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对儿童间接视神经损伤的影响评价

高压氧对儿童间接视神经损伤的影响评价

一、高压氧对儿童间接视神经损伤的疗效评定(论文文献综述)

习书晗[1](2021)在《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根据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回顾性资料研究,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受伤原因、损伤类型等临床数据,以期为总结颅脑损伤的发生类别及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明确针刺结合现代医学、现代康复等治疗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判断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的具体改善情况,为针刺运用于该类疾病的救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以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加常规西医治疗,不限定选穴、补泻手法、留针时间及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依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后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内容包括样本量、随机方法、治疗方案、结局指标、治疗时间、病程、随访等,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2.2376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近5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受伤原因、主要诊断、入院后治疗方式、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等信息。使用SAS9.4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研究,以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31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加常规西医治疗,针刺方案为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取穴操作参照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实施手法后,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周期为4周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以GCS评分为主要结局指标,CRS-R评分、苏醒率、苏醒时间为次要指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3个月后,以有效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1.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得到文献894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共861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Meta结果显示:针刺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GCS评分、苏醒率均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结果疾病特征分析结果:共纳入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4.2倍,其中青春期至青年晚期患者(14岁~45岁)所占比例最高(52.9%)。职业方面,工人最多,所占比例为49.62%;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最多,所占比例为79.5%;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所占比例为91.16%。损伤类型方面,占位性血肿占比最高,为37.3%,其次是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颅骨骨折等;接近50%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损伤类型。在急性期,有42.5%的患者接受过神经外科手术,44.2%的患者曾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63%的患者曾行胃管插管,48.4%的患者曾行尿管插管。出院时,超过86.48%的患者出院时情况好转,13.51%的患者未愈。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职业的颅脑损伤患者所有量表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睁眼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程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所有量表评分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84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差值对比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值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住院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研究显示: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数据比较(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有效率在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经过治疗后,意识恢复量表(CRS-R)评分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苏醒时间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资料显示: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以男性居多,以处于青春期至青年晚期的中青年患者为主,职业以工人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因此,应加大对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中青年男性群体的道路安全宣传。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合并症较多,急性期临床表现比较严重。2.针刺不仅能够治疗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后遗症,还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3.针刺能够提高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苏醒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卢涵婧[2](2021)在《早期不同频次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早期不同频次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赣州市立医院急诊科及神经内科ACI患者96例进行随机对照平行试验研究,将患者分为3组:标准对照组、低频次组及多频次组,每组按电脑抽取随机数法抽取病例32例。此次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即其中标准对照组仅行常规药物治疗而不行HBOT;低频次组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前提下,早期(发病≤7d)行每日1次的HBOT,共10次;多频次组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前提下,早期(发病≤7d)行每日2次的HBOT,共20次。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4周,将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进行对比,记录其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差异,最后,将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选取的ACI患者平均分成三组,这些患者在治疗开始前,3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血评分(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4周,与治疗前对比,在NIHSS方面的评分,三组患者均有所降低,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3、治疗结束后4周,NIHSS评分减低值:多频次组>低频次组>标准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MBI提高值:多频次组>低频次组>标准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临床有效率:多频次组>低频次组>标准对照组,数据对比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在参与治疗的过程中,HBOT低频次组和高频次组没有出现任何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更没有出现死亡案例。结论:1、早期对ACI患者予以HBOT,能够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所缓解,并对其生活能力适当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亦有所提升。2、HBOT每日两次的治疗频次,可提高ACI患者的临床疗效。

陈家利[3](2020)在《基于古今文献研究对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证治理论及用药规律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课题基于古今中医眼科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萎缩的证治理论及古今用药特点进行整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萎缩提供相关理论参考及用药借鉴。研究方法:古文献部分,首先确定“视神经萎缩”对应古籍文献检索词为“青盲”,然后在中华医典对其进行检索;现代文献部分,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及“维普中文期刊”三大中文数据库搜集与视神经萎缩相关的文献。经过筛选后,将相关信息收录至Excel表中,总结其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理论内容,并进行方药整理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1.视神经萎缩属中医“青盲”病,本病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虚”、“郁”、“热”、“瘀”等四方面因素所引起目系失养或目络瘀阻、玄府闭塞,最后目之神光泯灭,盲无所见。2.古代无明确辨证分型,多根据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现代证型较多且繁杂,文献搜索其证型排名前四的分别是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不足证、肝肾不足证。3.在治法研究上,古代有中药内服、针灸、点眼及药膳食疗;现代中医治法包括中药内服、针刺、穴位注射及针药联合。4.古代在治疗“青盲”病时涉及处方86首,中药147味,药物出现总频次1282次,单味药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人参;现代治疗视神经萎缩时涉及处方73首,中药153味,药物总频次2731次,单味药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当归。高频药中,古今方共同用药有当归、甘草、熟地、白术、川芎、菊花、茯苓。结论:1、中医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源远流长,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复杂,主要涉及“虚”、“郁”、“热”、“瘀”等四方面因素,累及肝、肾、心、脾四脏。虽古今不同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各不相同,但在运用中药治疗时皆强调辨证论治,且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更为具体和细化,同时在辨证分型、治法等方面日渐完善。2.古今治疗视神经萎缩以补虚药为主。在用药细节方面,古今方中补气、补血药运用最多。此外,古今医家用药皆注意通补相结合,并且善用祛风药,而现代医家更注重活血开窍药的运用。

李昆,高丹宇[4](2015)在《常规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视神经挫伤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常规药物、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视神经挫伤48例(5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5眼)。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4眼,显效10眼,有效7眼,无效4眼;总有效率84.0%。对照组治愈1眼,显效7眼,有效6眼,无效11眼;总有效率5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视神经挫伤疗效较好。

杜红彦[5](2014)在《李志英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视神经疾病学术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一、文献研究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了解视神经疾病研究现状基础上,推本溯源,掌握从《黄帝内经》到唐宋元明清时期及现代各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认识,研究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视神经疾病的方法和成果,为临床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临床研究1.目的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李志英教授治疗视神经疾病的处方进行挖掘分析,系统总结导师对视神经疾病病因病机、诊治思路和用药策略的认识,学习和继承导师中、西医诊治视神经疾病的学术经验。2.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西医诊断、中医诊断、视力、视野、VEP等检查结果,生化学检测指标(血常规、血脂六项等),导师中药处方,西药用药、中药针剂等治疗,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导师治疗视神经疾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挖掘分析。3.结果(1)视神经疾病隶属于中医学暴盲、视瞻昏渺和青盲等范畴,视神经炎的中医诊断以暴盲为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诊断以视瞻昏渺为主,视神经萎缩的中医诊断以青盲为主。(2)导师认为气滞血瘀,玄府闭塞和气虚血瘀,玄府闭塞是视神经疾病的基本病机。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气滞血瘀,玄府闭塞为主,视神经萎缩以气虚血瘀,玄府闭塞为主。(3)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益气健脾、宣通玄府是导师治疗视神经疾病的基本治法。疏肝理气常用柴胡、枳壳;活血通络常选用桃仁、红花、三七、丹参等;益气健脾常用黄芪、党参;宣通玄府常用路路通、石菖蒲。(4)导师认为视神经炎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分期治疗,急性期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康复期以中医药辨证治疗为主。(5)导师认为视神经萎缩的治疗重点在于“预防”,在视神经疾病的起病初期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视神经萎缩的发生。(6)导师临证中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认为单纯辨证不能体现不同疾病间的病理特点,单纯辨病不能体现不同体质患者之间的病机差别。4.结论李志英教授认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玄府闭塞是视神经疾病的基本病机,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益气健脾、宣通玄府是治疗视神经疾病的基本治法,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证思路。在视神经疾病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分期的不同采用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期间注重预防神经萎缩的发生。导师在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视神经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我们去整理、继承、推广、应用。

邓云霞,蒋月姜,刘继英,夏经慧,胡玉梅,张丽华,萧叙平[6](2013)在《颅脑损伤伴视神经损伤的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颅脑损伤伴视神经损伤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颅脑损伤患者20例,对于颅脑损伤伴视神经损伤患者常规给予能量合剂、皮质类激素、胞磷胆碱及维生素B族等药物治疗,对其瞳孔变化进行评分,观察视神经损伤情况及确定确诊时间。结果所有患者中瞳孔变化68分者11例,912分者3例,1315分者6例;单神经挫伤5例,视神经管骨折8例;患者在入院当日确诊颅脑损伤伴视神经损伤9例,入院3d确诊2例,入院两周确诊7例,入院2个月后确诊2例;11例入院当日及3d内确诊的患者有效率(63.6%)高于9例入院1周后确诊患者的有效率(22.2%)(P<0.01)。结论颅脑损伤合并额部、上颌部骨折的患者应要非常警惕视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及时进行检查,观察瞳孔对光的反应变化,争取在两天内确诊,把握治疗时机,以便减轻患者的担心及经济负担。

张丹丹[7](2010)在《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葛根素对视神经挫伤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60例(60眼)视神经挫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葛根素治疗视神经挫伤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对其流行病学、诊断、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和探讨。方法本课题对2008年5月-2009年11月在哈尔滨二四二医院眼科、哈医大一院眼科进行治疗的60例视神经挫伤患者建立临床观察表,进行临床观察研究,随机将视神经挫伤患者60例(60眼)分为2组,治疗组30例(30眼),对照组30例(30眼)。治疗组主要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用2 mL生理氯化钠溶液或注射用水溶解,一日一次肌肉注射,平均治疗21天,葛根素250mL一日一次静脉注射,同时常规用药治疗。对照组除不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葛根素外,其他用药同治疗组,通过视力、视觉诱发电位及视野对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1)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葛根素治疗视神经挫伤总有效率为86.7% ,对照组为63.3% ,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75,P<0.05)。(2)视觉诱发电位方面,通过治疗前后及两组间P100潜伏期及幅值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并且两组患者治疗后优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视野方面,通过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视野平均光敏度及平均缺损度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并且两组患者治疗后优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葛根素对视神经挫伤的治疗具有肯定疗效,值得推广。2相对于视力检查,VEP是客观、准确、临床实用性很强的诊察方法。3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葛根素对视神经挫伤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激素治疗;

王若冰[8](2010)在《高压氧预处理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青光眼是全球最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是该病致盲的根本原因。目前公认的发生机制是由于眼压升高造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它视网膜细胞发生以变性坏死为特征的原发性损害,随后又通过一系列途径诱发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持续性凋亡为特征的继发性损害,从而导致视神经功能进行性损伤。目前除了应用药物、手术等手段降低升高的眼内压,控制疾病的原发性损害以外,尚无有效手段防治视神经的继发性损害。视神经由RGCs的轴索组成,是间脑白质的主要成分,视神经和视网膜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在颅外的延伸,在位置上具有着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分不可比似的易操作性,因而视神经损伤模型常被用来模拟大脑的轴突损伤;其中视神经钳夹伤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RGCs继发性凋亡,即使视神经被完全截断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RGCs能够存活一段时间。这种钳夹伤后的神经退行性过程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病理过程相类似。高压氧治疗已在临床应用多年,具有确切治疗效果的疾病包括一氧化碳中毒、中风、空气栓塞及减压病等。目前大量的研究显示高压氧预处理对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迟发型损伤有确切的神经保护作用,但HBO-PC保护效应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在临床应用前还需要大量的实验证据。目前,人们普遍认为HBO诱导脑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HBO预处理诱导机体组织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进而引起机体的抗氧化酶增多,增强机体抗氧化损伤能力;二是HBO预处理可诱导脑内的抗凋亡蛋白升高,增强机体的抗凋亡损伤能力。视神经钳夹伤后的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变过程和脑损伤所引起的继发性神经元退变过程相似,因此我们采用一种临床实际工作中可行而有效的高压氧预处理方法,从病理学、形态学、视功能等各个方面验证这种预处理方法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效应,并初步探讨HBO预处理发挥视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第一部分大鼠不完全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及高压氧预处理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视神经钳夹伤模型,研究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采用2.5 ATA,100%O2,每天2次,连续2天的高压氧预处理方法,末次处理后次日采用Yasargil动脉瘤夹制作大鼠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动物分为Sham组、ONC组,HBO+ONC组。分别在建模后1周或2周采用HE染色、荧光金逆行标记、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及TUNEL观察或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形态、数量和视神经功能的改变。结果:建模1周时Sham组视网膜节细胞层中HE着色的细胞数量为89.5±9.4个/高倍视野,2周时为92.7±9.1个/高倍视野;而1周和2周时HBO+ONC组的视网膜节细胞层中HE着色的细胞数量显着较ONC组多(69.3±7.4 vs 56.6±6.5个/高倍视野,1w,P<0.01;62.3±6.1 vs 46.1±6.6,2w,P<0.01)。建模2周时荧光金逆行标记显示,Sham组的存活视网膜节细胞的平均密度为1650±216/mm2,而HBO+ONC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平均密度显着高于Sham组(995±158/mm2和478±101/mm2,P<0.01)。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结果显示,相对于HBO+ONC组,ONC组P1波的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视神经钳夹伤后1周时Sham组、HBO+ONC组和ONC组P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分别为90±4ms、94±4ms、108±6ms(P<0.05,HBO+ONC vs ONC);17±2μv、18±3μv和12±2μv(P<0.01,HBO+ONC vs ONC)。2周时Sham组、HBO+ONC组和ONC组P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分别为92±7ms、117±12ms、169±15ms(P<0.01,HBO+ONC vs ONC);21±3μv、14±2μv和7±1μv(P<0.01,HBO+ONCvs ONC)。结论:HBO预处理能使视神经损伤后的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率显着提高,同时改善视神经的功能状态,确认HBO预处理对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第二部分高压氧预处理抑制线粒体途径的凋亡诱导对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目的:研究高压氧预处理对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方法:按第一部分方法进行高压氧预处理和建模。使用TUNEL法检测RGCs凋亡数量;ELISA法检测视网膜caspase-3和caspase-9的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cytochrome c、Bcl-2 BclxL、和Bax蛋白表达量。结果:HBO预处理能明显减少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RGCs的凋亡阳性细胞数(ONC:19.1±4.2/HPF vs.HBO+ONC:7.2±1.3/HPF,P<0.01),ONC组视网膜组织的caspase-3和caspase-9酶相对活性显着高于HBO+ONC组(P>0.05)。HBO预处理显着减少了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组织胞浆cytochromec的蛋白水平(P<0.05),同时提高了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水平(P<0.01,P<0.05),但对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发挥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第三部分高压氧预处理调控HIF/EPO通路诱导对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目的:研究HBO预处理的保护效应是否与氧化应激诱导大鼠视网膜中HIF-1及下游神经保护性基因EPO的表达有关。方法:按第一部分方法进行高压氧预处理,末次处理后次日直接取材。动物分为对照组和HBO预处理组。使用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HBO预处理对视网膜组织HIF-1及其下游基因EPO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的影响,并检测EPO下游信号分子P-Akt和HSP-27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BO预处理能显着上调大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和EPO mRNA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3.38±1.97倍和5.55±1.03倍(P<0.01);同时HIF-1α和EPO蛋白表达显着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1.86±0.24倍和3.01±0.33倍(P<0.01)。HBO预处理组视网膜组织中P-Akt和HSP-27蛋白表达也显着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1.64±0.11倍和1.81±0.12倍(P<0.01)。结论:HBO预处理诱导增强视网膜组织中HIF-1和下游神经保护性基因EPO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视神经不完全损伤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

孙红[9](2009)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手术与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经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哈尔滨二四二医院眼科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重度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伤后视力<0.1)患者共60例,男51例,女9例。年龄16岁~51岁。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是手术组,对30例患者行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术后给予常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药、神经营养药治疗。另一组是药物治疗组,单纯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药、神经营养药治疗。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56.67%,药物组总有效率20.00%,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5),手术组疗效优于药物组治疗。接受手术患者中,伤后7天以内手术组与7天以后手术组比较,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8),7天以内手术组疗效优于7天以后手术组。结论:重度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确切,及早手术效果较好,其视力预后与视神经损伤程度、治疗方法、昏迷史、就诊时间等因素有关。

郭兰青,李晓鹏,李晓燕[10](2000)在《高压氧对儿童间接视神经损伤的疗效评定》文中认为

二、高压氧对儿童间接视神经损伤的疗效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氧对儿童间接视神经损伤的疗效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一、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二、颅脑损伤的病因研究
        三、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四、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五、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六、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一、颅脑损伤的病因病机
        二、颅脑损伤的辨证分型
        三、颅脑损伤的中药治疗
        四、颅脑损伤的针刺治疗
        五、颅脑损伤的其他针灸治疗
第二章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一、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研究对象
        三、干预措施
        四、文献检索
        五、检索方法
        六、数据收集与提取
        七、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结果
        一、文献检索流程与结果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三、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第四节 讨论
        一、结果分析
        二、存在问题
        三、展望
第三章 疾病特征及量表评分分析研究
    第一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
        一、各量表基本描述
        二、不同性别量表分析
        三、不同年龄量表分析
        四、不同职业量表分析
        五、不同外伤原因量表分析
        六、不同文化程度量表分析
        七、不同病程量表分析
        八、讨论
    第三节 1084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一、综合治疗前后各量表的差值对比分析
        二、不同性别综合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三、不同年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四、不同职业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五、不同文化程度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六、不同外伤原因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七、讨论
    第四节 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分析
第四章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或脱落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分组方案
        三、盲法实施
        四、治疗方案
        五、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六、研究流程图
        七、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S-R评分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后苏醒率及苏醒时间的比较
        五、有效率
        六、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报告
        七、脱落报道
    第四节 讨论
        一、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的可能机制
        二、醒脑开窍针法的选取
        三、醒脑开窍针法应用于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治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早期不同频次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分组方法
        2.2.3 入组病例
        2.2.4 应用设备及药物
        2.2.5 设备及药物使用方法
    2.3 结局指标
        2.3.1 安全性观察
        2.3.2 疗效评价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2.5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 4 周临床疗效评价比较
    3.3 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 4 周 NIHSS 评分比较
    3.4 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 4 周 MBI 比较
    3.5 不良反应
第4章 讨论
    4.1 基线情况及受试者特征
    4.2 治疗有效率讨论
    4.3 HBOT对 ACI患者ADL的影响
    4.4 增加HBOT频次对ACI患者疗效讨论
    4.5 增加HBOT频次对ACI患者ADL的影响
    4.6 HBOT安全性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3)基于古今文献研究对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证治理论及用药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具体文献研究方法
    2.3 方药收录标准及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3 理论研究结果及讨论
    3.1 古代中医对视神经萎缩的理论研究
        3.1.1 视神经萎缩中医病名的溯源
        3.1.2 视神经萎缩病因病机研究
        3.1.3 视神经萎缩中医治则治法研究
    3.2 现代中医对视神经萎缩的理论研究
        3.2.1 现代中医名家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3.2.2 视神经萎缩现代中医证型及治法研究
    3.3 讨论
4 用药规律研究结果及讨论
    4.1 古文献用药规律研究结果
    4.2 现代文献用药规律研究结果
    4.3 古今用药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4.3.1 古今高频用药对比结果
        4.3.2 古今用药类别对比分析研究
    4.4 讨论
        4.4.1 古今方高频用药分析讨论
        4.4.2 古今用药不同药类对比分析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视神经萎缩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常规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视神经挫伤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5)李志英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视神经疾病学术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暴盲、青盲的认识
        1.1 病名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现代中医眼科名家对视神经疾病的认识及治疗经验
    2. 视神经炎的研究进展
        2.1 病因
        2.2 发病机制
        2.3 中医药治疗概况
        2.4 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
    3.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3.1 病因和发病机制
        3.2 中医药治疗概况
        3.3 西医学治疗进展
    4. 视神经萎缩的研究进展
        4.1 病因和发病机制
        4.2 中医治疗
        4.3 原发病治疗及其它疗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李志英教授治疗视神经炎(暴盲、视瞻昏渺)的经验总结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4. 疗效评定的标准
        5. 研究方法
        6. 统计分析
        7. 结果
        8. 验案
    第二节 李志英教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瞻昏渺、暴盲)的经验总结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4. 疗效评定的标准
        5. 研究方法
        6. 统计分析
        7. 结果
        8. 验案
    第三节 李志英教授治疗视神经萎缩(青盲)的经验总结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4. 疗效评定标准
        5. 研究方法
        6. 统计分析
        7. 结果
        8. 验案
    第四节 李志英教授治疗特殊类型视神经萎缩的经验总结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4. 疗效评定标准
        5. 研究方法
        6. 统计分析
        7. 结果
        8. 验案
第三章 讨论
    1. 导师治疗视神经疾病的特色和优势
        1.1 中医为主,中西结合
        1.2 辨方守机,疗效显着
        1.3 证治异同,机圆法括
        1.4 针药并用,综合治疗
    2. 导师关于视神经疾病的中医病名诊断规范化的认识
    3. 导师对于“玄府”的认识
    4. 导师治疗视神经炎的经验总结
        4.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4.2 对视神经炎的分期治疗
        4.3 中医证治规律总结
    5. 导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经验总结
        5.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5.2 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分期治疗
        5.3 中医诊治规律总结
    6. 导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总结
        6.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6.2 中医证治规律总结
        6.3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用药经验
        6.4 放射性视神经萎缩的用药经验
        6.5 视神经萎缩的治疗重在预防
    7. 跟师治疗视神经疾病的心得体会
        7.1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7.2 辨证选方,谨守圣法
        7.3 重视眼征,灵活选药
        7.4 宣通玄府,发越神光
    8.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证思路
    9. 导师应用中药注射剂的经验
    10. 导师对于中药减轻激素副作用的认识
    11. 导师对于建立系统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6)颅脑损伤伴视神经损伤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瞳孔变化评分
    2.2 视神经损伤
    2.3 确诊时间
    2.4 治疗结果
3 讨论
    3.1 确诊依据
    3.2 治疗
    3.3 完善救治机制

(7)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葛根素对视神经挫伤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定义
    2.流行病学
    3.视神经及其毗邻组织的解剖结构和受损部位
    4.发病机制
    5.临床诊断
    6.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
    7.TON 预后的影响因素
    8.中医对 TON 的认识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详细摘要

(8)高压氧预处理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大鼠不完全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及高压氧预处理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高压氧预处理抑制线粒体途径的凋亡诱导对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作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高压氧预处理调控HIF/EPO通路诱导对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作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综述二:高压氧在眼科的应用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9)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手术与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四、高压氧对儿童间接视神经损伤的疗效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D]. 习书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早期不同频次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D]. 卢涵婧. 南昌大学, 2021(01)
  • [3]基于古今文献研究对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证治理论及用药规律探讨[D]. 陈家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常规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视神经挫伤疗效观察[J]. 李昆,高丹宇. 人民军医, 2015(06)
  • [5]李志英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视神经疾病学术经验总结[D]. 杜红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6]颅脑损伤伴视神经损伤的诊治分析[J]. 邓云霞,蒋月姜,刘继英,夏经慧,胡玉梅,张丽华,萧叙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11)
  • [7]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葛根素对视神经挫伤治疗效果的研究[D]. 张丹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7)
  • [8]高压氧预处理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 王若冰. 第二军医大学, 2010(10)
  • [9]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手术与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D]. 孙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10]高压氧对儿童间接视神经损伤的疗效评定[J]. 郭兰青,李晓鹏,李晓燕. 现代康复, 2000(01)

标签:;  ;  ;  ;  ;  

高压氧对儿童间接视神经损伤的影响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