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知与汉英文化专有词汇的对等解释

文化认知与汉英文化专有词汇的对等解释

一、文化认知与汉英文化专有词目等值释义(论文文献综述)

沈俊杰[1](2021)在《麦都思与翟理斯汉英词典比较研究》文中认为

冯俊毓[2](2021)在《司登得《汉英合璧相连字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浩囡[3](2021)在《四款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APP对比分析》文中提出

孙明欣[4](2021)在《“天”及其词语在传教士辞书中的变迁与启示》文中提出晚清民国时期,随着我国门户逐渐开放,传教士来华活动再次活跃起来。他们本着传教的目的融入中国社会,学习中华文化,而促进宗教本土化传播的关键环节就是掌握汉语。为学好汉语并为后来来华传教士提供高效便利的学习工具,传教士们编纂了多部汉语学习辞书,收录了大量的汉字及其相关词语,其中还涉及中国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内容的阐释,为来华西人学习汉语提供了巨大帮助。通过梳理这一时期传教士编纂的双语辞书,从汉语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度出发,窥探其汉语学习的过程,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天”字文化内涵丰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对传教士来说既是其学习汉语的基础词汇,也是将基督教义和中华传统信仰相结合的纽带,因此本文选取“天”及其词语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语料分析法和描写对比法,建立辞书语料信息库,从传教士角度,梳理“天”及其词语在传教士辞书中的发展轨迹,理清其古今演变过程,进而探讨出晚清民国时期传教士辞书编纂对汉语语文辞书编纂的影响,挖掘其对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的价值。论文主体包括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现状、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语料来源;第一章基于辞书信息库,对“天”字释义进行分类描写和对比分析,探索其释义发展过程;第二章以信息库中“天”的相关词语为具体研究对象,对辞书中检索到的词语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天”字词语在辞书中的演变特点;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阐述传教士辞书对汉语语文辞书和外向型汉语辞书编纂的影响和借鉴价值及传教士汉语学习的经验启示;结语部分总结前文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传教士辞书研究的意义。本文从传教士视角出发,以辞书为载体,以“天”及其词语为具体研究对象,探索对当代汉语国际教育的现实意义,希望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有所帮助,为更多汉语非母语的学习者提供新的学习途径。

杨亚妮[5](2021)在《传教士辞书中“金”字及词语的历时演变与现实意义》文中认为晚清民国时期传教士来华,西方的科学文化等新成果也随之传入中国。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西文明交流碰撞,西方文化的新概念、新语词进入汉语系统,促进了汉语的近现代转型。19世纪到20世纪是汉语新词新义大量峰出的阶段,以马礼逊为代表的来华传教士编纂的辞书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过渡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传教士辞书作为学习语言的工具书,在承上启下的特殊历史时期,能够反映出汉语近现代转型的过程。其次,传教士辞书是传教士们站在二语学习者的角度学习汉语的产物,作为二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和策略,通过研究传教士辞书,总结并借鉴传教士们的汉语学习策略,有助于对外汉语辞书的编纂和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推广。“金”字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作为哲学思想“五行”之一,它已经渗透到人们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汉语近现代转型过程中,被逐步赋予了近代科技色彩,成为化学元素之一;“金”字构成的词条涉及到财富、品格与意志,多为人们所用表达美好祝愿,在传教士辞书中也被大量收录和重视。本文选取晚清民国时期,传教士辞书中“金”字及词条释义作为研究内容,探究“金”字及其构词在这一过渡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从而梳理传教士辞书脉络、认识汉语近现代转型过程的特点。通过分析传教士辞书编纂的特点、汉语学习的释义策略,以期促进现今对外汉语辞书的编纂。通过对“金”字义项的分析,探索晚清民国时期的传教士辞书在义项上起到传承旧义项,为旧义项增添新内容,归纳新义项的作用。通过对“金”构词用语收录情况的分析,探究传教士辞书所收录的中国民风民俗词语的规律:部分不常见、随着语言发展淡出人们视野的词汇在传教士辞书中很少被收录,后来在近现代汉语系统中也渐渐消失;某些词语义项下的构词随着语言的发展,东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构词的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在释义策略上,总结并学习传教士通过“以词义带字义”“以句义带词义”的方式,利用语境记忆汉语词汇的方式。最后,通过分述传教士辞书影响语文辞书检索方式、释义;影响对外汉语辞书的收录义项及词条的传承、释义策略、文化内容、构字信息等,明确传教士辞书的意义和价值。晚清民国的传教士辞书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填补了早期国人辞书与近现代语文辞书之间的空白,对汉语近现代转型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从微观切入,从“金”字着眼,以此管窥传教士对“金”认识的深化过程;站在域外视角,研究传教士作为二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并从中汲取经验,给汉外辞书的编纂以启发,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丰富该领域的研究。

宋楠[6](2021)在《二语学习者视角下的西人辞书研究 ——以单字“都”及其构词用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辞书作为一种高效的语言学习工具,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其作为一种文献材料无论是对于史学研究、语言学研究还是汉学研究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同时包含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性现象以及一词多音现象情况的“都”字作为具体研究对象。该字在汉语中义项较为繁杂,在汉语国际教学中属于必须掌握的初级词,且对于汉语非母语学习者来说较易出现偏误。根据“都”字在本文所涉及到的二十余本辞书中的收录情况,分别从义项及词条编写度进行分析,探讨对国际汉语教学方面的启发与建议。本文第一章对涉及到的各本辞书收词特点及辞书大致情况做了介绍,具体分析了各辞书中“都”字的具体义项收录情况。第二章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汉-英类西人辞书中“都”字词条下用例的处理情况,将辞书用例分为词语类用例和短句类用例并进行了具体的整理分析,还对西人辞书中“都”字的英文对译词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章分析了“都”字在现代外向型汉语辞书中的具体词条编写情况,并与西人辞书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前两章分析内容,进一步提出对当代外向型汉语辞书的词条编写建议。晚清民国时期的西人辞书作为一种学习词典,由于其编写者为汉语非母语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更能贴近汉语学习者的需要。现代由汉语母语者编写成的汉语学习词典,可能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无法准确预估,而西人辞书由于其编写者同时也是二语学习者,这一特性使得其可以为我国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提供一些借鉴价值。

程露晨[7](2021)在《《汉字笔画系统-首部汉俄词典试编》文化特色词条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汉学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汉学家词典也越发受学界重视。俄罗斯是词典编纂和研究的强国,在380多年的汉学发展史上,编纂出版了数十部汉俄、满俄、蒙俄及多语字典和词典,其中王西里院士(1818-1900)编写的《汉字笔画系统——首部汉俄词典试编》(以下简称“王西里词典”)是俄国第一部印刷出版的汉俄词典,研究这部词典不仅有助于了解王西里的汉学思想,也有助于掌握汉俄词典编纂的特点。本文以王西里词典中的文化特色词条目为研究对象。本文首先剖析“文化特色词”的内涵并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通过人工检索和甄别,查检出该词典中的文化特色词共计2221个。论文将王西里词典中的文化特色词分为物质文化特色词、制度文化特色词和精神文化特色词3大类,20个次类。接着,从词典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入手考察文化特色词条目的编排、释义和用例。研究表明,王西里词典留有深刻的东西方文化的印记,既深受中国的“六书”理论等古汉语言文字学的影响,又从西方学者用拉丁字母为汉语注音的尝试中获得启发,同时也继承与发展了俄国汉学独辟蹊径的研究传统,王西里词典是首部应俄国汉语教学而生的汉俄词典,专门性、专业性和独创性尤为明显。本文运用词典学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王西里词典中的文化特色词条目加以探究,高度肯定了王西里词典对俄国汉语教学与研究、汉俄词典编纂以及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本研究既能丰富对王西里的汉学思想的专门研究,也能给俄国汉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同时能为国内学术界研究清代语言和历史、中俄交往史提供丰厚的第一手资料,也能为汉俄词典的编纂以及文化特色词的外译提供借鉴。

黄锦鸿[8](2020)在《双语词典中的编者主体(间)性——以汉英词典的词目翻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主体(间)性思想,研究双语词典中的编者主体(间)性。通过对词目翻译的比较和分析,着重探讨国内出版的五本主流汉英词典进行词目翻译时体现的编者主体性及其涉及的主体间性。本文认为,汉英词典词目翻译过程是围绕意义对等的主体间性构建的过程。编者主体性对汉英词典词目翻译风格异质性形成有推进作用,也可能导致错误和缺漏。编者主体(间)性对汉英词典词目翻译改善的启示有两方面:形成主体意识以及建立有效的主体间性。

胡文飞[9](2020)在《汉英词典儒学词的例证研究——现状描述与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儒学词是中国文化词的精髓,而例证是译义的延伸,服务于用户的理解和产出需求。因此,基于例证结构研究汉英词典的儒学词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层抽样和对比,基于例证的认知功能和交际功能,分析了八部汉英词典儒学词的例证功能特征。结果表明:汉英词典儒学词例证配置数量少,依存性强,简化了语言认知和交际功能;对比显示,汉英词典儒学词例证功能不断弱化,其文化认知和交际功能不断虚化,系统性不强。此外,抽样显示部分例证映射不系统,关联性、能产性不足,影响了儒学词的交际功能。对汉英词典儒学词的研究有利于分析例证的现状结构和功能特征,为提高汉英词典编纂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于琳德[10](2020)在《学生口译员应对文化缺省现象研究 ——以五届全国口译大赛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五届全国口译大赛中学生口译员汉英交替传译音视频为语料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学术性研究论文。本论文主要是针对汉英交传中文化缺省现象进行相关语料研究。“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作为同一文化背景、使用同一文化的人在交际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现象,往往会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交际双方出现语义空白,使得跨文化交流不能顺利进行。文化缺省常会导致学生口译员在口译实践中出现漏译和误译。本文通过选取语料中典型案例,着重分析了文化信息如何在口译理解过程中产生缺失,并在图式理论、释义理论和关联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其补偿策略。本研究首先对五届全国口译大赛汉英交传决赛音频进行收集整理,从中标记出汉英交传中文化缺省部分典型案例,将汉英交传中文化缺省分为以下四类:三/四字格词、专有名词、诗词、习语类。并着重通过对习语部分选手口译的分析,总结出其口译中常用的补偿方法:直译、意译、省略及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综合策略。通过对文化缺省现象的分类以及对学生口译员补偿策略的分析,希望可以为译者解决汉英口译文化缺省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使译者做出更高质量的译文,为口译实践与教学以及相关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文化认知与汉英文化专有词目等值释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化认知与汉英文化专有词目等值释义(论文提纲范文)

(4)“天”及其词语在传教士辞书中的变迁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语料来源
第一章 传教士辞书中“天”字释义研究
    第一节 辞书中“天”字义项收录情况
    第二节 辞书中“天”字义项演变分析
    第三节 传教士辞书在“天”字义项演变中的作用
第二章 传教士辞书中“天”字词语研究
    第一节 辞书中“天”字词语收录情况
    第二节 辞书中“天”字词语收录情况分析
    第三节 辞书中“天”字词语收录特点
第三章 传教士辞书的影响与启示
    第一节 传教士辞书对汉语语文辞书的影响
    第二节 外向型汉语辞书对传教士辞书的借鉴
    第三节 传教士辞书对汉语学习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天”字义项分类信息库
    附录2 .“天”字词语信息库
    附录3 .“天”字词语分类信息库
致谢

(5)传教士辞书中“金”字及词语的历时演变与现实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传教士辞书中“金”的释义情况
    第一节 传教士辞书中“金”字义项的收录情况
    第二节 传教士辞书“金”字义项纵向对比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传教士辞书中“金”的构词用语
    第一节 传教士辞书“金”字词语的收录情况
    第二节 传教士辞书“金”字词语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传教士辞书对语文辞书及对外汉语辞书编纂的意义
    第一节 传教士辞书对语文辞书的影响
    第二节 传教士辞书对对外汉语辞书编纂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传教士辞书中“金”字义项横向比较
    附录2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及外向型汉语辞书中“金”字义项变化情况
    附录3 各辞书中“金”字构词义项状况

(6)二语学习者视角下的西人辞书研究 ——以单字“都”及其构词用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近代辞书中单字“都”的处理情况
    第一节 义项间的横向对比
    第二节 义项间的纵向对比
    小结
第二章 双语辞书中“都”字用例的处理情况
    第一节 双语辞书中中文用例的编录情况
    第二节 双语辞书中副词“都”在句例中的英译分析
    小结
第三章 西人辞书对现代外向型汉语辞书的启示
    第一节 现代外向型汉语辞书对西人辞书的传承与完善
    第二节 现代外向型汉语辞书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西人辞书对外向型汉语辞书编写的启示
    第四节 外向型汉语辞书“都”字词条设计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各辞书中“都”字字形、字音情况
    附录2 “都”字实词义项(名词、动词、形容词)
    附录3 “都”字虚词义项(叹词、副词、介词)
    附录4 “都”字其他情况义项
    附录5 “都”字词类例证及其英译
    附录6 “都”字短句类例证及其英译
致谢

(7)《汉字笔画系统-首部汉俄词典试编》文化特色词条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文化特色词研究概述
    第一节 文化特色词的界定
        一、文化特色词溯源
        二、相关概念及其异同辨析
        三、本文对文本化特色词的理解
    第二节 文化特色词的选取
        一、文化特色词的选取依据
        二、文化特色词的选取步骤
        三、文化特色词在王西里词典中的呈现方式
    第三节 文化特色词的分类
        一、物质文化特色词
        二、制度文化特色词
        三、精神文化特色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化特色词条目编排研究
    第一节 收词立目
        一、收词情况
        二、立目情况
    第二节 编排方式
        一、部首与笔画
        二、汉字笔画系统
    第三节 编排价值
        一、汉音俄译方案
        二、对后世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特色词条目释义研究
    第一节 释义方法
        一、主要释义方法
        二、辅助释义方法
    第二节 释义结构
        一、文化义项缺失
        二、文化义子缺失
        三、文化义子显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化特色词条目用例研究
    第一节 用例数量
    第二节 用例类型
    第三节 用例内容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文化特色词表

(8)双语词典中的编者主体(间)性——以汉英词典的词目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编者主体(间)性与双语词典
    2.1 主体(间)性的定义、特点及关系
    2.2 主体(间)性的理论价值
    2.3 双语词典中的编者主体(间)性及其对双语词典研编的意义
        2.3.1 双语词典中的编者主体性
        2.3.2 双语词典中的编者主体间性
        2.3.2. 1 编者-用户主体间性
        2.3.2. 2 编者-编审人员主体间性
        2.3.2. 3 编者-两个语言共同体主体间性
3 汉英词典词目翻译的编者主体(间)性
    3.1 主体性、主体间性与意义(5)
    3.2 汉英词典词目翻译的编者主体性及其作用
    3.3 编者主体(间)性对改善汉英词典词目翻译的启示
        3.3.1 形成主体意识
        3.3.2 建立有效的主体间性
4 结语

(9)汉英词典儒学词的例证研究——现状描述与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例证的功能回顾与研究路径分析
    1.1词典功能研究构成本文的理论基础
    1.2例证功能的分析路径为本文提供了研究框架
2 汉英词典儒学词例证功能分析
    2.1研究对象
    2.2研究过程和问题
        2.2.1 研究过程
        2.2.2 研究问题
    2.3数据分析
        2.3.1儒学词例证配置的现状分析
        (1)数量和结构特征描述
        (2)依存性分析
        (3)汉英词典儒学例证的完整性分析
        2.3.2儒学词例证的对比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汉英词典儒学词例证数量少,例证依存性强,简化了认知和交际功能
        3.1.1 汉英词典儒学词例证数量少,且例证配置比偏低,简化了语言的认知和交际功能
        3.1.2 汉英词典儒学词高度依存于《现汉》,创新性不足,简化了文化的认知和交际功能
    3.2儒学词例证结构虚化特征显着且系统性不强,影响文化认知和交际功能
        3.2.1 历时发展的结构对比显示儒学词例证虚化特征显着,影响例证的文化认知功能
        3.2.2 例证的配置比偏低降低了例证系统性,影响了例证结构的文化交际功能
    3.3 表征效度的例证功能的分析显示,部分儒学词例证功能被显着弱化
        3.3.1 例证的映射特征
        3.3.2 例证的关联性
        3.3.3 例证的能产性
4 结语

(10)学生口译员应对文化缺省现象研究 ——以五届全国口译大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文章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文化缺省的定义
    2.2 国内外文化缺省现象翻译研究
    2.3 总结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文化图式理论
    3.2 释义理论下的口译研究
    3.3 关联理论下的口译研究
第四章 语料中文化缺省现象分析
    4.1 语料说明
    4.2 语料中文化缺省的分类
        4.2.1 三/四字格词
        4.2.2 专有名词
        4.2.3 习语
        4.2.4 诗词
第五章 语料中学生口译员翻译补偿策略
    5.1 直译
    5.2 意译
    5.3 省略
    5.4 综合法
    5.5 失误案例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部分源文和引文对照表

四、文化认知与汉英文化专有词目等值释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麦都思与翟理斯汉英词典比较研究[D]. 沈俊杰.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司登得《汉英合璧相连字汇》研究[D]. 冯俊毓. 北京大学, 2021
  • [3]四款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APP对比分析[D]. 李浩囡. 鲁东大学, 2021
  • [4]“天”及其词语在传教士辞书中的变迁与启示[D]. 孙明欣.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5]传教士辞书中“金”字及词语的历时演变与现实意义[D]. 杨亚妮.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6]二语学习者视角下的西人辞书研究 ——以单字“都”及其构词用例为例[D]. 宋楠.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7]《汉字笔画系统-首部汉俄词典试编》文化特色词条目研究[D]. 程露晨.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8]双语词典中的编者主体(间)性——以汉英词典的词目翻译为例[J]. 黄锦鸿. 外国语言文学, 2020(06)
  • [9]汉英词典儒学词的例证研究——现状描述与功能分析[J]. 胡文飞. 外国语文, 2020(05)
  • [10]学生口译员应对文化缺省现象研究 ——以五届全国口译大赛为例[D]. 于琳德. 延边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文化认知与汉英文化专有词汇的对等解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