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神经生长激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临床观察

脑神经生长激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临床观察

一、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杰,张永顺,蔡国庆[1](2021)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影响》文中提出目的 对盐酸法舒地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6例。常规组采用标准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使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血清hs-CRP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13.62±1.45)分明显低于常规组(20.14±2.36)分(P<0.05);观察组的血清hs-CRP水平为(3.28±1.24)mg/L,低于常规组(5.73±1.58)mg/L(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能在一定程度上舒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促进其血液循环,进而缓解相关临床症状,并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以减少脑组织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苏萍[2](2021)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脑肠肽VIP、S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检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血清血管活性肽(VIP)与P物质(SP)的表达水平,分析VIP、SP表达水平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辨证分型寻求客观指标与依据。方法:临床收集2020年03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选取临床辨证分型为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4个证型的患者进行研究。各组患者均于入院24小时内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VIP、SP的表达水平。同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符合入组标准的中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行血清VIP、SP的检测。各组检测结果数据运用SPSS 25.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血清VI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组患者血清VIP、SP表达水平比较:(1)血清VIP表达水平按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次序递增。4证型VIP表达水平的组间比较:痰热腑实证显着高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证显着高于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表达水平高于阴虚风动证,但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SP表达水平按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次序递减。4证型SP表达水平的组间比较:痰热腑实证显着低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证显着低于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表达水平低于阴虚风动证,但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痰热腑实证最高,风痰瘀阻证次之,各组患者NIHSS评分高低顺序为: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各证型NIHSS评分的组间比较: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显着高于气虚血瘀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清VIP、SP表达水平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血清脑肠肽VIP、SP表达水平明显异常,且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差异,尤以痰热腑实证中两指标表达水平异常最为明显,其次为风痰瘀阻证。VIP、SP表达水平的异常反映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体内痰热腑实或痰瘀互结的证候状态,提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VIP、SP表达水平的异常与痰、瘀、热邪互结密切相关,VIP、SP有望成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黄格朗[3](2019)在《从CT灌注成像探讨灯盏细辛对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评价灯盏细辛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卒中过程中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及中药对患者康复功能、预后的影响;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 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 α)、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Ang-1)、Ang-2、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的调节作用,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与侧支循环形成之间的机制及对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文献研究,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第一部分文献研究通过对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查询文献,总结近年来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通过了解侧支循环的建立对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并研究了缺血性卒中的康复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以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38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予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次,用250ml 0.9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使用,1次/d,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患者则用同规格250ml 0.9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两组患者在入院后48小时内及第30天,分别行CTP检测评估患者脑血管侧支循环灌注情况;分别于入院后1天、14天、30天空腹静脉采血,检测血清VEGF、HIF-1 α、Ang-1、Ang-2、IL-6、Hey 蛋白浓度;分别第 1 天、14 天、30 天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 index(BI)、简易 Fugl-Meyer 评定(FMA)、通用 ICF 组合进行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综合能力等康复指标。结果:1.血液检验指标结果:治疗第14天,试验组患者血清中VEGF、Ang-2的表达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高,HIF-1 α、Ang-1、IL-6、Hey等反应因子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Ang-2的表达增高,HIF-1 α、IL-6、Ang-1、Hey表达降低,其中Ang-2、HIF-1、IL-6、Ang-1、Hey表达的改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VEGF表达与治疗前增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0天,试验组患者血清中VEGF、Ang-2表达的仍能维持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 α、IL-6、Ang-1、Hey炎症反应因子表达则进一步降低;对照组患者血清VEGF、Ang-2、IL-6、Ang-1、Hey等因子表达较前均逐步下降。组间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血清VEGF、Ang-2表达增高、Ang-1表达下降在治疗第14天、30天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 α、IL-6、Hey表达下降,其中HIF-1 α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慢,IL-6、Hey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快,在治疗第14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3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影像学指标结果:治疗前CTP检测提示患侧病灶感兴趣区域(ROI)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较健侧轻度降低,但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明显延长,治疗30天患者该区域CBF、CBV较入院时提高、改善,TTP、MTT时间入院时缩短,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康复评定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30天康复评定进行组内比较,患者NIHSS、BI、FMA、ICF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比较,在治疗第14天、30天,患者NIHSS、BI、FMA、ICF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灯盏细辛注射液可能促进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侧支循环的形成,通过增加患者血清中VEGF、Ang-2的表达增高,及Ang-1、IL-6、Hey等反应因子的表达降低来实现,其中HIF-1 α在发病早期含量明显增高并到达高峰,并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但经灯盏细辛药物干预后,试验组HIF-1 α下降幅度和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慢,提示侧支循环的形成与HIF-1 α/VEGF信号通路关系密切。2.经CTP检测,根据CBF、CBV与TTP、MTT时间的变化,治疗30天患者CBF、CBV较入院时提高、改善,TTP、MTT时间入院时缩短,提示缺血半暗带区域血流较前丰富,考虑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恢复局部血供,与CTA可观察到的侧支循环对比,结果显示CTP在侧支循环的判断上有着较强的敏感性。3.NIHSS、BI、FMA、ICF康复量表评分显示,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明显降低试验组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ICF评分,减轻神经功能残损,增加患者身体的参与能力,提高BI、FMA评分,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肢体功能恢复,其作用与侧支循环的有效建立,脑部血流的恢复有一定相关性,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则脑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行为能力恢复越好。

何小刚[4](2018)在《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其脑病治肠抗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系统回顾总结了古今医家有关中风病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论述,并根据现代脑肠轴及脑肠互动学说阐述凉血通瘀法论治缺血性中风的理论依据,临床运用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创制的凉血通疲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并结合脑肠互动学说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通过研究揭示凉血通疲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抗炎机制及其脑肠联动反馈效应,明确通腑泻热功效在凉血通瘀方中所起的作用。阐述名老中医验方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凉血通疲法治疗中风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依据。[方法]按照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选取急性脑梗死邪实证患者为治疗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方治疗,两组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胃肠症状积分评定,两组并发肺部感染、意识障碍程度;检测患者血清脑肠肽CCK-8、细胞因子(NF-κB、TNF-α、IL-1β)水平。[结果]治疗组42例基本恢复5例、显着进步15例、进步9例、稍进步11例、无效及恶化共2例,显效率47.6%,总有效率95.2%;对照组基本恢复7例、显着进步5例、进步13例、稍进步9例、无效及恶化共8例,显效率28.6%,总有效率8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治疗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治疗组为7.36±5.40分,对照组为9.79±5.56分,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组为2.45±2.28分,对照组为3.60±2.73分,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第14天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治疗组为73.29±27.93分,对照组为60.48±30.08分,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胃肠症状积分比较,P均<0.05。在伴发肺部感染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存在可能疗效优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改善意识障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意识障碍发生率及程度少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指标方面两组均安全有效。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CCK-8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1;但治疗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NF-κB、TNF-α、IL-1β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1)凉血通瘀方对急性脑梗死邪实证患者具有确切疗效,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改善胃肠道症状,促进病情好转,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2)凉血通瘀方通过干预急性脑梗死后的炎症信号通路,提高患者血清CCK-8水平,抑制NF-κB、TNF-α、IL-1β等损伤性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对急性脑梗死缺血细胞的进一步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3)凉血通瘀方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促进意识障碍的好转,具有一定的抗感染及促醒(醒脑通窍)作用。(5)凉血通瘀方疗效确切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临床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林子霖[5](2014)在《基于近15年文献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治》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收集15年来有关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和用药的临床研究文献,期待从中发现并总结出急性脑梗死的主要证型及临床用药规律特点,从而初步探讨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治经验,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中医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本课题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近15年来有关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文献期刊进行检索。以[“急性脑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AND(“中医”OR“中西医”)]为检索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3年1月的所有文献资料进行模糊检索,共检索出文献620篇。根据本课题所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共有373篇文献被列为研究对象。然后,对此进行数据收集、筛查及规范化,形成Excel数据仓库,使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结果:1.所纳入的373篇文献,共有246条证型记录,证素10类,涉及药物共153种,12大类,20小类,出现频次达4682次。证型规律分布以“肝阳暴亢”、“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阴虚风动”、“风火闭窍”、“痰火闭窍”、“痰湿蒙窍”、“元气衰败”为主要代表。脏腑相关中以肝、肾、脾、心四脏关系密切,肺脏、大肠亦有提及,其余五腑未有提及;风、痰、瘀、虚、火、阳亢为疾病的六大证素。2.归纳出11种主要治法:平肝熄风、活血(化瘀、通络)、化痰(涤痰)、泻热(火)、益气、通腑、开窍、滋阴、安神、利水、回阳固脱。急性脑梗死治疗以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及清热药为组方常用药物。其中活血化瘀药以郁金、桃仁、红花、丹参、水蛭、川芎、益母草等为主。平肝息风药主要包括钩藤、天麻、地龙、僵蚕、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白蒺藜等多种。清热药物主要有水牛角、栀子、夏枯草、黄连、石膏、竹叶、黄芩、黄连、丹皮、黄柏、生地等。结论:1.病因病机特点:本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在情志过极,劳损内伤,饮食不节,用力过度,气候骤变的诱发下,致瘀血阻滞,痰热内生,心火亢盛,肝阳暴亢,风火相煽,气血逆乱,上冲犯脑而形成本病。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其病机归纳起来不外风(肝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痰热)、阳亢(肝阳)、虚(阴虚、气虚)、瘀(血瘀)六端。但急性期,“风、痰、瘀”为常见且较突出的病理因素,风动痰阻、血瘀为标是这一时期的病机特点。风常为始发因素,风能助痰,风痰相煽,风动痰扰,痰可生瘀又可化风,瘀阻又可生痰化风,风、痰、瘀相互为用,相互影响,常合而为病,其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弱;在表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逆血瘀,阳亢上犯。而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为其基本病机。2.治法用药特点:急性脑梗死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虽有本虚之证,但标实更为突出,应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多以平肝熄风,清热涤痰,化痰通腑,活血化瘀,醒神开窍等法;脱证则应以本为先,急需益气回阳、扶正固脱;至于内闭外脱,又当醒神开窍,扶正固本兼用。急性脑梗死治疗以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及清热药为组方常用药物。理气药、安神药、开窍药也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出现神志异常的时候起到辅助作用。益气活血利水法及通腑泄热法对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治疗有效。

陈宗胜,程宜福[6](2011)在《脑梗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上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及分水岭梗死等[1]。脑梗死属中医的"中风"范畴,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为

王胜文,谢正凯,聂晓茜[7](2004)在《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尚桂梅,刘葛霞[8](2001)在《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刘正松,周睛华,王建明[9](2000)在《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应用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并与常规治疗的46例作对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89.1%,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但治愈率治疗组为53.3%,对照组为32.6%,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常规治疗

张伟[10](2013)在《复健片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在激活下调脑区机制中对中枢神经MAG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复健片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在激活下调脑区机制中对髓鞘相关糖蛋白(MAG)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治疗组给予复健片,对照组给予华佗再造丸治疗,疗程为56天。临床疗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和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进行评定,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患者的评分情况,得出结论。实验研究:将普通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分设3、7、14、21、28、42、56天组)105只,模型组(分设3、7、14、21、28、42、56天组)105只,中药组(分设3、7、14、21、28、42、56天组)105只,造模后给药,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AG,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研究:治疗组愈显率66.67%,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愈显率26.66%,总有效率76.67%。经Ridit分析,P<0.01,提示两组总疗效之间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研究: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的MAG处于较低的表达状态,且在各时间点没有明显的变化。模型组大鼠脑内MAG在梗死后即开始表达,逐渐增高,于14d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至第56d时还处于高表达状态,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各时间点MAG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MAG在脑梗死后较快的表达,在恢复期达到高峰,并在后遗症期还处于高表达状态,可见MAG在脑梗死后各期均参与神经再生抑制。中药组大鼠梗死后脑内的MAG表达增高,其中,3d组中MAG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其余各药物组中MAG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复健片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并显着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枢神经再生抑制因子MAG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与下调脑区的存在有密切关系,神经再生抑制因子是下调脑区发生的重要机制,复健片可以通过拮抗神经再生抑制因子MAG对神经再生的阻碍作用,从而激活下调脑区。

二、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①NIHSS评分:
        ②血清hs-CRP水平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水平变化情况
3 讨论

(2)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脑肠肽VIP、S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2.1 病名诊断标准
        1.2.2.2 证类诊断标准
        1.2.3 中风病分期标准
    1.3 纳入标准
        1.3.1 缺血性中风组
        1.3.2 对照组
    1.4 排除标准
        1.4.1 缺血性中风组
        1.4.2 对照组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证型的判定及分组
    2.2 病例信息采集
    2.3 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判定
    2.4 指标检测耗材及仪器设备
        2.4.1 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
        2.4.2 其他材料
        2.4.3 主要仪器设备
    2.5 血液样本采集及预处理
    2.6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IP、SP水平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各证型组证型分布情况
    3.3 各证型组既往史、烟酒史分布情况
    3.4 各证型组血清VIP、SP的表达水平
    3.5 各证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3.6 血清VIP、SP与 NIHSS评分的相关性
    3.7 血清VIP与SP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中风之病名演化与病因病机释探
        4.1.1 中风之病名演化
        4.1.2 中风之病因病机释探
    4.2 中风证候之研判
    4.3 缺血性中风与脑肠相通的理论探究
    4.4 缺血性中风与脑肠肽相关的基础研究
    4.5 缺血性中风的流行病学分析
    4.6 缺血性中风证型的分布简况
    4.7 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探析
        4.7.1 血压升高致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血管损伤
        4.7.2 血糖升高致血管内皮损伤形成炎症血栓
        4.7.3 心律失常致附壁血栓脱落梗阻血管
        4.7.4 血脂异常致血管内皮受损诱发血栓
        4.7.5 烟酒过度引起微循环功能障碍闭塞管腔
    4.8 “脑-肠轴”失衡与缺血性中风密切相关
    4.9 痰热瘀邪交互为患致脑肠功能失调引发脑肠肽表达异常
    4.10 痰热瘀邪交互为患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病机根源
5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基于“脑肠轴”探讨脑肠肽、肠道菌群与缺血性中风的联络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从CT灌注成像探讨灯盏细辛对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缺血性卒中现代医学认识
        1.1.1 缺血性卒中治疗现状
        1.1.2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建立
        1.1.3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建立的评估
        1.1.4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建立意义
        1.1.5 小结
    1.2 中医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中风证型分类
        1.2.3 中医药治疗
        1.2.4 小结
    1.3 缺血性卒中的康复预后
        1.3.1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与改善
        1.3.2 康复训练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1.3.3 缺血性卒中预后
        1.3.4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病例纳入标准
        2.1.4 病例排除标准
        2.1.5 病例脱落标准
        2.1.6 治疗师入选标准
        2.1.7 试验中止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随机分组方法
        2.2.3 随机的隐藏
        2.2.4 盲法的控制
        2.2.5 研究方案
        2.2.6 指标检测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2.4 研究结果
        2.4.1 患者一般资料
        2.4.2 血液检验结果指标
        2.4.3 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比较
        2.4.4 两组患者康复评定结果比较
    2.5 小结
第三章 讨论
    3.1 缺血性卒中与细胞因子
        3.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1α
        3.1.2 血管生成素和白介素-6
    3.2 中医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
        3.2.1 病因病机
        3.2.2 中医药治疗
    3.3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3.3.1 灯盏细辛的化学结构
        3.3.2 灯盏细辛的药理作用及多学科应用
        3.3.3 野黄芩苷及其药理作用
        3.3.4 总咖啡酸酯及其药理作用
    3.4 灯盏细辛对缺血性卒中治疗作用
    3.5 灯盏细辛与缺血性卒中的辨证分型
    3.6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侧支循环形成的机制分析
    3.7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康复预后的影响
    3.8 灯盏细辛注射液使用过程的安全性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脑卒中侧支循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灯盏细辛主要有效成分脑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附件

(4)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其脑病治肠抗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第一章 古今医家辨治中风概述
        1 古代医家对中风的认识
        2 近现代医家对中风的认识
    第二章 脑病肠治的源流、依据及治疗方法
        1 脑肠关系密切,从理论到临证证据确凿
        2 脑肠联动,从肠治脑贯穿古今
        3 凉血通瘀法是脑病肠治的新探索、新方法
    第三章 脑肠轴是脑病肠治的生理解剖学基础
        1 脑肠轴是脑肠互动的物质基础、研究脑病肠治的作用机制多从脑肠互动入手
        2 脑肠轴的概念和通路
        3 脑肠轴CCK/NF-κB/IL-1β、TNF-α是脑梗死后脑肠互动重要的炎症信号通路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凉血通瘀方治疗急脑梗死42例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近15年文献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医学对急性脑梗死的古今认识
        一、历史源流梳理
        二、病因病机探析
        三、辨证论治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一、病理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手段
第二章 文献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研究目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来源
        三、文献纳入标准
        四、文献排除标准
        五、数据的收集及规范化
        六、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频数数据分布情况
        二、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规律探讨
        二、急性脑梗死中医用药规律及特点探析
    第四节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脑梗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脑梗死的中医治疗
    1 中医辨证论治
    2 专方、成药治疗
    3 针灸等治疗
    4 中药、针灸联合等治疗
脑梗死的西医治疗
    1 急性期治疗
        1.1 溶栓治疗
        1.2 抗凝治疗
        1.3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1.4 降纤治疗
        1.5 脑保护治疗
        1.6 降颅压治疗
        1.7 介入治疗
        1.8 设立脑卒中绿色通道和卒中单元
        1.9 其他治疗
    2 恢复期治疗
        2.1 康复治疗
        2.2 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3 其他治疗
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 语

(7)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2 结 果
3 讨 论

(9)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 疗效判定
    1.3 结果
2 讨论

(10)复健片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在激活下调脑区机制中对中枢神经MAG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案
        (一)治疗方法
        (二)观察指标及方法
        (三)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四)统计学方法
    三、一般资料分析
        (一)两组性别分布情况
        (二)两组患者年龄构成分布
        (三)两组患者病程构成分布
        (四)治疗前两组 CSS 总分及各成分积分比较
        (五)治疗前两组 ADL 总分及各成分积分比较
    四、治疗结果分析
        (一)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三)两组治疗前后 CSS、ADL 比较
    五、安全性分析
    六、结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实验流程、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流程
        二、实验材料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药物
        (三)主要试剂
        (四)主要仪器
        三、实验方法
        (一)动物分组
        (二)动物造模
        (三)样本含量
        (四)动物给药
        (五)动物处理与取材
        (六)指标检测
        (七)统计学分析
    实验二 复健片对不同时相 MCAO 大鼠神经抑制因子 MAG 表达的影响
        一、实验步骤
        二、实验结果
        三、结论
讨论
    一、肝肾阴虚是缺血性卒中的基本病机
        (一)病因
        (二)病机
    二、补益肝肾是缺血性卒中的基本治法
    三、复健片的组方体现补益肝肾治法
    四、复健片现代药理研究概要
        (一)何首乌
        (二)桑寄生
        (三)草决明
        (四)海马
        (五)仙灵脾
    五 复健片解除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再生抑制因素的可能性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四、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影响[J]. 李俊杰,张永顺,蔡国庆. 智慧健康, 2021(26)
  • [2]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脑肠肽VIP、S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苏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从CT灌注成像探讨灯盏细辛对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及机制的研究[D]. 黄格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其脑病治肠抗炎机制研究[D]. 何小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5]基于近15年文献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治[D]. 林子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6]脑梗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陈宗胜,程宜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12)
  • [7]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观察[J]. 王胜文,谢正凯,聂晓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02)
  • [8]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J]. 尚桂梅,刘葛霞.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06)
  • [9]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 刘正松,周睛华,王建明.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02)
  • [10]复健片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在激活下调脑区机制中对中枢神经MAG的作用研究[D]. 张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脑神经生长激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