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灌区节水改造探讨与分析

山西省灌区节水改造探讨与分析

一、山西省灌区节水改造探讨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2)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五水综改”总方案及子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晋政办发[2021]10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五水综改"总方案(2021-2025年)》和《山西省"五水综改"子方案(2021-2025年)》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将总方案予以印发,子方案在省政府网站公布,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12月28日(此件公开发布)山西省"五水综改"总方案(2021—2025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推进"五水综改"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王茹[2](2021)在《汾河灌区农业灌溉与节水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农田灌溉是用水大户,其对水资源应用效率整体偏低,导致水资源大量消耗,加剧了用水压力。面对汾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的现状,灌区逐渐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农田灌溉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需要各方努力,抓好节水的每一个环节。文中结合汾河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对农业节水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节水措施,以供实际应用参考。

王丹[3](2021)在《禹门口引黄灌区水资源供需分析与配置》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高质量生活迫切追求,水资源短缺造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禹门口引黄灌区是山西省最大的灌区,涉及运城和临汾地区的11个县市。考虑到当地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考虑到山西省引黄指标仍有剩余,故拟增加黄河干流地表水取用量,来满足灌区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本文针对禹门口灌区引黄扩建工程进行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合理配置方面的研究,具体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收集整理禹门口引黄灌区涉及区域相关资料,分析区域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取水工程建设概况。(2)对研究区现状水平年(2016年)生活、农业、工业和生态四个用水部门用水量进行分析计算,现状年总用水量42885万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29643万m3,工业用水量10102万m3,生活用水量2840万m3,生态用水量300万m3,现状年用水存在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低、地下水严重超采的问题。(3)根据灌区水源情况及当地农业发展规划,分析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可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无开发潜力,需增加引黄水减缓水资源短缺问题。(4)分析各用水部门节水潜力,通过优化作物灌溉制度、种植结构、渠系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调整作物灌溉定额,提高水利用系数,农业用水可以节水33876万m3。(5)预测规划水平年(2025年)生活、农业、工业和生态需水量,总需水量76818万m3。其中农业灌溉需水量50179万m3,保证率75%;工业需水量17524万m3,保证率95%;生活需水量4277万m3,保证率95%;生态需水量4838万m3,保证率95%。(6)对龙门水文站径流变化进行分析,对来水频率为75%的典型年2015年的年径流来水量和需水量进行时段供需分析,全年36旬中,不满足供水需求的有12旬,旬最大缺水量为2469万m3,最大连续缺水量为9549万m3。可通过配套的20座调蓄工程供给,总调蓄能力11220.7万m3,可满足调蓄需求。(7)根据研究区的用水需求及供水情况,需引黄河水减缓水资源供需平衡存在的问题。遵循节约用水、合理利用、优化配置的原则,提出规划年各水源对不同用水部门的水量配置方案。禹门口引黄灌区规划水平年总配置水量为76818万m3,配置黄河干流地表水60255万m3(农业年引黄水39392万m3,工业年引黄水16026万m3,生态年引黄水4838万m3),配置当地地表水水量为6177万m3(全部用于农业灌溉),配置地下水量为8887万m3(生活用水4277万m3,农业用水4610万m3),再生水回用1498万m3(全部用于工业生产)。

谷少委[4](2021)在《河南广利灌区水土环境分析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一个农业灌溉大国,灌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不仅担负着城乡生活、工业和生态环境供水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区域。但近些年灌区水土环境由于灌区的不合理开发而遭受威胁,如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无序排放,使灌区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遭受破坏。本论文以河南省广利灌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北方灌区水量小、河道时常干涸、排水系统复杂等特点,在2019-2020年开展了总干渠及主要排水沟水质、田间土壤取样测试,分析了灌区总干渠水质及富营养化状况、灌区土壤质量状况和灌区排水沟渠主要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用于评价灌区水土环境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灌区水土环境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灌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灌区的水土环境状况的相关措施,以期为灌区的绿色发展以及现代化改造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当前广利灌区总体水质能够满足农业功能区用水要求,但富营养化水平较高,水体100%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44.4%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2)广利灌区总干渠水体中主要污染物(TN、TP)时空分布特征明显,主要以氮污染为主。TN平均质量浓度为5.80 mg/L,为地表水Ⅴ类水标准的2.9倍,氮磷比为43.04∶1,利于藻类的生长;CODCr和BOD5质量浓度较低,在监测期内,90.3%的水体都在Ⅴ类水标准以下,污染程度较轻。(3)广利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土壤耕作层相对较好,根据土壤分级标准,属于二级或三级土壤,土壤全氮也处于二级到三级之间、全磷含量平均处于四级或五级期间,建议适量减少氮肥施用,同时增加磷肥使用,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提高土壤质量。(4)广利灌区排水沟渠中污染物来源复杂,不仅有农田排水,还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且排放点复杂多样;从时间分布上来看,受降雨和补源余水汇入的影响,广利灌区的排水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灌区总排水出口(赵庄)汇集了整个灌区的排水,与其它两个取样点(宋村、上苑)相比,TN、TP、氨氮质量浓度分别高于56.9%、65.4%;6.8%、9.5%;86%、126.6%,污染物浓度较高。(5)结合广利灌区实际情况,选取了23个指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灌区水土环境进行了评价。评价认为,广利灌区水土环境总体属于“好”级别,但同时灌区用水管理和水资源保护还属于薄弱环节,建议重点加强灌区水生态健康系统的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生态需水保证率、减少地下水开采和合理使用化肥。

关迦文[5](2021)在《西藏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与变化趋势分析》文中提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体现灌溉水利用程度的数值。通过测算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可了解当年区域用水管理和节水改造水平。本论文以西藏昌都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近四年的实测数据与灌区信息分析,测算了2020年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对2016-2020年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变化进行分析,为昌都市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因为昌都市灌区损坏情况严重,且渠系不具备实测条件。使用加权法测算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反映不了灌区真实情况,使用渠段连乘法会产生较大误差,所以使用首尾测算法对昌都市农田灌溉利用系数测算更合适。本研究利用SPSS将中、小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降维到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分别达到80%和83%。灌区因子和投资因子分别是影响中小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第一主成分。样点灌区体现区域所有灌区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和样本容量公式计算对全市中小型灌区进行进一步分类。2020年昌都市应选取孜托、马曲灌区这两个中型样点灌区,俄洛、亚尼提、吉列坝灌区这三个小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这样选择会有95%的概率获得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真实情况,同时所测得结果与真实结果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0%之内。(2)2020年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经首尾测算法结果为0.450,较去年提高了0.007。在全市年降雨量比去年降低,总灌溉面积增加的前提下,灌溉用水量略有增加。全市农业用水总量为29757万m3,比去年提高了500万m3。全市净灌溉水量为13390万m3,较去年增加了430万m3。2020年昌都市一方面对取水总量控制,一方面加强了田间节水灌溉,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西藏自治区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农田水利投资修缮灌区,2020年西藏自治区农田水利投资10.3亿元、农田水利用系数为0.452较去年提高了0.006。2020年昌都市农田水利投资0.25亿元、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50,较去年提高0.007。西藏自治区和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均有提高,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在西藏处于平均水平。(3)2016年-2020年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结果分别为0.424、0.430、0.439、0.443、0.450,系数稳步上升。其中中型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从2016年的0.446增长到0.456,小型灌区从2016年的0.422增长到0.448。中型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一般高于小型灌区,原因是中型灌区修建较晚,配套设施和管理水平较高。小型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较中型灌区大,原因是昌都市近年集中资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于昌都市中小型灌区,投资因子是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主要成分。对于中型灌区,新建灌区投资比灌区维修投资主成分荷载高,小型灌区则相反。说明昌都市今后可加大对新建中型灌区的投资,以及加大对旧的小型灌区的维修改造的投资。

杨士荣,狄帆[6](2020)在《山西省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西省水资源极度匮乏,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农田灌溉是山西省第一用水大户,但其节水潜力较大。本文结合山西农业灌溉实际,分析山西省农业节水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水源配置、补短板工程建设、计量监控水平提升、调整种植结构和精准灌溉方式、水价水市场政策落实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的前提下,增强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加快全省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发展。

赵汗青[7](2020)在《现代化灌区策划与控制研究 ——以位山灌区为例》文中认为灌区发展事关地区经济稳定、国家粮食安全。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灌区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很难适应新时代对灌区发展的要求。今后如何打造现代化灌区,使灌区更好的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是我们必须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现代化灌区概念并不明确,灌区都在各自为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制约灌区长远发展。本文以位山灌区为例,通过分析聊城市位山灌区的发展现状,引入项目管理理论,对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新型生态灌区进行策划和控制,建立起符合事业单位改革要求的、更为科学的管理组织架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位山灌区在重重限制之下控制好重点建设内容。论文主要内容与结论为: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研究开展的背景、意义所在及想要达成的目的,并指出研究流程与方式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对项目管理发展的概述,识别适宜现代化灌区项目的项目管理、项目策划与控制的概念与流程。第三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现代化灌区建设实践与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内外环境调查和系统分析,推知和判断现代化灌区发展态势,对位山灌区现代化灌区项目进行定义与定位。第四部分按照不同性质和层次,从管理体系、工程体系、信息技术、生态文明、节水能力五方面定义系统的各项控制目标,具体步骤为:分析情况、定义问题、提出目标、建立系统。第五部分针对目标系统,提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等详尽举措,对项目进行运筹、规划、管控,保障目标的顺利实现。第六部分总结本文研究结论,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对现代化灌区发展进行展望。从而帮助灌区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结束后把握发展方向,找到真正适合灌区自身发展的模式,并以此来进行资源配置的决策,以促进灌区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增强水资源效益,最终实现灌区持续健康发展。这不仅对位山灌区自身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也能对其他灌区在现代化建设活动上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张高超[8](2020)在《代县峨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代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东邻繁峙县,西接原平市,南界五台,北倚山阴。全县南北长60km,东西宽39km。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沿滹沱河谷形成条带状盆地。滹沱河为纵贯全县的最大河流,它的支流包括发源于五台山南部的中解河、峨河、峪河,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河道中常年有清水,发源于北部恒山山区的河流,均为季节河流,虽有一点清水,多不能出山,地面水、地下水资源贫乏。滹沱河上游有一座中型水库和一座小(一)型水库,均位于繁峙县境内。代县的灌区原属于1973年修建的下茹越水库范围,1994年峨河调水工程竣工后,代县灌区与峨河灌区在1998年10月合并成立为代县最大的自流灌区。近年来代县灌区年久失修,设备闸门等设施因为老化,不能有效的达到灌溉效果,急需升级改造。本文设计拟通过现场走访调查真实数据,再查阅往年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对代县峨河灌区进行升级,再依据国家政策,对其进行节水配套改造,由于本文的设计是针对属于符合当地情况的而进行的设计,所选用的设备等未考虑资金情况,首先对灌区现状水量供需进行分析,其次分析项目实施后灌区水量供需,最后对项目区水质分析从而得出水质分析;根据水质的分析对改造工程进行设计,然后还需要进行自动化设计,选择相对合理的闸门及启闭机,完成电气设计,再对整个设计工程进行环保评价和节能评价,计算资金成本,得出结论。本次设计从设计理念、设备选型、工程布置等多方面进行了优化、选用了符合国家政策的节能设备。在工程运行管理中,考虑优化首部枢纽运行管理方式和渠道输水运行方案,整体工程设计符合我国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设计要求。工程实施后,可恢复峨河灌区灌溉,有效提高农业产量,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能改变局部生态环境,发展农田林网,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环境小气候的作用,既增加了土壤水分,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农、水、田、林等的完善配套,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走上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

李琳[9](2020)在《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地级市之一,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水资源严重缺乏且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匀。在乌兰察布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资源条件,决定了农田水利设施在农牧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和基础地位。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节水效益低,后续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建设主体单一。在水利发展方面政府主体具有推动和引导作用,过程中未将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第三方纳入该范畴。其次,建设主体的错位与缺位。政府相关部门存在错位与缺位的现象,职责划分不明确,为农户提供相应的配套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影响农作物产量。再次,建设体制和机制方面仍也存在问题。基层组织建设弱化、自愿建设缺位以及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不清晰。最后,农户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参与度低以及社会组织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自愿行为缺失的现象频繁出现,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旱防御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加强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节水和经济效益。采取政府主导、农牧民介入第三方参与,构建多元化的建设体系、明晰产权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长效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所以研究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仍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迫切需要建立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研究作为硕士论文选题,以比较分析、综合分析、文献综述法、继承发展法和实地基层调查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为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效、健康、良性运行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向雁[10](2020)在《东北地区水—耕地—粮食关联研究》文中提出粮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水和耕地是支撑粮食生产最重要的资源。东北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也是种植结构优化的重点区域,研究其水-耕地-粮食关联关系,对促进区域粮食可持续生产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1990-2017年时序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剖析了东北地区水、耕地和粮食时空变化态势;利用LMDI、虚拟耕地、综合灌溉定额等方法探讨了粮食生产与耕地、水资源利用的关联关系;构建了水-耕地-粮食关联模型(WLF),阐明了三者的关联状况;建立了LSTM模型,预测了水-耕地-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最后提出了相应调控策略。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诊断了东北地区水、耕地、粮食的基本态势和时空演变特征。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偏少,地下水供水比例及灌溉用水占比偏高,水资源总量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空间分布错位,三大平原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普遍偏高。1996年以来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耕地去向由生态用地为主,转变为建设用地为主,增加耕地来源以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为主,形成了“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耕地占用生态用地”占补格局;耕地利用结构主要变化方向为旱地向水田转化,水田面积及占比上升。1990-2017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909.82万hm2;水稻和玉米面积占比分别上升11.09个和14.00个百分点,大豆、小麦、杂粮分别下降3.16个、13.42个、8.51个百分点。水稻生产向三江和松嫩平原地区聚集,玉米生产在中部至南部地区发展较快。(2)剖析了东北地区水、耕地、粮食二元关联关系。粮食-耕地关联分析表明,粮食生产中的低产作物转向高产作物,粮食虚拟耕地含量呈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0.24 hm2/t降至2017年的0.17 hm2/t,粮食种植结构向节地方向发展。粮食-水关联分析表明,水稻面积占比上升,旱地作物面积占比下降,粮食综合灌溉定额呈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1838.30 m3/hm2增至2017年的2192.52 m3/hm2,粮食种植结构向耗水型方向发展。水土匹配分析表明,基于水资源自然本底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两种水土资源匹配状况差距较大。(3)建立了水-耕地-粮食关联模型(WLF),测算了四种情境下的关联关系。基于粮食生产用地总面积,无论在水资源本底情境,还是在用水总量控制情境下的水-耕地-粮食关联关系,省域尺度均处于不平衡状态,并且均缺水;地市级尺度,两种情境下分别有87.96%和82.41%的地市处于不平衡状态,主要为缺水状态。表明将全部耕地发展为灌溉耕地是不现实的。基于粮食生产现有灌溉耕地面积,无论在水资源本底情境,还是在用水总量控制情境下的水-耕地-粮食关联关系,省级尺度均处于平衡状态,说明在不增加灌溉面积情况下,水-耕地-粮食关联关系是平衡的;地市级尺度,两种情境下分别有47.22%和44.44%的地市处于水多地少状态,说明还有一定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潜力。水多地少区域主要集中于山区,可采取水权流转方式实现山区与平原地区的区域均衡。(4)构建了水-耕地-粮食的LSTM综合预测模型,预测了未来三者关联状况,提出了相应调控策略。结果表明,到2030年,在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情境下,基于粮食生产用地总面积,水-耕地-粮食关联关系总体将仍处于缺水状态;基于粮食灌溉耕地面积,吉林省和辽宁省水-耕地-粮食关联关系总体将继续保持平衡状态,黑龙江省将变为轻度缺水状态。耕地资源、水资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灌溉定额等因素对水-耕地-粮食关联具有直接的影响,针对各地市水-耕地-粮食关联特点,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和水土资源配置,是改善水-耕地-粮食关联关系的有效手段。创新点:(1)构建了水-耕地-粮食关联模型,评价水、耕地与粮食生产的适宜和满足程度;(2)建立了水-耕地-粮食的LSTM综合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3)揭示了东北地区粮食结构调整与水、耕地资源的关系,提出精准调控策略。

二、山西省灌区节水改造探讨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西省灌区节水改造探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汾河灌区农业灌溉与节水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汾河灌区概况
2 汾河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
3 农业节水面临的问题
    3.1 灌溉用水量损失严重及灌水方法落后
    3.2 灌区群管组织管理问题
    3.3 田间灌溉工程配套滞后
4 农业节水措施
    4.1 更新管理模式
        4.1.1 水权二次分配
        4.1.2 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4.1.3 建立灌区节水奖励制度
    4.2 节水灌溉制度
    4.3 推进斗农渠改造节水
    4.4 田间节水
    4.5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5 结语

(3)禹门口引黄灌区水资源供需分析与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水资源合理配置
        1.3.2 供需平衡
        1.3.3 节水潜力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禹门口引黄灌区概况
    2.1 基本情况
    2.2 研究区水资源量
        2.2.1 水资源量
        2.2.2 供水量
        2.2.3 用水水平及效率分析
    2.3 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禹门口引黄灌区现状年用水量
    3.1 现状年农业用水量
        3.1.1 灌区要素
        3.1.2 灌区现状年农业用水量
    3.2 现状年生活、工业及生态用水量
        3.2.1 现状年生活用水量
        3.2.2 现状年工业用水量
        3.2.3 现状年生态用水量
    3.3 总用水量及存在问题
第四章 灌区节水潜力分析和规划年需水量预测
    4.1 灌区节水潜力分析
        4.1.1 广义节水潜力
        4.1.2 狭义节水潜力
        4.1.3 生活、工业及生态节水潜力分析
    4.2 规划年需水量预测
        4.2.1 规划年生活需水量预测
        4.2.2 规划年农业需水量预测
        4.2.3 规划年工业需水量预测
        4.2.4 规划年生态需水量预测
        4.2.5 规划年总需水量预测
第五章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1 径流来水量分析
        5.1.1 径流代表性分析
        5.1.2 实测年径流量分析
        5.1.3 典型年确定
    5.2 供需平衡分析
        5.2.1 需水量分析
        5.2.2 供水量分析
        5.2.3 供需平衡分析
第六章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
    6.1 灌区可供水量
        6.1.1 地表水可供给量
        6.1.2 地下水可供给量
        6.1.3 再生水可供给量
        6.1.4 可供总水量
    6.2 水资源配置
        6.2.1 配置原则
        6.2.2 配置过程
    6.3 水资源配置结果及分析
        6.3.1 农业灌溉配置水量
        6.3.2 总配置水量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成果和结论分析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河南广利灌区水土环境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灌区水土环境的研究
        1.2.2 生态灌区研究进展
        1.2.3 灌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2.4 灌区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形地貌概况
        2.1.2 水文气象地质
        2.1.3 河流水系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经济社会状况
        2.2.2 农业生产状况
    2.3 水资源概况
        2.3.1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3.2 水质状况
    2.4 材料与方法
        2.4.1 样品采集
        2.4.2 河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计算方法
        2.4.3 河流富营养化指数计算方法
        2.4.4 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广利灌区渠灌区水土环境分析评价
    3.1 广利灌区总干渠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
    3.2 广利灌区总干渠水质综合变化特征
    3.3 广利灌区总干渠水质富营养化综合评价
    3.4 广利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3.4.1 土壤基本情况
        3.4.2 土壤pH
        3.4.3 土壤有机质
        3.4.4 土壤全氮、全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利灌区排水沟渠环境状况分析
    4.1 广利灌区排水沟渠总氮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4.2 广利灌区排水沟渠总磷变化特征分析
    4.3 广利灌区排水沟渠氨氮变化特征分析
    4.4 广利灌区排水沟渠污染物来源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利灌区水土环境评价
    5.1 生态灌区评价概述
        5.1.1 生态灌区的理念
        5.1.2 生态灌区的特点
    5.2 灌区水土环境评价
        5.2.1 水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2.2 水土环境评价指标选取
        5.2.3 评价模型的选取与步骤
    5.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广利灌区水土环境评价
        5.3.1 确定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5.3.2 指标的隶属度计算
        5.3.3 广利灌区水土环境综合评价
        5.3.4 广利灌区水土环境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对策与建议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西藏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与变化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概念及测算方法研究
        1.2.2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方法选择
    2.1 昌都市农田灌溉概况
        2.1.1 昌都市农业概况
        2.1.2 昌都市水资源概况
        2.1.3 昌都市灌区概况
    2.2 常用测算方法
        2.2.1 系数连乘法
        2.2.2 首尾测算法
        2.2.3 加权法
    2.3 测算方法的确定
        2.3.1 测算方法对比
        2.3.2 测算方法选择
3 昌都市样点灌区的选取
    3.1 选择样点灌区的原则和要求
        3.1.1 选择样点灌区的原则
        3.1.2 选择样点灌区的要求
    3.2 昌都市样点灌区选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2.1 昌都市样点灌区选择存在的问题
        3.2.2 解决方法
    3.3 昌都市中小型样点灌区选择
        3.3.1 样点灌区选择流程
        3.3.2 灌区信息主成分分析
        3.3.3 样点灌区数量计算
        3.3.4 昌都市全部灌区的分类与样点灌区的选取
        3.3.5 昌都市样点灌区的介绍与代表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2020 年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
    4.1 典型田块的选取与测算
        4.1.1 典型田块的选取
        4.1.2 典型田块的测算
    4.2 净灌溉水量的确定
        4.2.1 实测法测量作物净灌溉水量
        4.2.2 各作物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计算
        4.2.3 样点灌区年净灌溉水量测算
    4.3 毛灌溉水量的确定
    4.4 全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
        4.4.1 样点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
        4.4.2 全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
        4.4.3 全市测算结果可靠性、合理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近五年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变化
    5.1 全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变化
    5.2 同一样点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变化趋势分析
    5.3 提高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山西省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山西省农业灌溉现状分析
    1.1 山西省水资源条件
    1.2 全省供用水现状
    1.3 不同类型灌区建设情况
    1.4 节水灌溉发展水平
        1.4.1 按节水类型划分
        1.4.2 按地域划分
    1.5 灌溉效率分析
2 山西省农业灌溉存在的问题
    2.1 水源配置方面
    2.2 农业灌溉管理方面
    2.3 农业灌溉工程建设方面
3 山西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对策
    3.1 实施节水灌溉水源优化配置
    3.2 实施节水灌溉管理强监管
    3.3 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补短板
4 结语

(7)现代化灌区策划与控制研究 ——以位山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项目管理及策划控制概述
    2.1 项目管理概述
        2.1.1 国内项目管理发展概述
        2.1.2 项目管理的概念
    2.2 项目策划与控制理论
        2.2.1 项目策划
        2.2.2 项目策划的程序
        2.2.3 项目管理目标控制的相关理论
第3章 现代化灌区实践总结与位山灌区现状分析
    3.1 现代化灌区研究与实践
        3.1.1 国外关于现代化灌区的理解与实践
        3.1.2 国内现代化灌区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
        3.1.3 国内现代化灌区评价体系研究
    3.2 位山灌区简介
    3.3 位山灌区现状分析
        3.3.1 管理体制
        3.3.2 工程体系
        3.3.3 信息技术
        3.3.4 生态文明
        3.3.5 节水能力
    3.4 小结
第4章 位山灌区现代化灌区策划
    4.1 位山灌区现代化灌区建设理念
        4.1.1 天人合一
        4.1.2 科技引领
        4.1.3 创新驱动
        4.1.4 可持续性
    4.2 位山灌区功能定位
        4.2.1 供水功能
        4.2.2 文旅功能
        4.2.3 科创功能
        4.2.4 战略功能
    4.3 位山灌区现代化灌区定义与定位
        4.3.1 位山灌区现代化灌区定义
        4.3.2 位山灌区现代化灌区定位
    4.4 位山灌区现代化灌区项目系统
第5章 位山灌区现代化灌区目标控制
    5.1 组织措施
        5.1.1 理顺灌区管理组织
        5.1.2 加强专管机构管理
        5.1.3 制定人才战略
    5.2 技术措施
        5.2.1 水沙治理
        5.2.2 高新技术
        5.2.3 节水试验与推广
    5.3 经济措施
        5.3.1 加强财政支持
        5.3.2 引入社会资本
        5.3.3 完善水权水价改革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8)代县峨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型灌区现状分析
        1.3.2 峨河灌区现状调查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及水质分析
    2.1 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分析
        2.1.1 流域基本情况
        2.1.2 来水量计算
        2.1.3 径流年内分配
        2.1.4 灌溉用水分析
    2.2 项目实施后灌区水量供需分析
        2.2.1 地表水源供需分析
        2.2.2 地下水资源分析
    2.3 项目区水质分析
        2.3.1 地表水化学分析
        2.3.2 地表水水质分析
第3章 工程设计及信息化设计
    3.1 主要建设内容
    3.2 灌区工程总体布局
    3.3 渠首引水枢纽工程改造设计
        3.3.1 左岸水闸
        3.3.2 右岸水闸
        3.3.3 滚水坝及连通箱涵
        3.3.4 下游海漫
        3.3.5 过路暗涵
        3.3.6 沉砂池
    3.4 渠道防渗衬砌工程设计
        3.4.1 设计流量计算
        3.4.2 断面设计
        3.4.3 东一干渠
        3.4.4 东二干渠
        3.4.5 西干支渠
        3.4.6 不冲不淤验算
    3.5 渠道管道化改造工程设计
        3.5.1 设计流量计算
        3.5.2 管道化改造设计
        3.5.3 管道清淤设计
    3.6 主要渠系建筑物改造设计
    3.7 用水量测、管理设施及灌区信息化设计
        3.7.1 项目建设任务
        3.7.2 系统总体设计
        3.7.2.1 系统总体架构
        3.7.2.2 系统划分
        3.7.3 分项设计
        3.7.4 信息中心建设
        3.7.5 手机APP介绍
    3.8 金属结构及电气设备
        3.8.1 闸门及启闭机
        3.8.2 电气设计
第4章 环保评价与节能评价
    4.1 环保评价
    4.2 节能评价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文献综述

(9)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综述
        1.2.2 国内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内容框架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农田水利设施的相关概念
        2.1.1 农田水利设施的内涵
        2.1.2 农田水利设施的分类
        2.1.3 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
        2.1.4 借鉴国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经验
    2.2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2.2.3 公共投资理论
3 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现状
    3.1 乌兰察布市基本情况
    3.2 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工程及设施现状
4 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建设主体单一
    4.2 建设主体职能错位与缺位
        4.2.1 建设主体职能错位
        4.2.2 建设主体职能缺位
    4.3 建设体制和机制层面的问题分析
        4.3.1 建设体制层面的问题分析
        4.3.2 建设机制层面的问题分析
    4.4 农户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参与度低
        4.4.1 农户缺乏积极性
        4.4.2 农户文化、认知程度低
        4.4.3 农户组织化程度低
    4.5 社会组织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自愿行为缺失
5 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水利部门管理缺位
    5.2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营利能力低
    5.3 基层组织建设弱化
    5.4 自愿建设缺位
    5.5 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不清晰
6 改善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6.2 加大社会资源介入并实行产权制度改革
    6.3 完善基层组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
    6.4 构建多元化建设体系
    6.5 明晰产权,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长效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东北地区水—耕地—粮食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耕地-粮食安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1.2 我国水-耕地-粮食安全出现新的挑战
        1.1.3 东北地区面临新一轮粮食生产及种植结构调整的压力较为突出
    1.2 研究意义
        1.2.1 为水土资源匹配以及水土粮的关联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1.2.2 为相关部门提供“控”与“调”的决策参考
        1.2.3 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灌溉定额及灌溉需求的认识
        1.2.4 有助于强化深度学习在农业领域的运用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区域
        1.3.2 研究目标
        1.3.3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多源信息复合
        1.4.2 多模型与多指标综合
        1.4.3 多研究尺度整合
        1.4.4 总体研究与分类研究结合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耕地-粮食的研究进展
    2.1 耕地利用及粮食生产研究进展
        2.1.1 耕地数量、质量和粮食生产的表征关系
        2.1.2 耕地数量保障范畴与目标争议
        2.1.3 耕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两大类方向
        2.1.4 耕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2.2 水资源利用及粮食生产研究进展
        2.2.1 水资源配置思想的转变
        2.2.2 水资源投入与粮食生产的关系
        2.2.3 粮食生产的水资源承载力
        2.2.4 粮食作物虚拟水与水足迹
        2.2.5 灌溉需水量与作物需水量
        2.2.6 灌溉与雨养的产量差距
        2.2.7 灌溉定额与种植结构
    2.3 水土资源匹配及粮食生产研究进展
        2.3.1 水土资源匹配的重要性
        2.3.2 水土资源匹配的生态学与地理学解释
        2.3.3 水土资源匹配测算
        2.3.4 粮食结构调整的水土资源效应
    2.4 总结评述
        2.4.1 粮食结构调整对不同时空尺度的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有待加强
        2.4.2 粮食作物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有待加强
        2.4.3 水土资源匹配的测度存在较大差异
        2.4.4 水-耕地-粮食三者的关联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2.4.5 耕地、水、粮食的未来情景预测方法仍有改进与丰富的空间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概述
    3.1 概念界定
    3.2 理论基础
        3.2.1 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
        3.2.2 农业经济学理论
        3.2.3 资源地理学理论
    3.3 分析模型
        3.3.1 耕地利用与粮食空间分布分析模型
        3.3.2 耕地-粮食关联分析模型
        3.3.3 水-粮食关联分析模型
        3.3.4 水-耕地-粮食关联分析模型
        3.3.5 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
    3.4 研究区概况
        3.4.1 地形地貌
        3.4.2 气候特征
        3.4.3 土壤条件
    3.5 数据来源
第四章 水-耕地-粮食时序变化特征
    4.1 耕地变化特征
        4.1.1 耕地总量
        4.1.2 耕地利用结构
        4.1.3 耕地灌溉面积
        4.1.4 耕地质量等别
    4.2 水资源变化特征
        4.2.1 水资源总量
        4.2.2 供水能力
        4.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4.2.4 用水量变化
        4.2.5 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4.2.6 农田灌溉用水
    4.3 粮食作物生产特征
        4.3.1 粮食生产
        4.3.2 水稻生产
        4.3.3 玉米生产
        4.3.4 小麦生产
        4.3.5 大豆生产
        4.3.6 杂粮生产
    4.4 章节小结
第五章 水-耕地-粮食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
    5.1 耕地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
        5.1.1 水田与旱地的空间分布
        5.1.2 “水改田”与“旱改水”分布区域
        5.1.3 新增耕地来源与分布区域
        5.1.4 减少耕地去向与分布区域
    5.2 水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
        5.2.1 水资源总量空间分布
        5.2.2 供水量空间分布
        5.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等级分区评价
        5.2.4 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的空间匹配分布
        5.2.5 灌溉用水量空间分布变化
    5.3 粮食作物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
        5.3.1 粮食生产空间自相关分析
        5.3.2 粮食生产重心移动特征
        5.3.3 粮食生产空间分布
        5.3.4 各粮食作物生产空间分布
        5.3.5 粮食种植结构空间聚类
    5.4 章节小结
第六章 粮食-耕地(LF)关联研究
    6.1 粮食生产的耕地利用效应
        6.1.1 耕地利用效应分解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6.1.2 耕地利用效应分解因素的时序差异
        6.1.3 耕地利用效应分解因素的空间分异
        6.1.4 耕地利用效应主导因素
    6.2 粮食生产结构对虚拟耕地的影响
        6.2.1 粮食虚拟耕地含量时序变化特征
        6.2.2 粮食生产变化对虚拟耕地含量时序变化的影响
        6.2.3 粮食虚拟耕地含量空间聚类
        6.2.4 粮食虚拟耕地含量变化幅度的空间差异
        6.2.5 粮食生产变化对虚拟耕地含量影响的空间差异
        6.2.6 结构及单产变化对粮食虚拟耕地含量增减变化的影响
    6.3 章节小结
第七章 粮食-水(WF)关联研究
    7.1 粮食生产结构变化对综合灌溉定额影响
        7.1.1 粮食作物综合灌溉定额时序变化
        7.1.2 粮食种植结构对综合灌溉定额变化影响的阶段特征
        7.1.3 粮食综合灌溉定额空间分布
        7.1.4 粮食综合灌溉定额变化影响因素
    7.2 粮食生产变化对灌溉需水量变化影响
        7.2.1 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时序变化
        7.2.2 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时序变化的影响因素
        7.2.3 粮食生产变化对需水强度的影响
        7.2.4 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空间分布
        7.2.5 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变化影响因素空间特征
        7.2.6 粮食作物需水强度主要影响因素
    7.3 章节小结
第八章 水-耕地-粮食(WLF)关联研究
    8.1 水土资源匹配研究
        8.1.1 粮食生产可利用水资源
        8.1.2 粮食生产可利用耕地资源
        8.1.3 粮食生产水土资源匹配变化
    8.2 水-耕地-粮食关联关系研究
        8.2.1 不同情境下水-耕地-粮食关联关系时空变化
        8.2.2 不同情境下水-耕地-粮食关联关系变化影响因素
    8.3 章节小结
第九章 未来水-耕地-粮食(WLF)关联及调控
    9.1 预测模型构建
        9.1.1 LSTM模型构建
        9.1.2 对比模型构建
        9.1.3 模型评价指标
    9.2 粮食生产的耕地利用情况预测
        9.2.1 耕地总面积预测
        9.2.2 耕地复种指数变化预测
        9.2.3 粮食面积比例变化预测
    9.3 粮食种植结构变化预测
        9.3.1 水稻播种面积预测
        9.3.2 玉米播种面积预测
        9.3.3 大豆播种面积预测
        9.3.4 其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预测
        9.3.5 粮食作物种植结构预测
    9.4 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情况预测
        9.4.1 粮食综合灌溉定额预测
        9.4.2 粮食灌溉用水量预测
        9.4.3 农田灌溉用水效率预测
        9.4.4 灌溉耕地面积预测
    9.5 未来水-耕地-粮食关联关系预测
    9.6 水-耕地-粮食关联调控策略
        9.6.1 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9.6.2 灌溉水资源管理
        9.6.3 灌溉用水效率优化
        9.6.4 灌溉定额管理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10.1 主要结论
    10.2 创新之处
        10.2.1 方法创新
        10.2.2 内容创新
        10.2.3 实践创新
    10.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山西省灌区节水改造探讨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五水综改”总方案及子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J].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2(01)
  • [2]汾河灌区农业灌溉与节水措施[J]. 王茹. 山西水利科技, 2021(03)
  • [3]禹门口引黄灌区水资源供需分析与配置[D]. 王丹.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河南广利灌区水土环境分析与评价[D]. 谷少委.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5]西藏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与变化趋势分析[D]. 关迦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6]山西省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 杨士荣,狄帆.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10)
  • [7]现代化灌区策划与控制研究 ——以位山灌区为例[D]. 赵汗青. 山东建筑大学, 2020(09)
  • [8]代县峨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设计[D]. 张高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9]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研究[D]. 李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10]东北地区水—耕地—粮食关联研究[D]. 向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山西省灌区节水改造探讨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