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多焦点眼镜治疗近视的临床应用

渐进式多焦点眼镜治疗近视的临床应用

一、渐进多焦点近视眼镜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楠,薛劲松,蔡江怀,蒋沁,陈凯,颜智鹏,许薇,李新华,杨卫华[1](2022)在《光学离焦技术控制近视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病,近年来,近视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度近视会增加视力丧失的风险,近视的并发症可引起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损失。因此,实施控制近视的有效措施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人们对近视的发病机制研究表明,周围远视离焦引起眼球轴向伸长不受控制可能是近视发展的机制之一,由此引申的各种光学策略尤其是光学离焦技术控制近视日益成为近视管理主流临床实践的一部分。本文从光学离焦控制近视的原理、离焦性近视动物实验研究、不同光学离焦技术控制近视的最新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使用渐进多焦眼镜、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多点近视离焦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及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的临床研究结果,拟为延缓近视进展的治疗方案设计提供新的选择。

王玉珏[2](2021)在《区域折射多焦人工晶体对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主要比较区域折射型人工晶体SBL-3与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HOYA在轴性近视患者完成远、中、近视力任务时的作用及两种晶体视觉质量主观与客观的对比研究,探讨术后有视近需求的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多焦点人工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体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临床上对于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体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为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轴性近视患者(24≤AL≤28mm)。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分别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SBL-3)和单焦点人工晶体(HOYA)。植入SBL-3区域折射型人工晶体的患者为A组,植入HOYA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预留度数为-3.0D)的患者为B组。术后3个月、6个月行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非接触性眼压计测量眼压,使用标准对数远视力表,于5m距离处检查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使用Colenbrander Mixed Contrast Card Set视力测试卡测试裸眼中距离视力(66 cm)及近距离视力(40 cm),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距离视力(66 cm)及近距离视力(40 cm)。术后6个月时应用CSV-1000E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仪对术眼进行对比敏感度检测,检查距离为2.5 m,行明视、暗视,明眩(45Lx)、暗眩(30Lx)下不相同空间频率(3、6、12、18c/d)的对比敏感度值检查。术后6个月时主观视功能量表(VF-14)问卷调查,使用OPD ScanⅢ测量术眼瞳孔直径分别为3 mm与5 mm时眼内像差(总高阶像差、球差,慧差,三叶草差)。结果:1、A组患者3个月及6个月UCDVA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D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和6个月UCDVA及BCD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3个月及6个月UCIVA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DCI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和6个月UCIVA及DCI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UCN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N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分别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和6个月UCNVA及DCN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明视、暗视,明眩(45Lx)、暗眩(30Lx)下不同空间频率(3、6、12、18c/d)的术眼所能分辨的最高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瞳孔直径3mm时:眼内总高阶像差(t.HOA)、慧差(T.C)、三叶草差(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球差(T.S)无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直径5mm时:眼内总高阶像差(t.HOA)、三叶草差(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球差(T.S)、慧差(T.C)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每组患者术后6个月,瞳孔直径3mm与5mm时,眼内总高阶像差(t.HOA)、球差(T.S)、慧差(T.C)、三叶草差(T.T)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6、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F-14量表评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度轴性近视患者植入SBL-3可以达到良好的全程视力,较好的满足患者脱镜需求,而轴性近视患者植入SIOL完成远、中距离工作时仍需佩戴眼镜,尤其是植入SBL-3患者UCNVA与DCNVA均优于SIOL。2、轴性近视患者SBL-3对比敏感度优于SIOL。3、通过比较植入SBL-3和HOYA不同瞳孔直径下的眼内高阶像差,说明SBL-3日夜成像质量均较SIOL差。

吴海燕,胡琦[3](2020)在《视网膜周边离焦学说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近年来视网膜周边离焦理论的提出,为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基于该理论,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Multifocal Soft Contact Lens,MSCLs)和周边离焦框架眼镜(Defocus Spectacles)均通过辅助矫正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实现了对近视的防控。本文主要针对视网膜周边离焦学说在近视防控中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

韦丽娇,谢祥勇,何碧华,吴文萍[4](2020)在《光学矫正青少年近视眼防控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患病率快速增长,且低龄化趋势明显。在青少年近视眼防控的众多方法中,目前光学矫正占据主导地位,是近视眼防控的重要手段。本文中笔者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光学矫正近视眼防控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花雷,刘虎,张志强[5](2020)在《学龄儿童近视的预防与控制》文中研究说明近视的低龄化,近视发展的速度加快,这可能预示着罹患高度近视的人数以及高度近视所导致的低视力和失明的人数会增加。由学龄期获得并逐渐加深的近视会造成高度近视的流行,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学龄儿童近视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还会加重社会经济负担。我国近视人群比例约占47%,近视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病"。我国学龄儿童近视发病率高。学龄儿童近视的危害大。近年来,学龄儿童近视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成为研究的重点。现就学龄儿童近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学龄儿童近视的防控提供新的线索。

莫彩琰[6](2020)在《两种光学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双光棱镜和单光框架眼镜矫正近视前后参数的变化情况,探讨两种光学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分析双光棱镜在儿童近视防控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至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标准近视儿童80例。初诊年龄为7-14岁,在充分告知两种矫正近视的方式的利弊并后由患儿父母充分知情同意并自主选择矫正方式的情况下,依据矫正方法不同将入选患儿分为2组,各40例,佩戴双光棱镜框架眼镜为研究组、单光框架眼镜为对照组。对符合入组标准近视儿童佩戴前及佩戴不同框架眼镜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视力、眼轴、屈光度、调节反应、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情况,随访过程中若发现近视进展大于0.50D,予换镜片。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1.两种矫正方式屈光变化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基线、佩戴3个月、6个月屈光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1年后复诊研究组屈光度增长-0.38±0.28D,对照组增长-0.83±0.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矫正方式眼轴变化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基线、佩戴3个月、6个月后两组眼轴长度变化量无明显差异(P>0.05);1年后研究组眼轴增加0.23±0.03mm,对照组眼轴增加0.39±0.06mm,具有明显差异(P<0.05)。3.两种矫正方式调节滞后量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佩戴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调节滞后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滞后量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13.373,P<0.05);随着时间变化,研究组调节滞后量呈下降趋势,对照组调节滞后量变化不明显,研究组调节滞后量较对照组低。4.两种矫正方式调节灵敏度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基线调节灵敏度值及治疗后3个月调节灵敏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2个月复诊调节灵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调节灵敏度在矫正方法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4.226,P<0.05);研究组调节灵敏度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对照组则上升到3个月时开始下降,且治疗后研究组调节灵敏度一直高于对照组。5.两种矫正方式调节幅度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基线调节幅度及治疗后3个月调节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6个月、12个月复诊调节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方式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36.13,P<0.05),研究组调节幅度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对照组则上升到3个月时开始下降,且治疗后实验组调节幅度一直高于对照组。6.两种矫正方式正相对调节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基线、3个月的正相对调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年后复诊,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正相对调节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正相对调节影响,两种矫正方式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14.415,P<0.05),不同方式两两比较中发现,研究组6个月和1年正相对调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戴镜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正相对调节随着时间变化绝对值越大,对照组正相对调节随时间变化无明显差异(F=3.423,P>0.05)。7.两种矫正方式负相对调节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入组前基线、3个月、6个月、1年的负相对调节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矫正方式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负相对调节值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3.24,P>0.05),矫正方式对负相对调节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24,P>0.05),时间对负相对调节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28,P>0.05)。结论:1、双光棱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儿童屈光度、眼轴的发展,对儿童近视进展具有一定延缓作用。2、双光棱镜及单光框架眼镜均可以降低近视儿童的调节滞后量,改善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及正相对调节,但是双光棱镜对调节功能的影响明显优于单光框架眼镜,这可能是双光棱镜较单光框架镜更有效控制近视进展的机理之一。

张永菲,朱仁红,公方香[7](2020)在《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对近视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对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到贵州医科大学就诊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对照组配戴常规单焦点框架眼镜治疗。对两组患者配戴1年前后的舒适度、眼镜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渐进多焦点眼镜组患者的舒适度较单焦点眼镜组好,且渐进多焦点眼镜组患者的屈光度低于单焦点眼镜组([(4.20±0.42)D VS(4.62±0.43)D],眼轴长度短于单焦点眼镜组[(24.5±3.1)mm VS(25.1±4.2)mm],两组在平均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的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青少年患者近视临床有效率渐进多焦点眼镜组高于单焦点组(92.1%VS 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渐进多焦点眼镜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有较好的舒适度,可以改善患者的近视度数,且对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较单焦点框架眼镜组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华芳芳[8](2018)在《自由曲面镜片的MTF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自由曲面技术与制造业的飞速发展,自由曲面镜片得到了快速推广和应用。针对自由曲面镜片缺乏相关的检测标准与评价体系,消费者无法甄别其成像质量优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像质评价参数MTF与畸变来评价自由曲面镜片成像质量的评价方法。本文主要以自由曲面镜片中基于自由曲面技术的渐进多焦点镜片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下述简称渐进多焦点镜片,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光学成像系统的像质评价方法,提出用像质评价参数MTF来评价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成像质量,并论述MTF应用于评价渐进多焦点镜片成像质量的含义。(2)构建屈光不正人眼模型,将屈光不正人眼模型与渐进多焦点镜片联合为镜-眼联合光学系统,并对该系统的视远区、视近区与过渡区的MTF进行软件仿真与实验测量,分析镜片的不同区域及相同区域的不同镜片的成像质量差别,并计算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MTF值的均方根。(3)考虑人眼在实际视物时的转动角度与实际佩戴镜片的倾斜角、镜面角,利用控制眼轴距离构建了屈光不正人眼模型,分别对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仿真模型的视远区、视近区在无佩戴偏角、镜面角、倾斜角的MTF值进行统计分析。(4)通过对比软件仿真与实验测量的实验结果,分别对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视远区、视近区与过渡区的畸变值进行了统计分析,拟合了畸变值与屈光度、视场位置关系的曲线。并计算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畸变值的均方根误差,结合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MTF值的均方根,进一步数值上地评价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成像质量。

李丹[9](2016)在《渐进多焦点眼镜面型的公差分析》文中提出渐进多焦点眼镜是当前市场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镜片,其独特的渐进面可以使一块镜片具有不同的屈光能力。因此,它可以满足人眼对视远、视近的不同需求。本文首先对渐进多焦点眼镜的结构分布和功效性能进行简要介绍,接下来阐述其主要的设计方式与性能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眼镜片有效区域实际屈光度与理论名义值差值小于0.1D的要求,构建一种反应屈光度变化与矢高变化的模型公式。并利用此公式对一个加光值为2.09D的渐进多焦点眼镜进行公差分析,公差分析结果表明面型最敏感处镜片的矢高误差值为6μm。另外,本文针对老花眼与青少年近视控制的几种常用镜片分别进行设计评价与公差分析,从而可以依据此理论数据来控制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加工精度。最后根据公差分析的结果利用单点金刚石超精密加工设备对所设计的镜片进行加工,并验证了公差的准确性。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公差分析解决了渐进面加工精度控制的问题,为复杂面型在加工时的公差提供了理论依据。

靳素娟[10](2016)在《渐进多焦点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渐进多焦点眼镜对青少年近视度数的临床控制效果。方法选取郏县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佩戴常规单焦点框架眼镜治疗,观察组佩戴渐进多焦点眼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后眼睛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戴镜前,两组患者眼睛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观察组患者眼睛屈光度小于戴镜前,眼轴长度长于戴镜前,且观察组屈光度小于对照组,眼轴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近视度数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多焦点眼镜对于青少年近视度数的控制效果显着,可有效控制患者近视度数的进一步发展。

二、渐进多焦点近视眼镜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渐进多焦点近视眼镜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光学离焦技术控制近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光学离焦控制近视的原理
2光学离焦控制近视的实验研究
3光学离焦控制近视的临床应用
    3.1渐进多焦眼镜
    3.2周边离焦框架眼镜
    3.3多点近视离焦框架眼镜
    3.4角膜塑形镜
    3.5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
4总结和展望

(2)区域折射多焦人工晶体对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轴性近视与白内障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多焦点人工晶体的设计原理及类型
    1.3 对比敏感度和波前像差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对象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分组
        2.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 主要实验仪器
        2.2.1 Colenbrander Mixed Contrast Card Set视力测试卡
        2.2.2 对比敏感度测试仪CSV-1000E
        2.2.3 OPD-ScanⅢ
    2.3 研究方法
        2.3.1 术前检查
        2.3.2 术前准备
        2.3.3 手术操作方式
        2.3.4 术后注意事项
        2.3.5 数据收集
        2.3.6 主观视功能量表VF-14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术前一般资料
    3.2 裸眼远视力(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
    3.3 裸眼中距离视力(UCIVA)、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距离视力(DCIVA)
    3.4 裸眼近距离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距离视力(DCNVA)
    3.5 对比敏感度(CS)
    3.6 高阶像差(HOA)
    3.7 主观视觉感受——VF-14 量表
第4章 讨论
    4.1 视力
    4.2 对比敏感度
    4.3 高阶像差
    4.4 主观视觉感受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多焦点人工晶体在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4)光学矫正青少年近视眼防控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光学矫正控制近视眼的方式
二、近阅读附加镜光学矫正法
    (一)双焦点眼镜
    (二)渐进多焦点眼镜
    (三)棱镜式组合透镜(双光棱镜)
三、改变周边离焦的光学矫正法
    (一)减少周边远视性离焦设计的框架镜
    (二)可产生周边近视性离焦的光学镜片——OK镜
        1.OK镜的发展史:
        2.现代OK镜的工作原理:
        3.OK镜的类型及临床应用:
        4.OK镜与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es,RGP)的比较:
        5.OK镜与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比较:
        6.OK镜与框架眼镜的比较:
        7.OK镜与药物控制效果的比较:
    (三)可产生周边近视性离焦的光学镜片——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
        1.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发展史:
        2.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的类型:
        3.不同设计类型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眼进展效果的比较:
        4.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应用:
    (四)可产生周边近视性离焦的光学镜片——多焦点RGP
        1.RGP的特点:
        2.多焦点RGP的发展、类型及临床应用:
    (五)可产生周边近视性离焦的光学镜片——多焦点近视离焦框架眼镜
四、对当前各种光学矫正法控制近视眼进展效果的初步评估

(6)两种光学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近视流行病学调查
    2.近视的发病机制
    3.近视治疗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2 分组
    3 镜片选择
    4 方案设计
    5 检查方法
    6 规范操作
    7 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两种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屈光度发展的影响
    2.两种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眼轴发展的影响。
    3.两种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调节参数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近视防控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综述 近视形成的病因及防控策略研究进展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近视的防控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对近视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戴镜后的舒适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戴镜前后眼镜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比较
3 讨论

(8)自由曲面镜片的MTF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自由曲面镜片的研究现状
        1.2.1 自由曲面镜片的概念及优点
        1.2.2 自由曲面镜片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1.3 像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像质评价的方法及研究意义
        1.3.2 自由曲面镜片评价的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仿真分析
    2.1 引言
    2.2 基于自由曲面技术的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曲面表征形式
        2.2.1 XY多项式描述的自由曲面
        2.2.2 Zernike多项式描述的自由曲面
    2.3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仿真实验
        2.3.1 屈光不正人眼模型
        2.3.2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模型仿真
    2.4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实验分析
    3.1 引言
    3.2 MTF测量的原理及方法
    3.3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MTF的测量实验
        3.3.1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中人眼模型的确立
        3.3.2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中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测量实验设计
        3.3.3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搭建
    3.4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MTF测量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畸变分析
    4.1 引言
    4.2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畸变的分析
        4.2.1 畸变的理论分析
        4.2.2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畸变仿真及实验分析
        4.2.3 镜-眼联合光学系统的畸变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渐进多焦点镜片ZERNIKE FRINGE SAG仿真的基本参数
作者简介

(9)渐进多焦点眼镜面型的公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人眼的特性
    1.2 反常眼的校正
    1.3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基本概述
    2.1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2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设计方法
    2.3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评价方法
    2.4 小结
第三章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公差分析
    3.1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公差分析方法
    3.2 渐进多焦点眼镜实例的设计与评价
    3.3 渐进多焦点眼镜实例的公差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加工与检测
    4.1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加工
    4.2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检测
    4.3 小结
第五章 典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实例分析
    5.1 适用于老花眼的渐进多焦点眼镜
    5.2 适用于青少年近视控制的渐进多焦点眼镜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渐进多焦点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戴镜前后眼睛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四、渐进多焦点近视眼镜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光学离焦技术控制近视的研究进展[J]. 陈楠,薛劲松,蔡江怀,蒋沁,陈凯,颜智鹏,许薇,李新华,杨卫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22(02)
  • [2]区域折射多焦人工晶体对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观察[D]. 王玉珏. 南昌大学, 2021(01)
  • [3]视网膜周边离焦学说的应用进展[J]. 吴海燕,胡琦.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20(04)
  • [4]光学矫正青少年近视眼防控方法的研究进展[J]. 韦丽娇,谢祥勇,何碧华,吴文萍.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05)
  • [5]学龄儿童近视的预防与控制[J]. 花雷,刘虎,张志强.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07)
  • [6]两种光学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观察[D]. 莫彩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对近视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J]. 张永菲,朱仁红,公方香.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8]自由曲面镜片的MTF评价方法研究[D]. 华芳芳.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1)
  • [9]渐进多焦点眼镜面型的公差分析[D]. 李丹. 长春理工大学, 2016(04)
  • [10]渐进多焦点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的效果观察[J]. 靳素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18)

标签:;  ;  ;  ;  ;  

渐进式多焦点眼镜治疗近视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