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尿路结石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11例尿路结石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11例尿路置管结石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芸[1](2021)在《留置双J管患者相关并发症与疾病感知、疾病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调查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现状及其与患者疾病感知、疾病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制定临床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山东省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中行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留置双J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简易疾病感知问卷、疾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调查。将结果记录入Excel中,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研究结果1.本研究纳入的146名患者中,留置双J管后,有93.15%的患者存在明显的排尿不适,尿不尽、尿道烧灼、尿急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5.34%、74.66%、73.97%;疼痛发生率为84.25%,疼痛均分为(4.41±2.49)分。2.146名患者的疾病感知得分为(38.34±11.53)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是疾病关注(7.28±2.82分),71.23%的患者对疾病的病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的产生与饮食结构不合理、饮水少、缺乏锻炼等有关。3.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27.23±4.62)分,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最高的是复查(3.56±0.62)分,得分最低的是相关知识学习(2.44±0.92)分。4.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工作性质、收入水平、每日饮水量、吸烟、饮酒在泌尿系症状得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疾病感知与泌尿系症状存在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饮水量、疾病感知在泌尿系症状得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每日饮水量、结石位置、疾病感知在疼痛是否发生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饮水量、疾病感知在是否发生疼痛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疾病自我管理行为与USSQ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227,P=0.006(P<0.05)。疾病感知与疾病自我管理行为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182,P=0.028(P<0.05)。疾病感知是留置双J管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泌尿系症状的发生及有无疼痛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存在泌尿系症状、疼痛等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与每日饮水量和疾病感知相关,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疾病感知,加强健康宣教,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患者的疾病感知得分不高,但疾病关注度得分较高,说明患者普遍较为关注疾病,因此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疾病感知,改善患者的疾病感知,促使其以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3.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处于较低水平,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获取不足,医护人员应采取合理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有效改善生活质量。4.留置双J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疾病感知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疾病感知与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存在负相关,因此,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并发症、疾病感知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全面评估患者的疾病感知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使良性疾病感知的形成,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薇,向锁玉,曹阳[2](2019)在《泌尿外科患者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患者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首次进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输尿管置入术后2周内发生尿路感染的84例患者为感染组,按照性别、年龄(±3岁范围内)及置管手术时间(±30 d内),1∶2匹配的原则随机选取未发生尿路感染的16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泌尿外科患者首次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激素的使用、结石多发、结石直径≥2 cm、既往结石史、置管后有残留结石、置管前1个月发生尿路感染、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以及血清白蛋白降低是泌尿外科患者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结石史(OR=5.689,95%CI 1.944~16.652,P<0.01)、置管后有残留结石(OR=7.660,95%CI 3.371~17.409,P<0.01)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OR=5.586,95%CI 2.410~12.949,P<0.01)是泌尿外科患者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的84例患者均为单一感染,共分离病原菌8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为28.57%(24/84)。大肠埃希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均>60.00%,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替加环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00%。结论 减少结石的产生与复发及术后结石的残留,以及降低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可降低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大肠埃希菌是泌尿外科患者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需引起重视。

郑芙蓉[3](2019)在《泌尿系结石行微创取石术并置输尿管内支架后不良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收集泌尿系结石术后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患者的资料,分析输尿管支架置入后相关不良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为术后指导患者预防不良症状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使用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SSQ),对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的患者来本院拔管时进行调查,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统计分析输尿管支架置入后相关不良症状发生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1.最终249例纳入研究,最常见出现的不良症状为疼痛、血尿、膀胱刺激症状、输尿管支架石垢形成和输尿管支架移位,其百分比依此为65.1%、63.9%、50.2%、27.3%和5.2%。2.对比有血尿组和无血尿组间发现,术后有结石残留、每日饮水量、每日活动量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能与血尿相关。3.对比有膀胱刺激症状组和无膀胱刺激症状组间发现,术后有结石残留、每日饮水量、每日活动量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能与术后膀胱刺激症状相关。4.对比有输尿管内支架石垢形成组和无输尿管内支架石垢形成组发现,术后有结石残留、每日饮水量、输尿管支架留置时间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能与术后输尿管内支架石垢形成相关。5.对比有疼痛组和无疼痛组发现,经尿道置管、术后有结石残留、每日活动量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能与术后疼痛相关。6.对比有输尿管支架移位组和无输尿管支架移位组发现,体质量指数、输尿管支架留置时间、每日活动量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能与术后输尿管支架移位相关。结论:活动量多、饮水量少、手术后有结石残余是泌尿系结石术后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出现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的危险因素。术后有结石残留、饮水量少、支架留置时间长是泌尿系结石术后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出现输尿管支架石垢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有结石残留是泌尿系结石术后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出现疼痛的危险因素。低体质量指数、输尿管支架留置时间长、活动量多是泌尿系结石术后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出现输尿管支架移位的危险因素。

辛明辉[4](2019)在《输尿管支架管尾端留置于输尿管内以减少置管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中支架管尾端留置于输尿管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试图减轻患者术后膀胱刺激症状、尿液返流等并发症,减少患者带管期间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为以后设计更为合理的输尿管支架管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人民医院上尿路梗阻患者60例进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微创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手术,其中研究组30例患者为术中梗阻解除后,剪除双J管尾端J形部分并固定5cm丝线,将双J管头端置入肾盂或肾盏内,带线尾端放置于输尿管下段(输尿管膀胱壁内段以上,即输尿管口上方1.5-2cm以上),带线双J管尾端必须通过原输尿管梗阻部位以下。对照组30例患者为术中梗阻解除后将双J管头端置入肾盂或肾盏内,尾端置于膀胱内。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后膀胱刺激症状(OABSS)、输尿管支架管症状(USSQ)、前列腺症状(IPSS)以及疼痛(VAS),生活质量(GQOL-74)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置管时间(7.21±2.45)min明显大于对照组(3.39±1.13)min(P<0.05),而临床指标(拔除引流管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下尿路症状评分(12.03±3.02)分、支架置入相关疼痛评分(4.62±2.41)分均低于对照组[(18.13±4.22)分、(7.45±3.37)分](P<0.05),而整体健康状况(14.03±4.89)分、工作能力(13.54±4.72)分均高于对照组[(10.84±3.97)分、(9.43±3.59)分](P<0.05)。两组患者术前OABSS、IPSS以及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研究组的OABSS、IPS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GQOL-74评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没有发生膀胱刺激症、尿液反流的并发症,同时双J管移位或脱落、双J管梗阻、尿液反流、血尿、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中支架管尾端留置于输尿管内可以减轻上尿路梗阻患者术后膀胱刺激症状、输尿管支架管症状、前列腺症状以及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良好,为以后设计更为合理的输尿管支架管提供依据。

李文娟[5](2019)在《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问卷的研制以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研制适用于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的知信行问卷,为临床护理工作者调查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现状提供科学的评估工具;2.调查尿石症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预防结石复发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以推进我国尿石症防控工作的发展。方法:1.以知信行理论(KAP)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和小组讨论构建《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问卷》的条目池,形成问卷初稿。采用Delphi法展开两轮专家函询,对问卷初稿中的各个条目进行筛选评估,在此基础上对30例尿石症患者进行预调查,形成初始《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问卷》。正式调查201例尿路结石患者,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测评。采用SPSS22.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运用决断值法、Person相关性检验进行问卷的项目分析,运用专家评判法评价问卷的内容效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运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评价问卷的信度,最终形成正式《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问卷》;2.于2018年10月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甘肃省兰州市3所三甲级综合医院中的168例尿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正式的《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问卷》对研究对象展开现况调查以及影响因素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知、信、行间的得分情况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知、信、行间的相关性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结果:1.经文献检索、质性访谈、小组讨论构建的《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问卷》初稿中包含知、信、行三个维度共计41个条目,每个维度的条目数依次的为21、7、13;经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后形成的初始《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问卷》删除条目6个,合并条目7个,增加条目3个,最后保留条目34个,知、信、行维度的条目数分别为14、8、12;经正式调查所形成的正式《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问卷》包含知、信、行三个维度共计28个条目,各个维度条目数依次为11、7、10,该问卷的I-CVI和S-CVI值均为1,问卷各条目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在0.4010.833之间,经过三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457%。整体问卷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55,各个维度的克伦巴赫系数在0.8以上,重测信度系数为0.882(P<0.01);2.横断面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168份;尿路结石患者知识维度平均得分为(5.46±2.39),得分率为49.56%,态度维度平均得分为(27.49±3.77),得分率为75.64%,行为维度平均得分为(19.42±4.26),得分率为47.61%;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4、0.239、0.275,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居住地性质、职业、劳动强度、患病时间、复查次数的尿路结石患者在知识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居住地性质、职业、劳动强度、复查次数的尿路结石患者在态度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居住地性质、职业、劳动强度、复查次数的尿路结石患者在行为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居住地性质、职业、劳动强度、复查次数的尿路结石患者在知信行总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年龄、患病时间四个因素进入尿石症患者知识得分的回归方程;月收入水平、职业两个因素进入尿石症患者态度得分的回归方程;月收入水平、复查次数两个因素进入尿石症患者行为得分的回归方程;月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复查次数三个因素进入尿石症患者知信行总分的回归方程。结论:1.编制的《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问卷》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一致性,可用于尿石症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现况的评估;2.尿石症患者预防复发的态度较为积极,但预防知识和预防行为水平普遍低下;尿石症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的知、信、行三者之间呈现出两两正相关;影响尿石症患者预防知识的主要因素是月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年龄、患病时间;影响尿石症患者预防态度的主要因素是月收入水平、职业;影响尿石症患者预防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月收入水平、复查次数影响尿石症患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总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月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复查次数。

孙俊杰[6](2017)在《PCNL术后肾造瘘管采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处理对出血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索PCNL术后肾造瘘管周围采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处理对出血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集符合筛选条件的病例9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CNL术后肾造瘘管周围采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处理,共46例;对照组:PCNL术后肾造瘘管周围未采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处理,49例,均成功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术毕及拔出肾造瘘管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病例的术后出血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行B超引导下PCNL,且除了出血外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实验组:年龄4060岁,平均(48.7±8.9)岁,对照组:年龄4060岁,平均(50.2±10.3)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结石直径23cm,平均(2.6±1.2)cm,对照组:结石直径23cm,平均(2.5±1.4)c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肾集合系统分离34cm,平均(3.4±2.3)cm,对照组:肾集合系统分离34cm,平均(3.6±1.9)c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3040分钟,平均(36±14.7)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3040分钟,平均(33±16.1)分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毕时血红蛋白浓度为92146g/L,平均(125.3±16.8)g/L,术毕时红细胞压积为35%46%,平均(41±3.6)%,对照组:术毕时血红蛋白浓度为87145g/L,平均(123.9±14.7)g/L,术毕时红细胞压积为37%45%,平均(39.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拔管时血红蛋白浓度为89138g/L,平均(119.5±14.2)g/L,拔管时红细胞压积为33%43%,平均(37±5.7)%,对照组:拔管时血红蛋白浓度为83131g/L,平均(112.9±18.7g)/L,拔管时红细胞压积为3042%,平均(35±9.1)%,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57天,平均(5.6±2.3)天,对照组:住院时间48天,平均(5.3±2.7)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L术后肾造瘘管周围采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处理能减少患者的出血量。

初秋燕[7](2016)在《肾输尿管结石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肾输尿管结石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58例肾输尿管结石手术植入输尿管支架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中,发生腰部不适与疼痛51例、血尿35例、膀胱刺激征24例、膀胱输尿管反流17例及输尿管支架管移位5例、引流不畅3例、尿路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56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膀胱刺激征患者好转,住院时间为1030d。结论对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患者给予积极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郑嘉欣[8](2014)在《STIM1和TRPC1基因多态性与闽西南地区泌尿系含钙结石患者相关性的研究及结石成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泌尿系统结石是一种全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初发结石的复发率10年内高达50%0,21。而据统计,在我国,泌尿系结石人群中普遍发病率达1%~5%,在南方城市中的发病率更是高达5%~10%,其中约25%的患者需住院治疗,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居首位。随着近年来泌尿系结石发病率的增高,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三大结石高发地区之一。另外泌尿系结石易复发,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术后1年内复发率可达4%,5年总的复发率可达15.6%,10年内的复发率为10%,15年的复发率更是高达75%。同时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仍有继续升高的趋势,给结石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并增加对国民健康的危害以及国家医疗资源的消耗,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腹腔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碎石术等微创治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开放性手术为主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患者的治疗和痊愈带来福音。但泌尿系结石较高的复发率与残石率使针对其的大部分治疗仍旧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的尴尬阶段,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其发病率和复发率仍然居于高位,特别是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升高趋势依旧明显。同时结石也是泌尿系统疾病如:肿瘤、尿路感染、尿路梗阻等的诱因,因此预防结石和从病因学角度研究、诊断结石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泌尿系结石的病因简而言之就是能够引起尿石症发生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迄今为止,尿石症的病因不明,目前普遍认为泌尿系结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将这些因素分为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也可以认为是内因和外因,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代谢异常、尿路局部病变(感染、梗阻、异物)、个人生活习惯、肥胖等;环境因素包括气候、职业、个人饮食习惯、职业、社会发展状况与人营养水平等。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是当今确定结石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临床结石综合治疗的重要“病理”性诊断,也是结石病因诊断中的关键环节。在诊断方面上,它可以对非含钙结石病因判断提供最为直接的证据,而且对于含钙性结石可进一步缩小结石代谢性评估的范围。在临床治疗上,它是溶石治疗和结石预防的重要根据,也可对尿路结石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有益思路,也是结石防治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条件。除了外在因素影响结石形成,机体的代谢异常会导致尿液成石因子和抑石因子的变化,对尿路结石形成作用巨大,研究含钙结石患者代谢异常,对预防结石复发有重要意义。研究这类患者合并代谢异常的状况,为今后在制定预防结石复发策略方面提供参考。近年来,随着芯片技术、测序技术等相关遗传学研究技术的进步,泌尿系结石遗传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遗传因素研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的研究在这些年来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用于阐释并寻找某种基因变异与表型(疾病)之间关系(相关性)。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SNP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泌尿系结石按晶体成分分类分为含钙结石(calcium urolithiasis)和非含钙结石(none-calcium urolithiasis),其中以含钙结石为主,同时在泌尿系结石中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约占68.7%-90.0%。过去研究表明钙离子通道可能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泌尿系结石,特别是草酸钙结石与炎症反应息息相关,因此泌尿系结石与钙离子通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作为结石遗传因素一部分具有较大的意义。过去研究表明钙离子通道可能是含钙结石发生发展的原始调控阀,而钙池操纵的钙通道(store-operated calcium channel, SOCC)作为非兴奋性细胞Ca2+内流最主要的通道成为目前研究最多、最热门的钙离子通道。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蛋白(canonical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C)、肌浆网钙泵(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 SERCA)和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 end binding protein, EBl)等参与了SOCC介导的钙内流(store-operated Ca2+entry, SOCE),它们与STIM (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基质交感分子)、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calcium release-activated calcium channel protein, ORAI)钙池操纵钙内流复合体(store-operated calcium influx complex, SOCIC)。STIM1是内质网钙受体基因库损耗后的接受因子,钙通道ORAI1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当钙池中的钙被消耗之后,STIM1接受钙池充盈状态的信息时,其向细胞膜逐渐靠近,并且通过羧基端与ORAI1一起将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介导形成SOCC介导的钙内流(store-operated Ca2+entry, SOCE),进而参与细胞信号的传递,影响生理机能。TRPC与ORAI1, STIM1一起作为SOCC主要构成成分,在人体中与其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作用。Yii-Her Chou等认为ORAI1基因两个SNP位点(rs12313273和rs6486795)与含钙结石的发生与复发具有相关性。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STIM1、TRPC1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含钙结石的遗传易感性,可以为泌尿系结石的综合防治提供遗传学上参考信息。第一章STIM1和TRPC1基因多态性与闽西南地区泌尿系含钙结石患者相关性研究目的泌尿系结石中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约占68.7%-90.0%。福建地区尿路结石成分主要以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为主,占95%以上。过去研究表明钙离子通道可能是含钙结石发生发展的原始调控阀,而钙池操纵的钙通道作为非兴奋性细胞Ca2+内流最主要的通道成为目前研究最多、最热门的钙离子通道。遗传因素在泌尿系结石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关于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结石成因的研究仍主要以欧美国家的资料为主,国内关于钙池操纵的钙通道蛋白基因多态性研究与泌尿系结石相关性研究仍较少。本课题拟检测STIM1、TRPC1基因的多个SNP位点在正常人群、含钙结石患者中的基因型分布,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分析STIM1、TRPC1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含钙结石的遗传易感性,为泌尿系结石的综合防治提供有益的遗传信息参考。方法1.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福建省闽西南地区并确诊为泌尿系含钙结石患者295名,同期选取本院体检中心收集的19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排除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痛风、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等重要器官疾病。2.采用Generay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两组的外周血DNA,然后置于-80℃冰箱中保存。3根据公共SNP数据库hapmap数据库(http://hapmap.ncbi.nlm.nih.gov/)以及相关文献,选择STIM1和TRPC1基因中频数≥0.05,且与钙池操纵的钙通道调控相关的8个SNP位点,STIM1的五个SNP位点(rs3750994、rs2304891、 rs3750996、rs3813880、rs10835206), TRPC1三个位点(rs7638459、rs2033912、 rs3821647),5’端兼启动区域位点为rs10835206,内含子位点rs7638459、 rs2033912;同义突变位点为rs2304891、rs3821647;启动区域位点为rs3813880。4.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法检测STIM1、TRPC1基因的多个SNP位点在正常人群、含钙结石患者中的基因型分布。首先根据SNP位点通过Sequenom公司的Assay Design3.1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将合成的引物,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进行质检提纯,接着进行PCR扩增反应、SAP酶消化反应、单碱基延伸反应、树脂纯化等步骤,最终将样品进行MALDI-TOF-MS反应,用Typer4.0软件检测质谱峰,并根据质谱峰图判读各样本目标位点基因型。5.应用R statistics program2.15.3统计包、SPSS20.0统计软件包和Excel软件分析。应用SPSS20.0进行两组间基线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Excel进行各位点等基因及基因型在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的Harding-Weinberg定律检验;应用R statistics program2.15.3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的基因多态性分布。采用haploview4.2软件构建单倍体型,计算D’和r2,分析同一基因各位点之间的连锁不平衡关系,并行单倍型分析。结果1.泌尿系含钙结石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对比:病例组年龄(47.88±14.07)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4.33+3.07),其中男176例,女119例;对照组年龄(47.72±14.78)岁、BMI指数(23.89±3.51),其中男120例,女78例。病例组及对照组性别比(P=0.834)、年龄(P=0.143)和BMI指数(P=0.899)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STIM1和TRPC1多态性位点基因型检测及分布:8个多态性位点包括STIM1的五个SNP位点(rs3750994、rs230489、rs3750996、rs3813880、 rs10835206), TRPC1三个位点(rs7638459、rs2033912、rs3821647)均成功检测。各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ing-Weinberg平衡(P<0.05,具体详见正文),说明样本具有良好的群体代表性。3. TRPC1和STIM1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含钙结石的相关性: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以及利用RSTATISTICS PROGRAM2.15.3统计包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在显着性水平α=0.05,双侧检验下,STIM1基因上的rs10835206这个位点的基因型在正常组和含钙结石组之间是有显着性差异(Z=24101,P=0.0003355),病例组突变基因型(CT+TT)频率(86.10%vs81.82%)以及突变基因T频率(382vs223)高于正常组且有统计学差异;其他位点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TRPC1和STIM1多态性位点单体型与含钙结石的关系:利用haploview4.2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经统计分析可知TRPC1中rs7638459与rs2033912为完全连锁不平衡关系(D’=1.0,r2=1.0),但是统计学无显着差异;STIM1中各位点为不完全连锁平衡关系,无法构成单倍体。结论1. STIM1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含钙结石发病相关,对于STIM1基因多态性检测可能对预测泌尿系含钙结石的发病危险提供有用的遗传信息。STIM1基因多态性也可能成为一个预判泌尿系结石复发的遗传标记。2. TRPC1中rs7638459与rs2033912为完全连锁不平衡关系,但是统计学无显着差异;STM1中各位点为不完全连锁平衡关系,无法构成单倍体。3.与钙池操纵的钙通道调节密切相的TRPC1基因的遗传变异和泌尿系含钙结石的发病危险或者临床表型可能没有相关性。第二章闽西南地区861例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及防治对策目的尿路结石是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最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影响尿路结石形成的因素及机制很多,年龄、性别、遗传、种族、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和职业对结石的形成影响很大。福建的闽西南地区是典型的南方气候,有较高的结石发病率,不过在我省地区,关于尿路结石患者所患结石类型、各类型结石所占比例、年龄、性别间差异的相关研究匿乏。不同的结石成分也隐含着结石形成原因的相关信息。本课题通过收集整理泌尿外科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成分分析的资料,分析本地区结石发病特点、性别年龄差异、地区差异、结石成分构成特点等。通过对本地区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尿路结石的流行病学和结石构成情况,为尿路结石的临床预防和综合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福建省闽西南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共86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蓝莫德公司LIIR20型红外光谱仪,采用定性实验进行结石成分分析检测,并以尿路结石患者性别、年龄、结石部位、居住地等为分组依据,分析各组尿路结石的化学成分特征。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记录并分析检出率,对不同性别间各种成分结石的检出率用卡方检验比较,检验水准为a=0.05。结果1.本地区尿路结石发病基本情况患者年龄3-91岁,平均48.92岁,农村463例,城市398例,农村城市比为1.16:1。结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593例,女268例,男女比为2.21:1。随着年龄增长,尿路结石的构成比逐渐升高,≤19岁患者最少,仅1.51%,30-60岁时达高峰,总和为64.12%。2.各个部位尿路结石发病情况和成分分析结果各个部位结石性别分布情况如下:上尿路结石711例,下尿路结石150例,上尿路和下尿路结石比为4.74:1。总的结石男女比为2.21:1,膀胱结石女性低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7.31:1,输尿管结石男女性别比为2.61:1。女性肾结石的构成比较高,其男女性别比为1.42:1,另有检出尿道结石17例,均为男性。尿路结石主要分布在上尿路,肾结石占46.92%。输尿管结石占35.66%,膀胱结石15.45%,尿道结石1.97%。各部位的尿路结石均以碳酸磷灰石+草酸钙结石(COS, calcium oxalate stones)组成的混合结石成分为主(44.72%),单一草酸钙结石成分居次(31.24%)。感染性结石(含六水磷酸镁铵成分)主要存在于膀胱结石和肾结石中(分别为3.48%和3.25%),尿酸(uric acid, UA)结石也是主要分布于膀胱结石和肾结石中(分别为5.69%和3.14%)。3.总体结石成分分析结果从结石成分构成看,单纯性结石占41.00%,两种成分混合性结石占49.94%,3种成分及以上混合性结石占9.06%。单纯性结石主要以草酸钙结石为主(31.24%),混合性结石主要以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组成的混合性结石为主(44.72%)。其他混合性结石比例按从多到少依次为六水磷酸镁铵+碳酸磷灰石+草酸钙7.67%,尿酸+草酸钙2.44%,六水磷酸镁铵+尿酸铵+碳酸磷灰石1.39%,尿酸铵+草酸钙1.05%,二水磷酸氢钙+草酸钙0.93%,L-胱氨酸+草酸钙0.46%,L-胱氨酸+碳酸磷灰石0.35%。其他单纯性结石比例按从多到少依次为尿酸结石5.34%,尿酸铵结石1.97%,碳酸磷灰石1.74%,二水磷酸氢钙0.70%。从结石成分检出率来看,总体检出率最高的为草酸钙(88.50%),其次是碳酸磷灰石(55.87%),无水尿酸或尿酸铵(12.20%)、六水磷酸镁铵(9.06%)、二水磷酸氢铵钙(1.63%)、L-胱氨酸(0.81%)等成分结石所占比例较低。593例男性中检出率最高也是草酸钙(88.03%),其次依次是碳酸磷灰石(54.47%)、无水尿酸或尿酸铵(14.00%)、六水磷酸镁铵(6.75%)、二水磷酸氢铵钙(1.69%)、L-胱氨酸(0.84%)。268例女性中检出率最高也是草酸钙(89.55%),其次依次是碳酸磷灰石(58.96%)、六水磷酸镁铵(14.18%)、无水尿酸或尿酸铵(8.21%)、二水磷酸氢铵钙(1.49%)、L-胱氨酸(0.75%)。男女尿路结石成分存在差异,无水尿酸或尿酸铵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14.00%vs8.21%,P=0.016),六水磷酸镁铵则相反,男性低于女性(6.75%vs14.18%,P=0.000)。草酸钙、碳酸磷灰石、L-胱氨酸、二水磷酸氢铵钙男女检出率没有显着性差异。4.复发性结石成分分析情况我们统计了其中22例复发性结石的成分分析结果,主要为混合性结石为主,感染性结石复发率最高,有10例(45.45%)为六水磷酸镁铵+碳酸磷灰石+草酸钙的混合性结石,其次有8例(36.37%)为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的混合性结石。其余为胱氨酸+碳酸磷灰石混合性结石2例,尿酸结石+草酸钙混合性结石2例。结论1.本地区结石发病情况为,尿路结石男性发病多于女性,30~60岁组尿路结石构成比达高峰,≤19岁构成比最低,上尿路结石多于下尿路结石,农村发病多于城市。2.各部位的尿路结石均以碳酸磷灰石+草酸钙组成的混合结石成分为主,单一草酸钙结石成分居次。感染性结石(含六水磷酸镁铵成分)、尿酸性结石主要存在于肾结石和膀胱结石中。3.从结石成分构成看,多种成分混合性结石占大多数。混合性结石主要以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组成的混合性结石为主。结石成分检出率最高的为草酸钙,其次是碳酸磷灰石、无水尿酸或尿酸铵、六水磷酸镁铵、二水磷酸氢铵钙、L-胱氨酸等。4.男女尿路结石成分存在差异,无水尿酸或尿酸铵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六水磷酸镁铵则相反,男性低于女性。5.以六水磷酸镁铵为主要成分的感染性结石复发率最高,其次为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的混合性结石。6.本地区尿路结石化学成分以草酸钙为主,草酸钙结石所占比率高于国内其他省份,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本地区结石成因,指导治疗和预防结石具有重要意义。

曾建峰[9](2012)在《尿石通丸预防双J管盐垢形成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双J管在泌尿外科临床上广泛应用,已成为上尿路手术必要措施之一。但是,双J管作为尿路内的异物易引起结石形成,导致双J管僵硬,失去弹性,造成拔管困难,有时甚至需行开放手术取管,给患者造成巨大的伤害。然而临床上对于如何有效的预防双J管盐垢形成缺乏研究。本研究试图通过运用尿石通丸预防双J管盐垢形成,希冀此法能为广大留置双J管患者带来福音,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能为临床工作打开一个思路。目的:评价尿石通丸预防双J管盐垢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留置双J管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不采用药物干扰;尿石通组自术后第三天开始予以口服尿石通丸,连续15天,停药15天。两组分别在置管后第三天及拔管前一天采用输尿管支架管症状评分表进行症状评分,术后一个月,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将每条拔除双J管自然晾干后进行电子称重。将所得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双J管称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前一天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石通丸能有效缓解双J管的相关并发症,并能有效预防双J管盐垢形成。

尚攀峰[10](2011)在《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2008年9月我国发生了因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致大量婴幼儿泌尿系结石事件。2个月时间内,全国累计报告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婴幼儿294000例,大部分为B超筛查时发现肾脏结构异常和肾结石的无症状儿童,其中51900例接受了住院治疗,至少6例婴幼儿因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导致死亡。目的:1.探讨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突发增多的原因,从而阻止更多婴幼儿发生泌尿系结石。2.探讨婴幼儿发生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3.探讨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功效,明确最佳治疗方式。4.评估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婴幼儿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5.调查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婴幼儿康复情况,探讨三聚氰胺对肾小球、肾小管功能的影响。6.调查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致急性肾损伤的长期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及儿科诊治的22例泌尿系结石婴幼儿临床资料。2.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14日~2009年1月6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筛查婴幼儿病历资料,根据结石病例数按1:1的比例从筛查无泌尿系结石的健康婴幼儿中随机抽取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3.回顾性分析甘肃省20家医院住院治疗的619例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婴幼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超声结果及治疗方法,对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4.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5.2009年9月至12月对随访患儿进行双肾B超、尿常规检查,检测血液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及尿液中α1-微球蛋白(a,-microglobulin,α1-MG)、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UMA)的含量。6.回顾性分析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结石致急性肾损伤(AKI)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超声结果及治疗方法,2010年3月至5月对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致急性肾损伤患儿进行了2年后随访。结果:1.最初接诊的22例婴幼儿均为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正在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其中13例婴幼儿(占59.09%)出现排尿症状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病史。2.结石组647例,对照组647例,男678例,女616例,平均年龄19.27月。食用高三聚氰胺含量的三鹿奶粉婴幼儿发生泌尿系结石的OR为6.09(P<0.01),男性、人工喂养的OR值分别为1.39(P<0.01)和1.61(P<0.01)。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结石的风险逐渐下降,<6月、6月~、12月~婴幼儿发生结石的OR值分别是5.23(P<0.01)、2.73(P<0.01)、1.60(P<0.01)。随着服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时间的延长,发生结石的逐渐增加越高。服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3个月~、6个月~、12个月~婴幼儿发生结石的OR值分别是2.10(P<0.01)、2.81(P<0.01)、4.75(P<0.01)。3.回顾性分析的619例患儿中,男性408例,女性21 1例,最小1月龄,最大88月龄,平均为16.32月龄。520例(84.0%)为B超筛查时发现的无症状病例,117例(18.9%)为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结石共存病例。首选保守治疗577例,454例治愈,治愈率78.7%;151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81例经1至6次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72次,治愈61例,累计成功率35.5%;70例采用膀胱镜输尿管插管置管术治疗,治愈56例,治愈率为80.0%;5例并发梗阻性急性肾损伤的患儿在缺乏微创外科条件下,采用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愈4例,双肾造瘘术治愈1例;对于治疗3个月以上的顽固性肾、输尿管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愈9例,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愈18例;22例膀胱和/或尿道结石采用膀胱尿道镜碎石取石术治愈。4.食用三鹿奶粉婴幼儿发生AKI的OR值为19.73(P<0.01),6月~、12月~年龄段婴幼儿的0R值分别是9.59(P<0.01)和5.06(P<0.01),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期间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脱水或发热等任何一个病史的婴幼儿发生AKI的OR值为4.29(P<0.01)。5.共81例患儿进行了1年后随访,保守组54例,3例结石残留(直径分别为0.3cm、0.3cm、0.4cm);干预组27例,2例结石残留(直径为1.5cm、0.23cm),1.5cm残留结石经X线证实为阳性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随访患儿尿U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11例超过正常值范围(说明肾小球功能受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血BUN、CR、UA均在正常范围,不同治疗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619例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患儿中47例并发了梗阻性AKI,在7家医疗机构接受了住院治疗。男性34例,女性13例,最小5月龄,最大36月龄,平均月龄为10.83±5.11,结石直径最小3 mm,最大14 mm;9例(19.15%)患儿保守治疗后成功治愈,32例(68.09%)行经膀胱镜输尿管插管置管术后结石成功排出,其中8例同期行膀胱镜和/或尿道镜碎石取石术,4例因不具备微创条件而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治愈,1例双肾造瘘术治愈;3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50±5.27月,血BUN、CR全部正常,无症状肾结石残留5例(13.16%),直径范围2-4 mm。结论:1.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突发增多是喂养三聚氰胺污染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所致,部分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形成由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诱发,并导致结石梗阻无尿。2.食用高三聚氰胺含量奶粉(三鹿奶粉)、人工喂养和男性是婴幼儿发生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服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时间越长、年龄越小,发生泌尿系结石的风险越高。3.大多数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婴幼儿采用适量输液、碱化尿液、利尿等保守治疗可成功治愈,体外冲击波碎石是保守治疗失败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4.食用三鹿奶粉,6月~、12月~年龄段婴幼儿,以及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脱水或发热病史是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婴幼儿发生AKI的主要危险因素。5.如果1年后残留结石直径大于1.Ocm建议手术治疗。6.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结石可导致梗阻性AKI,尽早采用外科干预措施解除梗阻,平均随访18月,疗效确切,结果满意。然而,无症状肾结石残留率为13.16%,需严密跟踪随访。

二、11例尿路置管结石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例尿路置管结石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留置双J管患者相关并发症与疾病感知、疾病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输尿管支架管相关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1.1 双J型输尿管支架管
        1.2 输尿管支架管相关并发症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3 输尿管支架管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2. 疾病感知概述
    3. 疾病自我管理行为概述
    4. 疾病感知与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关系概述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调查方法及过程
        2.3 质量控制
    3. 统计学方法
    4. 伦理考虑
第三章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临床资料分析
    3. 研究对象的USSQ结果分析
    4. 疾病感知结果分析
    5. 疾病自我管理行为结果分析
    6. 输尿管支架管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7. USSQ、疾病自我管理行为与疾病感知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患者的一般数据分析
    2. 输尿管支架管相关并发症及其对生活困扰的探讨
    3. 疾病感知分析
    4. 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分析
    5. 输尿管支架管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6. USSQ、疾病感知与疾病自我管理行为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
    1. 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
    3. 研究的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泌尿系结石行微创取石术并置输尿管内支架后不良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泌尿系结石的研究现状
    1.2 输尿管支架在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
    1.3 USSQ问卷与输尿管支架置入后症状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量
        2.1.2 样本收集方法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研究方法
    2.6 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
    2.7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
    3.2 研究人群的USSQ的结果分析
    3.3 泌尿系结石术并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后不良症状的情况
    3.4 泌尿系结石术后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发生血尿的分析
    3.5 泌尿系结石术后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发生膀胱刺激征的分析
    3.6 泌尿系结石术后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发生输尿管内支架石垢形成的分析
    3.7 泌尿系结石术后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发生疼痛的分析
    3.8 泌尿系结石术后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发生输尿管内支架移位的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泌尿系结石术后输尿管内支架置入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4.2 泌尿系结石术后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后的不良症状及其危险因素
第5章 留置输尿管支架后出现不良症状的建议与对策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输尿管支架置入后相关症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输尿管支架管尾端留置于输尿管内以减少置管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1章 引言
    1.1 输尿管结石
    1.2 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手术方法
        1.2.1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碎石术
        1.2.2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1.2.3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1.3 双J管
    1.4 双J管置入术的研究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3 各项指标的评估标准
    2.4 各项指标的评估标准
    2.5 本研究的可行性
    2.6 技术路线
    2.7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后的USSQ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前后OABSS、IPSS以及VAS评分比较
    3.4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5)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问卷的研制以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评估工具
        1.2.4 小结
    1.3 理论基础
    1.4 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尿石症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问卷的编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1.2 初步制定问卷条目池
        2.1.3 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筛选问卷条目
        2.1.4 预调查形成初始问卷
        2.1.5 正式调查形成正式问卷
        2.1.6 统计学分析
        2.1.7 质量控制
    2.2 结果
        2.2.1 初步制定问卷条目池结果
        2.2.2 Delphi专家咨询法筛选问卷条目结果
        2.2.3 预调查结果
        2.2.4 正式调查结果
    2.3 讨论
        2.3.1 问卷研制的临床意义
        2.3.2 问卷研制过程的科学性
        2.3.3 问卷的条目的筛选和信效度的评价
    2.4 小结
第三章 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样本量的选择
        3.1.2 样本量的确定
    3.2 方法
        3.2.1 调查工具
        3.2.2 调查过程
        3.2.3 数据的录入
        3.2.4 统计学分析
        3.2.5 质量控制
        3.2.6 伦理学原则
    3.3 结果
        3.3.1 一般资料
        3.3.2 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现状
        3.3.3 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相关性
        3.3.4 尿路结石患者知信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3.5 尿路结石患者预防复发知信行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4 讨论
        3.4.1 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现状
        3.4.2 尿路结石患者预防复发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3.4.3 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的创新性
    4.3 研究的局限性
    4.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PCNL术后肾造瘘管采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处理对出血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小结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肾输尿管结石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结果
2 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2.1 腰部不适或疼痛
    2.2 血尿
    2.3 膀胱刺激征
    2.4尿路感染
    2.5 输尿管支架管移位
    2.6 膀胱输尿管反流
    2.7 输尿管支架管引流不畅

(8)STIM1和TRPC1基因多态性与闽西南地区泌尿系含钙结石患者相关性的研究及结石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STIM1和TRPC1基因多态性与闽西南地区泌尿系含钙结石患者相关性研究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实验材料
        1.3 主要实验设备、仪器
        1.4 实验步骤和方法
        1.5 单倍体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TRPC1和STIM1基因8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型
        2.2 TRPC1和STIM1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含钙结石的相关性
        2.3 TRPC1和STIM1多态性位点单体型与含钙结石的关系
    3 讨论
        3.1 泌尿系结石的遗传学研究
        3.2 泌尿系结石与钙离子通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3.3 STIM1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含钙结石发病相关
        3.4 STIM1/TRPC1基因连锁不平衡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闽西南地区861例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及防治对策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收集标准
        1.2 病例标本收集方法
        1.3 临床资料基本情况
    2 实验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步骤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本地区尿路结石发病基本情况
        3.2 各个部位尿路结石发病情况和成分分析结果
        3.3 总体结石成分分析结果
        3.4 复发性结石成分分析情况
    4 讨论
        4.1 结石成分分析方法概述
        4.2 本地区泌尿系结石主要结石成分构成情况
        4.3 尿路结石主要防治对策
    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附件

(9)尿石通丸预防双J管盐垢形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双J管盐垢形成的研究进展
        一、流行病学
        二、机制及危险因素
        三、双J管结石性质
        四、双J管盐垢临床表现
        五、治疗及预防
    第二节 中医学对双J管盐垢形成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对双J管结石的认识
        二、尿石通丸与结石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基线特征比较
        二、疗效结果比较
    第三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突发增多原因分析
    1.1 对象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二章 婴幼儿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危险因素分析
    2.1 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婴幼儿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诊疗分析
    3.1 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婴幼儿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致AKI的危险因素分析
    4.1 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婴幼儿1年随访研究
    5.1 对象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婴幼儿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致AKI的诊疗及随访研究
    6.1 对象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6.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附录11
    附录12
    附录13
    附录14
    附录15
    附录16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11例尿路置管结石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留置双J管患者相关并发症与疾病感知、疾病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研究[D]. 李红芸. 山东大学, 2021(11)
  • [2]泌尿外科患者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 陈薇,向锁玉,曹阳.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9(05)
  • [3]泌尿系结石行微创取石术并置输尿管内支架后不良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 郑芙蓉. 南昌大学, 2019(01)
  • [4]输尿管支架管尾端留置于输尿管内以减少置管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辛明辉. 南昌大学, 2019(01)
  • [5]尿路结石患者预防结石复发知信行问卷的研制以及应用[D]. 李文娟. 兰州大学, 2019(08)
  • [6]PCNL术后肾造瘘管采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处理对出血量的影响[D]. 孙俊杰. 泰山医学院, 2017(06)
  • [7]肾输尿管结石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初秋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15)
  • [8]STIM1和TRPC1基因多态性与闽西南地区泌尿系含钙结石患者相关性的研究及结石成分分析[D]. 郑嘉欣. 南方医科大学, 2014(11)
  • [9]尿石通丸预防双J管盐垢形成的临床研究[D]. 曾建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临床研究[D]. 尚攀峰. 兰州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11例尿路结石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