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及其制品中的番茄红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及其制品中的番茄红素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及其制品中的番茄红素(论文文献综述)

杨雪凡,张维,仇凯,王正武[1](202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酱中番茄红素含量及其与色度值的相关性》文中认为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的番茄酱中番茄红素异构体及总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同时,检测并分析了市售番茄制品中番茄红素顺反式异构体的分布情况,探讨了市售番茄制品的色度值与番茄红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YMC-carotenoid(C30,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甲基叔丁基醚作为流动相、流速1.3 mL/min进行梯度洗脱,在472 nm检测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在10~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8.3%~9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8%~4.5%之间,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番茄酱中总番茄红素的检测。相关性结果表明色度值a*、Chroma值与番茄红素有极显着的相关性(P<0.01),a*/b*、H°值与番茄红素含量有显着相关性(P<0.05),回归分析的最佳拟合结果为R2=0.689。

柳帆红[2](2021)在《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番茄不同发育阶段品质差异,以9个番茄品种为试材,分别为大果形‘汉姆091’和‘汉姆九号’,中果形‘原味一号’、‘181’、‘抗病191’、‘184’、‘粉贝儿2号’、‘草莓味番茄’和‘抗病184’,于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栖云山国家田园综合体六区日光温室中进行试验,研究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Ⅰ(绿熟期)、Ⅱ(白熟期)、Ⅲ(转色期)、Ⅳ(成熟期)、Ⅴ(完熟期)和不同部位(果皮、果肉)的外观、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并选取成熟期果实品质相关的4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番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试验建立了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通过线性关系、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等方法学考察此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番茄果实16种多酚类物质的HPLC法,该方法在60分钟内快速分离16种多酚类物质,各多酚R2范围为0.9989-0.9998,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83%-103.41%之间,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的各多酚峰面积变异系数在10%以下,表明该方法快捷、准确、精密度高、稳定性好。色谱条件如下: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Waters Symmetry),以甲醇和1%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1 m L·min-1,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40 nm处检测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槲皮素、绿原酸、芦丁;280nm处检测肉桂酸、4-香豆酸、没食子酸、柚皮素、苯甲酸、阿魏酸;322 nm处检测芥子酸、咖啡酸、洋蓟素、山萘酚、龙胆酸。优化的番茄果实前处理方法为称取0.1 g干粉,加入2 m L甲醇,置于室温1 h,在4℃、8000 rpm下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后测定。2、参试9个品种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中营养与风味物质(可溶性糖、有机酸及类胡萝卜素)组分构成相同,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及少量的蔗糖构成,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各发育阶段可溶性糖组分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柠檬酸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苹果酸含量逐渐降低,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含量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3、参试9个番茄品种中,果实均为扁圆形。不同基因型间番茄果实风味物质差异较大,其中大果型的‘汉姆091号’和‘汉姆9号’可溶性糖含量、总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最低,有机酸含量、类胡萝卜素较低,中果型的‘粉贝儿2号’总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草莓味番茄’番茄总可溶性糖含量次之,‘草莓味番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总类黄酮及总酚酸含量最高。4、参试9个番茄品种中,成熟期番茄不同部位果皮糖酸比、番茄红素较高于果肉,类黄酮及酚酸组分含量存在差异。槲皮素和芦丁为番茄类黄酮主要组分,柚皮素和山萘酚含量在总类黄酮中占比低于10%,可忽略不计。番茄果皮中总类黄酮是果肉的0.86-2.2倍,果皮中总酚酸含量是果肉的0.5-2.2倍。果皮中主要含有的酚酸组分为没食子酸、苯甲酸、龙胆酸,及较少的绿原酸和咖啡酸。而果肉中主要的酚酸组分为绿原酸、没食子酸、龙胆酸、及较少的咖啡酸和苯甲酸,其它组分含量各在总酚酸中占比低于10%,可忽略不计。5、参试9个番茄品种选取外观、营养、风味等40个品质性状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0.57%,表明前6个主成分反映了番茄果肉40个品质指标90.57%的原始信息。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较大,贡献率为32.44%,主要综合了可溶性固形物、a*、纵横径比、果糖、葡萄糖、可溶性总糖、柠檬酸、总有机酸、对羟基苯甲酸共9个品质指标的信息。参试9个番茄品种综合排名为:‘草莓味番茄’、‘粉贝儿2号’、‘184’、‘181’、‘抗病184’、‘抗病191’、‘原味一号’、‘汉姆9’、‘汉姆091’。采用聚类分析依据品种间品质的相似性,可将9个番茄品种划分为3类:第Ⅰ类综合品质好,包括‘草莓味番茄’、‘粉贝儿2号’;第Ⅱ类包括‘181’和‘184’综合品质较好;第Ⅲ类包括‘原味一号’、‘抗病191’、‘汉姆091’、‘抗病184’、‘汉姆9号’,综合品质次之。

乌吉木[3](2020)在《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汁中番茄红素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对番茄红素的检测方法进行新的优化探索,使用乙酸乙酯和乙醇作为提取液,大大降低了前处理过程的毒性。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在0.5~80.0μg·mL-1、和0.02~1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分别为0.999 3和0.999 7,仪器检出限为0.02μg·mL-1。在0.4 mg·kg-1、1.2 mg·kg-1、4 mg·kg-1、80 mg·kg-14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中,重现性较好,定量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王海燕[4](2020)在《富含顺式番茄红素的番茄粉加工工艺及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番茄红素是成熟番茄及其制品的主要色素及重要营养成分,主要有全反式、顺式构型,其中顺式构型的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性强、生物利用率高等特点。为此,如何提高番茄制品中顺式构型番茄红素的含量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制备富含顺式番茄红素的番茄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研究以番茄为原料,通过溶剂提取法等制备出不同比例顺式构型的番茄红素提取物,并鉴定了几种番茄红素顺反异构体,比较了含有不同比例顺式番茄红素的生物活性,然后优化富含顺式番茄红素番茄粉加工工艺,最后考察番茄粉储藏期间的稳定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器,选择Cosmosil Cholester色谱柱使番茄红素的顺反异构体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并鉴别出番茄红素的顺反异构体有:(all-E)、(5Z)、(9Z)、(13Z)、(5Z,13′Z)。(2)采用溶剂提取、热回流诱导和反溶剂低温结晶法,制备出三种含有不同比例顺式构型的番茄红素,分别为5%、30%、55%。比较了三种样品的热特性、消化性、抗氧化性、抗癌作用的差异,得知含有55%顺式构型的番茄红素熔点较低、生物利用度较高,对自由基DPPH、ABTS的清除能力较大,对肝癌细胞Hep G2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明显皱缩且抗癌效果大小为55%>30%>5%。上述结果表明,顺式构型含量越高,其生物活性越高。(3)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工艺优化,获得富含顺式番茄红素的番茄粉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微波破碎方式、冷冻干燥方法,麦芽糊精添加量1%,微波能量3 W/g,微波加热时间6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番茄粉中总番茄红素含量为585.367 mg/(100g番茄粉)、番茄红素溶出率为11.95%、顺式构型比例达到29.31%,比生番茄中的顺式构型提高了近3倍。(4)以光照、温度、包装方式、储藏时间为因素,以色泽、总番茄红素含量、顺式番茄红素含量、抗氧化性、消化性为指标,考察番茄粉储藏期间稳定性的变化,得到储藏期间对番茄粉品质影响大小顺序为:光照>普通包装>37 ℃>25℃>4 ℃,确定番茄粉的最佳储藏方式为真空包装、4 ℃避光储藏。

周亲亲,徐沙,周景文[5](2020)在《番茄红素合成基因组合优化和产物测定》文中认为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抗氧化性较强的天然色素,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等领域。该研究首先在酿酒酵母YPH499△gal80中分别整合3个拷贝数的3种不同的外源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 synthase,GGPPS)编码基因CrtE。然后分别选取不同来源的4种八氢番茄红素合酶(phytoene synthase,CrtB)编码基因CrtB和4种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hydrogenase,CrtI)编码基因CrtI进行组合,得到16个不同的番茄红素游离表达质粒,转化上述突变株。此外对番茄红素测定方法也进行了探索和优化:分析在5种不同溶剂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吸收情况,确定合适的溶剂、波长、检测限和线性范围。通过肉眼观察菌落色泽深浅和酶标仪测定,最终筛选得到1株最优组合,即表达来源于曼地亚红豆杉(Taxus x media,Tm)的TmCrtE、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Pa)的PaCrtB和三孢布拉霉氏菌(Blakeslea trispora,Bt)的BtCrtI的突变菌株。最终重组菌株摇瓶发酵,产量用酶标仪检测472 nm处的吸光度,达到1.33 mg/g DCW。该研究筛选得到的最优组合菌株,可强化番茄红素生产能力,为进一步获得高产番茄红素细胞工厂提供基础。

李艳艳[6](2020)在《低共熔溶剂微萃取用于色素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共熔溶剂(DESs)是一种新型绿色溶剂,由两组分或多组分混合形成,通过选择不同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以一定化学计量比制备成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均一稳定体系,低共熔溶剂原料廉价易得,具有不挥发性、低毒或无毒性、不可燃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热稳定性等特点。此外,低共熔溶剂对多种化合物具有高溶解力。尤其是近几年逐渐被开发出来的疏水性低共熔溶剂,由于其良好的憎水性,疏水性低共熔溶剂作为萃取剂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检测等领域的样品前处理方向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研究将所制备的疏水性低共熔溶剂应用于部分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的检测分析实验的样品预处理,并取得了良好的分离与富集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低共熔溶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孔雀石绿与结晶紫的含量本研究使用氯化胆碱(氢键受体)与苯酚(氢键供体)按照摩尔比为1:4的比例简单快速地制备出疏水性低共熔溶剂(DESs),密度为1.106。本研究使用该低共熔溶剂作为萃取剂,TMN-10(聚乙二醇三甲基壬基醚)作为乳化剂对孔雀石绿与结晶紫样品进行预处理。TMN-10无芳香族基团,无紫外吸收或其他干扰信号,在室温下呈透明液体,且具有优异的分散性和渗透性。将孔雀石绿与结晶紫富集于DESs后,结合高相液相色谱法测定孔雀石绿与结晶紫的含量。本实验对萃取剂和乳化剂的用量,离心时间,p H值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使用该方法检测孔雀石绿与结晶紫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s)分别为0.19和0.28μg·L-1。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当地海鲜市场养虾水的测定,得到的平均回收率分别在86.20~99.15%和83.0~92.50%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二、低共熔溶剂-光度法测定罗丹明B的含量本研究使用百里香酚(氢键供体)与樟脑(氢键受体)按照摩尔比为1:1的比例简单快速合成天然绿色的疏水性低共熔溶剂(DES)作为萃取剂,TMN-10作为乳化剂对罗丹明B样品进行预处理。合成的低共熔溶剂的密度为0.9873,粘度为25.8,且与水互不相溶。将罗丹明B富集于DES后,结合紫外-可见光度法测定罗丹明B的含量。经优化实验条件后,使用该实验方法检测罗丹明B的含量所得到的线性动态范围在0.004~0.5μg·m L-1,检出限(LOD)为1.5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7%。将构建的实验方法应用于当地河水以及红牛饮料的测定,得到的平均回收率在83.92~98.25%之间。因此,该实验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三、由酸碱诱导的低共熔溶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本研究通过同时作为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C9:C10:C11(2:1:1)制备的三元脂肪酸低共熔溶剂提取果汁中的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为得到更好的萃取效果,使用NH3·H2O作为乳化剂,HCl用作破乳剂,离心后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富集于DES中的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进行测定。在优化条件下,测得番茄红素的浓度范围为0.1~100μg·m L-1,β-胡萝卜素的浓度范围为0.025~5.00μg·m L-1,线性范围较宽。检出限(LODs)分别为0.05和0.002μg·m L-1。表明该方法测定胡萝卜素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高瑞萍[7](2019)在《番茄制品超声辅助加工技术及其工作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蔬菜之一,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番茄中富含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多酚、有机酸、维生素等活性物质,食用番茄及其制品能有效降低乳腺癌、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番茄年产量约1.7亿吨,已成为全球产量第二的蔬菜。除少部分番茄作为鲜食蔬菜外,每年约有80%的番茄被加工为不同类型的产品,包括去皮番茄、番茄酱、番茄汁、番茄沙司、番茄粉、番茄红素等。据FAO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番茄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番茄制品主要以浓缩番茄酱的形式出口,形式比较单一、附加值较低。另外,由于当前番茄制品主要以热加工为主,加工技术较为传统、加工精度较低,这不仅造成了原料大量损失,也导致产品质量较差、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采用新兴技术来替代或辅助传统加工技术是食品加工中的研究热点。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技术,具有成本低、能耗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研究选取去皮番茄、番茄酱和番茄汁这三类主要的番茄制品为研究对象,以超声技术为主线来探究超声辅助加工对这些制品的组分结构和品质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超声辅助番茄碱法去皮技术及其工作机制研究;冷超声辅助鲜榨番茄汁加工技术及其工作机制研究;超声辅助番茄酱冷破技术及其工作机制研究。(1)通过研究超声辅助碱法去皮建立了一种能降低碱液浓度、提高产品得率及改善产品品质的番茄去皮方法。(1)建立超声辅助碱法去皮的方法。选取672个质量范围为15.64-126.66 g的三个不同品种的番茄建立去皮评价方法,得出番茄的质量(m)和表面积(A)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A=0.810m+11.5,R2=0.965),本研究中通过称重即可准确预测番茄总表面积大小,进而可以对去皮率进行准确的量化;对三个不同质量范围(30-40 g、50-60 g、70-80 g)的番茄进行去皮研究,结果发现番茄质量大小对去皮效果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在去皮研究中不需要对番茄进行预先分级;在相同的去皮条件下,仅超声处理、仅碱液处理、先超声再碱液处理和先碱液再超声处理得到的去皮率分别为10.72-11.75%、30.31-34.10%、63.39%和95.44%,这表明先碱液处理再超声处理是超声技术对番茄碱法去皮的最佳辅助方式,其中碱液和超声不是简单的加合作用而是协同作用。(2)在确定先碱液处理再超声处理的番茄去皮方式后,对超声处理参数(19.13-51.92W/L,30-50 s)和碱处理参数(4-12%,10-30 s)进行优化。确定该两步超声辅助番茄碱法去皮的最优条件为:将番茄通过4%(w/v)-97℃-30 s的碱溶液处理后,进一步通过31.97 W/L-70℃-50 s的超声处理。(3)在达到100%去皮率的条件下,超声辅助碱法去皮方式得到的去皮得率(92.12-94.12%)显着高于传统碱法去皮方式得到的去皮得率(82.77%),番茄红素含量(15.52-16.78 mg/100 g)显着高于传统碱液处理(8.70 mg/100 g);传统碱法去皮导致番茄表面有大量黄色维管束暴露,而超声辅助碱法去皮保留了番茄的大部分红层。(4)通过水溶性染料渗透、结构解析、细胞壁物质降解、生物力学特性等研究共同证实了碱液和超声处理具有化学-机械协同作用,其中热碱主要以化学方式起作用,而超声主要以机械方式起作用。概括来讲:首先,热碱能够溶解番茄表面蜡质层以及角质层中的蜡质;其次,碱溶液以点状扩散模式通过脱蜡的角质层;然后,渗透的碱降解了表皮细胞和皮下细胞的胞间层细胞壁物质,致使两层之间产生缝隙;最后,超声通过空穴效应产生的机械作用导致表皮细胞层和皮下细胞层间的缝隙增大,并使得皮裂开,最终使得表皮细胞层从番茄上分离。本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改善环境及提高产品品质的番茄去皮方法,也为传统热碱去皮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线索。(2)通过冷超声处理来改善鲜榨番茄汁的物理稳定性、营养特性和安全性。(1)在冷超声处理(87.52 W/cm2,10℃,0-30 min)过程中,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至15 min,鲜榨番茄汁的稳定性得到大幅提高,随后基本保持不变;而番茄汁的表观黏度逐渐增加,随后呈现降低趋势。(2)通过微观结构观察及粒径测定发现,在冷超声处理的第一阶段(≤15 min),番茄汁中的细胞结构受到超声空穴效应的破坏从而使得粒径减小,对番茄汁起到了均质作用,当超声时间大于15 min后,超声对颗粒不再起作用;通过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发现当冷超声处理达到第二阶段(≥20 min)时,由于番茄汁具有较强的抵抗剪切变稀的能力而使得该阶段表观黏度降低而稳定性保持稳定;通过对上清相中果胶的理化特性研究,发现冷超声处理第二阶段(≥20 min)中由于超声导致果胶分子的主链发生降解促使鲜榨番茄汁出现剪切变稀抵抗。(3)从冷超声处理的时间尺度(0-30 min)来看,番茄汁中的总酚含量持续增加;菌落总数呈现降低趋势;类胡萝卜素总量在超声处理时间增加至10min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呈现降低趋势;抗坏血酸在超声处理5 min内迅速增加,随后保持恒定。(4)冷超声处理对鲜榨番茄汁的物理稳定性、营养特性的影响具有时空特性。在冷超声处理第一阶段(≤15 min),超声主要通过空穴作用产生的机械场对番茄汁颗粒相中的颗粒产生破坏作用,使得颗粒变小并释放细胞内物质到上清相中;当超声时间延长至20-30 min时,冷超声对颗粒相不再起作用,而进入到主要以机械和化学场对上清相中果胶起作用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导致上清相中果胶物质和类胡萝卜素分别被解聚和降解。在冷超声处理的第一阶段,累积的大量的自由基会导致第二阶段中类胡萝卜素被更快的降解。同时,由于类胡萝卜素的降解消耗大量的自由基,又使得抗坏血酸、多酚物质免受自由基导致的氧化降解。(5)本研究初步证实了超声对两相作用的转折点,即当番茄汁中粒径约为160μm的粒子被超声完全破坏时就由主要对粒子相起作用转变为主要对上清相起作用。(3)通过超声辅助冷破灭酶来制备高黏度和高营养价值的番茄酱。(1)冷破、热破、超破和超声辅助冷破处理后使浓缩前的番茄汁中果胶甲酯酶的活性分别减少37.26、100、8.28和76.70%,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分别减少22.44、100、5.16和63.96%。这表明,超声辅助冷破是一种比冷破更为有效的灭酶方式。(2)四种灭酶方式得到的冷破酱(CBP)、热破酱(HBP)、超破酱(UBP)和超声辅助冷破酱(CUBP)的黏度分别为1295.13、2906.34、3788.57和5287.62 mPa·s。(3)四种番茄酱的流变特性中屈服应力、稠度系数、线性黏弹行为、非线性黏弹行为和类固体特性的大小顺序均为CUBP>UBP>HBP>CBP,结构恢复能力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4)基于两相变化来探究番茄酱的黏度和流变学特性的差异。从颗粒相的角度来看,颗粒的粒径大小为CUBP<UBP<HBP<CBP,这表明超声导致颗粒粒径减小的程度大于热处理,且热和超声对粒径的减小具有协同作用;从上清相中果胶含量及理化特性变化的角度来看,番茄酱上清相中水溶性果胶含量为CUBP>UBP>HBP>CBP;果胶的甲氧基化度、重均分子量以及代表主链的半乳糖醛酸的摩尔比为HBP>CUBP>CBP≈UBP。整体而言,随着粒径减小、上清相中果胶含量增加以及果胶主链长的增加,番茄酱的黏度、屈服应力、稠度系数、线性黏弹行为、非线性黏弹行为和类固体特性均逐渐增大。与酶导致体系中果胶发生降解相比,超声导致细胞壁被破坏使得颗粒粒径减小和果胶物质释放对体系的黏度和流变特性影响更大。(5)与传统热处理灭酶方式相比,超声辅助冷破灭酶能提高番茄酱的营养价值。CBP、HBP、UBP和CUBP中抗坏血酸含量分别为113.93、83.52、83.25、133.98 mg/100 g DW,总酚含量分别为419.76、444.3、494.23、456.55μg/g DW,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138.08、132.28、153.13、153.38 mg/100 g DW,顺式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21.15、23.64、25.31、25.73 mg/100 g DW。四种番茄酱的总抗氧化能力为UBP>CUBP>HBP≈CBP。本研究表明,超声辅助冷破灭酶是一种生产高黏度和高营养价值番茄酱的方法。

余佳浩[8](2019)在《番茄/辣椒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初期反应、番茄红素异构化及生理功效研究》文中提出番茄和辣椒是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大量食用。现有研究表明番茄和辣椒及其加工制品的摄入能够显着改善机体健康、降低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但关键活性成分尚未有定论。事实上,由于番茄、辣椒原料中同时存在还原糖、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在其加工甚至储藏过程中,极易发生美拉德初期反应,形成的Amadori化合物(1-氨基-1-脱氧-2-酮糖)可能是其主要的功效成分;番茄来源的番茄红素存在多种立体(空间)异构体,加工过程中造成的其空间构型由全反式构型向顺式构型的转变可提高其生物可给率;而番茄、辣椒甚至洋葱同时被加工、食用时,Amadori化合物形成与番茄红素空间构型转化对产品有益健康作用的影响及相关关系可能更复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番茄、辣椒等在热加工过程中的美拉德初期反应进程,所形成的Amadori化合物有益健康作用效果,洋葱来源的特定组分对番茄红素空间构型转化的促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尝试开发以番茄、辣椒和洋葱等多种果蔬为原料,富含比如高顺式番茄红素、Amadori化合物和黄酮等多种活性成分的功能性食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多种Amadori化合物的同时检测和果蔬烹饪过程中Amadori化合物含量变化研究:基于动态配体交换与在线扫集的毛细管电泳成功应用于五种无紫外和可见吸收的Amadori化合物的直接UV检测(236 nm),无需复杂的衍生化等前处理。亲水作用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能够用于多种果蔬制品中八种Amadori化合物的同时定量分析,检测限在0.02-0.09 mg/L、回收率在84.78%-109.14%。不同烹饪方式(蒸、煎和烤)差异地影响番茄等果蔬中Amadori化合物的含量,蒸引起果蔬中Amadori化合物含量变化最小;在不同烤的方式中,高温短时的组合引起果蔬中Amadori化合物含量变化最小。(2)Amadori化合物对辣椒粉体外抗氧化和抗ACE活性的影响研究:在Amadori化合物中,Fru-Met、Fru-His、Fru-Phe和Fru-Arg在Fe3+还原能力(FRAP)、总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四种抗氧化试验中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潜能;Fru-Glu、Fru-His和Fru-Arg则有一定的ACE抑制潜能。辣椒粉中Amadori化合物的含量是其总酚含量的5-10倍。关于辣椒粉中Amadori化合物、多酚的含量与辣椒粉抗氧化活性(FRAP、ABTS、DPPH、Folin-Ciocalteu比色法和抑制β-胡萝卜素降解)的多变量-偏最小二乘回归和相关性分析表明Amadori化合物是辣椒粉中较多酚更为重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特别是Fru-Phe和Fru-His。另外,红菜椒干燥过程中Amadori化合物含量的增加会引起其抗ACE活性的增加。(3)食品组分与加热条件对番茄红素异构化及生物可给率的影响研究:在制作番茄酱-洋葱酱-初榨橄榄油的番茄沙司过程中,洋葱的添加能显着性地促进番茄红素顺式异构化,洋葱中的含硫化合物如二烯丙基二硫(DADS)是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洋葱的漂烫前处理能显着性地降低这种促进效应。相对于9-顺和13-顺,洋葱或DADS的添加更有利于5-顺番茄红素的生成。当洋葱和初榨橄榄油(EVOO)同时添加后,微波加热较传统加热能更有效地促进番茄红素顺式异构化和增加总番茄红素的分配因子(在番茄沙司和油之间)。然而,当仅仅只有洋葱或者EVOO添加时,微波加热只能增加番茄红素的分配因子而不能促进顺式异构化。进一步番茄酱(75%)、洋葱酱(20%)和EVOO(5%)的三组分D-混料配方设计研究表明:番茄、洋葱和EVOO之间的交互作用能显着性地影响番茄红素的异构化,然而对于番茄红素的分配因子和生物可给率,则仅它们之间的线性作用有显着性地影响。在番茄沙司中番茄红素异构体生物可给率的大小顺序:13-顺>9-顺>5-顺>全反。相关性分析表明番茄沙司组分,特别是洋葱对于番茄红素的分配因子和生物可给率的正向效应主要是因为它们促进了番茄红素的顺式异构化。(4)“三高”(高顺式番茄红素、Amadori化合物和黄酮)番茄沙司的制备及其活性成分生物可给率的研究:以番茄酱-洋葱酱-EVOO(75:20:5)的混合物为基本原料,添加自制菜椒粉,特别是8%的量后,制备的番茄沙司中Amadori化合物和黄酮的含量分别是市售番茄沙司的8-10倍和2-3倍;番茄红素顺式异构体的比例远高于番茄酱但低于市售番茄沙司。菜椒粉的添加能够提高番茄红素异构体的生物可给率,特别是十二指肠期生物可给率(D-生物可给率),Amadori化合物是其中起作用的成分之一。番茄沙司中Fru-Arg、Fru-Phe和Fru-His的生物可给率较高,在45%以上,且Amadori化合物的D-生物可给率大于空肠期生物可给率(J-生物可给率)。沙司中四种槲皮素衍生黄酮的生物可给率在30%以上,且D-生物可给率低于J-生物可给率。制备的“hot”番茄沙司中的辣椒素类化合物是市售番茄沙司的10倍左右,其生物可给率在6%-18%之间,D-生物可给率低于J-生物可给率。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结果扩展了人们对果蔬中功能性活性成分的认识,有利于人们正确的看待果蔬加工;洋葱中番茄红素异构化催化剂的发现为高顺式番茄红素的绿色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指导日常生活中番茄和洋葱甚至大蒜的烹饪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番茄、辣椒和洋葱等多种果蔬为原料开发活性成分均衡的天然番茄复合物,为果蔬的综合加工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新艳,吕军,刘中笑,李凌云,张延国,郑姝宁,徐东辉[9](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文中提出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析条件,建立了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试样中的类胡萝卜素经丙酮-石油醚(V+V=1+1,0.1%BHT)混合溶液提取后,用石油醚液液萃取,再用丙酮定容、乙腈稀释,最后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在C30色谱柱、波长450nm处测定,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高效,适用范围广,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可快速分析测定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多种类胡萝卜素含量。

陈文静[10](2016)在《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变化及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鲜食番茄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红素含量的条件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番茄果实不同品种、不同时期、不同部位间番茄红素含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番茄红素代谢过程中两个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以期筛选出高番茄红素的种质资源,并初步解明番茄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代谢的调控机理。(1)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加酶搅拌等前处理有利于番茄红素的提取,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影响较大;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酸乙酯作浸提溶剂,料液比1:1,温度50℃,提取时间5 h,提取次数2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红素含量的条件参数为:Symmetry?C18柱(150×4.6 mm,5μm);甲醇-乙腈(7:3)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472 nm;进样量20μL;柱温35℃。(2)不同番茄品种间,番茄红素含量的差异显着。整体上红果番茄的番茄红素含量明显高于粉果番茄。通过品种间差异分析,筛选出高番茄红素的番茄品种8个。实验结果表明,无论红果品种还是粉果品种,随着番茄果实成熟度的提高,番茄红素的含量逐渐升高,绿熟期番茄红素含量最低,完熟期番茄红素含量达到了最高值。果皮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均高于果肉和胎座,果皮中含量大致是果肉和胎座的2.02.5倍。(3)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代谢的两个关键基因PDS和LCY-E的表达模式不同。PDS基因表达量先低后高,到成熟期PDS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几乎为绿熟期表达量的100倍。LCY-E基因表达量从绿熟期到转色期急剧升高,转色期达到最大值,然而,从转色期到成熟期,LCY-E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PDS基因的大量表达,促进了番茄红素的合成,LCY-E基因表达量的显着下降抑制了番茄红素的降解。成熟期果实番茄红素的大量积累,是PDS和LCY-E两个关键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优化的番茄红素提取工艺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红素含量的方法,为进一步筛选高番茄红素的种质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筛选出的高番茄红素资源材料,为进一步培育高番茄红素品种奠定了基础;解明了关键基因PDS和LCY-E的表达模式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番茄红素代谢的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及其制品中的番茄红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及其制品中的番茄红素(论文提纲范文)

(2)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多酚类物质提取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1.1 多酚类物质简介
        1.1.2 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
        1.1.3 多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1.2 番茄果实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1.2.1 外观品质
        1.2.2 风味及营养品质
        1.2.3 贮藏品质
        1.2.4 安全品质
    1.3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概况
        1.3.1 层次分析法
        1.3.2 灰色关联度法
        1.3.3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法
        1.3.4 多元价值理论体系与合理满意度结合法
    1.4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1.3 色谱条件
        2.1.4 样品前处理
        2.1.5 方法学验证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2.2.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2.2.3 方法学验证结果
第三章 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外观品质的测定
        3.1.4 营养与风味品质的测定
        3.1.5 产量的调查与统计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品种番茄外观品质变化
        3.2.2 不同品种番茄营养与风味品质比较
        3.2.3 不同品种番茄产量比较
第四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番茄品质综合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番茄果实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
        4.2.2 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4.2.3 参试品种番茄果实品质等级分类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
        5.1.2 番茄果实品质
        5.1.3 番茄品质综合评价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3)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汁中番茄红素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色谱条件
    1.4 标准溶液的配制
    1.5 实验步骤
        1.5.1 称样
        1.5.2 提取净化
        1.5.3 浓缩
        1.5.4 空白试验
    1.6 番茄红素含量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的相关性
    2.2 测定胡萝卜中番茄红素加标
    2.3 样品的测定结果
    2.4 样品提取方法分析色谱条件的试验
        2.4.1 标液的配制
        2.4.2 样液的提取
        2.4.3 样品称取及样液稀释
        2.4.4 流动相比例调整
3 结论

(4)富含顺式番茄红素的番茄粉加工工艺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番茄简介
        1.1.1 番茄
        1.1.2 应用价值
        1.1.3 番茄红素的简介
    1.2 番茄粉简介
        1.2.1 番茄粉
        1.2.2 番茄粉干燥方法
        1.2.3 番茄粉制备关键技术方法
        1.2.4 番茄粉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背景及意义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背景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番茄红素异构体鉴定及活性评价
    2.1 材料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材料与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不同比例的顺式番茄红素制备
        2.2.2 番茄红素异构体的全波长扫描
        2.2.3 番茄红素异构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2.2.4 番茄红素异构体的热特性测定
        2.2.5 番茄红素异构体的生物利用度测定
        2.2.6 番茄红素异构体的抗氧化性测定
        2.2.7 番茄红素异构体的抗肝癌活性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液相分析
        2.3.2 番茄红素标准曲线
        2.3.3 番茄红素顺反异构体全波长扫描分析
        2.3.4 番茄红素顺反异构化鉴别结果分析
        2.3.5 番茄红素顺反异构体热特性分析
        2.3.6 番茄红素顺反异构体生物利用度评价
        2.3.7 番茄红素顺反异构体抗氧化性比较
        2.3.8 番茄红素顺反异构体抗肝癌活性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富含顺式番茄红素的番茄粉加工工艺研究
    3.1 材料及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材料与试剂
        3.1.3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番茄粉制备工艺流程
        3.2.2 单因素实验
        3.2.3 响应面优化
        3.2.4 总番茄红素含量测定
        3.2.5 番茄红素异构体相对含量测定
        3.2.6 抗氧化性测定
        3.2.7 番茄粉体外消化性测定
        3.2.8 维生素C含量测定
        3.2.9 水化特性测定
        3.2.10 水分、灰分及总酸测定
        3.2.11 感官评价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3.3.2 响应面优化
        3.3.3 最佳工艺得到的番茄粉品质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番茄粉储藏稳定性研究
    4.1 材料及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色度的测定
        4.2.2 总番茄红素含量测定
        4.2.3 抗氧化性测定
        4.2.4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
        4.2.5 番茄粉体外消化性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色泽分析
        4.3.2 总番茄红素含量分析
        4.3.3 抗氧化性分析
        4.3.4 总番茄红素含量与抗氧化性相关性分析
        4.3.5 番茄红素异构体相对含量分析
        4.3.6 体外消化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番茄红素合成基因组合优化和产物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及质粒
        1.1.2 工具酶、试剂及培养基
        1.1.3 仪器与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来源CrtE、CrtB、CrtI基因的异源表达
        1.2.2 质粒构建
        1.2.3 模块整合基因组和转化子筛选
        1.2.4 摇瓶发酵
        1.2.5 番茄红素快速检测方法的探究
        1.2.6 番茄红素提取与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强化前体供应工程菌的构建和生产番茄红素酿酒酵母细胞的初筛
    2.2 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图谱
    2.3 番茄红素在正己烷中标准曲线的制作和检测范围的确定
    2.4 番茄红素摇瓶发酵测定
    2.5 发酵产物HPLC验证
3 讨论

(6)低共熔溶剂微萃取用于色素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的概述及监管现状
        1.2.1 天然色素
        1.2.2 合成色素
    1.3 色素检测技术的概述
    1.4 样品前处理的概述
    1.5 萃取溶剂
        1.5.1 新型溶剂
        1.5.2 低共熔溶剂简介
    1.6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低共熔溶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孔雀石绿与结晶紫的含量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共熔溶剂乳化液液微萃取-光度法测定水及饮料中罗丹明B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酸碱诱导低共熔溶剂-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7)番茄制品超声辅助加工技术及其工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超声波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概述
    1.2 超声波的工作原理
    1.3 超声技术在果蔬及其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1 超声在果蔬干制及冷冻加工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1.3.2 超声在灭活果蔬制品内源酶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1.3.3 超声在果蔬制品微生物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1.3.4 超声在改善果蔬制品品质特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1.4 去皮番茄制品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番茄酱和番茄汁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 参考文献
第2章 超声辅助番茄碱法去皮技术及其工作机制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料预处理及去皮方法
        2.3.2 去皮方法的建立
        2.3.3 番茄硬度测定
        2.3.4 番茄色泽测定
        2.3.5 番茄红素测定
        2.3.6 番茄皮水溶性染料渗透试验
        2.3.7 番茄皮生物机械性能测定
        2.3.8 果胶含量测定
        2.3.9 番茄皮结构观察
        2.3.10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番茄去皮方法的建立
        2.4.2 影响超声辅助碱法去皮效果的因素
        2.4.3 超声辅助碱法去皮对番茄去皮得率及品质的影响
        2.4.4 超声辅助碱法去皮的机制
    2.5 本章小结
    2.6 参考文献
第3章 冷超声辅助鲜榨番茄汁加工技术及其工作机制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原料及器具预处理
        3.3.2 番茄汁制备及冷超声处理
        3.3.3 番茄汁物理特性测定
        3.3.4 番茄汁化学特性测定
        3.3.5 番茄汁中菌落总数测定
        3.3.6 番茄汁营养特性测定
        3.3.7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冷超声处理对鲜榨番茄汁整体质量的影响
        3.4.2 冷超声处理对鲜榨番茄汁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3.4.3 冷超声处理对鲜榨番茄汁营养特性的影响
        3.4.4 冷超声处理对鲜榨番茄汁安全特性的影响
        3.4.5 冷超声处理对鲜榨番茄汁稳定性及营养特性影响的时空机制描述
    3.5 本章小结
    3.6 参考文献
第4章 超声辅助番茄酱冷破技术及其工作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番茄酱制备方法
        4.3.2 酶活性测定
        4.3.3 番茄酱上清相中水溶性果胶理化性质测定
        4.3.4 番茄酱粒径测定
        4.3.5 番茄酱流变学特性测定
        4.3.6 抗坏血酸测定
        4.3.7 多酚测定
        4.3.8 类胡萝卜素测定
        4.3.9 抗氧化活性测定
        4.3.10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灭酶处理对酶活性的影响
        4.4.2 不同灭酶处理对番茄酱上清相中果胶理化性质的影响
        4.4.3 不同灭酶处理对番茄酱粒径的影响
        4.4.4 不同灭酶处理对番茄酱黏度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4.4.5 不同灭酶处理对番茄酱营养特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4.6 参考文献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博士期间(已、待)发表的论文

(8)番茄/辣椒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初期反应、番茄红素异构化及生理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番茄和辣椒
    1.2 番茄等果蔬加工过程中的美拉德初期反应
        1.2.1 番茄等果蔬加工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概述
        1.2.2 Amadori化合物的形成及基本性质
        1.2.3 Amadori化合物的检测
        1.2.4 Amadori化合物的生理功效
        1.2.5 Amdori化合物的吸收与代谢
    1.3 番茄红素的异构化及生物可给率
        1.3.1 番茄红素
        1.3.2 番茄红素异构化反应
        1.3.3 番茄红素生物可给率
    1.4 番茄等果蔬生理功效研究
        1.4.1 加工对番茄等果蔬生理功效的影响
        1.4.2 番茄等果蔬的降血压活性
        1.4.3 番茄等果蔬降血压活性的机制
    1.5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背景
        1.5.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番茄和辣椒等果蔬热加工过程中的美拉德初期反应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Amadori化合物的合成
        2.3.2 Amadori化合物的纯化和结构鉴定
        2.3.3 果蔬样品的制备
        2.3.4 番茄等果蔬的烹饪处理
        2.3.5 果蔬样品中Amadori化合物的提取
        2.3.6 基于配体交换与在线扫集技术的毛细管电泳检测Amadori化合物
        2.3.7 亲水作用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分析果蔬样品中的Amadori化合物
        2.3.8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Amadori化合物的制备及结构鉴定
        2.4.2 基于配体交换与在线扫集技术的毛细管电泳检测Amadori化合物
        2.4.3 亲水作用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检测Amadori化合物
        2.4.4 番茄等果蔬烹饪过程中Amadori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madori化合物对辣椒粉体外抗氧化和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果蔬样品溶液的制备
        3.3.2 Fe~(3+)还原能力的测定
        3.3.3 总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的测定
        3.3.4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3.3.5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3.3.6 Folin-Ciocalteu比色法
        3.3.7 抑制β-胡萝卜素降解实验
        3.3.8 ACE抑制活性的检测
        3.3.9 辣椒粉中Amadori化合物的测定
        3.3.10 辣椒粉中多酚化合物的测定
        3.3.11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Amadori化合物抗氧化活性
        3.4.2 Amadori化合物的ACE抑制活性
        3.4.3 辣椒粉中Amadori化合物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4.4 红菜椒样品中Amadori化合物对其ACE抑制活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食品组分与加热条件对番茄红素异构化及生物可给率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制备
        4.3.2 番茄沙司中食品组分对番茄红素异构化的影响
        4.3.3 番茄红素从番茄沙司扩散到油相的能力研究
        4.3.4 体外消化实验
        4.3.5 番茄红素的提取
        4.3.6 番茄红素异构体的分析和检测
        4.3.7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洋葱促进番茄红素异构化的机理研究
        4.4.2 微波加热对番茄红素异构化的影响
        4.4.3 番茄沙司的D-混料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高”番茄沙司的制备及其活性成分生物可给率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主要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样品的制备
        5.3.2 体外消化实验
        5.3.3 番茄红素的提取
        5.3.4 Amadori化合物、多酚和辣椒素等水溶性成分提取
        5.3.5 番茄红素异构体的分析和检测
        5.3.6 多酚化合物的分析和检测
        5.3.7 Amadori化合物的分析和检测
        5.3.8 辣椒素类化合物的分析和检测
        5.3.9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番茄沙司中番茄红素含量和生物可给率
        5.4.2 番茄沙司中Amadori化合物含量和生物可给率
        5.4.3 番茄沙司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和生物可给率
        5.4.4 番茄沙司中辣椒素类化合物含量和生物可给率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成果清单
附录

(9)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验部分
    (一)试剂与仪器
    (二)标准溶液和工作溶液的配置
    (三)样品前处理
        1. 样品制备与提取。
        2. 样品净化。
    (四)液相色谱条件
二、结果与讨论
    (一)提取试剂的选择
    (二)液液萃取次数的确定
    (三)定容试剂的选择
    (四)色谱柱的选择
    (五)色谱条件的优化
    (六)方法性能检验与结果
        1.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及定量限。
        2.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
三、实际样品测定
四、结论

(10)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变化及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1.1 番茄红素的分子结构
        1.1.2 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
    1.2 番茄红素的分布及生理功能
        1.2.1 番茄红素的分布
        1.2.2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
    1.3 番茄红素的代谢调控
    1.4 番茄红素代谢的关键酶及基因
        1.4.1 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
        1.4.2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和ζ-胡萝卜素脱氢酶
        1.4.3 胡萝卜素异构酶
        1.4.4 番茄红素ε-环化酶和番茄红素β-环化酶
    1.5 番茄红素的提取
        1.5.1 直接粉碎法
        1.5.2 有机溶剂浸提法
        1.5.3 超临界CO_2萃取法
        1.5.4 酶反应法
        1.5.5 微波辐射萃取法
    1.6 番茄红素含量测定方法
        1.6.1 分光光度法
        1.6.2 色谱法
    1.7 课题来源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番茄红素提取优化及含量的测定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有机溶剂法提取番茄红素的优化
        2.2.2 HPLC色谱条件的优化
        2.2.3 标准曲线的制定
    2.3 实验结果
        2.3.1 有机溶剂提取法优化结果
        2.3.2 HPLC色谱条件优化结果
        2.3.3 番茄红素标准品线性回归方程
    2.4 讨论
        2.4.1 有机溶剂提取法的特点
        2.4.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设备与试剂
    3.2 实验内容
        3.2.1 样品采集
        3.2.2 番茄红素的提取与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品种番茄红素含量的差异分析
        3.3.2 不同果实成熟时期番茄红素含量的差异分析
        3.3.3 不同果实部位番茄红素含量的差异分析
    3.4 讨论
        3.4.1 环境条件对番茄果实颜色变化的影响
        3.4.2 植物内源激素对番茄果实颜色变化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番茄红素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引物设计
        4.2.2 总RNA的提取
        4.2.3 提取RNA浓度及纯度的检测
        4.2.4 反转录获得cDNA
        4.2.5 普通PCR扩内参基因
        4.2.6 普通PCR鉴定目的基因的特异性
        4.2.7 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引物最佳扩增条件的优化
    4.3 实验结果
        4.3.1 番茄果实RNA的提取结果
        4.3.2 内参基因扩增结果
        4.3.3 普通PCR鉴定目的基因特异性
        4.3.4 Real Time PCR结果
    4.4 番茄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
        4.4.1 PDS基因的表达分析
        4.4.2 LCY-E基因的表达分析
    4.5 讨论
        4.5.1 番茄基因组RNA的提取
        4.5.2 普通PCR的常见问题分析
        4.5.3 荧光定量PCR的常见问题分析
        4.5.4 电泳中存在的问题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及其制品中的番茄红素(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酱中番茄红素含量及其与色度值的相关性[J]. 杨雪凡,张维,仇凯,王正武. 食品工业科技, 2021(13)
  • [2]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D]. 柳帆红.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3]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汁中番茄红素的含量[J]. 乌吉木. 现代食品, 2020(23)
  • [4]富含顺式番茄红素的番茄粉加工工艺及稳定性研究[D]. 王海燕.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番茄红素合成基因组合优化和产物测定[J]. 周亲亲,徐沙,周景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8)
  • [6]低共熔溶剂微萃取用于色素检测技术研究[D]. 李艳艳.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7]番茄制品超声辅助加工技术及其工作机制研究[D]. 高瑞萍. 西南大学, 2019(05)
  • [8]番茄/辣椒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初期反应、番茄红素异构化及生理功效研究[D]. 余佳浩. 江南大学, 2019(05)
  • [9]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J]. 刘新艳,吕军,刘中笑,李凌云,张延国,郑姝宁,徐东辉.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7(02)
  • [10]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变化及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D]. 陈文静. 河北科技大学, 2016(04)

标签:;  ;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及其制品中的番茄红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