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补四物汤治疗糖尿病性阳痿25例临床观察

双补四物汤治疗糖尿病性阳痿25例临床观察

一、双补四物汤治疗糖尿病性阳痿25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向团[1](2021)在《参芪红蚁汤联合他达拉非治疗2型糖尿病性ED(气阴两虚兼瘀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杨雅琪[2](2021)在《从“治风先治血”阐义用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风牵偏视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基于“治风先治血”理论,对针刺联合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风邪中络型风牵偏视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依据中医风邪中络型风牵偏视的纳入标准,筛选并收集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及疗区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共72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36例。治疗组:针刺联合桃红四物汤化裁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针刺治疗。连续治疗6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症状和体征:包括复视、眼斜、头晕、恶心、代偿头位,根据拟定标准给予相应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积分差值、总有效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经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症状和体征(复视、眼斜、头晕、恶心、代偿头位)的积分差值,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及体征积分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联合桃红四物汤化裁的方法在改善上述五种观察指标中更为有效。2.根据疗效评定总标准,两组风邪中络型风牵偏视的患者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联合桃红四物汤化裁与针刺治疗,对治疗风邪中络型风牵偏视均有效。2.两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本病中复视、眼斜、头晕、恶心、代偿头位的症状及体征,针刺联合桃红四物汤化裁在改善以上五种观察指标方面优于针刺治疗。3.针刺联合桃红四物汤化裁和针刺治疗,两种方法疗效无明显差异。

陈子龙[3](2021)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素调查及中医治疗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年龄、发病季节和体重指数(BMI)对其证素分布的影响,总结脑病科治疗IS后遗症期的核心治法,探索IS合并ED患者核心病机,并依据“以药测证”及“异病同治”理念,探索IS和ED的核心病机相关性。方法:1流行病学调查:依据朱文锋教授的《证素辨证学》中《证候辨常见证素量表》为基础制作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IS合并ED的受试者共计425例,IS组患者共11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证素分布规律及其差异,并根据年龄、季节、BMI等对IS合并ED患者进行分组,分析IS合并ED患者中医证素在不同分组中的差异。2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符合IS合并ED组纳入标准的住院治疗的IS后遗症期患者共90例,按照观察期间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是否接受中药辨证治疗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最终中药组共纳入50例,对照组共纳入40例,中药组接受中药辨证治疗结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观察时长为4周,总结中药组中药用药规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勃起功能及证素积分的变化。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1.1本调查中IS合并ED组共出现病位证素是17个,病性证素是25个,IS组共出现病位证素是16个,病性证素是23个,其中IS合并ED组常见的病位证素是肝、肾、经络,常见的病性证素是湿、痰、血瘀、气虚、阳虚、阴虚,IS组常见的病位证素是肝、经络,常见的病性证素是痰、湿、阴虚;1.2 IS合并ED患者与IS组患者相比,证素肝、经络、湿、血瘀、阴虚分布相同,而在肾、痰、阳虚、气虚分布上存在差异(P<0.05);1.3 IS合并ED的老年患者在肺、肾、筋骨、寒、血瘀、阳亢、精亏等证素的出现频率比青中年患者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IS合并ED患者的证素肺、肝、经络,热、气滞和阳虚在四季中的分布是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为证素肺秋季组>夏季组(P<0.05),证素肝春季组>夏季组(P<0.05),证素经络秋季组>夏季组(P<0.05),证素热夏季组>冬季组(P<0.05),证素气滞春季组、夏季组>冬季组(P<0.05),证素阳虚秋季组、冬季组>夏季组(P<0.05);1.5相比于体重正常的IS合并ED的患者,超重及肥胖患者在证素脾、湿、痰及阳亢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与IS组患者比较,IS合并ED的患者伴有抑郁、焦虑及抑郁焦虑合病的情况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前瞻性队列研究1.1 IS后遗症期的使用的中药四气是以温、寒及平性药物为主,五味是以苦、辛、甘味药物为主,归经是以肝、脾、心、肺、胃、肾经为主,中药药效归类主要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化痰平肝熄风药及清热药为主;1.2治疗4周后,中药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改善更多,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IIEF-5评分及性生活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高频证素肝、肾、经络、气虚、阳虚、血瘀、阴虚、痰、湿积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IS合并ED患者主要病位在肝、肾、经络,主要病性是湿、痰、血瘀、气虚、阳虚、阴虚,可知IS合并ED患者的基本病理基础为痰浊、血瘀,基本病机为肝肾不足、痰浊血瘀内生;2 IS合并ED患者与IS组患者在证素肾、痰、阳虚、气虚上存在差异,IS合并ED患者多属于络脉瘀滞,久病及肾,而更多表现为气虚、阳虚等虚性的证候特点,而IS组患者处于疾病发展的初级阶段,病位在肝和经络,尚未及肾,标实为主,表现为邪壅经络的实性证候特点为主;3相较于青、中年患者,IS合并ED的老年患者在肺、肾、筋骨、寒、血瘀、阳亢、精亏等证素的出现频率要更高,提示我们在针对老年IS合并ED患者的治疗上在活血祛瘀的基础上,应加强扶正固本的治疗;4不同季节中,IS合并ED患者的证素分布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肺、肝、经络,热、气滞和阳虚在四季中的分布是存在差异的(P<0.05),提示我们在治疗IS合并ED患者时应该根据发病季节的不同,因时制宜,根据病机不同有所侧重;5相比于体重正常的IS合并ED的患者,超重及肥胖患者在证素脾、湿、痰及阳亢的发生率更高,提示我们对于超重及肥胖患者的干预在常规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健脾化痰的治疗思路,另外,超重及肥胖患者还需要警惕阳亢的发生。6抑郁、焦虑可能对于IS合并ED的发生是危险因素,同时IS合并ED的患者多伴有抑郁或者焦虑等不良的情绪障碍,故临床在治疗时应该注意患者情绪的疏解,采用心理疗法或者疏肝解郁的中药配合常规治疗,对于疾病的防治会有更好的疗效;7IS后遗症期的中药四气主要为温、寒及平性药物,五味主要为苦、辛、甘味药物,药物归经主要为肝、脾、心、肺、胃、肾经;中药功效归类主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化痰平肝熄风药及清热药为主,可知IS合并ED组中药核心治法为“益气养血、化痰祛瘀”,依据“以药测证”中医理念可见IS患者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痰浊血瘀”;8IS后遗症期“益气养血、化痰祛瘀”核心治法对于IS合并E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勃起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可知IS合并ED患者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痰浊血瘀”,依据“异病同治”的中医理念,可见IS与ED可能具有相同的核心病机,亦为“本虚标实,痰浊血瘀”;并且治疗前后患者证素积分改善与神经功能及勃起功能改善具有较强相关性,可见证素作为中医药疗效评价指标是可行的。

王畅[4](2021)在《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治法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其上承病因病机,下统方药,在理、法、方、药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独特体现。历代医家无不重视对治法的研究。采用医史文献学、考据学、归纳与总结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暖肝治法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暖肝治法的定义及适用范围,厘清其学术发展源流,系统归纳了其功效,总结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论文主体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医“肝”相关的理论问题。具体包括(1)中医对“肝”的解剖认识概括成命名时期、功能概括时期、丰富发展时期、中西医交流互鉴四个时期。(2)“肝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3)中医文献中少见“肝阳虚”的原因。(4)关于“肝无补法”的提法有失偏颇。(5)肝为“刚脏”,是对肝脏不易见阳虚病机而易见阴虚病机的病机易趋性和病证表现的概括。(6)梳理了历代对“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认识过程。(7)对“肝藏血”生理功能的进行了阐释。(8)肝与小便的调控及生殖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9)肝之所以称为“将军之官”,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10)“罢极之本”一词主要有“耐受疲劳”和“遣散气血到周身”两种含义。(11)“肝生于左”并非指的是肝的实际解剖部位,而是对其功能特点的高度概括。第二部分提出了“暖肝”的定义与适用范围。认为暖肝法适用于治疗肝阳不足或寒凝肝脉所引起的寒性病证。暖肝法的适用范围是肝寒证,包括肝阳虚证、肝气虚证、肝血虚证、寒凝肝脉证、肝郁气滞证等诸证中有寒象者。比较了暖肝与疏肝、泻肝、补脾与补肾这几组治法,阐释了其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梳理了散落在中医古籍中有关“肝寒”和“暖肝”的内容,将暖肝治法学术源流划分先秦两汉、晋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其理论特点分别概括为理论奠基、深化病机、创制新方、崇尚温补的四个阶段。第四部分归纳了暖肝治法的功效与临床运用,暖肝治法下又可以再分为八个证治原则,分别是(1)暖肝散寒,理气止痛法;(2)暖肝温阳,舒筋通脉法;(3)暖肝行血,补虚养血法;(4)暖肝通阳,行气解郁法;(5)温敛肝气,缩尿起痿法;(6)暖肝和胃,降逆止呕法;(7)暖肝通阳,化气行水法;(8)暖肝补虚,调摄冲任法。第五部分对《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暖肝法的运用进行数据发掘,数据挖掘结果与文献分析结果相互应证。

章凯文[5](2020)在《基于文本数据挖掘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方药证治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方证关联的原理,在全面收集中医药临床防治2型糖尿病的文献的基础上,引入数据挖掘的方法,从中医辨病与辨证及中西医结合等不同维度上,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辨治思路、组方用药及方证对应的规律,以为基于文本数据的中医药相关领域的研究探索一种新的思路,为提高中医临床防治2型糖尿病的水平及新药创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医”、“中药”、“中医药”,“2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T2DM”为主题词,全面收集中国知网(CNKI)从建库至2019年10月有关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的文献。将信息提取到Excel表中,包括文献编号、文题、第一作者、发表年份、证型、对照组干预措施、治疗组干预措施、方剂名称、方药组成、剂型、剂量等,对中药名、西药名、证型进行规范化处理,使之成为结构化数据。将规范以后的结构化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使用软件中的统计报表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976篇文献,涉及10种并发症,18种合并症,5种伴随主症;所用中药剂型涉及9利种,其中较多使川的有汤剂、颗粒剂、丸剂及胶囊。在中医辨病与辨证论治二种模式中,辨证论治文献占比超过四分之三。2.总体用药规律:用药谱涉及344味药,使用频数较高的前30位药的配伍涉及传统方剂主要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葛根芩连汤、泽泻汤、二陈汤等;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麦冬、炒白术、茯苓、当归、丹参、葛根、黄连等。3.因病论治的高频药味所涉及的古方主要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葛根芩连汤、泽泻汤等,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麦冬、当归、川芎、丹参、赤芍、葛根、天花粉、炙甘草等。4.辨证论治的高频药味所涉及的古方主要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葛根芩连汤、泽泻汤、二陈汤等,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丹参、泽泻、茯苓、炒白术、当归、川芎、葛根、黄连等。5.本病的中医辨证涉及证型共有89种,较多见的证型有气阴两虚血瘀、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阴虚热盛、湿热困脾、痰瘀互结、肾虚血瘀。其中气阴两虚血瘀证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麦冬、太子参、丹参、当归、川芎、赤芍、地龙等;气阴两虚证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四物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麦冬、玄参、五味子、丹参、茯苓等;气虚血瘀证高频用药涉及补阳还五汤、桂枝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六味地黄丸、增液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生黄芪、当归、川芎、红花、赤芍、地龙、川牛膝等;气阴两虚痰瘀证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增液汤、二陈汤、泽泻汤、四物汤、补阳还五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玄参、黄精、清半夏、茯苓、丹参等;阴虚热盛证高频用药涉及六味-知柏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葛根芩连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生地、麦冬、山药、知母、黄连、天花粉、丹皮等;湿热困脾证高频用药涉及三仁汤、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五苓散、泽泻汤、平胃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等方,核心药味有茯苓、炒白术、葛根、黄芩、黄连、清半夏、陈皮、丹参等;痰瘀互结证高频用药涉及平胃散、泽泻汤、二陈汤、小陷胸汤、补阳还五汤、四君子汤等方,核心药味有清半夏、陈皮、竹茹、茯苓、丹参、赤芍等;肾虚血瘀证高频用药涉及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四物汤-桃红四物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炙黄芪、丹参、川牛膝、红花、川芎等。6.单纯中医治疗的组方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葛根芩连汤、理中丸、泽泻汤、二陈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苍术、茯苓、黄连、丹参、葛根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组方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葛根芩连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泽泻汤、二陈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炒白术、茯苓、当归、丹参、葛根等。7.2型糖尿病并发症与合并症的组方规律:(1)并发症的组方用药:并发肾病的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生脉散、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泽泻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丹参、泽泻、茯苓等;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当归四逆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生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地龙、鸡血藤等;并发视网膜病变的高频用药涉及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增液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玄参、山药、枸杞子、桃仁、红花、赤芍、当归、丹参、三七、葛根等;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高频用药涉及增液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葛根芩连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当归、川芎、丹参、地龙、水蛭、川牛膝、桂枝等。(2)合并症的组方用药:合并高脂血症的高频用药涉及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增液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葛根芩连汤、二陈汤、泽泻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丹参、清半夏、炒白术、茯苓、山楂、黄连、葛根等;合并抑郁症的高频用药涉及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酸枣仁汤、百合地黄汤、六味地黄丸、四物汤、二陈汤、泽泻汤等方,核心药味有柴胡、白芍、当归、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酸枣仁、郁金等;合并高血压的高频用药涉及六味地黄丸、增液汤、玉液汤、二陈汤、泽泻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清半夏、陈皮、茯苓、炒白术、丹参、川芎、钩藤等。结论:1.2型糖尿病的中医组方主要涉及益气健脾、滋养肝肾、补肾温阳、养阴生津、祛湿利水、清热泻火、祛浊化痰、活血散瘀、理气升阳、温里祛寒等多类药的配伍,与该病的中医证型及其所涉病机要素(气阴二虚、血瘀、痰瘀、脾虚/气虚、湿热、肾虚、阴虚、热盛、肝郁、痰湿)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性。2.因病与因证不同辨治思路组方中的核心药味趋同,反映了整体用药的稳定性。辨证论治中不同证型涉及配伍药类及其药味基本类同,但各证型的组方在主体用药配伍的药味多寡及主次轻重上有所不同,表明辨证论治中病证-方药之间的关联性。3.2型糖尿病的四种并发症均以黄芪补气为核心,但各症的核心配伍有所不同,表现为重视脏腑经脉定位及对某些专属方/药的选择。三种不同合并症的组方在主体结构和核心药味选配方面各有侧重,其中合并高血脂和高血压都涉及健脾祛湿化痰,高血脂兼行滋养肝肾、清热泻火及祛瘀活血,高血压则侧重于平肝祛风活血,抑郁症则主要定位于养血疏肝,健脾调神。4.本次考察将重点聚焦于药组或药群及核心药味的配伍关系上,同时与着名成方联系起来分析,有利于发现此类方剂的配伍规律。2型糖尿病的中医防治方药的总体用药谱的高频药味所涉及的着名成方主要有六味地黄丸、生脉散、玉液汤、增液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葛根芩连汤、二陈汤、泽泻汤等,表明经典古方在实际应用中的普适价值。5.一定文本数量基础上的药谱及药用频数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总体用药的范围和趋于集中的核心药味。不同支持度条件下的核心药味配伍关系总体上与对药对、药组及药群的分析结果相一致。提示本次数据分析具有良好的效度及稳定性。6.辨证论治条件下,基于核心药味的功效所蕴含的治法,可以推测此类方剂中进退变化可能涉及到的药对或药组及药群,而同类治方中核心药味对于专病治疗具有潜在价值。基于中医病证/病机-治法-方药的关系,参考药味性能,从本次所获得的核心方药及其药法中可以预测到2型糖尿病中医组方用药的总体规律。

尹昀东,方朝晖[6](2019)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ED)是由于高血糖诱发的血管神经性糖尿病(DM)并发症。糖尿病人群并发勃起功能障碍超过普通人的2~3倍,极大地影响了糖尿病病程和其他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对患者生活质量、精神压力和预后转归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区糖尿病筛查的普及,有关中医药治疗DIED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报道显示中医对该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文章就目前中医对于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病机的认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结合现代医学对DIED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从"消渴""虚劳"和"痿证"等角度分析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理论研究进展,为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药防治和干预提供新的借鉴和指导。

杨程[7](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证素分布特征及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收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病例信息资料,运用中医智能(辅助)诊疗软件和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探讨以“证候-证素-中药”为一体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辨证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到的5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建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病例信息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SPSS 21.0、SQL Server 2012MAddin等数据挖掘分析软件,进行频数频率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证素分布特征及证治规律。结果:通过对5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发现本病的现代临床证治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核心症状是心悸,心胸隐痛,胸闷,纳呆,气短乏力,口渴欲饮和肢体麻木。舌象以舌下络脉曲张青紫、舌红为主,脉象以细脉、数脉为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常见证候群有:(1)心胸隐痛,气短乏力,胃脘痞闷,纳呆,口不渴,口唇淡白,面色淡白,面色少华,咯痰,肩臂疼痛,肢体重着酸疼,小便不利,便溏,舌色淡白,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腻,脉滑;(2)心胸刺痛,口唇青紫,面色淡青,胃痛,胃胀,头痛,腰痛,渴不多饮,皮肤瘀斑,便秘,舌色青紫,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舌下络脉曲张青紫,脉涩;(3)心烦,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胃脘嘈杂,饥不欲食,口唇红赤,潮热盗汗,耳鸣,两颧潮红,腰膝酸软,小便色黄,大便干燥硬结,舌色红,舌体瘦薄,舌苔少或无,脉细,脉数;(4)心悸,胸闷,消谷善饥,肢体麻木,口渴欲饮,口黏腻,形体肥胖,尿频量多,大便溏结不调,舌体苍老,舌苔黄,舌苔干燥,脉弦。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位主要在心、脾、胃,病性主要是阴虚、气虚、血瘀、痰。证素组合规律有:(1)肝,肾,血虚,阳亢,燥;(2)胸膈,气滞,血瘀;(3)肺,痰,血热;(4)胃,湿,火[热];(5)心,脾,心神[脑],阴虚,气虚。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常见方证对应群有:(1)邪热内炽,阴液受损。治以清热凉血泻火,滋阴生津止渴。方用黄连解毒汤、泻心汤、清胃散、当归六黄汤加减。药用生地黄,瓜蒌,赤芍,酸枣仁,黄芩,天麻,知母,钩藤,栀子,车前子,黄连,莲子心,牡丹皮,黄柏,大黄;(2)瘀血内阻,气机郁滞。治以行气活血祛瘀,疏经通脉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丹参饮、活络效灵丹加减。药用丹参,薤白,当归,郁金,鸡血藤,桃仁,柴胡,红花,全蝎,莪术,水蛭,川芎,泽兰,延胡索,地龙,三棱,葛根;(3)肝肾不足,阴阳两虚。治以补益肝肾,阴阳双补。方用加味地黄丸、左(右)归丸、二至丸、地黄饮子加减。药用山茱萸,熟地黄,淫羊藿,枸杞子,泽泻,女贞子,菟丝子,牛膝,天门冬,附子,牡蛎,墨旱莲,龙骨,黄精,杜仲,巴戟天,地骨皮;(4)气阴两虚,脾胃失和。治以补气养阴,健脾益胃。方用生脉散、资生丸、益胃汤、玉屏风散加减。药用白术,山药,石斛,黄芪,麦门冬,甘草,玄参,防风,太子参,砂仁,南沙参,桔梗,玉竹,五味子,天花粉,乌梅;(5)脾虚湿阻,痰浊内蕴。治以健脾祛湿,行气化痰。方用香砂六君子汤、枳术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藿朴夏苓汤加减。药用枳实,藿香,厚朴,鸡内金,猪苓,佛手,陈皮,薏苡仁,半夏,茯苓,独活,党参,苍术,生姜,木香。4.症对关联规则提炼出胸闷-心悸,心胸隐痛-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潮热盗汗,胃脘痞闷-纳呆,心胸刺痛-口唇青紫等之间具有强关联;病位证素关联规则提炼出脾-心,胃-脾,胃-心等之间具有强关联,病性证素关联规则提炼出气虚-阴虚,血瘀-气虚,痰-血瘀等之间具有强关联;药症关联规则提炼出心悸-丹参,胸闷-茯苓,肢体麻木-当归,口渴欲饮-麦门冬,心悸-当归,气短乏力-黄芪等之间具有强关联;药对关联规则提炼出桃仁-红花,当归-丹参,黄芪-丹参,麦门冬-黄芪,茯苓-半夏,茯苓-黄芪等之间具有强关联。结论:通过运用中医智能(辅助)诊疗软件和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得到了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候、证素及中药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

张迅,梁季鸿,刘志飞[8](2019)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文中认为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ED)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勃起功能障碍影响了全世界35%~90%的DM患者,其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及夫妻感情。随着对DM及其并发症认识的深入,中医药治疗DIED的实验及临床报道备受瞩目,反映出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优势。

曾杰[9](2018)在《补肾活血法联合西地那非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联合西地那非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规范化诊治提供可靠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方法:从中日友好医院男科门诊选取符合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予补肾活血方(水煎服,日一剂)加枸橼酸西地那非片(100mg/片,性生活前2小时口服),对照组予枸橡酸西地那非片(100mg/片,性生活前2小时口服)。治疗前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病程等资料。治疗周期为6周,治疗前第0周、治疗后第6周,各随访1次,记录受试者的国际勃起功能问卷-15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肾虚血瘀证)和不良事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在观察期间,实验组有4例、对照组有5例脱落,最终有效病例为71例。治疗6周后,实验组治愈3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8例,IIEF-15积分总有效率为77.8%;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IIEF-15积分总有效率为60.0%。补肾活血方联合西地那非与单用西地那非均能改善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勃起功能。在IIEF-15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IEF-15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改善性欲、性高潮、总体满意度、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性欲低下、畏寒肢冷、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勃起功能评分、插入满意度评分、少腹或会阴疼痛评分评分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有1例服药后出现烧心不适,可自行缓解,对照组有2例服药后出现轻度头晕,可忍受并自行缓解,均未作特殊处理。结论:在西地那非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方与单用西地那非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均有效,两组治疗后在IIEF-15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明显,说明补肾活血方联合西地那非优于单用西地那非,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陈果,周莎,谭明红[10](2017)在《糖尿病阳痿中药治疗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阳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发病率是正常男性的4倍左右[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阳痿最早出自《素问·五常政大论》:"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后世医家也有称之为"阳事不举""阳事不用"等,真正开始使用阳痿名称大约源于明代。而糖尿病阳痿则属于中医学"消渴"并"阳痿"范畴。笔者就糖尿病阳痿的中药治疗方法和机制进行了总结,对其中药治疗的现状综述如下。

二、双补四物汤治疗糖尿病性阳痿25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补四物汤治疗糖尿病性阳痿25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从“治风先治血”阐义用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风牵偏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风牵偏视的认识和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眼肌麻痹的认识和治疗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5 疗效评定标准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及分析
    1 基线分析
    2 临床疗效分析
    3 中医证侯疗效比较
    4 临床疗效判定
    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治风先治血”理论的来源
    2 “治风先治血”理论的内涵
    3 “治风先治血”理论的临床应用
    4 立论依据
    5 桃红四物汤化裁的组方分析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素调查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勃起功能障碍和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研究概况
        1 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2 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研究概况
    综述二 勃起功能障碍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及证素研究的进展
        1 勃起功能障碍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
        2 勃起功能障和缺血性脑卒中证候要素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流行病学调查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调查表制定
        7 调查方法
        8 样本量估算
        9 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人口学资料
        2 一般情况统计
        3 脑梗情况统计
        4 IS合并ED组勃起功能情况统计
        5 两组证素分布一般规律
        6 IS合并ED组证素季节分布规律
        7 IS合并ED组证素BMI分布规律
        8 IS合并ED组证素年龄分布规律
        9 两组患者情绪调查
    三、讨论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两组患者证素分布一般规律讨论
        3 IS合并ED患者证素季节分布规律讨论
        4 IS合并ED组证素BMI分布规律讨论
        5 IS合并ED组证素年龄分布规律讨论
        6 两组患者情绪调查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6 观察指标
        7 研究方法
        8 中药标准化
        9 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中药用药规律
        2 患者一般情况
        3 治疗前后病位证素积分情况
        4 治疗后神经功能与勃起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5 两组治疗后证素积分改变情况比较
    三、讨论
        1 用药规律分析
        2 中药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性分析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医“肝”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中医对“肝”的解剖认识
    第二节 “肝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
    第三节 “肝阳虚”源流及文献中少见“肝阳虚”的原因探讨
    第四节 “肝无补法”之说的探讨
    第五节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考释
    第六节 “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再认识
    第七节 “肝藏血”生理功能阐释
    第八节 肝与小便及生殖功能的关系
    第九节 肝为“将军之官”的理论内涵
    第十节 肝为“罢极之本”的理论内涵
    第十一节 关于“肝生于左”的考释
第二章 暖肝治法的理论内涵
    第一节 暖肝治法的定义与适用范围
    第二节 暖肝治法的相关概念解析
    第三节 暖肝与疏肝、泻肝、补肾、补脾的区别与联系
        1. 暖肝与疏肝
        2. 暖肝与泻肝
        3. 暖肝与补肾
        4. 暖肝与补脾
第三章 暖肝治法的学术源流
    第一节 先秦两汉——理论奠基
    第二节 晋唐时期——深化病机
    第三节 宋元时期——创制新方
    第四节 明清时期——重视温补
第四章 暖肝治法的功效与运用
    第一节 暖肝散寒,理气止痛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二节 暖肝温阳,舒筋通脉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三节 暖肝行血,补虚养血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四节 暖肝通阳,行气解郁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五节 温敛肝气,缩尿起痿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六节 暖肝和胃,降逆止呕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七节 暖肝温阳,化气行水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八节 暖肝补虚,调补冲任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五章 《临证指南医案》运用暖肝法的数据挖掘
    第一节 暖肝治法相关医案的频数统计
    第二节 暖肝治法相关药物的频数统计
    第三节 暖肝药物关联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节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暖肝治法的代表药物整理
    第三节 暖肝治法的代表方剂整理
    第四节 小茴香历代本草文献整理
    第五节 缩泉丸用茴香考
        1《魏氏家藏方》中有关“缩泉丸”的原始记载
        2 后世传抄过程中将两首“缩泉丸”混淆
        3 现代《方剂学》教材因袭讹误
        4 缩泉丸配伍茴香的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介

(5)基于文本数据挖掘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方药证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1.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
    2. 2型糖尿病原发病的中医药治疗
    3.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
        3.1 治疗微血管并发症
        3.2 治疗大血管并发症
        3.3 治疗周围神经病变
        3.4 治疗糖尿病足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检索策略及结果
    1.5 资料提取及数据规范化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2.1.1 一般信息
        2.1.2 涉及的并发症、合并症、伴随主症
        2.1.3 西药使用类别
        2.1.4 文献所涉及的中药剂型及其分布
        2.1.5 中医药治疗的不同模式(因病/辨证论治)
        2.1.6 其他中医疗法
    2.2 总体用药分析
        2.2.1 中成药的使用
        2.2.2 2型糖尿病中医治疗的总体用药分析
    2.3 2型糖尿病中医不同辨治形式的组方用药分析
        2.3.1 因病论治组方的用药规律
        2.3.2 辨证论治组方的用药规律
    2.4 2型糖尿病中医辨治的方-证关联的分析
        2.4.1 2型糖尿病中医辨治的证型分布
        2.4.2 2型糖尿病中医主要证型的组方用药分析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中医治疗的组方用药分析
        2.5.1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
        2.5.2 单纯中医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
    2.6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组方用药分析
        2.6.1 2型糖尿病肾病的组方用药
        2.6.2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组方用药
        2.6.3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组方用药
        2.6.4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组方用药
    2.7 2型糖尿病合并症的组方用药分析
        2.7.1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组方用药
        2.7.2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组方用药
        2.7.3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组方用药
3. 讨论
    3.1 一般信息分析
    3.2 2型糖尿病的中医组方用药的总体规律
    3.3 2型糖尿病因病与因证论治的组方用药比较
    3.4 2型糖尿病组方所涉主要药味的用量考察
    3.5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的组方用药规律
        3.5.1 证型与病机
        3.5.2 主要证型的方药配伍规律
    3.6 2型糖尿病不同治疗模式的组方用药及其比较
        3.6.1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组方用药
        3.6.2 单纯中医治疗的组方用药
        3.6.3 二种治疗模式的组方用药比较
    3.7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组方用药规律
    3.8 2型糖尿病合并症的组方用药规律
    3.9 对本次研究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DIED的中医病机
    1 脏腑虚损,肾气不足
    2 情志内伤,气滞血瘀
    3 饮食失调,后天失养
DIED的中医药治疗
    1 补肾行气活血
    2 疏肝解郁通络
    3 健脾化湿,益气养阴

(7)基于数据挖掘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证素分布特征及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资料收集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4 病例选取标准
    5 研究方法
        5.1 资料处理
        5.2 数据挖掘方法
        5.3 统计描述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1.1 性别分布
        1.2 年龄分布
        1.3 身体质量指数分布
    2 频数分布情况
        2.1 症状频数分布
        2.2 体征频数分布
        2.3 证型频数分布
        2.4 证素频数分布
        2.5 中药频数分布
    3 聚类分析情况
        3.1 证候聚类分析
        3.2 证素聚类分析
        3.3 中药聚类分析
    4 关联规则分析情况
        4.1 症状关联规则分析
        4.2 证素关联规则分析
        4.3 药症关联规则分析
        4.4 药对关联规则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西医认识和研究进展
        1.1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1.2 西医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证候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
    3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证素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
    4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用药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信息采集表
附录 B: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C:作者读研期间情况

(8)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IED的发病机制
2 辨证论治
    2.1 从肾论治
    2.2 从肝论治
    2.3 从脾胃论治
    2.4 从瘀血论治
    2.5 从痰浊 (湿) 论治
3 中药提取物的动物实验研究
4 小 结

(9)补肾活血法联合西地那非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诊疗进展
        1 病因病机
        3 治法方药
        4 实验研究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血管病变与勃起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1 血管与阴茎勃起
        2 糖尿病血管损害与勃起功能障碍
        2.1 糖尿病血管病变与氧化应激
        2.2 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自噬
        2.3 血管舒缩因子
        2.4 生长因子
        2.5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疗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肾虚血瘀证的中医辨证辨证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疗效指标
        2.4 不良事件记录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基本临床资料
        3.2 治疗后临床疗效
        3.3 治疗后IIEF-15评分
        3.4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
        3.5 分组比较治疗前后IIEF-15评分变化
        3.5.1 根据年龄分组
        3.5.2 根据DM病程分组
        3.6 分组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
        3.6.1 根据年龄分组
        3.6.2 根据DM病程分组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血管因素和治疗
        2. 补肾活血法是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重要治法
        3. 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3.1 IIEF-15评分方面
        3.2 中医证候评分方面
        3.3 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优势和原因
        3.4 分组讨论结果
        3.5 安全性指标
        4. 将入组患者年龄限制在45~54岁的说明
        5.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6. 本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调查问卷
附录2 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15)调查问卷表
附录3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肾虚血瘀型)中医证候评分表
致谢
个人简历

(10)糖尿病阳痿中药治疗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1.1 西医机制
        1.1.1 血管损害、内皮功能损伤:
        1.1.2 神经损害:
        1.1.3 内分泌激素改变:
        1.1.4社会心理因素
    1.2 中医病机
        1.2.1 肾虚:
        1.2.2 脾虚:
        1.2.3 血瘀:
        1.2.4 肝郁:
2 中药治疗
    2.1 单味药使用频次
    2.2 糖尿病阳痿治则治法
        2.2.1 补肾法:
        2.2.2 健脾法:
        2.2.3 活血破瘀法:
        2.2.4 疏肝理气法:
        2.2.5其他
3 小结与展望

四、双补四物汤治疗糖尿病性阳痿25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参芪红蚁汤联合他达拉非治疗2型糖尿病性ED(气阴两虚兼瘀型)疗效观察[D]. 李向团.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从“治风先治血”阐义用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风牵偏视的临床研究[D]. 杨雅琪.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素调查及中医治疗的研究[D]. 陈子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D]. 王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文本数据挖掘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方药证治规律[D]. 章凯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药研究进展[J]. 尹昀东,方朝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11)
  • [7]基于数据挖掘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证素分布特征及证治规律研究[D]. 杨程.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J]. 张迅,梁季鸿,刘志飞. 微创医学, 2019(02)
  • [9]补肾活血法联合西地那非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D]. 曾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糖尿病阳痿中药治疗研究现状[J]. 陈果,周莎,谭明红. 北京中医药, 2017(06)

标签:;  ;  ;  ;  ;  

双补四物汤治疗糖尿病性阳痿25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