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五优五兵”活动推进后备力量建设——丽江地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兵后备工作新途径取得显着成效

开展“五优五兵”活动推进后备力量建设——丽江地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兵后备工作新途径取得显着成效

一、开展“五优五兵”活动 促进后备力量建设——丽江地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新路子取得显着成效(论文文献综述)

PHUNG THI SINH[1](2017)在《中国云南省与越南河江省民族政策比较研究(1955-2000)》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国云南省和越南河江省1955年至2000年间民族政策及其实施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来探讨两国两地的民族政策及其对当地少数民族带来的影响。希望这样的研究可以总结相关的历史的经验,为进一步改善两省少数民族的生活,推动两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一点绵薄的贡献。云南与河江两省都位于离本国政治经济中心较为偏远的地区,又都地处国家的边境,在国防和安全上地位重要。云南和河江两省是中越两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居住地,这两个地区曾经见证并迎接了很多少数民族大规模的迁徒和定居,并形成了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两省的民族文化特色。由于两省彼此交界,很多少数民族早就有了血统、婚姻、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的联系,这种血缘和历史的联系,长久以来是两国学者们关注的问题。然而,由于两省的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远离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此地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水平还低于国内大多数省份,如何教育和动员当地少数民族利用本地、本民族的各种资源和优势,克服本地的各种困难和劣势,缩小与国内其它地区、其它民族的差距长期以来一直是两国和两省少数民族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越南和中国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党的理论基础,其中包含了民族理论。在制定和推行各自民族政策时,中国和越南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的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因此虽然有共同的理论基础,越南和中国两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还是有各自的特点,这是本文第一章主要探讨的内容。第二章是对云南和河江两省的少数民族概况的一个介绍,包括两省少数民族的数量,民族名称,近现代经济社会文化的特点等等。第三章探讨这一时期云南和河江两省的民族经济政策,分析云南“兴边富民”和河江“135项目”的重大经济政策,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探讨这一时期两省的民族文化政策,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艺术的保存和发展,历史古籍的搜集和保存,文化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实践。第五章讨论的是两省的民族教育政策及其实施情况。这一时期两省对少数民族教育都非常重视,制定了和不断调整民族教育的政策,在发展民族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绩。但两省的具体做法上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值得相互比较和借鉴。第六章探讨两省少数民族政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依靠各方面条件的配合,但最主要的是依靠少数民族自己的力量,这其中少数民族干部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所以这一时期,两国两省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自身干部的培养和建设,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做出规划安排,为少数民族培养了许多干部。结论部分对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做了提炼和概括。

赵亚伟[2](2016)在《西藏农牧区征兵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文中提出强军必先强兵,强兵先要征好兵,为部队征集选送优质兵员,是政府和兵役机关的重要职责,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人民军队的重要保证,是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基础性环节。当前,全国各地“当兵冷”、“征兵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兵员质量和军事斗争准备。因此,研究破解征兵难题并寻找对策,既是各级政府和兵役机关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实现改革强军目标的客观要求。本文联系作者在西藏工作实际,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根据西藏农牧区征兵现状,运用定性、定量分析与理论、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及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侧重从兵源基数、文化教育、职业选择、宗教信仰、医疗卫生几个方面出发,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多目标多层次分析,查明引起西藏农牧区征兵困难的主要因素,从推进西藏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国防教育创新增效、提升军人荣誉感、改革完善政策法规入手,提出解决西藏农牧区征兵困境的有关构想,破解“市场”和“战场”不相适应的问题,探索适合西藏农牧区征兵工作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路子。

汪洋[3](2012)在《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研究 ——以云南丽江为例》文中提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①文化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实在、又抽象,既清晰、又模糊,既久远、又陌生,既柔软、又有力的概念。文化就是“人化”,文化是人和动物的分水岭,动物界中有了文化的动物便成为了人。人类社会的高尚与卑鄙、伟大与渺小、先进与落后靠文化鉴别。不论经济组织、社会团体,还是政党建设,短期靠强制力约束,中期靠制度维系,长期靠文化凝聚。文化分三层,人们可直接感触的言行举止等器物范畴的东西即为表层文化,如酒文化、服饰文化、语言文化;中层文化是指人们通过学习、实践、总结而得到的规律性认识,如制度文化,它源于对表层文化的积淀和反思;深层文化是文化的中枢,属于文化的核心层,较为成熟而稳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即为党员的深层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包括民族感情、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素质、民族语言文字、民族风俗习惯,等等。②民族文化为民族传承着共同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精神遗产,在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形成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和向心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民族文化是我国团结和凝聚各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内核,是党执政的文化资源。近年来,丽江从实际出发,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实效。2008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了云南丽江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2011年9月,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指出“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加强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研究具有紧迫而现实的意义。当前,有的地方党建工作存在文化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少创新机制多僵化教条,缺文化激活;二是少春风化雨多空泛说教,缺文化滋润;三是少信仰建设多形式主义,缺文化凝聚。在民族地区,文化缺失必然导致党建工作根基浅薄、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载体虚无、效果不佳。丽江地处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核心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各异、底蕴厚实的民族文化。丽江紧挨藏区,有11个世居民族,宗教俱全,但多年来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究其原因,就是丽江市在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中,用民族干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民族语言讲解党的方针政策,用民族文化诠释党的方针政策,用民族团结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用民族发展检验党的方针政策,使丽江党建工作充满活力,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彰显,党的基层组织成为更加坚实的战斗堡垒。从丽江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成功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所在、是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实现了民族地区党建和文化的优化选择,增强了民族文化的政治性,确保了民族文化的先进性,体现了党建工作的群众性,浸透了党建工作的文化性,维护了民族地区的稳定性。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其实质就是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民族地区党的建设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遵循先进文化的生发规律,让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抓好党的建设的组织资源。这启示着我们,解决党建工作缺创新缺活力的问题还得靠文化。抽了文化这根筋,党建工作必然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必然缺生机活力,呈现僵化教条;必然缺乏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必然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背道而驰。实践的紧迫需要是推进理论研究的强劲动力。在民族地区开展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既要善于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方面看问题,更要善于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巩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看问题;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既要会抓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更要会抓反分裂反渗透的工作;既要会从思想、纪律、作风等方面抓好党的组织建设,更要会从民族宗教的深层文化结构上抓好党的信仰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民族地区不可绕开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要使民族文化与党建工作做到真正结合、有机结合,就必须破除“三论”,即:认识不到位的“怀疑论”、结合不起来的“空虚论”、落实不到位的“漂浮论”,具备四种心态,即:感恩的心态、开放的心态、和谐的心态、健康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文化作用,实现以文化创新推进党建创新,以党建创新激发党建活力,以党建活力促进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引领民族发展,以民族发展保障民族团结,以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刘霞[4](2011)在《加快转型 造福民生 为建设最有魅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刘霞同志在中共南长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文中提出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南长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第九次党代会确立的总体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克难求

鲁春梅[5](2011)在《云南藏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民族学研究 ——以香格里拉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作为藏族人口聚集的藏区,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社会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而社会问题的出现则会影响整个社会运行的稳定。社会秩序是要通过社会控制来实现的,基层组织作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基本构成细胞,是国家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整个社会运行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为例,探索在藏区建设中基层组织的发展模式。藏区基层政权的环境具有民族性、地区性、受传统影响较深和宗教色彩较浓等显着特征,因此,在工作机制和运行状况中都表现出其独特性。在“党支部+现代组织+传统组织/新兴组织+汉族党员/少数民族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执政基础系统”的这一模式中,区域内传统宗教组织和藏族社会历史发展必然对其产生影响。从宏观来看,在云南藏区这样多民族、宗教性较浓的地区,国家在治理上必然会注意到政治目标的获得和地方自治的平衡,如何更加有效的发挥这些基层社会结构的有效性就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本论文重点关注藏族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现状以及其在藏区的运行,探讨基层组织在藏区中的社会控制作用。

李梅[6](2000)在《开展“五优五兵”活动 促进后备力量建设——丽江地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新路子取得显着成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去年11月下旬,云南丽江地区召开了为期两天的“五优五兵”活动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会议全面总结了全区两年来开展“五优五兵”活动的成功经验,表彰了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二、开展“五优五兵”活动 促进后备力量建设——丽江地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新路子取得显着成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展“五优五兵”活动 促进后备力量建设——丽江地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新路子取得显着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云南省与越南河江省民族政策比较研究(1955-200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缘起
    2. 研究成果述评
    3. 本论文的主要资料
    4. 研究对象与思路
    5. 研究方法
    6. 特色与创新
第一章 中国与越南民族政策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和越南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越南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两国实践的差别
        一、民族成分确定
        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小结
第二章 云南与河江省的民族状况
    第一节 两地地理概况
        一、云南省地理概况
        二、河江省地理概况
        三、两地地理概况比较
    第二节 两地民族状况
        一、云南省民族状况
        二、河江省民族状况
    第三节 两地民族事务管理工作状况
        一、云南民族事务管理工作状况
        二、河江省民族事务管理工作状况
        三、两地民族事务管理工作状况比较
    小结
第三章 云南省与河江省的民族经济政策
    第一节 云南省民族经济政策
        一、1955年-1977年
        二、1978年-1991年
        三、1992年-2000年
        四、民族经济政策的成就和存在问题
    第二节 河江省民族经济政策
        一、1955年-1975年
        二、1976年-1986年
        三、1986年-2000年
    第三节 两地经济政策比较
        一、政策的相同点
        二、政策的差异点
        三、云南省的民族政策对河江省的启示
        四、对两地民族经济政策的思考
    小结
第四章 云南省与河江省的民族文化政策
    第一节 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1955年-1977年
        二、1978年-1991年
        三、1990年-2000年
    第二节 河江省民族文化政策
        一、1955年-1985年
        二、1986年-2000年
    第三节 两地民族文化政策比较
        一、政策的相同点
        二、政策的差异点
        三、云南省民族文化政策经验对河江省的启示
    小结
第五章 两地的民族教育政策
    第一节 云南省民族教育政策
        一、1955年-1977年
        二、1978年-1991年
        三、1992年-2000年
        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河江省民族教育政策
        一、1955年-1985年
        二、1986年-2000年
    第三节 两地民族教育政策比较
        一、政策的相同点
        二、政策的差异点
        三、云南省的民族教育政策对河江省的启示
    小结
第六章 云南省与河江省的民族干部政策
    第一节 云南省的民族干部政策
        一、1955年-1977年
        二、1978年-2000年
    第二节 河江省的民族干部政策
        一、1955年-1985年
        二、1986年- 2000年
    第三节 两地民族干部政策比较
        一、政策的相同点
        二、政策的差异点
        三、云南省民族干部政策对河江省的启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 云南少数民族支系,称谓及居住地表
附表二: 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系属
附表三: 云南省四次人口普查民族人口数表
附表四: 河江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整理项目
附表五: 河江省田野调查说明
后记

(2)西藏农牧区征兵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内容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全国征兵现状分析
        1.2.2 西藏农牧区征兵现状分析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征兵的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现状
    2.1 征兵的基本概念
        2.1.1 征兵
        2.1.2 我国古代兵役制度
        2.1.3 兵役制度种类
    2.2 外军征兵情况
        2.2.1 美军征兵工作分析
        2.2.2 俄军征兵工作分析
    2.3 我军征兵情况
        2.3.1 兵役制度调整变革
        2.3.2 取得的主要成绩
        2.3.3 近年来征兵工作改革调整及重要意义
第三章 西藏农牧区征兵问题探讨
    3.1 近两年西藏征兵基本情况
        3.1.1 2014 年征兵工作开展情况
        3.1.2 2015 年征兵工作开展情况
    3.2 西藏征兵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3.3 影响和制约西藏征兵工作的主要原因
        3.3.1 适龄青年少就业渠道多制约应征报名人数
        3.3.2 藏传佛教间接影响青年服役意愿
        3.3.3 基础教育薄弱文化程度偏低阻碍青年应征入伍
        3.3.4 就业观念落后限制青年选择参军
        3.3.5 卫生资源不足导致青年体检淘汰率高
第四章 江达县征兵工作调查研究
    4.1 江达县基本情况
    4.2 江达县近三年征兵情况
    4.3 调查方法与对象
    4.4 理论方法
        4.4.1 概率分布
        4.4.2 概率分布显着性水平检验
    4.5 调查结果汇总讨论
        4.5.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5.2 国防意识及服役认知对服役意愿的影响
        4.5.3 入伍愿望与动机对服役意愿的影响
        4.5.4 经济收入与优抚政策期望对服役意愿的影响
        4.5.5 宗教信仰对服役意愿的影响
        4.5.6 西藏和平解放及平息叛乱历史对服役意愿的影响
第五章 影响西藏农牧区征兵因素的多目标多层次分析
    5.1 评价方法
    5.2 模型的构建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5.2.1 指标选取依据
        5.2.2 指标评价体系选取与量化
        5.2.3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5.3 模型的求解
        5.3.1 矩阵构建
        5.3.2 求解矩阵和计算权重
        5.3.3 计算准则层权重系数
    5.4 结论分析
第六章 西藏农牧区征兵工作改革对策研究
    6.1 领会把握党中央治边稳藏方略,使征兵工作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
    6.2 以强化国防意识为根本,为征兵工作筑牢思想根基
    6.3 以完善政策法规为支持,构建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征兵模式
    6.4 以提升军人荣誉为动力,全方位营造崇军尚武的社会氛围
    6.5 以依法规范管理为目标,引导宗教为国防事业建设服务
    6.6 以改革发展社会经济为中心,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调查表

(3)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研究 ——以云南丽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动态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二、主要文献综述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民族文化的内涵
        二、基层党建的范畴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一、基本方法
        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党的文化演进启示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
    第一节 政党与文化的关系
        一、先进政党选择先进文化
        二、先进文化支撑先进政党
    第二节 文化是党在各个阶段的思想源泉
        一、党的一切活动均遵循和体现着党内文化
        二、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党内文化客观存在
    第三节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
        一、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应有之义
        二、党的先进性需要以优秀民族文化作精神资源
第三章 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的现实需求
    第一节 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文化反思
        一、透过3.14 、7.5事件看基层组织的维稳能力
        二、民族文化是党在民族地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
    第二节 基层党建面对的挑战
        一、新时期党建工作所面对的严峻形势
        二、当前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民族文化是丽江党建工作的重要资源
        一、民族文化孕育魅力丽江
        二、活力丽江保护民族文化
第四章 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的价值体系
    第一节 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一、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新实践
        二、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三、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是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所在
        四、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实现民族地区文化和党建的优化选择
        五、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是民族地区党建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是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内驱力
        二、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是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大战略
    第三节 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思想保障
        一、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进步发展的先导性因素
        二、政治稳定的前提是各族群众的政治价值趋同
第五章 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的路径与运行机制
    第一节 丽江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路径选择
        一、用民族干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二、用民族语言讲解党的方针政策
        三、用民族文化诠释党的方针政策
        四、用民族团结落实党的方针政策
        五、用民族发展检验党的方针政策
    第二节 丽江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基本情况
        一、载体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
        二、文化为魂旅游为基发展为要
    第三节 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的运行机制
        一、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的基本要求
        二、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主体的功能定位
        三、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的重要载体
        四、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的动力机制
        五、把握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着力点
第六章 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的考量
    第一节 彰显鲜明特性
        一、增强了民族文化的政治性
        二、确保了民族文化的先进性
        三、体现了党建工作的群众性
        四、浸透了党建工作的文化性
        五、维护了民族地区的稳定性
    第二节 应注意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的“怀疑论”
        二、结合不起来的“空虚论”
        三、落实不到位的“漂浮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5)云南藏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民族学研究 ——以香格里拉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基层组织建设对于社会运行的意义
    (一) 基层组织研究回顾
        1、村两委会关系
        2、农村基层政治精英
        3、村两委会与外部组织的关系
        4、两委会选举的制度及实证研究
        5、税费改革后对村两委会的影响
        6、社会环境因素对村两委会的影响
        7、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人力资源
        8、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基层组织建设
    (二) 民族学视野下的基层组织建设
    (三) 基层组织研究的意义
一、香格里拉县:交织在传统与现代间的藏族社区
    (一) 香格里拉县社会文化环境
        1、地理及生态环境
        2、人口及民族构成
        3、经济及村民生活
        4、文化及宗教生活
        5、行政及建制沿革
    (二) 基层组织的历史与现状
        1、设立过程与组成情况
        2、工作机制与运行状况
    (三) 在同质与异质性之间
二、社会运行网络系统中的基层组织
    (一) 藏区社会网络构成要素
        1、民族关系
        2、宗教关系
        3、非牧区与牧区
        4、城市与农村
    (二) 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运行机制
        1、传统组织结构功能
        2、国家组织正式确立
        3、决策权利运行状况
    (三) 基层组织建设在藏区中的意义
        1、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
        2、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3、能为香格里拉藏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集聚力量
        4、是推进香格里拉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三、基层组织在藏区的运行分析
    (一) 在维护藏区安全与稳定的背景下
    (二) 在推动藏区建设发展的背景下
结语:香格里拉县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引发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开展“五优五兵”活动 促进后备力量建设——丽江地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新路子取得显着成效(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云南省与越南河江省民族政策比较研究(1955-2000)[D]. PHUNG THI SINH.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2]西藏农牧区征兵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D]. 赵亚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01)
  • [3]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研究 ——以云南丽江为例[D]. 汪洋. 云南大学, 2012(10)
  • [4]加快转型 造福民生 为建设最有魅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刘霞同志在中共南长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J]. 刘霞. 太湖, 2011(04)
  • [5]云南藏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民族学研究 ——以香格里拉县为例[D]. 鲁春梅. 云南大学, 2011(04)
  • [6]开展“五优五兵”活动 促进后备力量建设——丽江地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新路子取得显着成效[J]. 李梅. 西南民兵, 2000(01)

标签:;  ;  ;  ;  ;  

开展“五优五兵”活动推进后备力量建设——丽江地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兵后备工作新途径取得显着成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