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两课”教学实效

努力提高“两课”教学实效

一、努力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爱莲[1](2020)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统一开设的一套用以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与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由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是“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局限于高校范围或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领域,还关涉能否为国家持续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指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基本要求》”中的系列定位实则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发展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与核心内容。如何开展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何保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资源以推进自身的建设发展和功能实现,是课程建设必须应对的重大现实课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激发课程的内生动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以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返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70多年的发展道路发现,与课程体系在规模数量等外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内涵发展还有不足,如表现出:“理论与现实脱节”的教学困境、课程活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理论说服力不佳等问题。而通过梳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成果也发现,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内容既少且又比较零散。基于此,本文依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进路,尝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全文除导论、后记以外,共包含五章内容。第一章,理论概述。重在厘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内涵式发展”的学理认识、概念考证和原理挖掘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内涵,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激发课程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主,同时协调外部力量形成建设合力的课程发展模式,是课程发展思路与建设实践的有机统一。第二章,历史沿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历史就是课程外延与内涵相互掺杂、共同推进的历史。依据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颁布的课程指示与方案,大体可将课程建设史划分为五大阶段。总体上看,改革开放前的课程体系发展很不稳定。“52体系”是在全国推行的第一套课程方案,采取向苏联学习的方式,构建起课程发展的雏形;“61体系”则开启了“中国化”与“去苏化”的课程体系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后的课程方案日益规范成熟,方案实践力度日益增强,并显现出方案更替的继承性和连贯性。其中,“85方案”融合了“两课”课程内涵;“98方案”对课程进行了统一地精简设置,更加体现课程权威性和丰富性;“05方案”下,课程规模继续扩张,并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独立办学机构组建等维度推动课程总体建设迈向新的台阶。进入新时代,如何提升课程内生动力、提高教学实效等成为课程建设的紧迫课题。第三章,问题研判。基于“为什么”的考量,尝试站在客观立场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理性分析与问题研判。重点从历史诉求中分析为什么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问题,并从现实关系与认识误区的研判中进一步理清如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思路问题。在审思中,须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采以理性态度,坚持“不唯书、不唯上”,而是从实际出发进行课程发展的长足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不负重托与使命,推进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四章,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与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学情特点,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现实基础。其中,党的领导是课程发展的重要保证,并为课程内涵式发展提供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的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又可提供现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为课程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深厚的精神力量。而“00后”大学生(研究生多是“95后”)表现出的新风貌、新特点、新需求,以及他们成长成才中面临的困惑需要释疑解惑的事实,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学情基础。第五章,优化策略。重在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怎么办”的问题。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三大规律”和“八个相统一”原则,极力避免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方向偏差与规律僭越,从原则规范上确保发展导向的科学性;其次,需从课程内部建设的重要环节着手,抓关键、厚基础、破瓶颈、保动力、强弱项,以锻造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为重点,夯实课堂教学建设的基础环节,彰显“内容为王”的发展旨要,增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手段的动力支撑作用,弥补科学评价的发展不足,从整体上提升课程发展与建设的质量与水平;最后,须强化对国家顶层设计的贯彻落实和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盘活,形成国家、社会、高校共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积极推进课程发展建设。

李芳[2](2017)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研究》文中提出多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在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有了较高的科学化水平,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仍然是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主要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科学化程度不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性质的课程,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然而教学方法科学化程度不高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必须解决这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是什么。一是分析科学化、教学方法科学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指什么。将教学方法放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就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科学运用和科学创新。二是认识教学方法科学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该类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发挥,这使它的实际地位与它被赋予的使命不相符合,迫切需要实现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同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就必须实现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三要明确该类课程教学方法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的特殊要求。其次,分析该课程教学方法科学化到了什么程度,下一步有什么新要求。一是回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历史,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特点:教学理念由“注入式”向“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转变;教学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转向多种方式相结合。总结历史经验,得出中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重视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的重要保障;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能推进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转变教学理念是思想基础;自觉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的必要手段。最后分析新的历史条件对教学方法提出的新要求,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新变化提出针对性的新要求,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提出的现代化新要求。再次,分析如何进行科学化的问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度分析,一是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即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教学环境条件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二是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依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将其分为三大课堂,即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以实践教学为主的第二课堂,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互联网+”课堂,在每一类型课堂下有很多的教学方法;三是教学方法的科学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中央、教育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各高校都有了一些新的做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问题,容易使教学方法创新走入误区。为避免走入误区,就要确立科学创新的原则,寻找科学创新的方式,建立科学创新的保障。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还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推进科学化进程。

冻梁[3](2017)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以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社会主义高校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30多年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经历了恢复重建、规范充实、全面加强、完善创新四个阶段。虽然期间经历曲折,但是一直朝着科学、健康方向发展。在新时期下,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学方法创新为重要环节,以加强领导为保障,是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汲取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从而确保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全面发展,对于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汇集着大批重点高校。作为全国高校主要聚集地之一,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历程、经验和启示值得研究。本文以课程内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三方面为切入点,在回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历程的同时,以北京地区部分高校教学改革实例为论据,重点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并对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出建议。

蒋国保[4](2016)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下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体性教学是一种高度重视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全新教学模式,在"两课"教学中导入主体性教学模式,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而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而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下,还需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重构师生关系、完善考核机制和强化实践教学等途径,才能切实提高"两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王海燕[5](2015)在《新媒体环境视域下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院校"两课"被学生忽视、教学实效性差等问题一直都存在,并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所致力研究的问题。特别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已经深入人心。这就如同一把"双刃剑",使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面临这机遇和挑战。本文指出,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马旭光[6](2015)在《提高高职院校“两课”实效性探析》文中指出"两课"教育,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使命。目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要想提高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刺激学生的"需要"、提高"两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调整"两课"的教学内容、增加"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改革"两课"考核方式并关注毕业班学生"两课"的接受情况。

刘文革[7](201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就会失去任何意义。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很多专家学者所不断探求的理论课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考察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教学实效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实施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知与行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其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虽然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认可,但在教学的实效性上仍然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如,大学生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深刻的政治辨别力。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政治认同感,但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如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上,在社会主义道路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等方面,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存在错误观念。部分大学生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思想的主导、行为的指南,变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的以知识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是最根本的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知识内容为中心的教学的弊端主要表现为重知识传授而不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细化;不注重通过启发大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来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动机;更不注重探索和利用知识内容向思想品德转化的规律;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不是以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标准。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我们必须把当前以知识内容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知与行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其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教学,这不仅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规律的内在要求。

彭德忠[8](2010)在《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以湖北省部分独立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自独立学院试办至今,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的各种影响因素,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本文在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各种因素,探讨增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与对策。全文除了绪论以外,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湖北省部分独立学院为例,在进行大量文献调研的同时,以问卷调查作为主要方法,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别是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归纳出当前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影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来自独立学院及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两个方面。独立学院及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影响其实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独立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独立学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等诸多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中,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则主要来自国际环境、国内环境。第三部分:增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针对前两部分的现状与原因分析,提出增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对策:完善独立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立科学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高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健全保障机制;加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深化改革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优化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

周晓晓[9](2010)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如何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是当前高职"两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当前高职"两课"教学实效性缺失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余守萍[10](2010)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两课”教学工作研究》文中提出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和今后指导我们在各方面进行正确实践的科学方法论和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两课"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两课"教学应积极转变思想,在实践中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拓创新、以生为本、统筹兼顾,为切实提高实效性、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努力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个事关”的战略定位
        (二)“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科学论断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现实思考
    二、研究综述
        (一)研究成果梳理
        (二)研究内容综述
        (三)研究现状总结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重点与难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概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概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构成
    二、内涵式发展
        (一)内涵式发展的语义分析
        (二)内涵式发展的概念探源
        (三)内涵式发展的理路拓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
        (一)概念反思
        (二)理论内涵
        (三)基本特点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关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局的稳固
        (二)关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解决
        (三)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建设的方向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沿革
    一、“52体系”阶段
        (一)“52体系”的课程雏形
        (二)“52体系”的课程发展
    二、“61体系”阶段
        (一)“61体系”的课程建设
        (二)“61体系”的曲折发展
    三、“85方案”阶段
        (一)“85方案”前的课程恢复
        (二)“85方案”的课程部署
        (三)“85方案”的课程发展
    四、“98方案”阶段
        (一)“98方案”的课程部署
        (二)“98方案”的课程发展
    五、“05方案”阶段
        (一)党的十八大以前的课程建设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课程新发展
    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是课程建设的历史前提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四)保持课程与时俱进的发展品质
        (五)以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问题研判
    一、历史维度的发展诉求问题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提高教学实效
        (三)激发内生动力
        (四)促进改革创新
        (五)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二、现实维度几个基本关系的处理问题
        (一)思政课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
        (二)“高效教”与“有效学”的关系
        (三)内生动力和外力扶植的关系
        (四)内容守正与方法创新的关系
        (五)思政课教师特殊性和高校教师一般性的关系
    三、主观维度的思想误区问题
        (一)对“关键课程”地位的认识不足
        (二)对课程发展建设的不自信态度
        (三)对课程内涵式发展的模糊认识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思想保证
        (一)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为学理依据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有利支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支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支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底气支撑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文化源泉
        (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力量
        (二)浸润革命文化的精神养料
        (三)获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资源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现实学情
        (一)掌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
        (二)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发展需求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依循“三大规律”
        (三)遵循“八个相统一”
    二、优化课程内部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以锻造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为重点
        (二)紧抓课堂教学建设的基础环节
        (三)彰显“内容为王”的发展旨要
        (四)激发科学研究的有效动力
        (五)注入现代信息技术新活力
        (六)补齐科学评价的发展短板
    三、获取外部环境的支持与保障
        (一)依靠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
        (二)依托社会环境的有利氛围
        (三)挖掘高校平台的育人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一) 逻辑思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解读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的概念解析
        (一) 方法科学化
        (二) 教学方法科学化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的紧迫性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的必要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一)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二) 遵循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三) 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的特殊要求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发展回顾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回顾
        (一) 教学理念由“注入式”向“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转变
        (二) 教学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三) 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转向多种方式相结合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的经验总结
        (一) 中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重视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的重要保障
        (二)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力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三) 转变教学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的思想基础
        (四) 自觉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的必要手段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的新要求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使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提出了新要求
        (二) 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新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出了针对性的新要求
        (三) 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出了现代化的新要求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选择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知目标及教学方法选择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感目标及教学方法选择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行为目标及教学方法选择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选择
        (一) 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二)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与教学方法选择
    三、依据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一) 根据大学生知识储备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二) 根据大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技巧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 根据大学生的认知风格选择教学方法
    四、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一)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群体的特殊性看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体特点看教学方法的选择
    五、依据环境和条件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第四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及其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 专题式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二) 讲授法的科学运用
        (三) 互动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三) 自主型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及其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 科学运用大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三、“互联网+”课堂及其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 概念辨析
        (二)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科学创新
    一、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状况
        (一) 各高校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的主要做法与成果
        (二)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存在的问题,防止走入误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创新的原则
        (一) 实效性原则
        (二) 时代性原则
        (三) 整合性原则
        (四) 可行性原则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创新的方式
        (一) 在批判与继承基础上推陈出新
        (二) 在引入和借鉴过程中不断创新
        (三)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实现方法的科学创新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创新的基本保证
        (一) 加强领导,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正确方向
        (二) 以现代教学理念保证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三) 以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保证教学方法科学创新
        (四) 以创新型教学行为模式保证教学方法科学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以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及北京市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
    1.3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以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以难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可能遇到的难点
    1.5 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1.5.1 预期成果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相关概念概述
    2.1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本质内涵
        2.1.1 课程的本质内涵
        2.1.2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涵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内涵
        2.2.1 教学方法的内涵
        2.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内涵
    2.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涵
        2.3.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涵
        2.3.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
    2.4 思想政治理论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历程回顾
    3.1 恢复重建阶段(1978-1984 年)
        3.1.1 课程内容改革研究——“56 方案”的延续
        3.1.2 教学方法研究——以单向的“注入式”教学法为主
        3.1.3 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恢复教师队伍建设
    3.2 规范充实阶段(1985-1997 年)
        3.2.1 课程内容改革研究——“两课”体系形成
        3.2.2 教学方法研究——开始注重双向“互动式”教学
        3.2.3 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开始着手制度建设
    3.3 全面加强阶段(1998-2004 年)
        3.3.1 课程内容改革研究——“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开设
        3.3.2 教学方法研究——教师组“专题式”教学法的提倡
        3.3.3 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度不断完善
    3.4 完善创新阶段(2005-至今)
        3.4.1 课程内容改革研究——更加突出整体性和逻辑性
        3.4.2 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方法多样化
        3.4.3 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专业化队伍建设
第4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目标
        4.1.1 深化科学性
        4.1.2 加强针对性
        4.1.3 提高实效性
        4.1.4 推进协同性
    4.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原则
        4.2.1 坚持共性与兼顾个性相结合原则
        4.2.2 坚持经典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原则
        4.2.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原则
    4.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条件
        4.3.1 探索和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4.3.2 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4.3.3 建立“课学研”一体化的现代教学体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主体性教学模式下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丰富教学内容
二、改进教学方法
三、提高教师素质
四、重构师生关系
五、完善考核机制
六、强化实践教学

(5)新媒体环境视域下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媒体环境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呈现的新特点
    (一)新媒体
    (二)新媒体环境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呈现的新特点
        1.新媒体环境下“两课”教师教学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两课”手段和方法多元化。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影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高职院校“两课”教师自身因素
    (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因素
    (三)高职院校教育环境的复杂化
三、新媒体时代下增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实现以新媒体为“两课”教学载体,提升“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实现“两课”教学的多元化模式
        1.恰当运用新媒体,“两课”知识获取多元化。
        2.教师与学生沟通多元化。
    (三)新媒体环境下为高职院校“两课”教师发展提供了机遇
        1.新媒体环境中高职学校“两课”教师的自我突破和发展。
        2.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高职院校“两课”教师教学创新。

(6)提高高职院校“两课”实效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现状分析
二、提高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1.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刺激学生的“需要”
    2.提高“两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调整“两课”的教学内容
    4.增加“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
    5.改革“两课”考核方式
    6.关注毕业班学生“两课”接受情况

(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的意义
    二、本选题的文献研究综述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涵义研究综述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现状研究综述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的成因研究综述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对策研究综述
    三、论文创新点
        1. 概念的界定
        2. 原因的分析
        3. 路径的提出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涵义与特征
    一、实效与实效性的涵义与特征
        1. 实效的涵义与特征
        2. 实效性的涵义与特征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涵义与特征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涵义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特征
第二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现状考察
    一、考察的内容与方式
        1. 考察的内容
        2. 考察的方式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现状的分析
        1.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可但学习目标模糊
        2. 对教师满意但学习主动性不高
        3. 思想品德有发展但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1. 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2. 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影响
第三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由轻教学设计而导致教学目标模糊
        1. 教学设计及其意义
        2. 由轻教学设计而导致教学目标模糊的表现
    二、不注重增强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1. 内在学习动机及其意义
        2. 不注重增强内在学习动机的表现
    三、不重视知识内容向思想品德转化的规律
        1. 知识内容向思想品德的转化及其意义
        2. 不重视知识内容向思想品德转化规律的表现
    四、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不明确
        1. 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及其意义
        2. 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不明确的表现
第四章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路径的界定
        1. 路径的涵义与功能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路径的概念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路径选择的依据
        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风的根本要求
        2.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贯要求
        3. 大学生思想品德培养规律的内在要求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路径的实施
        1.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
        2.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增强内在学习动机
        3. 以问题教学法为主促进知识内容向思想品德转化
        4. 以运用能力为标准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现状"论文书目
    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论文书目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论文书目
    四、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8)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以湖北省部分独立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2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状况分析
    2.1 独立学院的形成发展及其办学特点
    2.2 本研究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2.3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2.4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5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影响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因素分析
    3.1 独立学院的相关因素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3.2 社会环境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负面影响
4 增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4.1 完善独立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2 确立科学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4.3 提高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4 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健全保障机制
    4.5 加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4.6 深化独立学院“两课”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主渠道作用
    4.7 优化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4.8 拓宽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9)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问卷结果综述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三、对策与思考
    (一) 转变教育观念, 重视“两课”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1. 转变教育观念, 把“两课”作为重点学科来建设。
        2. 成立专门的“两课”教学领导小组。
        3. 认真落实“两课”教育教学经费。
    (二) 努力提高“两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1.“两课”教师必须要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
        2. 两课”教师必须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
        3. 两课”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修养和完善的人格。
    (三) 改革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兴趣
        1. 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提高“两课”教学的现实针对性。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增强“两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 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建立“两课”成绩综合考评体系。

(10)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两课”教学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高校“两课”教学工作现状
    1.1 内容模式缺乏创新
    1.2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1.3“两课”教研室势单力薄, “两课”教师孤军作战
2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2.1 各方面的重视不足
    2.2 课程自身的原因
    2.3 社会大环境的原因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切实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3.1 开拓创新, 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指导思想
        3.1.1 创新教学内容
        3.1.2 创新教学方法
        3.1.3 创新评价方式
    3.2 以生为本, 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出发点
        3.2.1 准确定位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2.2 深入了解学生, 知晓学生的关注点和需要
        3.2.3 充分认识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3.3 整合资源, 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保障
        3.3.1 与其他教学内容相互渗透
        3.3.2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3.3.3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努力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研究[D]. 王爱莲.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研究[D]. 李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3]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以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D]. 冻梁.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4]主体性教学模式下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分析[J]. 蒋国保.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5]新媒体环境视域下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 王海燕. 法制与社会, 2015(23)
  • [6]提高高职院校“两课”实效性探析[J]. 马旭光. 新课程(下), 2015(07)
  • [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 刘文革. 首都师范大学, 2011(08)
  • [8]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以湖北省部分独立学院为例[D]. 彭德忠.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1)
  • [9]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J]. 周晓晓.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0(18)
  • [10]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两课”教学工作研究[J]. 余守萍.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08)

标签:;  ;  ;  ;  ;  

努力提高“两课”教学实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