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多养分差异化肥最受欢迎

优质多养分差异化肥最受欢迎

一、高品质多养分化肥最受青睐(论文文献综述)

索海玉[1](2020)在《冀中南地区密植梨品种筛选与配套技术》文中提出中国梨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河北省居全国首位。密植是新发展梨树的主要栽培方式,品种是决定梨的产量、品质、效益的本质因素,每个品种都有其适宜栽培的区域和范围,每个区域都有适宜的品种组成。为筛选冀中南地区适宜密植梨的品种,从引入邯郸、邢台等地的13个梨的品种,调查其生物学特性、主要经济性状、经济效益等方面,通过试验调查和对比,确定其适宜的梨品种,并提出配套的栽培技术,对冀南地区发展梨的产业和品种的更新换代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提出了具有成枝力较强(成枝率>50%)、新梢生长势缓和、自然开张角度较大(开张角度>60°),易形成腋花芽,腋花芽坐果率高(腋花芽坐果率>50%),结果品质优良,耐贮藏、效益高的梨品种适宜密植栽培。2.从生物学特性方面来看:“黄冠”、“玉露香”、“早酥红”新梢开张角度小,生长势旺;“圆黄”、“早酥红”、“爱宕”、“秋月”成枝力低;“鸭梨”、“新梨7号”、“西子绿”、“红香酥”成枝率较高,新梢生长势较缓和,角度较开张,萌芽率在88.7%以上,成枝力在72.1%以上。3.在丰产性、品质及耐贮藏性方面:“雪青”、“西子绿”、“黄冠”和“红香酥”四个品种早期丰产性强、品质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3%以上。4.从品种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收益率来看,“玉露香”、“红香酥”、“新梨7号”、“秋月”售价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从品种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收益率来看,本文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分析,筛选出4个适宜冀中南适宜密植梨树栽培的品种:“新梨7号”、“红香酥”、“雪青”、“西子绿”,根据不同的特点和习性,提出了其配套的栽培技术。

闫静[2](2018)在《不同肥种对蓝莓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不同肥种对蓝莓生理特性、果实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选取粉蓝(Powderblue)、灿烂(Britewell)两个品种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豆粕生物菌肥(DP)、蓝莓专用肥(LZ)、黄腐酸螯合复混肥(HF)、好花红有机肥(HH)、台丰一号生物菌肥(TF)、活性多效松土龙有机功能肥(ST)、润田牛微生物复合肥(RT)、牛粪(NF)和硫酸钾复合肥(KS)9种肥种处理,另设不施用任何肥料作为对照(CK),连续施肥两年,待土壤理化性质基本稳定后,对蓝莓生长、养分吸收利用、生理特性、果实产量及品质在9种肥种处理下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肥能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中相关元素及养分含量,提高蓝莓的生理代谢能力,增加产量,改善果实品质。2.同一肥种对不同品种的差异影响只体现在单果体积和质量、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以及糖酸比上,其他营养成分在品种间没有显着差异。具体表现为灿烂的单果体积和质量在DP、HF、LZ、TF、ST处理下显着大于粉蓝;灿烂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在DP、ST、RT处理下显着高于粉蓝;维生素C含量在LZ、TF处理下灿烂显着高于粉蓝,而ST、HF、KS、NF处理下粉蓝显着高于灿烂;糖酸比在DP、HF、ST处理下粉蓝显着高于灿烂,NF处理下灿烂显着高于粉蓝。3.9种肥料中,pH降低幅度最大的是ST处理,降低幅度最小的是HH处理,各处理下的pH值均在适宜蓝莓生长的范围内。总体来看,在DP、LZ、HF与ST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的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较高,而且在HH处理下土壤中氮的含量,KS处理下钾的含量,NF处理下磷的含量也相对较高。4.施用9种肥料后,蓝莓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DP、LZ、HF与ST处理下较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9种施肥处理下没有显着差异。但是在NF处理下,蓝莓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相比有所下降,差异不显着,可溶性糖含量与CK相同。KS处理下粉蓝的可溶性糖含量较CK也稍有下降,差异也不显着。5.施用9种肥料后,显着提高了蓝莓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增加了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显着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其中在DP、LZ、HF与ST处理下变化更为突出,叶片SOD活性较高,蓝莓植株抗氧化作用增强,可有效维持细胞内活性氧离子代谢的动态平衡,叶片中MDA含量相应的降低,减少了对植株的伤害,同时Pro含量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加,强化了植株的保护作用。6.在DP、HF、LZ、ST处理下,蓝莓叶片中氮、磷、钾的含量,花芽数量和单株产量较其他处理显着增加。粉蓝和灿烂的果实座果率在DP、ST、NF和HF处理下最高,在RT处理下最低。7.施肥对蓝莓果实品质有不同影响,其中DP、HF、LZ、ST处理下蓝莓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花青素、类黄酮、总酚含量以及固酸比显着提高,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着降低,有效改善果实品质和口感。综上所述,施用9种不同的肥料均能有效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同一肥种在2个蓝莓品种间表现差异并不明显,但不同肥种间差异显着。9个肥种均能较好地改善蓝莓植株生理功能,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增加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不同肥种之间差异显着,同一肥种在2个品种之间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规律。综合分析认为,DP、LZ、HF与ST 4种肥料,是9种肥料中最适合麻江土壤条件下蓝莓种植的肥种。

李琳[3](2016)在《芋头NPK需肥规律与施用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也叫芋艿、毛芋、芋等,古名蹲鸱,属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由于香甜的口感、丰富的营养,是日常餐桌上一道常见的美味好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随着效益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芋头作为一种主要的水生蔬菜得以大面积种植。芋头生长期长,需肥量大,耐肥性也强,然而迄今关于芋头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营养成分的研究和品种分类的划分等方面,有关芋头栽培理论与施肥技术的研究报道只有很少,以至于目前大多数地区的栽培管理较为粗放,尤其在栽培实践上出现了盲目施肥的情况。因此,深入研究氮、磷、钾配施对芋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而探讨芋头对肥料的需求,可以为芋头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本研究采用"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方案,在芋头需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氮、磷、钾肥配施和芋头产量、品质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用氮、磷、钾施用量为变量因子,红芽芋产量以及品质作为因变量的数学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各生长期孙芋、子芋和母芋对氮(N)、磷(P)、钾(K)的吸收存在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类似。都是在苗期根、叶柄、叶片生长发育时,球茎尚未开始发育,对肥料的吸收较少。进入球茎膨大期,即母芋开始膨大时,对氮磷钾的吸收逐渐上升,当子芋和孙芋萌发时,吸收量进而增大,当进入球茎完熟期时,养分在球茎内充分转化为营养元素,进入成熟待采时期。(2)不同施肥方案均较空白对照明显提高红芽芋的产量和其品质,方案之间孙芋、子芋和母芋产量存在显着差异。(3)氮肥和钾肥对红芽芋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影响,而且钾肥比氮肥的影响更大;氮肥、磷肥、钾肥之间存在较为显着的交互效应。在钾(K)、氮(N)施用量分别为192kg/hm2和447kg/hm2范围内,产量随着用肥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多于此施肥量,则产量降低。磷肥单独使用对产量影响不大,无明显规律。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组合为N2P2K2、N2K2P3、N3P3K2,即氮肥300kg/hm2,磷肥94kg/hm2,钾肥153kg/hm2;氮肥300kg/hm2,磷肥141kg/hm2,钾肥153kg/hm2;氮肥450kg/hm2,磷肥141kg/hm2,钾肥153kg/hm2;时芋头产量可达30000kg/hm2以上。取得最高产量时的用肥组合是N2P2K2,最大产量为34597.4kg/hm2。(4)与对照(CK)相比。每个处理的芋头球茎的各种品质都得到不同水平的提升。各处理母芋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幅度为(23.8%-76.3%),子芋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幅度为(4.8%-60.4%),孙芋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幅度为(2.9%-52.8%),施肥对蛋白质的含量有显着提高:各处理母芋的总糖含量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子芋的总糖含量提升幅度最高为56%,孙芋的总糖含量提高幅度最高为16.9%;各处理母芋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幅度为(4.6%-39.4%),子芋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幅度为(7.1%-38.6%),孙芋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幅度为(3.2%~41.2%),施肥对维生素C的增幅也较为明显:各处理母芋的淀粉含量提高幅度为(7.9%-33.4%),子芋的淀粉含量提高幅度为(5.2%~25.9%),孙芋的淀粉含量提高幅度为(1.4%-30.7%);各处理对芋头球茎的干物质提升幅度不显着。(5)不同施肥方案组合对红芽芋的经济效益相对于空白对照的增长范围较大,纯收益增长幅度为15.08%-63.48%。

蔡伟建[4](2011)在《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杂交马褂木林分标准地定位调查,研究杂交马褂木林分的生长规律,探索影响林分生长的气象因子、立地因子和经营措施;同时,通过具体设计实验,研究杂交马褂木苗木培育、造林及抚育的关键技术,从而得出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杂交马褂木定植6a时,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达到14.8cm、9.9m和0.0805m3,生长迅速,各生长量都一直在快速增加,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阶段。影响杂交马褂木生长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水分因子,光照因子次之,热量因子的影响程度最小。杂交马褂木林分在平原立地和阴坡立地上最旺盛,生长量随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磷的含量增加而增加,随海拔、坡位、坡度和土壤砾石含量增加而降低。利用枝接方法可以繁育杂交马褂木大规格苗、芽接方法繁殖大量苗,接芽越大、砧木越粗,成活率越高,生长越旺盛。1a生苗木生长呈慢-快-慢的节律,速生期内的各生长量比率均接近60%,1a和2a生苗出圃率为76.0%和82.6%,地膜覆盖能促进杂交马褂木苗木生长,提高出圃率。起苗后假植是保持成活率和当年生长量的有效措施,利用保水剂和泥浆也能在晾晒2-3d内保持高成活率。外源激素能够促进杂交马褂木苗木根系生长潜力和幼林生长。全面整地促进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春季和深秋都可以造林,嫁接苗和大规格苗造林后生长迅速。除草能提高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化学除草省时省工,工作效率高。造林当年不需要进行修剪;第二年采用轻度修剪能促进杂交马褂木生长。施肥措施和套种矮灌农作物可以促进杂交马褂木幼林生长。

李晏军[5](2010)在《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文中认为杂交水稻作为一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一直领先世界已近50年,其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不仅对中国,同时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会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研究起步虽相对较晚,却在中国极端艰辛的环境中诞生,这与中国当时社会的技术需要的强大推动是密不可分的。纵观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一直未能彻底摆脱饥饿的威胁。20世纪50年代末爆发的大饥荒,又一次夺走了中国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粮食安全直接威胁到中国的稳定与存亡,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致力于选育水稻良种、提高粮食产量的杂交水稻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为理顺杂交水稻技术发展脉络,文章回顾了中国五十年代水稻杂交育种研究的概况,为杂交水稻研究的兴起做好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准备。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经过十年的共同努力,终于实现了三系配套,在全国科研大协作之下,中国科技工作者实现了在科学上的重大突破,获得了技术上的一个又一个创新,不断攻克了三系配套关、良种选育关和制种关,使三系杂交籼稻在全国迅速大面积推广,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三系法育种研究还在上升阶段时,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又把目光投向了两系稻研究。水稻温光敏雄性不育现象的发现和温光敏不育系的育成,让两系法育种从科学设想成为现实。两系法育种从国家“863”科研立项到研究成功,历时也是近十年,同样是众多科研单位科研协作的结果。两系法育种从育种技术思路上由繁到简,成本大大降低,从高产目标向高产、优质、多抗综合目标转变。与三系法育种相比,两系法育种具有了明显的优越性,中国的稻作技术与文化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的提出,不仅是杂交水稻技术内部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的稻作发展需要。超级稻育种的方法也将常规选育、三系、两系选育方法和分子生物技术方法等现代高新技术统一了起来,育种理念也从“高产优质多抗”向“绿色环保”理念转变。计划运作已历时15年,每个阶段的育种目标都如期实现。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必然以其杰出的成就,为解决新世纪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从三系到两系再到超级稻,中国杂交水稻研究节节推进,一直保持着我国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从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的建立到优势利用技术的发展,杂交水稻学科逐步建立。杂交水稻技术范式是支起整个学科的灵魂,“袁隆平思路”成为杂交水稻技术范式公认的理论基础,众多的科研人员创新的科研方法是杂交水稻技术范式的基本内容,其范式的形成是在科研实践中由外在信息不断作用于科研系统,通过系统内科研人员的吸收、交流、创造与传播逐步形成的。在杂交水稻科研系统内部,有了共同的理论、方法、价值标准、科研目标以及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学术权威等。与其他学科的形成一样,杂交水稻学科知识的演化同样也经历了朦胧意识期、自觉认识期、整体把握期和综合发展期四个阶段。杂交水稻学科在中国发展近半个世纪,从其理论构架、学术队伍、知识信息及学术资料等方面都已经进入综合发展。杂交水稻科研队伍的发展是杂交水稻学科发展的核心,其科研队伍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多领域、上下承继、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其科研机构从国家到地方、从专门到综合已经发展成熟并不断壮大,杂交水稻研究成为一个能出成果、多出成果和出好成果的研究领域,在科研激励方面,杂交水稻科研人取得的丰硕成果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赞誉,从社会地位、科研立项、科技奖励等方面都给予这个科研团队以最大的关注。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推广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杂交水稻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程度并不很高,这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大环境密切相关。从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历程来看,前期推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主要依靠的是国家行政手段实现的,国家粮食政策的宏观调控直接影响到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在80年代初期,成果推广与技术创新是同步的,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时期的推广成绩显着,杂交水稻事业获得快速发展,农民种植杂交水稻增产增收;从90年代开始,杂交水稻的推广开始引进市场机制,产业化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转变,杂交水稻的推广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半数以上并趋于稳定;超级稻的推广模式已臻成熟,在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共同作用下必将杂交水稻产业化推上一个崭新阶段。从整体上来看,杂交水稻的推广阶段经历了指令性计划发展阶段、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发展阶段、完全市场化产业模式发展阶段,产业化过程中主要存在科研与企业体系分离、市场经营无序、种子区域封锁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利用市场机制良性推动科研与企业体系的融合、打通产业化环节、加强整治市场、把好种子市场准入标准、宏观调控全局、改善供求平衡外,还需要面向“WTO”背景下的国际大环境,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将杂交水稻技术成果产业化融入国际化轨道,加速产业化发展。杂交水稻从1980年第一次与美国圆环种子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开始走出国门,到现今已有8个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中国杂交水稻,有40多个国家引种、研究、推广中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已经超300万公顷。中国作为杂交水稻的策源地,为国际培训了大量的杂交水稻技术人员,策划召开了5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会议。亚洲是世界水稻的主产区,也是中国杂交水稻主要推广的区域,目前在亚洲的推广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都已经大面积种植中国杂交水稻。非洲有着水稻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但其稻作水平却很低,大量的稻米需要进口。近几年,中国杂交水稻在几内亚、马里、赞比亚、塞拉利昂、马达加斯加、利比亚、尼日利亚等国试种增产效果显着,各国政府均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应该存在较大的推广潜力。杂交水稻技术在全球的推广受到世界粮农组织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这不仅有利于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将为改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但杂交水稻技术却已领跑世界近半个世纪,并还将继续领先世界。杂交水稻技术发明是中国现代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中国诞生绝非偶然,从技术的发明到技术成果的推广都离不开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由此,我们发展中国技术,就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技术国情,选择适应本国条件又能取得最大成效的技术,同时不断优化和完善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用社会的发展来带动技术的发展,孕育出更多土生土长的像杂交水稻技术一样的原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实现中国科技振兴。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他的成功享誉世界。他科学研究的风格带动了杂交水稻科研团队的一批人,成就了杂交水稻科学事业,成为了当今时代科学精神的主音。其科学风格的形成既有他对水稻特有的洞察力、自身个性等Taste"的直接作用,也是杂交水稻科研实践的直接塑造。其超强的创新意识、科学的研究方法、始终贯穿于其科学实践中的创新品质构成了袁隆平科学风格的主要内容。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已经惠及全球,他的科学风格也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科技人。他学术上的贡献主要包括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的建立、三系法配套理论及技术规范的构建,建立了杂交水稻“从三系、两系到一系”育种理论的战略构想,提出培育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一整套理论和技术路线并创新了核心种子生产等一系列技术,创立了超级杂交稻育种理论。研究袁隆平个人为国家创造的经济价值那是难以计算,获得的社会效益更是无法估量。文章采用有限的对照数据来论述基本问题。

冯孝杰[6](2005)在《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控制后,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并且成为损害水质的重要源头。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社会经济现象,其产生与发展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除应用污染控制技术外还应重视经济手段、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管理职能。纵观国内外对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虽然从其基本特征、形成的机理与模拟到污染的控制技术和政策调控已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但已有的研究多偏重于农业面源污染的自然机理,污染调控的经济手段基本上都是针对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发达地区,而农业面源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定量化、动态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不足。 在我国,由于农户的分散经营、农村市场不十分发育、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原因使我国使传统的污染调控手段、方法、制度等难以适应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同时,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中一直存在着重点源、轻面源,重工程、轻制度的缺陷,对面源污染防治主要集中在工程和技术层面上,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面源污染和农村的经济管理体制、传统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紧密联系。三峡库区是全国极为重要的敏感生态经济区,也是我国典型的贫困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农业结构,库区将面临的农业面源污染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本文以三峡库区为例,通过对农户的调查、理论模型分析、定量对比分析、模型计算等研究方法,从农户经济层面上寻求农业面源污染严峻形式的深层次原因,探索适应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调控的经济手段,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主要研究结果为: 1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水资源损失的评估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水资源损失的估算结果表明: (1)1997年~2003年,相对于Ⅰ、Ⅱ、Ⅲ类水质标准,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水资源价值损失均值分别为102.662亿元、60.348亿元、15.772亿元: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水资源价值损失占农

辜凯德[7](2000)在《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战略规划》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个缺肥国家,时过境迁,随着各地尿素生产项目的纷纷上马,产量快速增长,目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企业为争夺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程临近,外来竞争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另外,农民消费观念、购买习惯也悄悄地发生了改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价格的放开和98年化肥流通体制的改革,尿素企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企业必须审视自己的生存、发展环境,慎重规划自己的营销战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笔者选择了本论题。笔者运用同心圆市场营销系统分析法、四位一体分析法(敌:竞争者;我:企业自己;友:渠道企业等竞争同盟;目标:消费者)、SWOT分析法等,通过对内外部关键因素的抽象、匹配,对天华公司的营销战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划。本次探索既是对笔者几年学习的一个总结提升,又期望能为天华公司的营销工作有所裨益。全文框架结构<WP=3>一、同心圆市场营销系统模型图1:天华公司所处的同心圆市场营销系统二、SWOT分析与营销战略匹配笔者在同心圆市场营销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抽象出天华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由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威胁(略),并从中抽取关键的优、劣势与关键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匹配(见表1)。表1:天华公司营销战略匹配表关键内部因素关键外部因素所得战略·销售利润率低·公司产品差异性不大·农化服务开展不够+·产需矛盾突出,价格持续下跌→差异化战略·公司设有新产品研发部门·公司与川天化和川化院合作开发新产品·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单质肥的施用·农民用肥结构向优质复合肥、专用肥转移→新产品开发战略·尿素品牌知名度不高·设备、工艺、控制系统为世界一流·质量可靠,出塔尿素、成品尿素和市场商品尿素抽检合格率都达100%,优级品率保持在97%以上。+·尿素无全国性品牌·入世后,尿素产品公平竞争环境将可能形成→高值品牌战略·市场份额不大,覆盖面较窄。·尿素产销量稳步增大。·99年淡储工作成效显着,已与一部分商家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99年货款回收率100%,产销率100%。+·农资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货款回收风险加大。·农资市场无序竞争加剧,假冒伪劣坑农现象有所抬头。→重塑营销渠道,建立产销同盟<WP=4>三、天华公司营销战略规划(一)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就是要不断推出区别于竞争者的新利益,以突出该产品的特色与形象,为消费者创造更高的价值。表2:差异化战略的影响产品特征·多元化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对市场的适用性高企业竞争力·易形成行业进入障碍·降低替代产品的威胁品牌优势·良好的顾客忠诚度·顾客满意度高·易形成品牌美誉度·顾客对产品价格敏感性低差异化的实现可以依赖以下几种方式:1、产品差异化对尿素产品而言,产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色泽、包装(增设20、25公斤/袋)、颗粒大小等方面。更主要的是依赖技术创新,在尿素产品的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上多下功夫。2、营销举措差异化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化肥企业应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形象。天华公司的差异化营销举措还应注意将广告、销售促进、宣传报道、人员推销灵活组合使用。如对种植大户,通过人员推销的方式,依靠他们的消费示范的作用开拓当地市场。3、服务差异化尿素产品的同质性较强,企业要着眼于长远发展,需要拓展新的服务领域。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可能大部分来自于服务创新,凭借独特的服务项目和方式,赢得顾客的满意度及品牌忠诚度。消费者不可能都是专家,需要企业致力于弥补顾客的能力缺陷,以专业化的、特色化的农化服务来开拓市场,赢得消费者。<WP=5>对天华公司,更重要的增值服务项目是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测土配方、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在新开发的市场中搞田间对比试验,增强信任感和亲和力。(二)新产品开发战略1、天华公司的顾客——竞争革新战略(CCI战略)天华公司应创立以消费者需求和竞争为产品主要革新要素来源的新产品开发战略(产品革新战略)。表3:天华公司的顾客—竞争革新战略(CCI战略)目的:发展和收益竞争域:产品的最终用途或顾客群或技术产品革新要素来源:通常是消费者需要或竞争,经常是两者的结合,有时候是技术所用革新的新度和时机选择:可以采取率先使用新方法或快速果断的反应/适应战略,风险较大,但属于可控革新。(革新是真实的,且不超过企业现有实力范围)2、现行产品的改进(1) 改进外在质量外在质量主要是指尿素颗粒的粒度和成品的包装情况。颗粒直径2—4mm 的可用作单一肥料或掺混肥料,3—5mm的可用于飞机播撒森林、草原施肥,6—12mm适用于稻田深施底肥,天华公司应适时适地推出不同规格的产品。同时改进产品外包装,增加小包装尿素。(2) 改进内在质量作物的生长不仅需要氮肥,还需要磷肥、钾肥,以及含

二、高品质多养分化肥最受青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品质多养分化肥最受青睐(论文提纲范文)

(1)冀中南地区密植梨品种筛选与配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密植梨研究进展
        1.2.1 国外密植梨研究现状
        1.2.2 国内梨研究现状
        1.2.3 梨产业发展现状
        1.2.4 密植梨研究的进展
    1.3 梨树栽植密度的研究
    1.4 密植梨园品种的变化
    1.5 不同梨品种抗病性的研究
    1.6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地点
    2.3 试验设计
        2.3.1 田间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引进梨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2.4.2 引进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观察
        2.4.3 引进品种综合评价
        2.4.4 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生物学特性
        3.1.1 生长习性
        3.1.2 结果习性
        3.1.3 物候期
        3.1.4 耐日灼能力
    3.2 果实品质性状
        3.2.1 单果重
        3.2.2 果形指数
        3.2.3 果实硬度
        3.2.4 不同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3.3 经济产量
    3.4 不同梨品种的综合评价
    3.5 适宜密植梨的标准
    3.6 对筛选密植梨品种的栽培技术
        3.6.1 建园技术
        3.6.2 圆柱形梨树整形修剪技术
        3.6.3 控冠的关键技术
        3.6.4 梨园节水省肥减药关键技术
        3.6.5 花果管理技术与土肥水调控技术
    3.7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不同肥种对蓝莓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蓝莓产业的发展及现状
        1.1.1 国外蓝莓产业的发展
        1.1.2 我国蓝莓产业的发展
    1.2 果树施肥研究进展
        1.2.1 施肥对果树的影响
        1.2.1.1 氮肥对果树的影响
        1.2.1.2 磷肥对果树的影响
        1.2.1.3 钾肥对果树的影响
        1.2.2 蓝莓的生长特性
        1.2.3 蓝莓施肥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观测指标及研究方法
        2.4.1 植株生长发育指标测定
        2.4.2 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测定
        2.4.3 叶片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4.4 叶片营养元素的测定
        2.4.5 果实品质指标测定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肥种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1 肥种对土壤pH的影响
        3.1.2 肥种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1.3 肥种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3.1.3.1 肥种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3.1.3.2 肥种对土壤水解氮含量的影响
        3.1.4 肥种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
        3.1.4.1 肥种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
        3.1.4.2 肥种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3.1.5 肥种对土壤钾含量的影响
        3.1.5.1 肥种对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
        3.1.5.2 肥种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3.1.6 土壤养分的综合评价
    3.2 不同肥种处理对蓝莓生理特征的影响
        3.2.1 肥种对蓝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1.1 肥种对蓝莓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3.2.1.2 肥种对蓝莓叶片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
        3.2.1.3 肥种对蓝莓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2 肥种对蓝莓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3 肥种对蓝莓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4 肥种对蓝莓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3.2.5 肥种对蓝莓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2.6 肥种对蓝莓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2.7 蓝莓叶片生理的综合评价
    3.3 不同肥种处理对蓝莓树体营养的影响
        3.3.1 肥种对蓝莓叶片全氮含量的影响
        3.3.2 肥种对蓝莓叶片全磷含量的影响
        3.3.3 肥种对蓝莓叶片全钾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肥种处理对蓝莓花芽数量的影响
    3.5 不同肥种处理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3.5.1 肥种对蓝莓果实产量的影响
        3.5.1.1 肥种对蓝莓单株产量的影响
        3.5.1.2 肥种对蓝莓亩产量的影响
        3.5.2 肥种对蓝莓果实大小的影响
        3.5.2.1 肥种对蓝莓果实单果体积的影响
        3.5.2.2 肥种对蓝莓果实纵径的影响
        3.5.2.3 肥种对蓝莓果实横径的影响
        3.5.2.4 肥种对蓝莓果实单果质量的影响
        3.5.3 肥种对蓝莓果实座果率的影响
        3.5.4 肥种对蓝莓果实主要内含物的影响
        3.5.4.1 肥种对蓝莓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5.4.2 肥种对蓝莓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5.4.3 肥种对蓝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3.5.4.4 肥种对蓝莓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3.5.4.5 肥种对蓝莓果实固酸比的影响
        3.5.4.6 肥种对蓝莓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3.5.4.7 肥种对蓝莓果实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3.5.4.8 肥种对蓝莓果实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3.5.4.9 肥种对蓝莓果实总酚含量的影响
        3.5.5 蓝莓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
4 讨论
    4.1 不同肥种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4.1.1 不同肥种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4.1.2 不同肥种与土壤pH的关系
        4.1.3 不同肥种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
    4.2 不同肥种与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
        4.2.1 不同肥种与叶片叶绿素的关系
        4.2.2 不同肥种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关系
        4.2.3 不同肥种与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关系
        4.2.4 不同肥种与叶片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的关系
    4.3 不同肥种对蓝莓树体营养的影响
    4.4 不同肥种与蓝莓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4.4.1 不同肥种与蓝莓果实产量的关系
        4.4.2 不同肥种与蓝莓果实品质的关系
        4.4.2.1 不同肥种与蓝莓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关系
        4.4.2.2 不同肥种与蓝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的关系
        4.4.2.3 不同肥种与蓝莓果实维生素C的关系
        4.4.2.4 不同肥种与蓝莓果实花青素、类黄酮、总酚的关系
5 结论
6 研究亮点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芋头NPK需肥规律与施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气候条件
    2.2 土壤条件
    2.3 试验材料
    2.4 研究方案
    2.5 试验实施与管理
    2.6 样品的采集、处理
    2.7 分析方法
    2.8 主要仪器
3 结果与分析
    3.1 芋头不同生育期各营养物质累积量
    3.2 NPK施用对湖北本地红芽芋生物学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
    3.3 回归方程和施肥参数
    3.4 NPK施用对红芽芋品质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国内外人工林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
    2 鹅掌楸属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2.1 鹅掌楸人工林效益
        2.1.1 速生效益
        2.1.2 混交效益
        2.2 造林地选择
        2.2.1 气候要求与分布区
        2.2.2 立地类型
        2.3 整地技术
        2.4 栽植技术
        2.4.1 苗木质量
        2.4.2 苗株处理
        2.4.3 种植操作
        2.5 密度选择
        2.6 抚育管理
        2.6.1 施肥
        2.6.2 水分
        2.6.3 防火
        2.6.4 病虫害防治
        2.6.5 清除杂灌等生物威胁
        2.6.6 修枝和疏伐
        2.7 结论
    3 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4 立题依据、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4.1 立题依据
        4.2 研究目标
        4.3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杂交马褂木人工林生长规律及趋势
    1 试验区的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树干解析方法
        2.2.2 林木生长模拟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杂交马褂木各生长量变化规律
        3.1.1 胸径生长量
        3.1.2 树高生长量
        3.1.3 材积生长量
        3.1.4 材积生长率与形数
        3.2 杂交马褂木各生长量生长模拟
        3.2.1 生长模型的建立
        3.2.2 杂交马褂木拟合生长分析
        3.2.3 杂交马褂木数量成熟龄确定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
    1 研究地区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林木对象和方法
        2.2 气象因子收集与选择
        2.3 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林木各生长量分析
        3.2 气象因子分析
        3.2.1 温度
        3.2.2 水分
        3.2.2 光照
        3.3 杂交马褂木人工林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分析
        3.3.1 气象因子与胸径生长的关联度
        3.3.2 气象因子与树高生长的关联度
        3.3.3 气象因子与材积生长的关联度
        3.3.4 气象因子与平均生长的关联度
    4 讨论与结论
        4.1 影响杂交马褂木生长的气象因子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与立地因子关系
    1 研究地区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立地因子及调查方法
        2.2 林木生长及调查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立地因子对杂交马褂木生长影响分析
        3.1.1 海拔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2 地貌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3 坡向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4 坡位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5 坡度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6 土层和腐殖质层厚度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7 砾石含量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8 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2 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与立地因子相关性分析
        3.2.1 单个因子相关性分析
        3.2.2 典型相关性分析
        3.3 立地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3.3.1 主成分的推求计算
        3.3.2 主成分综合运用
    4 讨论与结论
        4.1 立地因子对杂交马褂木生长影响
        4.2 立地因子与杂交马褂木生长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坡位对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影响
    1 试验区的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坡位对杂交马褂木个体生长量影响
        3.2 坡位对杂交马褂木林分结构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与经营措施的关系
    1 研究地区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经营措施及调查方法
        2.2 林木生长及调查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经营措施对杂交马褂木生长影响分析
        3.1.1 整地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2 苗木种类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3 苗龄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4 营养空间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5 施肥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6 修剪强度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2 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与经营措施相关性分析
        3.3 经营措施的主成分分析
        3.3.1 主成分的推求计算
        3.3.2 主成分综合运用
    4 讨论与结论
        4.1 经营措施对杂交马褂木生长影响
        4.2 经营措施与杂交马褂木生长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杂交马褂木造林苗木培育关键技术
    1 研究地区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嫁接技术研究
        2.1.1 试验设计
        2.1.2 分析方法
        2.2 苗木生长节律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苗木分级研究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4 地膜覆盖的应用
        2.4.1 试验材料和设计
        2.4.2 测定指标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杂交马褂木嫁接技术
        3.1.1 嫁接方式对杂交马褂木育苗影响
        3.1.2 嫁接芽规格对杂交马褂木育苗影响
        3.1.3 嫁接位置对杂交马褂木育苗影响
        3.1.4 砧木规格对杂交马褂木育苗影响
        3.2 杂交马褂木幼苗生长规律
        3.2.1 杂交马褂木幼苗生长模型建立
        3.2.2 杂交马褂木幼苗生长分析
        3.3 杂交马褂木苗木分级
        3.3.1 调查及统计结果
        3.3.2 苗木等级划分
        3.4 杂交马褂木地膜覆盖技术
    4 结论与讨论
        4.1 杂交马褂木嫁接技术
        4.2 杂交马褂木幼苗生长节律
        4.3 杂交马褂木苗木分级
        4.4 地膜覆盖技术对杂交马褂木苗木影响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杂交马褂木苗木活力保护技术
    1 研究地区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杂交马褂木苗木起苗后活力保护
        2.1.1 试验材料及研究对象
        2.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3 调查指标与方法
        2.2 外源激素对杂交马褂木苗木活力影响
        2.2.1 试验材料及研究对象
        2.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3 调查指标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杂交马褂木苗木起苗后活力保护
        3.1.1 不同处理苗木含水量变化
        3.1.2 不同处理苗木根系生长潜力变化
        3.1.3 不同处理苗木造林成活率和树高当年生长变化
        3.2 外源激素对杂交马褂木苗木活力影响
        3.2.1 激素处理苗木根系生长变化
        3.2.2 激素处理苗木树高增量率变化
    4 结论与讨论
        4.1 杂交马褂木苗木活力的保护
        4.2 外源激素对杂交马褂木苗木活力影响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杂交马褂木造林关键技术
    1 研究地区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造林季节对杂交马褂木成活和生长影响
        2.1.1 研究对象
        2.1.2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2.2 除草对杂交马褂木成活和生长影响
        2.2.1 研究对象
        2.2.2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2.3 修剪对杂交马褂木成活和生长影响
        2.3.1 研究对象
        2.3.2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2.4 套种对杂交马褂木成活和生长影响
        2.4.1 研究对象
        2.4.2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造林季节对杂交马褂木林分成活与生长的影响
        3.2 除草方法对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影响
        3.3 修剪措施对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影响
        3.4 套种对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造林季节与杂交马褂木林分成活与生长的关系
        4.2 除草方法与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关系
        4.3 修剪措施与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关系
        4.4 套种与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施肥对杂交马褂木幼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试验地概况
        1.3 施用肥料概况
        1.4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析模型建立
        2.2 主效应分析
        2.3 单因子效应分析
        2.4 因子互作效应分析
        2.4.1 氮肥与磷肥的交互作用
        2.4.2 氮肥与钾肥的交互作用
        2.4.3 磷肥与钾肥的交互作用
        2.5 最优组合分析
    3 讨论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全文总结
    1 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技术
        1.1 杂交马褂木的速生性
        1.2 杂交马褂木人工林立地选择
        1.3 杂交马褂木造林苗木培育技术
        1.4 杂交马褂木造林与抚育技术
    2 论文的创新之处
    3 论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附:作者简况
详细摘要

(5)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一) 关于杂交水稻技术分时段的发展研究的着述
        (二) 关于杂交水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的专业着述
        (三) 关于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文献着述
        (四) 关于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及其技术推广的文献着述
        (五) 关于对袁隆平的研究
        (六) 关于各类媒体的科技新闻报道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 历史文献法
        (二) 历史逻辑法
        (三) 统计分析法
        (四) 实地调查访谈法
    五、创新与研究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不足
第一章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进程
    第一节 水稻杂种优势与雄性不育
        1.1 杂种优势理论研究概况
        1.2 水稻雄性不育性研究概况
    第二节 三系配套技术
        2.1 三系配套技术思路的确立
        2.2 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性的选育
        2.3 三系配套技术的完善与发展
    第三节 两系配套技术
        3.1 温光敏核不育研究概况
        3.2 两系法制种程序及其优越性
    第四节 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
        4.1 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
        4.2 超级稻育种技术路线
        4.3 超级稻选育概况
        4.4 绿色超级稻——水稻育种新概念
第二章 中国杂交水稻学科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学科队伍的发展与科研激励
        1.1 两院院十是学术团队的核心力量
        1.2 从科研协作中成长起来的学术中坚
        1.3 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的育种专家
        1.4 快速成长的中青年学者
        1.5 科研激励
    第二节 学术研究机构的发展
        2.1 从课题组到协作组
        2.2 从省级研究机构到国家研究中心
        2.3 分中心机构的建立
        2.4 其他科研机构概况
    第三节 杂交水稻学科知识的演化
        3.1 第一阶段:朦胧意识期
        3.2 第二阶段:自觉认识期
        3.3 第三阶段:整体把握期
        3.4 第四阶段:综合发展期
第三章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及其产业化
    第一节 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历程
        1.1 在试验、示范中积累经验
        1.2 在徘徊调整中稳妥发展
        1.3 在体系完善中全面推广
        1.4 在模式转变中稳定发展
        1.5 超级稻推广
    第二节 杂交水稻技术产业化进程
        2.1 指令性计划发展时期
        2.2 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时期
        2.3 市场化产业模式全面发展时期
        2.4 杂交种子繁制体系的发展
    第三节 杂交水稻技术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解决科研与市场分离状况,推动科研与企业体系融合
        3.2 解决经营无序状态,保证杂交种子质量
        3.3 打破种子区域封锁,宏观调控供求失衡
        3.4 发挥技术领先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第四章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外的推广
    第一节 技术交流与技术培训
        1.1 与国际水稻所(IRRI)的合作研究与启示
        1.2 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
        1.3 国际培训概况
    第二节 技术转让与技术开发
        2.1 对美国的技术转让与合作
        2.2 与印度的技术合作开发
        2.3 与印度尼西亚的技术合作开发
        2.4 与马来西亚等国的技术初步合作
    第三节 技术贸易与边境贸易
        3.1 对越南的技术贸易及其技术推广
        3.2 对菲律宾的技术贸易及其技术推广
    第四节 经济援助与技术支持
        4.1 对巴基斯坦的技术支持
        4.2 对缅甸的技术支持与援助
        4.3 对孟加拉的技术支持与援助
        4.4 对非洲大陆的技术援助
第五章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明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政治与经济需要的动因分析
        1.1 政治需要的推动
        1.2 经济需要的推动
    第二节 文化动因与饥饿启迪
        2.1 悠久的稻作历史
        2.2 传统文化的动因
        2.3 饥饿的启迪
    第三节 制度创新的动因分析
        3.1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3.2 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激励
        3.3 科研大协作的制度创新
    第四节 技术发明的内在动因
        4.1 无性杂交的尝试
        4.2 “人工去雄”方法的瓶颈
        4.3 品种间杂交育种的困惑
        4.4 远缘杂交方面的探索
第六章 “杂交水稻之父”的主要贡献
    第一节 袁隆平的科学风格
        1.1 对自然的感悟力是袁隆平科学风格形成的基础
        1.2 个性心理是成就袁隆平科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1.3 杂交水稻技术范式直接塑造了袁隆平的科学风格
        1.4 创新意识是袁隆平科研创新的逻辑起点
        1.5 科研实践是袁隆平科学风格的外在表现
    第二节 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
        2.1 三系配套理论及其技术规范的构建
        2.2 完整地提出了“袁隆平思路”
        2.3 构建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路线
        2.4 创立了超级杂交稻育种理论
    第三节 在科研方法上的主要贡献
        3.1 在科研实践中强化了观察和实验作用
        3.2 在技术创新中对逐步逼近法的运用
        3.3 在技术思路上的突破与类比联想法的妙用
        3.4 在科研实践中重视对直觉和灵感的把握
    第四节 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1 巨大的经济效益
        4.2 显着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一) 专着类
    (二) 论文类
    (三) 学位论文类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立项
致谢

(6)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1.1.1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
        1.1.2 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
    1.2 农业面源污染机理及模型
    1.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措施
        1.3.1 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工程控制技术
        1.3.2 农业面源污染的水土保持及耕作措施
        1.3.3 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控制技术
    1.4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行政管制和经济政策
        1.4.1 行政法律
        1.4.2 经济手段
    1.5 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估算研究
        1.5.1 水资源价值损失估算
        1.5.2 水环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估算
    1.6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2章 研究方案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2.1 研究目标
        2.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材料与方法
        2.3.1 三峡库区自然概况
        2.3.2 研究方法
        2.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3章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水资源损失评估
    3.1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3.2 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水资源损失的评估原则
    3.3 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水资源损失估算模型
        3.3.1 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资源价值损失的基本模型
        3.3.2 水资源价值的确定方法
    3.4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水资源污染损失估算与分析
        3.4.1 污染损失估算的基础数据
        3.4.2 估算参数的标准
        3.4.3 污染损失的估算
        3.4.4 污染损失的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三峡库区农业经济特征及其农业面源污染效应
    4.1 三峡库区农业经济特征
    4.2 三峡库区农业经济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
        4.2.1 三峡库区农业经济发展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分析
        4.2.2 三峡库区农业经济与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特征对比
    4.3 小结
第5章 农户经济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5.1 三峡库区农户经济行为的基本特征
    5.2 三峡库区农户经济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5.2.1 农户经济行为目标的双重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5.2.2 农户经营规模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5.2.3 农户经营方式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5.2.4 农户经济水平及投入取向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5.2.5 农户消费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分析
    5.3 农户经济行为的农业面源污染效应的根源
        5.3.1 社会根源
        5.3.2 经济根源
        5.3.3 政策制度根源
    5.4 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社会经济机理与模型分析
        5.4.1 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社会经济机理
        5.4.2 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几何模型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经济调控
    6.1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调控体系的目标及构建的原则与标准
    6.2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经济手段选择
        6.2.1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税费手段评价
        6.2.2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贴手段评价
        6.2.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排污权交易评价
        6.2.4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押金—退款手段的评价
    6.3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经济发展政策取向
        6.3.1 以生态农业建设为锲机积极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
        6.3.2 以深化农业产业化为途径促进库区农业市场化的提高
    6.4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经济调控体系的框架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特色及建议
    7.1 结论
        7.1.1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水资源损失评估
        7.1.2 三峡库区农业经济特征及其农业面源污染效应
        7.1.3 三峡库区农户经济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7.1.4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经济调控
    7.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7.3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科研课题

(7)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战略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部分 同心圆市场营销系统模型
第二部分 尿素产品营销宏观环境与公众分析
    一、 人文统计
    二、 经济环境
    三、 自然资源
    四、 技术环境
    五、 政治与法律
    六、 社会与文化
第三部分 尿素产品营销行业中观环境分析
    一、 化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 国外化肥工业发展概况
        (二) 我国化肥工业发展概况
        (三) 我国化肥行业存在的问题
        (四) 我国化肥行业发展趋势
    二、 尿素产品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氮肥行业的特点
        (二) 尿素的性质和特点
        (三) 尿素产品的国内市场特征与趋势
        (四) 尿素产品的国际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四部分 四位一体分析
    一、 产品营销渠道
    二、 天华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一) 生产
        (二) 管理
        (三) 市场营销
        (四) 财务
        (五) 其他
    三、 竞争者分析
        (一) 品牌竞争者
        (二) 行业竞争
    四、 消费者分析
        (一) 农民对化肥需求呈“五化”
        (二) 粉尘多的尿素农民不喜欢
        (三) 品牌忠诚度较高
第五部分 SWOT分析参考文献
    一、 机会
    二、 威胁
    三、 优势
    四、 劣势
第六部分 天华公司营销战略匹配与规划
    一、 差异化战略
        (一) 产品差异化
        (二) 营销举措差异化
        (三) 服务差异化
    二、 新产品开发战略
        (一) 现行产品的改进更新
        (二) 值得大力开发的尿素下游产品
        (三) 直面新产品开发的挑战
    三、 高值品牌战略
    四、 重塑营销渠道,建立产销同盟
        (一) 天华公司营销渠道现状
        (二) 代理制在天华公司营销战略中的地位
        (三) 提升代理地位,构建产销同盟
后记

四、高品质多养分化肥最受青睐(论文参考文献)

  • [1]冀中南地区密植梨品种筛选与配套技术[D]. 索海玉.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2)
  • [2]不同肥种对蓝莓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闫静. 贵州大学, 2018(04)
  • [3]芋头NPK需肥规律与施用技术研究[D]. 李琳. 长江大学, 2016(02)
  • [4]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D]. 蔡伟建.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4)
  • [5]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D]. 李晏军.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6]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分析[D]. 冯孝杰. 西南大学, 2005(04)
  • [7]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战略规划[D]. 辜凯德. 西南财经大学, 2000(01)

标签:;  ;  ;  ;  ;  

优质多养分差异化肥最受欢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