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救治特大面积烧伤合并多种并发症一例

成功救治特大面积烧伤合并多种并发症一例

一、成功救治特大面积烧伤伴多种并发症1例(论文文献综述)

吕津津,赵祥祥,陈淑琴,薛娟[1](2021)在《不同程度烧伤急救中建立输液方式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严重烧伤患者往往大面积皮肤缺失,大量体液外渗,伤后初期极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时快速输入液体是严重烧伤复苏和抗休克治疗的首要措施,而迅速建立输液通路成为烧伤救治的重点;由于烧伤创面外周血管网受损,可选择静脉条件受限,给输液治疗带来困难。该文综述了近几年重度烧伤患者救治初期建立输液通路穿刺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程度烧伤患者可供穿刺皮肤状况及其对应的输液穿刺方式,总结了如何对烧伤患者选取正确的穿刺方式快速建立输液通路,旨在为烧伤患者快速建立输液通路提供参考。

韩雪伟[2](2021)在《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为临床高龄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临床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55例80岁及以上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整理性别、教育水平、烧伤季节及地域、烧伤原因、烧伤面积、烧伤深度、烧伤严重程度、基础疾病、院前急救措施、伤后入院时间、治疗方法及转归等数据,并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分析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本组高龄烧伤患者共55例。1)男女比例为2:3,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农村患者占90.9%(50例),多于城镇;无伴侣患者占74.5%(41例);不同地域的高龄烧伤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伴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教育水平较低,文盲占72.7%(40例),男性患者教育水平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最主要烧伤原因是火焰烧伤,多见于男性患者,热液体烫伤次之,多见于女性患者,热固体与化学烧伤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年发病例数波动不大,冬季烧伤患者多见,占38.2%(21例),其中热固体多发生于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烧伤面积≤10%的患者多为热固体及热液体烫伤所致,烧伤面积>30%的患者均为火焰烧伤所致,且火焰烧伤均有III°烧伤创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严重程度以中度烧伤为主,火焰烧伤是高龄老人特重度烧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约41.8%(23例)的患者既往无慢性病症状,合并心血管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分别占27.3%、23.7%,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慢性疾病的患者占29.1%(16例),住院天数中位数为7d±16d,伤后入院时间中位数为6h±44d,仅有14.5%(8例)患者进行了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6)治疗以换药为主,所占比为80.0%(44例)。烧伤面积≤10%的高龄烧伤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烧伤面积>10%的治疗效果不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烧伤患者采用自体皮移植术或(和)VSD负压吸引治疗较佳,治愈占总治愈例数的81.8%(9例)。放弃治疗及院内死亡的患者约56.3%(3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高龄老人烧伤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其发生主要与性别、教育水平、生活条件、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严重程度以中度烧伤为主,死亡率高,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轻中度高龄烧伤患者采用自体皮移植术或(和)VSD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较好。

胡加平[3](2019)在《成人特大面积烧伤43例的肾功能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成人特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特大面积烧伤的治愈率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2年11月01日-2018年4月30日之间收治的43例成人特大面积烧伤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及肾功能损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烧伤总面积、Ⅲ°烧伤面积、伤后复苏时间、休克期度过情况、吸入性损伤、早期血糖变化、烧伤脓毒症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例特大面积烧伤病人中,1、患者以31-40岁年龄段患者人数达15例(34.88%)为主,肾功能正常组平均年龄40.92±9.47岁,肾功能损伤组平均年龄40.60±14.87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08 P=0.930)。2、男性34例,女性9例,男女比例:3.8:1。3、火焰烧伤有39例(90.69%),为最常见的致伤原因。4、体表总面积在80%-90%TBSA患者人数达33例,其中肾功能损伤组有9例;91%-100%TBSA有10例,其中肾功能损伤组有6例。5、肾功能正常组平均烧伤总面积(85.71±5.10)%TBSA,肾功能损伤组平均烧伤总面积(90.53±5.91)%TBSA,两组患者烧伤总面积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08),肾功能正常组的平均Ⅲ°烧伤面积(27.39±25.39)%TBSA,肾功能损伤组的平均Ⅲ°烧伤面积(48.13±27.16)%TBSA,两组患者Ⅲ°烧伤面积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49 P=0.017)。6、43例特大面积烧伤患者中肾功能正常组共有28例,其中无或有轻度吸入性损伤有6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有22例;肾功能损伤组共有15例,均是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两组患者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与肾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P=0.053)。7、伤后复苏时间大于6小时的5例患者均并发肾损伤,而≤6h的38例复苏患者,其中有10例并发肾功能损伤,两组患者伤后复苏时间对肾功能损伤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57 P=0.020)。8、43例特大面积烧伤中烧伤休克期过度不平稳有25例,其中肾功能损伤组有14例,而休克期过度平稳的18例中有1例出现肾功能损伤,两组患者休克期度过平稳与否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P=0.001)。9、肾功能正常组早期血糖变化平均为11.62±3.78mmol/L,肾功能损伤组早期血糖变化平均为14.94±5.80mmol/L,两组患者早期血糖变化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26 P=0.029)。10、特大面积烧伤并发烧伤脓毒症有24例,其中肾功能损伤组有12例,而无脓毒血症19例中肾功能损伤组有3例,两组患者烧伤脓毒症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46 P=0.019)。11、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多个因素通过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伤后复苏时间和烧伤总面积是影响成人特大面积烧伤并发肾功能损伤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结论:1.伤后复苏时间和烧伤总面积是影响成人特大面积烧伤并发肾功能损伤的最主要危险因素。2.成人特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与烧伤总面积、Ⅲ°烧伤面积、伤后复苏时间、休克期度过不平稳、早期血糖变化、烧伤脓毒症等因素相关性较大。3.病人的年龄和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与成人特大面积烧伤并发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不大。

李孝建[4](2018)在《不忘初心救危急 砥砺奋进攀高峰》文中认为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的建设发展,紧跟国内烧伤学科发展的步伐。60年来,从几张床位、几名外科医师,发展到今天拥有3个病区、100张床位、近100名医护人员的队伍,以重症烧伤救治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烧伤专科。近十几年来,学科发展紧跟形势的变化,开展亚专科建设,在重症烧伤救治网络建设、烧伤专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和管理、危重烧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综合防治等方面,已形成明显专业特色,在行业内享有良好声誉。我们将继续保持"烧伤人"救急、救危、救难的专业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努力建设区域性烧伤救治中心,为烧伤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柴家科,郑庆亦,李利根,叶胜捷,文仲光,李冀军,王淑君,李东杰,谢文忠,王君龙,海恒林,陈如俊,邵建川,王浩,李强,徐志明,徐立平,肖惠军,周丽梅,冯瑞[5](2018)在《"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八例特重度烧伤伤员救治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群体特重度烧伤伤员救治措施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〇〇医院于2014年8月2日救治的"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中8例特重度烧伤伤员的临床资料和救治情况。本组伤员中男4例、女4例;年龄22~45(34±7)岁;烧伤总面积55%~98%[(89±15)%]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面积45%~97%[(80±21)%]TBSA;本组伤员均有严重休克、吸入性损伤和冲击伤。按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及南京军区的要求,组建了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柴家科为组长,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郑庆亦为副组长,以解放军第一〇〇医院为救治基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呼吸、肾内、护理专家,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解放军第九八医院、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烧伤专家、护理人员和解放军第八五医院、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解放军第一〇一医院、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护理人员组成的救治团队,建立了特医组、特护组,采取上级组织协调、组长统一负责、团队分工合作、以烧伤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的救治策略。8例伤员中,除1例在入院前行深静脉置管外,7例均在入院后0.5~3.0 h行深静脉置管,尽快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8例伤员均行气管切开,7例采用小潮气量、低通气压的保护性通气策略行呼吸机辅助呼吸。8例伤员均行1~3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定气道损伤的严重性及愈合情况。8例伤员均于伤后3~6 d完成第1次四肢切痂+Meek植皮术,4例伤员于伤后11~16 d行第2次躯干切痂+微粒皮移植+大张异体皮覆盖术。首次抗感染治疗时统一使用广谱抗生素,之后及时调整抗生素。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护脏器功能。每个特护组负责1例伤员。伤员入院时即开始进行心理干预。早期开始康复治疗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结果伤后36 h内有5例伤员出现急性肾损伤,经积极调整液体复苏方案,至伤后第4天,5例伤员肾功能全部恢复正常。本组伤员均未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肺部并发症。1例伤员死亡,其余7例均救治成功。2例伤员分别经过2、3次手术,创面于伤后26、27 d基本愈合;5例伤员经4次或5次手术,创面基本愈合。7例伤员创面基本愈合时间为伤后26~64(48±15)d。结论上级组织协调、组长统一负责、团队分工合作、以烧伤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的救治策略是成功救治本组伤员的基础,尽快纠正休克是救治成功的前提;尽早封闭创面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维护、调理脏器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是救治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群体危重烧伤伤员的救治,烧伤的专科治疗应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其他相关学科为辅助协同。

高彩萍,张迎莉,孙妹芳,徐琳隽,吕剑虹[6](2015)在《严重烧伤伴休克患者远程转运治疗及护理》文中研究说明严重烧伤伴休克患者的远程转运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环节,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我科派人前往外地接诊5例严重烧伤伴休克患者来我院救治。患者转诊过程顺利,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4年8月2日,长途紧急接诊5例烧伤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447岁。烧伤面积均>95%,伤后1216 h进行转运,转运距离80180 km,夜间出发,转运时间最快2 h,最长达4.5 h。转

罗鹏飞[7](2014)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综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疾病,是危重病患者最具威胁且最为常见的死因。目前已发表的脓毒症流行病学和经济学数据的整合结果表明:脓毒症的疾病负担十分严重,甚至很有可能位列所有疾病首位;现有脓毒症发病机制及其相关证据的信息归纳显示:尚无统一的脓毒症发病模式,但模式间存在部分共同点,包括:过度炎症反应与免疫抑制共存,且两者都是重要死因;已有临床策略及其相关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提示:抗炎策略仍有希望成功、免疫刺激策略尚待进一步研究;历史沿革以及抗炎失败的经验启示:疾病本身的多态性、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关键时间节点的不确定性、组织细胞损伤的渐进性以及死亡通路的共同性等都是潜在的脓毒症突破口。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选择了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作为脓毒症治疗的辅助药物。选择该药的原因在于:UTI具有天然的生理性抗炎作用(针对脓毒症发病机制上游的过度炎症反应)、抗氧化作用(针对机制下游的细胞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效应)和抑酶效应(针对机制上游依靠酶解激活的炎症级联反应、机制下游细胞组织酶过度活化损伤效应以及炎症效应细胞的酶解损伤效应)。第一部分UTI用于脓毒症治疗的META分析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已有相关临床试验进行系统性总结,以了解“UTI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是否已有定论。研究方法:`严格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系统评价,包括:在制定好计划书的前提下,按照计划书全面检索、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以及数据合并,以GRADE证据等级评价系统对合并效应量推荐证据等级;秩相关和meta回归用于进一步验证并细化UTI治疗的具体方案、同时筛选可能影响病死率的其他混杂因素。研究结果:①.Meta分析显示UTI用于脓毒症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总体病死率[RR=0.58(0.44,0.76),P<0.0001(Z=3.93)]和28天病死率[RR=0.51(0.37,0.71),P<0.0001,(Z=4.05)],缓解脓毒症病情[标化均数差(SMD)=-0.77(-1.07,0.47),P<0.0001(Z=5.0)];②. GRADE推荐证据等级“极低”;③秩相关分析显示单日UTI使用次数和28天病死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秩相关系数=-0.8660,P=0.0012);④.Meta回归提示原发疾病构成可能影响UTI应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其他次要数据详见论文全文]研究结论:①.所有合并效应量的GRADE推荐证据等级均为“极低”,即目前尚不能确定上述meta合并结果的真实可信性,尚不能认为“UTI用于脓毒症治疗”是安全有效的;②.UTI用法用量上的改善,如增加单日UTI使用次数,可能更有助于其UTI应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增加;③.UTI应用于以创伤、胰腺炎为原发病的脓毒症病例时疗效或许更佳。第二部分UTI用于特大面积烧伤及烧伤脓毒症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研究目的:基于第一部分结论中的“创伤基础上的脓毒症或许对UTI的治疗反应更好”,本研究选取特大面积烧伤为研究对象,探讨UTI用于治疗烧伤脓毒症以及烧伤疾病本身的疗效。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多中心特大面积烧伤病例资料,以UTI使用视为“暴露”因素,采用类似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模型检验UTI的疗效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进而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验证;分层分析用以具体判断混杂因素的混杂效应。研究结果:①.单因素模型显示UTI的应用可提高总体存活率[OR=3.168(2.010,4.992), P<0.001]以及烧伤脓毒症的存活率[OR=3.722(1.627,8.515),P=0.001]、降低MODS发生[OR=0.505(0.305,0.836),P=0.007]以及心血管系统[OR=0.501(0.322,0.779),P=0.002]、呼吸系统[OR=0.582(0.385,0.881),P=0.010]和泌尿系统[OR=0.538(0.296,0.977),P=0.039]并发症的发生,但同时存在着7种其他辅助药物(抗氧自由基药物、胰岛素、白蛋白、保肝药物、免疫球蛋白、中医药、胸腺肽)的干扰;②.多因素分析显示UTI的使用能够提高特大面积烧伤患者总体存活率[OR=2.097(1.077,4.086),P=0.029]以及未并发脓毒症[OR=3.147(1.192,8.304),P=0.021]的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呼吸系统[OR=0.146(0.043,0.488),P=0.002]、心血管系统[OR=0.460(0.249,0.848),P=0.013]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对烧伤脓毒症的存活率无影响;③.分层分析显示:烧伤脓毒症未使用保肝药物时,UTI的OR=4.77(1.39,16.41),P=0.017;而烧伤脓毒症使用保肝药物时,UTI的OR值=2.02(0.59,6.96),P=0.260。[其他次要数据详见论文全文]研究结论:①.UTI的使用能够提高特大面积烧伤患者总体存活率以及未并发脓毒症的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存活率;②.尚不能认为UTI的使用可以提高并发脓毒症的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存活率,造成脓毒症和非脓毒症之间的差别是在于保肝药物的使用掩盖了UTI的部分疗效,而这种掩盖作用在脓毒症发生时更为明显;③.其他次要结论: UTI的使用还可降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尤其是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平均降低为1/7倍);基础病情程度(包括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合并伤,尤其是吸入性损伤)以及院前的液体复苏仍然是决定特大面积烧伤预后结局指标的重要因素,入院时如若已然发生休克,则强烈提示预后不良(死亡风险平均增加8倍);.抗氧自由基治疗是特大面积烧伤治疗中最常使用的辅助治疗,呼吸系统并发症是特大面积烧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保肝药物在MODS防治以及存活率提高(包括并发脓毒症的存活率)方面有着显着的改善效应。第三部分UTI对低急相反应脓毒症及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的影响研究目的:基于第二部分结论中的“保肝药物的使用掩盖了UTI的部分疗效,从而使得UTI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不显着”,为进一步探讨UTI与脓毒症中肝脏的相关关系,展开以下研究。研究方法:通过Smad3基因敲除鼠这一新动物模型探索脓毒症模型(基于盲肠结扎穿刺模型)的建立及其急相蛋白谱的变化;采用UTI治疗低急相反应脓毒症小鼠,观察病死率改变情况、血清学机制以及肺损伤改善情况;③.观察UTI的剂量疗效反应,并采用急相蛋白回补法,进一步探索UTI的治疗疗效是否真的由急相反应介导。研究结果:盲肠远端三分之一结扎穿刺是合适的Smad3基因敲除鼠脓毒症模型,其病死率符合建模要求,且血清炎性介质、氧化应激指标和酶学效应提示发生机制符合脓毒症病理生理变化;肝脏急性期蛋白的数字表达图谱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野生型小鼠,Smad3基因敲除小鼠CLP后急相蛋白发生变化的数目较少,相同蛋白的变化程度弱,这些都说明Smad3基因敲除鼠在CLP诱导下发生的急相反应低于野生型,即Smad3基因敲除鼠是一种低急相反应小鼠;UTI确实能够改善罹患脓毒症的基因敲除鼠存活率(61.5%vs.23.1%,Log-rank卡方检验示P=0.020),但却不能显着提高野生型小鼠脓毒症存活率。血清炎症介质、氧化指标和酶学活力检测结果显示UTI能够降低血清TNF-alpha、IL-6、MDA、SOD和弹性蛋白酶水平;还能改善脓毒症病死率和肺组织损伤病理评分,降低转录水平的IL-1beta和IL-6以及翻译水平的TNF-alpha和IL-6,还可降低肺组织SOD和弹性蛋白酶活力;体外酶学实验证实急相蛋白A1AT和UTI之间的酶学活性定量关系:1单位UTI=2.5微克A1AT;按照UTI50kU/kg和A1AT0.125g/kg治疗基因敲除鼠三分之一结扎盲肠远端穿刺模型(未设野生型组、未给药组和假手术组),结果我们发现了两者的生存曲线类似(Log-rank检验示P=0.784);不同剂量的UTI三组(10kU/kg、50kU/kg、100kU/kg)之间没有发现统计学改变,但和未给药组相比,50kU/kg和100kU/kg均能起到改善存活率的作用,线性趋势检验提示以认为由低到高的剂量组间存在着存活率增高(死亡率降低)的趋势[P=0.020(卡方值=4.822)]。[其他次要数据详见论文全文]研究结论:①.UTI可以改善肝低急相反应小鼠脓毒症存活率;一定范围内存在剂量-效应反应,但也存在着屋顶效应,改善机制可能和UTI的抗炎、抗氧化、抑酶效应有关;②. UTI可以缓解肝低急相反应小鼠的脓毒症相关肺损伤情况,缓解机制依赖于UTI在全身作用的抗炎、抗氧化、抑酶效应;③.肝脏急相反应与UTI有着共性的疗效和治疗机制,两者同时应用时,肝脏急相反应会削弱UTI治疗脓毒症的疗效;④.肝急相蛋白A1AT也可改善肝低急相反应小鼠脓毒症存活率,且与UTI相同抑酶活力条件下,生存率改善程度相当,临床可以考虑使用UTI作为A1AT的替代药物;⑤.其他次要结论:肝脏急相反应是Smad3基因起到保护机体、抵抗脓毒症生物学作用的重要机制;Smad3基因敲除可以作为肝低急相反应的动物模型。

牛利斌[8](2012)在《163例成人特重度烧伤病例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烧伤是一种由热力、化学物质、电流及放射线所引起的复杂性疾病,不仅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创伤,也是主要的战伤之一。烧伤损害的严重程度除受个体因素影响外,主要与烧伤面积和深度关系密切。大面积烧伤后除造成皮肤或其深层组织的损伤外,机体的各个脏器和系统还可出现明显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学变化,一些患者可能同时还伴有吸入性损伤、颅脑外伤、骨折等合并损伤,临床救治过程颇为复杂和艰难,涉及休克、感染、免疫、营养、水电解质平衡、创面处理、皮肤移植和功能修复等多个环节,长期以来一直是烧伤外科关注的热点问题。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烧伤防治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适合国情并具有特色的一套烧伤治疗方法,整体水平列居世界先进行列,中小面积烧伤患者的治愈率已达到98%,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愈率已接近90%。然而,近10多年的多项临床总结资料结果显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进步不大,特别是烧伤面积超过80%,Ⅲ度烧伤面积超过50%的患者病死率仍然很高,这部分患者虽然只占到烧伤总人数的7%左右,但病死率却是中小面积烧伤患者的30倍以上,是影响进一步提高烧伤总治愈率的关键因素。以往的研究已证实,内脏并发症、全身感染和吸入性损伤是导致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治疗进展缓慢,与目前人们的理念和所采取的措施有一定关系。因此有学者呼吁,改变烧伤的治疗思路与模式,加强早期处理,重在预防并发症,将“提高烧伤并发症的治愈率”改为“降低烧伤并发症的发生率”,伤后尽快有效补液复苏,尽早大范围切痂封闭创面,及时启用有效抗生素,早期肠道营养支持,主动治疗吸入性损伤,是今后大面积烧伤治疗的突出重点,也是提高大面积烧伤治疗水平的有效措施。广东地处华南地区,具有炎热和潮湿的地理环境,工业和交通较为发达,常住和流动人口较多,工业和生活烧伤事故多发,多年来一直是国内烧伤发病率较高的省份之一。南方医院烧伤科独立组建于1988年,20年来本科室收治了逾万例各类烧伤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烧伤航空救护,成批伤员救治,异体皮储存,防治创面真菌感染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此同时,也经历了许多失败和教训,其中主要问题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稳定,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欲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存在困难。针对烧伤防治未来的三大任务:即降低烧伤发病率,降低残费率和病死率,本研究收集了1991年~2010年期间163例成人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流行病学特点,脏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找出相互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内容,旨在为今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目的1.回顾性分析我科20年成人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烧伤的治愈率提供临床参考依据。2.为制定我科今后特重度烧伤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入选对象为南方医院烧伤科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住院的体表烧伤总面积≥80%或Ⅲ度烧伤面积≥50%,年龄在15岁以上的患者病历资料。因经费或各种原因自动出院的患者资料被排除本次研究。2.一般资料163例成人特重度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被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142例,女21例,男女比例为6.8:1,平均年龄33.06±11.67岁(15-85岁),火焰烧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共118例(72.4%),合并复合伤14例(8.6%),合并吸入性损伤153例(93.9%)。163例患者中共死亡32例,病死率19.6%。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内脏并发症24例(75%),全身感染7例(21.8%),吸入性损伤1例(3.1%)。伤后48h内死亡4例(12.5%),3-7d死亡7例(21.9%),8-14d死亡2例(6.3%),15~30d死亡6例(18.8%),31d后死亡13例(40.6%)。3.总体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迅速对伤情等进行评估,根据国内通用补液公式进行补液,但不拘泥于公式,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及是否行气管切开适当的增加胶体的比例及水分的补充,并根据患者的神志、心率、尿量等随时调整补液的质与量及补液速度。根据经验及药敏结果选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应用H: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创面简单清创外涂SD-Ag糊剂或复方皮维碘行暴露治疗,对于张力较大的焦痂及时行切开减张术,病房用空调和去湿机保持空气干燥,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并放宽做气管切开的指征,做好呼吸道管理,早期行切(削)痂植皮手术。术后注意防治感染,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及检验结果适时停用抗生素,防止机会性耐药菌的产生,加强脏器功能维护,注意肠内外营养支持及翻身治疗,未手术的创面保持清洁干燥,防止过早溶痂。术后5-7打开术区敷料,观察植皮情况,并行暴露治疗。溶痂后的裸露创面及时行清创植皮术,尽早封闭创面防止并发症的发生。4.研究方法根据结局不同将特重度烧伤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伤后入院时间、吸入性损伤、复合伤,辅助呼吸、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情况、早期切痂及休克期度过情况、病程中感染及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5.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社会学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t检验结果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t=-2.035,P=0.044)、烧伤面积存在统计学差异(t=-3.065,P=0.003),Ⅲ度烧伤面积存在统计学差异(t=-3.485,P=0.001)、烧伤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t=-3.831,P=0.044)。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休克期度过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x2=13.791,P<0.001),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3.383,P<0.001),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1.042,P<0.001),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297,P<0.001),感染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708,P=0.005)。2. 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是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1.本组特重度烧伤患者以21-40岁的男性为主,火焰为主要的致伤原因。2.本组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内脏并发症和全身感染。3.年龄、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休克期不平稳、感染、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与特重度烧伤患者的预后有关。其中呼吸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是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4.在特重度烧伤患者的综合治疗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注意防治呼吸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有助于降低其病死率。

徐光,盛宏申,张新颜,余巧,杨和强,李炜[9](2010)在《群发性大面积烧伤救治中的气管切开及气道管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群发性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及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方法对13例行气管切开术的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结果13例伤员中,除1例因极重度烧伤伴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于伤后48 h死亡外,其余伤员均成功度过了休克期和感染期。结论对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伤员,应尽早实施气管切开,加强气道管理,为烧伤的后续治疗奠定基础,有效提高生存率。

徐玲玲,缪春勤[10](2008)在《急诊救治群体烧伤患者的体会》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2月28日下午1点05分,某公司车间发生一起锅炉爆炸事故。造成1人当场死亡,4人重伤,另有26人不同程度受伤,送入我院救治的共22例。现将急诊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二、成功救治特大面积烧伤伴多种并发症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功救治特大面积烧伤伴多种并发症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程度烧伤急救中建立输液方式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静脉留置针在不同程度烧伤救治中的应用
    1.1 轻、中度烧伤
    1.2 重度烧伤
    1.3 特重度烧伤
2 重度、特重度烧伤静脉穿刺方式选择
    2.1 中心静脉导管
        2.1.1 腋静脉
        2.1.2 股静脉
    2.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2.2.1 优点
        2.2.2 缺点
        2.2.3 其他使用
    2.3 经烧伤创面创建输液通路
        2.3.1 PICC
        2.3.2 CVC
    2.4 静脉切开创建输液通路
3 特重度烧伤非静脉穿刺方式选择
    3.1 骨髓腔输液
        3.1.1 国内外现状
        3.1.2 院前救治中的应用
        3.1.3 输液装置类型
    3.2 静脉式输液港
4 小 结

(2)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高龄烧伤患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成人特大面积烧伤43例的肾功能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英文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严重烧伤伴休克患者远程转运治疗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转运过程中的治疗与护理
    2.1转运前的准备
    2.2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处置
    2.3转运后的交接
3讨论
    3.1烧伤救治
    3.2安全转运是救治的关键

(7)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UTI 用于脓毒症治疗的 META 分析
    一、 引言
    二、 课题设计
    三、 材料和方法
        (一) 纳入排除标准
        (二) 检索方法
        (三) 数据收集与分析
    四、 结果
        (一) 基本情况
        (二) 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估
        (三) META 分析结果
    五、 讨论
        (一) 内部真实性评价
        (二) 外部真实性评价
        (三) 同类研究对比性评价
        (四) 局限性评价
    六、 结论
第二部分 UTI 用于特大面积烧伤及烧伤脓毒症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一、 引言
    二、 课题设计
    三、 材料和方法
        (一) 资料来源
        (二) 病例选择
        (三) 数据收集
        (四) 统计分析
    四、 结果
        (一) 基本情况
        (二) 单因素模型筛选 UTI 相关指标
        (三) 多因素模型检验 UTI 相关疗效
        (四) UTI 与总体存活率、烧伤脓毒症存活率
        (五) 分层分析探索 UTI 治疗烧伤脓毒症的混杂因素
    五、 讨论
        (一) UTI 与存活率的关联性
        (二) 关联的一致性和合理性解释
        (三) 肝脏在脓毒症和严重烧伤中所起作用
        (四) 本研究局限性
    六、 结论
第三部分 UTI 对低急相反应脓毒症及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课题设计
    三、 材料和方法
        (一) 主要仪器
        (二) 试剂配制
        (三) 技术步骤
        (四) 统计分析
    四、 结果
        (一) 动物模型的准备和验证
        (二) UTI 用于低急相反应脓毒症的治疗
        (三) UTI 与肝急相反应关系的进一步验证
    五、 讨论
        (一) 有效性和论证强度讨论
        (二) Smad3 与 A1AT 之间关系
        (三) 本实验的局限性
    六、 结论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8)163例成人特重度烧伤病例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
发表论文一览表
致谢
统计学证明

(9)群发性大面积烧伤救治中的气管切开及气道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气管切开
    1.3 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早期气管切开的重要性
    3.2 正确掌握气管切开指征
    3.3 气管切开所起作用
    3.4 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

四、成功救治特大面积烧伤伴多种并发症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程度烧伤急救中建立输液方式的研究进展[J]. 吕津津,赵祥祥,陈淑琴,薛娟. 人民军医, 2021(07)
  • [2]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D]. 韩雪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21
  • [3]成人特大面积烧伤43例的肾功能临床分析[D]. 胡加平.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4]不忘初心救危急 砥砺奋进攀高峰[J]. 李孝建. 中华烧伤杂志, 2018(11)
  • [5]"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八例特重度烧伤伤员救治分析[J]. 柴家科,郑庆亦,李利根,叶胜捷,文仲光,李冀军,王淑君,李东杰,谢文忠,王君龙,海恒林,陈如俊,邵建川,王浩,李强,徐志明,徐立平,肖惠军,周丽梅,冯瑞. 中华烧伤杂志, 2018(06)
  • [6]严重烧伤伴休克患者远程转运治疗及护理[J]. 高彩萍,张迎莉,孙妹芳,徐琳隽,吕剑虹.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5(03)
  • [7]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综合分析[D]. 罗鹏飞. 第二军医大学, 2014(04)
  • [8]163例成人特重度烧伤病例的临床回顾性分析[D]. 牛利斌.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 [9]群发性大面积烧伤救治中的气管切开及气道管理[J]. 徐光,盛宏申,张新颜,余巧,杨和强,李炜. 西南国防医药, 2010(03)
  • [10]急诊救治群体烧伤患者的体会[J]. 徐玲玲,缪春勤. 现代医药卫生, 2008(19)

标签:;  ;  ;  ;  ;  

成功救治特大面积烧伤合并多种并发症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