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转基因猪问世

环保转基因猪问世

一、环保型转基因猪问世(论文文献综述)

李岩[1](2020)在《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研究(1987-2020)》文中研究说明1987年以来,东亚社会在政治、文化、经济、技术等方面都经历了剧烈的转型,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新的创作形式和认同体验,进而使电影创作中的性别观念、性别形象、性别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关键的文化政治的转向。本文紧抓性别政治研究的三大脉络,即男性、女性和性少数,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考察各阶段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生产以及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受到文化研究、演化心理学、后人类和赛博女性主义等理论的启发,并综合借鉴性别文化研究如男性研究、女性主义、酷儿理论、性别身份、性别表演等最新成果,对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中的性别气质、性别心理、性别隐喻、性别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认识论层面,性别政治不应简单地被视为一种女性主义运动的文化建构,而是以种族、阶级、地域、年龄等多元文化分析范畴共同形成的、交织性的多元文化视角,这使性别成为一种主体性身份建构的力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同时在解构和颠覆传统观念对性别乃至人本身之概念的理解,由后人类理论而发展出对传统性别政治观念的挑战。因此,本文在对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现象进行梳理和研究时,将把性别政治现象作为一种生物本能与文化行为的综合性产物,并结合影视文化研究和文本分析,对东亚新电影相关视听表征进行解码。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阐述本文选题依据与背景,概括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在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研究切入点;第一章通过对人本主义起源和发展的分析,厘清人类社会身份政治内生性矛盾的发生原理;并以赛博女性主义和后人类理论为基础,为性别政治问题的终结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并对后冷战以来,东亚社会中,政治、经济和电影政策历史转型背景和后浪潮下与性别政治相关的东亚新电影作品进行梳理,归纳出东亚新电影的大致格局。第二章以东亚新电影中的父权的主体性危机及其权力结构的消解,对其从弑父到无父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探索男性主体形象建构和变迁以及主体性危机的原因,阐释传统父权叙事的危机和父权关系转化的原理;再从从寻父到崇父,讨论新父权结构再确立的路径。从传统秩序的解体及其话语转向,探索东亚男性权力主体的建构方式,以及男权衰落和男性形象的弱化转型的发生机制。第三章从全球化和后殖民语境下的女性电影中的权力置换进行分析,阐释被客体化的和被物化的女性形象,分析东亚和女性双重他者视域下的女性主体叙事;并通过换装与换体电影中的主体身份置换建构,分析历史转折中的家庭关系从诞生到崩解过程;并以女性作为导演的电影生产与主妇权力战场下的突围相结合,分析东亚新电影中女性受难、荡妇羞辱和女性复仇的镜语表达,突出女性权力话语转换下对主体观视结构的挑战和否定。第四章从政治正确的话语建构范式出发,以“去他者化”的性别语境,回应性少数题材东亚新电影的诞生与崛起的历史原因。并从生物学角度,区分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差异,建构起性少数平权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相关社会环境与具体文本的分析,探索“LGBTQIA+”群体中真性少数的平权;由社会审美的性少数转向,探索百合、耽美等伪性少数的禁忌趣味,并以其禁忌文本的消解与建构模型,探索性少数文化群体符号学游击战的运行机制,最后,从文本出发,探索不同性别、性向与性认同主体间欲望的共通之处。结论部分分别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层面对本文进行总结,提炼研究创新点,指出性别政治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郑婷婷[2](2020)在《《疯癫亚当》三部曲的动物伦理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疯癫亚当》三部曲展示了极端环境下人类的生存危机。小说中不同人群对待动物的态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动物观。小说批判了人类的人性与动物性的二元对立以及动物机器论思想,表达了人类与动物共生的生态伦理思想。同时,小说警告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反思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李红丽[3](2019)在《CRISPR/Cas9靶向整合轮状病毒VP6基因构建兔乳腺生物反应器模型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儿腹泻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导致的病毒性疾病,新生婴儿的致死率达80%,全球性危害较严重。VP6蛋白是轮状病毒的免疫原性的结构蛋白,如能在动物的乳腺中表达VP6蛋白,将有可能生产出抗轮状病毒的口服疫苗。为此,本研究拟应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将具有免疫原性的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6基因敲入到兔酪蛋白基因座的下游,以期利用酪蛋白的内源性基因调控系统指导外源基因VP6蛋白的表达,在兔奶中获得轮状病毒VP6重组蛋白,为应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抗腹泻的口服疫苗奠定基础。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CRISPR/Cas9介导的兔酪蛋白位点基因组编辑效率检测参考兔酪蛋白基因组序列,设计靶向兔酪蛋白位点第6外显子区的g RNA,构建4条g RNA载体对应的RGS载体,然后转染人293T细胞验证4条g RNA的切割活性。g RNA载体转染293T细胞48小时后的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检测结果及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4条g RNA均具有切割活性。电转Cas9表达载体及4条g RNA质粒到兔成纤维细胞,靶位点特异性PCR扩增及扩增片段的T7E1酶切结果显示,4条g RNA在内源性靶位点均具有切割活性,4条g RNA的效率分别为:g1:37.1%,g2:42.0%,g3:60.7%,g4:62.4%。显微注射Cas9m RNA及4条sg RNA到兔受精卵胞质,验证胚胎水平4条g RNA的编辑效率,结果发现,四组胚胎发育率无显着差异(g1:72.77±1.12%,g2:70.33±0.56%,g3:73.33±1.84%,g4:73.44±0.86%vs对照组:73.25±1.03%,P>0.05),g RNA4的编辑效率(T7E1酶切分析结果)显着高于其余3条(g4:72.76±0.32%vs g1:30.14±1.93%,g2:38.53±0.75%,g3:52.26±1.16%,P<0.05),表明g4位点的外源基因整合效率较高。2、不同长度同源臂对外源基因定点敲入酪蛋白位点效率的影响为验证不同长度同源臂的打靶载体在体内同源重组效率,在设计200bp长度同源臂及1000 bp长度同源臂的打靶载体,通过扩增靶向兔酪蛋白g4位点两端的序列,分别获得200 bp与1000 bp的同源臂序列,然后以p EGFP-N1为模板,扩增EGFP片段,经一步法将两端同源臂与EGFP基因克隆到双酶切的p MD18-T载体上,构建得到两组不同长度同源臂的打靶载体,再通过共转Cas9载体、g RNA4载体及两组同源打靶载体到兔成纤维细胞,验证两组载体的基因打靶效率。结果发现:两组长度打靶载体均能在内源性基因位点介导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为验证两组打靶载体在胚胎水平的敲入效率,两组打靶载体分别与体外转录的Cas9m RNA和sg RNA4胞质注射到兔受精卵内,培养5天后收集单个囊胚进行5’J和3’J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1000 bp同源臂的打靶载体效率与200 bp同源臂的打靶载体差异不显着(17.25±1.60%vs 19.23±1.73%,P>0.05),但200 bp打靶载体介导的阳性敲入胚胎中未能检测到完整的5’J和3’J PCR产物(多为3’J),而1000 bp打靶载体组阳性敲入胚胎中75%的胚胎能够完整的扩增出5’J和3’J PCR产物。表明同源臂为1000 bp的打靶载体打靶效率较高。3、CRISPR/Cas9介导的VP6定点整合兔的生产与鉴定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靶向兔酪蛋白的g4位点构建1000 bp同源臂的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6基因的打靶载体,然后与Cas9和g RNA4共转兔成纤维细胞验证打靶载体的效率。PCR和测序结果显示,VP6基因整合到了酪蛋白基因座g4位点,表明构建的VP6打靶载体在细胞水平是有效的。而后,将Cas9m RNA(100 ng/μL)和Cas9蛋白(100 ng/μL)分别与sg RNA4(50 ng/μL sg RNA4)及VP6打靶载体(100 ng/μL)混合注射到兔受精卵胞质,培养5天后收集囊胚进行外源基因整合检测。结果显示:虽然Cas9m RNA组的整合效率显着高于Cas9蛋白组(20.0%±2.6%vs10.3%±3.1%,P<0.05),但Cas9蛋白组阳性胚胎100%完整的整合,而Cas9m RNA组有37.5%未完整整合。将来自Cas9m RNA组的91枚胚胎移植到12只受体兔,8只怀孕,产仔20只;将来自Cas9蛋白组的82枚胚胎移植到11只受体兔,6只怀孕,产仔15只。Cas9m RNA移植组获得两只VP6整合仔兔,但两只均未能完整扩增5’J和3’J产物(F0-A3:3’J;F0-A12:5’J),而Cas9蛋白组成功获得一只VP6定点完整整合的基因编辑兔。上述结果表明,g RNA4的酪蛋白位点靶向切割效率较高;打靶载体的同源臂长度对基因打靶效率有影响,1000 bp的同源臂优于200 bp的同源臂;Cas9蛋白的同源重组效率优于Cas9m RNA,注射Cas9蛋白、sg RNA4和VP6-Donor质粒到兔受精卵胞质,可以获得兔酪蛋白定点敲入VP6的家兔。

潘玉[4](2019)在《沟通“不确定性”: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文中提出2000年以来,转基因议题逐渐转变为全球性的社会公共议题,引发广泛关注。转基因技术与应用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方对转基因的争论从未终止,科学的“不确定性”特征突显。相对于其他公共议题的知识构建,科学议题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由于科学议题造成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媒介场域中的各利益相关者都可能会传达有效信息之外的信息,造成科学认知的混乱;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由于知识结构与个人经历的局限,很难直接对某一科学知识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因而,公众对于转基因议题的科学认知与理解往往更容易受到媒介场域的影响,媒体在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中承担重要作用。由此,本研究通过对转基因这一科学争议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综合而深入的考察,帮助社会各方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内涵,参与科学决策,从而缓解当前日趋矛盾的科学争议。媒体通过转基因议题的知识表征,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用,为科学的“不确定性”沟通提供知识对话空间与传播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与规避转基因所引发的科学风险,从而减缓社会公共危机。同时,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反映出科学议题的知识表征特征、实践规律与协商机制的转向,研究试图从理论层面完善与扩展科学知识传播内涵与理论框架。本研究较全面地论述了媒介与科学知识建构的关联性研究,搭建了媒介建构科学知识、引导科学理性的阐释框架,体现了科学传播领域的现实关切与理论关照,赋予该研究领域一定的创新性。本研究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围绕科学的“不确定性”这一核心话题,就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语境及其要素研究、“不确定性”呈现内容研究、“不确定性”沟通意义研究、“不确定性”管理研究逻辑,探究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转基因议题的知识表征、知识实践、知识争论与知识共享。研究分为四大部分:第一,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语境考察。“不确定”语境有哪些要素?呈现出怎样的语境特征?第二,转基因议题的话语变迁与知识实践研究。基于“不确定性”语境特征,从历时性维度,研究选择中美媒体关于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报道为研究文本进行梳理与总结,进而探讨不同社会语境下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注意周期”与空间互动特征;从共时性维度,研究就议题内容、消息来源、话语立场与知识属性四个方面考察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框架与知识实践过程。第三,转基因议题的知识争论研究。依据反思冲突、化解冲突、超越冲突的研究逻辑,探讨不同相关利益主体如何围绕科学争议的“不确定性”展开知识的协商与对话?媒体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采用哪些话语修辞策略?科学与社会之间如何达成知识对话与共识?第四,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共享与“不确定性”管理探究。如何反思风险社会的转基因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怎样完善与提升社会公众对转基因科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对我们反思科学知识传播的理念与模式有何启示?研究试图通过对上述研究问题的探讨,考察转基因议题的话语实践,并基于更宏观地社会语境,思考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影响。研究以转基因这一争议性科学议题为研究对象,选择2000-2018年期间的媒体报道本文进行话语分析、对比分析与个案探究。通过阐释转基因议题的话语建构特征反映科学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实践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社会各相关利益主体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在科学话语的互动协商中将专业的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日常化的、已被社会接受的“公共知识”,进而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与“不确定性”管理过程中。因此,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社会中,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争议与冲突的释放与调试需要科学的对话与理解,完善与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以加强科学知识理解,搭建基于科学议题的“知识联盟”可实现转基因这一争议性科学议题传播的知识共享与理解,探索和推动多样化社会讨论与科学对话方式的形成,以消除知识间的差异与不对等,管理争议性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科学“不确定性”,进而助力科学决策的制定与完善。

李倩[5](2019)在《“疯癫亚当三部曲”中的动物伦理》文中研究表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在她创作的六十多部作品中,不仅写作手法多样,而且极具现实意义,引人深思。从对加拿大作为后殖民国家所进行的思考,到对女性生存现状以及心理特点的分析,再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寻,充分体现出了一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本文选择阿特伍德于21世纪初创作的“反乌托邦三部曲”—《羚羊与秧鸡》《洪水之年》《疯癫亚当》为研究对象,从“动物伦理”的角度出发,对内容、社会背景以及写作的特点和意义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分析动物的存在形式、生活场景以及人与动物的关系三个方面,研究动物伦理的呈现方式;其次,从消费社会、现代科技、精神文明入手,探寻推动动物伦理形成的社会性因素;最后,结合阿特伍德其他作品,对其动物伦理的书写方式、具体观点以及写作意义做总结概括。本文将在详实的文本分析以及跨学科视角的观照下,更深入地解读文本,充分挖掘出文本背后的社会内涵。

张名媛[6](2017)在《手工克隆生产转植酸酶基因猪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畜牧业快速迅猛的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粪污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猪鸡等单胃动物不能分泌植酸酶,使大量的磷从动物的粪中排出体外,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提高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对保护环境和磷资源的节约利用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可以将植酸分解成肌醇和磷酸而被动物消化吸收。因此,可通过植酸酶的作用增加日粮中植酸磷的利用率来减少粪中磷的排放,从而减轻磷对环境的污染。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转基因动物生产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通过猪和禽等单胃动物自身消化道产生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内源性植酸酶,已经成为解决单胃动物高磷粪便污染的一种研究策略和手段。本课题成功地将编码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具有稳定性,对底物有较高亲和力的植酸酶的基因与猪腮腺特异性表达的分泌蛋白调控序列(PSP启动子)进行整合,构建猪腮腺特异性表达的转基因载体p-PSP-Intron-Cafp和PSP-Cafp-IRES-EGFP。PSP-Cafp-IRES-EGFP转基因载体在小鼠腮腺细胞中成功组织特异性表达。本课题建立并优化了胚胎成熟培养体系。在成熟培养体系中,发现培养22-24h时,卵母细胞的成熟液不添加FBS的成熟效果优于添加FBS的成熟效果。在培养体系中,pzm-3培养液比NCSU培养液更适于胚胎培养。当使用NCSU培养液时,在培养的第4天添加10%FBS可以显着提升囊胚率。在孤雌激活试验中,激活参数为120V,30μs,3脉冲的效果最好。本研究通过电转染细胞的方法,将p-PSP-Intron-Cafp载体转染大白猪(DB)和长白猪(LW)的成纤维细胞,成功获得了转植酸酶Cafp基因的DB和LW两组转基因阳性细胞系。以这些阳性细胞系为手工克隆的供体细胞,通过手工克隆技术在体外生产了转基因囊胚810枚,将其中质量较好的712枚囊胚移植到6头受体母猪体内,成功受孕4头。3头受孕猪成功分娩活仔猪14头,断奶存活仔猪6头。PCR结果显示,4头断奶前死亡的仔猪和3头存活的仔猪携带植酸酶Cafp基因。FISH实验发现断奶的6头仔猪有5头为转基因阳性个体。PAGE实验结果显示,断奶成活的6头转基因猪唾液均有阳性蛋白带,但质谱测定却没有检测到植酸酶基因Cafp的表达。实验猪6月龄时进行磷的表观消化率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磷的表观消化率平均为47.2%,转植酸酶基因阴性猪组平均为44.7%,转植酸酶基因阳性猪组平均为57.17%。转植酸酶基因阳性猪磷的排放量平均比对照组降低了 10百分点,差异显着(P<0.05)。对大于6月龄后死亡的3头转基因猪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1头转基因阳性猪的腮腺组织表达了植酸酶基因Cafp,其他组织中均没有表达,另外2头转基因阴性猪的腮腺组织和其他组织中均没有表达,表明植酸酶基因Cafp能在转基因阳性猪腮腺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综上所述,本课题成功地生产出转植酸酶基因猪,为后续培育更多的环保转基因猪提供了育种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方法。

赵锁花[7](2017)在《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现状及社会效应》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转基因动物研究现状及社会效应的分析,阐明转基因动物对人类所起的重大作用及其存在的潜在风险,意在使人们对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有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进而使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冯虎成[8](2017)在《转基因技术的技术哲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转基因之争主要涉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利益分配以及标识等问题,对转基因技术的追问成为透视转基因之争的关键。转基因技术作为超级人工物技术,其自身具有的系统性、复杂性、非线性,决定了转基因技术的风险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可预测性。转基因技术潜在的风险性与技术后果的不可预测性加剧了社会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质疑。现代社会是技术社会,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因此,对待转基因技术以及其潜在的技术风险,社会各界不应只关注新兴技术的安全性、利益分配、是否标识等问题,而更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规范与约束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论文第一部分,追溯了转基因之争的历史渊源。“绿色革命”的成功使得人将技术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法宝,然而随着技术负面效应的不断涌现使得人开始反思技术并渴望新技术的出现可以克服原技术的缺陷并满足人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本文第二部分,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不同于传统人工物技术的超级人工物技术,是对生物遗传物质的重组、改造。自然物质、规律是转基因技术的自然基础,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是转基因技术的社会基础。本文第三部分,转基因技术及其后果的风险性。风险性是转基因技术的属性,对转基因技术风险进行详细的探讨有利于更好认知转基因技术及其潜在的风险。转基因技术后果的不可逆性以及转基因技术潜在的生态、人类健康、技术垄断风险、伦理风险,为现代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论文的第四部分,转基因技术的约束与发展。文章从转基因技术的政治经济价值、医学价值、生态价值等角度突出发展转基因技术的重要性,从技术风险应对机制的失效、转基因技术决策的理性诉求以及现代技术风险与风险责任主体的缺失等三部分阐述了约束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必要性。文章最后通过加强国际合作、规范现代社会的责任机制、提升技术决策的民主化、技术的“人性化”“生态化”转向以及提高风险沟通的有效性等规避技术风险路径的探讨,为规避转基因技术风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李晓玲,于衍男,孙金海[9](2016)在《转基因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为基因表达、调控和遗传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体系,更为生物定向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了一种较佳的方法,使其成为基因工程和育种的最有效途径。该文简要阐述了转基因技术的进展,并从动物基因工程育种、生物反应器、异种器官移植、人类疾病模型及环保型转基因动物等方面阐述了转基因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意义,最后阐述了转基因技术的展望。

曾芳,李紫聪,董锐,吴珍芳,王翀[10](2016)在《转基因猪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转基因猪技术不仅可用于猪的育种,还可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该技术对养猪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的改善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从转基因猪制备所需的显微操作技术和介导外源基因整合方法两方面对转基因猪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简要概括转基因猪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

二、环保型转基因猪问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保型转基因猪问世(论文提纲范文)

(1)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研究(1987-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范围的确定
        (二)研究对象的确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一) 研究思路
        (二) 论文结构
第一章 性别政治下的东亚新电影
    第一节 性别政治的后人类终结
        一、人本主义身份政治的终结
        二、后人类对性别政治的消解
    第二节 东亚新电影的历史图景
        一、东亚新电影的历史转型
        二、后浪潮下的东亚新电影
第二章 父权危机下性别政治影像建构
    第一节 父权的主体性危机及其结构的消解
        一、从弑父到无父:传统父权叙事的危机
        二、从寻父到崇父:新父权结构的再确立
    第二节 从传统秩序的解体到男性弱化转向
        一、东亚男性气质的主体建构
        二、东亚男性形象的弱化转型
第三章 女权崛起下的性别政治身份转型
    第一节 双重他者化下的主体身份异构
        一、他者之他者视域下的女性呈现
        二、换装与换体下的主体身份异构
    第二节 对父权观视结构的挑战和否定
        一、东亚女性导演的崛起
        二、女性受难与女性复仇
第四章 性少数平权下性别政治的消解
    第一节 从误读到日常:可讲述性的获得
        一、从政治正确到去他者
        二、性别取向与性别认同
    第二节 性别想象:社会审美的性少数转向
        一、真性少数的平权
        二、伪性少数的趣味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工作
致谢
附录:与本文相关的主要影片
附表:入围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东亚电影剧情长片

(2)《疯癫亚当》三部曲的动物伦理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性与动物性二元对立
    (一)大院与基因动物
    (二)废市与珍稀动物
二、人性与动物性的统一
三、反思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3)CRISPR/Cas9靶向整合轮状病毒VP6基因构建兔乳腺生物反应器模型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轮状病毒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
        1 轮状病毒研究简介
        1.1 轮状病毒结构
        1.2 轮状病毒的类型
        1.3 轮状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2 VP6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
        2.1 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6简介
        2.2 VP6蛋白作为候选疫苗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基因编辑技术与转基因动物
        1 传统的转基因动物研究技术
        1.1 原核注射法
        1.2 胞质注射法
        1.3 体细胞核移植法
        1.4 胚胎干细胞法
        1.5 病毒载体介导法
        1.6 精子载体法
        1.7 转座子技术
        2 基因编辑技术
        2.1 锌指核酸酶(ZFN)技术
        2.2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技术
        2.3 CRISPR-Cas9 基因打靶技术
        3 CRISPR/Cas9 研究进展
        3.1 CRISPR/Cas系统研究简介
        3.2 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编辑动物
        3.3 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敲入
        3.4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与基因编辑
    第三章 DNA双链断裂与断裂修复途径的选择
        1.DNA双链断裂
        2 NHEJ修复涉及的相关的修复蛋白
        2.1 核酸酶
        2.2 聚合酶
        2.3 连接酶复合体
        2.4 多核苷酸激酶,抑肽酶和酪氨酰DNA磷酸二酯酶1
        3 不同末端结构介导的NHEJ修复途径
        3.1 Ku-XRCC4-DNA连接酶介导的平末端连接
        3.2 核酸酶依赖性修复途径
        3.3 聚合酶依赖性修复途径
        3.4 XLF和 PAXX介导的连接修复途径
        4 其他修复途径的选择
        4.1 微同源序列介导的末端修复(a-EJ修复途径)
        4.2 单链退火(SSA)修复途径
        4.3 同源重组修复
        4.4 细胞周期对修复途径的影响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四章 :CRISPR/Cas9 介导的兔酪蛋白位点基因组编辑效率检测
        前言
        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兔酪蛋白位点gRNA的设计及CRISPR/Cas9 相关载体的构建
        2.2 RGS双荧光报告载体构建
        2.3 质粒转化及Cracking鉴定
        2.4 PCR片段及酶切产物胶回收
        2.5 去内毒质粒大提
        2.6 细胞解冻与培养
        2.7 Cas9 载体、gRNA载体与RGS载体脂质体共转染293T细胞
        2.8 Cas9 载体、gRNA载体共同电转染兔胎儿成纤维细胞
        2.9 细胞基因组的提取
        2.10 靶序列位点T7E1酶切突变检测
        2.11 体外转录
        2.12 兔的超排与受精卵的收集
        2.13 兔受精卵胞质注射
        2.14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兔CSN2基因分析及酪蛋白WB检测
        3.2 兔CSN2 位点gRNA设计及CRISPR/Cas9 相关表达载体的构建
        3.3 双荧光报告载体RGS载体的构建
        3.4 Cas9、gRNA及 RGS载体通过脂质体共转染293T细胞验证4条sgRNA切割活性
        3.5 Cas9 载体及gRNA载体共同电转兔胎儿成纤维细胞验证4条gRNA基因组内源性靶位点的编辑效率
        3.6 CRISPR/Cas9 介导的4条sgRNA在胚胎水平基因编辑效率检测
        4 讨论
    第五章 不同长度同源臂对EGFP基因定点敲入兔酪蛋白位点的影响
        前言
        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溶液的配制
        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靶向兔酪蛋白位点不同长度同源臂打靶载体的构建
        2.2 Cas9、gRNA、同源打靶载体共转兔成纤维细胞
        2.3 定点敲入外源基因的检测
        2.4 Cas9、gRNA、同源打靶载体共注射兔受精卵
        2.5 囊胚基因型的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靶向兔酪蛋白g4位点200bp同源臂打靶载体的构建
        3.2 靶向兔酪蛋白g4位点1000bp同源臂打靶载体的构建
        3.3 EGFP-Donor1与Cas9、gRNA4 共同电转兔成纤维细胞定点敲入的验证
        3.4 EGFP-Donor2与Cas9、gRNA共同电转兔成纤维细胞定点敲入的验证
        3.5 两种打靶载体分别与Cas9m RNA、sgRNA4 共注射兔受精卵基因敲入效率的检测
        4 讨论
    第六章 靶向酪蛋白位点定点整合VP6转基因兔的制备
        前言
        1 实验材料与设备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轮状病毒亚单位结构VP6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
        2.2 Cas9 质粒、gRNA4 质粒及VP6-Donor质粒共同电转兔成纤维细胞
        2.3 Cas9m RNA、sgRNA4及VP6-Donor质粒共注射兔受精卵
        2.4 胚胎移植
        2.5 F0代仔兔的基因型检测
        2.6 Southern Blot
        2.7 F0-B6阳性兔的脱靶检测
        2.8 F0-A3阳性兔F1代建立
        2.9 F1 代阳性兔乳汁的采集及外源蛋白Western Blot检测
        3 实验结果
        3.1 轮状病毒免疫原性结构蛋白VP6打靶载体的构建
        3.2 Cas9、gRNA4、VP6-Donor载体电转兔成纤维细胞基因敲入的验证
        3.3 Cas9、gRNA4、VP6 Donor载体共注射兔受精卵基因敲入效率的检测
        3.4 F0代转基因兔的检测
        3.5 三只阳性兔Southern blot分析
        3.6 F0 代敲入阳性兔Rabbit1(F0-B6)的基因型分析
        3.7 F0-B6阳性兔的脱靶检测
        3.8 F0-A3后代的扩繁及F1代仔兔的转基因检测(生殖系遗传)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4)沟通“不确定性”: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转基因议题的发展与影响
    第一节 研究缘起:作为社会公共议题的科学知识传播
        一、科学知识传播的演变与实践
        二、“科学媒体化”:转基因议题的媒体呈现
        三、转基因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沟通与知识争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转基因议题、沟通“不确定性”与知识传播
        一、科学知识传播中的转基因议题研究
        二、媒体与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沟通研究
        三、媒体与科学家、社会公众的关系探讨
        四、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
    第三节 理论工具:理解科学的知识社会学取向
        一、作为知识的转基因议题
        二、科学知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三、语境成为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变量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文本选择与说明
第二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表征与“不确定性”语境
    第一节 转基因议题的演变逻辑与知识特征
        一、转基因议题的演变逻辑
        二、转基因议题的知识构成要素及特征
    第二节 转基因议题的多元知识争论
        一、转基因技术与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二、转基因的引进与商业化推广问题
        三、转基因技术与产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问题
    第三节 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语境特征
        一、科学技术自身的“不确定性”
        二、被媒体建构的科学“不确定性”
        三、被各相关利益主体认知的科学“不确定性”
第三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实践与“不确定性”呈现
    第一节 中美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报道趋势变化
        一、我国转基因议题的“注意周期”
        二、美国转基因议题的“注意周期”
        三、中美转基因议题的空间互动
    第二节 我国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框架与知识实践
        一、议题内容与分布:经济与全球化议题占据主导
        二、消息来源:科学专家成为重要信源
        三、话语立场:先“挺”后“反”的话语实践
        四、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生产呈现不对等特征
    第三节 转基因议题的科学“不确定性”呈现
第四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争论与“不确定性”沟通
    第一节 反思冲突:转基因议题的知识生产困境
        一、“挺转”、“反转”之争背后的冲突性科学话语
        二、转基因议题的理性冲突与多元对话
        三、冲突性科学话语开启“不确定性”沟通的可能性
    第二节 化解冲突:转基因议题传播的修辞策略
        一、修辞资源:运用科学理论与论证依据
        二、修辞工具:引入专业身份与知识背景
        三、修辞技巧:使用数据/实例
        四、修辞手段:诉诸于权威声誉
    第三节 超越冲突:科学与媒体的冲突与合作
        一、媒体在转基因议题传播中的角色功能
        二、科学家与媒体的互动关系
        三、科学家与媒体的知识对话与沟通
    第四节 转基因议题的科学“不确定性”沟通
第五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共享与“不确定性”管理
    第一节 由“专业知识”到“公共知识”: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共享
        一、新的科学概念与转基因议题的勾连关系
        二、由“科学问题”向“社会公共议题”的构建
        三、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协商与共享
    第二节 由“知晓”到“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完善与提升
        一、跨越公众与科学之间的知识鸿沟
        二、打破公众与专家之间的专业壁垒
        三、建立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对话关系
    第三节 “知识联盟”: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疯癫亚当三部曲”中的动物伦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题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一章 动物伦理的呈现方式
    第一节 实体动物与概念动物
    第二节 精英社会与末世图景
    第三节 疯狂科学家与极端环保主义者
第二章 动物伦理与现代社会
    第一节 动物伦理与消费社会
    第二节 动物伦理与现代科技
    第三节 动物伦理与精神文明
第三章 阿特伍德与动物伦理
    第一节 动物书写之特点
    第二节 伦理背后的动物观
    第三节 动物书写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手工克隆生产转植酸酶基因猪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中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养猪业的概况
    2 养猪业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3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3.1 显微注射转基因动物
        3.2 精子载体法转基因动物
        3.3 病毒载体法转基因动物
        3.4 体细胞核移植的研究进展
    4 手工克隆的研究进展
    5 环保转基因猪研究
        5.1 植酸和植酸酶
        5.2 唾液腺生物反应器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转植酸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1 实验材料
        1.1 菌种和质粒
        1.2 药品和试剂盒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载体构建的技术路线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p-PSP-Intron-Cafp转基因载体的构建
        3.2 PSP-Cafp-IRES-EGFP转基因载体的构建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SP启动子的功能验证及转基因阳性细胞筛选与鉴定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样品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主要耗材
        1.5 配制的溶液和培养基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复苏
        2.2 细胞传代
        2.3 细胞换液
        2.4 细胞冻存
        2.5 细胞电转及参数
        2.6 细胞挑克隆
        2.7 细胞DNA的提取
        2.8 细胞PCR鉴定
        2.9 LTX试剂转染细胞方法
        2.10 细胞RNA的提取
        2.11 细胞RT-PCR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PSP启动子在腮腺细胞上的表达验证
        3.2 转p-PSP-Intron-Cafp质粒成纤维细胞的筛选与鉴定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胚胎成熟培养体系的优化及手工克隆生产转基因猪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样品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主要耗材
        1.5 配制的溶液和培养基
    2 实验方法
        2.1 猪卵巢的采集
        2.2 卵母细胞的采集
        2.3 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2.4 孤雌激活
        2.5 手工克隆
        2.6 囊胚细胞计数
        2.7 数据统计分析
        2.8 胚胎移植
    3 结果与分析
        3.1 猪胚胎成熟培养体系的优化
        3.2 转基因猪的制备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基因猪的阳性鉴定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样品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配制的溶液和培养基
    2 实验方法
        2.1 组织DNA提取
        2.2 PCR鉴定
        2.3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2.4 唾液蛋白PAGE检测
        2.5 磷消化率的测定
        2.6 HE染色及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3 结果与分析
        3.1 转基因猪PCR鉴定
        3.2 FISH的结果
        3.3 PAGE电泳结果
        3.4 磷的表观消化实验
        3.5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现状及社会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现状
2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现状
    2.1 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2.1.1 提高生产性能:
        2.1.2 增强抗病力:
        2.1.3 培育新品种:
    2.2 在医学上的应用
        2.2.1 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2.2.2 生产生物活性物质:
        2.2.3 器官移植:
    2.3 保护濒危动物
    2.4 环境保护
3 转基因动物引发的社会问题
    3.1 伦理问题
    3.2 安全问题
4 小结

(8)转基因技术的技术哲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三、研究难点、创新之处、研究计划
第一章 转基因技术:争论与源起
    第一节 转基因之争的源起
        1.1 绿色革命的延续
        1.2 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
    第二节 转基因之争
        2.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2.2 环境安全问题
        2.3 转基因产物的商业化问题
        2.4 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
    第三节 挺转与反转之争的核心
        3.1 安全性与利益分配
        3.2 追问转基因技术
    小结
第二章 转基因技术
    第一节 转基因技术:超级人工物的建造
        1.1 转基因技术综述
        1.2 转基因技术的特性
    第二节 人工物技术的历史演进
        2.1 传统人工物技术的历史演变
        2.2 转基因技术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转基因技术的多维度探析
        3.1 人的维度
        3.2 社会的维度
        3.3 自然的维度
    小结
第三章 转基因技术及其后果的风险性
    第一节 转基因技术的风险性
        1.1 转基因技术的非线性
        1.2 转基因技术的复杂相干性
        1.3 转基因技术的无限制性
        1.4 转基因技术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
        1.5 转基因技术风险的相对隐蔽性与危害性
    第二节 转基因技术后果的风险性
        2.1 转基因技术后果的不可逆性
        2.2 生态风险
        2.3 人类健康风险
        2.4 基因技术垄断风险
        2.5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风险
    小结
第四章 转基因技术:约束与发展
    第一节 转基因技术的重要性
        1.1 转基因技术的政治经济价值
        1.2 转基因技术的医学价值
        1.3 转基因技术的生态价值
    第二节 约束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必要性
        2.1 传统技术风险应对机制的失效
        2.2 转基因技术决策的理性诉求
        2.3 现代技术风险责任与责任主体的缺失
    第三节 合理发展转基因技术的路径建造
        3.1 加强国际间合作
        3.2 转基因技术责任规范
        3.3 提升技术决策的民主化
        3.4 技术的“人性化”与“生态化”
        3.5 加强技术风险沟通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转基因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进展
2??对畜牧业发展的意义
    2.1??动物基因工程育种
        2.1.1 生产性能改良
        2.1.2 肉质品质改善
        2.1.3 提高抗病性
    2.2??生物反应器
    2.3??异种器官移植
    2.4??人类疾病模型
    2.5??环保型转基因动物
3??展望

(10)转基因猪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转基因猪技术的研究现状
    1.1 用于制备转基因猪的显微操作技术
    1.2 用于介导外源基因整合的技术
2 转基因猪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2.1 生长性能或肉质改良的转基因猪
    2.2 抗病转基因猪
    2.3 环保转基因猪
3 展望

四、环保型转基因猪问世(论文参考文献)

  • [1]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研究(1987-2020)[D]. 李岩. 南京大学, 2020(09)
  • [2]《疯癫亚当》三部曲的动物伦理思想[J]. 郑婷婷. 怀化学院学报, 2020(02)
  • [3]CRISPR/Cas9靶向整合轮状病毒VP6基因构建兔乳腺生物反应器模型的初步研究[D]. 李红丽. 广西大学, 2019(02)
  • [4]沟通“不确定性”: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D]. 潘玉.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5]“疯癫亚当三部曲”中的动物伦理[D]. 李倩.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6]手工克隆生产转植酸酶基因猪的研究[D]. 张名媛. 广西大学, 2017(06)
  • [7]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现状及社会效应[J]. 赵锁花.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7(05)
  • [8]转基因技术的技术哲学分析[D]. 冯虎成. 苏州大学, 2017(07)
  • [9]转基因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意义[J]. 李晓玲,于衍男,孙金海. 猪业科学, 2016(05)
  • [10]转基因猪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J]. 曾芳,李紫聪,董锐,吴珍芳,王翀. 畜牧兽医学报, 2016(02)

标签:;  ;  ;  ;  ;  

环保转基因猪问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