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妈祖文化热

重新认识妈祖文化热

一、妈祖文化热的再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陈春阳,林国平[1](2019)在《文化节与闽台民间信仰——以福建东山关帝文化节和湄洲妈祖文化节为中心》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信仰为了消除"封建迷信"的魔咒戴上了"文化"的光环,并借助文化节的平台推动民间信仰的复兴。各种以神明命名的文化节带有浓烈的官方色彩,对民间信仰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民间信仰的合法化、神明职能的政治化、祭典活动的规范化、庆典活动的娱乐化和游神活动的大型化。同时,文化节在客观上淡化了民间信仰的神圣性和神秘性,进而赋予民间信仰时代性的特征。

谢清果,林凯[2](2018)在《妈祖文化:两岸情感沟通的媒介》文中研究指明妈祖从一个神话故事发展成为妈祖文化,其中蕴含着慈善、救苦救难的道德情感以及保佑中华民族同胞的民族情感。妈祖文化通过神话故事传说和仪式活动以及其他媒介载体进行传播,两岸以此为媒介实现情感互动和交流,改善了海峡两岸关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当然本文也就妈祖文化作为两岸情感沟通媒介过程中的不理性和异质化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潘志宏[3](2018)在《妈祖文化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妈祖信仰自宋代初年诞生以后,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和传播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内容广博、思想丰富、内涵隽永的妈祖文化。本文以妈祖文化思想为中心,通过梳理妈祖文化的历史背景,厘清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关系,探究妈祖文化的思想来源,进而提炼出妈祖文化的哲学思想,最后总结妈祖文化在当代的价值意义。第一章,历史背景。妈祖文化的历史背景主要考证了妈祖的身世背景、妈祖信俗的内容和妈祖文化的内涵。通过对妈祖文献史料的研究,可以推测出妈祖的生卒时间是相对合理的,证明妈祖的生前职业是女巫,妈祖的诞生地是福建莆田湄洲岛,但目前妈祖的世系仍然无法确定。妈祖宫庙是妈祖信俗的主要载体,妈祖信俗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主要包括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传说故事。在确定妈祖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妈祖文化“慈善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孝慈、忠义、勇敢、和平”。第二章,海洋文化。通过梳理妈祖文化中海洋文化的线索,可以发现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妈祖文化就是海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第一,妈祖的海神身份是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的产物。第二,妈祖文化贯穿在中国自宋以来的古代航海史中,例如宋代的海洋交通、元代的海运漕粮、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清代与台湾的海交等。第三、妈祖文化链接起古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主要体现在外交和贸易两个方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包括精神支撑、道德教化、和平交流和经济发展四个方面。第三章,思想来源。妈祖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是儒家、佛教和道教。首先,妈祖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是妈祖文化的思想基础。妈祖文化中蕴含的儒家思想特质是妈祖被历代朝廷所认可和推崇的根本原因。妈祖因为符合儒家《礼记》的祭祀标准而获得朝廷祭祀。历代儒者对妈祖的支持和批评体现出丰富的儒家思想。其次,妈祖文化的佛教思想主要集中在妈祖与观音的融合上。妈祖是观音菩萨化身的说法,为妈祖与观音的融合做好铺垫。二者融合的关键因素是相似的护航神职,根本原因是相通的慈悲神性。妈祖与观音的融合,实现妈祖文化对佛教思想的吸收。再次,妈祖文化在与道教文化的互动中融入道教思想。妈祖文献中包含大量的道教元素。妈祖与道教女神碧霞元君的混淆是因为二者外在形象和内在本质的相似。二神的混淆说明道教成功吸纳妈祖信仰,而妈祖与道教众神的紧密联系更丰富和充实了妈祖文化中的道教思想。最终形成了以儒家、佛教、道教为主要思想来源的妈祖文化思想内涵,也是妈祖文化哲学思想的源泉和基础。第四章,哲学思想。妈祖文化的哲学思想主要为:孝慈观、常变观和人神观。孝慈观是妈祖文化哲学思想的根基。孝慈观以儒家哲学和道德伦理为视角进行研究,其主要现实来源是妈祖生前的善行义举和妈祖逝后出现的传说故事。孝慈观的核心是妈祖文化的“仁慈”和“忠义”思想,主要表现为妈祖文化中护国庇民、惩恶扬善的内容。妈祖的“慈母形象”和“妈祖”称呼就建立在孝慈观上。常变观是妈祖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本文从中国哲学的常变范畴指出妈祖文化的常变观包括“海有万变”和“天有常道”两个层面。海洋无常是外在形式,天道反复是本质规律,而“至诚”之德是沟通常变从而改变现象的关键力量,最终才能达到“知常达变”的体悟。人神观是妈祖文化哲学思想的关键。人神观从宗教学的角度探讨妈祖文化中人神互动的范式。妈祖文化因符合“神道设教”思想的标准而得到历代官方的倡导,其决定力量是妈祖的神德,落脚点是人德。“神德配天”思想的基础是妈祖之神通和神德。在妈祖文化中,妈祖与人维持着“人神相依”、平等和谐的关系。第五章,价值意义。妈祖文化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首先,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表现为妈祖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其次,妈祖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和,体现在妈祖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一致、功能相近、精神相通。再次,妈祖文化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包括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的文化枢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纽带、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本土资源。以上内容表明,研究和弘扬妈祖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历史发展线索为脉络,从多角度、跨专业对妈祖文化思想展开研究。最终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推动妈祖文化思想哲学理论的发展,并且以妈祖德行作为标准观照个人得失,学习妈祖文化思想,践行妈祖文化“慈善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追求学问和人品的统一,提高人生境界,获得美好生活,为实现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陈丽婉[4](2017)在《社会认知视角下妈祖孝女身份建构的话语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Van Dijk的社会认知语境模式为理论框架,以《林孝女事实》为语料,从主题、总体结构和话语的风格三个方面探讨妈祖孝女身份的建构形式,以揭示其修辞策略和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研究表明,话语实践与社会身份之间是以认知为媒介的互为建构的关系。

吴连海,王琪,陈丽红[5](2017)在《妈祖文化的功能探究——基于软实力视角》文中提出妈祖文化作为影响深远的海洋文化,具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特征,是中国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影响下,弘扬和发展妈祖海洋文化,无疑是增强中国海洋软实力的重要方式。基于软实力视角探讨妈祖海洋文化的功能,对正确理解妈祖文化、弘扬妈祖文化、维持社会稳定秩序、整合海内外各方力量等具有重大意义。

王佳栋[6](2017)在《基于农户视角的旧村复垦受偿意愿调查分析 ——以福建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旧村复垦旨在鼓励农民把无人或少人居住的旧房推倒,整理成连片耕地,实现土地的优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缓解福建省城乡用地需求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旧村复垦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垦不复垦的问题,它是一个综合了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补偿,安置规划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过程。在推进旧村复垦的过程中,农户必然地对征迁补偿怀有不同程度的意愿和诉求,在补偿标准的合理性上有自己的考量,甚至对区域政府相对统一的补偿标准产生一定的分歧,而这些问题又是政府无法回避且必须兼顾解决的。本研究拟对旧村复垦所涉及农户的受偿意愿进行分析,以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和龙岩市长汀县作为研究区域,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农户复垦意愿信息。从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状况、文化渊源、政策认知以及其他因素选取理论自变量,在理论假说的基础上,运用SPSS统计分析,运用多元有序回归模型,筛选出若干影响因子,分别对农户复垦政策认知情况、复垦补偿诉求情况、复垦后转移安置意愿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复垦后耕地耕作权归属对于农户可接受补偿金额有较大影响,复垦后耕地若仍归农户耕作,农户是可以接受补偿金额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2)政府复垦政策宣传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农户对于旧村复垦项目的认知,进而影响其复垦态度和受偿意愿。(3)房屋成新度和旧房所处区域是否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在对于个别农户的复垦态度有较大影响。文化渊源对于农户的复垦意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相较于妈祖文化圈,客家文化族群的土地情结或更加厚重,接受复垦的农户比重较低。(4)绝大多数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土地依存度较高,其接受复垦意愿比较强烈,在农村中从事非农业以及城市就业的农户对于在复垦后土地上继续耕种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5)福建省当前的旧村复垦补偿标准不统一,不够细化,基本是以县级为单位,一县一标准,而补偿标准通常是县级国土部门自行起草,并没有经过专家严格的可行性论证,也没有农户代表的参与,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自然便有待商榷了。(6)大部分受访农户偏向于就近安置,因此,通过资金安置替代,或者中心村的选址就显得尤为重要。"先安置后复垦"是复垦农户的首要诉求。(7)教育、医疗和交通问题是农户生活安居关注的重要问题;安置点周围配套建设有学校、医疗机构、硬化道路是农户的主要诉求。

高凡[7](2016)在《南京天妃宫庙会信仰文化研究》文中提出妈祖信仰发源于东南沿海地区福建省莆田市,经宋、元、明、清及民国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民间信仰。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信俗类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妈祖已拥有二亿左右信众。南京天妃宫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抗战时期被破坏,2005年恢复重建。天妃宫在城市中存在,其举办的庙会不同于传统的乡村庙会。作为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的妈祖庙会,自恢复以来发生了众多变化,对庙会的神灵信仰,信仰群体,仪式活动变迁现象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等内容的考察研究,可使更多人关注南京天妃宫的庙会文化和传统民俗。本文分为六个部分阐述:第一章对研究源起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和理论等相关内容进行介绍;第二章对南京天妃宫庙会所依托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内容进行介绍,了解天妃宫及其庙会生存发展的背景环境;第三章介绍南京天妃宫庙会的基本情况,包括天妃宫庙会的神灵信仰、天妃宫庙会的历史沿革以及天妃宫庙会的组织管理等;第四章对庙会的信仰主体进行介绍,探讨庙会信众的构成及其特点;第五章对庙会当天的仪式活动及其背后的象征意义进行探讨,通过观察、探讨活动主体参与仪式活动的过程,指出仪式中人与人,人与神及神与神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提出其丰富的象征意义;第六章指出南京天妃宫庙会信仰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南京天妃宫庙会作为官祭庙会,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与社会生活的互动联系一一呈现,同时,文化内涵也体现在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意义中;最后结语通过对天妃宫庙会基本情况的探析与总结,指出其恢复以来信仰文化特点的转变。对南京天妃宫庙会信仰文化的探讨研究,为新时代城市庙会的宣传与发展提供新的途径,是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新的传承与学习,有利于传统文化在新社会的创新发展。因此,南京天妃宫庙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需进一步思考探究。

黄秀波,刘俊[8](2014)在《民间信仰空间建构与认同边界:广东惠州巽寮湾案例》文中指出基于广东惠州巽寮天后宫("大妈")与凤池岛妈祖庙("小妈")案例比较,借助田野调查、半结构式访谈以及非参与式观察法,探讨在资本主导的滨海旅游开发背景下,妈祖信仰空间建构与认同边界重构过程。研究发现,"大妈"与"小妈"妈祖信仰空间建构的逻辑路径和过程不同。"大妈"按照资本塑造、权力的集中化与合法化以及宗教话语标准化的逻辑路径,建构为多元认同的开放性空间。"小妈"由于资本的"缺场",主要通过空间权力的自我赋予与妈祖崇拜话语的地方化来凸显与强化"我者"信仰空间的认同,从而建构为"我者"闭合性空间。在民间信仰空间建构和认同边界重构过程中,资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俞黎媛[9](2014)在《当前福建“妈祖热”的生态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妈祖热"已经成为不争事实,除了庙宇大规模的重建、扩建、新建外,妈祖信仰在整个民间信仰体系中一枝独秀,沉寂多年的民俗祭典、分灵进香、绕境巡安等重新在民间热烈展演,并出现了台湾民俗、信仰回传福建的新现象。2009年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妈祖热"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经济发展、政策宽松、传统驱使、政府支持和寻根谒祖热的刺激共同促成了当前了"妈祖热",政府、民众和庙堂也要"妈祖热"的现状中反思自身在构建和谐宗教、和谐社会中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曲金良[10](2013)在《海峡两岸妈祖文化遗产传承的比较与思考》文中认为妈祖文化是全世界华人海洋信仰文化的重心,也是海峡两岸海洋信仰文化普适化、生活化的集大成。近30年来,曾经中断的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发展得以恢复,并呈现出越来越热的繁荣态势,这是由海峡两岸双方因素的互动对接形成的。目前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主要处于两岸和平的政治导向、文化节会旅游产业的经济导向、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品牌导向等政治、经济现世需求的运作层面上,而在民俗信仰文化层面上,大陆各地显然尚未恢复普遍的心灵的虔诚。大陆各地看上去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名目繁多的"妈祖文化节",大多是各地政府主导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行为,不是对妈祖的虔诚信仰,而是对妈祖信仰的仪式的表演——表演给前来"观光"的人们——目标"观众"主要是游客们——看的。这与台湾各地一直以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名目繁多的妈祖文化节会主要由妈祖信众团体组织主办而信众参与"万人空巷",大相径庭。大陆妈祖文化热能不能持续发展,能不能进一步普及传承、深入民心,归根结底,在于民众对妈祖的信仰在民俗层面上能不能升温、"落地"。这是妈祖文化可持续传承发展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二、妈祖文化热的再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妈祖文化热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节与闽台民间信仰——以福建东山关帝文化节和湄洲妈祖文化节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间信仰与文化结缘
二、民间信仰与“文化节”结合
三、“文化节”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一) 民间信仰的合法化
    (二) 神明职能的政治化
    (三) 祭典活动的规范化
    (四) 庆典活动的娱乐化
    (五) 游神活动的大型化
四、结论

(2)妈祖文化:两岸情感沟通的媒介(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为两岸情感沟通媒介的妈祖文化
    1. 妈祖文化的情感内涵
    2. 妈祖文化的媒介意义
二、妈祖文化原型:两岸情感沟通的媒介基础
    1. 妈祖神话原型
    2. 两岸情感沟通的媒介基础
三、妈祖文化仪式:两岸情感沟通的媒介场域
    1. 两岸妈祖文化仪式
    2. 仪式:情感沟通场域
四、妈祖文化传播:两岸情感沟通的媒介效应
    1. 延伸妈祖文化的媒介型态
    2. 扩大妈祖文化传播媒介效应
五、妈祖文化反思:两岸情感沟通的媒介局限性
    1. 两岸情感沟通中的不理性因素
    2. 妈祖文化的变迁与异化
六、结语

(3)妈祖文化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妈祖文化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妈祖的身世背景
        一、妈祖的生卒时间
        二、妈祖的生前职业
        三、妈祖的诞生地
        四、妈祖的世系
    第二节 妈祖信俗
        一、妈祖宫庙
        二、祭祀仪式
        三、民间习俗
        四、传说故事
    第三节 妈祖文化与“慈善精神”
        一、妈祖文化的确立
        二、妈祖文化“慈善精神”的内涵
第二章 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
    第一节 妈祖的海神身份
    第二节 妈祖文化与中国古代航海史
        一、妈祖文化与宋代海洋交通
        二、妈祖文化与元代海运漕粮
        三、妈祖文化与明代郑和远航
        四、妈祖文化与清代台湾海交
    第三节 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
        一、妈祖文化在古今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历史
        二、妈祖文化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
第三章 妈祖文化的思想来源
    第一节 妈祖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一、儒家思想是妈祖被官方认可的原因
        二、妈祖符合《礼记》制定的祭祀标准
        三、历代儒者对妈祖信仰的批评与支持
    第二节 妈祖与佛教观音的融合
        一、妈祖是观音化身之说
        二、妈祖与观音神职相近
        三、妈祖与观音神性相通
    第三节 妈祖与道教文化的互动
        一、妈祖文献中的道教元素
        二、妈祖与碧霞元君的混淆
        三、妈祖与道教众神的联系
第四章 妈祖文化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孝慈观
        一、孝慈来源
        二、孝悌之德
        三、仁慈忠义
        四、慈母妈祖
    第二节 常变观
        一、常变概说
        二、海有万变
        三、天有常道
        四、知常达变
    第三节 人神观
        一、人神概说
        二、神道设教
        三、神德配天
        四、人神相依
第五章 妈祖文化的价值意义
    第一节 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妈祖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二、妈祖文化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
        三、妈祖文化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第二节 妈祖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和
        一、妈祖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一致
        二、妈祖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相近
        三、妈祖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相通
    第三节 妈祖文化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的文化枢纽
        二、妈祖文化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纽带
        三、妈祖文化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本土资源
结论
    一、总结
    二、启示
    三、局限性
参考文献
后记

(4)社会认知视角下妈祖孝女身份建构的话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基础
    1. 语境研究的社会认知视角
    2. 话语与社会身份
    3. 社会身份与语境模式
二、《林孝女事实》的社会认知话语分析
    1. 主题
    2. 总体结构
    3. 话语的风格
三、结语

(5)妈祖文化的功能探究——基于软实力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妈祖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
    (一) 妈祖文化影响力的文化认同功能
    (二) 妈祖文化影响力的体育文化功能
二、妈祖文化软实力的凝聚力
    (一) 妈祖文化是世界华人凝聚的动力源
    (二) 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凝聚的桥梁
    (三) 妈祖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心理
三、妈祖文化的感召力
    (一) 妈祖文化感召力的教育功能
    (二) 妈祖文化感召力的旅游功能
    (三) 妈祖文化感召力的外事功能

(6)基于农户视角的旧村复垦受偿意愿调查分析 ——以福建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地票制度的研究
        1.2.3 复垦意愿的研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变量定义及运行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本选择
    2.1 研究区概况
    2.2 样本选择
        2.2.1 样本分布概况
        2.2.2 农户个体特征
        2.2.3 农户家庭特征
        2.2.4 样本区域现行补偿标准
第三章 复垦意愿分析
    3.1 拆旧及耕作态度情况分析
    3.2 政策及相关法律农户认知情况分析
        3.2.1 宅基地所有权认知
        3.2.2 旧村复垦政策农户认知情况
    3.3 影响复垦态度与耕作态度的因素分析
        3.3.1 工作地点及性质
        3.3.2 地质灾害
        3.3.3 房屋成新度
        3.3.4 文化渊源
        3.3.5 补偿标准认知
    3.4 小结
第四章 补偿诉求分析
    4.1 补偿金诉求分析
        4.1.1 补偿金额诉求
        4.1.2 补偿金构成诉求
        4.1.3 补偿金给付方式诉求
    4.2 补偿标准诉求分析
    4.3 安置意愿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南京天妃宫庙会信仰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源起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理论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南京天妃宫庙会依托的自然人文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二章 南京天妃宫庙会的基本概况
    第一节 天妃宫庙会的神灵信仰
    第二节 天妃宫庙会的历史沿革
        一、庙宇的建筑布局
        二、庙会的活动盛况
        三、庙会的组织管理
    第三节 湄州妈祖庙会
第三章 南京天妃宫庙会的信仰群体
    第一节 信仰群体的构成
        一、本土信众
        二、观音信众
        三、外来信众
    第二节 信仰群体的特点
        一、信仰功利性
        二、信仰公众性
        三、信仰包容性
        四、信仰开放性
        五、信仰个别性
        六、外来信众居多
第四章 南京天妃宫庙会的仪式活动与象征
    第一节 仪式活动的过程
    第二节 仪式活动的象征
        一、人与人
        二、人与神
        三、神与神
    第三节 湄洲妈祖庙会的仪式活动与象征
第五章 南京天妃宫庙会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 天妃宫庙会与地方社会
        一、庙会与社会经济
        二、庙会与社会政治
        三、庙会与社会文化
    第二节 天妃宫庙会与俗民生活
        一、庙会与俗民信仰
        二、庙会与俗民娱乐
        三、庙会与俗民教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民间信仰空间建构与认同边界:广东惠州巽寮湾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回顾
    1.1 宗教地理学研究回顾
    1.2 宗教信仰空间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案例地概况
    2.2 研究思路与方法
3 滨海旅游地妈祖信仰空间的建构、认同与边界
    3.1 大妈:空间的重合、认同边界的消融
        3.1.1 旅游休闲空间与妈祖信仰空间的重合
        3.1.2 开放性空间的建构与认同边界的消融
    3.2 小妈:空间的分离、认同边界的凸显
        3.2.1 旅游休闲空间与妈祖信仰空间的分离
        3.2.2 闭合性空间的建构与认同边界的凸显
4 结论与讨论

(9)当前福建“妈祖热”的生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福建“妈祖热”的表现
    1. 大量妈祖庙宇得到重建、扩建和新建
    2. 在民间信仰生态中一枝独秀
    3. 妈祖民俗仪典复兴,台湾民俗回传福建
    4. 台湾进香团队扩大,台湾妈祖分灵至闽
    5. 闽台妈祖宫庙互参巡游活动
    6. 学术和文化活动日益繁荣
    7. 妈祖信俗被列入各级“非遗”名录
二、 福建 “妈祖热”的原因分析
    1. 宗教信仰的需求长期存在
    2. 政府参与推动了“妈祖热”的升温
    3. 台胞寻根谒祖热的刺激
    4. 民俗仪式推陈出新
三、 福建“妈祖热”对构建平衡的 宗教生态范式的启示
    1. 政府在构建平衡宗教生态中的责任
    2. 民众在传承信仰文化中需要的文化自觉
    3. 主动服务社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四、妈祖文化热的再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节与闽台民间信仰——以福建东山关帝文化节和湄洲妈祖文化节为中心[J]. 陈春阳,林国平. 东南学术, 2019(03)
  • [2]妈祖文化:两岸情感沟通的媒介[J]. 谢清果,林凯. 妈祖文化研究, 2018(03)
  • [3]妈祖文化思想研究[D]. 潘志宏.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4]社会认知视角下妈祖孝女身份建构的话语分析[J]. 陈丽婉. 莆田学院学报, 2017(06)
  • [5]妈祖文化的功能探究——基于软实力视角[J]. 吴连海,王琪,陈丽红. 地域文化研究, 2017(02)
  • [6]基于农户视角的旧村复垦受偿意愿调查分析 ——以福建省为例[D]. 王佳栋.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7]南京天妃宫庙会信仰文化研究[D]. 高凡.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3)
  • [8]民间信仰空间建构与认同边界:广东惠州巽寮湾案例[J]. 黄秀波,刘俊. 人文地理, 2014(05)
  • [9]当前福建“妈祖热”的生态学研究[J]. 俞黎媛. 莆田学院学报, 2014(01)
  • [10]海峡两岸妈祖文化遗产传承的比较与思考[J]. 曲金良. 民间文化论坛, 2013(05)

标签:;  ;  ;  ;  

重新认识妈祖文化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