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整车改进进程

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整车改进进程

一、因地制宜逐步推进车改进程(论文文献综述)

宋夏子[1](2020)在《中国公务用车改革效率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公务用车指的是各级人民政府下辖职能部门及各机关事业单位为解决因公用车的需要而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申请财政预算而购买的车辆。近些年来各机构的公车数量越来越多,传统的公车制度弊端日益突出,公车使用效率十分低下,公车运行成本难以控制。我国的公车改革工作截至2019年底已跨度26年,总体而言,公车改革有益,既减少了以前公车私用、违规用车、超标用车、超规格购车、乱报销维修费用等现象,又确实相当于补贴了公务员的实际收入,但是目前也存在诸多问题,某些地方尤其存在比如改革进度慢、节支率不达标等情况,那么我国公车改革的效率究竟如何?学者在研究该问题时,多是以可观察现象研究公车改革存在的某方面问题以及提出对策建议,对公车改革效率缺少系统性探讨,且更加侧重于利用案例数据分析,很少有利用全面的大数据进行公车改革效率研究。因此,本文从公车改革效率出发,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资源有效配置要求及激励相容和信息节约两大条件,结合中国各省份公车改革的经验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30省份公车改革效率动态特征及演变规律展开研究,并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查处公车腐败怠政案件、公车改革文件数量及明细、公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用等因素对公车改革效率的影响。此外,还对公车改革效率较高的安徽省进行案例剖析,进一步辅证本文研究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公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多数省份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较好,但也有效率不足之处,全国一共有15个省份达到了综合技术效率最优,整体上省份综合技术效率是左偏分布。公车改革效率不一定完全与经济发展正相关。(2)从省份分析我国公车改革效率变化,共有19个省份的公车改革效率大于等于1,这些省份在2010-2018年间公车改革效率实现了增长。东中西部地区的M指数差距相对较小,且均呈上升趋势,反映了各地区公车改革效率总体较为均衡,其中M指数最高的是东部地区,达到1.055。(3)我国公车改革技术效率的上升受规模效率影响,纯技术效率相对较小,纯技术效率水平代表着各个省份的公车改革管理水平,说明完善我国公车管理体系是提高公车改革效率的主要着力点。(4)东中西地区部门执行效率、查处公车腐败怠政,公车改革政策文件数量及明细程度对公车改革效率都至少在5%的水平下显着,影响我国公车改革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激励相容、信息节约制度和规模效率。对此,本文给出如下建议:(1)从政府及公众角度出发,运用机制设计理论对公车改革的机制进一步设计,需保证规模效率最大;从涉改人员角度出发,运用时空经济理论对公车改革制度优化方案进行讨论,实报实销为最有效方案。(2)为实现中国车改机制设计时空匹配,要做到行政级别匹配、行政区级、单位类型匹配、所属地域匹配相匹配。(3)对中国公车改革的制度进行优化,在后公车改革时代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水平,合理制定各种政策改革公车使用方式;建立和完善因地制宜的长期动态调整机制;秉持公平,综合考量不断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统一部署,先易后难分类分步市场化;透明公开,坚持制度创新保障补贴到位;严格问责,建设车改节约型法治监管。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讲,在丰富我国公车改革制度的理论建设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从实践上讲,对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下一步实施高效率可行的公车改革提供指导,也能为国内公务用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思路,且在符合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对涉及车辆减排、绿色出行等交通环保政策的实施效果起到助力作用。

秦珺[2](2019)在《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文中指出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方便政府部门公职人员公务出行,为各级政府部门等配备了公务车辆。而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务车辆的购置、管理以及使用等环节出现了例如车辆超范围使用、车辆编制数额控制不严、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诸多突出矛盾,使得公车改革工作势在必行。追溯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探索工作在我国开展已有近三十年,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各级党政机关以及相关车辆管理主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渐摸索出不同的改革方式,货币化车改政策应运而生。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产生之初,以其便捷的可操作性以及对利益主体低影响度等优势,逐渐被全国众多省市借鉴采用。随着公车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货币化车改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时效性,以及是否还能适应当下的政治、经济环境背景,是否还能满足新一轮车改下国家和社会对改革主体与对象的要求,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本文在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探索工作的大背景之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公车改革过程中货币化政策执行效果为研究对象,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政府管理绩效以及政府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工具和方法论开展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对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的降低行政成本、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升政府运行效率等既定目标进行分析,找出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存在问题,透过收集的数据资料侧重的对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现行问题的合理意见与建议,提出更适应经济政治发展的车改方式,不仅使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的施行对于全国其他省市的车改起到借鉴作用,更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号召。

王巧[3](2019)在《湖北省地级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各级政府进行公务用车改革已近四年多,各地方政府已基本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改革效果初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支出,遏制了车轮上的腐败发展。当前地方政府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大多已进入成果深化期,保障公车改革成果的长效化成为重中之重。湖北省作为五个率先向中央提报公车改革方案的省份之一,公车改革的进程走在前列,通过分析当前湖北省地级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现状,为后续巩固党政机关改革成果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并为后期事业单位、国企公务用车改革奠定基础。本文前述主要介绍了当前公务用车改革的背景及意义,阐明了当前国内外对于公务用车的研究现状,论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存在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点。在此基础上,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公务用车改革在市场化和社会化为导向的发展趋势中,政府如何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办法和社会资源,结合当前政府制定公务用车改革具体规定,在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下,制定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改革措施,克服传统公务用车管理的弊端,提高现有公务用车的管理效率,形成长效化的治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以此降低政府行政运行支出和改善政府形象。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湖北省地级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仍面临着违规事件发展有待控制、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市场资源利用不充分、部分地区改革措施不适当等问题,在借鉴西方国家和国内部分地区的管理经验下,本文提出后续公务用车改革应从健全公务人员行为约束机制、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市场资源开发与利用、妥善统筹处理公务用车改革进程四方面来改进,在此基础上实现公车改革成果的进一步深化。

朱志凯[4](2018)在《事业单位公车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以广东河源H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5年12月29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标志着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拉开序幕。然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远比行政机关单位公车改革复杂,即使是中央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也没在发布统一的改革方案。广东省在2016年启动全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河源市响应省办公厅的部署,于2017年上半年进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的布置,H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H职院)作为事业单位较典型代表,积极响应车改,认真按照车改政策要求,改革效果显着。因此对其改革的情况进行研究,为验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政策的效果、后续政策的完善提供积极的参考意义。本文尝试以H职院公车改革作为案例,以其改革的成效与存在的困境为切入点,由点及面,分析全市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困境与对策。首先在厘清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的含义、政策依据和必要性,强调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其次以H职院公车改革的数据分析及市直机关改革成果对比等,发现事业单位的的问题,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共政策决策执行理论和公平与效率理论分析问题的成因;最后从决策层面、政府操作层面、单位落实层面进行探讨,为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切合实际,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公车改革目前的理论研究还停留在行政机关单位和参公单位,而事业单位同属国家财政,但其结构和体系又更庞大和复杂。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公车改革这一尝试性的探索,以丰富理论研究成果。通过不同拨款类型的事业单位对同一政策的不适应性来推导出政策制定过于简单;通过分析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公车改革前后的做法,来反映政策制定没有充分考虑车改涉及的每一类人员的利益;通过实例分析发现车改前越节约的单位越不利于本次改革,来推导出政策制定的“节约”目标并不完全正确等,最后探讨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还应有政策的反馈与目标的修正这一环节。二是从个例推导出公共政策执行的通行流程。通过论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探讨出一项政策的制定与落实,需要政策制定者充分听取意见,在执行中不断观察其变化而适当做出政策调整以确保政策执行的有目标落实;政府应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让政策更有利的贯彻执行;具体的单位或部门,应该积极创造基础条件和提供政策执行水平,让政策更有力落实。

赵婧彤[5](2018)在《地方政府公车改革现状与效果评价 ——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是于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参照了前苏联的公车管理模式,他的主要特征是实物供给制度,公车的所有权归提供公车的单位所有,与公车有关的所有支出全部由财政资金来承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旧有的公车制度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高昂的公车使用成本、屡禁不止的公车私用现象、利用公车维修、加油等机会虚增公车费用支出,这些问题严重损害政府形象,不断增加政府的财政支。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从时间上确定了中央政府公车改革的完成时限,标志着由中央政府牵头的,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公车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只有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的公务用车制度,才能够严格控制公车经费只减不增,杜绝公车私用、公车腐败等问题,使监督管理有法可依,实现节约财政资金、治理车轮腐败的效果。笔者选取了三种理论作为论文写作的理论依据,分别是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权力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使用文献梳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梳理了本次地方政府公车改革的方案和改革进程。从经济效益维度来看,通过测算得出公车改革节约财政资金的比率为23%,地方政府公车改革有效降低了政府行政支出,减轻公共财政负担:另外公车改革能够促进节能减排,减少对石油、铁矿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从政治效益维度来看,一是对现有的“特权”行为说“不”,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官本位”思想;二是公车改革有利于提高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改善政府形象;三是公车改革能够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有效的推进和带动其他改革的顺利进行。从社会效益维度看,公车改革让普通百姓感受到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公车改革减少对城市道路资源的占用,缓解交通压力,减轻环境污染。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剖析了地方政府公车改革仍然存在的问题,如存在公车补贴福利化倾向、补贴标准按职级划分存在不公平性、降低公务出行便捷性、出现“懒政”问题,影响政府行政效率、对公务用车的管理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等,最后提出了深化地方政府公车改革的对策建议:一是规范公车改革货币化补贴的发放形式,二是因地制宜制定车改方案,边远地区可适当提高实物保障,三是加强制度性措施建设,形成无公车更勤政的好作风,四是建立健全各方监督机制,希望能为我国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尽绵薄之力。

金君[6](2016)在《基层政府公车改革困境及出路研究 ——以温州市M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采用实物供给模式,曾一度对保障公务执行,提高行政效率发挥过切实有效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务用车超标准配置现象普遍存在、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公务用车管理和运营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公车腐败成了党和政府乃至全国人民都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每年都是“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围绕公务用车领域存在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全国正在进行更高层级和更深层面的公车改革运动,从各地公车改革实践来看,改革的难点不在市、县两级,而在最底层面的基层政府,也就是乡镇公车改革,如何让公车改革在基层更行之有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基于此背景,本文在省、市、县公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时期对基层政府公车改革遭遇的种种困难进行研究,不仅对保障公务执行效率、降低公车运营成本和兼顾各方利益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能在我国基层政府公车改革领域理论存在空白的情况下,为基层政府公车改革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使公车改革能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结合地区实际达到预期目的,为推动公车改革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结合我国公车改革背景积累各地改革实践资料,通过对温州市M镇公车改革实际工作这一个案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在深入分析M镇公车改革现行措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基层政府公车改革面临的困境,总结公车改革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一系列改进基层政府公车改革的出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基层政府公车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其困境成因主要是保留车辆财政审计存在缺失、车补方案未向基层倾斜、基层政府用车“不公”、基层地区交通配套设置不完善和车改进度不一,难以满足公众改革目标。为此,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出路对策,即:加强公务用车留用单位财务审计、科学制定车补方案、创新多层次用车体系、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统一地区车改进度。

彭蕴茹[7](2016)在《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程序复杂的改革,一直以来备受社会的关注。从1994年至今,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已经徘徊二十余年。2014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两个关于全面启动公务用车改革的文件,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推行货币化改革模式。一般公务用车的取消,大规模压缩公务用车的总量,遏制了车轮上的浪费,有效防止“车轮上腐败”,使得公务用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尽管当前中央层面已经基本完成公务用车的货币化改革,但货币化模式在地方省市推行过程却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包括如何打破传统体制下的官本位思想,协调不同行政级别货币化补贴的公平性问题,如何融合搭配使用不同模式的改革模式以及货币化模式在边远和较低层级地区的适用难题等等,可见,针对地方货币化改革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达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改善政府和公务员形象,优化行政生态的目的,这对完善我国公务用车改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葛欢欢[8](2016)在《地方政府公务用车改革研究 ——以鹿城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产物,是一种实物供给制度,其初衷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务活动顺利开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出现了公车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公车私用屡禁不止、公车腐败侵蚀公众利益等问题,被社会公众称作“车轮上的腐败”,是政府负面形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势在必行。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这两项文件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探索多年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将再次全面启动。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理论依据,在概述了公务用车相关概念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之后,总结了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出现的货币化车改、市场化车改、集中化管理车改这三种模式,并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进行利弊分析,得出货币化公车改革是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向的结论。本文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整理收集了鹿城区2012年公车制度改革的相关资料,归纳概括了其具体措施和初步成效,进一步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车改过程不够公开、交通补贴“一刀切”发放、公车使用监管不够严格等。通过对鹿城区货币化公车改革模式的阐述,可以给地方政府公车改革提供几点启示。同时,针对国外一些先进的公务用车管理模式进行了归类总结,地方政府可以扬长避短,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利用。最后,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公车改革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实施,包括提高车改认同度、合理确定改革范围、科学制定车贴标准、妥善安置驾驶员以及引入市场化机制。此外,还需要加强公车使用的监管,完善法律和财政体制等相关制度建设。地方政府公车改革只有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等大环境要求,才能真正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

黎小军[9](2016)在《参公单位在公车改革中面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以海南省委党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7月,随着《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印发,备受关注的全国范围的公车改革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但就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进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程中,各种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车改政策过于简单不便于操作,社会民众有种种疑虑和猜测,不同执行单位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都在考验着公车改革工作,2016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就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针对公车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本文以参公单位——海南省委党校公车改革工作为例,揭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政策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与现行车改政策的不适应,力图引起理论界和操作层面的重视,同时通过公车改革政策的完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为政府职能转变、机构精简、监管制度完善、廉政建设、体制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等一些相似性的工作提供现实的案例。本文主要采取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印证的方法。在论述的过程中注重用实例研究揭示问题,同时借助理论工具,分析探讨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在对问题进行定性研究的同时,适当运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将结果与定性分析进行佐证。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明析参公单位在公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并进行深度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形成一定的理论性指导方法,通过对海南省某校公车改革的实证分析,着重分析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在公车改革中的困境,并就参公事业单位这一特殊主体如何进行公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路径,从而达到公车改革的根本目的,对实际工作有着借鉴和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参公单位的公车改革工作在强大的正面宣传引导下,借助广大人民群众强大的监督力量,严格执行好规章制度,实事求是地结合单位情况,不断细化完善政策和方案,必定能很好的推进,并最终取得全面成功。

薛玮[10](2016)在《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改革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公务用车的管理实质就是对公共权力的分配和调度,在公共权力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人的趋利性和监管的不严格,极易形成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的现象。对公务用车管理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的研究热点,它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公共选择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我国机关公务用车的改革发展历程和困境进行阐述,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描述。在这个过程中,本研究提出了我国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的困惑,从而提出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的案例价值。为验证武侯区机关公务公车改革的案例价值,本文还就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的典型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本文对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案例进行了描述,从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起因,到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情况分析,再到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具体办法都给出了具体的阐述,并归纳总结了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实施结果以及在这个结果基础上的管理改革评估。在对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改革研究当中,本文采取了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方式,通过对国内外公车改革的综述找出其中规律,通过对我国公车改革的演变发展找出存在和应该避免的普遍问题。最终本研究归纳出了其车改成功当中的三个要素和其中的重要启示。这三个要素是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能够成功并且得以施行的三个重要要素,但都在试水阶段,因此需要进一步的优化的提升。第一个要素是严格限制配备标准,它包括按照公务需求制定配备标准、严格监控公车配备使用情况,带来的启示分别是保证配备资格具体、尽量灵活配备形式和详细制定配备标准;第二个关键要素是明确界定管理范围,它包括车辆集中管理之内的管理范围和车辆集中管理周边的管理范围,带来的启示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时监控、打造公车管理信息化平台、创新公车管理监督机制和通过强化服务保障用车安全;第三个关键要素是合理处置剩余资源,它包括准确评估剩余资源和推动资源重构再生,带来的启示是停止车辆编制,冻结新车购置、清理多余车辆,统一价值评估和公开资源处理,接受群众监督。在对武侯区车辆集中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结合我国现在公车管理的发展情况,本研究提出了能够对全国公车改革起到重要借鉴作用的五点建议,分别是制定相关法律、完善地方法规、转变政府意识:推动改革进程、整体集中管理;流程引入竞争、制定刚性预算:限制用车费用和监督改革过程;评估各项阶段。这些研究结论不仅能够对地方上的公车改革提供价值,还能够为全国的公车改革提供参考,从两方面体现了本次案例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因地制宜逐步推进车改进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因地制宜逐步推进车改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公务用车改革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核心概念的定义
        1.2.1 公务用车
        1.2.2 公车改革
        1.2.3 公车改革效率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公车改革进展研究
    2.2 公车改革效果研究
    2.3 公车改革制度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理论基础
    3.1 机制设计理论
        3.1.1 资源有效配置
        3.1.2 激励相容
        3.1.3 信息节约
    3.2 时空经济理论
4 中国公车改革的效率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中国公车改革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4.1.1 评价模型
        4.1.2 指标与数据
        4.1.3 中国公车改革效率空间分布特征
        4.1.4 中国公车改革效率时间演变规律
    4.2 中国公车改革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2.1 模型构建
        4.2.2 变量选择与说明
        4.2.3 实证结果及讨论
    4.3 安徽省公车改革案例检验及分析
        4.3.1 安徽省省直机关公车改革进展
        4.3.2 激励相容制度指标设计
        4.3.3 信息节约制度指标设计
        4.3.4 规模指标设计
        4.3.5 安徽省省直机关公车改革前后效益分析
5 提高公车改革效率的对策建议
    5.1 中国公车改革机制设计的意义与补充
        5.1.1 机制设计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5.1.2 时空经济理论的补充与适用性
    5.2 中国公车改革机制设计的时空匹配
        5.2.1 机制设计与行政级别匹配
        5.2.2 机制设计与行政区级别匹配
        5.2.3 机制设计与单位类型匹配
        5.2.4 机制设计与所属地域匹配
    5.3 提高公车改革效率的具体措施
        5.3.1 因地制宜,建立完善长效动态调整机制
        5.3.3 统筹兼顾,秉持公平原则优化资源配置
        5.3.4 统一部署,先易后难分类分步市场化
        5.3.5 透明公开,坚持制度创新保障补贴到位
        5.3.6 严格问责,建设车改节约型法治监管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论文研究框架、方法与创新处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创新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公务用车
        2.1.2 公车改革
        2.1.3 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
    2.2 理论基础概述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政府绩效管理相关理论
第三章 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的实施概况及效果分析
    3.1 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实施历程
    3.2 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预期目标
    3.3 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第四章 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及实施过程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及实施过程存在问题
        4.1.1 车补标准制定依据违背公平合理
        4.1.2 利益失衡,补贴与实际需要不匹配
        4.1.3 实施过程缺少客观有效的管理绩效评估
        4.1.4 法规内容薄弱,政策整体流程存在缺陷
    4.2 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及实施过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官本位思想影响,行政角色错位
        4.2.2 绩效管理理念薄弱,指标体系建立存在难度
        4.2.3 市场化不充分,无有效竞争机制
        4.2.4 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督制度不健全
第五章 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及实施过程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5.1 加强立法保障与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5.2 明确科学合理的交通补助方法与标准
    5.3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增加公众参与性
    5.4 推广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湖北省地级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研究的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公务用车的相关概念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及发展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公车改革的适应性
3 湖北省地级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的现状
    3.1 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演变
        3.1.1 公务用车改革发展的历程
        3.1.2 传统公务用车改革的弊端
    3.2 湖北省地级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情况
        3.2.1 湖北省各地级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采取的措施
        3.2.1.1 规范化管理
        3.2.1.2 科学化管理
        3.2.1.3 信息化管理
        3.2.2 湖北省地级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成效
        3.2.2.1 政府人员公务出行效率明显提高
        3.2.2.2 公车相关支出减少,政府建设优化
        3.2.2.3 公车使用规范透明度明显提高
        3.2.2.4 公车监管效率提高,腐败趋势减缓
        3.2.3 湖北省地级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2.3.1 违规事件发展有待控制
        3.2.3.2 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3.2.3.3 部分地级市公务出行难以保障
        3.2.3.4 部分地级市乡镇公车改革推行难
        3.2.4 湖北省地级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问题产生的原因
        3.2.4.1 公务人员公务用车行为约束机制未完善
        3.2.4.2 信息化平台建设支撑资源缺乏
        3.2.4.3 市场资源开发不充分
        3.2.4.4 改革措施不适应
4 西方国家公务用车管理经验借鉴
    4.1 西方国家公务用车的管理方式
        4.1.1 美国
        4.1.2 德国
        4.1.3 日本
    4.2 西方国家公务用车管理经验的启示
        4.2.1 完善制度建设,预防不良现象发生
        4.2.2 发展市场资源满足公务出行,减少财政负担
        4.2.3 引入私营部门管理方法,规范公车管理
5 公务用车改革长效化的建议及对策
    5.1 健全公务人员公务用车行为约束机制
        5.1.1 强化思想道德层面的软性约束
        5.1.2 加强制度建设层面的硬性约束
        5.1.3 强化技术层面的监督作用
    5.2 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5.2.1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资金投入
        5.2.2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引入与培养
        5.2.3 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多层次体系开发
    5.3 加强市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3.1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5.3.2 完善社会车辆租赁保障机制
    5.4 妥善统筹处理公务用车改革进程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事业单位公车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以广东河源H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2.3 简评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阐述
        2.1.1 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相关概念
        2.1.2 政策依据与政策解读
        2.1.3 公共政策及其特征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政策执行的互动理论
        2.2.3 效率与公平理论
第3章 H职业技术学院公车改革案例分析
    3.1 H职院公车改革情况
        3.1.1 学院基本情况
        3.1.2 车改情况
    3.2 H职院公车改革成效
        3.2.1 提前布置车改
        3.2.2 响应迅速及时
        3.2.3 妥善安置人员
        3.2.4 加强内控管理
        3.2.5 车改成效显着
    3.3 公务用车改革后面临的困境
        3.3.1 类型多结构较复杂
        3.3.2 改革配套举措不够
        3.3.3 司勤安置面临困境
        3.3.4 最终目标难以实现
    3.4 事业单位在公务用车改革后困境成因分析
        3.4.1 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没有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
        3.4.2 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政策执行的过程执行管理不够
        3.4.3 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政策执行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政策决策层面
        4.1.1 探索反馈机制,盘活改革动力
        4.1.2 细化车改政策,体现部门特殊性
        4.1.3 创新车改目标,激发组织活力
    4.2 政府操作层面
        4.2.1 大力宣传,提高思想意识,将车改政策落到实处
        4.2.2 拓宽思路,探索出行新思路,让公务出行总量减少
        4.2.3 规范管理,筑牢制度的笼子,让公车依法依规运行
    4.3 单位落实层面
        4.3.1 加强纪律建设
        4.3.2 加强内控建设
        4.3.3 加强财务核算
        4.3.4 加强政策贯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地方政府公车改革现状与效果评价 ——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2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公务用车
        2.1.2 公务用车制度
        2.1.3 公车货币化改革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权力理论
        2.2.2 公共选择理论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3 地方政府公车改革现状——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
    3.1 大连市沙河口区公车改革概况
        3.1.1 公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3.1.2 公车改革的总体进展情况
    3.2 公车改革的具体方案及主要举措
        3.2.1 严格核定车辆编制情况
        3.2.2 公开处置取消车辆
        3.2.3 发放统一的货币化补贴
        3.2.4 妥善安置司勤人员
4 地方政府公车改革效果评价——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
    4.1 经济效益维度
        4.1.1 降低政府行政支出,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4.1.2 节能减排,减少对石油、铁矿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4.2 政治效益维度
        4.2.1 对现有的“特权”思想说“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4.2.2 公车改革有利于提高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改善政府形象
        4.2.3 公车改革能够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4.3 社会效益维度
        4.3.1 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4.3.2 减少对城市道路资源的占用,缓解交通压力,减轻环境污染
        4.3.3 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5 地方政府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5.1 地方政府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
        5.1.1 存在公车补贴福利化倾向
        5.1.2 补贴标准按职级划分存在不公平性
        5.1.3 降低公务出行便捷性
        5.1.4 出现“懒政”问题,影响政府行政效率
        5.1.5 对公务用车的管理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
    5.2 深化地方政府公车改革的对策建议
        5.2.1 规范公车改革货币化补贴的发放形式
        5.2.2 因地制宜制定车改方案,边远地区可适当提高实物保障
        5.2.3 加强制度性措施建设,形成无公车更勤政的好作风
        5.2.4 建立各方监督机制
6 结论与论文存在的不足
    6.1 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6)基层政府公车改革困境及出路研究 ——以温州市M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基层政府
        2.1.2 公务用车
        2.1.3 公务用车制度
        2.1.4 公车改革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管理理论
        2.2.2 公共预算理论
        2.2.3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3 我国及浙江省公车改革实践
    3.1 我国公车改革背景
    3.2 党政机关公车改革方案概述
    3.3 我国公车改革模式
    3.4 我国公车改革总体状况
        3.4.1 我国公车改革进程
        3.4.2 我国公车改革成效
        3.4.3 我国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
    3.5 浙江省公车改革总体状况
        3.5.1 浙江省公车改革进程
        3.5.2 浙江省公车改革成效
        3.5.3 浙江省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
4 温州市M镇的公车改革实践
    4.1 温州市M镇基本情况
    4.2 温州市M镇的公车改革现状
        4.2.1 温州市M镇的公车改革总体状况
        4.2.2 温州市M镇的公车改革具体措施
        4.2.3 温州市M镇的公车改革成效
    4.3 温州市M镇的公车改革困境及其成因
        4.3.1 温州市M镇的公车改革困境
        4.3.2 温州市M镇的公车改革困境成因分析
5 基层政府公车改革困境的出路
    5.1 加强公务用车留用单位财务审计
    5.2 科学制定车补方案
    5.3 创新多层次用车体系
    5.4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5.5 统一地区车改进度
6 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第一章 公务用车改革问题相关概念解析
    第一节 公务用车概念解析
    第二节 公务用车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公共权力
        三、治理理论
    第三节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历程
    第四节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基本模式
        一、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模式
        二、半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模式
        三、管理规范化公务用车改革模式
第二章 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及补贴标准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现状
    第二节 公务用车货币化补贴标准的影响因素
        一、机构外部影响因素
        二、机构内部影响因素
第三章 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面临的难题
    第一节 传统“官本位”思想下的特权意识
    第二节 不同行政级别公务员之间补贴标准的公平性有待协调
    第三节 货币化改革未必适用于边远或者较低层级地区
    第四节 市场化和规范化管理模式如何在货币化改革中有效运用
第四章 进一步推进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改变传统公务用车观念
    第二节 权衡车改补贴差异,提高公平性
    第三节 结合实际注重边远和低层级地区车改进程
    第四节 融合发展不同车改模式,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
    第五节 平衡不同利益集团,强化监督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地方政府公务用车改革研究 ——以鹿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公务用车概念与相关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公务用车的相关概念
        一、公务用车概念
        二、公务用车制度相关概念
    第二节 公务用车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二章 地方政府车改模式概述
    第一节 货币化公车改革模式
        一、杭州市公车改革
        二、货币化车改模式的优缺点
    第二节 市场化公车改革模式
        一、昆明市公车改革
        二、市场化车改模式的优缺点
    第三节 集中化管理公车改革模式
        一、泰安市公车改革
        二、集中化管理车改模式的优缺点
    第四节 地方政府车改的模式选择
        一、公车改革的方向
        二、货币化车改模式的难点
第三章 鹿城区车改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改革方案
        一、车改范围
        二、车改政策
    第二节 成效和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三、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四章 地方政府公务用车管理的国外启示
    第一节 国外公车管理经验
        一、法国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
        二、美国制定严格的公车管理制度
        三、德国严格控制公车数量和范围
        四、日本向社会购买租车服务
    第二节 对我国公车改革的启示
        一、制定公车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完善公车使用管理机制
        三、健全公车使用监管机制
第五章 地方政府公车改革的建议
    第一节 公车改革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第二节 公车改革具体措施
        一、提高车改认同度
        二、合理确定改革范围
        三、科学制定车贴标准
        四、妥善安置驾驶员
        五、引入市场化机制
    第三节 完善配套机制建设
        一、注重法制建设
        二、加强财政体制改革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四、加强监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参公单位在公车改革中面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以海南省委党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公车改革研究综述
        2. 国外公车改革的实践
    (四)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五) 研究方法及创新
二、参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分析
    (一) 基本概念阐释
        1. 参公单位
        2. 公务用车
        3.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二)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成果比较与分析
        1. 纵向比较与分析
        2. 横向比较与分析
    (三) 参公单位在公车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 参公单位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面临的困境
        1. 公务用车改革的政策对象确定困难
        2. 公务车辆改革政策执行困难
        3. 公车改革后关于保留车辆的管理问题争议多
        4. 公车改革的政策目标难以达成
        5. 改革后面临的安置司勤人员困境
    (五) 参公单位公车改革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1. 公共政策过于简单抽象,在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
        2. 政府机构“经济理性人”本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各种自利行为发生
        3. 公共决策缺少必要的外部监督是公众对公车改革不理解的根本原因
        4. 激励机制不足引发公车改革的内部积极性不够
三、参公单位在公车改革中的有效路径
    (一) 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公车改革的思想引领
        1. 发挥舆论影响力,引导民众正确认识改革目的和意义
        2. 抓好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员参与改革的主动性
        3. 重视沟通和交流,全面动员和发挥参与改革人员的积极性
    (二) 立足实际,推进公车改革政策的执行
        1. 坚持应改尽改原则,合理确定参与公车改革的对象
        2. 严格执行规定,按要求保留改革车辆
        3. 谨慎决策,实现公车改革政策目标
        4.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规范处理取消的公务车辆
    (三) 加强公车改革后保留车辆的管理工作
        1. 全面完善改革后的公车管理制度
        2. 严格落实好日常的管理制度
        3. 加大政策监督检查的力度
        4. 应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监管
    (四) 严格控制经费,达成改革目标
        1. 强化公车油耗管理
        2. 建立单车台账
        3. 完善车辆维修程序
        4. 统一办理车辆有关业务
        5. 降低车辆折旧
    (五) 做好公车改革直接利益群体——司勤人员的分流与安置工作
        1. 坚持以人为本
        2. 坚持因地制宜
        3. 坚持积极稳妥
四、个案研究——以海南省委党校为例
    (一) 海南省委党校的基本情况
        1. 单位机构及人员编配情况
        2. 单位公车和司勤人员的基本情况
        3. 此次公车改革的整体情况
    (二) 海南省委党校公车改革面临的困境
        1. 单位混编混岗现象严重,如何确定参与车改的人员难度系数高
        2. 现有车辆情况复杂,确定保留车辆问题严峻
        3. 保留车辆标准不一,如何管理保留车辆面临挑战
        4. 改革前后费用差距较大,无法达成节支率目标
    (三) 海南省委党校公车改革具体做法
        1. 重视思想引领,积极宣传深化公车改革政策的目的和意义
        2. 严格执行改革政策,合理确定参与车改人员
        3. 坚持政策原则与实际相结合,“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车辆的保留工作
        4. 推进改革成果,做好保留车辆的管理工作
        5. 人性化地做好司勤人员分流安置工作
五、结论与讨论
    (一) 参公单位公车改革的困境现实存在且迫切需要解决
    (二) 海南省委党校的公车改革工作实践对参公单位有借鉴意义
    (三) 公车改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紧密结合
    (四) 公车改革理论指导和实践的灵活性要加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改革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公车改革进程中的必要之需
        1.1.2 研究的目标要求及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以“背景-问题-对策”为研究思路
        1.3.2 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4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1.4.1 以公共选择理论为依据,尽量规避行政效率低下
        1.4.2 以计量经济学为依据,比照计量结果和实际情况
        1.4.3 以公共权力为公车改革本质属性,确保科学改革
第二章 我国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发展历程及困境
    2.1 我国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演进
        2.1.1 规范试点与积极响应阶段
        2.1.2 节能减排与环境友好阶段
        2.1.3 全国性公车改革浪潮阶段
    2.2 我国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的困惑
        2.2.1 货币化公车改革模式的不公平
        2.2.2 集中管理改革模式的非广泛性
        2.2.3 市场化公车改革模式的不合理
    2.3 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案例价值
        2.3.1 十年探索:各方面做法突破执行瓶颈
        2.3.2 不断反思:集中管理和发展困惑契合
    2.4 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的典型性分析
        2.4.1 从内容“一个准则”到细化“四个指标”
        2.4.2 从执行“政府意志”到推行“群众公认”
        2.4.3 从结果“流于形式”到落实“直接收益”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武侯区公车集中管理案例描述
    3.1 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具体办法
        3.1.1 加强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3.1.2 明确界定改革管理的范围
        3.1.3 明确改革方案和制度规定
        3.1.4 公开拍卖之后的集中管理
        3.1.5 安置驾驶人员的转岗工作
        3.1.6 严格管理车辆并推行补贴
    3.2 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实施结果
        3.2.1 较大程度上节约了财政开支
        3.2.2 避免了车辆管理不规范行为
        3.2.3 调动了政府人员工作积极性
    3.3 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改革评估
        3.3.1 公车改革的内容合理性评估
        3.3.2 公车改革执行的广泛性评估
        3.3.3 公车改革的多样化成果评估
    3.4 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关键要素
        3.4.1 从权力分配看明确界定管理范围的关键性
        3.4.2 从公民权益看严格限制配备标准的关键性
        3.4.3 从经济效益看合理处置剩余资源的关键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武侯区机关公车集中管理明确界定管理范围关键因素分析
    4.1 明确界定管理范围关键因素理论分析
    4.2 明确界定管理范围关键因素实践分析
        4.2.1 车辆集中管理之内的管理范围
        4.2.2 车辆集中管理周边的管理范围
    4.3 明确界定管理范围的车改经验启示
        4.3.1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时监控
        4.3.2 打造公车管理信息化平台
        4.3.3 创新公车管理监督机制
        4.3.4 通过强化服务保障用车安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武侯区机关公车集中管理严格限制配备标准关键因素分析
    5.1 严格限制配备标准关键因素理论分析
    5.2 严格限制配备标准关键因素实践分析
        5.2.1 按照公务需求制定配备标准
        5.2.2 严格监控公车配备使用情况
    5.3 严格限制配备标准的车改经验启示
        5.3.1 保证配备资格具体
        5.3.2 尽量灵活配备形式
        5.3.3 详细制定配备标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武侯区机关公车集中管理合理处置剩余资源关键因素分析
    6.1 合理处置剩余资源关键因素理论分析
    6.2 合理处置剩余资源关键因素实践分析
        6.2.1 准确评估剩余资源
        6.2.2 推动资源重构再生
    6.3 合理处置剩余资源的车改经验启示
        6.3.1 停止车辆编制,冻结新车购置
        6.3.2 清理多余车辆,统一价值评估
        6.3.3 公开资源处理,接受群众监督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启示
    7.1. 制定相关法律,完善地方法规
    7.2 转变政府意识,推动改革进程
    7.3 整体集中管理,流程引入竞争
    7.4 制定刚性预算,限制用车费用
    7.5 监督改革过程,评估各项阶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因地制宜逐步推进车改进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公务用车改革效率评价研究[D]. 宋夏子.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2]南宁市公车改革货币化政策实施效果研究[D]. 秦珺. 广西大学, 2019(01)
  • [3]湖北省地级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研究[D]. 王巧. 武汉大学, 2019(09)
  • [4]事业单位公车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以广东河源H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朱志凯.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5]地方政府公车改革现状与效果评价 ——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D]. 赵婧彤. 东北财经大学, 2018(06)
  • [6]基层政府公车改革困境及出路研究 ——以温州市M镇为例[D]. 金君.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4)
  • [7]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研究[D]. 彭蕴茹.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8]地方政府公务用车改革研究 ——以鹿城区为例[D]. 葛欢欢. 华东政法大学, 2016(11)
  • [9]参公单位在公车改革中面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以海南省委党校为例[D]. 黎小军. 海南大学, 2016(03)
  • [10]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管理改革的案例研究[D]. 薛玮.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整车改进进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