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上市公司员工“百万富翁”调查

部分上市公司员工“百万富翁”调查

一、部分上市公司员工“百万富翁”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黄明长[1](2020)在《越南股票IPO抑价与股价长期表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越南股票市场从2000年成立以来,发展的时间还不到20年,但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市场规模不断地扩大、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市场流动性日益增强。目前,越南宏观经济良好,越南股票市场将于2020年加入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越南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支持越南股票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南股票市场将成为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拥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未来将吸引大量的国际资本,越南股票市场的上涨也将具有了强劲的动力。在这个过程当中,越南股票市场上的IPO活动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而越南股市的IPO抑价问题以及IPO股票的长期表现开始成为越南内外学者的研究对象。在阅读关于越南IPO文献的过程中,本人发现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第一,从2010年至2018年,越南股票市场上的IPO活动不断发展,尤其是在2018年,越南股市IPO有了新的突破,越南超过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地区的IPO活动中的第一位,并且,预计将在2019年至2021年仍然保持首位。可见,IPO逐渐成为越南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因此,越南IPO定价是否有效、如何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第二,在所有越南IPO股票中,45.4%的股票出现异常收益率(AR)为负,在其他市场很少发生这样的情况。这大幅降低了越南股票IPO抑价发行水平,但并不代表定价效率提高了。因此,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罕见的现象、什么因素影响到越南IPO股票的抑价发行以及长期表现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三,与美国(资本主义)及中国(社会主义)的两个股票市场相比,在IPO问题上,越南有些地方和美国一样,有些地方和中国一样,但也有一些地方是独特的。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越南股票市场上:从IPO申购日到上市交易首日的时间距离一般比较长(个别公司达到4、5年),这与美国和中国完全不一样。因此,有理由怀疑,越南股票市场上的IPO定价问题和长期表现与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也存在着不同的地方。第四,过去的几年,外国投资者以及国际资本不断地进入越南股票市场,他们积极参与越南的IPO活动。随着外国投资者对IPO股票的申购比例的平均值增加,IPO股票从申购日到交易首日的异常收益率的平均值有所下降。这一点是否能说明,外国投资者的购买行为提高了越南IPO的定价效率,即降低了越南股票IPO抑价水平?第五,目前,越南政府不断地推出很多政策来吸引外国投资者参与越南IPO活动。从这些实际行动的角度出发,越南政府是否正在利用外资来降低越南公司的融资成本,并提高越南IPO的定价效率?在以上所描述的背景之下,本人觉得对“越南股票IPO抑价与股价长期表现”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如下:首先,本文对有关IPO抑价影响因素以及股价长期表现的现有理论和实证结果进行统计和介绍;同时,了解目前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情况,为后面的研究分析做好准备。接下来,本文介绍了越南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与首次公开发行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实现步骤以及外国投资者在越南股票市场上的投资情况。同时,本文将越南股票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活动与美国和中国做了比较。理论部分结束之后,本文进入实证部分。首先,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研究越南股票。在这一部分中,本文以越南股票市场IPO与其他市场的不同之处为出发点,将上市滞后(从IPO日到上市交易首日的距离)和外国投资者因素考虑进来。然后,在研究越南股票IPO长期表现的部分,本文通过计算异常收益率(AR)、累计异常收益率(CAR)、购买并持有异常收益率(BHAR)、财富相对数(WR)的四个指标来直观地考察越南IPO股票是否存在长期弱势表现的现象。为了研究越南股票IPO长期表现是否由市场因素来解释,本文再利用三因素和五因素模型来进行实证。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研究越南股票IPO长期表现的影响因素,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进行考察。最后,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越南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相关部门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主要为:第一,越南股票市场的IPO活动存在抑价发行的现象。根据AR和MAAR的两种测量方法,越南股票市场的IPO抑价发行水平分别为14.48%、21.01%。与国际市场相比,越南股票市场的IPO抑价水平不算很高。第二,外国投资者因素与越南股票IPO抑价水平存在负相关,而上市滞后因素与越南股票IPO抑价水平不存在相关关系;与越南股票IPO抑价水平有相关关系的其他因素还有:公司规模、发行价格、市场条件、超额申购比例。第三,越南IPO股票组合的异常收益率(AR)、累积异常收益率(CAR)、购买并持有异常收益(BHAR)以及财富相对指数(WR)的这四个指标都证明了越南股票市场上的IPO股票存在长期弱势表现的特征。第四,研究还发现,IPO发行规模、盈利能力(ROE)、外国投资者购买行为、IPO抑价发行水平、同期上市的公司数量和交易首日的换手率这六个因素对越南股票IPO长期表现产生影响。

彭冬克[2](2019)在《博雅生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动机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是2014年6月颁布的,该指导意见针对国内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问题作出了严格规定,这能够在促进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开始进入深化发展时期。具体而言,员工持股计划是股权激励后的一种创新模式,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中采用这种模式,但是这种创新模式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其发展不够完善,实践过程中依然暴露出各种问题和不足,诸如配套政策跟进滞后、监督机制不够透明完善等。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国内学术界对于此领域的研究尚不够成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他们大多数主要集中在法律制度上的研究,对为什么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和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少之甚少,即对实施的动机和影响等领域涉足尚浅,特别是相关实例研究的有效借鉴文献更为稀少。为此,在本研究中具体是以博雅生物为例,针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动机以及具体实施效果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案例的实施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素材,更好地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使用规范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深入剖析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动机以及实施该计划能够对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等。在规范研究方面,笔者首先简要介绍文章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掌握了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动态及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员工持股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分析诸如利润分享理论的相关理论。在案例研究方面,笔者以博雅生物公司为案例进行分析,介绍了该公司在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的现状,分析了该案例中持股计划的特点及实施动机,并结合该案例财务报告情况,对其员工持股计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分析了成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原因。最后,本文从前面的分析中得出研究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对推行和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提出建议。本文所取得的成果:(1)通过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规范研究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现状,包括实施的动机、影响、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2)通过分析已实施过员工持股计划的案例公司,分析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这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广和深度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3)通过对员工持股计划案例设计的深度剖析和总结,为同类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提供案例借鉴。

郝美丽[3](2019)在《《四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隐藏基因》翻译报告》文中指出本翻译报告源自本人的翻译实践,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此次实践的源语文本选自美国着名商学院教授斯科特·加洛韦(Scott Galloway)所着的The Four:The Hidden DNA of Amazon,Apple,Facebook,and Google(中文译名《四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隐藏基因》,简称《四巨头》),源语文本为美国商业读物。本书主要写了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这四家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是如何在创业大潮中成功脱颖而出,运用了哪些商业战略,以及如何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交流沟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作者以敏锐的商业眼光大胆预测了究竟哪一家公司可以与这四巨头平起平坐,成为下一大巨头公司;在本书最后一章,作者又为刚进入职场的人士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笔者希望通过这次汉译实践,帮助中国读者获取美国商业发展的最新潮流,推动两国商业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笔者选择了功能语境重构理论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翻译完成之后,笔者根据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实践体会,总结出了商业读物翻译的功能语境重构模式。在本报告中,笔者首先就此次任务的基本情况、整个翻译过程以及译后事项等进行了简单汇报,然后对功能语境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翻译研究进行综述,继而结合前人的研究并加入自己的实践体会,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解析商业读物翻译中的功能语境重构的方法,即在非语言语境的情景语境层面,采用要素增减、要素转换、要素替代和要素重组的翻译方法,以实现忠实表达的效果。在其文化语境层面,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分析发现:商业读物翻译的过程就是功能语境重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重点将原文中的非语言语境进行重构,非语言语境包含了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译文受到源语和译入语语境的双重制约和影响。在对原文进行解构时,译者首先要充分考虑源语语境和译入语语境中情景语境的影响,在功能语境重构过程中运用要素增减、要素转换、要素替代和要素重组等方法实现语境重构。而在译文的文化语境层面,同样受到源语和译入语语境的影响与制约,在功能语境重构的过程中译者采取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使介于源语语境和译入语语境的新的译文语境能更好地被读者接受。笔者希望通过本报告,促进功能语境重构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并为商业读物翻译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

于建榕[4](2019)在《我国券商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研究 ——兴业证券财富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带来国内高净值人群数量逐年上升,2017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187万。高净值人群的增长给金融机构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创造了一片蓝海,各大金融机构竞相争取高净值客户。作为金融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券商同样希望进入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的蓝海,使其成为券商新的净利润增长点。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该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对相关的概念与理论进行概述,为本文的研究分析打好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发展现状,包括高净值人群的区域分布、职业和行业分布情况、资产配置结构等,研究了高净值人群对金融机构及其财富管理产品与服务的偏好,并归纳总结了目前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等金融机构针对高净值客户管理的现状与各自的特点;再次,本文对券商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做了深入的SWOT分析。这些都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中观层面上的现实基础。最后,本文从微观层面上,以兴业证券以例,通过对兴业证券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以及与国内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比较研究,得出兴业证券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兴业证券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的竞争策略。

孙宝云[5](2019)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研究》文中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当前传统人口红利消退、环境资源约束趋紧背景下,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内生增长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企业家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力量,要不断增强创新创造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企业家应主动弘扬创新文化。企业家精神不仅要通过自身高昂的精神状态和人格品质为社会树立精神榜样,也要主动引导人们的目标取向、行为方式,促进社会价值观念的更新、提升民众精神风貌,带动社会创新发展。其次,主动推进技术创新。要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难得机会,超前谋划,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高端制造领域赢得主动、占得先机。再次,主动实施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要利用网络信息化等先进技术,改进企业管理,升级管理水平,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集约化。从而通过整合制度逻辑,动员组织资源,发展盟友,实现制度创新、重组或扩散。最后,主动培育创新人才。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尊重企业员工个体的志向、个性和潜能差异,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但是,与国家整体发展需求相比,我国企业家数量不多、企业家精神不足的状况仍然突出。企业家创新意识相对不足,心态浮躁、缺少艰苦奋斗精神,急功近利、缺乏诚信合作,只做“经济人”,不做“社会人”,缺乏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给企业自身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以及社会风气都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不言而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并动员各方力量培育出更多优秀企业家,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家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号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具备敢勇于冒险,积极创新,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诚信合作,社会责任感等精神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人的精神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培育企业家精神,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规范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家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是优化文化环境,引导企业家诚信合作创新发展;三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四是引导企业家自我教育,主动提升精神素质。

《安家》编辑部[6](2016)在《2016中国地产最具影响力候选品牌》文中研究指明

黄玉沛[7](2016)在《南非“黑人经济振兴”研究(1994-2014)》文中研究指明“黑人经济振兴”(Black Economic Empowerment)是1994年新南非政府成立之后为扶持黑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之一。其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黑人在大型企业持有股权的比重,随后逐步演变成新南非政府全面提高黑人经济地位的宏观经济战略。南非政府实施“黑人经济振兴”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它以南非反种族隔离抗争胜利为基础,以南非政府《重建与发展计划》为起点,以扶持“历史上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南非人”经济发展为目的,是长期以来黑人同白人经济斗争的产物,是南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策略方针,更是南非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本文认为,南非“黑人经济振兴”的定义或解释经历了由“狭义”到“广义”的转变,由单纯的政府政策转变成为集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于一体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因此,本文将南非“黑人经济振兴”划分为两个阶段,以2003年《广义基础的黑人经济振兴法案》出台为界,此前为“黑人经济振兴”的初创与形成阶段,此后为“黑人经济振兴”逐步调整与不断完善阶段。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南非“黑人经济振兴”的主要内涵、发展历程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其次,剖析了新南非历届政府涉及“黑人经济振兴”的诸多法律、法规和行政章程。同时,从“黑人经济振兴”的经济杠杆视角出发,探讨了南非实施“黑人经济振兴”的实际效果。以南非葡萄酒行业为个案,分析了“黑人经济振兴”在该行业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对葡萄酒行业未来“黑人经济振兴”予以展望。最后,探讨南非不同族群对“黑人经济振兴”的认知,对新南非成立二十年“黑人经济振兴”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南非“黑人经济振兴”取得了部分积极效果,“振兴”相关的法律与法规不断修改与完善,黑人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日趋便利,黑人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但是,随着南非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黑人经济振兴”也经历了复杂的调适与转变,并在南非社会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成为南非颇具争议的经济政策之一。南非一小撮黑人权贵精英与白人经济寡头相结合,以“矿业与能源复合体”的形式,凭借权力和已积累起来的资本介入“黑人经济振兴”,以罕见的速度积累了巨额财富,而广大黑人底层群众却没有从“黑人经济振兴”中获益良多,南非未来实施“黑人经济振兴”任重道远。本文致力于以经济史研究为核心的跨学科论证,南非“黑人经济振兴”本身的复杂性和内在矛盾性,要求本文必须努力把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有机地结合和运用。因此,本文在衡量和探讨“黑人经济振兴”发展维度的过程中,试图超越单纯以史实追述、价值评判为主的研究路径,在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上,注重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揭示南非黑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马丽丽[8](2012)在《以股权分享为核心的激励性薪酬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股权激励愈发受到企业重视,对于非上市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不管将来是否上市都倾向于采用这种方式实现对人才的留用。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也在积极的推进股权激励的试点工作,有望将这一激励模式在科技型企业中进行推广。而管理情势并不乐观,用人成本上升已是大势所趋,管理升级迫在眉睫。如何提高薪酬资源的使用效率,控制成本的同时,又能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政策上对股权激励的鼓励与支持,实际中又有众多科技型企业采用股权激励的案例和经验,不妨以此为突破口设计一种将股权激励与一般性薪酬相结合的具有较强激励性的薪酬体系。首先本文对所要研究的薪酬体系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对薪酬的历史发展和激励性薪酬体系所用理论做了梳理和分析,另外对股权激励的国内外应用情况做了研究,这些都为后文体系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其次本文通过系统化思维模式对薪酬体系设计做了全面深入思考,将体系设计分成辅助部分和主要部分。在辅助部分研究中提出了对体系设计和应用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组成,并给出了设计思路:一是体现合伙性质的薪酬文化,一是BSC框架下的动态分层的绩效考核。在主要部分研究中,一条线进行股权分享部分的设计;一条线进行一般性薪酬分配的设计,这两部分研究的具体内容有:(1)股权分享部分的设计按照流程进行,通过7个步骤依次确定了分享对象、分享模式、分享总量、股价、个人分享额度、支付模式和授予条件等。其中重点详述了五个部分的内容:阐述了人员选择的依据;根据人员层次性确定了梯队型虚拟股权分享模式;给出了财务指标法,以每股净资产与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测算方法,确定股价;从人力资源价值贡献的角度,利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确定人力资源价值总量,结合行为事件访谈、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方法确定个人贡献权重继而计算出个人分享额度;为了提高激励性对不同层级人员按照当期与延期支付相结合,固定支付与变动支付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了支付组合。(2)一般性薪酬分配部分首先对流程做了梳理,之后重点介绍了三个层面分配的具体内容:个人层面分配是基于胜任素质的分配模式,重点描述了对胜任素质要素的提取与胜任素质比较,并给出了基于BEI、AHP以及FCE对要素提取及素质比较的实例演示;组织层面分配采用利润分享的模式,一二级分配中采取固定比例和变动比例相结合的方式;团队层面按照团队平均奖励、基于团队中所任职务的奖励和基于团队中个人绩效贡献的奖励三部分组成支付组合进行分配,而且一二级分配也采用固定和变动比例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对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做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纵向上重点分析了体系在组织不同发展阶段下和不同竞争战略中的应用特点,体现体系对战略的支撑;横向上分析了该体系与人力资源其他模块的衔接以及相互作用带来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另外应用中还要特别注意支付透明、薪酬沟通、系统化调整和试运行及完善。

胡玉琦[9](2010)在《财富魔笛》文中指出引子17世纪的欧洲探险家们虽然没有征服整个世界,却在澳大利亚一条风景如画的小河边发现了一群悠然嬉戏的黑天鹅。这一发现,彻底崩溃了欧洲人的白天鹅信念。于是人们便把黑天鹅的存在代表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意

王洪栋[10](2009)在《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国内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2007年,私人银行作为一种银行业服务形态正式出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中,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私人银行的元年。“私人银行”开始从一个略感神秘的名词走入到中国富裕阶层的理财生活中。面纱褪去、真实显现,在分业经营、法规缺位、市场工具不足的大背景下,私人银行很快被评价为“有名无实”①,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私人银行业不算是一个好的开端。因此,研究和解决中国私人银行的发展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围绕中国私人银行的发展这一主题,论文主要研究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发展私人银行的背景因素,包括私人银行起源发展的实践背景、理论分析和经营模式;二是在中国发展私人银行的具体策略,包括中国发展私人银行的供需分析、理财服务的内容和经营管理的模式。关于私人银行起源发展的实践背景,论文主要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私人银行起源发展的过程和原因。私人银行诞生于16世纪的瑞士,当时许多法国经商的贵族为躲避宗教迫害来到瑞士的日内瓦,出于保护自己财产安全的需要,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开始从事资产管理工作,随着17世纪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大发展,个人财富的形态开始多元化,社会化分工越来越明细,私人银行在欧洲快速发展起来。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美国开始崛起为世界头号工业国,私人银行开始从欧洲发展到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财富迅速积累,私人银行开始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人银行之间的并购逐渐增多,成为国际私人银行发展的重要特点。第二,私人银行的业务经营。所谓私人银行是指面向拥有高净资产的私人客户(HNWI, 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个别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一揽子的金融服务。私人银行最重要的特点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其服务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及遗产安排、收藏、拍卖等广泛领域,由专职的财富管理顾问提供一对一服务和个性化的理财产品组合。它的量化标准表现为对“高净资产”的界定,各个银行各个地区有不同的数量等级,无论采取何种标准,私人银行确定的高净资产客户一般都符合当地对“富翁”的一般评价,比如当前在中国大陆私人银行客户一般界定为拥有1000万元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客户。关于私人银行发展的理论分析,论文旨在寻求私人银行存在发展的理论依据,并据此理论依据寻求私人银行发展的指导方向。通过梳理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和范围经济理论,可以看到私人银行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降低客户的交易成本、提高银行服务的范围经济这一主题;通过分析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可以发现私人银行首先是一种功能定位,对于组织结构和服务供给都要紧紧围绕为富裕人群提供理财服务这一核心功能;通过对组织理论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当前职能化的机构设置并不适用私人银行的组织体制要求;通过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可以明确私人银行的服务必须把客户的私密性和增值服务纳入到重要考虑范畴,理财服务和产品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客户的个性需求和风险态度。关于私人银行发展的经营模式,论文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两种模式的不同特点。从地域上看,包括私人银行发展的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从供应商来看,包括私人银行发展的商业银行模式和投资银行模式。欧洲模式以瑞士银行为代表,其特点是以欧洲客户为主、充分尊重隐私、银行承担无限责任,拒绝非稳定性增长。美国模式主要是投行模式,更强调为客户提供高收益率。第二,两种经营模式的发展规律和评价分析。私人银行经营模式上的差异化根源于私人银行发展的三个规律性因素:财富积累方式是影响私人银行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金融监管政策是影响私人银行业务范围的主要因素、税务制度直接影响私人银行的离在岸业务。在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刚刚启程的时候,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雷曼兄弟为代表的美国投行陆续倒闭,欧洲的瑞银和汇丰等银行也出现了巨额亏损,以美国投行为代表的私人银行发展模式似乎走到了尽头,而与此同时以服务私密性着称的瑞士银行则在美国身陷逃税案而声誉严重受损。一时间,国际上的两大标杆模式都出现了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重新思考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既不能不敢并购扩张、也不能过于追求投资回报,而是应当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围绕客户需求为合适的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研究私人银行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和相关理论成果,可以发现无论私人银行业务在瑞士的起源还是在美国的扩展,其客户需求的变化始终是决定业务内容和管理模式的最关键因素。客户需求的变化呈现出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并深受财富增长模式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共同构成了私人银行提供服务的边界,这种服务不是全球统一化的、标准化的,而是地域性的、历史性的。关于私人银行发展的中国实践,研究的第一项内容是中国发展私人银行的供需分析,论文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发展私人银行的客户基础和理财需求。2008年中国①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资产人群达30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2900万人民币,形成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所需要的客户基础。中国高净资产人群对个人可投资资产的风险偏好以中等风险和保守居多,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高净资产人群对未来多元化投资的意愿十分明显。国内私人银行客户群更加偏好保值型理财产品,投资保值和子女教育是比较关心的理财目标,注重与原有贵宾服务的兼容并存,对稀缺性的金融服务需求大,而对物理环境的要求不高。第二,中国发展私人银行的服务供给。截至2009年3月底,在中国开设私人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多达15家,其中中资银行有5家,开设的地点主要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地。面对中国私人银行客户群中性的风险态度和多元化的理财需求,在国内商业银行尚未实现混业经营的背景下,私人银行的服务供给应该首先以客户关系的维护为主要内容,以获取利润为次要目标,与国际知名投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逐步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关于私人银行发展的中国实践,研究的第二项内容是理财服务和产品设计,论文探讨了在分业经营和缺乏多元化资本市场工具支持的情况下,私人银行发展的初始阶段,构建的理财服务体系应该以CPPI顾问式服务策略确定大类资产配置,以稳健类理财产品为基础,以满足评价标准的风险类理财产品为补充,以信托计划为产品设计的形态载体,以保险产品为特色内容。第一,私人银行理财服务的决策方式应该是评估客户总体的风险态度;通过指标监测和网点抽样数据确定客户对各类金融工具的认知风险曲线;通过专业研究确定各类金融工具的实际风险曲线;在认同客户风险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分析微调;根据误导风险、期限结构、收益率三个主要指标排序金融工具,确定阶段性发展策略;组织营销资源进行顾问式服务。第二,私人银行理财服务的方法应该依托CPPI策略建立一对一的顾问式服务,确定客户的大类资产配置,相对最优风险资产组合等其他方法,CPPI策略更为简洁实用,能够给出不同风险系数下的投资组合风险和收益情况的对比以供客户选择,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第三,基于中国私人银行客户财富积累模式的特征,当前在发展私人银行理财服务的时候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以结构化融资和结构化金融产品作为构造稳健类理财产品的方向。第四,在选择风险类理财产品的时候,应该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一是通过评价风险资产溢价的合理性确定历史评价(中途买入时)或初始评价(最初发行时),二是通过对风险资产管理机构的定性分析确定未来业绩的可持续性。第五,在分业经营的背景下,私人银行发展理财业务,必须以信托作为产品的形态载体把理财服务的实质内容表现出来,利用资产管理产品设计中的分解组合技术,建立起单独委托和集合运用相结合的个人财富管理模式。基于私人银行客户风险中性的偏好,私人银行理财服务必须能够设计出差异化的稳健类理财产品,结构化证券投资类集合资金信托是这种产品重要的提供方式,在引入优质担保机构后,这类产品的优先级可以作为信用类稳健产品提供给私人银行客户。第六,基于财产保全和债务纠纷的需要,私人银行客户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在私人银行保险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借鉴行为金融学和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研究成果,设计符合私人银行购买者行为习惯的专属保险产品,基于银行现实的销售资源,分产品采用契合的营销模式。关于私人银行发展的中国实践,研究的第三项内容是中国发展私人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论文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组织结构,二是客户关系管理,三是激励机制,四是风险管理。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组织结构,应该借鉴各个商业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的模式,设立为总行零售板块垂直领导的一个独立的业务单元,并构建以业务线为主导的扁平化的纵向组织管理体系。基本思路是在现有的体系之外,建立事业部制的组织体系,在上海、北京或深圳等高收入群体比较集中的区域成立私人银行中心,实行各条线客户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获取客户资源,业务条线实行双重考核的办法,并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内部结算体系,实现一致的利益目标。第二,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客户体系、产品体系、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和营销服务体系。考虑到国内高净资产客户的理财需求主要还处在寻求服务差异化的初始阶段,并且市场同业的服务供给也受限于政策环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将私人银行业务定位为贵宾业务在高端领域的延伸,是客户分层管理和差异化服务的自然升级。私人银行的服务体系应该以细化现有商业银行服务为前提、以提供深度个性化的客户服务为核心。第三,私人银行激励机制的重点应该放在薪酬机制上,既要体现多样化又要体现公平性,要为创造优越业绩的私人银行顾问提供优越的报酬。同时将物质激励和培训激励、精神激励结合起来,精神激励要避免空洞说教,赋予更多实质内容,使之情感化,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亲和力。第四,私人银行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风险管理。相对单一的商业银行服务相比,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服务涉及多个市场,风险错综复杂。从诱发风险的原因来看,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声誉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在我国,目前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机构主要是一些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和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必须将其纳入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来统筹规划。完善私人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内部架构和职责分工、充分了解客户,防范法律风险、建立风险限额管理制度。灰色资金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监管经验,依法规范私人银行业务,严格控制洗钱风险。私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在资本脱媒和零售业务转型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和新生事物,因为业务的重要性和客户群体的独特性,成为本文的研究主题。研究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发展问题,必须掌握国际私人银行的起源动因、发展过程、发展模式和发展规律,通过理论分析进一步明确私人银行发展的指导方向,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的供需矛盾,确定初始阶段务实有效的理财服务,建立综合全面的管理模式。作为一个新的业务形态和一个新的发展领域,论文在私人银行的发展背景、规律总结、供需分析、实践做法等方面所做的研究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今后随着私人银行中国实践的不断发展,对于私人银行的研究将可采用新的方法、新的案例和新的数据,不断深入、拓展和完善。

二、部分上市公司员工“百万富翁”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部分上市公司员工“百万富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越南股票IPO抑价与股价长期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实用价值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IPO抑价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关于IPO长期表现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越南学者对IPO抑价发行以及长期表现的研究
第三章 :越南IPO介绍
    第一节 :越南IPO基本情况
    第二节 :越南IPO与美国和中国比较
    第三节 :越南股票市场上的外国投资者
第四章 :越南股票IPO抑价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实证方法
    第三节 :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越南股票IPO长期表现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数据选取和处理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越南股票IPO长期表现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投资者的建议
    第三节 :对政策制定部门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越南股票市场的介绍
致谢

(2)博雅生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动机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针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研究
        1.2.2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股东财富影响的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2 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分析
    2.1 员工持股计划概述及模式
        2.1.1 员工持股计划概述
        2.1.2 员工持股计划模式
    2.2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的动机
        2.2.1 改善股权结构及完善公司治理
        2.2.2 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2.2.3 稳定人才队伍
    2.3 员工持股计划理论基础
        2.3.1 人力资本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双因素经济论
        2.3.4 利润分享理论
3 博雅生物员工持股计划的案例介绍
    3.1 博雅生物背景介绍
        3.1.1 博雅生物公司概况
        3.1.2 博雅生物股权结构
        3.1.3 博雅生物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背景
    3.2 博雅生物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方案
        3.2.1 激励对象及股份分配
        3.2.2 资金来源与股票价格
        3.2.3 股权管理
        3.2.4 存续期限和退出方式
4 博雅生物员工持股计划的动机及效果分析
    4.1 博雅生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动机
        4.1.1 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4.1.2 吸引及留住人才
        4.1.3 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经营良好的信号
        4.1.4 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
    4.2 博雅生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效果分析
        4.2.1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针对盈利能力带来的影响
        4.2.2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营运能力的影响
        4.2.3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对公司股东财富影响的分析
    4.3 博雅生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取得效果的原因
        4.3.1 公司拥有良好的财务经营条件
        4.3.2 员工持股计划方案设计合理
        4.3.3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的时间恰当
        4.3.4 博雅生物主动让利员工
5 案例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5.1 案例研究的结论
        5.1.1 博雅生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能够促进经营业绩的改善
        5.1.2 博雅生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增加了企业股东财富
        5.1.3 博雅生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构建了新的激励机制
        5.1.4 博雅生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促进公司股权结构优化
    5.2 案例研究的启示
        5.2.1 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应积极推广员工持股计划
        5.2.2 设计合理的员工持股计划方案是基础
        5.2.3 健全员工持股计划的相关政策是前提
参考文献
致谢

(3)《四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隐藏基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1.1 原文简介
        1.1.1 原文作者简介
        1.1.2 原文内容简介
        1.1.3 原文文本特点
    1.2 实践目的与意义
    1.3 翻译报告的主要结构
第二章 译前准备
    2.1 翻译文本的确立
    2.2 运用工具的准备
    2.3 翻译理论和策略的选择
    2.4 任务计划的制定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3.1 原文的理解阶段
    3.2 译文的组织阶段
    3.3 译后的校对阶段
第四章 商业读物翻译的功能语境重构模式
    4.1 功能语境理论
        4.1.1 功能语境理论的发展
        4.1.2 功能语境理论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4.2 翻译研究中的语境重构
    4.3 商业读物翻译的功能语境重构模式
第五章 商业读物翻译的功能语境重构过程
    5.1 情景语境重构
        5.1.1 要素增减
        5.1.2 要素转换
        5.1.3 要素替代
        5.1.4 要素重组
    5.2 文化语境重构
        5.2.1 异化
        5.2.2 归化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我国券商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研究 ——兴业证券财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第一节 高净值人群的定义和内涵
    第二节 财富管理的定义
    第三节 客户关系管理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
        一、销售前
        二、销售中
        三、销售后
    第四节 协同理论
    第五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在用户关系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内容摘要
        二、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内容概述
第三章 我国高净值人群的现状研究
    第一节 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增长迅速
    第二节 中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迅猛增长
    第三节 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区域分布
    第四节 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市场细分
    第五节 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结构
    第六节 高净值人群对于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选择偏好
    第七节 高净值人群对于金融机构的选择偏好
第四章 金融机构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的现状
    第一节 各类金融机构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呈现不同特点
    第二节 商业银行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的特点
    第三节 信托公司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的特点
    第四节 保险公司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的特点
    第五节 第三方理财机构高净值人群客户关系管理特点
第五章 券商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SWOT分析
    第一节 券商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势(Strength)分析
        一、券商诸多业务满足高净值人群投资方面的各种金融工具需求
        二、券商各业务条线通力合作,成为获取高净值人群客户的主要抓手
        三、券商具备资本市场独特的创新优势
        四、券商具备资源整合的平台优势
    第二节 券商如何进行财富管理
    第三节 券商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的劣势( Weakness)分析
        一、券商高净值客户群体有限
        二、券商起步晚,品牌认同尚需时间
        三、专业服务人员队伍欠缺
    第四节 券商开展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的机会(Opportunity)分析
        一、资产管理业务带来较大机会
        二、高净值人群对于股权投资的热衷
    第五节 券商开展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挑战(Threat)分析
        一、专业队伍培养的挑战
        二、全方位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提升
        三、综合解决高净值人群各方面需要有效的技术手段
第六章 券商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研究——以兴业证券为例
    第一节 兴业证券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兴业证券简介
        二、兴业证券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展历程
        三、兴业证券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现状
        四、兴业证券**分公司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案例
    第二节 兴业证券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净值客户来源
        二、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运营模式
        三、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的经营理念
        四、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的增值服务
    第三节 兴业证券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策略
        一、发挥总部各相关部门的协同作用,以机构业务带动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快速增长
        二、将高净值客户管理权限收归分公司专门部门统一管理和维护
        三、逐步转变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的经营理念
        四、提供具有券商特色的高净值客户增值服务
        五、以产品创新为突破满足高净值客户需求
        六、以人才培养、引进为抓手建立服务体系
        七、加强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多维度构建对高净值客户的影响力
        八、差异化竞争策略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学者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4.1 本文框架
        1.4.2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2.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2.1.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外理论渊源
        2.1.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内理论基础
    2.2 企业家精神的相关概念及企业家精神的特征
        2.2.1 企业家的内涵演变
        2.2.2 企业家精神的概念界定及其特征
    2.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企业家需具备的精神维度
        2.3.1 创新精神
        2.3.2 冒险精神
        2.3.3 爱国情怀
        2.3.4 诚信合作
        2.3.5 艰苦奋斗
        2.3.6 社会责任感
3 企业家精神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推动作用:个案研究
    3.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和要素
        3.1.1 战略目标:三步实现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3.1.2 战略先导:观念创新
        3.1.3 战略核心:科技创新
        3.1.4 战略保障:制度创新
        3.1.5 创新依托: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
    3.2 案例选择
    3.3 案例分析
        3.3.1 企业家精神在塑造创新文化中的作用
        3.3.2 企业家精神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3.3.3 企业家精神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
        3.3.4 企业家精神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4 我国企业家精神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4.1 我国企业家精神的不足
        4.1.1 创新精神、冒险精神不足
        4.1.2 爱国意识仍需提升
        4.1.3 诚信缺失,道德水平较低
        4.1.4 社会责任感不强
    4.2 企业家精神不足的原因分析
        4.2.1 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4.2.2 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
        4.2.3 政府职能错位
        4.2.4 企业家精神教育队伍不明确,培育体系不规范
5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企业家精神培育的着力点
    5.1 规范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家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1.1 健全政治制度,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5.1.2 完善法律制度,界定企业家权责
        5.1.3 细化行政制度,打造“清”“亲”政商关系
    5.2 优化文化环境,引导企业家诚信合作创新发展
        5.2.1 打造健康生机的新商业文明
        5.2.2 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
        5.2.3 强化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的良性互动
    5.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
        5.3.1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结构,形成企业家精神培育合力
        5.3.2 规范企业党建,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教育主体作用
    5.4 引导企业家自我教育,主动提升精神素质
        5.4.1 树崇高理想,做“士魂商才”新儒商
        5.4.2 勤学常省,谋事创业
        5.4.3 严于律己,为商以德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南非“黑人经济振兴”研究(1994-201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框架
    四、本文的资料来源
第一章 南非“黑人经济振兴”概述
    第一节 “黑人经济振兴”的主要内涵
        一、“黑人经济振兴”的概念界定
        二、“黑人经济振兴”的语义变迁
    第二节 “黑人经济振兴”的发展历程
        一、学术界的观点
        二、本文的观点
    第三节 “黑人经济振兴”出台的多因素透视
        一、“黑人经济振兴”出台的政治保障
        二、“黑人经济振兴”出台的经济因素
        三、“黑人经济振兴”出台的国际环境
    小结
第二章 “黑人经济振兴”的初创与形成(1994-2003)
    第一节 “黑人经济振兴”的政策基础
        一、《重建与发展计划》与“黑人经济振兴”
        二、《增长、就业和再分配》与“黑人经济振兴”
    第二节 “黑人经济振兴”的法律依据
        一、1996年《南非宪法》与“黑人经济振兴”
        二、1998年《就业平等法》与“黑人经济振兴”
        三、1998年《技能开发法》与“黑人经济振兴”
    第三节 曼德拉政府时期“黑人经济振兴”的基本特征
        一、实行“优先采购”
        二、制定“商业许可证与配额”
        三、推动国有企业重组和私有化
        四、建立“公私伙伴关系”
    第四节 转变的前奏:2001年《黑人经济振兴委员会报告》
        一、2001年《黑人经济振兴委员会报告》出台背景
        二、2001年《黑人经济振兴委员会报告》主要内容
        三、2001年《黑人经济振兴委员会报告》效果分析
    小结
第三章 “黑人经济振兴”的转变与调整(2003-2014)
    第一节 转变之一:2003年《广义基础的黑人经济振兴法》
        一、“黑人经济振兴”的顶层设计
        二、“黑人经济振兴”的组织架构
        三、“黑人经济振兴”的法律创新
    第二节 转变之二:2007年《广义基础的黑人经济振兴良好行为规范》
        一、2007年《广义基础的黑人经济振兴良好行为规范》主要内容
        二、2007年《广义基础的黑人经济振兴良好行为规范》实施途径
    第三节 转变之三:南非各行业《转型章程》
        一、石油和液体燃料行业《转型章程》
        二、矿业《转型章程》
        三、金融业《转型章程》
        四、其他行业《转型章程》
    第四节 祖马政府第一任期对“黑人经济振兴”的调整
        一、2013年《广义基础的黑人经济振兴法修订案》
        二、2013年《广义基础的黑人经济振兴良好行为规范修订案》
    小结
第四章 “黑人经济振兴”的经济杠杆:“BEE交易”
    第一节 南非“BEE交易”的发展历程
        一、蓬勃发展时期(1993-1998年)
        二、低速增长时期(1998-2014年)
    第二节 “BEE交易”的金融工具:“特殊目的载体”
        一、“特殊目的载体”的内涵与模式
        二、“特殊目的载体”的缺陷与不足
        三、“特殊目的载体”的调整与规范
    第三节 “BEE交易”的实施效果
        一、“BEE交易”的积极影响
        二、“BEE交易”局限与不足
    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南非葡萄酒行业的“黑人经济振兴”
    第一节 南非葡萄酒行业发展历程
        一、殖民征服与统治阶段(1948年之前)
        二、种族隔离时期葡萄酒行业演变(1948-1994)
        三、新南非成立后葡萄酒行业进展(1994-2014)
    第二节 南非葡萄酒行业“黑人经济振兴”实施途径
        一、南非葡萄酒行业的转型与重组
        二、南非葡萄酒行业的“BEE交易”
        三、南非《葡萄酒行业黑人经济振兴转型章程》
    第三节 南非葡萄酒行业“黑人经济振兴”的效果评析
        一、南非葡萄酒行业“黑人经济振兴”的成就
        二、南非葡萄酒行业“黑人经济振兴”的问题
        三、南非葡萄酒行业“黑人经济振兴”的出路
    小结
第六章 南非“黑人经济振兴”综合评价
    第一节 南非不同族群对“黑人经济振兴”的认知
        一、南非白人对“黑人经济振兴”的认知
        二、南非黑人对“黑人经济振兴”的认知
        三、南非其它少数族群对“黑人经济振兴”的认知
    第二节 南非实施“黑人经济振兴”的积极成果
        一、“振兴”法律和法规不断修改与完善
        二、黑人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日趋便利
        三、南非黑人中产阶级逐步发展壮大
    第三节 南非实施“黑人经济振兴”的局限与不足
        一、“黑人经济振兴”与南非政治转型
        二、“黑人经济振兴”与南非政府职能
    小结
结语 南非“黑人经济振兴”二十年
    一、理论层次:走出“路径依赖”被“锁定”的尝试
    二、政策层次:黑人经济发展与政府政策的科学论证
    三、实践层次:“黑人经济振兴”对非洲经济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一、原始文献
        (一)南非政府发布的“黑人经济振兴”相关法案和文件
        (二)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档案文献
        (三)南非“黑人经济振兴委员会”报告
        (四)南非储备银行“黑人经济振兴”报告
        (五)丹麦国际问题研究所关于“黑人经济振兴”的工作报告
        (六)牛津大学等机构关于“黑人经济振兴”的报告
    二、英文研究文献
        (一)英文专着
        (二)英文期刊文章
        (三)英文学位论文
        (四)英文主要参考网站
        (五)南非商业财经类报纸
    三、中文研究文献
        (一)中文专着
        (二)中文译着
        (三)中文期刊文献
        (四)中文学位论文
        (五)中文主要参考网站
附录
    附录一 :部分缩略语中外文对应表
    附录二 :南非“黑人经济振兴”大事年表
    附录三 :南非葡萄酒行业实施“黑人经济振兴”大事记
    附录四 :南非“广义基础的黑人经济振兴委员会”名单
    附录五 :2003年《广义基础的黑人经济振兴法案》中文
    附录六 :2013年《广义基础的黑人经济振兴法修订案》中文
后记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8)以股权分享为核心的激励性薪酬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股权激励愈加受到科技型企业重视
        1.1.2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三大挑战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员工管理状况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含义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特点
        2.1.3 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
        2.2.1 薪酬历史沿革与激励性薪酬体系的理论基础
        2.2.2 股权激励的国内外研究及理论基础
第三章 以股权分享为核心的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基础
    3.1 激励性薪酬体系引入股权分享的必要性
    3.2 激励性薪酬体系的特征
    3.3 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原则
    3.4 激励性薪酬体系设计所需的内部基础环境
    3.5 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流程
第四章 以股权分享为核心的激励性薪酬体系的重要支撑
    4.1 与激励性薪酬体系相匹配的薪酬文化
        4.1.1 薪酬文化的界定与分类
        4.1.2 合伙性质的薪酬文化的含义及作用
        4.1.3 合伙性质的薪酬文化与激励性薪酬体系的匹配
    4.2 与激励性薪酬体系相匹配的绩效考核
        4.2.1 平衡计分卡简介
        4.2.2 BSC 框架下动态分层的绩效考核的含义及作用
        4.2.3 BSC 框架下动态分层的绩效考核的设计思路
        4.2.4 BSC 框架下动态分层的绩效考核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以股权分享为核心的激励性薪酬体系的主要部分设计
    5.1 激励性薪酬体系主要部分的设计框架
    5.2 激励性薪酬体系中股权分享部分的设计
        5.2.1 确定分享对象
        5.2.2 确定分享模式
        5.2.3 确定分享总额
        5.2.4 确定股价
        5.2.5 确定个人分享额
        5.2.6 确定发放模式
        5.2.7 确定授予条件
    5.3 激励性薪酬体系中一般性薪酬部分的设计
        5.3.1 激励性薪酬体系中一般性薪酬部分的分配流程
        5.3.2 激励性薪酬体系中一般性薪酬个人层面分配
        5.3.3 激励性薪酬体系中一般性薪酬组织层面分配
        5.3.4 激励性薪酬体系中一般性薪酬团队层面分配
    5.4 激励性薪酬体系中股权与一般性薪酬的置换
第六章 以股权分享为核心的激励性薪酬体系的应用分析
    6.1 激励性薪酬体系在不同组织战略下的应用特点分析
        6.1.1 激励性薪酬体系在组织不同发展阶段下的应用特点
        6.1.2 激励性薪酬体系在组织不同竞争战略中的应用特点
    6.2 激励性薪酬体系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的衔接
        6.2.1 激励性薪酬体系的目标、输入与输出
        6.2.2 激励性薪酬体系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的衔接
    6.3 激励性薪酬体系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财富魔笛(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
第一章财富魔咒是游走世界的幽灵
    1.千古魔咒:富不过三代
    2.孟子的魔咒: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3. 马克思的魔咒: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淋淋的
    4.托夫勒的魔咒:未来财富的不确定性
    5. 福布斯的魔咒:上了它的名单,你会死得很难看
    6.胡润的魔咒:富不过当代
    7.人性的魔咒:欲望、自私和炫耀
        ○人性的第一个魔咒,就是人的欲望。
        ○自私,这是人性的第二个魔咒。
        ○炫耀,是人性中的第三个魔咒。
第二章财富伦理的灵魂是如何做人
    1.黄金满籝,不如遗子一经
    2.司马光的《训俭示康》
    3.曾国藩的《家书》
        第一、将侯府改名为“八本堂”,以家风教子。
        第二、勤与俭,名门望族延续下去的试金石。
        第三、不给子孙留下太多物质遗产。
    4.德国人让孩子做完整的人
        ○生活教育
        ○动手教育
        ○挫折教育
        ○善良教育
    5.英国人从小注重培养绅士
        ○不娇宠,允许家长体罚孩子
        ○独立意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培养勇气,学会忍耐
        ○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6.美国人重视打造孩子的人生计划
    7.犹太人对孩子进行理性教育
        ○独特的家庭早期教育
        ○性格教育
        ○智慧教育
        ○财富教育
    8.比尔·盖茨:再富不能富孩子
        ○吝啬的比尔·盖茨
        ○让孩子尽早独立
        ○在孩子的人生中扮演引导者
    9.洛克菲勒家族的“零花钱家训”
        ○不管是穷是富,让孩子自己去挣零花钱
        ○给孩子钱要有节制
        ○控制零用钱的用途
        ○端正对孩子的爱
第三章财富秩序的核心是新的钱财观
    1.富人只是上帝财富的看管者
    2.追求财富是一种道德
    3.财富并不等同于金钱
        ○金钱是留不住的,而财富则是不可剥夺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赢得财富的真理
    4.财富是有人格的
    5.聚与散的财富哲学
    6.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7.美国富人的老钱精神
    8.做一个成熟的富人
第四章财富传承是理性的抉择
    1.中国人的继承模式“子承父业”
    2.美国的继承辅导与继承约束
    3.欧洲人的老臣辅佐与家族议会
    4.日本人的“女婿养子”制度
    5.用股权这根魔杖去荫及子孙
    6.借信托之道让财富走得更远
第五章财富永续的奥秘是文化和精神
    1.让富二代有道德地成长
        ○富人,首先是社会人
        ○常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让富二代树立国家观念
    2.财富的延续在金钱之外
    3.布登勃洛克式动力的启示
    4.怀着感激和敬畏的心情对待财富
    5.真正的财富是内心富贵
    6.财富的本质是:没有什么人能够真正拥有
第六章财富接力的本领是从小积累的
    1.为孩子做一个“零花钱”的理财计划
        ○储蓄意识
        ○投资意识
        ○消费意识
    2.参加“省钱夏令营”
    3.建立一个“道德银行”
    4.对孩子进行“苦难教育”
    5.一切从最底层奋斗起
    6.让孩子成为财富的种子
    7.走出“幸运精子俱乐部”
第七章吹响财富帝国的魔笛
    1.到最需要你的地方去做义工
    2.做一件事让更多的人追随你
    3.说服一个老板接受你的方案
    4.推销一个有慈善力的魔笛产品
        ○说服父母同意你的计划
        ○销售资金
        ○管理好你的财务,做好财务分配
        ○建立一个客户档案
    5.建立一个财富魔笛俱乐部
        ○小学阶段
        ○中学阶段
        ○大学阶段
        ○踏入社会
    6.每个人都能建立你的财富帝国

(10)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
四、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私人银行发展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私人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私人银行的起源
    二、私人银行的发展过程
    三、私人银行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私人银行的性质与特征
    一、私人银行的性质
    二、私人银行的运作
    三、私人银行的特征 第二章 私人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私人银行的存在价值论
    一、私人银行的成本收益分析
    二、私人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
第二节 私人银行的竞争能力论
    一、私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生命周期理论与客户理财需求
    三、时间价值理论与理财产品设计
    四、资产组合理论与客户资产配置
    五、行为金融学与客户购买行为
    六、组织理论与私人银行管理体制 第三章 私人银行发展的经营模式
第一节 欧洲模式
    一、瑞士私人银行的发展
    二、并购整合与瑞士私人银行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 美国模式
    一、美国私人银行的发展
    二、注重投资回报率与美国模式
第三节 私人银行经营模式评价
    一、财富积累方式与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
    二、金融监管政策与私人银行的业务范围
    三、税务制度与私人银行的离在岸业务
    四、次贷危机与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 第四章 私人银行发展的中国实践Ⅰ:供给与需求
第一节 私人银行发展的客户需求
    一、私人银行客户的财富总量和分布
    二、私人银行客户的财富特征
    三、私人银行客户的风险态度
    四、私人银行客户的理财需求
第二节 私人银行发展的服务供给
    一、中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状况
    二、私人银行服务供给的不同形式
    三、私人银行的服务供给策略 第五章 私人银行发展的中国实践Ⅱ:理财服务与产品设计
第一节 私人银行的理财服务
    一、理财服务的决策方式
    二、投资顾问服务方法之一:基于最优风险资产组合理论的配置方法
    三、投资顾问服务方法之二:基于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配置方法
    四、投资顾问服务方法之三:约定资产配置比例和业绩比较基准检验法
    五、投资顾问服务方法比较分析
第二节 私人银行的产品设计(一):稳健类理财产品
    一、理财产品的风险属性与分类
    二、稳健类理财产品与客户需求
    三、稳健类理财产品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私人银行的产品设计(二):风险类理财产品
    一、风险类理财产品历史业绩评价的方法
    二、风险类理财产品的业绩持续性分析
第四节 私人银行的产品设计(三):信托
    一、信托与私人银行理财业务
    二、信托与私人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
    三、信托在我国私人银行发展中的应用
    四、结构化证券投资类集合资金信托的设计
第五节 私人银行的产品设计(四):保险
    一、私人银行的保险服务
    二、私人银行保险购买者行为分析
    三、银行保险产品研发存在的问题
    四、私人银行保险产品的设计 第六章 私人银行发展的中国实践Ⅲ: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
第一节 私人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私人银行的组织管理与服务架构
    二、初始阶段私人银行的组织设置
第二节 私人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
    一、私人银行的客户基础
    二、私人银行的产品体系
    三、私人银行的服务体系
第三节 私人银行的激励机制
    一、发展战略、预算与绩效管理
    二、绩效指标的确定与考核
    三、私人银行的激励机制设计
第四节 私人银行的风险管理
    一、私人银行发展的风险来源
    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相关法律规定
    三、私人银行发展的风险防范策略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四、部分上市公司员工“百万富翁”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越南股票IPO抑价与股价长期表现研究[D]. 黄明长.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4)
  • [2]博雅生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动机及效果研究[D]. 彭冬克.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3]《四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隐藏基因》翻译报告[D]. 郝美丽.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4]我国券商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研究 ——兴业证券财富管理研究[D]. 于建榕. 厦门大学, 2019(08)
  • [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研究[D]. 孙宝云.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6]2016中国地产最具影响力候选品牌[J]. 《安家》编辑部. 安家, 2016(12)
  • [7]南非“黑人经济振兴”研究(1994-2014)[D]. 黄玉沛. 上海师范大学, 2016(11)
  • [8]以股权分享为核心的激励性薪酬体系研究[D]. 马丽丽. 天津理工大学, 2012(10)
  • [9]财富魔笛[J]. 胡玉琦. 中国作家, 2010(23)
  • [10]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研究[D]. 王洪栋. 武汉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部分上市公司员工“百万富翁”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