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保鲜包装技术

板栗保鲜包装技术

一、板栗保鲜包装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煜凯[1](2020)在《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制备、性能检测及在板栗上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食品传统塑料包装膜带来的环境负担日渐加重,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传统塑料的呼声越来越高。可食性膜因具有生物可降解和安全无毒等优势,已成为了食品保鲜包装领域的研究热点。板栗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我国具有很广阔的市场,但板栗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易失水,出现“石灰化”和霉烂等变质问题,影响板栗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本研究设计研制了两种具有保水性、防霉性以及有一定机械强度、安全无毒的复合涂膜材料,并应用于板栗的贮藏保鲜,以期提高板栗的常温贮藏质量,为促进板栗更好更快地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壳聚糖、乳清蛋白和玉米醇溶蛋白作为膜基质,以甘油为增塑剂、纳米纤维素和肉桂醛为交联剂,分别制备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和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水蒸气透过率为核心考察指标,结合机械性能指标的测试,优化了两种膜的最佳配方,并进一步测试了膜的抑菌性能,最后应用于板栗的贮藏保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经综合评定,得到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的最佳配方为:2.5%壳聚糖,4.0%乳清蛋白,0.7%纳米纤维素,膜液pH为3.8;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配方为:3.5%壳聚糖,0.3%玉米醇溶蛋白,2.5%纳米纤维素,1.5%乙酸,并在最佳配方的基础上,添加0.3%(m/V)肉桂醛改善了两种复合膜的防水性能和结构的规整性。(2)测定了两种壳聚糖蛋白复合膜对板栗霉菌、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复合膜均对三种试验菌有抑制作用,且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比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的抑菌效果更强,前者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40μL/mL,而后者的MIC为80μL/mL。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两种膜液可以破坏板栗霉菌菌丝结构,并使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发生变形,推测膜液的抑菌成分可以影响菌体细胞壁(膜)的通透性,使胞内物质流失,从而达到抑菌效果。(3)用两种壳聚糖蛋白复合膜液分别浸涂板栗,并贮藏于25℃±1℃、50%-55%相对湿度的环境中,研究了两种复合膜对板栗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处理能降低板栗的失重率、霉变率、“石灰化”指数及呼吸强度,延缓板栗维生素C的损耗,并提高板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其中,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在降低板栗“石灰化”指数和减少板栗维生素C损耗上更具优势,而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则更有利于降低板栗的失重率、霉变率和提高板栗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抑制板栗呼吸强度的作用上,两者效果相当。(4)研究了壳聚糖蛋白复合膜涂膜处理板栗对板栗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处理均可以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延缓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的峰值,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峰值提前出现,并可以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其中,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在提高PAL和PPO活性上表现出更好的效果,而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则更有利于降低MDA含量,推迟O2-.产生速率的峰值,诱导SOD应答和提高几丁质酶活性。综上所述,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和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涂膜保鲜板栗均能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且能通过诱导相关酶的活性提高板栗的抗病性和抗逆境能力。但相比之下,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在多项保鲜指标上占据优势,故认为其在板栗的采后贮藏保鲜应用中更具有发展潜力。

司婉芳[2](2019)在《鲜食玉米保鲜包装技术及包装材料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物的需求并不仅仅满足于当季的水果蔬菜,在这种大趋势下,人们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鲜食玉米的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被称为“绿色蔬菜”、“长寿食品”等。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为止,全国鲜食玉米的消费量在570亿穗,并有持续扩大的趋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鲜食玉米的季节性强,常温下的贮藏期短。因此,如何延长鲜食玉米在常温下的贮藏期,增加其商品价值,是鲜食玉米行业一直以来的追求。鲜食玉米自身含水量高,采收后仍是一个活的生命体,贮藏期间仍会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导致营养价值迅速下降。同时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更易遭受微生物、霉菌的侵染,降低了感官品质与贮藏寿命,严重影响了鲜食玉米的市场价值。本实验针对鲜食玉米在贮藏保鲜中存在的品质变化问题,采用预处理液与抑菌薄膜相结合的保鲜方式,研究对鲜食玉米在常温下的保鲜效果。首先,利用家用调味剂:白砂糖、食盐、食醋作为预处理液,先进行单因素实验,配制单一保鲜液对鲜食玉米保鲜研究,在进行正交实验,配制复合保鲜液对鲜食玉米保鲜研究,于常温下(温度22℃,相对湿度75%),贮藏20d,并对鲜食玉米的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主要包括:感官品质、失重率、弹性、气味等,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最佳复配组。然后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材,丙酸钙(CP)和改性抑菌树脂(CA)为添加剂,通过共混、挤出-吹塑工艺制备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最后,鲜食玉米经过最佳复合保鲜液处理后,用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袋进行包装,以此,研究常温下预处理液与抑菌薄膜对鲜食玉米的保鲜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改变白砂糖、食盐、食醋水溶液的溶度来研究各因素对鲜食玉米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浓度预处理液处理的鲜食玉米保鲜效果均优于空白组;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最优的保鲜液复配比,即用浓度分别为3g/L白砂糖水溶液、10g/L食盐水溶液,5g/L食醋水溶液作为混合预处理液浸泡20min后,保鲜效果最佳。(2)通过造粒、吹膜等工艺,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作为基材,分别加入浓度为0%、0.8%、1.8%、2.8%和3.8%的丙酸钙与浓度为0.2%的CA改性剂,制备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结果表明:随着CP含量的增大,薄膜的抗张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当CP含量为3.8%时,薄膜表现出了最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达到了最大;随着CP含量的增大,薄膜的阻隔性能也随之增强,CP含量为2.8%时,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系数与氧气透过率达到最低,分别为0.2203×10-13g/(m﹒s﹒Pa),1479.6955cm3﹒(m2﹒24h﹒0.1MPa)-1,此时的阻隔性能最好;薄膜的抑菌性也是随着CP含量的增加而增强,CP含量为3.8%时,抑菌效果最强;微观结构图显示的薄膜表面光滑,没有较大颗粒,无明显孔洞出现,表明丙酸钙与改性剂的加入并没有在薄膜树脂中发生团聚,而是均匀的分散在薄膜中;红外光谱图的分析表明丙酸钙、改性CA树脂与LDPE树脂的兼容性较好。但丙酸钙与改性剂的加入降低了薄膜的透光率,增大了薄膜的雾度;薄膜的热稳定性却因两者的加入有了提高。所以当CP含量>=2.8%时,薄膜的综合性能最优。(3)预处理液处理,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袋包装的鲜食玉米在常温在进行保鲜,贮藏期间,测定鲜食玉米的品质指标,主要包括感官品质、失重率、微生物、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硬度等。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液与抑菌薄膜相结合的保鲜方式保鲜效果最优,其次是仅使用抑菌薄膜包装的保鲜方式,最后是空白LDPE薄膜包装的保鲜方式。试验组的鲜食玉米各项品质指标均优于空白组,说明预处理液与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对鲜食玉米均有较好的保鲜功能,两者的结合使保鲜效果达到最好。

蔡金龙[3](2018)在《微孔膜气体扩散量及其在气调保鲜中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塑料薄膜难以满足高呼吸速率或者对CO2敏感的果蔬对包装透过率的要求,而合适的微孔膜可以满足果蔬缓慢呼吸要求,显着延长新鲜果蔬保质期,且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所以,近年来果蔬微孔膜气调保鲜技术受到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对微孔膜保鲜技术的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法,即通过反复实验找到最合适的果蔬微孔保鲜膜,因而所费时间和成本均较高,且很难够得到果蔬气调微孔膜的最佳微孔参数。所以,本文基于微孔透气机理,研究了微孔膜包装内外气体交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在圣女果微孔膜气调保鲜应用中得到了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微孔膜透气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边际效应分析:论证了当微孔孔径D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λ的关系满足D≧100λ时,气体通过微孔的扩散遵循Fick扩散定律。建立以Fick扩散定理为基础的微孔膜透气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发现存在阻碍微孔扩散量的微孔末端边际效应,使得O2浓度的实验值比理论预测值要低,而CO2情况刚好相反。计算得到O2和CO2边际效应值分别为0.4603和0.4641。实验结果表明:微孔膜O2和CO2扩散量数学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基本吻合;(2)孔间距对微孔膜扩散量的影响:将覆盖微孔膜的空盒置于23℃、相对湿度50%实验箱中,分析了微孔直径分别为40μm、120μm和200μm,孔间距分别为0.4mm、0.8mm、1.2mm、1.6mm和2.0mm的微孔膜气体扩散量及孔间距对扩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孔间距与微孔直径满足L≧6D时,孔间距对微孔膜扩散量的影响可以忽略;(3)微孔总面积不变,微孔数目对微孔膜扩散量的影响:将覆盖微孔膜的空盒置于23℃、相对湿度50%实验箱中。微孔总面积保持10-2πcm2不变,研究微孔数目对气体扩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6个50μm的微孔气体扩散量好于4个100μm的微孔;4个100μm的扩散量好于1个200μm的微孔。同样,当微孔面积为6.4×10-3πcm2时,也呈现出一样的规律。即微孔总面积不变时,微孔数目越多,微孔膜的气体扩散量越高;(4)微孔参数不变,温度对微孔膜气体扩散量的影响:将覆盖微孔膜的空盒置于相对湿度50%实验箱中。微孔数目1个不变而直径分别为80μm、120μm和200μm,或者微孔直径不变(120μm或160μm)而微孔数目分别为6个、10个和14个,研究了4℃、15℃和35℃条件下,温度对微孔膜O2和CO2扩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微孔的气体扩散量影响不大;(5)建立微孔膜气体扩散量经验公式:基于前述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拟合了微孔膜气体扩散量与微孔数目、孔径及温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并根据圣女果的呼吸速率,设计了最优微孔膜参数。结果表明,由经验公式与修正后理论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圣女果微孔膜包装最佳微孔参数基本一致,建立的经验公式和修正后的理论数学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微孔的气体扩散量;(6)微孔膜气调技术在圣女果保鲜储藏中的应用: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研究了采用两个微孔膜打孔方案和无孔对照组包装的圣女果储藏保鲜情况,分别测试了20度储藏环境中,采用三组方案包装的圣女果失重率、腐败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和维生素C(VC)含量五个指标8天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微孔膜组保鲜效果均好于对照组,其中方案1微孔膜包装圣女果在8天后仍保持比较好的商品价值和营养价值,其保鲜效果最佳。

初丽君[4](2017)在《百里香酚纳米级保鲜剂的制备及其在板栗保鲜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贮藏过程中容易腐烂、发芽,不耐保藏。本研究以壳聚糖(CS)为载体,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百里香酚为包埋药物,吐温-80为乳化剂,采用离子交联和乳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百里香酚-壳聚糖纳米级保鲜剂。并将得到的保鲜剂对板栗进行涂膜保鲜,通过测定贮藏期板栗的生理生化指标、感官评价、微生物指标初步探究所得纳米级保鲜剂对板栗贮藏效果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离子交联与乳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百里香酚-壳聚糖纳米微粒,并分析了壳聚糖浓度、百里香酚浓度、TPP浓度、交联时间、pH、搅拌速度对纳米微粒粒径及包封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纳米微粒制作工艺进行优化。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百里香酚纳米微粒的最佳制备工艺(优化工艺1)为:壳聚糖浓度5mg/mL,TPP浓度为1mg/mL,百里香酚浓度为0.8mg/mL,CS和TPP的质量比为5:1,pH为4,此时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包封率为61%;以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百里香酚纳米微粒的最佳制备工艺(优化工艺2)为:壳聚糖浓度1mg/mL,TPP浓度为1mg/mL,百里香酚浓度为0.4mg/mL,CS和TPP的质量比为5:1,pH为4,此时壳聚糖纳米微粒的粒径最小为212.51nm。(2)将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百里香酚纳米微粒的表征及缓释效率分别进行了测定。优化工艺1:粒径为338.92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213,优化工艺2:粒径为232.42nm,PDI指数为0.271;通过透射电镜可直观的看出两种纳米微粒的球形形态,分散性良好,无团聚现象。并且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壳聚糖与TPP进行了离子交联作用,百里香酚也成功包埋进纳米微粒中。通过缓释试验发现,在48h优化工艺1百里香酚的累计释放率为74.15%,优化工艺2百里香酚的累计释放率为50.42%,说明将百里香酚包埋进壳聚糖纳米微粒中有一定的缓释效果。(3)以包封率、粒径为指标所优化的纳米微粒以及所对应的空白纳米微粒分别对板栗进行涂膜保鲜,研究结果发现壳聚糖纳米级保鲜剂处理板栗对板栗失重率、含水量并无显着性影响,但可以显着抑制板栗淀粉的水解、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贮藏初期淀粉酶的活性及板栗表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显着降低板栗腐烂率及霉变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板栗的呼吸强度。综合分析,以包封率为指标所优化百里香酚-壳聚糖纳米级保鲜剂(优化工艺2)对板栗进行处理的效果最好。

兰霜,黎厚斌,吴习宇[5](2017)在《壳聚糖复合涂膜对板栗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以壳聚糖溶液为主剂、茶多酚和海藻酸钠为助剂,配制壳聚糖复合溶液,对板栗进行涂膜保鲜处理,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组板栗的呼吸强度、亮度L*值、失重率、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以及感官品质。通过研究不同配比壳聚糖复合涂膜对板栗保鲜效果的影响,确定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板栗的最佳配比方案。结果表明,在(0±1)℃贮藏条件下,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组能较好地保持板栗的亮度,抑制其呼吸强度,减缓其营养物质的消耗,延缓板栗质变,且以质量分数为1.5%的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0%的茶多酚+质量分数为0.2%的海藻酸钠复合涂膜对板栗进行处理,其保鲜效果最好,贮藏170 d后,板栗失重率为14.379%,比空白组降低了7.589%;各因素对板栗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顺序为壳聚糖>海藻酸钠>茶多酚。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能有效提高板栗的贮藏质量,延长板栗的贮藏期。

路静敏,陈薇,曹树贵[6](2016)在《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协同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是鲜活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可以解决鲜活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物流成本过高是影响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物流协同可以有效降低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成本。针对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给出物流协同运作需具备的条件和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供应链协同和多方业务协同两种模式,二者有机结合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促进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

夏梦[7](2015)在《新型保鲜粽包装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粽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食的代表之一,以其清雅香气、独特口感,以及浓厚历史文化底蕴,逐渐被国内外消费者所接受。随着销售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内出现了许多大型的粽子生产企业,但生产方式普遍落后,学术界也缺乏针对粽子保鲜包装技术的研究。本文旨在研究设计一套新鲜粽子在常温保存条件下的短期保鲜包装技术方案。该方案灭菌后产品风味突出,包装结构与粽子相适应,可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也为粽子包装高速自动化生产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研究粽子的组成与制作工艺,确立研究对象为纯糯米棕,基于粽子的组分,通过分析确定粽子的各项品质指标如微生物、水分、可溶性蛋白质、质构和感官品质,并对其作出评价,提出相应包装要求。最后确定后续研究所用的灭菌工艺方法为:高压蒸汽、巴氏、微波和超高压灭菌,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以原有包装方法(真空袋式包装)的粽子为研究对象,对比高压蒸汽、巴氏灭菌、微波和超高压处理的灭菌效果,以及灭菌工艺处理后的各项品质的变化,结合保持粽子优良的品质和口感等技术要求,选择巴氏灭菌为灭菌工艺,并建立该方式在70℃、80℃以及90℃温度下针对粽子的Log-Logistic杀菌动力学模型。(3)以粽子包装为研究对象,根据要求设计新型热成型真空包装形式,对结构成型工艺流程进行分析介绍,探讨提出两种适用于两只粽子装的真空包装结构方案,并对结构进行参数化设计,随后对热成型部分结构与设计要点进行研究分析。为进一步确认包装材料以及结构方案,对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与成型工艺适应性进行评估。选定包装材料为130μm的共挤膜PA/PP,结构方案二为包装结构方案。(4)经研究确定巴氏灭菌参数为90℃/51.76min,进一步设计新型灭菌粽子包装的工艺过程,实施稳定可靠性验证。首先评估新型保鲜粽包装的包装灭菌适应性,结果表明,新型包装形式与原有包装热封及阻隔性能近似,在外观效果上具有一定优越性且可提高了充填效率。随后通过对比未包装未灭菌,原有包装高压蒸汽灭菌以及新型保鲜包装巴氏灭菌处理后的产品品质,评估新型保鲜包装工艺处理粽子在贮藏期的稳定可靠性。对不同处理方式产品微生物生长变化使用Gompertz模型进行拟合,求得对应的生长动力学参数,随后对水分,蛋白质以及全质构变化进行评估,通过验证,新型保鲜包装粽子可在3周贮藏期内不变质,品质变化较小。

付春宇[8](2011)在《板栗气流超微粉碎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板栗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重要的药用价值,我国是久负盛名的产栗大国,但板栗的深加工产业远远落后于板栗种植产业,目前国内对于板栗加工品质与应用特性的研究滞后于国外。超微粉碎技术是近年兴起的食品加工高科技尖端技术,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气流式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板栗深加工的加工特性,开展板栗超微粉碎食品的开发与研究。本研究的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应用气流式粉碎机制备板栗超微粉,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建立了板栗超微粉粒度随工质压力、分选频率、进料粒度变化的标准回归模型,确定了板栗气流式超微粉碎最佳工艺:进料粒度为0.101mm、分选频率为24.7Hz、工质压力为72.81㎏/cm2。此工艺得到板栗超微粉平均粒径为10.109μm。进行板栗超微粉与普通板栗粉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粉碎的板栗粉在白度、酶解性能、成分溶出性能、溶解性、流动性、抗凝沉性、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但其在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性、透光率方面的性质与普通粉碎的板栗粉相比有所下降。研究板栗超微粉冲调性能,得出最佳稳定剂配比为:瓜尔豆胶0.25%,黄原胶0.45%,蔗糖酯0.05%,板栗超微粉饮品不仅风味良好而且口感细腻润滑。探讨了板栗超微粉储藏性能,经研究证明板栗超微粉包装材料应选择密封性好且不透气、不透光铝箔材料,并实施低温冷藏。开发板栗超微粉产品。添加了板栗超微粉的面食,与对照面食相比,体积大,质地松软,组织比较细腻,有效地保留了一定的板栗香味,是一种比较优秀的改良面食产品。板栗超微粉按30%比例添加到牛奶中制得的板栗牛奶口感风味最好,且溶解性较好。研究并探讨出一种适合中老年食用的板栗超微保健粉的最优配方。

宗梅,蔡永萍[9](2010)在《不同发育阶段板栗种子的脱水敏感性》文中提出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板栗种子进行自然脱水,研究了板栗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动态变化。在自然脱水过程中,花后80d板栗种子在脱水第9天时,胚轴和子叶中的含水量分别下降至26.9%、25.5%,却仍然保持着最高的生活力,表明此时其脱水敏感性最低;花后90d板栗种子中淀粉大量降解,可溶性糖迅速增加,胚轴中可溶性蛋白也大量降解,推断其已转入萌发状态,故脱水敏感性略上升。由此得出,顽拗性板栗种子的最佳采收期应是生理成熟脱落前。同时也发现,脱水敏感性与细胞膜的透性并不完全相关。

郝玉龙[10](2009)在《切片莲藕保鲜包装的试验与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用臭氧作为保鲜气体对切片莲藕保鲜包装进行了试验和理论研究。其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对臭氧抑制莲藕褐变的机理进行分析。第二,建立切片莲藕保鲜评价标准。第三,采用不同初始浓度的臭氧,不同的包装薄膜,不同贮藏温度及不同的相对充填臭氧量,对切片莲藕进行保鲜包装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透气(氧)系数高的PE、HDPE薄膜不适合莲藕保鲜、其莲藕表面色泽和风味都无法得到保证;而透气(氧)系数低的PA/PE薄膜结合臭氧可以极好地保持莲藕色泽洁白与风味正常。2)相对充填臭氧量对切片莲藕的保鲜包装有明显的影响。3)用PA/PE作为包装薄膜、充入臭氧,在低温5℃下储藏切片莲藕,可以有效地抑制褐变和呼吸强度,其切片莲藕保鲜时间长达20天。第四,建立基于臭氧切片莲藕保鲜包装呼吸数学模型。第五,利用包装内各组分气体随时间变化的实测数据,借助于遗传优化算法对呼吸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并根据温度和呼吸速率的关系求出不同储藏温度下切片莲藕的呼吸速率。通过试验发现在低温0-10℃臭氧钝化酶消耗的速率R3与温度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对不同温度下包装袋内的气体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模拟,在7.5℃下比较模拟值与实测值结果相当的吻合。本文的研究提出了一项新型的切片莲藕保鲜技术,能够为其它果蔬臭氧保鲜包装提供试验参考与理论依据。

二、板栗保鲜包装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板栗保鲜包装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制备、性能检测及在板栗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可食性包装膜的研究现状
        1.1.1 可食性包装膜简介
        1.1.2 多糖类可食性膜
        1.1.3 蛋白类可食性膜
        1.1.4 脂类可食性膜
        1.1.5 复合型可食性膜
    1.2 壳聚糖膜、乳清蛋白膜和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1.2.1 壳聚糖膜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1.2.2 乳清蛋白膜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1.2.3 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1.3 板栗保鲜的研究进展
        1.3.1 板栗的简介
        1.3.2 板栗贮藏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制备及优化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制备
        2.2.2 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
        2.2.3 肉桂醛优化复合膜
        2.2.4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性能指标的测定
        2.2.5 模糊综合评定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单因素实验
        2.3.2 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单因素实验
        2.3.3 正交实验
        2.3.4 肉桂醛优化复合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抗菌性能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原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膜液对板栗霉菌抑菌性的测定
        3.2.2 膜液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抑菌性的测定
        3.2.3 扫描电镜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对板栗霉菌生长的抑制效果
        3.3.2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制
        3.3.3 扫描电镜检测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对板栗采后保鲜效果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原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制备
        4.2.2 板栗涂膜处理
        4.2.3 失重率、霉变率和石灰化指数的测定
        4.2.4 呼吸强度的测定
        4.2.5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4.2.6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涂膜处理对板栗失重率的影响
        4.3.2 涂膜处理对板栗霉变率的影响
        4.3.3 涂膜处理对板栗石灰化指数的影响
        4.3.4 涂膜处理对板栗呼吸强度的影响
        4.3.5 涂膜处理对板栗维生素 C 含量的影响
        4.3.6 涂膜处理对板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对板栗采后生理代谢的影响
    5.1 材料与仪器
        5.1.1 原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板栗涂膜处理及取样
        5.2.2 酶提取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5.2.3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5.2.4 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的测定
        5.2.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5.2.6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5.2.7 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
        5.2.8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涂膜处理对板栗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5.3.2 涂膜处理对板栗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5.3.3 涂膜处理对板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5.3.4 涂膜处理对板栗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5.3.5 涂膜处理对板栗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
        5.3.6 涂膜处理对板栗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2)鲜食玉米保鲜包装技术及包装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鲜食玉米特性
        1.2.1 鲜食玉米的定义和营养价值
        1.2.2 国内外鲜食玉米的发展现状
    1.3 鲜食玉米保鲜工艺研究现状
        1.3.1 鲜食玉米贮藏保鲜技术
    1.4 抗菌包装的研究现状
        1.4.1 抗菌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1.4.2 抗菌包装材料在食品中的应用
        1.4.3 抗菌包装应用展望
    1.5 鲜食玉米保鲜机理研究
        1.5.1 鲜食玉米品质变坏机理
        1.5.2 糖、盐、醋的保鲜机理
        1.5.3 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的抗菌机理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鲜食玉米预处理工艺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
        2.2.2 实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原料处理
        2.3.2 单因素实验设计
        2.3.3 正交实验设计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2.4.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2.4.3 验证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3.1 前言
    3.2 实验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性能测试
        3.3.1 薄膜的抑菌性能
        3.3.2 薄膜的厚度
        3.3.3 薄膜的机械性能
        3.3.4 薄膜的光学性能
        3.3.5 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
        3.3.6 薄膜的氧气透过量
        3.3.7 薄膜的热重
        3.3.8 薄膜的扫描电镜
        3.3.9 薄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薄膜的抑菌性能分析
        3.4.2 薄膜的机械性能分析
        3.4.3 薄膜的光学性能分析
        3.4.4 薄膜的阻隔性能分析
        3.4.5 薄膜的热重结果分析
        3.4.6 薄膜的微观结构分析
        3.4.7 薄膜的FTIR光谱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与预处理液对鲜食玉米的保鲜研究
    4.1 前言
        4.1.1 材料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预处理
        4.2.2 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包装
    4.3 实验指标的测定
        4.3.1 鲜食玉米硬度测定
        4.3.2 鲜食玉米失重率测定
        4.3.3 鲜食玉米淀粉含量测定
        4.3.4 鲜食玉米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4.3.5 鲜食玉米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4.3.6 鲜食玉米的感官测定
        4.3.7 鲜食玉米微生物测定
        4.3.8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鲜食玉米硬度分析
        4.4.2 鲜食玉米失重率分析
        4.4.3 鲜食玉米淀粉含量分析
        4.4.4 鲜食玉米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
        4.4.5 鲜食玉米可溶性糖含量分析
        4.4.6 鲜食玉米感官评价
        4.4.7 鲜食玉米的微生物测定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专利

(3)微孔膜气体扩散量及其在气调保鲜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微孔膜制备研究现状
        1.2.2 微孔膜透气机理的研究现状
        1.2.3 微孔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2.3.1 微孔膜与其他包装材料保鲜对比研究
        1.2.3.2 微孔膜与其他保鲜手段的协同保鲜作用对比研究
        1.2.3.3 微孔膜的微孔数目以及孔径对果蔬保鲜影响研究
        1.2.3.4 其他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微孔膜透气理论分析
    2.1 微孔膜透气原理
        2.1.1 气体透过原膜的机理
        2.1.2 气体透过微孔的机理
        2.1.3 气体扩散系数的计算
        2.1.4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2.2 微孔透气机理的分析
        2.2.1 模型假设
        2.2.2 建立包装内气体交换的数学模型
        2.2.3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3.1 试验材料
        2.2.3.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3.3 试验方法
        2.2.4 结果与讨论
    2.3 微孔末端边际效应的研究
        2.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1.1 试验材料
        2.3.1.2 试验仪器
        2.3.1.3 试验方法
        2.3.2 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3 微孔膜气体扩散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微孔间距对微孔膜气体扩散量的影响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试验材料
        3.1.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3.1.1.3 试验方法
        3.1.2 结果与讨论
    3.2 微孔孔径和数量对微孔膜气体扩散量的影响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试验材料
        3.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3.2.1.3 试验方法
        3.2.2 结果与讨论
        3.2.2.1 微孔孔径对微孔膜气体扩散量的影响
        3.2.2.2 微孔数量对微孔膜气体扩散量的影响
        3.2.2.3 微孔总面积不变,微孔参数对微孔膜气体扩散量的影响
    3.3 温度对微孔膜气体扩散量的影响
        3.3.1 材料与方法
        3.3.1.1 试验材料
        3.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3.3.1.3 试验方法
        3.3.2 结果与讨论
        3.3.2.1 温度对单孔微孔膜气体扩散量的影响
        3.3.2.2 微孔直径一定,温度对微孔膜气体扩散量的影响
    3.4 微孔膜气体扩散量与微孔数量,孔径和温度之间函数关系
        3.4.1 微孔直径和微孔数目对微孔膜气体扩散量的影响
        3.4.2 温度对微孔膜气体扩散量的影响
        3.4.3 实验验证
    3.5 小结
4 微孔膜气调保鲜应用研究
    4.1 微孔参数选择
        4.1.1 圣女果呼吸速率测定
        4.1.2 圣女果微孔膜气调包装优化设计
        4.1.2.1 圣女果微孔膜气调包装初始条件确定
        4.1.2.2 微孔参数的优化
    4.2 微孔膜圣女果气调保鲜应用
        4.2.1 材料与方法
        4.2.1.1 材料
        4.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1.3 试验设计
        4.2.2 测定指标
        4.2.2.1 失重率
        4.2.2.2 腐烂率
        4.2.2.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
        4.2.2.4 可滴定酸含量(TA)
        4.2.2.5 VC含量
        4.2.3 结果与讨论
        4.2.3.1 包装气体扩散量对圣女果失重率的影响
        4.2.3.2 包装气体扩散量对圣女果腐烂率的影响
        4.2.3.3 包装气体扩散量对圣女果TSS含量的影响
        4.2.3.4 包装气体扩散量对圣女果TA含量的影响
        4.2.3.5 包装气体扩散量对圣女果VC含量的影响
    4.3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所获奖项

(4)百里香酚纳米级保鲜剂的制备及其在板栗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板栗概述
        1.1.1 板栗
        1.1.2 板栗贮藏期生理变化
        1.1.3 各因素对板栗贮藏效果的影响
        1.1.4 板栗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1.2 纳米微粒的制备
        1.2.1 纳米技术
        1.2.2 壳聚糖
        1.2.3 百里香酚
        1.2.4 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制备
    1.3 纳米材料保鲜研究现状
        1.3.1 国内纳米材料保鲜研究现状
        1.3.2 国外纳米材料保鲜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百里香酚纳米微粒的制备工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百里香酚纳米微粒的制备
        2.2.2 影响百里香酚纳米微粒平均粒径及包封率的单因素试验
        2.2.3 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
        2.2.4 包封率的测定
        2.2.5 纳米微粒粒径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单因素试验及结果
        2.3.3 正交优化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百里香酚纳米微粒的表征
    3.1 试验材料和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纳米微粒的形态观察
        3.2.2 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
        3.2.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3.2.4 X射线衍射分析
        3.2.5 体外释放性能
    3.3 结果与分析
        3.3.1 DLS法测得最优条件下纳米微粒粒径大小
        3.3.2 最优条件下纳米微粒样品形态
        3.3.3 傅里叶红外光谱
        3.3.4 X射线衍射
        3.3.5 最优条件下纳米微粒缓释效率
    3.4 小结
第四章 百里香酚纳米级保鲜剂在板栗保鲜中的应用
    4.1 试验材料和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涂膜液制备方法
        4.2.2 板栗处理方法
    4.3 板栗指标测定方法
        4.3.1 腐烂率的测定
        4.3.2 霉变率的测定
        4.3.3 失重率的测定
        4.3.4 含水量的测定
        4.3.5 呼吸强度的测定
        4.3.6 可溶性糖的测定
        4.3.7 淀粉含量的测定
        4.3.8 淀粉酶的测定
        4.3.9 菌落总数测定
        4.3.10 酵母和霉菌总数测定
        4.3.11 感官评价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处理对板栗失重率的影响
        4.4.2 不同处理对板栗呼吸强度的影响
        4.4.3 不同处理对板栗含水量的影响
        4.4.4 不同处理对板栗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4.4.5 不同处理对板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4.6 不同处理对板栗淀粉含量的影响
        4.4.7 不同处理对板栗腐烂率的影响
        4.4.8 不同处理对板栗菌落总数的影响
        4.4.9 不同处理对板栗霉菌和酵母总数的影响
        4.4.10 不同处理对板栗感官的影响
        4.4.11 不同处理对板栗霉变率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壳聚糖复合涂膜对板栗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
    1.1 材料
    1.2 试剂
    1.3 仪器
    1.4 方法
        1.4.1 实验设计
        1.4.2 指标测定
        1.4.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呼吸强度
    2.2 L*值
    2.3 失重率
    2.4 还原糖含量
    2.5 淀粉含量
    2.6 感官评价
3 多指标正交试验结果综合分析
4 结语

(7)新型保鲜粽包装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生产应用与技术现状
        1.2.1 行业需求与生产模式
        1.2.2 技术难点及现有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1.3.1 类似食品品质及其影响的研究
        1.3.2 相关试验评估方法及仪器设备
        1.3.3 食品真空包装技术的研究
        1.3.4 常见食品保鲜工艺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1.3.5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粽子保鲜包装技术方法分析
    2.1 粽子的组成及其品质指标
        2.1.1 粽子的组成及制作方法
        2.1.2 鲜粽的品质指标及影响机理
    2.2 粽子的包装形式及包装要求
    2.3 粽子的灭菌技术研究与技术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粽子保鲜技术工艺试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1.3 试验设计
        3.1.4 粽子品质评价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杀菌方式杀菌效果的对比
        3.2.2 不同杀菌方式对粽子水分的影响
        3.2.3 不同杀菌方式对粽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杀菌方式对粽子质构的影响
        3.2.5 不同杀菌方式对粽子感官品质的影响
        3.2.6 灭菌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粽子真空保鲜包装设计开发
    4.1 新型粽子真空保鲜包装方案
        4.1.1 粽子的特征分析及包装形式的确定
        4.1.2 结构成型工艺流程及分析
        4.1.3 粽子包装的结构设计
    4.2 包装材料性能评估与选择
        4.2.1 试验材料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3 试验设计与测定方法
        4.2.4 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保鲜粽包装的稳定可靠性研究
    5.1 新型保鲜粽包装工艺过程设计
        5.1.1 粽子的制作
        5.1.2 包装过程及工艺参数
        5.1.3 杀菌工艺的工艺参数的确立
        5.1.4 工艺流程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3 试验设计
        5.2.4 评价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新型保鲜粽包装的包装灭菌适应性研究
        5.3.2 新型保鲜包装粽子贮藏期品质变化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课题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A:第三章相关试验数据
附录B:第五章相关试验数据

(8)板栗气流超微粉碎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前言
    1.2 超微粉碎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气流式超微粉碎原理
        1.2.2 超微粉碎技术研究现状
        1.2.3 超微粉碎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1.3 超微粉碎技术在板栗产品生产应用的优势
        1.3.1 提高原料利用率
        1.3.2 对板栗产品性能的影响
        1.3.3 对板栗产品加工性能改善
        1.3.4 赋予板栗产品细腻的口感
    1.4 板栗粉的研究现状
    1.5 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开发板栗新产品的优势
        1.5.1 板栗饮品新工艺的开发
        1.5.2 板栗冰激凌的开发
        1.5.3 板栗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1.6 板栗超微粉市场前景预测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7.1 研究目的及内容
        1.7.2 创新点
第二章 气流式超微粉碎条件对板栗超微粉粒度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单因素试验分析
        2.2.2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2.2.3 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分析
        2.2.4 影响板栗粉粒度的单因素效应分析
        2.2.5 影响板栗粉粒度各因素的最佳组合
        2.2.6 验证试验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板栗超微粉与普通粉成分理化性能比较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试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板栗粉的酶解性能
        3.3.2 滑角
        3.3.3 板栗粉溶解性能
        3.3.4 老化值与凝沉性
        3.3.5 冻融稳定性
        3.3.6 透光率
        3.3.7 超微结构分析
        3.3.8 板栗的色度测定
        3.3.9 蛋白质含量
        3.3.10 微量元素的含量
        3.3.11 成分溶出性能
        3.3.12 蛋白质体外消化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板栗超微粉稳定性及冲调性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仪器
        4.1.2 试验材料
        4.1.3 制粉工艺
        4.1.4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普通板栗粉与板栗超微粉感官评定比较
        4.2.2 最佳稳定剂种类的确定
        4.2.3 最佳稳定剂较合适用量的确定
        4.2.4 稳定剂的正交试验
        4.2.5 膳食纤维的添加对板栗超微粉冲调性的改善研究
        4.2.6 助分散剂的添加对板栗超微粉冲调性的改善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板栗超微粉储藏性能研究
    5.1 板栗超微粉的储藏条件与保鲜技术
        5.1.1 板栗超微粉品质劣变机理
    5.2 板栗超微粉储藏性能的实验设计
    5.3 分析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储藏三个月后板栗超微粉品质变化分析
        5.4.2 储藏六个月后板栗超微粉品质变化分析
        5.4.3 储藏九个月后板栗超微粉品质变化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板栗超微粉应用研究
    6.1 板栗超微粉面食制备研究
        6.1.1 材料与方法
        6.1.2 板栗超微粉面食制备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6.2 板栗超微粉牛奶制备研究
        6.2.1 实验材料
        6.2.2 板栗超微粉牛奶加工工艺
        6.2.3 板栗超微粉牛奶制备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6.3 中老年保健板栗超微粉研制
        6.3.1 中老年保健板栗超微粉配方配制标准
        6.3.2 中老年保健板栗超微粉配方设计
        6.3.3 DPS 程序运算结果
        6.3.4 产品质量标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气流式超微粉碎条件对板栗超微粉粒度影响研究
    7.2 板栗超微粉各项理化指标测试研究
    7.3 研究板栗超微粉冲调性能
    7.4 探讨板栗超微粉储藏性能
    7.5 开发板栗超微粉产品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不同发育阶段板栗种子的脱水敏感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板栗种子含水量、生活力和脱水敏感性的变化
    2.2 板栗种子电解质渗漏速率的变化
    2.3 板栗种子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变化
    2.4 板栗种子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化
    2.5 板栗种子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10)切片莲藕保鲜包装的试验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莲藕及其保鲜包装的意义
        1.1.1 莲藕
        1.1.2 莲藕保鲜包装的意义
    1.2 国内外对保鲜包装的研究现状
        1.2.1 果蔬保鲜包装
        1.2.2 臭氧在果蔬保鲜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1.2.3 保鲜包装的设备研究
    1.3 研究趋势与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趋势
        1.3.2 项目来源
        1.3.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臭氧基本性质及臭氧抑制莲藕褐变的机理分析
    2.1 臭氧的基本性质
    2.2 臭氧的杀菌与消毒机理
    2.3 臭氧抑制莲藕褐变的机理分析
        2.3.1 生鲜切片莲藕的褐变原因
        2.3.2 臭氧抑制生鲜切片莲藕褐变的机理
第3章 生鲜切片莲藕保鲜评价标准的建立
    3.1 褐变指数
    3.2 失重率
    3.3 腐烂指数
    3.4 感官指标
第4章 基于臭氧生鲜切片莲藕保鲜包装的试验研究
    4.1 材料与方案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案
        4.1.3 试验仪器
    4.2 试验工艺路线设计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不同薄膜袋对切片莲藕保鲜的影响
        4.3.2 不同相对臭氧量对切片莲藕保鲜的影响
        4.3.3 不同充填臭氧浓度对切片莲藕保鲜的影响
        4.3.4 不同储藏温度对切片莲藕保鲜的影响
    4.4 试验结论与讨论
第5章 基于臭氧切片莲藕保鲜包装呼吸模型的建立
    5.1 果蔬保鲜包装呼吸数学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5.1.1 果蔬的呼吸代谢模型
        5.1.2 薄膜的透气模型
        5.1.3 果蔬保鲜包装呼吸数学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5.2 果蔬呼吸强度模型
        5.2.1 果蔬呼吸强度的一般数学方程模型
        5.2.2 吸附理论模型
        5.2.3 气体分子动理论模型
        5.2.4 酶动力学方程模型
    5.3 基于臭氧果蔬呼吸模型的建立
        5.3.1 任意时刻包装内气体体积的瞬时变化量
        5.3.2 呼吸数学模型的推导和离散化
第6章 基于GA算法切片莲藕呼吸模型参数的识别
    6.1 GA算法简介
        6.1.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6.1.2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6.1.3 GA算法的基本算子
    6.2 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
        6.2.1 遗传算法工具箱工作原理
        6.2.2 遗传算法调用函数说明
    6.3 莲藕呼吸模型的有关假设与参数设定
    6.4 利用GA对莲藕呼吸模型中的参数识别
    6.5 结论与分析
        6.5.1 温度与呼吸速率的关系
        6.5.2 包装袋内各组分气体浓度变化模拟
        6.5.3 结论
第7章 基于臭氧切片莲藕保鲜包装设计
    7.1 包装袋大小的选择
        7.1.1 包装袋大小和包装袋表面积的关系
        7.1.2 包装袋体积的选择
    7.2 相对充填臭氧量的确定
    7.3 包装内臭氧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7.4 包装内外动态平衡的时间预测
    7.5 结论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板栗保鲜包装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制备、性能检测及在板栗上的应用研究[D]. 黄煜凯. 广州大学, 2020(02)
  • [2]鲜食玉米保鲜包装技术及包装材料研究[D]. 司婉芳.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3]微孔膜气体扩散量及其在气调保鲜中应用研究[D]. 蔡金龙.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4]百里香酚纳米级保鲜剂的制备及其在板栗保鲜中的应用[D]. 初丽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5]壳聚糖复合涂膜对板栗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J]. 兰霜,黎厚斌,吴习宇. 包装学报, 2017(01)
  • [6]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协同模式研究[J]. 路静敏,陈薇,曹树贵. 价格月刊, 2016(02)
  • [7]新型保鲜粽包装技术研究[D]. 夏梦. 江南大学, 2015(12)
  • [8]板栗气流超微粉碎研究与应用[D]. 付春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1(12)
  • [9]不同发育阶段板栗种子的脱水敏感性[J]. 宗梅,蔡永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08)
  • [10]切片莲藕保鲜包装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 郝玉龙. 武汉工业学院, 2009(02)

标签:;  ;  ;  ;  

板栗保鲜包装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