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域名.CN进入IPv6时代

中国国家域名.CN进入IPv6时代

一、中国国家域名.CN进入IPv6时代(论文文献综述)

景一珈[1](2021)在《全球公域传统治理原则对网络空间的适用性研究——以资源类型学为视角》文中认为蕴含丰富资源的"全球公域"作为未来战略"新边疆",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全球公域的范围与技术发展和国家战略利益直接相关,网络等新领域也面临被纳入全球公域的趋势。互联网资源作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资源,成为人类发展强劲引擎的同时,也给传统的治理原则带来挑战。研究全球公域传统治理原则对网络空间资源的适用性,有助于探索一条适用于新兴资源的治理路径,提高治理效率。首先,以资源类型学为研究视角,依据资源是否具有可分性、有形性与可再生性对全球公域中传统资源进行分类,研究传统治理原则与资源类型的关系。其次,以互联网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传统资源的异同,并探究其对全球公域传统治理原则的挑战与启示。总体而言,各国对全球公域资源属性与类型逐渐加深的认识不断推动着新原则建立的同时,传统领域某种资源的治理原则可以使新兴领域同种类型的资源的治理受益。

冯硕[2](2021)在《技术与政治:全球互联网治理视域下ICANN域名治理》文中指出

赵越[3](2021)在《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文中认为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各国在网络空间中风雨同舟、休戚与共,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把握机遇迎风而上;与此同时,互联网领域呈现出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体系不完整等类型的问题,网络霸权、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问题频出,又为世界互联网络发展带来挑战。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响应时代呼唤,创造性地提出打造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谋发展,共迎安全挑战,并力求把网络空间建设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凝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需要溯源其生成逻辑。文章第二章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追溯、中国传统共同体思想传承两个方面,探究了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逻辑。通过剖析当前网络空间发展现状,探寻了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现实背景,分别从网络空间发展面临互联网发展风险、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交锋;网络空间治理层面立法陷入困境、各国之间治理理念相异,治理价值观念不同的角度探讨。文章第三章研究,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基本内涵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国际网络空间发展现状,其倡导的以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互联发展、人类文明包容互鉴的互联互通理念旨在为发展中国家提出帮助和支持,打造网络发展共同推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以创新驱动网络空间互利共赢强调网络技术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安全共治保障网络空间和平稳定,倡导世界各国打造网络空间制度体系,加强执法水平,用平稳运行的安全网络互通有无,打造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的网络空间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本文第四章认为网络空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网络主权规则不健全、网络空间秩序不合理、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不完整、网络发展协作关系不和谐等问题,通过对互联网领域热点热门事件的剖析,对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加以分析,为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网络安全体系、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构建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提出可行路径,对新时代中国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路径提供参考。

孙将夷[4](2021)在《安卓移动应用程序IPv6支持度探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伴随着以5G和云为代表的数字化浪潮,移动和物联网设备爆发式增长,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复杂性持续加大,IPv6凭借其充足的地址空间、端到端的对等通信服务、内嵌的安全机制等优势,为移动通信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在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背景下,大量移动应用程序向兼容IPv6的方向迁移,移动应用程序的IPv6升级改造在提高用户体验、增强数据安全以及推动IPv6规模化部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终端、传输设备和应用程序服务器在IPv6升级改造过程中采用的迁移技术的差异,以及移动网络结构的复杂性,移动应用程序在IPv6环境下内容加载不完整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用户视觉上IPv6支持度的差异,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使用体验。在目前移动应用程序IPv6支持度探测工作中,手动的原始数据采集模式、基于传统Web内容解析的探测指标和二分式粗粒度的测量存在自动化程度差、测量维度不完整以及用户感知缺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的移动应用程序IPv6支持度探测方法,该方法利用自动化测试框架、OCR技术和图像相似度算法,在完成了对移动应用程序界面数据自动化采集的基础上,从应用程序IPv6网络可达性、首屏页面IPv6支持度和二级页面IPv6支持度三个维度出发实现了对移动应用程序IPv6支持度的综合评估。在此方法的基础上,鉴于安卓系统在移动市场拥有的较大占比,构建了安卓移动应用程序IPv6支持度探测系统,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IPv6支持度评估模块以及系统与用户交互模块。利用本课题构建的探测系统对市场主流安卓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探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支持IPv6网络的移动应用程序的首屏页面IPv6支持度普遍较高;移动应用程序的二级页面IPv6支持度普遍低于首屏页面;金融类和生活类移动应用程序的IPv6支持度普遍较高;在含有IPv6标签的移动应用程序中,依旧有超过30%的移动应用程序的IPv6支持度偏低。

秦涵祺[5](2021)在《中囯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的实证研究 ——基于2010-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当前呈飞速之势,保持全球数字经济大国地位,已成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关键性作用,经济增长同时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协调的良好和谐关系,但是研究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之间的相关研究内容比较少,大部分学者都集中研究我国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测度、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等等。因此,研究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就成为当前急需深入探讨的话题。首先,本文重点对数字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新态势进性阐述,解读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其次,在构建指标原则的基础之上,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产业规模、数字创新能力、数字产业滞后值、经济总量、人均财富、经济增速等七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值法赋权的评价模型、子系统功效系数模型、耦合函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31各省市2010-2018年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做分析,最后通过构建障碍度模型,对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指标进行障碍度测算,所得结论如下:从中国整体层面来看:(1)中国数字经济指数与经济增长指数从2010年至2018年不断缓慢上升,趋势大体相同,且数字经济指数略高于经济增长指数。(2)中国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两系统间呈现高耦合现象,耦合度自2010年至2018年均趋于1,说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系统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和关联性非常高,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3)中国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由协调度0.5左右上升至协调度0.7左右,由勉强协调逐步变为初级协调。从中国各省市来看:(1)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水平在地域上失衡,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东部、中部、西部。(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市分别为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以及浙江省。(3)天津市在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过程中,一直处于数字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发展的状态,而山东省与广东省一直处于经济发展滞后数字经济发展的状态,其他省市均为两者同步协调发展。从诊断数字经济发展障碍因子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指标障碍度较高的大都分别集中在6个指标上,它们分别是数字基础设施指标层下的互联网端口接入、CN域名数以及移动电话普及率,数字产业规模指标层下的R&D研发机构数,数字创新指标层下的ICT行业固定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比例,以及数字滞后产业指标层下的工业增加值,说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受到这些指标的限制程度较高。

余志伟[6](2021)在《I2P匿名系统中网桥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通过网络传输信息的频率越来越高,用户对自身的隐私也越发重视,因此,多种匿名通信工具随之出现。I2P匿名通信系统因其独有“大蒜路由”和“单向隧道技术”等匿名机制受到人们的喜爱。为解决I2P软件补种阻挡问题,本文基于Tor网桥技术的研究,结合I2P系统提出了 I2P网桥设计方案。首先,本文对目前主流的匿名系统Tor和I2P进行介绍,并对匿名系统网桥技术的基础设施以及使用的规避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对Tor网桥原理以及Tor中两类优秀的网桥技术meek和obfs4进行阐述,接着对Tor网桥近十年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分析。之后,本文针对I2P连接补种服务器存在阻挡这一问题,以Tor网桥原理和国内外对网桥的研究现状为依托,并结合I2P系统的特性提出基于信誉的I2P网桥设计方案RIB,优化了原有基于用户信誉的分发方案中未考虑网桥信誉导致信誉用户体验度低的问题。接着,编译并重新构建I2P源码,投入真实的I2P网络中运行,通过I2P网桥补种和正常补种的对比实验验证了 I2P网桥的有效性。最后,本文基于RIB方案,为扩大I2P网桥规模,提高I2P网桥用户体验度,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信誉的I2P网桥系统RIBS。RIBS系统落实了网桥信誉和用户信誉的计算方案,保证了用户获取高质量网桥,提供了网桥上传和新用户邀请激励机制,为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和网桥规模提供了可能。

朱振华[7](2021)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美国对域名资源的商标权治理研究》文中指出域名是一种网络标记,其功能是用具象的字符替代抽象的IP网络地址,方便用户访问互联网资源。域名是应对接入互联网节点不断增多而开发的技术产物。而商标是特定符号构成的用于区分产品与服务的商业标记。两者都具有标识符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的商业化带来域名需求的剧增,其商业价值也不断凸显,这种由技术催生的数字资源与商标这种传统商业资源之间因相似性而产生了冲突,并由此引发了关于域名资源的集体行动。对于美国来说,把商标权引入网络空间以治理域名资源,既有技术可行性,也能服务于美国的政治经济目的。技术上,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中为数不多的需要执行中心化管理的节点。美国对域名系统的技术垄断,以及域名的垂直管理架构,为美国控制域名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而在政治经济层面,以解决域名与商标冲突为契机,用商标权治理网络空间,不仅能够维护美国大商业集团的利益,为它们在开拓网络边疆的过程中建立有利的制度保障,同时也能服务于美国同时期的全球信息技术战略。本文的研究问题是,美国是如何利用商标权来实现对域名资源的控制?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结合历史分析方法,对美国以商标权划定域名资源产权,以及在网络空间建立商标权保护制度的过程进行了历时性的考察。美国以商标权划定域名资源产权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域名的技术治理时期。在技术治理时期,因为域名的商标价值不大,对传统商业集团带来的冲击有限,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关注。第二个阶段是互联网商业化后,域名资源的商业价值凸显,域名与商标冲突开始不断加剧,引发了围绕域名资源的集体博弈,并受到了美国商务部的注意。在第三个阶段,美国政府为了维护商业资本的利益,也为了阻止域名治理走向国际化,不惜违反相关的行政法规,开始动用国家的行政力量,建立了私营性质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划定了域名资源的产权,使其成为了美国的“私有资源”。在界定了域名资源的产权之后,美国以ICANN为起点,不断强化网络空间的商标权保护制度,通过建立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反对与争议解决程序、商标信息交换中心、预注册权限和注册通知服务、域名的统一快速终止程序、商标授权后争议解决程序等制度,用以维护商业资本的利益。基于上述考察,研究主要获得了以下三方面的发现。一、以商标权界定域名资源的产权,减少了美国商业资本在开拓网络边疆过程中对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它们创造收益、积累财富的动力,从而提升了经济绩效。二、美国在网络空间建立的商标权保护力度远甚于现实世界,大幅节约了解决域名与商标冲突的交易成本,使得前述的预期收益得以强化。三、美国以商标权治理网络空间,增大了其对网络空间的政策制定权。美国主导的解决域名与商标纠纷的制度成为了全球准则,为美国商业资本迅速地占领全球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强化了美国在互联网全球治理中的霸权地位。国际社会虽然对此进行长期抗争并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传统以主权国家主导的抗争难以适应网络社会的治理需求,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互联网全球治理的现状。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以跨学科的视角,从微观的商标权入手去研究互联网的全球治理问题,为认识美国把控互联网全球治理的路径提供了新的解释。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提出互联网的技术变迁、制度变迁以及美国的数字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关联并就此进行了解释,但未能建立量化模型,揭示域名技术、商标权保护制度与美国数字经济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也将成为后续研究的方向所在。

常元[8](2021)在《虚拟防火墙研究设计实现IPv6-to-IPv4》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信息时代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不断开发出来的服务器系统对IP地址池的占用也越来越多,终于在2019年11月26日全球43亿个IPv4地址全部耗尽,这也标志着信息化时代对于IP地址的使用必须得从IPv4地址转换到IPv6地址,但是从IPv4地址向IPv6地址的过渡是非常漫长的一个时期。目前网络上大部分服务器系统仍然是用IPv4地址进行数据传输与交互,所以在所有服务系统还没有成功过渡到IPv6地址服务器的这个阶段,新的IPv6客户端想要安全地访问网络上IPv4地址的业务服务器研究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研究者们也称之为IPv6-to-IPv4。目前的IPv6客户端访问IPv4业务服务器的方法是借助于NAT64路由设备和DNS服务器进行IPv6和IPv4地址转换,但是这样操作会非常的危险,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地址信息一直被暴露着,很容易遭受各种网络攻击如DDo S攻击、SQL注入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服务器和客户端瘫痪或是两端的数据被窃取,所以在实现IPv6-to-IPv4时必须要考虑到网络安全的问题。防火墙是网络安全中最首要的选择,因为防火墙本身具有强大的保护系统,可以抵御各种网络非法攻击,并且防火墙自身的性能也支持各种功能开发。所以本文以防火墙系统为基础,提出目前发展火热的虚拟防火墙技术实现IPv6-to-IPv4的结构系统,即通过虚拟防火墙实现IPv6地址和IPv4地址的转换技术,这样不仅可以非常大限度地保护信息传输的安全,还可以成功地实现IPv6-to-IPv4技术。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目前在国内外领域研究IPv6访问IPv4的技术和防火墙虚拟化技术,提出了通过虚拟防火墙实现IPv6客户端访问IPv4业务服务器方案。同时介绍了需要实现IPv6-to-IPv4的关键技术和虚拟化防火墙中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结构。(2)对虚拟防火墙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结构设计,主要是将目前的虚拟防火墙技术和IPv6-to-IPv4技术结合。通过对虚拟防火墙的整个工作流程分析后提出了将虚拟化防火墙实现IPv6-to-IPv4分为三个流程:会话前接收流程,会话中处理流程和会话后转发流程,然后依次对此三个流程进行分析与设计。(3)在实际网络中实现虚拟防火墙场景下IPv6-to-IPv4系统,主要包括虚拟防火墙环境的部署,DNS64服务器搭建与NAT64路由配置。其中虚拟防火墙部署包括IPv6客户端与IPv4业务服务器的建立,DNS64技术与NAT64技术也需要在虚拟防火墙环境中实现。(4)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在实际网络环境中成功实现设计系统后开始进行测试,主要分为功能性测试和性能测试,功能性测试主要通过各个测试用例来测试。性能测试主要通过从IPv6客户端发送IPv6报文至IPv4业务服务器,查看虚拟防火墙对IPv6报文的成功解析率与成功转发率来测试。本文提出的虚拟化防火墙实现IPv6-to-IPv4系统经过不断地测试已经可以在小规模的实际应用中进行,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仅满足了企业的安全性传输,还成功实现了从IPv6客户端访问IPv4业务服务器。

闫建,吴晨旭,黄可歆[9](2021)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时代各类社会资源重新整合,给经济、社会、政府治理方式、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互联网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运用大数据等相关技术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精准化也就成为了时代要求。于是,从时代发展、国际趋势、顶层设计、技术支持和用户习惯等方面深入分析互联网给地方政府治理精准化所提供的机遇,同时剖析数字鸿沟、数字打架、数字安全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以结合优势,做好应对准备,最终推进政府治理精准化的有效实现。

李佳伟[10](2020)在《智慧标识网络域间流量工程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有互联网经过50多年的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网络规模的膨胀与应用场景的多样化,现有互联网逐渐难以满足未来网络场景的通信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内外科研人员致力于研发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为满足我国在未来信息网络领域的战略需求,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提出了智慧标识网络体系架构(Smart Identifier Network,SINET),力求解决未来网络在扩展性、移动性、安全性、绿色节能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分析并总结了SINET架构为实现流量工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网络在路由、转发、流量感知、缓存等方面的潜在特性,对SINET中的域间入流量控制问题、域间出流量控制问题、域间流量的降低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域间入流量控制问题,提出了四种基于流量监控和服务大小元数据的域间入流量控制算法。上述算法利用SINET网络接收者驱动的通信模式,通过控制服务请求包的域间传输路径,实现域间入流量控制。四种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按照概率控制服务请求包的域间传输路径,区别在于四种算法更新选路概率的决策信息不同。算法一不使用任何信息,算法二利用流量信息,算法三利用服务大小信息,算法四同时利用流量信息和服务大小信息。在SINET原型系统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高效、准确地调度域间入流量。与基于IP前缀协商的入流量控制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机制可以提升56%的入流量调度准确性,并且可以高效地处理域间链路故障和突发流量。2.针对域间出流量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纳什议价博弈的域间出流量控制机制。该机制利用SINET中的服务注册消息交互服务对于域间路径的喜好度,并利用纳什议价博弈模型与邻居自治系统协商服务请求包的域间转发决策,实现域间出流量控制。仿真中将降低服务域内传输开销作为出流量控制收益。结果表明,该机制无需自治系统交互敏感信息,在无缓存场景中,相较于自私的请求包转发策略,可使60%的自治系统提高10%的出流量控制收益。在有缓存场景中,该机制为自治系统带来的出流量控制收益随缓存空间增加而减少。在SINET原型系统上的测试结果表明,当服务注册频率为8000个每秒时,资源管理器带宽开销为1303KBytes每秒,CPU利用率为16%,证明该机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部署性。3.针对域间流量的降低问题,提出了基于拉格朗日对偶分解和合作博弈的域间流量降低机制。该机制利用SINET网络内部缓存的特性,使多个接入网自治系统合作地决定缓存服务,降低了服务缓存在多个接入网自治系统中的冗余度。该机制使相邻接入网共享服务缓存以降低获取服务的域间流量和传输费用。仿真结果表明,与非合作的自私缓存策略相比,该机制可以多降低3.77倍的域间流量和传输费用。与集中式的缓存分配方案相比,该机制以少降低9.7%的域间流量为代价,可获得29.6%流量降低收益公平性的提升,且具有较好的隐私性。该机制以增加少量通信开销为代价,分布式地运行在各自治系统中,具有较低的计算开销和较好的可部署性。例如,当该机制运行在42个缓存容量为5GBytes的自治系统中时,只造成2.337MBytes的通信开销。

二、中国国家域名.CN进入IPv6时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国家域名.CN进入IPv6时代(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公域传统治理原则对网络空间的适用性研究——以资源类型学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言
二、全球公域传统资源类型学分析
    (一)资源系统
    (二)资源单位
        1.物质资源
        2.空间扩展资源
三、全球公域中传统资源的治理原则
    (一)资源类型认知“懵懂期”与“先占原则”
    (二)“资源系统”属性明朗化与“公海自由原则”
    (三)“资源单位”的稀缺性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
四、网络空间资源类型学分析
五、传统治理原则对互联网资源的适用性
    (一)网络空间资源系统与行动自由原则
    (二)网络空间不可再生资源单位与先占原则
    (三)网络空间可再生资源单位的治理
五、结语

(3)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解析
        一、共同体
        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逻辑
    第一节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共同体的理论追溯
        二、中国传统的共同体思想传承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延伸
    第二节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现实逻辑
        一、网络空间发展面临众多问题
        二、网络空间治理面临众多困境
第三章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价值
    第一节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互联互通
        二、共享共治
    第二节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价值
        一、丰富发展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二、创新网络空间治理理念
        三、为解决世界网络空间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第四章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
    第一节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挑战
        一、网络空间发展不平衡
        二、网络主权规则不健全
        三、网络空间秩序不合理
        四、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不完善
        五、网络发展协作关系不和谐
    第二节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路径
        一、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二、打造文化交流共享平台
        三、构建安全稳定的网络空间
        四、健全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论文类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4)安卓移动应用程序IPv6支持度探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与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
    2.1 移动IPv6访问机制概述
    2.2 安卓移动应用程序结构概述
    2.3 安卓自动化测试概述
        2.3.1 概要分析
        2.3.2 UIAutomator框架
        2.3.3 Appium框架
    2.4 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2.5 图像相似度计算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安卓移动应用程序IPv6支持度探测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需求
    3.2 系统功能需求
        3.2.1 数据采集与存储功能
        3.2.2 IPv6支持度评估功能
        3.2.3 系统与用户交互功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安卓移动应用程序IPv6支持度探测系统概要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模块间接口设计
        4.2.1 系统与用户交互模块和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间接口
        4.2.2 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内子模块间接口
        4.2.3 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和IPv6支持度评估模块间接口
        4.2.4 IPv6支持度评估模块内子模块间接口
    4.3 数据库总体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卓移动应用程序IPv6支持度探测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设计
        5.1.1 数据采集子模块设计
        5.1.2 数据存储子模块设计
    5.2 IPv6支持度评估模块设计
        5.2.1 应用程序IPv6网络可达性评估子模块设计
        5.2.2 首屏页面IPv6支持度评估子模块设计
        5.2.3 二级页面IPv6支持度评估子模块设计
        5.2.4 IPv6支持度综合评估子模块设计
    5.3 系统与用户交互模块设计
    5.4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1.1 硬件环境
        6.1.2 软件环境
    6.2 测试场景
    6.3 测试用例设计
    6.4 测试结果及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中囯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的实证研究 ——基于2010-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
        1.5.2 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数字经济
        2.1.1 数字经济的内涵
        2.1.2 数字经济的特征
    2.2 经济增长
    2.3 耦合度及协调度理论
    2.4 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机理
    2.5 区域经济发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字经济指数的测度
    3.1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新态势
        3.1.1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3.1.2 数字经济发展新态势
    3.2 数字经济测度方法
    3.3 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3.2 指标的选取与确定
        3.3.3 数字经济指数综合测算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4.2 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指数测算与分析
        4.2.1 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子系统权重测算
        4.2.2 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子系统综合指数测算
        4.2.3 中国各省市数字经济指数分析
        4.2.4 重点省市数字经济政策层面分析
    4.3 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建立
        4.3.1 子系统功效系数模型
        4.3.2 耦合度函数
        4.3.3 耦合协调度模型
    4.4 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的实证结果
        4.4.1 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耦合度的实证结果
        4.4.2 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协调度的实证结果
        4.4.3 中国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总体结果分析
        4.4.4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协调度结果分析
    4.5 数字经济发展障碍度诊断与分析
        4.5.1 障碍度模型构建
        4.5.2 障碍度诊断
        4.5.3 障碍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建议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I2P匿名系统中网桥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匿名系统网桥技术综述
    2.1 匿名系统
        2.1.1 I2P简介
        2.1.2 Tor简介
    2.2 匿名系统网桥技术
        2.2.1 网桥技术简介
        2.2.2 网桥技术规避策略
        2.2.3 Tor网桥原理
        2.2.4 Tor网桥种类
    2.3 网桥技术研究现状
        2.3.1 Tor网桥技术网桥中继器
        2.3.2 Tor网桥技术PT混淆协议
        2.3.3 Tor网桥技术网桥分发
        2.3.4 I2P网桥技术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信誉的I2P网桥设计方案RIB
    3.1 概述
    3.2 RIB方案总体设计
        3.2.1 RIB方案设计目标
        3.2.2 RIB方案总体框架
        3.2.3 RIB方案数据结构
    3.3 RIB方案功能模块设计
        3.3.1 I2P网桥配置模块
        3.3.2 I2P网桥请求模块
        3.3.3 I2P网桥流量转发模块
        3.3.4 12P网桥信誉模块
    3.4 RIB方案功能模块实现
        3.4.1 I2P网桥配置模块关键代码实现
        3.4.2 I2P网桥请求模块关键代码实现
        3.4.3 I2P网桥流量转发模块关键代码实现
        3.4.4 I2P网桥信誉模块关键代码实现
    3.5 RIB方案实验结果
        3.5.1 实验环境搭建
        3.5.2 实验分析标准
        3.5.3 实验流程及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信誉的I2P网桥系统实现RIBS
    4.1 RIBS需求分析
        4.1.1 可行性分析
        4.1.2 功能性需求分析
        4.1.3 非功能需求分析
        4.1.4 环境需求
    4.2 RIBS总体设计
        4.2.1 层次架构设计
        4.2.2 功能模块设计
        4.2.3 数据库设计
    4.3 RIBS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 用户邀请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3.2 网桥分发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3.3 信誉调整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3.4 网桥证书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3.5 网桥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4 RIBS关键功能测试分析
        4.4.1 用户信誉功能测试
        4.4.2 网桥信誉功能测试
        4.4.3 网桥上传功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美国对域名资源的商标权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理论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六、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政治学视角的研究
    二、传播学视角的研究
    三、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四、法学视角的研究
    五、存在的不足与研究趋势
第三章 美国以商标权治理域名资源的背景
    一、美国以商标权治理域名资源的技术背景
    二、美国以商标权治理域名资源的政治经济背景
第四章 美国以商标权界定域名资源的产权
    一、域名资源的技术治理
    二、商业化环境下域名治理的权利争夺
    三、美国国家角色的回归
第五章 ICANN及其域名资源商标权保护制度
    一、ICANN的商标权保护制度
    二、后ICANN时代的商标权保护制度
    三、ICANN制度的争议及其实质
第六章 国际社会与美国域名资源治理霸权的博弈
    一、把抗争纳入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运动
    二、建立常态化的互联网治理论坛使抗争制度化
    三、推动《国际电信规则》的修订
第七章 结论
    一、研究问题的回答
    二、思考和启示
    三、不足与展望
附录 相关英文缩略语
参考文献

(8)虚拟防火墙研究设计实现IPv6-to-IPv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概括
        1.2.1 虚拟防火墙研究现状
        1.2.2 IPv6 协议与IPv4 协议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方法与技术理论
    2.1 IPv6-to-IPv4 相关技术介绍
        2.1.1 NAT技术
        2.1.2 DNS技术
        2.1.3 DNS64 技术
        2.1.4 NAT64 技术
    2.2 虚拟防火墙技术
    2.3 实现结构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虚拟防火墙结构设计
    3.1 会话前接受流程
        3.1.1 会话前接收流程设计思路
        3.1.2 会话前接收流程图
    3.2 会话中处理流程
        3.2.1 会话中处理流程设计思路
        3.2.2 会话中处理流程图
    3.3 会话后转发流程
        3.3.1 会话后转发流程设计思路
        3.3.2 会话后转发流程图
    3.4 本章小结
4 虚拟防火墙系统实现
    4.1 虚拟防火墙环境部署
        4.1.1 TECS创建虚拟机
        4.1.2 Cloud Studio实例化防火墙环境
    4.2 DNS64 服务器创建与NAT64 路由配置
        4.2.1 DNS64 服务器搭建
        4.2.2 NAT64 路由配置
    4.3 本章小结
5 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
    5.1 实验测试系统
    5.2 系统测试用例分析
        5.2.1 功能性测试用例分析
        5.2.2 性能测试分析
    5.3 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一、“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面临的机遇
    (一)时代发展为“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提供了机遇
    (二)国际趋势为“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提供了机遇
    (三)顶层设计为“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提供了机遇
    (四)技术支持及用户习惯为“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提供了机遇
二、“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面临的挑战
    (一)数字鸿沟给“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带来了挑战
    (二)数字打架给“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带来了挑战
    (三)数字安全给“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带来了挑战
    (四)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给“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带来了挑战
三、结语

(10)智慧标识网络域间流量工程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对照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1.2.1 流量工程概述
        1.2.2 智慧标识网络概述
        1.2.3 智慧标识网络研究现状
        1.2.4 未来网络流量工程研究概述
    1.3 选题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智慧标识网络及其流量工程概述
    2.1 引言
    2.2 SINET体系结构
        2.2.1 基本模型
        2.2.2 服务注册与解注册
        2.2.3 服务查找、缓存与转发
    2.3 SINET架构为实现流量工程带来的机遇
        2.3.1 优势分析
        2.3.2 域内场景
        2.3.3 域间场景
    2.4 SINET架构实现域间流量工程方面的挑战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流量监控和服务大小元数据的域间入流量控制机制
    3.1 引言
    3.2 域间入流量控制研究现状
        3.2.1 BGP协议在域间入流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3.2.2 基于IP前缀协商的入流量控制
        3.2.3 相关研究概述
    3.3 基于流量监控和服务大小元数据的域间入流量控制机制
        3.3.1 系统模型设计
        3.3.2 入流量控制算法
    3.4 原型系统测试
        3.4.1 实现方式
    3.5 测试结果分析
        3.5.1 性能指标
        3.5.2 实验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纳什议价博弈的域间出流量控制机制
    4.1 引言
    4.2 相关工作概述
        4.2.1 现有Internet中的域间出流量控制
        4.2.2 域间流量管理的自私性问题
        4.2.3 纳什议价模型及其在网络领域的应用
    4.3 基于纳什议价博弈域间出流量控制机制
        4.3.1 设计目标
        4.3.2 系统模型与机制
        4.3.3 模型复杂度分析
        4.3.4 域间路径个数对协商收益的影响
    4.4 原型系统与仿真测试
        4.4.1 原型系统
        4.4.2 仿真平台
    4.5 实验结果
        4.5.1 无缓存场景
        4.5.2 有缓存场景
        4.5.3 协商收益与谈判破裂点的关系
        4.5.4 系统开销评估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拉格朗日对偶分解与合作博弈的域间流量降低机制
    5.1 引言
    5.2 相关工作概述
    5.3 基于拉格朗日分解和合作博弈的域间流量降低机制
        5.3.1 设计目标
        5.3.2 网络模型
        5.3.3 LOC策略、GOC策略和FC策略的定性对比
    5.4 仿真测试
        5.4.1 实验方法
        5.4.2 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智慧标识网络原型系统与仿真平台
    6.1 引言
        6.1.1 未来网络原型系统研究现状
        6.1.2 SINET原型系统的演进
    6.2 SINET原型系统的拓扑结构与配置信息
    6.3 网络组件功能设计
        6.3.1 资源管理器
        6.3.2 边界路由器
        6.3.3 域内路由器
        6.3.4 服务器和客户端
    6.4 原型系统性能测试
    6.5 SINET仿真平台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中国国家域名.CN进入IPv6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公域传统治理原则对网络空间的适用性研究——以资源类型学为视角[J]. 景一珈.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1(04)
  • [2]技术与政治:全球互联网治理视域下ICANN域名治理[D]. 冯硕.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D]. 赵越.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安卓移动应用程序IPv6支持度探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孙将夷.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5]中囯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的实证研究 ——基于2010-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D]. 秦涵祺.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6]I2P匿名系统中网桥技术研究与实现[D]. 余志伟.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7]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美国对域名资源的商标权治理研究[D]. 朱振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8]虚拟防火墙研究设计实现IPv6-to-IPv4[D]. 常元.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9]“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精准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闫建,吴晨旭,黄可歆.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03)
  • [10]智慧标识网络域间流量工程机制研究[D]. 李佳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中国国家域名.CN进入IPv6时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