐败治理,围绕着如何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搞好反腐倡廉建设的中心问题,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腐败治理道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腐败治理体制。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腐败治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经验,把握新时代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新任务新要求,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为研究对象,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为理论基础,构建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该理论分析框架包括纵向历时分析和横向要素分析两个维度。以理论分析框架为依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演变历程。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历程划分为1978年至1992年的恢复重建阶段、1992年至2002年的适应性改革阶段、2002年至2012年的深化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的全面协同深化改革阶段。每一个历时时期内的分析则以横向要素为依托,从制度环境、制度需求、制度供给三个展开论述。其中,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环境,制度需求主要是从腐败形势对腐败治理体制提出的治理任务角度切入,而制度供给则包括腐败治理指导思想、组织体系和具体制度规范供给三个内容展开论述。历史演进分析之后,综合运用制度分析范式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历程进行理论透视,从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整体趋势、动因分析、行动者分析、变迁模式和路径依赖五个逻辑线条探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内在逻辑。在进行透彻的历时演变分析和变迁逻辑分析后,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特征、基本经验与存在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从战略、策略和基本着力点三个层面提出了新时代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基本路径。具体而言,文章共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构建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在阐释腐败、腐败治理、体制与机制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明确界定腐败治理体制的基本内涵、基本功能与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模式。然后,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三个理论流派主要理论支撑点构建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理论分析框架主要包括横向历时性分析维度和纵向要素性分析维度两个组成部分。第二章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十八大迈入新时代四个党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为腐败治理体制变迁历史演进划分阶段,结合官方腐败治理体制改革表述话语体系及学术界现有研究的阶段和命名划分,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历程划分为1978年至1992年的恢复重建阶段、1992年至2002年的适应性改革阶段、2002年至2012年的深化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的全面协同深化改革阶段。对每个阶段内腐败治理的政治生态环境、腐败形势、腐败治理体制分别展开论述。第三章主要基于制度分析理论范式对腐败治理体制变迁进行理论透视,从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整体趋势、动因分析、行动者分析、变迁模式和路径依赖五个逻辑线条探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内在逻辑。第四章是基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的变迁历程和变迁内在逻辑,对我国腐败治理体制的基本经验、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总结与分析;第五章则是在上述四章的基础上,从战略、策略和基本着力点提出新时代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发展与完善的基本路径。

张欣然[10](2019)在《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所依、生命所系。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永恒课题。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广大党员个体构成的,它的纯洁性主要靠每个党员个体的纯洁性来体现。大学生党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新鲜血液,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他们的党性修养问题,尤其是纯洁性程度,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纵观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程度,整体水平较高,但是由于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扰以及教育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也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等不纯洁情况,为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纯洁性教育,使其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提升其党性修养水平,永葆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就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此为选题既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本文立足新时代,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法,对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相关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绪论部分对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进行了客观分析,通过文献梳理了解了国内外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写作思路和研究方向。第一章分析界定了纯洁性、大学生党员纯洁性内涵并对纯洁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加以辨析;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的理论、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党的纯洁性论述,为开展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第二章通过整理分析多方调查资料,认为当前大学生党员具有较高的纯洁性,也发现部分学生党员存在共产主义理想模糊、党员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涣散和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突破口,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党员纯洁性教育不到位、消极错误思想观念的渗透影响、对大学生党员监督不够以及大学生党员自律能力有待提升等方面。第三章从加强大学生党员纯洁性教育、丰富大学生党员的管理方式、提升大学生党员自我纯洁能力以及营造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良好环境等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对策思考。

二、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的重点
        1.5.2 研究的难点
        1.5.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概念分析
    2.1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基本内涵
        2.1.1 党性与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内涵
        2.1.2 党性教育与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内涵
        2.1.3 质量与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的内涵
        2.1.4 新时代的内涵
    2.2 党性教育与相关概念的逻辑关联
        2.2.1 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
        2.2.2 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
        2.2.3 党性教育与党性分析
        2.2.4 党性教育与党性教育培训
        2.2.5 党性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
        2.2.6 党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2.3 党性教育的主要特征
        2.3.1 党性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2.3.2 党性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
        2.3.3 党性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要求
        2.3.4 党性教育具有渗透的独特功能
        2.3.5 党性教育具有内在的科学规律
第3章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理论遵循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1.2 列宁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2.1 毛泽东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2.2 邓小平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2.3 江泽民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2.4 胡锦涛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3.1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3.3.2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重要论述的鲜明特色
        3.3.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第4章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历史考察
    4.1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发展历程
        4.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4.1.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4.1.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4.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4.2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
        4.2.1 坚持正确路线、把握发展方向
        4.2.2 注重思想引领、加强理论武装
        4.2.3 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4.2.4 服务中心任务、强化问题导向
        4.2.5 体现从严从实、融入日常经常
第5章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比较借鉴
    5.1 从苏共亡党亡国看苏共党性教育的失败教训
        5.1.1 曲解、淡化甚至丢弃马克思主义
        5.1.2 忽视党的宗旨教育
        5.1.3 缺乏正确的党史教育
        5.1.4 对党忠诚教育缺失
        5.1.5 党性教育走形式、假大空
    5.2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性教育的有益借鉴
        5.2.1 越南共产党开展党性教育的主要做法
        5.2.2 朝鲜劳动党开展党性教育的主要做法
        5.2.3 老挝人民革命党开展党性教育的主要做法
        5.2.4 古巴共产党开展党性教育的主要做法
    5.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政党党性教育的批判借鉴
        5.3.1 美国共和党、民主党的党性教育
        5.3.2 德国、法国、英国主要政党的党性教育
        5.3.3 日本、新加坡主要政党的党性教育
第6章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际遇
    6.1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意义
        6.1.1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
        6.1.2 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
        6.1.3 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6.1.4 进行伟大斗争、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举措
    6.2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机遇挑战
        6.2.1 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生动实践带来的新契机
        6.2.2 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
        6.2.3 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带来的新变化
        6.2.4 党的历史方位和党员队伍变化带来的新任务
        6.2.5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带来的新要求
        6.2.6 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带来的新课题
    6.3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问题短板
        6.3.1 党性的宣传阐释有所滞后
        6.3.2 党性教育认识误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6.3.3 党性教育存在简单化、形式化、娱乐化倾向
        6.3.4 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问题仍然突出
        6.3.5 党员干部参加党性教育的内生动力不足
        6.3.6 党性教育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
第7章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总体要求
    7.1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基本理念
        7.1.1 求真务实的理念
        7.1.2 与时俱进的理念
        7.1.3 全面从严的理念
        7.1.4 分类施教的理念
        7.1.5 贯通协同的理念
    7.2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目标指向
        7.2.1 根本目标和基本目标
        7.2.2 统一目标和分类目标
        7.2.3 宏观目标和具体目标
    7.3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主要原则
        7.3.1 政治引领与服务大局相结合
        7.3.2 思想改造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7.3.3 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7.3.4 丰富内容与创新形式相结合
        7.3.5 集中学习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
        7.3.6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7.4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的评估维度
        7.4.1 党性教育的适用度
        7.4.2 党性教育的满足度
        7.4.3 党性教育的保障度
        7.4.4 党性教育的有效度
第8章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具体对策
    8.1 丰富党性教育内容
        8.1.1 深化党性教育需求调研
        8.1.2 精心抓好重点内容教育
        8.1.3 认真抓好基本内容教育
    8.2 创新党性教育方法
        8.2.1 坚持运用讲授式方法
        8.2.2 广泛运用渗透式方法
        8.2.3 倡导运用案例式方法
        8.2.4 深入运用互动式方法
        8.2.5 积极运用典型式方法
        8.2.6 大胆运用体验式方法
    8.3 拓展党性教育途径
        8.3.1 加大集中培训力度
        8.3.2 抓好集中教育活动
        8.3.3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
        8.3.4 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8.3.5 用好实践锻炼平台
        8.3.6 发挥环境影响作用
        8.3.7 注重加强自我教育
    8.4 健全党性教育机制
        8.4.1 健全党性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8.4.2 健全党性教育保障机制
        8.4.3 健全党性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8.4.4 健全党性教育宣传研究机制
    8.5 增强党性教育合力
        8.5.1 压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
        8.5.2 激发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
        8.5.3 发挥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主阵地作用
        8.5.4 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8.5.5 加强党性教育的工作统筹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乡村振兴中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陕南勉县周家山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1.1 提出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1.3.1 主要目标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2 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概述
    2.1 农村青年的内涵与特点
        2.1.1 农村青年内涵
        2.1.2 农村青年特点
    2.2 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2.2.1 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2.2 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3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2.4 乡村振兴与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4.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创造环境
        2.4.2 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效落实
    2.5 小结
3 陕南地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高学历人才数量较少,受教能力欠缺
        3.1.1 国家政策理解不具体
        3.1.2 青年政治观念较薄弱
        3.1.3 创新创业意识较滞后
    3.2 乡村文化建设不足,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
        3.2.1 封建思想观念留存
        3.2.2 精神文明建设滞后
        3.2.3 过于强调经济发展,轻视青年自身发展
    3.3 党政队伍执行力较为薄弱、教育主体组织力量合力不足
        3.3.1 党政干部队伍执行力薄弱
        3.3.2 主体组织完善不足,未形成教育合力
    3.4 内容方法单一,时代特征不强
        3.4.1 教育内容单一
        3.4.2 教育方法单一
4 勉县周家山镇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4.1 周家山镇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概况
    4.2 周家山镇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4.2.1 思想观念教育,保障乡村振兴思想引领
        4.2.2 农业技能培训,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4.3 周家山镇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措施
        4.3.1 强化榜样队伍建设,调动农村青年积极参与
        4.3.2 提升文化活动建设,改善农村青年精神面貌
    4.4 周家山镇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
        4.4.1 教育方法多样化,丰富教育途径
        4.4.2 网络媒体融合化,完善教育载体
    4.5 周家山镇在乡村振兴中实施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4.5.1 农村青年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着
        4.5.2 农村青年建设美丽乡村焕然一新
        4.5.3 农村青年彰显乡风文明落地见效
    4.6 小结
5 陕南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5.1 丰富教育内容,强化重视程度
        5.1.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5.1.2 加强道德品质教育
        5.1.3 加强创新意识教育,改变传统发展思路
        5.1.4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5.1.5 加强政治观教育
        5.1.6 加强法治观教育
    5.2 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5.2.1 加强农村党建领导工作
        5.2.2 坚持推动基层党政干部队伍建设
        5.2.3 完善教育主体组织机构
        5.2.4 完善农村教育工作机制
    5.3 坚持乡风引领,创新教育方法
        5.3.1 坚持以文化人,以先进的文化引领
        5.3.2 坚持因势而新,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5.3.3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扩大活动参与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周家山镇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3)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综述
        二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及存在不足
        一 研究创新
        二 存在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辨析
    第一节 价值观
        一 价值的内涵及外延
        二 价值观的内涵与特性
    第二节 社会核心价值观
        一 核心价值观
        二 社会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价值观
        一 社会主义的多维解读
        二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三 社会主义价值观
    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社会的价值预设
        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价值预设中蕴含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
        二 空想社会主义者传播及实现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途径
        三 空想社会主义者价值预设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分析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面论述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规律性揭示
        二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性认识
        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思考
    第三节 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及实践
        一 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二 列宁、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价值
        三 列宁、斯大林弘扬社会主义价值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第三章 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备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贡献
        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及壮大
        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的价值观的构建
        三 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努力践行党的价值观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前提
        一 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转变为全国范围执政
        二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三 马克思主义在教育文化事业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第四章 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社会现实
        一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二 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 “建设导向”与“革命导向”相互交织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探索
        一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二 “四个现代化”、独立自主、共同富裕
        三 积极培育“大公无私”的时代精神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探索
        一 发展生产力与人民群众利益并重
        二 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三 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能动性
        四 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持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一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性认识
        二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蕴含
        三 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深化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一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背景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理论内涵
    第三节 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 建设高素质的宣传工作队伍
        二 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教育
        三 发挥主流媒体弘扬主旋律的作用
        四 积极利用互联网优势
        五 借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第四节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二 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四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五 做好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升华
    第一节 “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表达
        一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凝练与表达
        二 党的十八大明确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三 “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学理阐释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一 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二 营造良好舆论生态和社会氛围
        三 进行积极的话语转换
        四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
        五 利用传统节日和纪念庆典活动
    第三节 全面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一 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引导公众人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
        五 注重在家庭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 利用党的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践行活动
    第四节 建立健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制机制
        一 健全组织领导体制
        二 建立政策与物质保障机制
        三 完善法律与规章制度
        四 建立长效学习机制
        五 制定监督评价机制
        六 畅通反馈机制
结语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启示
    一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二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 突出人民群众价值主体地位
    四 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税务系统廉政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依据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研究的创新点
二、税务系统廉政教育相关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
        1.廉政
        2.廉政教育
        3.税务系统廉政教育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廉政思想
        2.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
        3.中国古代廉政教化实践
    (三)税务系统廉政教育的基本原则
        1.特定性原则
        2.长期性原则
        3.立体性原则
    (四)税务系统廉政教育的意义
        1.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
        2.是依法治税的迫切需要
        3.是实现税收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4.是加强税务系统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税务系统廉政教育的现状
    (一)税务系统廉政教育取得的成效
        1.认识逐步提高
        2.制度逐步完善
        3.税务系统廉政文化逐步形成
    (二)税务系统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内容缺乏针对性
        2.方式缺乏创新性
        3.教育队伍素养有待提升
        4.工作缺乏实效性
    (三)税务系统廉政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重要性认识不足
        2.执行中存在形式化问题
        3.体制机制不完善
        4.廉政环境有待优化
四、加强税务系统廉政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税务系统廉政教育思想认识
        1.要强化党领导一切的思想理念
        2.要坚决贯彻党委领导的中心地位
        3.要深化岗位廉政教育
        4.实践中要注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二)整合规范税务系统廉政教育的教育资源
        1.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2.加快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
        3.充分利用多层面、多级别的廉政教育培训学习
    (三)完善税务系统廉政教育内容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2.加强相关法纪条规教育
        3.加强税务系统警示教育
        4.加强税务干部道德教育
    (四)创新税务系统廉政教育的方法
        1.开设廉政教育税务系统内网课堂
        2.开展与税务工作相关的体验式廉政教育
        3.运用税务系统特殊案例开展廉政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界定及本文创新之处
        1.5.1 相关概念界定
        1.5.2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延安时期开展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和条件
    2.1 延安时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必要性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学习的思想
        2.1.2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革命发展的需要
        2.1.3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党的自我建设的需要
    2.2 延安时期开展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条件
        2.2.1 党中央所处的环境相对比较稳定
        2.2.2 党具有重视理论学习的传统
        2.2.3 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2.2.4 做好了开展理论学习的准备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主要形式和历史意义
    3.1 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
        3.1.1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
        3.1.2 学习党的领导人的重要着作
        3.1.3 学习和研究历史
    3.2 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要形式
        3.2.1 在职学习和在校学习相结合
        3.2.2 整风学习是重要学习形式
        3.2.3 理论学习的载体多样化
        3.2.4 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3.3 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历史意义
        3.3.1 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3.3.2 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3.3.3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成功经验与当代启示
    4.1 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成功经验
        4.1.1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4.1.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4.1.3 重视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
        4.1.4 正确处理党内斗争
    4.2 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当代启示
        4.2.1 要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4.2.2 要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4.2.3 要重视干部的学习
        4.2.4 不断拓宽理论学习的途径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二)“党外”的概念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四)选好选准主委。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智力资源优势
        (三)利益表达优势
        (四)社会活动优势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三)新时期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一、内部监督内容
        二、内部监督实践
        三、内部监督成效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一、制度基础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二、法理依据
        (一)根本法依据
        (二)专门法依据
        (三)行业法依据
        (四)有关法规依据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一)宗教界
        (二)工商联
        (三)村委会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一)内外监督不力
        (二)外部环境影响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一)统领推进作用
        (二)警示威慑作用
        (三)法治保障作用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立体监督
        四、坚持务实管用
        五、坚持理论创新
        六、坚持用权公开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三、谈心谈话机制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五、廉政诫勉机制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后记

(7)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关于博士论文选题的梳理
        (二)关于文献着作类的梳理
        (三)关于期刊论文的梳理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演进历程
    一、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时代背景:社会大变革
        (二)理论资源: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外来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三)实践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
        (四)个人因素:理论修养和个性品质
    二、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演进历程
        (一)张闻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萌动与曲折演进
        (二)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 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阐释
    一、张闻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思想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一切工作的灵魂”
        (二)“马列主义是一切党员和干部的必修课”
        (三)“思想改造同组织工作同等重要”
    二、张闻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
        (一)思想教育
        (二)政治教育
        (三)作风教育
        (四)理想信念教育
    三、张闻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思想
        (一)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党性原则
        (二)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物质利益原则
        (三)提倡朴素切实的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四)高度重视理论宣传,坚持理论掌握群众的原则
    四、张闻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想
        (一)反对“党八股”,主张因地、因时制宜的方法
        (二)反对命令主义,主张说服群众、以理服人的方法
        (三)反对千篇一律,主张树立榜样、典型示范的方法
        (四)反对“填鸭式”灌输,主张结合实践锻炼的方法
第三章 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和历史价值
    一、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一)全面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持续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人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人格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六)务实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促进党的中心任务的完成
        (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和启示
    一、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导致复杂情形
        (二)利益多元化导致复杂情形
        (三)教育社会性导致复杂情形
    二、启示之一: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在地位上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二)在内容上以党的中心任务为核心
        (三)在原则上坚持服从大局与服务大局展开工作
        (四)在方法上创新思想理论教育方式
    三、启示之二:着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要坚持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坚持系统性与专业性的统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特载1:邓小平在张闻天同志追悼会上致的悼词
    特载2:江泽民在纪念张闻天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附录3: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大事年表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延安整风运动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概述
    2.1 延安整风运动的原因
        2.1.1 肃清错误思想根源
        2.1.2 统一党内思想
        2.1.3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2.2 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
        2.2.1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2.2.2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2.2.3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2.3 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意义
        2.3.1 实现了全党思想的高度统一
        2.3.2 形成并树立了三大优良作风
        2.3.3 夯实了党的组织建设基础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延安整风运动的经验总结
    3.1 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3.1.1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1.2 系统地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
        3.1.3 改造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
    3.2 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
        3.2.1 理论联系实际
        3.2.2 密切联系群众
        3.2.3 批评与自我批评
    3.3 组织建设是团结稳定的保障
        3.3.1 注重领导干部的教育
        3.3.2 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时代党建工作对延安整风经验的借鉴
    4.1 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4.1.1 新的时代特征
        4.1.2 面临的主要问题
        4.1.3 新的要求和任务
    4.2 巩固思想建设的基础性地位
        4.2.1 坚定理想信念的根基
        4.2.2 筑牢党的思想政治根基
        4.2.3 弘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4.3 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4.3.1 以正确理论指导干部基层实践
        4.3.2 以群众路线加强同群众的联系
        4.3.3 以党内政治生活推动自我革新
    4.4 提升组织建设水平
        4.4.1 抓住“关键少数”以保持先进性
        4.4.2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保持纯洁性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
        (二)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路径
第一章 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相关概念阐释
        (一)腐败
        (二)腐败治理
        (三)体制与机制
    二、腐败治理体制的基本内涵
        (一)腐败治理体制的界定
        (二)腐败治理体制的价值及功能
        (三)腐败治理体制的基本典型
    三、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构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腐败治理的思想
        (二)制度变迁理论
        (三)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历程
    一、腐败治理体制的恢复重建时期(1978-1992)
        (一)腐败治理体制恢复重建的制度环境
        (二)腐败形势:私利的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蔓延
        (三)腐败治理体制的恢复重建
    二、腐败治理体制的适应性变革时期(1992-2002)
        (一)腐败治理体制适应性变革的制度环境
        (二)腐败形势:权力寻租、资金密集型领域的多样化腐败
        (三)腐败治理体制的适应性变革
    三、腐败治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时期(2002-2012)
        (一)腐败治理体制深化改革时期的制度环境
        (二)腐败形势:从争夺经济利益到争夺政治权力
        (三)腐败治理体制的深化改革
    四、腐败治理体制的全面协同深化改革时期(2012—今)
        (一)腐败治理全面协同深化改革的制度环境
        (二)腐败形势:高层化、群体化、家族化、多元化
        (三)腐败治理体制的全面协同深化改革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逻辑
    一、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整体趋势
        (一)从治标主导到标本兼治的腐败治理战略取向
        (二)从权力反腐、制度反腐到系统反腐的核心理念
        (三)从反黑色腐败到全方位反腐的腐败治理行动策略
    二、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动力机制
        (一)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外生因素
        (二)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内生因素
    三、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行动主体
        (一)党、政、司法机关为主的专门腐败治理机构
        (二)人大和政协等监督机构
        (三)社会参与主体
    四、腐败治理体制变迁方式分析
        (一)供给强制性腐败治理体制变迁
        (二)需求诱致性腐败治理体制变迁
    五、腐败治理体制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分析
        (一)权力结构不均衡的路径依赖
        (二)腐败治理手段的路径依赖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特征、基本经验和主要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主要特征
        (一)中国共产党高度反腐自觉的变迁底色
        (二)腐败治理制度体系建构与完善的变迁核心
        (三)兼具时代性与历史传承性的变迁历程
        (四)党纪国法互联互通的变迁协同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推动腐败治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三)明确核心理念,锁定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价值导向和目标定位
        (四)与中国政治发展环境相适应,保证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时代回应性
        (五)寓腐败治理于制度建设之中,促进腐败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腐败治理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三、改革开放以来腐败治理体制变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腐败治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二)腐败治理机构职能协同不足
        (三)腐败治理制度规范有待完善
        (四)腐败治理体制的社会参与不足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现代化治理理念不牢固
        (二)体制自主性困境的制约
        (三)腐败治理体系不完整
        (四)腐败治理能力总体偏弱且不平衡
第五章 新时代我国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
    一、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战略分析
        (一)坚持以政党为中心的反腐逻辑支点
        (二)坚持法治思维为主导的反腐价值理念
        (三)坚持多元主体协同的反腐行为取向
    二、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策略分析
        (一)强化反腐倡廉思想教育
        (二)推进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
        (三)促进腐败治理的社会参与
        (四)加强腐败治理的国际合作
    三、新时代我国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基本着力点
        (一)强化腐败治理主体责任
        (二)强化反腐制度落实
        (三)创新廉政教育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0)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0.1.1 选题目的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0.3.1 文献研究法
        0.3.2 理论联系实际法
    0.4 创新点
1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相关理论概述
    1.1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内涵
        1.1.1 纯洁性及党员纯洁性
        1.1.2 党员纯洁性与党员先进性关系
        1.1.3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及其内容
    1.2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理论基础
        1.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理论
        1.2.2 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1.2.3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党的纯洁性论述
2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现状及原因探析
    2.1 大学生党员具有较高的纯洁性
        2.1.1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2.1.2 忠诚于中国共产党
        2.1.3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2.1.4 发扬踏实工作作风
    2.2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存在问题表现
        2.2.1 共产主义理想模糊
        2.2.2 党员宗旨意识淡薄
        2.2.3 组织纪律涣散
        2.2.4 艰苦奋斗精神缺乏
    2.3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存在问题的原因
        2.3.1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教育不到位
        2.3.2 消极错误思想观念的渗透影响
        2.3.3 对大学生党员监督不够
        2.3.4 大学生党员自律能力有待提升
3 提升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对策思考
    3.1 加强大学生党员纯洁性教育
        3.1.1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3.1.2 进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
        3.1.3 全面开展党规党纪教育
        3.1.4 提高对从严治党理论的认识
    3.2 丰富大学生党员的管理方式
        3.2.1 健全大学生党员监督机制
        3.2.2 完善大学生党员纯洁考核机制
        3.2.3 落实大学生党员违纪行为惩处规定
        3.2.4 推行大学生党员谈心谈话制度
    3.3 提升大学生党员自我纯洁能力
        3.3.1 加强自我学习,增强理想信念
        3.3.2 深化自我反省,防止信仰迷失
        3.3.3 深化自我调节,严守党规党纪
        3.3.4 坚持自我批评,摆脱消极思想
    3.4 营造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良好环境
        3.4.1 建立风清气正的党内环境
        3.4.2 打造纯正的校园文化环境
        3.4.3 加强党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领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研究[D]. 欧阳月明. 南昌大学, 2021(02)
  • [2]乡村振兴中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陕南勉县周家山镇为例[D]. 穆莉.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程研究[D]. 韩东云. 郑州大学, 2020(02)
  • [4]税务系统廉政教育问题研究[D]. 陈曦. 渤海大学, 2020(05)
  • [5]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D]. 原杉.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6]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7]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 张凯.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8]延安整风运动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启示研究[D]. 马思琪. 燕山大学, 2019(06)
  •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研究[D]. 荣震.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7)
  • [10]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研究[D]. 张欣然. 辽宁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我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