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物有降脂作用

哪些食物有降脂作用

一、哪些食物有降血脂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想[1](2021)在《玉米须降血脂、改善肝损伤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玉米须水煎液降血脂、保护肝组织的作用,并结合代谢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空白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饲养,剩余大鼠给予高脂饲料4周进行造模。将成模后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阳对组(立普妥)、玉米须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继续喂食高脂饲料。空白组每天用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阳对组(立普妥)和玉米须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相应体积的给药剂量,连续8周。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禁食12h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中 TC、TG、LDL、HDL、游离脂肪酸、SOD、MDA、GSH、AST、ALT的含量,然后取出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测观察、氧化应激因子(SOD、MDA、GSH)的检测。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找出高脂血症大鼠对血清和肝组织中进行差异标志物的筛选,对玉米须回调作用进行考察,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并运用RT-PCR技术检测肝脏参与脂质代谢的相关基因(AMPK、CYP7A1、CPT1)含量的表达。结果:高脂血症大鼠的体重、Lee’s指数和体脂率显着升高,血清中的TC、TG、LDL含量明显升高,HDL含量明显降低;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肝组织有明显损伤,并且血清中的AST、ALT、MDA含量明显升高,SOD、GSH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GSH含量明显降低;经过玉米须治疗8周后,玉米须组大鼠的体重、Lee’s指数和体脂率显着降低,血清中的TC、TG、LDL含量明显降低,SOD、GSH含量明显升高,但HDL无明显变化;病理切片显示肝损伤明显改善,血清中的AST、ALT、MDA含量明显降低,SOD、GSH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GSH含量明显升高。通过对肝组织和血液的代谢组学研究,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有2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共14条,主要有亚油酸代谢,半乳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这些代谢通路中的生物标志物(如亚油酸、UDP-葡萄糖、葡聚糖、甘油磷脂、溶血卵磷脂)在经玉米须给药后明显向空白组回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的AMPK、CYP7A1、CPT1 mRNA的水平明显降低,经玉米须给药后,AMPK、CYP7A1、CPT1 mRNA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玉米须能够降低体内血脂水平,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大鼠体重、Lee’s指数和体脂率,同时降低血清中TC、TG、LDL和游离脂肪酸水平,从而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玉米须具有抗氧化应激和保护肝组织的功能,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水平,修复肝组织;升高血清和肝组织中SOD、GSH-PX水平,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MDA水平,从而减轻ROS对肝细胞的损伤。通过对血液和肝组织代谢组学的代谢组学研究发现,高脂血症大鼠出现了严重的糖脂代谢紊乱,经过给予玉米须水煎液治疗后,能够回调部分代谢途径。玉米须水煎液能够激活AMPK信号通路,通过增加AMPK、胆固醇分解限速酶CYP7A1和脂肪酸分解限速酶CPT1的mRNA的表达,促进体内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分解,降低血脂水平,从而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脂质代谢。

李树洲[2](2021)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以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初步探究四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进一步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方法:筛出100只ICR清洁级小鼠,雌雄各半,在实验前控制适合动物生活的条件下适应性喂养一周,随机抽取12只小鼠用作空白组。其余88只小鼠用于造模,连续5d腹腔注射STZ,注射剂量为50mg/kg。于第一次注射起算的第7d,禁食不禁水7小时测小鼠空腹血糖,挑出血糖值大于11.1mmol/L的小鼠用于实验分组。对79只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综合血糖和体重,将其随机分为10组,雌雄均有,即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高、低剂量组,血塞通注射液高、低剂量组,丹参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灯盏花素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给药两周,除灯盏花注射液高剂量组早晚各腹腔注射一次外,其余各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一次。期间观察小鼠毛发色泽、尿量、体重升降、饮食饮水量及精神状况并记录。给药2周小鼠眼静脉丛取血,用生化仪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用酶标仪测血清胰岛素(INS)含量;取肝匀浆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取胰腺HE染色后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对血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一般症状的影响:血塞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灯盏花注射液能使2型糖尿病小鼠精神状态和多尿及饮食饮水现象好转,并使体重维持相对恒定;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组小鼠精神状态、尿量、体重及饮食饮水量较之前无明显改变。对糖代谢的影响:丹参注射液低剂量和灯盏花注射液低剂量能够显着降低FBG值(P<0.01),明显升高INS含量(P<0.05);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有升高FBG的作用(P<0.05);血塞通注射液组FBG值变化不大。对脂代谢的影响:四个注射液均能够明显降低TG、CHO含量(P<0.05);丹参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可明显升高HDL-C含量(P<0.05),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对HDL-C含量无明显影响;丹参注射液可明显降低LDL-C含量(P<0.05),其余各注射液对LDL-C含量无明显影响;四个注射液均能改善血脂紊乱。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四个注射液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强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均有提高抗氧化作用的能力。对胰腺组织形态的影响:血塞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灯盏花注射液能够修复胰腺组织损伤、增强胰岛细胞功能,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胰腺组织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1.丹参注射液和灯盏花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一般症状,降糖作用明显,在临床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时可以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2.血塞通注射液可缓解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的一般症状,对血糖没有明确的影响,在临床糖尿病后期合并脂代谢紊乱时可以缓解其合并症,但应注意血糖的变化。3.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一般症状无明显的改善作用,可升高血糖,在临床糖尿病后期合并脂代谢紊乱时可以缓解其合并症,但应防止其引起血糖升高的负面作用。

侯宇方[3](2020)在《健脾化湿方对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脾虚湿困型患者在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健脾化湿方,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血糖和血脂数据,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健脾化湿方对本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脾虚湿困型患者7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湿方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糖和血脂数据,并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统计学意义,评价健脾化湿方对于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的有效性,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安全性指标进行观察,评估其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一般性资料上,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有降低血糖及血脂的作用,其中,治疗组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单项症状中,除形体肥胖症状治疗前后未见明显改善,其余各项症状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72.72%、21.2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本课题研究可表明,健脾化湿方可明显改善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并可增加西药降低血糖、血脂的效果。安全性高,可更深入探究并推广使用。

阴龙飞[4](2020)在《盐地碱蓬膳食纤维制备及降脂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优化盐地碱蓬膳食纤维(盐地碱蓬DF)的提取工艺、完成制备高纯度盐地碱蓬DF并检测其理化性质,探讨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解法提取盐地碱蓬DF,以料液比、蛋白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分别为因素进行实验,以DF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设计优化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以亚硝酸根和胆固醇为指标,确定盐地碱蓬DF吸附能力;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建模组50只,用高脂饲料喂养建模组进行建模,80 d后,眼眶取血检测血脂水平,将血脂含量升高并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着的大鼠作为成功高脂模型纳入实验,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盐地碱蓬DF高、中、低3个干预组),实验期间,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采用灌胃给药方式(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干预6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摄食量、肝重、附睾周围脂肪重量、肝脏系数及血清血脂等指标。结果1单因素试验条件为:料液比1∶25(g/mL)、木瓜蛋白酶添加量16%、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50℃、pH=7;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L)、木瓜蛋白酶添加量20%、酶解时间4 h、pH=8、酶解温度52℃。2盐地碱蓬DF在pH=2和pH=7的条件下,对亚硝酸根离子和胆固醇都有吸附能力,在pH=2,t=2 h时,对亚硝酸根离子的吸附能力最强,在pH=7,t=30 min时对胆固醇的吸附力最强。3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盐地碱蓬DF干预组的体重、摄食量、肝重、附睾周围脂肪重量、肝脏系数均有下降,其最大降幅分别为:26.21%、26.66%、44.72%、57.14%、39.92%。血脂方面,较高脂模型组,盐地碱蓬DF干预组均能使TC、TG、LDL-C值降低,其最大降幅分别为:8.76%、87.20%、60.50%。较阳性组,盐地碱蓬DF干预组TC水平与其相近,TG效果不显着,而LDL-C值降低和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着,LDL-C降低:38.16%,HDL-C升高:27.01%。表明盐地碱蓬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肝重以及附睾周围脂肪重量都具有一定的控制其增重的作用,并且对高血脂有降脂作用。结论优化了盐地碱蓬DF的提取工艺,完成了高纯度盐地碱蓬DF的制备,检测到其在体外对NO2-和TC都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发现盐地碱蓬DF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摄食量、肝重、附睾周围脂肪重量的增加都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高血脂有降脂作用。图12幅;表17个;参116篇。

徐霞[5](2020)在《藜麦蛋白质及多肽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脂作用及其降脂产品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而多发的代谢性疾病,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糖尿病等常见代谢疾病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藜麦是一种高蛋白的优质杂粮,在谷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配比合理,具有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但对其降血脂活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藜麦为原料,提取藜麦蛋白质,以胆酸盐吸附作用为评价指标,酶解制备具有降血脂活性的藜麦多肽,并利用高脂血症小鼠模型探讨藜麦蛋白质及多肽的降脂作用,同时以藜麦多肽为主要原料开发一款具有功效性的藜麦多肽饮料,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藜麦蛋白质,结果显示,提取的藜麦蛋白质蛋白质含量为68.22%±3.19%,(n=5);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藜麦蛋白质亚基主要分布在50、3540、3035、1525 kDa;氨基酸检测结果表明藜麦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8.21%、37.88%和9.91%。体外胆酸盐吸附实验模拟藜麦蛋白质的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藜麦蛋白质对胆酸盐的吸附在60min已完全达到饱和;随着藜麦蛋白质添加量和胆酸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后趋于饱和;当胆酸盐浓度为5 mg/mL时,1 g藜麦蛋白质对胆酸盐的吸附量达(226.84±0.42)mg。2、酶解藜麦蛋白质:以水解度(DH)和体外胆酸盐吸附作用为指标综合评价,筛选酶解效果较好的反应蛋白酶,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并得到最佳酶解工艺,制备具有降血脂活性的藜麦多肽,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酶解效果较好,最佳酶解工艺为:酶解pH=7.0,酶解温度55℃,酶添加量6000 U/g,底物浓度3%,酶解时间2 h。在最优酶解条件下,水解度(DH)为38.22%±0.65%,藜麦多肽吸附胆酸盐的总量达(7.56±0.11)mg/mL。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藜麦多肽中疏水性氨基酸和精氨酸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8.72%和9.44%。藜麦多肽质谱检测共鉴定出472个肽段序列,其中筛选出13个分子量在1000 Da左右且肽段末端残基为精氨酸(R)的肽段,可能是其体外具有降血脂活性的重要因素;且结果表明其主要来自于分子量分别为53.576 kDa和153.668 kDa的11S种子储存球蛋白及分子量分别为31.377 kDa和31.419 kDa的N-糖苷酶蛋白。3、利用高脂小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药组、藜麦多肽高剂量组、藜麦多肽低剂量组、藜麦蛋白质组,灌胃藜麦蛋白质及多肽进行干预,灌胃30天后,分析藜麦蛋白质及多肽对高脂膳食小鼠的身体状况、脏器指数、血脂水平及肝脏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脂喂养可显着增加小鼠体重、肝脏指数和脂肪系数,灌胃藜麦蛋白质及多肽对高脂血症小鼠的食物利用率、体重增长、肝脏系数和脂肪系数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对实验小鼠的心脏、肾脏、脾脏等器官无显着影响;灌胃藜麦蛋白质及多肽可显着降低高脂喂养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也有一定的降低趋势,对血清总甘油三酯(TG)水平可能无影响,且灌胃藜麦多肽组小鼠比灌胃藜麦蛋白质小鼠效果更明显;可显着降低肝脏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肝脏总胆汁酸水平;可显着降低高脂喂养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病理切片结果表明灌胃藜麦多肽高剂量可减轻肝脏损伤,回调其病理状态。4、藜麦多肽饮料工艺研究:单因素实验考察饮料料水比、甜味剂(蔗糖、菊粉、麦芽糖醇)、酸味剂(柠檬酸)以及矫味剂(β-环糊精)的添加量;利用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综合评价,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了饮料料水比及各辅料的添加量;再以Zeta电位和离心沉淀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饮料稳定剂(黄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添加量;并对饮料的感官、理化、微生物以及体外模拟胃消化和肠消化后吸附胆酸盐的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饮料的最佳配比为料水比为4:6、蔗糖的添加量6.0%(W/V)、麦芽糖醇添加量2.0%(W/V)、菊粉添加量3.0%(W/V)、柠檬酸添加量0.02%(W/V)、β-环糊精添加量0.1%(W/V);稳定剂选择海藻酸丙二醇酯,添加量为0.05%(W/V);饮料的感官品质较好,理化性质稳定,在体外模拟胃消化和肠消化以后,对胆酸盐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吸附总量为(3.76±0.21)mg/m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藜麦蛋白质及多肽对胆酸盐均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表明其体外降血脂活性较好;其次,藜麦多肽中分子量为1000 Da左右肽段末端残基为精氨酸的肽段可能是其体外降血脂活性较好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来源可能为藜麦蛋白质的11S种子储存球蛋白及N-糖苷酶蛋白;灌胃藜麦蛋白质及多肽对高脂血症小鼠的食物利用率、体重增长、肝脏系数和脂肪系数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可调节高脂喂养小鼠的血脂水平,促进肝脏胆固醇的分解,改善高脂血症小鼠的肝损伤,回调其病理状态,对预防高脂血症具有潜在功效;同时开发了一款营养美味、具有抗性功效的藜麦多肽饮料,丰富了藜麦产品多样性。

葛肖波[6](2020)在《基于痰瘀互结探讨药食同源类中药对血脂及血管内皮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文献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两部分,探讨药食同源类中药干预血脂异常的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1.文献研究检索近1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血脂异常的临床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以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类中药为对照,标注并提取文献中所涉及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对数据结果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分析,并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和药效进行统计分析。2.实验研究(1)48只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6组(n=8):空白组、模型组、药食同源低剂量组、药食同源中剂量组、药食同源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各组大鼠全程自由摄食、饮水。分组编号后,采集各组大鼠血液并测定血清血脂四项(TC、TG、HDL-C、LDL-C)水平,拟确定药物干预前各组大鼠血脂基线稳定。(2)第2周起,空白组早晨(8:00am)、下午(3:00pm)以20ml/kg/d蒸馏水灌胃;模型组于早晨以20ml/kg/d高脂乳剂灌胃,下午以等量蒸馏水灌胃;各药物干预组于早晨以高脂乳剂灌胃,下午以对应药物灌胃(药食同源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按 5.625g/kg/d、11.250g/kg/d、22.500 g/kg/d、4.167mg/kg/d给药),持续造模 4 周。造模结束后,采集各组大鼠血液并测定其血清血脂四项(TC、TG、HDL-C、LDL-C)水平,拟判断血脂异常大鼠模型是否建立,进一步探讨药食同源类中药对血脂异常的防治效果。(3)第6周起,空白组、模型组按上述剂量蒸馏水灌胃,药食同源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按上述剂量中药灌胃,阳性对照组按上述剂量阿托伐他汀灌胃,每日一次(8:00am),持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采集大鼠血液并摘取大鼠肝脏、胸主动脉探讨药食同源类中药对血脂及血管内皮的影响。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纳入研究的432篇文献共涉及方剂468首,含中药209味,其中药食同源类中药63味。频次≥10的药食同源类中药29味(占药食同源类中药总数的46.03%),出现频次为1661次(占药食同源类中药出现频次总数的94.91%),按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山楂、茯苓、决明子、黄芪、甘草、当归、荷叶、桃仁等。药食同源类中药四气中平性出现频次最多,约占整体的44.83%;五味中甘味出现频次最多,约占整体的43.48%;归经中脾经出现频次最多,约占整体的23.46%。用药多从脾、肝、肾论治,注重祛湿化痰、活血化瘀、调理气机。提取出10个药食同源类中药药对,按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山楂-决明子)、(山楂-茯苓)、(山楂-黄芪)、(茯苓-决明子)、(山楂-茯苓-决明子)、(山楂-荷叶)、(山楂-甘草)、(茯苓-甘草)、(茯苓-黄芪)、(决明子-黄芪),药对共涉及6味中药,分别是山楂、决明子、茯苓、黄芪、荷叶、甘草。2.实验研究结果(1)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基线稳定和血脂异常大鼠模型建立的判断实验前各组大鼠血脂水平(TC、TG、HDL-C、LDL-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前大鼠血脂水平的基线稳定。4周造模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C、LDL-C水平均极显着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血脂异常大鼠模型建立成功。(2)药食同源类中药对血脂异常的防治效果①造模后各组大鼠血脂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药食同源中剂量组、阳性对照组TC水平显着下降(P<0.05),且该两组间对TC的防治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食同源低、高剂量组TC水平,药食同源三个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LDL-C水平虽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造模前后血脂水平结果显示,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模型组、药食同源低、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均极显着升高(P<0.01);药食同源中剂量组TC、LDL-C水平显着升高(P<0.05)。③造模前后差值比较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的血脂指标差值在TC、LDL-C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药食同源类中药对血脂异常的治疗效果①治疗后各组大鼠血脂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TC水平均下降,其中药食同源低、高剂量组变化显着(P<0.05),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变化极为显着(P<0.01),药食同源低、高剂量组之间,药食同源中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之间分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后两组大鼠TC水平显着低于前两组(P<0.05);药食同源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LDL-C水平均极其显着降低(P<0.01),三组间无计学差异(P>0.05),药食同源低剂量组LDL-C水平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LDL-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药物干预的三组(P<0.01)。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模型组TC、LDL-C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药食同源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的TC水平均显着降低(分别为P<0.05、P<0.05、P<0.01、P<0.01),上述四组的LDL-C水平亦显着降低(分别为P<0.05、P<0.05、P<0.05、P<0.01)。③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药食同源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TC、LDL-C差值均极显着升高(P<0.01);药食同源低剂量组TC差值亦升高(P<0.05),且该组LDL-C差值显着低于其他三个药物干预组(P<0.01)。(4)药食同源类中药对血管内皮的作用血管内皮结构变化的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管内皮损害严重;各药物干预组较模型组损害降低,其中药食同源中剂量组病理改变最少,其次为阳性对照组,药食同源高、低剂量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统计结果显示如下:①与模型组NO水平相比,药食同源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均有极其明显的升高(P<0.01),其中药食同源低剂量组较其余三组极显着降低(P<0.01),药食同源中剂量组显着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②与模型组ET-1水平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均极显着下降(P<0.01),其中药食同源低剂量组极显着高于药食同源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P<0.01)。③与模型组TNF-α水平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均极显着降低(P<0.01),其中药食同源低剂量较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显着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1),药食同源高剂量组较中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显着降低(分别为P<0.01,P<0.05)。④与模型组IL-6水平相比,药食同源低、中、高组和阳性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P<0.05、P<0.01、P<0.01、P<0.01),其中药食同源低剂量组较其他三组极显着升高(P<0.01),药食同源中剂量组极显着低于其低、高剂量组(P<0.01),阳性对照组极显着低于药食同源高剂量组(P<0.01),且与药食同源中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与模型组MDA水平相比,药食同源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均极显着降低(P<0.01)。此外,药食同源低剂量组极显着低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P<0.01)。⑥与模型组SOD水平相比,药食同源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极显着提高(P<0.01),且该三组大鼠血清中SOD活性远远低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1.文献研究结论 临床干预血脂异常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兼顾五脏,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此外,注重活血化瘀、祛湿化痰和调畅气机。因此,本研究认为,痰浊、血瘀是血脂异常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祛瘀化痰可作为药食同源类中药干预血脂异常的指导原则。2.实验研究结论 在血脂异常的防治和治疗阶段,基于痰瘀互结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在血脂异常的防治和治疗阶段均可起到较好的降脂效果,且初步认为药食同源类中药保护血管内皮可能与改善血管舒缩状态、抗炎、抗氧化有关。

吴娜媛(Nuttida Siriyothin)[7](2019)在《半夏泻心汤调控氧化应激及NF-κB/iNOS信号通路改善T2DM-IR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表达的影响,探讨半夏泻心汤改善T2DM-IR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选取120只雄性清洁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 Dawley,SD)大鼠,普通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2型糖尿病T2DM预造模组110只,前者予普通饲料,后者予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5天后,禁食12h,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 mg/kg,5天后重复上述操作。操作次数为2次,构造模完成72小时后,尾部取穴血检测空腹血糖,在空腹条件下采用剪尾法选择空腹以血糖值在16.7-30.0 mmol/L范围,且伴明显多饮、多食、多尿为T2DM成模标准,并将成模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实验期间模型组及干预组持续以喂高脂高糖饲料喂养;二甲双胍及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给药剂量分别为0.16g/kg、13.96 g/kg、6.98 g/kg、3.49g/kg,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灌服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干预12周;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每周定时记录饮食、饮水量,并检测体重及血糖变化;取材后观察各组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血脂,肝功能,空腹血清胰岛素,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以及NF-κB、iNOS和PI3K的表达。结果:1)大鼠基本情况:灌胃前三周,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摄食、饮水量偏多,形体消瘦。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大鼠毛色逐渐出现枯黄无泽,摄食、饮水量偏多,烦躁易惊,体重下降,但灌药第3周后,半夏泻心汤各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整体情况则有明显改善,精神状态较好,及皮毛光泽度较好好转,摄食、饮水量均较模型组减少,但体重呈增加趋势。2)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大鼠在第3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注意全称水平开始降低,在第6-12周FPG水平在各周均稳定在16-20 mmol/L;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大鼠在第5周FPG水平显着降低,在第5-12周FPG水平在各周均稳定在14-18 mmol/L,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大鼠在第4周FPG水平开始降低,在第9-12周FPG水平在各周均稳定在18-20 mmol/L。实验过程中发现,平均FPG水平(第1周至12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FPG水平有显着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胰岛素检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有稍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有胰岛素水平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胰岛素抵抗水平检测结果: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后发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表达水平均有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IRI表达水平稍有增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5)肝功能检测结果:半夏泻心汤可以降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活力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均有AST活力水平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大鼠有ALT活力水平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半夏泻心汤中、低剂量组大鼠ALT活力水平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大鼠ALP活力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半夏泻心汤高、中剂量组大鼠ALP活力水平均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血脂检测结果:半夏泻心汤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的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均有TC水平降低,但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C水平有显着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水平均有显着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半夏泻心汤能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HDL-c水平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均有血清LDL-c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胰腺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半夏泻心汤可以降低MDA含量,增加CAT、GSH-Px、SOD活力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MDA含量水平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大鼠有CAT活力表达水平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大鼠有GSH-Px活力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大鼠有GSH-Px活力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夏泻心汤高、中剂量组大鼠有SOD活力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大鼠有SOD活力表达水平也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8)肝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半夏泻心汤可以降低MDA含量,增加GSHPx、SOD活力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MDA含量水平均有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半夏泻心汤中、低剂量组大鼠有GSH-Px活力表达水平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大鼠有SOD活力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有SOD活力表达水平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肝脏PI3K蛋白检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低剂量组大鼠PI3K蛋白表达显着升高,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PI3K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剂量组虽有PI3K浓度表达水平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肝脏NF-κB蛋白检测结果:半夏泻心汤可以降低NF-κB表达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剂量组NF-κB蛋白表达显着降低,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NF-κB蛋白表达不同程度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剂量组大鼠NF-κB浓度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大鼠NF-κB浓度表达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肝脏iNOS蛋白检测结果:半夏泻心汤可以降低iNOS表达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iNOS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iNOS浓度表达水平均有显着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12)病理学检测结果:大鼠胰腺、肝脏组织病理学比较发现,模型对照组的胰腺组织中胰岛内少量胰岛细胞坏死,少量胰岛细胞胞质疏松、空泡状;肝组织中可见炎性细胞灶性浸润,有少量肝细胞脂肪变性、轻度水肿变性、细胞肿胀,胰腺和肝脏组织组织未见其它明显异常。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病理结构均好转,组织未见其它明显异常。结论:1)半夏泻心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T2DM大鼠糖脂代谢紊乱,改善IR。2)半夏泻心汤可增加T2DM大鼠胰腺和肝组织中抗氧化标志物SOD、GSH-Px,而降低脂质过氧化标志物MDA的表达水平,表明其改善T2DM-IR可能与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相关。3)半夏泻心汤可调控T2DM大鼠肝脏NF-κB、iNOS、PI-3K蛋白的表达,而胰岛素信号转导相关蛋白PI-3K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与半夏泻心汤改善T2DM-IR有关。

张胜田[8](2019)在《扬刺法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扬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扬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在改善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的肥胖指标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疗效差异,为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依据。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4例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和治疗组(扬刺组),每组32例。对照组依据《针灸治疗学》的治疗方案,选取曲池、内庭、上巨虚、丰隆、阴陵泉、天枢、大横;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组选穴的基础上加支沟、阳陵泉、带脉、足三里、中脘、气海,并在腹部穴位中脘、天枢、气海加扬刺针法;全部穴位针刺结束后在腹部选定的穴位施以扬刺针法;扬刺针法是在穴位正中处直刺1针,然后在其上下左右旁开1寸处各斜刺1针,针尖朝向正中穴位。两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针刺6天后休息1天,治疗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肥胖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血脂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的变化。所有的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在治疗的过程中扬刺组脱落2例,常规针刺组脱落2例,共60例纳入统计分析,每组各30例。2、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肥胖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血脂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扬刺组在治疗后的肥胖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血脂水平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扬刺组在改善腰臀比、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4、总有效率方面:扬刺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为90.0%,常规针刺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扬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均有明显疗效。2、两组在相同疗程后,扬刺组在改善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肥胖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血脂水平方面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3、扬刺法对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腰臀比、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

张璋[9](2019)在《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中药用药规律及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目的探索高脂血症中医证素特点、证素与中药用药的关联性、证素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联性。从理论、诊断、治疗环节探索高脂血症统一便捷的中医辨证方法及治疗的规律性、客观性、规范性,为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诊断和中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二、方法(1)文献研究。(1)理论研究。用文献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概念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古代和现代有关高脂血症和中医证素文献,通过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归纳概括高脂血症中医学及中医证素领域研究观点。(2)数据挖掘。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三大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献。一方面从筛选的文献中提取中医证型,统一规范中医证候名。依据证型分解证素的理论来提取中医证素。一方面从文献中提取中医治疗部分的中药,并统一规范中药名称、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建立高脂血症文献中医证素与中药研究数据库。用SAS9.4统计软件和关联规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中药药性及使用的频数进行统计,采用关联规则分析证型、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中药之间关系,中药配伍关系,对它们间的关联关系采用cytoscape进行可视化展示。(2)临床研究。临床采集209名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临床信息和TC、TG、LDL-C、HDL-C、PT、APTT等一系列临床常用生化指标检测数据。运用“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10.0版”软件对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分析提取中医证素(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建立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临床生化指标研究数据库。采用SAS9.4统计软件对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性别、年龄、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三、结果(1)文献研究。(1)理论研究。高脂血症从中医学病因病机上大多认为饮食不节、过逸少劳、情志内伤、痰浊不化、瘀血阻滞、脏腑失调。证素与高脂血症为数不多的研究显示病位证素以脾、肝、肾为常见。病性证素虚实都有,实性病性证素以痰、瘀、气滞常见,虚性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常见。(2)数据挖掘。从筛选符合研究标准的120篇文献中提取的中医证型经过规范证候名得到主要中医证型14个,提取的病位证素7个,分别是脾、肾、肝、经络、胆、胃、心神(脑)。病位证素脾,肾,肝三者占到88.55%。提取的主要病性证素12个,分别是痰、血瘀、阴虚、气虚、湿、气滞、阳虚、火(热)、精(髓)亏、血虚、毒、阳亢。治疗高脂血症高频使用中药的四气主要为“温、平、微寒、寒、微温”,五味主要为“甘,苦,辛”,归经主要为“肝经、脾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排在前10位的高频使用单味药分别是山楂,丹参,泽泻,茯苓,何首乌,半夏,白术,决明子,陈皮,大黄。高频使用中药用药种类主要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清热药、理气药和化痰药。主要病位证素脾、肝、肾与中药置信度和关联度高的是:脾与泽泻、茯苓、丹参、山楂;肾与何首乌、泽泻;肝与何首乌、决明子;频数排前的病性证素痰、血瘀、阴虚、湿、气滞、阳虚、火(热)与中药置信度和关联度高的是:痰与山楂、泽泻、半夏、丹参、茯苓;血瘀与山楂、丹参;湿与山楂、茯苓、泽泻;阴虚与何首乌、枸杞子、山楂、泽泻;气滞与柴胡、山楂、白芍、丹参;阳虚与附子、厚朴、白术、苍术、干姜、淫羊藿;火(热)与决明子,大黄,山楂,柴胡,丹参,茵陈。中药配伍提示有三个组合常用,组合一: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组合二:山楂、大黄、丹参、决明子、何首乌、泽泻;组合三:枸杞子,山茱萸,山药,熟地黄。(2)临床研究。临床筛选符合研究标准的209名高脂血症患者中男性患者95名(45.45%),女性患者114名(54.55%)。将收集的中医四诊信息通过“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10.0版”软件提取得到病位证素12个,分别是病位证素肝、心、胸膈、胃、肺、脾、肾、经络、筋骨、膀胱、心神(脑)、大肠。病性证素18个,分别是病性证素痰、阴虚、湿、阳亢、血瘀、火(热)、血虚、气虚、气滞、燥、阳虚、津亏、气逆、水停、动风、不固、动血、血热。分析发现:病位证素脾、肝、心和病性证素气虚、气滞与性别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高脂血症患者中女性患者的病位证素脾、肝、心和病性证素气虚、气滞较男性出现的概率大。病位证素脾与TG、LDL-C、HDL-C、PT、ALT、TC、HGB、TBIL、ALP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位证素脾与TG、LDL-C、HDL-C、PT、ALT、HDL-C呈负相关系,病位证素脾与TC、HGB、TBIL、ALP呈正相关系。TG、LDL-C、HDL-C、PT、ALT水平越低,TC、HGB、Tbil、ALP水平越高,病位证素脾的可能性越大。病位证素心与PT、APTT、ALT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位证素心与PT呈负相关系,病位证素心与APTT,ALT呈正相关系,PT水平越低,APTT,ALT水平越高,病位证素心的可能性越大。病性证素气虚与TC、LDL-C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性证素气虚与TC呈负相关系,病性证素气虚与LDL-C呈正相关系,TC水平越低,LDL-C水平越高,病性证素气虚的可能性越大。病性证素痰与APTT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性证素痰与APTT呈负相关系,APTT水平越高,病性证素痰的可能性越小,病性证素非痰的可能性越高。病性证素阳亢、阴虚、火(热)与GLU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性证素阳亢与GLU呈负相关系,病性证素阴虚、火(热)与Glu呈正相关系,Glu水平越高,病性证素阳亢的可能性越小,病性证素阴虚或火(热)的可能性越大。病性证素湿与APTT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性证素湿与APTT呈负相关系,APTT时间越短,病性证素湿的可能性越高。病性证素燥与RBC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性证素燥与RBC呈正相关系,RBC水平越高,病性证素燥的可能性越大。四、结论(1)通过临床分析与文献分析结合得到高脂血症中医证素分布规律,以病位证素肝、脾、肾为最密切,病性证素是有虚有实,以实性病性证素痰、血瘀、湿、气滞,虚性病性证素气虚,阴虚等为常见。这一结论与前期理论研究成果基本相符。(2)研究发现高脂血症各个常见证素相关联的中药及高脂血症中药用药配伍组合规律。高脂血症的治疗以肝脾肾为中心,祛痰、瘀、湿、气滞实邪,平衡气血阴阳,调和脏腑。(3)高脂血症中医证素和临床常用生化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有意义的提示。如TC与病位证素脾呈正相关系,TC水平增高提示病位在脾的可能性增加。(4)中医证素既有中医辨证内涵,又能客观规范辨证方法,中医证素和现代临床生化指标有一定相关性,能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所以证素辨证用于高脂血症诊疗有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林雪芬(LIM SHEH FENG)[10](2019)在《李赛美辨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经验探讨》文中提出目的: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并在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型糖尿病与高尿酸血症属于代谢综合征的两个重要组成,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但相互促进,还相互影响着,并且参与一些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因此,如果能早期干预治疗,体现出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就能减少或避免这些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李赛美教授长期从事内分泌科及糖尿病临床研究,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本研究通过基于属性偏序结构理论的知识发现,旨在探讨李赛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经验、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本研究收集、整理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南楼李赛美教授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病例。通过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历后,对其数据规范化表达,再采用Txt软件对每份患者病例之基本信息、证型、症状、舌象、脉象、主方、药物建立Txt格式数据库。之后,通过形式概念分析的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对每个数椐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本研究将每个病例作为对象,分别以性别、证型、症状、舌象、脉象、主方、药物组成作为属性,通过形式背景的建立和优化、属性偏序结构图的生成以及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知识发现的提出,对每个数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并总结出李赛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经验。成果:本研究纳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病例190例,其中男性患者1 15例,女性患者75例。本课题在收集到的190份病例中,其涉及证型33类,从六经辨证来看,皆涉及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太阴证、厥阴证、少阴证,尤其以阳明证和少阴证较为多见。从脏腑辨证来看,以脾胃、肝、肾为主。从病性来看,以湿热证较为常见,另外还包括气虚证、阳虚证、气滞证、瘀热互结证、痰热互结证等。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舌象与脉象,总结出阳明症状与湿热症状较为突出,患者表现出的常见症状有:口干、眠差、汗多、苔黄腻、脉弦滑。四君子汤与葛根黄芩黄连汤为李赛美教授最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主方,四君子汤与诸多类方合方,既有清热、温阳、补肾、即清上热又温下寒、疏肝、活血的,当中合清热或清湿热类的最为常见;葛根黄芩黄连汤则较常与健脾、疏肝、即清上热又温下寒、活血、补益肝肾、清湿热类的合方,当中合健脾类的最为常见。最常用之一组药物有:炙甘草、淫羊藿、赤芍、玉米须、黄连片、黄芩片、葛根、干姜、茯芩、熟党参、生地黄、甜叶菊、天花粉、苍术(对应方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四君子汤、理中汤)。结论:李赛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证经验为:①辨证以六经辨证为主,结合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②抓主证,疗效为话语权;③经方与时方同用;④纯中药为兵,西医检测指标为向导;⑤重视话疗,重视患者的心理建设。本课题基于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知识发现方法,全面性地探讨李赛美教授在辨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用药思维与学术思想,相信能为临床上的医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哪些食物有降血脂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哪些食物有降血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玉米须降血脂、改善肝损伤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高脂血症概述
    2 玉米须的研究进展
    3 代谢组学在高脂血症中的研究进展
    4 AMPK信号通路在高脂血症中的作用
    5 小结
实验内容
    1 玉米须水煎液对高血脂症大鼠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2 玉米须水煎液对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3 玉米须水煎液对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和血清的代谢组学研究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代谢通路分析
        3.5 讨论
    4 玉米须水煎液对肝组织中AMPK、 CYP7A1和CPT1 mRNA含量的影响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2)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1.1 中医消渴病名的认识及其历史沿革
        1.2 中医学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
        1.3 中医对糖尿病病机的认识
        1.4 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
    2.现代医学对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糖尿及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治疗
    3.糖尿病与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
        3.1 糖尿病与糖脂代谢的关系
        3.2 糖尿病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
    4.四个注射液对糖尿病及合并症的相关治疗
第二章 四个注射液对血糖影响的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型糖尿病模型动物制
        2.2 动物分组与给药
        2.3 动物取材
        2.4 指标测定及方法
        2.5 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3.1 .四个注射液对2 型糖尿病小鼠一般症状的影响
        3.2 四个注射液对正常小鼠FBG的影响
        3.3 四个注射液对2 型糖尿病小鼠FBG的影响
        3.4 四个注射液对2 型糖尿病小鼠INS含量的影响
        3.5 四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小鼠动物TG、CHO、HDL-C、LDL-C的影响
        3.6 四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小鼠SOD、MDA的影响
        3.7 四个注射液对2 型糖尿病小鼠胰腺组织形态的影响
第三章 讨论
    1.四个注射液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1.1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1.2 血塞通注射液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1.3 丹参注射液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1.4 灯盏花素注射液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2.四个注射液对血糖影响的实验研究
        2.1 STZ诱导2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四个注射液对2 型糖尿病模型动物相关指标的影响
        2.3 四个注射液对2 型糖尿病模型动物一般症状的影响
        2.4 四个注射液对2 型糖尿病模型动物糖代谢的影响
        2.5 四个注射液对2 型糖尿病模型动物脂代谢的影响
        2.6 四个注射液对2 型糖尿病模型动物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2.7 四个注射液对2 型糖尿病模型动物胰腺组织形态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健脾化湿方对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诊断标准
    试验病例标准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研究现状及分析
    立法遣方
    疗效结果
    临床研究过程中的思考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B
    附表1.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表2.临床观察表
致谢
个人简介

(4)盐地碱蓬膳食纤维制备及降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酶解法制备盐地碱蓬膳食纤维的工艺优化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原料与设备
        1.1.2 盐地碱蓬膳食纤维粉的制备
        1.1.2.1 脱脂处理
        1.1.2.2 脱糖处理
        1.1.2.3 盐地碱蓬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
        1.1.3 测定方法
        1.1.4 酶解法提取盐地碱蓬膳食纤维的单因素试验
        1.1.5 盐地碱蓬膳食纤维提取的Box-Behnken设计
        1.1.6 数据分析
    1.2 结果
        1.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1.2.2 回归方程的建立与方差分析
        1.2.3 响应面模型
        1.2.4 预测模型验证
    1.3 讨论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盐地碱蓬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原料与设备
        2.1.2 基本成分测定
        2.1.3 测定盐地碱蓬DF对NO~(2-)的吸附性能
        2.1.4 测定盐地碱蓬DF对TC的吸附性能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盐地碱蓬基本成分
        2.2.2 盐地碱蓬DF对NO~(2-)吸附性能测定结果
        2.2.3 盐地碱蓬DF对TC吸附性能测定结果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盐地碱蓬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原料与设备
        3.1.2 实验动物
        3.1.3 饲料的制备
        3.1.4 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3.1.5 分组与干预
        3.1.6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7 检测指标
        3.1.8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高脂饲料喂食所得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3.2.2 盐地碱蓬DF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的影响
        3.2.3 盐地碱蓬DF对高脂血症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3.2.4 盐地碱蓬DF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和附睾周脂重的影响
        3.2.5 盐地碱蓬DF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4章 综述 盐地碱蓬的研究进展
    4.1 盐地碱蓬营养价值及研究现状
        4.1.1 盐地碱蓬的特征性成分及功能性营养成分分析
        4.1.2 盐地碱蓬的研究现状
    4.2 高血脂症的研究现状
    4.3 盐地碱蓬膳食纤维的概述
        4.3.1 盐地碱蓬DF的定义及分类
        4.3.2 膳食纤维的提取及结构组成
        4.3.3 盐地碱蓬DF的理化性质
        4.3.4 DF的生物功能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藜麦蛋白质及多肽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脂作用及其降脂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藜麦概述
        1.1.1 藜麦的营养成分
        1.1.2 藜麦的功能成分
    1.2 藜麦蛋白质及多肽的研究进展
    1.3 高脂血症
        1.3.1 高脂血症的危害
        1.3.2 高脂血症的治疗现状
    1.4 植物蛋白质及多肽与高脂血症
    1.5 藜麦的开发利用现状
    1.6 选题依据及意义
        1.6.1 立题依据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图
2 藜麦蛋白质提取及体外降血脂活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藜麦蛋白质的提取
        2.2.2 蛋白质含量测定
        2.2.3 SDS-PAGE凝胶电泳
        2.2.4 藜麦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分析
        2.2.5 藜麦蛋白质对胆酸盐的吸附作用
        2.2.6 数据处理与作图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藜麦粗蛋白质粉蛋白质含量测定
        2.3.2 藜麦蛋白质SDS-PAGE凝胶电泳
        2.3.3 藜麦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分析
        2.3.4 藜麦蛋白质对胆酸盐的吸附作用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胆酸盐吸附作用的藜麦蛋白质酶解工艺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藜麦蛋白质酶解工艺
        3.2.2 酶解单因素实验
        3.2.3 正交试验
        3.2.4 验证实验
        3.2.5 藜麦多肽氨基酸组成分析
        3.2.6 藜麦多肽质谱检测
        3.2.7 样品检测
        3.2.8 数据处理与作图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蛋白酶酶解效果的比较
        3.3.2 单因素实验结果
        3.3.3 正交试验结果
        3.3.4 验证实验结果
        3.3.5 藜麦多肽氨基酸组成分析
        3.3.6 藜麦多肽质谱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藜麦蛋白质及多肽对高脂血症小鼠的预防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实验动物与饲料
    4.2 实验方法设计
        4.2.1 动物分组
        4.2.2 动物造模及给药
        4.2.3 样本采集
        4.2.4 检测指标
        4.2.5 数据处理与作图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期间实验动物状况
        4.3.2 小鼠体重及食物利用率变化
        4.3.3 实验动物脏器指数和脂肪指数的变化
        4.3.4 实验动物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
        4.3.5 实验动物肝脏组织总胆固醇(TC)和总胆汁酸的变化
        4.3.6 实验动物肝脏功能变化
        4.3.7 实验动物肝脏大体观察及HE染色
    4.4 本章小结
5 藜麦多肽饮料工艺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原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设计
        5.2.1 藜麦多肽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5.2.2 藜麦多肽饮料调配工艺单因素考察
        5.2.3 藜麦多肽饮料调配工艺正交试验
        5.2.4 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的建立
        5.2.5 藜麦多肽饮料稳定性研究
        5.2.6 藜麦多肽饮料品质分析
        5.2.7 数据处理与作图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藜麦多肽饮料调配工艺单因素考察
        5.3.2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模型优化正交试验的结果
        5.3.3 藜麦多肽饮料稳定性研究
        5.3.4 藜麦多肽饮料品质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藜麦多肽氨基酸序列质谱图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成果
致谢

(6)基于痰瘀互结探讨药食同源类中药对血脂及血管内皮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血脂及血脂异常的认识
        1.1 中医对血脂的认识
        1.2 中医对血脂异常的认识
    2 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
        2.1 血脂异常的病因
        2.2 血脂异常的病机
    3 血脂异常的证型分布
    4 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4.1 从肝、脾、肾三脏入手论治血脂异常
        4.2 从痰瘀互结的病机入手论治血脂异常
    5 血脂异常的中药治疗
        5.1 常用中药的研究
        5.2 药食同源类中药的研究
    6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药食同源类中药干预血脂异常用药特点的文献研究
    前言
    1 资料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路径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纳入研究的文献
    2 方法
        2.1 中药名称的规范
        2.2 数据的录入与数据库的建立
        2.3 数据的分析
        2.4 药食同源类中药和药食同源类中药组合的标注
        2.5 药食同源类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的归纳
        2.6 药食同源类中药功效的归纳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方剂中涉及的所有中药频次分布情况
        3.3 中药四气分布情况
        3.4 中药五味分布情况
        3.5 中药归经分布情况
        3.6 药食同源类中药功效分布情况
        3.7 药食同源类中药组方规律情况
    4 讨论
        4.1 药食同源类中药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
        4.2 药食同源类中药药效特点分析
        4.3 药食同源类中药药对用药规律分析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痰瘀互结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干预血脂异常的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影响的实验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饲料
        1.3 实验用药
        1.4 实验仪器与器械
        1.5 指标检测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及药物干预
        2.2 血清标本采集与处理
        2.3 组织病理学标本采集与处理
        2.4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实验前各组大鼠血脂水平
        3.2 血脂异常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药食同源类中药组方对其血脂水平的调节
        3.3 药食同源类中药组方对血脂异常大鼠宏观体征、体重和肝脏指数的调节
        3.4 药食同源类中药组方对血脂异常肝脏形态学、大鼠胸主动脉的影响
        3.5 药食同源类中药组方对血脂异常大鼠对血管内皮的影响
    4 讨论
        4.1 动物模型的评价
        4.2 药食同源类中药对大鼠体重、宏观体征、肝脏影响的分析
        4.3 药食同源类中药组方方解
        4.4 药食同源类中药对血脂异常的干预效果
        4.5 药食同源类中药对血管内皮的影响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半夏泻心汤调控氧化应激及NF-κB/iNOS信号通路改善T2DM-IR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组成与制备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
    2.3 动物给药
    2.4 标本采集及制作
    2.5 检测指标及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2.7 技术路线图
3.实验结果分析
    3.1 一般状态观察
        3.1.1 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3.1.2 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
        3.1.3 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变化情况
        3.1.4 各组大鼠血脂变化情况
        3.1.5 各组大鼠肝功能水平比较
    3.2 胰腺的保护作用
        3.2.1 各组模型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比较
        3.2.2 胰岛素水平情况
        3.2.3 HOMA-B 情况
        3.2.4 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抗氧化标志物的情况
    3.3 肝脏胰岛素抵抗及机制
        3.3.1 各组模型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比较
        3.3.2 HOMA-IR 情况
        3.3.3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抗氧化标志物的情况
        3.3.4 各组大鼠肝组织 PI3K 表达情况
        3.3.5 各组大鼠肝组织NF-κB表达情况
        3.3.6 各组大鼠肝组织i-NOS表达情况
4.讨论与分析
    4.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4.1.1 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4.1.2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4.2 对氧化应激的认识
    4.3 糖尿病与氧化应激
    4.4 氧化应激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
        4.4.1 氧化应激直接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
        4.4.2 氧化应激通过氧化还原敏感性信号途径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
    4.5 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肝脏功能的影响
    4.6 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信号通路讨论
        4.6.1 胰岛素抵抗的概念
        4.6.2 胰岛素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
    4.7 对糖尿病与抗氧化应激的认识
    4.8 消渴病的认识
        4.8.1 消渴的病名及含义
        4.8.2 消渴的病因
        4.8.3 消渴的病机
        4.8.4 脾脏与胰腺的关系
        4.8.5 消渴与脾
        4.8.6 消渴与肝
    4.9 半夏泻心汤的认识
        4.9.1 半夏泻心汤与脾胃
        4.9.2 半夏泻心汤与肝
    4.10 泰国传统医学与糖尿病
        4.10.1 四塔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4.10.2 糖尿病在泰国传统医学的认识
        4.10.3 泰国传统医学的药味
        4.10.4 泰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Baowan)的治疗方法
        4.10.5 从泰国传统医学理论分析半夏泻心汤
    4.11 半夏泻心汤与抗氧化标志物
    4.12 半夏泻心汤与氧化应激和PI-3K表达的关系
    4.13 半夏泻心汤与NF-KB,iNOS的关系
    4.14 现代医学、中医学和泰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认识的一致性
5.结论
6.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综述 半夏泻心汤之抗氧化、降血糖、保护肝脏的药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扬刺法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祖国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的研究概况
        1.1 祖国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的认识
        1.2 单纯性肥胖病的中医学病因病机
        1.3 单纯性肥胖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的认识
        2.1 单纯性肥胖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2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
        2.5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肥胖指标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比较
讨论
    1.立题依据
    2.取穴依据
    3.疗效分析
    4.关于扬刺法的讨论
    5.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9)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中药用药规律及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前言
第一章 高脂血症与中医证素
    1.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理论研究
        1.1.1 高脂血症的概念
        1.1.2 历代对血脂及高脂血症的认识
        1.1.3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1.4 高脂血症中医辨证与客观指标研究
        1.1.5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研究
        1.1.6 其他治疗研究
    1.2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
        1.2.1 血脂的组成、来源与功能
        1.2.2 血脂在血液中存在及转运方式
        1.2.3 血脂的影响因素
        1.2.4 高脂血症分型
        1.2.5 高脂血症治疗研究
    1.3 中医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理论研究
        1.3.1 证与辨证
        1.3.2 中医学经典辨证方法
        1.3.3 其他辨证方法
        1.3.4 证素及证素辨证
        1.3.5 中医证素应用研究
        1.3.6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研究
    1.4 小结
第二章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中药用药规律的文献数据挖掘研究
    2.1 文献资料
        2.1.1 文献来源
        2.1.2 检索策略
        2.1.3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规范证型
        2.2.2 提取证素
        2.2.3 规范中药
        2.2.4 数据处理
    2.3 研究结果
        2.3.1 文献检索结果
        2.3.2 中医证型、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频数统计
        2.3.3 中药分类、使用及药性频数统计
        2.3.4 中医证型、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2.4 讨论
        2.4.1 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分析
        2.4.2 高脂血症的病位证素分析
        2.4.3 高脂血症的病性证素分析
        2.4.4 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分析
        2.4.5 文献高脂血症的证型、证素与用药规律的关联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联研究
    3.1 临床资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制作量表
        3.2.2 收集临床信息
        3.2.3 数据处理
    3.3 研究结果
        3.3.1 临床基础情况
        3.3.2 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3.3.3 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3.3.4 性别与病位证素、病性证素
        3.3.5 年龄与病位证素、病性证素
        3.3.6 高脂血症病位证素与年龄、性别和生化指标关系
        3.3.7 高脂血症病性证素与年龄、性别和生化指标关系
        3.3.8 高脂血症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相关生化指标回归分析显着性意义结果汇总
    3.4 讨论
        3.4.1 高脂血症病位证素分析
        3.4.2 高脂血症病性证素分析
        3.4.3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性别的分析
        3.4.4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TC、TG、LDL-C、HDL-C的分析
        3.4.5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PT、APTT的分析
        3.4.6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GLU的分析
        3.4.7 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素与ALT、ALP、HGB、TBIL、RBC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结论
    4.1 血脂的中医学特点
    4.2 高脂血症的中医发病机制
        4.2.1 气血津液失和
        4.2.2 脏腑功能失调
    4.3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特点
        4.3.1 高脂血症中医病位证素特点
        4.3.2 高脂血症中医病性证素特点
    4.4 中药抗高脂血症作用机制
        4.4.1 抑制脂类吸收
        4.4.2 抑制脂质合成
        4.4.3 影响胆汁酸循环
        4.4.4 抗过氧化作用
        4.4.5 提高HDL-C水平
    4.5 高脂血症中药用药规律
    4.6 结论
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知情同意书
附表2: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信息采集表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业绩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10)李赛美辨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经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1 流行病学
        1.1.2 病因研究
        1.1.3 症状研究
        1.1.4 发病机制
        1.1.5 治疗
    1.2 中医研究概况
        1.2.1 病因病机
        1.2.2 辨证分型治疗
        1.2.3 单味中药治疗
        1.2.4 其他治疗研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形式概念分析理论简介
    2.2 偏序结构图原理、生成与分析
第三章 临床研究
    3.1 临床资料
        3.1.1 病历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病历采集与知识库的构建
        3.2.1 病历的采集
        3.2.2 知识库的构建
    3.3 统计与分析方法
    3.4 研究结果
        3.4.1 证型分布
        3.4.2 症状特征
        3.4.3 主方规律
        3.4.4 用药规律
    3.5 李赛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经验探讨
    3.6 医案举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哪些食物有降血脂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玉米须降血脂、改善肝损伤的作用研究[D]. 李想.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1(02)
  • [2]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D]. 李树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健脾化湿方对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D]. 侯宇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盐地碱蓬膳食纤维制备及降脂作用研究[D]. 阴龙飞.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藜麦蛋白质及多肽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脂作用及其降脂产品开发研究[D]. 徐霞. 成都大学, 2020(08)
  • [6]基于痰瘀互结探讨药食同源类中药对血脂及血管内皮的影响[D]. 葛肖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半夏泻心汤调控氧化应激及NF-κB/iNOS信号通路改善T2DM-IR的分子机制研究[D]. 吴娜媛(Nuttida Siriyothin).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 [8]扬刺法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D]. 张胜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中药用药规律及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D]. 张璋.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李赛美辨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经验探讨[D]. 林雪芬(LIM SHEH FE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哪些食物有降脂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