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实验教学中的“七忌”

小组实验教学中的“七忌”

一、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七忌(论文文献综述)

徐双华[1](2012)在《科学课堂小组实验布置七忌》文中指出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师们比较认同的教学方法,所以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实验被广泛应用,不仅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简易实验等形式,也有与多媒体或电脑相结合的数字化实验,可谓充分用足了实验这一手段。

陈亚玲[2](2012)在《浅谈化学实验的分组教学法》文中研究说明分组实验教学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应把握好分组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

戴赟[3](2007)在《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课题。课程组织是环境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环境教育已作为一个重要领域纳入各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其中被广泛采用的是多学科渗透的课程组织模式。但是绝大多数的实践显示,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呈现出的各种问题都毫无例外地与学科之间的协调问题有着种种联系。在环境教育发展到可持续发展阶段的今天,“协调问题”已经成了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但国内外相关的跨学科系统研究却不多,有的还尚未涉及。因此,开展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的理论及其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的效果,促进环境教育课程的发展。论文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以我国高中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的课程组织为例,展开多学科渗透的理论及其应用两个方面的研究。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重要的会议、文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演进历史,提出环境教育课程组织中的协调问题。(历史研究法)2)通过对现行的环境教育课程组织模式及笔者提出的“广义的多学科模式”的剖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课程分析的依据。(基础课程研究法)3)选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一套现行高中教材,从14门课程中选取8门课程的26本教材,分析各科教材中渗透的环境教育,归纳和总结出环境教育与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初步建构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系统的模型。(教材研究法、模型建构法)4)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以高中生物课程为例,在得到最低支持和配合的条件下,进行应用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渗透环境教育的准实验研究,以证明应用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的“最低效果”。同时,通过分析生物期末考试的成绩了解该理论的应用对学生的生物学业成绩的影响。(准实验研究法)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协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世界性问题经过对环境教育课程组织模式演变历史的系统梳理,可以将国际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发展划分环境教育课程的诞生阶段、环境教育课程建设起步阶段和环境教育课程的探索与成熟阶段,将我国环境教育的课程组织划分为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初步建立阶段、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探索阶段和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快速发展阶段。目前环境教育已经纳入各国的基础教育,各国采用的环境教育课程组织模式各具特色。但真正成功的环境教育课程组织范例还没有出现。“协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世界性问题,亟待得到解决。2)“广义的多学科渗透模式”观点的提出环境教育的课程组织包括单一学科模式、多学科渗透模式、混合模式、全面重组模式和活动教育模式5种。对两种主要的环境教育课程组织模式即多学科渗透模式和单一学科模式深入剖析后,提出“广义多学科渗透模式”。这一新的模式有些类似于混合模式,也包括多学科渗透模式和单一学科模式。但是与混合模式的“松散组合”不同,广义的多学科渗透模式不仅在“内部”有较高要求的协调,在“外部”,与学科课程之间,也有较高要求的协调。3)环境教育与各学科课程呈对立统一的关系根据高中各学科教材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功能,可以把渗透环境教育的各个学科分成3类:基础知识类、交流表现类和专题研究类。同时又可将传统的学科课程分为显性环境教育课程和隐性环境教育课程。比较和分析各科教材渗透环境教育的角度、主要内容、呈现方式、分布情况和纳入形式,以及环境教育交叉渗透的基本情况,发现多学科渗透的模式中,环境教育与各学科课程呈对立统一的关系。我国各科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存在着内容的无意义的重复、相互矛盾和不全面,以及环境学习活动设计方法贫乏和专题形式的纳入不足等问题,有待协调改进。4)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陀螺模型”的初步建构“陀螺模型”是针对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模式中的多学科“协调问题”提出的,以系统论为基础,将“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系统”看成为整个“陀螺”建构而成。其基本构件由主体及支点两部分组成。主体由各个学科课程的环境教育整体构成,动态的支点可以是任何一门渗透环境教育的学科课程。“陀螺模型”所具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适应目前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绝大多数情况。5)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能有效提高环境素质准实验研究中,采用“多学科方法的引入”、“多学科的环境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内容的增、减或改”3种专门的教学处理,以《上海市高中环境教育调查问卷》为评价工具,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应用多学科渗透理论的环境教育。结果表明,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能有效提高环境素质,并且不影响学生的生物学业成绩。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的理解,提高他们对生物课程内容价值的理解。

宋泽军[4](2002)在《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七忌》文中认为

刘成坤[5](1997)在《学生分组实验“七忌”》文中研究表明学生分组实验“七忌”山东省临沂市教委教研室刘成坤英国化学和物理学家波义耳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没有实验,任何新东西不能深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教授说得好:“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有效...

二、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七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七忌(论文提纲范文)

(1)科学课堂小组实验布置七忌(论文提纲范文)

一、忌不作说明, 随意让学生“探索”
二、忌实验细节考虑不周, 颠倒主次
三、忌目标不明, 布置实验不到位
四、忌乱穿插讲解, 打乱实验步骤
五、忌分组随意, 没考虑学生差异
六、忌没控制好时间
七、忌没及时小结, 实验做过算过

(2)浅谈化学实验的分组教学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导学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
    1. 熟悉实验步骤:
    2. 解决疑难问题:
二、教师讲解演示、悉心指导,培养学生规范操作
三、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结果学生经过预习实验报告及教师的指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准备,知道了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四、提倡探究
五、课后注重总结

(3)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演进历程
    一 环境教育及环境教育的课程组织模式
        (一) 环境教育的概念
        (二) 环境教育的目标
        (三) 环境教育的内容
        (四) 环境教育的课程组织
    二 国际环境教育课程组织模式的历史演进
        (一) 环境教育课程的诞生阶段(1968年之前)
        (二) 国际环境教育课程建设起步阶段(1968-1975年)
        (三) 国际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探索与成熟阶段(1975年至今)
    三 我国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历史回顾
        (一) 我国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初步建立阶段(1972-1989年)
        (二) 我国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探索阶段(1990-2000年)
        (三) 我国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四 讨论
第二部分 对环境教育课程组织模式的剖析
    一 环境教育课程组织模式的类型
        (一) 单一学科模式
        (二) 多学科渗透模式
        (三) 混合模式
        (四) 全面重组模式
        (五) 活动教育模式
    二 多学科渗透模式和单一学科模式的比较和分析
        (一) 课程体系结构探析
        (二) 课程价值取向探析
        (三) 特点比较和分析
    三 广义的多学科渗透模式
        (一) "广义多学科渗透模式"的概念
        (二) "广义多学科渗透模式"提出的意义
第三部分 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的理论研究
    一 高中各科教材中环境教育交叉渗透的研究
        (一) 研究方法及过程
        (二) 教材研究结果
        (三) 讨论
    二 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陀螺模型"的建构
        (一) 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的"陀螺模型"提出
        (二) "陀螺模型"的基础
        (三) 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系统的初步建构
第四部分 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一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渗透环境教育的准实验研究设计
        (一) 研究目标定位
        (二) 研究方案
        (三) 实验评价工具的制定与运用
        (四)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的教学设计
    二 实验实施的过程
    三 实验结果和分析
        (一) 调查问卷的前后测数据的统计结果
        (二) 生物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结果
    四 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讨论和展望
    一 结论
    二 讨论
    三 展望
附录一:《上海市高中环境教育调查问卷》前测问卷及赋分
附录二:《上海市高中环境教育调查问卷》后测问卷及赋分
附录三:调查问卷第一大题部分试题的选用及修改情况表
附录四:调查问卷第二大题部分试题的选用及修改情况表
附录五: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多学科渗透教学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4)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七忌(论文提纲范文)

1 忌敷衍备课
2 忌盲目实验
3 忌两个极端
4 忌教师代劳
5 忌教师撒手
6 忌不按规范操作
7 忌实验报告照书抄

四、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七忌(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学课堂小组实验布置七忌[J]. 徐双华.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2(10)
  • [2]浅谈化学实验的分组教学法[J]. 陈亚玲. 现代企业教育, 2012(03)
  • [3]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 戴赟.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 [4]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七忌[J]. 宋泽军.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2(X1)
  • [5]学生分组实验“七忌”[J]. 刘成坤.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97(Z2)

标签:;  ;  ;  

小组实验教学中的“七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