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集市的功能与性质论文

中世纪集市的功能与性质论文

问:集市是什么???
  1. 答: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又称市集。集市起源于史前时期人们的聚集交易,以后常出现在宗教节庆、纪念集会上和圣地,并常附带民间娱乐活动。欧洲中世纪时,集市常于宗教节庆日在教堂院内举行。某种集市往往主要进行某种商品的交易,比如乳酪集市。目前在一些经济不很发达而交通运输又较困难的地区和国家,商品交换仍保留定期的、或在传统节日举行的集市形式。中国古代除少数大中城市以外,广大地区盛行名为“草市”、“亥市”等定期集市,至今在全国不少省区,特别是在北部和西南部,这种传统的贸易组织形式仍然存在。但各地使用的名称不一,如在北方地区一般通称为“集”,而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则分别称为“场”、“街”、“墟(圩)”等。它们每隔一定日期(如逢单、双日或逢五、逢十),在固定地点或邻近的几个地点轮流举行。其中也有个别地方利用“庙会”、“骡马大会”等形式,进行一连多日的集市性质的货物交易活动。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阿拉伯半岛农牧区,也保存有定期、定点举行集市形式的商业活动。
问:集市是什么意思
  1. 答:农村里买东西的地方。
问:中国会展历史
  1. 答:第一,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会展业不仅能带来场租费、搭建费等直接收入,而且还能拉动或间接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创造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收入;不仅能集聚人气,而且能促进各大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有关统计表明,一个好的会展对经济拉动效应能达到1:9,甚至更高。
  2. 答:2000年吧,经历了10年风雨历程
  3. 答:来源网络摘抄
    新中国会展业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启示 [摘要]建国后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65年是初步发展阶段,新中国会展业在会展规模、办展形式、展览场所和展出范围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其发展雏形初步奠定;1966-1977年是曲折发展阶段,会展业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发展受到挫折,但中国参加国际博览会取得了较好的反响;1978年至今是迅速发展阶段,中国会展市场逐渐扩大,会展产业化进程加快,会展国际化趋势加强,会展体系进一步完善,较好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为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作出了贡献。透视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到五方面的启示:会展业的发展需要正确政策的指引、需要积极扶植民间力量参展、需要对会展教育功能进行理性定位、需要提高科技水平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会展业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C245;D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952(2009)05-0103-08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展史研究,著名的会展史研究专家潘杰先生曾说:“现在《中国展览史》正好写到中华民国时代,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的展览会由于资料、理论还未充分掌握,不能像前面各代那样详细叙述”。可见,中国当代会展史研究亟待加强。笔者试图对60年来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作一次系统梳理,剖析影响其进程的历史因素,引发我们对中国会展业的思考,推动会展史研究的学术对话与创新。
中世纪集市的功能与性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