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

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

一、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特色培植(论文文献综述)

陈沛酉[1](2019)在《从就业导向到生涯导向:高等职业院校组织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迁导致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益严峻。这一情形使得“转型”成为各类组织解决危机、谋求生存的不二法则。高等职业院校组织亦是如此。但转型不是对未来的空想式建构,须是站在已有积淀上的优化与完善。因此,亟待从组织的视角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改革开放40年来高职院校转型的过程、要素及逻辑。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考察法、历史研究法以及延伸个案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和基于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组织场域”、“制度逻辑”以及伯顿·克拉克创业型大学组织转型理论搭建的分析框架,深入考察了围绕着高职院校组织的诞生与转型所形成的场域关系、转型要素及其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本研究基于国家(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以及受教育者及其家庭等多方行动体的核心利益考量,本研究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发生、变化及解决作为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核心议题”,从而确立了高职院校组织从升本导向到就业导向再到生涯导向的转型历程:(1)升本导向阶段(1980年~2003年)。1980年,“收费、走读、短学期、不包分配”的短期职业大学的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蹒跚起步。而后经由1996年“三改一补”、1997年规范命名、1998年“三教统筹”、1999年高校扩招以及2000年管理权下放等等正式制度供给,以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科为组织形式的高职院校组织种群获得了数量上的跨越式发展。(2)就业导向阶段(2003年~2010年)。2003年,在扩招后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之际,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爆发。基于此,中央政府部门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转型目标,并综合运用择优项目引领示范与人才培养评估等举措,引导建立“地方政府主责、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实施”的组织转型场域关系。高职院校组织场域行动体对“高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高职应该如何办”达成多项规范性共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顶岗实习等等办学观念深入人心。(3)生涯导向阶段(2010年至今)。就业导向组织转型带来了就业率显着提升,但以数字为单一表征方式的一次就业率并不能完全、真正地反映各高校的就业情况。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发展等指标上的表现却不尽如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新危机引起高职院校组织场域中的行动体围绕着“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式转型策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顶层设计推动下,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组织间的互动关系得以制度化,高职院校组织亦与四年制大学重新建立起合作交流。同时,高职院校组织自身开始强调职业素养教育。其次,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制度逻辑。在升本导向阶段,受国家政策分层歧视与升格诱导、市场生源选择偏好以及大学理性神话的规范性和模仿性力量等多重逻辑制约下的高职院校选择了模仿本科院校学科教育,即把升为本科院校当做规划目标,把大学课程进行“压缩饼干式”删减、把毕业生“专升本”率高低当做招生噱头的“漂移性”组织生存策略。在就业导向阶段,支配组织场域行动体实现就业导向组织转型的制度逻辑有:“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国家逻辑,“项目驱动”的科层制逻辑,“生源充盈”、“满足企业需求”的市场逻辑以及“职业主义”的教育逻辑。在生涯导向阶段,高职院校组织场域行动体受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国家逻辑、“国家推动、地方创新”的科层制逻辑以及“生源危机”、“产业转型升级下的企业新需求”的市场逻辑和教育“成人”逻辑的共同支配。

李超[2](2019)在《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93年12月,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始实施,标志着现代志愿服务的新时代正式开启。20多年来,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在社区建设、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大型赛会、应急救援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扶老人过马路、送点慰问品、打扫卫生等一般性志愿服务,对专业志愿服务的需求越发迫切。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专业志愿服务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把志愿服务开展与学生专业学习、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探索一条专业志愿服务发展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学生自身发展的多方共赢路径,推进专业志愿服务的发展进程,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助力。本文通过对海南省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了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层面,存在着顶层设计有所缺失、指导培训明显不足、品牌打造力度不够等问题;高职院校层面,存在着专业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缺少长效机制、培训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志愿者层面,存在着对专业志愿服务的认识不充分不深刻、专业技能与专业志愿服务需求不相适应、自我完善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够等问题;服务对象层面,存在着服务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服务效果反馈渠道不畅通、服务资源不平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完善专业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完善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培训体系、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建设、构建高职院校以专业志愿服务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红”“蓝”“绿”专业志愿服务品牌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推动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健康发展。

兰飒[3](2018)在《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高职校园文化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拥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导向”和“示范”是它在高职院校育人方面的两大作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通过品牌塑造、文化管理来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旨在将校园文化中的不完善之处加以弥补并进行立体化的品牌建设,无论是国内外新晋的高职院校文化,还是已有悠久历史的老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其品牌建设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首先以国内外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文献理论为研究依据,以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健康文化”品牌建设作为主要的例证分析对象,运用文化管理、教育管理等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该院近年来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并从认识层面和内容层面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其中主要的问题有品牌特色不足、品牌创新度不够、品牌对外宣传不力、品牌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等;而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办学定位不够准确、对品牌认识度不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人力物力匮乏、缺乏个性化发展方案等。最后,从文化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明确品牌发展目标、提高对品牌的认识水平、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加强新媒体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等,以期全面实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张细淼[4](2017)在《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是高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江西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研究主旨,深刻揭示了研究背景--包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等两个方面;阐明了论文研究的理论与现实价值;梳理了论文研究理论文献资料;阐述了有关概念--如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等的内涵;分析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既有的理论模型等;剖析了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本论文研究提出了关于创建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正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科学设置理论课程体系、构建有效实践载体、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等“五位一体”的系统化建设建议。本论文研究对于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江西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对于建设创新型院校具有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赖红清[5](2016)在《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融合的实践研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职业教育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调整应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相适应。本文通过对佛山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分析,根据佛山产业结构变化发展趋势,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调整专业主动适应佛山区域产业发展为例,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提出对策建议。

高娜[6](2016)在《我国民办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以沈阳孙进技工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的民办职业学校,尤其是企业办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可以通过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实践性实习,订单式的培养,打开职业教育领域的市场之门。他们在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赢得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和学校利润的实现。沈阳孙进技工学校,是SJ(孙进)国际教育团——教育、产业为一体的大型教育实体在沈阳开设的中职教育性质的技术技能培训学校。学校自2004年建校以来,凭借着孙进集团的强大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后盾,以及独特且卓有成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迅速,成为沈阳民办职业学校中的佼佼者。因此对其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民办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研究中主要对沈阳孙进技工学校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的行业环境进行及自身的SWOT分析:宏观环境方面主要从国家政治法律环境、地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技术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微观环境方面主要从现有竞争者、教育新进入者、替代威胁、教育资源提供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谈判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SWOT分析是通过对其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构建SWOT分析矩阵,进行战略分析。然后基于新的理论建构,从基于顾客的产品策略、基于成本的价格策略、基于便利的分销策略和基于沟通的促销策略四个方面比较美国、澳大利亚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策略。最后,以沈阳孙进技工学校为例,提出我国民办职业学校发展的“孙进”策略。我国民办职业学校发展的“孙进”策略,在基于顾客的产品策略方面有三:基于特定目标顾客群体的品牌策略、差异化优质教育策略及产品服务的保障策略;在基于成本的定价策略方面,采用低价规模发展策略和价格成本的分担策略;在基于便利的分销策略方面,采用渠道网络化策略,成果展示策略;在基于沟通的促销策略方面主要策略为:公众关注策略、广告策略及优惠促销策略。

陈容霞[7](2016)在《市场营销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初探——以《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广告理论与实务》为例阐述了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与麦德龙有限公司襄阳商场(以下简称"麦德龙")合作开展的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即校企共同制定教学方案,选定教学内容;学校与企业两个平台相对接,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企业实践,共同对学生进行考评,构建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苏美玲[8](2015)在《基于产业需求的区域高职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以泉州市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落实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过分强调就业功能,导致学生就业能力不强、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再者,受泉州市产业经济结构升级换代的影响,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作为高技能型人才重要输出地的高职院校,却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如何实现泉州高职教育转型发展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运用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及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产业需求与高职教育二者之间的必然性。针对泉州市产业需求及高职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泉州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政府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及扶持,高职教育的发展层次与当地产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社会需求缺乏有效反馈,专业设置无法满足市场岗位(群)需求;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存在问题,专业建设缺乏区域产业发展特色,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力度不够,实践教学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分析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本研究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启示,从政府、社会、高校及企业等四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应加强政府履行发展高职教育的职责,二是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模式,三是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四是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对泉州高职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泉州市高职教育的研究,旨在为泉州市促进高职教育转型发展以及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提供施政参考,对其他同类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受本人水平、数据资料完整性以及市场动态影响所限,对该课题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

王秀敏[9](2015)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教育中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占据着重要地位,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是特别强的,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所决定的。市场营销在告知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同时其本身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既要遵循以往的一些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参与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更多的运用情景模拟教学和经典案例教学,这些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与社会接轨,对于人才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张瑞[10](2015)在《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过渡的关键时期,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职教师范生作为职教师资的后备力量,其职业道德教育水平对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职业院校学生是我国教育中的"弱势群体",成长中缺乏关怀,又渴望关怀。将"关怀"作为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旨,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紧迫性和长远指导意义。本文以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的关怀教育理论及我国现代教育中的关怀思想,并据此对职业院校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关注度和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关怀"作为主旨,以职业道德能力发展规律为主线,对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内容、实施和保障路径进行了构建。在目标构建上,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结合我国职业教育使命的嬗变,职教师资工作任务和劳动对象的特点,提出阶梯性的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体系,满足职教师范生作为职业道德教育主体的人本需求,激发职业道德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内容设计上,从外在规范和内在能力的两个维度,确定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框架。外在维度,通过对我国及美国(关怀教育理论发源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对比分析,确定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重心。外在维度,通过对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能力结构的分析,解构其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要素。基于此,结合职业道德教育规律,从师范性模块、技术性模块和学术性模块,对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行设计并详细阐述。在实施路径上,紧扣职业道德能力发展规律,提出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的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施路径,即教师道德教育的实施要以“教育实习”为主导,通过“四层面三阶段”教育实现;技术道德教育的实施要以“工学结合”为主线,通过“轮循管理系统”实现;学术道德教育的实施要以“以能养德”为路径,通过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和学术规范引导结合实现;其他途径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通过日常生活、校园活动、校园文化等,做好校园氛围的营造和技能文化价值观的引导。同时,提出建立实习导师制度;建立学校实践共同体和企业实践共同体,作为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施的保障措施,以期推动我国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特色培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特色培植(论文提纲范文)

(1)从就业导向到生涯导向:高等职业院校组织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高校组织转型”相关研究
        二、国外“高校组织转型”相关研究
        三、“高职转型”相关研究
        四、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高等职业院校
        二、组织转型
        三、就业导向与生涯导向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取
        一、文献考察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延伸个案法
    第三节 分析框架的建立
        一、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场域互动与要素变化
        二、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制度逻辑
    第四节 篇章结构的安排
        一、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关键节点”:就业问题的变化
        二、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阶段划分:从升本到就业再到生涯
第三章 升本导向下高职院校组织“漂移性”诞生
    第一节 改革开放带来的高校与环境矛盾
        一、数量供给不足造成的人才浪费
        二、结构供给矛盾造成的人才缺失
    第二节 高职院校组织种群的混乱“前世”
        一、高职院校的雏形:职业大学的兴起、扩散与分流
        二、“三教统筹”:高职院校组织种群的形成与缓慢发展
        三、1999 年扩招后高职院校组织种群的激增
    第三节 案例院校“升本导向”组织要素的建构
        一、“专升本”目标的形成
        二、领导管理理念与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运行
        三、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组织文化整合
    第四节 “漂移性诞生”的制度逻辑
        一、高职院校组织诞生与扩散的逻辑
        二、高职院校组织漂移的逻辑
第四章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组织“规范化”转型
    第一节 “就业难”与“技工荒”的吊诡
        一、“难中之难”: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二、悖论:“中国制造”下的“技工荒”
    第二节 国家引导下的高职院校转型历程分析
        一、转型目标的生成:“以就业为导向”
        二、转型项目的启动:“示范校”建设
        三、转型成果的扩散
    第三节 案例院校“就业导向”组织要素的转型
        一、目标使命调整:安心做职教
        二、领导“职教”办学理念形成与组织结构调整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四、组织文化:新公共管理主义盛行与企业文化融入
    第四节 “规范化转型”的制度逻辑
        一、国家的逻辑
        二、科层制的逻辑
        三、市场的逻辑
        四、教育的逻辑
第五章 生涯导向下高职院校组织“内涵式”转型
    第一节 “好就业”与“就好业”的新矛盾
        一、目标替代:就业导向异化为就业率导向
        二、就业率导向形成的根源
    第二节 质量观变化与高职院校转型分析
        一、“服务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质量提升运动
        二、“服务学生需求”的精英高职院校实践探索
        三、后示范期组织场域行动体满足双需求的举措
    第三节 案例院校“生涯导向”组织要素的转型
        一、目标使命调整:从“示范”到“优质”
        二、领导办学理念更新与组织结构优化
        三、“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四、组织文化:自主发展的开放型文化模式
    第四节 “内涵式转型”的制度逻辑
        一、国家的逻辑
        二、科层制的逻辑
        三、市场的逻辑
        四、教育的逻辑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一、场域互动关系: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脉络”
        二、自主发展探索: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特色”
        三、多重制度逻辑: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指南”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点
2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职教育
        2.1.2 志愿服务
        2.1.3 专业志愿服务
        2.1.4 志愿者
    2.2 高职院校发展专业志愿服务的理论基础——志愿失灵理论
    2.3 高职院校发展专业志愿服务的现实需要
        2.3.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2.3.2 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2.3.3 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者个人专业能力提升的诉求需要
3 海南省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3.1 志愿服务内容方面
        3.1.1 志愿服务项目种类趋于多样化
        3.1.2 志愿服务活动多为非专业志愿服务
        3.1.3 志愿服务种类同质化严重
    3.2 志愿服务管理方面
        3.2.1 实现项目化管理,但大多流于表面
        3.2.2 志愿服务参与人数众多,但流动性大
        3.2.3 管理团队趋于专业化,但水平不高
    3.3 志愿服务培训方面
        3.3.1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前的培训较少
        3.3.2 专业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专业指导不够
        3.3.3 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缺少意见反馈和经验总结
4 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政府主管部门层面
        4.1.1 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的顶层设计有所缺失
        4.1.2 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的指导培训明显不足
        4.1.3 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的品牌打造力度不够
    4.2 高职院校层面
        4.2.1 专业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
        4.2.2 专业志愿服务缺少长效机制
        4.2.3 专业志愿服务培训专业化水平不高
    4.3 志愿者层面
        4.3.1 高职学生志愿者对专业志愿服务的认识不充分不深刻
        4.3.2 高职学生志愿者的专业技能与专业志愿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4.3.3 高职学生志愿者自我完善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够
    4.4 服务对象层面
        4.4.1 服务对象对专业志愿服务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4.4.2 服务对象对专业志愿服务效果的反馈渠道不畅通
        4.4.3 服务对象所享受的专业志愿服务资源不平衡
5 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专业志愿服务管理体系
        5.1.1 完善专业志愿服务管理架构
        5.1.2 建立健全专业志愿者长效机制
        5.1.3 强化专业志愿服务师资队伍建设
    5.2 完善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培训体系
        5.2.1 提升志愿者对专业志愿服务的认识和理解
        5.2.2 搭建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培训平台
        5.2.3 搭建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交流平台
    5.3 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建设
        5.3.1 推进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
        5.3.2 校政企多方共同搭建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平台
        5.3.3 建立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库
    5.4 构建高职院校以专业志愿服务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5.4.1 多措并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5.4.2 内联外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5.4.3 深化改革,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5.5 结合高职院校特色,打造“红”“蓝”“绿”专业志愿服务品牌
        5.5.1 “革命红”专业志愿服务品牌
        5.5.2 “工匠蓝”专业志愿服务品牌
        5.5.3 “文明绿”专业志愿服务品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情况访谈提纲(一)
附录3: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情况访谈提纲(二)
附录4: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情况访谈提纲(三)
附录5
致谢

(3)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校园文化
        2.1.2 高职校园文化
        2.1.3 校园文化品牌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文化管理理论
        2.2.3 品牌识别理论
3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健康文化”品牌建设分析
    3.1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健康文化”品牌建设概况
        3.1.1 品牌的科学管理在校内建立学生社团规范化管理体系
        3.1.2 品牌的资源整合——加强学院各平台建设并合理分配资源
        3.1.3 品牌的质量保证——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3.1.4 品牌的对外拓展——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来扩大“健康文化”的品牌效应
        3.1.5 品牌的宣传策略——通过信息化平台广泛传播健康精神和健康文化
        3.1.6 品牌的内涵建设——通过工学结合培养技能并在实践中提升品牌认同感
    3.2 学院师生对“健康文化”品牌建设的满意度调查
        3.2.1 调查对象及基本概况
        3.2.2 调查内容与实施情况
    3.3 调研数据分析
        3.3.1 校园文化品牌战略规划设计
        3.3.2 物质文化建设
        3.3.3 精神文化建设
        3.3.4 制度与行为文化建设
4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4.1 现存的主要问题
        4.1.1 品牌转型期遭遇的“阵痛”
        4.1.2 品牌创新度较低
        4.1.3 品牌建设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淡薄
        4.1.4 文化品牌对外宣传不力
        4.1.5 健康文化品牌特色不足
    4.2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
        4.2.1 品牌发展目标不够明确
        4.2.2 对文化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4.2.3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4.2.4 校园新媒体缺乏必要的统筹
        4.2.5 模仿同类院校缺乏个性化的发展方案
5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对策
    5.1 明确品牌发展目标
        5.1.1 对接健康产业发展树立品牌省内地位
        5.1.2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打造品牌国内影响
        5.1.3 融入健康产业转型升级锻造鲜明品牌特色
    5.2 加强学院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
        5.2.1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5.2.2 抓好师风学风
    5.3 树立“企业化”“人本化”思想
        5.3.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3.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5.3.3 培养造就“双师型”教师
        5.3.4 深化校企合作
        5.3.5 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
        5.3.6 推进项目申报和成果转化
    5.4 开创校园文化品牌网络新阵地
        5.4.1 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
        5.4.2 建立相关保障机制
        5.4.3 不断创新工作手段
    5.5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5.5.1 注重传统文化引领
        5.5.2 继续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5.5.3 建设数字校园
        5.5.4 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质量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情况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4)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文献
        1.2.2 国内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文献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模型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创新与创业概念
        2.1.2 创新创业人才与创新创业教育
    2.2 相关理论模型
        2.2.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模式
        2.2.2 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
        2.2.3“分子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章 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3.1 江西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3.1.1 江西高职院校区域分布
        3.1.2 江西高职院校办学层次
    3.2 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典型
    3.3 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
        3.3.1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调查问卷
        3.3.2 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4.1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有正确的定位
    4.2 规划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课程模块
        4.2.1 规划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模块
        4.2.2 加大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建设
    4.3 建设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4.3.1 建设创新创业模拟演练载体
        4.3.2 拓宽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4.3.3 构筑扶持创业实体项目的学生创业平台
    4.4 营造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氛围
        4.4.1 提炼与培育创新创业精神
        4.4.2 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4.4.3 注重树立、宣传创业教育典型
    4.5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融合的实践研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佛山产业发展概况
二、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面临的高技能人才困境
三、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教育专业关系分析
    1、区域产业结构决定着高职专业结构
    2、高职专业结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四、专业设置与产业融合的实践分析
    1、专业设置与产业融合的主要内容
    2、专业设置与产业融合的实践———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6)我国民办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以沈阳孙进技工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我国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综述
        (二)我国民办职业学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三)关于孙进技工学校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市场营销策略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市场营销相关概念界定
        (一)市场营销
        (二)市场营销策略
    二、理论基础
        (一)4P理论
        (二)4C理论
        (三)4C-bP理论
第三章 沈阳孙进技工学校及其市场营销分析
    一、孙进国际教育集团下的沈阳孙进技工学校
    二、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一)国家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二)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四)技术环境分析
    三、内部微观环境分析
        (一)现有竞争者
        (二)教育新进入者的威胁
        (三)替代威胁
        (四)教育资源提供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五)消费者的谈判能力
    四、SWOT综合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威胁分析
第四章 国外职业教育市场营销策略比较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市场营销策略
        (一)基于顾客的产品策略
        (二)基于成本的价格策略
        (三)基于便利的分销策略
        (四)基于沟通的促销策略
    二、美国职业学校市场营销策略
        (一)基于顾客的产品策略
        (二)基于成本的价格策略
        (三)基于便利的分销策略
        (四)基于沟通的促销策略
第五章 我国民办职业学校发展的“孙进”策略
    一、基于顾客的产品策略
        (一)基于特定目标顾客群体的品牌策略
        (二)差异化优质教育策略
        (三)产品服务的保障策略
    二、基于成本的价格策略
        (一)低价规模发展策略
        (二)价格成本的分担策略
    三、基于便利的分销策略
        (一)渠道网络化策略
        (二)成果展示策略
    四、基于沟通的促销策略
        (一)公众关注策略
        (二)广告策略
        (三)优惠促销策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7)市场营销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初探——以《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市场营销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 国家职业教育的大趋势
    (二)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二、市场营销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 实现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
    (三) 实现了办学理念的三个对接
    (四) 有利于实现校企共赢
    (五) 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实践
    (一) 预期目标
    (二) 课程项目教学组织与实施
        1.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方案, 选定教学内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与麦德龙有限公司襄阳商场秉着“深度融合、共育共享”的理念, 经过多次商讨, 最终决定通过让学生在麦德龙“厂中校”学习过程中完成麦德龙促销广告策划项目来提升学生广告策划技能, 并围绕这一项目共同确定了校内理论教学内容 (见表1:理论授课计划) , 共同制定了市场营销专业2014级学生分赴麦德龙进行《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 (见表2: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生实践课程安排表) 。教学计划将于2015-2016年度上学期执行。麦德龙提供真实工作场景及岗位, 将营销专业学生视为“新进员工”进行严格要求。[3]
        2. 学校与企业两个平台相对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升广告技能:本课程共95学时, 其中学生将在开学2个月内在校内集中完成40学时的理论学习, 为在麦德龙工作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学生校内理论知识学习结束, 将分赴麦德龙集中完成55学时的麦德龙促销广告策划项目。学生通过在相关岗位的实际锻炼, 对广告与策划核心能力进行更加真实的理解与体会, 从而提高岗位核心能力。
        3. 发挥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 “双师”作用, 共同指导学生企业实践:企业实践课程的内容由专业教师与麦德龙培训导师共同进行教学与实践指导。我们将整个麦德龙促销广告策划项目分解为促销广告调查、制定促销广告策略、广告媒体计划与预算、售点广告创作4个具体工作任务 (见表3:实践项目分解) 。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有针对性地制定广告策划方案。学生通过完成麦德龙促销广告策划项目, 掌握从事广告企划工作所必需的技能。
    (三) 两种考核, 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职业能力
        1. 过程性考核 (每一个具体任务得分) :过程性考核由学生考勤 (占20%) 、校内专业教师点评 (占40%) 和麦德龙专家点评 (占40%) 三部分组成。将学生完成的每一个具体工作任务交麦德龙公司, 由培训导师和专业教师以专业角度对学生成果进行点评。
四、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经费问题
    (二) 学生管理问题

(8)基于产业需求的区域高职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以泉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等职业教育
        2.1.2 区域高等职业教育
    2.2 相关理论
        2.2.1 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2.2.2 终身教育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2.3 产业需求与高职教育的关系分析
        2.3.1 高职教育对产业需求优化的推动作用
        2.3.2 产业需求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第3章 泉州产业需求与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3.1 泉州市产业发展现状
        3.1.1 泉州产业经济主要特点及优势
        3.1.2 泉州市产业结构现状
        3.1.3 泉州市人才需求现状
    3.2 泉州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3.3 产业需求中泉州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缺乏有力的指导及扶持
        3.3.2 社会需求缺乏有效反馈
        3.3.3 高校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
        3.3.4 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力度不够
第4章 国内外高职教育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的主要经验
        4.1.1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分析
        4.1.2 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分析
    4.2 国内的主要经验
        4.2.1 宁波的“2+1”模式分析
        4.2.2 深圳“三明治”模式分析
    4.3 启示
第5章 区域高职教育发展对策建议
    5.1 政府层面:加强政府履行发展高职教育的职责
    5.2 社会层面: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模式
    5.3 高校层面:加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
        5.3.1 完善人才培养目标
        5.3.2 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
        5.3.3 开展“立地式”社会服务
        5.3.4 加强职业培训工作
        5.3.5 发展本科层次及以上高职教育
        5.3.6 加强信息化建设
    5.4 企业层面: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
    (二)经典案例教学
    (三)情景模拟教学
二、改革的初步成效
    (一)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触洽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三)可以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10)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的对象
        1.1.4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的设计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内容
        1.3.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之基
    2.1 历史背景及相关理论
        2.1.1 历史背景
        2.1.2 相关理论
    2.2 国外的关怀教育理论
        2.2.1 关怀教育理论
        2.2.2 体谅德育模式
    2.3 我国的关怀教育思想
        2.3.1 关怀德育思想
        2.3.2 国外成果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之思
    3.1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调研的整体设计
        3.1.1 职校学生教师职业道德需求情况研究
        3.1.2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研究
        3.1.3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满意度研究
        3.1.4 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因素检验性研究
    3.2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调研结果及分析
        3.2.1 职校学生教师职业道德需求情况研究
        3.2.2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3.2.3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满意度分析
        3.2.4 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因素检验性分析
    3.3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调研的反思及启示
        3.3.1 亟待关注的教育
        3.3.2 渴望理解的教师
        3.3.3 渴望关怀的学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之立
    4.1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4.1.1 我国职业教育使命的嬗变
        4.1.2 我国职教师资劳动的特点
    4.2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确立的原则
        4.2.1 主体性原则
        4.2.2 针对性原则
        4.2.3 发展性原则
    4.3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4.3.1 师范性模块目标:关怀自我到职业幸福
        4.3.2 技术性模块目标:关怀生命到全面关怀
        4.3.3 学术性模块目标:关心能力到学以致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之域
    5.1 中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及启示
        5.1.1 美国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特点分析
        5.1.2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特点分析
        5.1.3 中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差异与启示
    5.2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能力的结构解析
        5.2.1 职业道德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5.2.2 职业道德能力的结构解析
        5.2.3 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能力要求
    5.3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本要素
        5.3.1 师范性模块内容:从关心自我到关怀学生
        5.3.2 技术性模块内容:从安全生产到技术伦理
        5.3.3 学术性模块内容:从学术能力到学术道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现之道
    6.1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施的原则
        6.1.1 实践性原则
        6.1.2 情境性原则
        6.1.3 融合性原则
    6.2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6.2.1 教师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以教育实习为主导
        6.2.2 技术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以工学结合为主线
        6.2.3 学术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以以能养德为路径
        6.2.4 职业道德教育的其他途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6.3 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保障
        6.3.1 制度建设:建立实习导师制
        6.3.2 人力资源:构建实践共同体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1:相关调查问卷
附录 2:相关访谈提纲
附录 3:国外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文件
附录 4: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文件
致谢

四、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特色培植(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就业导向到生涯导向:高等职业院校组织转型研究[D]. 陈沛酉. 天津大学, 2019(01)
  • [2]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超. 海南大学, 2019(06)
  • [3]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研究[D]. 兰飒.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3)
  • [4]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D]. 张细淼. 南昌大学, 2017(02)
  • [5]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融合的实践研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赖红清. 当代经济, 2016(11)
  • [6]我国民办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以沈阳孙进技工学校为例[D]. 高娜. 沈阳师范大学, 2016(09)
  • [7]市场营销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初探——以《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J]. 陈容霞.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8]基于产业需求的区域高职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以泉州市为例[D]. 苏美玲. 华侨大学, 2015(03)
  • [9]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 王秀敏.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5)
  • [10]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 张瑞. 天津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