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硝基水杨基荧光素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痕量锑

5'-硝基水杨基荧光素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痕量锑

一、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微量锑(论文文献综述)

汤家华,程乐华[1](2021)在《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2中钴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以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AF)为显色剂,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钴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pH为9.2的NH3·H2O-NH4Cl缓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作用下,钴(Ⅱ)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能生成一种红色配合物,配合物在546 nm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104L·mol-1·cm-1,检出限(3s/k)为5.64×10-3mg/L,钴(Ⅱ)的质量浓度在0~0.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A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应用于维生素B12注射液中钴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李岩松[2](2018)在《铜基中间合金熔炼及其制备纯铜标准样品工艺与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国内外对纯铜标准样品的研制报道较少,已研制出的纯铜标准样品无论涵盖元素种类还是含量范围都不能完全满足高纯阴极铜及标准阴极铜的分析测试要求。本论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纯铜标准样品研制的技术难题,分别研究了低固溶、高固溶铜基中间合金和Cu-P中间合金的熔炼条件及其时效处理,并对固溶和时效机理进行了解释;以铜基中间合金为基础,采用“六步熔炼法”制备了涵盖18种杂质元素的纯铜标准样品,并对其相关性能及均匀性进行检测。研究结果对我国有色金属标准样品研制具有重要意义。低固溶铜基中间合金熔炼实验表明,随着熔炼温度、熔炼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增加,元素Sb、Bi、Te、Se、Fe、Co、Cr、Si、Ag、Cd的标准偏差先减小后趋于稳定;随着熔炼温度升高,元素S的标准偏差先减小后增大;元素Se和S在前5 min时标准偏差急剧减小,后随时间延长趋于稳定;随着搅拌速度的加快,元素Cr、Cd的标准偏差先减小后增大;随着熔炼温度、熔炼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增加,Pb的标准偏差先减小后趋于稳定。Sb、Te、Se等元素微观上由于晶格结构、电负性、原子半径与Cu相差较大,导致与铜极低固溶;宏观上,在预配元素质量分数为1.0%,铜的熔点为1083℃附近时,固溶区域较窄,导致二元合金固溶度较低。Fe、Cr、Si等元素由于微观结构的差异,固溶区域略大于极低固溶元素。Pb与以上元素不同,其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晶形结构,且与Cu的熔点相差较大,高温时会发生偏析现象,因此需要添加碳酸钙形成与铜熔点相近的Pb-Ca原子团使二者成分均匀,但碳酸钙加入量过大会导致Pb的损耗增大。高固溶铜基中间合金熔炼实验表明,随着熔炼温度、熔炼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增加,元素Zn、Sn、Ni、Mn的标准偏差先减小后趋于稳定;随着熔炼温度、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增加,As的标准偏差在前5 min时急剧降低,后逐步增大。Zn、Sn的原子半径与Cu相差不大,因此固溶程度较大,同时Cu-Zn存在α固溶体的有序转变,Cu-Sn在1083℃时固溶范围很大,这些也是导致两种合金元素高固溶的原因。随着熔炼温度的升高、熔炼时间的延长,预配元素的标准偏差逐渐减小最终趋于某一较低值不变。非金属元素As,若熔炼时间过长,温度较高,则会导致烧损。Ni具有与铜相同的面心立方结构,电负性相差较小,因此在高温时能够与Cu无限固溶。针对传统Cu-P二元合金制备的“木炭覆盖法”缺点,本文采用“多层覆盖法”熔炼Cu-P二元合金。随着熔炼温度、熔炼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增加,元素P标准偏差先减小后增大,适宜的熔炼条件为熔炼温度1300℃、时间5 min、搅拌速度150 rpm、时间5 min,该条件下P的标准偏差最小,仅为0.0021%,低于传统方法的0.0046%。P在1083℃与Cu的固溶区域很宽,但由于P本身易烧损和挥发的特性,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预配效果。实验采用木炭隔绝空气,当反应到达一定温度时,硼砂脱水分解成粘稠状玻璃形态的四硼酸钠,其起到隔绝空气防止红磷挥发氧化的作用。随实验进行,干砂、硼砂和焦炭粉混合物会很坚实的烧结在一起,而湿砂也会烧结成块,因此会进一步阻止磷的挥发。铜基中间合金时效实验表明,随着时效时间、时效温度的增加,Cu-Sb、Cu-Fe、Cu-Si、Cu-Cr及Cu-Zn合金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于平缓;Cu-Pb及Cu-P中间合金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金相结果表明,经时效处理的铜基中间合金出现α固溶相,无气孔缩松等缺陷,合金基体均匀致密。合金元素经过固溶处理后加入到铜中,形成不稳定的过饱和固溶体,经时效处理,饱和固溶体在室温或者较高的温度下分解为第二相,弥散分布的析出相能有效阻止晶界和位错的移动,从而提高合金性能。其中,固溶强化产生的晶格缺陷有利于时效初期为析出相的形核与长大提供有利条件,导致合金硬度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升到峰值;之后析出相粒子开始聚集长大并逐渐粗化,导致合金力学性能随时效时间延长先变大后变小。采用“六步熔炼法”制备出的纯铜化学标准样品的研制程序符合《有色金属产品分析用标准样品技术规范》(YS/T409)的要求。该方法摒弃了传统多元铜基合金配制中先易挥发元素后难熔元素的加入方式,充分利用合金元素之间的密度、熔点和沸点的差异,分六步加入不同的预配元素中间合金。所制备的标准样品共18种杂质元素,每种元素分五个标准值,元素含量呈梯度上升。所有元素的标准值范围为0.00002%~0.0082%,标准偏差范围为0.00001%~0.0003%,不确定度范围为0.00001%~0.0003%,所有元素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表明本标准样品定值结果准确、成分分布均匀,可作为相关分析仪器校准、分析方法评价及纯铜质量测量的实物标准。目前应用于国内外30余家企业。

高洋洋,郭爱华,程甲,赵善贞[3](2016)在《水杨基荧光酮-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铝的方法优化》文中认为优化水杨基荧光酮-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铝,确定试验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生活饮用水中的铝离子与水杨基荧光酮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在p H值5.2-6.8范围内形成枚红色三元络合物,通过560 nm比色法定量测定,结果显示本方法在质量浓度0.008-0.1 2 m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方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2μg;在0.008、0.02、0.08 m g/L添加浓度的回收率为80.5%-97.2%,相对标准偏差(n=6)为2.5%-2.9%。优化后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合生活饮用水中铝的测定。

邓秀琴,吴丽香[4](2015)在《微乳液介质-水杨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石油中微量铜》文中提出以微乳液[v(正丁醇)∶v(正庚烷)∶v(乳化剂OP)∶v(水)=1∶1∶18∶80)为介质,水杨基荧光酮为显色剂,三乙醇胺为掩蔽剂,在混合磷酸盐(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中,采用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油样中的微量铜,铜的显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00 nm处。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和精密度好,且操作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对环境污染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李强,何家洪,李国强,宋仲容,徐强[5](2014)在《分子光谱法测定痕量铝(Ⅲ)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年来(2004—2013)分子光谱法测定铝(Ⅲ)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普通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双波长光度法以及相关联用技术。对不同分析方法的反应介质、线性范围、检出限、实际应用对象等进行了概述,并对分子光谱法测定铝(Ⅲ)的研究方向与前景进行了展望:开发新型显色剂与环保荧光试剂,提高方法的特异选择性,缩短分析时间;引入电子计算机等人工智能系统,对信号处理、方法校正、实验设计等进行优化;加强与高效分离、富集检测技术联用,以减少测定干扰,实现对痕量铝(Ⅲ)的准确测定。

李呈宏[6](2013)在《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操作简便和仪器廉价的特点,因此应用十分广泛。分光光度试剂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各种微量金属离子,偶氮类试剂作为分光光度试剂中的一种重要的试剂,它是测定金属离子的高灵敏度显示剂。于此,论文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基础上,利用5-羧基-3-氨基-1,2,4-三氮唑为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分光光度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简称CTACPA),并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CTACPA与镧(Ⅲ)、铜(Ⅱ)离子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微量镧、铜的分析方法;基于褪色反应程度与铜(Ⅱ)、铁(Ⅲ)、钒(V)的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了痕量铜、铁、钒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CTACPA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研究了CTACPA与镧(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TACPA与镧(Ⅲ)可形成配合比为2: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4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9×104L·mol-1·cm-1,镧(Ⅲ)质量浓度在0.08~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加氢催化剂样品Pt-La/CNTs、 Pt-La/ZrO2中微量的镧,测定结果与AAS测定结果相符。研究了CTACPA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CTACPA与铜(Ⅱ)形成配合比为1: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7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6×104L·mol·cm-1。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8~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铝合金和镁合金样品中微量的铜,测定结果与AAS测定结果相符。铜(Ⅱ)催化H2O2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04-0.2g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3.0260C-7.24×10-3(C:μg/mL),相关系数为0.9996。此方法可测定头发和水样中的痕量铜,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铁(Ⅲ)催化H2O2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7.0的NH4Ac缓冲溶液介质下,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铁(Ⅲ)的质量浓度在0.02~0.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5.7027C+0.0548(C:μg/mL),相关系数为0.9992。此方法测定头发和面粉中的微量铁,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钒(V)催化KBrO3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下,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6nm,钒(V)的质量浓度在0.02~0.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5.3075C+0.2485(C:μg/mL),相关系数为0.9988,此方法可测定头发和花生中的微量钒,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本论文通过对CTACPA的研究,认为CTACPA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新型显色试剂,可以用于一些金属离子的检测。

张梦佳,奚长生[7](2013)在《对甲基苯基荧光酮-CPB-Sb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锑的研究》文中认为对甲基苯基荧光酮是一种灵敏度高的显色剂,在分光光度分析法中应用较少。研究发现对甲基苯基荧光酮可以与锑发生显色反应,提出了一种新的对甲基苯基荧光酮测定微量锑分光光度法,该法显色反应快、测定灵敏度高,线性关系好,准确度高,锑(Ⅲ)吸收标准曲线y=0.0135x+0.0039(c:μg/25.00 mL),相关系数r=0.9970,可用于工业生产污水、固废、土壤等试样中微量锑的测定。

王珊[8](2012)在《铜锌合金滤料去除饮用水中锑(Ⅲ)的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锑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有毒元素,它不可避免的污染了我们日常饮用水安全,所以有必要发展去除饮用水中锑的方法和工艺。本研究采用高纯度的铜锌合金颗粒作为滤料,详细地研究了该滤料去除水中锑(III)的性能。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滤料粒度、溶液pH、滤料用量、接触时间、实验温度等因素对锑(III)去除实验的影响;通过动态实验研究了滤速、滤层高度、初始浓度、共存离子等对锑去除效果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滤料除锑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热力学性质,探究了滤料除锑机理。研究结果对铜锌合金滤料去除饮用水中锑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归纳如下:1.锑(III)的测定方法:采用水杨基荧光酮比色法测定锑(III),试剂的最佳用量:2mL10-3mol·L-1水杨基荧光酮溶液,2mL H2SO4(1+6)溶液,3mL20mg·mL-1吐温80溶液,体系在20min内基本显色完全,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6×105L·mol-1·cm-1,线性回归方程为A=0.02395Cμg/25mL+0.04204(r=0.9995)。2.铜锌合金滤料去除锑(III)的最佳条件:静态实验采用的滤料用量为5.0g,实验温度在0℃50℃范围内,去除率随温度升高缓慢变化,为简化实验条件,选择室温进行实验,静态实验振荡时间为120min,pH值为6.5,去除率99%以上;动态实验采用的滤层高度为3.5cm,滤速为2mL/min,初始浓度为5mg/L,pH值为6.5,去除率99%以上。共存离子的影响实验中发现,HCO3-和CO32-对去除锑有促进作用,其它水中主要存在的几种阳离子以及阴离子基本无影响。铜锌合金滤料除锑(III)重复使用实验发现,该滤料可重复多次使用,经冲洗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去除率,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能力。3.铜锌合金滤料除锑(III)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它包含了吸附的所有过程(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等)。当升高实验温度时,吸附速率也随之增加,同时体系达到平衡的时间减少;铜锌合金滤料对锑的去除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吸附过程的平衡参数RL值均在0~1之间,故吸附是较易进行的。当温度升高的时候,吸附容量会增大,表明本实验的反应是一个吸热过程。Langmuir吸附模型是假设在单分子层的条件下,因此,锑(III)可能是以单分子层的形式被吸附在滤料表面的,滤料对锑(III)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铜锌合金滤料去除锑(III)的吸附热力学参数:ΔH0>0,ΔG0<0,ΔS0>0,表明吸附反应为自发的吸热过程。铜锌合金滤料去除水溶液中锑(III)的机理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锑(III)会转化为锑原子覆盖在铜锌合金滤材介质的表面上,同时,锌转化为锌离子而进入溶液中,通过这种方式有毒重金属锑(III)污染物就结合在铜锌合金滤料上。4.利用直径2.5cm,滤层高度为10cm的过滤柱进行实际模拟试验。在室温条件下,控制溶液流速为10L/min时,去除率可达94%。实验结果表明,铜锌合金滤料可用于生活饮用水中锑(III)的去除,是一种有效的除锑滤料。

汤家华,汪淼[9](2011)在《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泥中微量钛》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了用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NSAF)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泥中微量Ti()。在硫酸介质中,表面活性剂CTMAB作用下,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钛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4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93×105L.mol-1.cm-1,Ti()含量在0.4—2.4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03158+0.1455C(μg/25mL)。对于溶液中的一些共存离子,在抗坏血酸的掩蔽下均不干扰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可以不需分离,直接测定水泥中微量钛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于秀兰,田松涛[10](2011)在《苯基荧光酮类显色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19952010年苯基荧光酮类试剂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方面的进展。分别评述了苯基荧光酮(PF)、4,5-二溴苯基荧光酮、9-取代苯基荧光酮和2,3,7-三羟基-9-[(取代基)偶氮]苯基荧光酮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并从反应体系、最大吸收波长、灵敏度、线性范围等方面归纳了苯基荧光酮类试剂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情况,引用文献108篇。

二、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微量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微量锑(论文提纲范文)

(1)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2中钴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溶液的配制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光谱
    2.2 溶液酸度的影响
    2.3 显色剂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AF)用量的影响
    2.4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用量的影响
    2.5 显色时间和配合物的稳定性
    2.6 共存物质的影响
    2.7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2.8 精密度试验
    2.9 准确度试验
3 结论

(2)铜基中间合金熔炼及其制备纯铜标准样品工艺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纯铜的定义、物性及应用现状
        1.1.1 纯铜的定义
        1.1.2 纯铜的力学性能
        1.1.3 纯铜的化学性能
        1.1.4 纯铜的工艺性能
    1.2 铜合金类型及应用
        1.2.1 黄铜
        1.2.2 青铜
        1.2.3 白铜
    1.3 铜基中间合金固溶时效工艺研究现状
        1.3.1 低固溶铜基中间合金制备工艺研究现状
        1.3.2 高固溶铜基中间合金制备工艺研究现状
        1.3.3 铜—磷中间合金制备工艺研究现状
        1.3.4 铜基合金时效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1.4 纯铜成分分析方法国内外现状
        1.4.1 纯铜中铜的化学成分分析
        1.4.2 纯铜中杂质元素的化学成分分析
    1.5 铜标准样品概述及制备现状
        1.5.1 铜标准样品概述
        1.5.2 铜标准样品制备研究现状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6.1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低固溶铜基中间合金的制备
        2.3.2 高固溶铜基中间合金的制备
        2.3.3 Cu-P中间合金的制备
        2.3.4 时效处理
        2.3.5 纯铜标准样品的制备
第3章 低固溶铜基中间合金制备工艺研究
    3.1 极低固溶铜基合金制备工艺研究
        3.1.1 熔炼温度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3.1.2 熔炼时间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3.1.3 搅拌速度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3.1.4 搅拌时间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3.2 有限固溶铜基合金制备工艺研究
        3.2.1 熔炼温度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3.2.2 熔炼时间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3.2.3 搅拌速度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3.2.4 搅拌时间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3.3 铜-铅中间合金的制备工艺研究
        3.3.1 溶炼温度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3.3.2 熔炼时间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3.3.3 搅拌速度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3.3.4 搅拌时间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3.3.5 碳酸钙加入量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3.4 低固溶铜基中间合金熔炼机理分析
        3.4.1 极低固溶铜基合金熔炼机理
        3.4.2 有限固溶铜合金熔炼机理
        3.4.3 Cu-Pb合金熔炼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固溶铜基中间合金制备工艺研究
    4.1 高固溶铜基合金制备工艺研究
        4.1.1 熔炼温度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4.1.2 熔炼时间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4.1.3 搅拌速度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4.1.4 搅拌时间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4.2 无限固溶铜基合金制备工艺研究
        4.2.1 熔炼温度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4.2.2 熔炼时间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4.2.3 搅拌速度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4.2.4 搅拌时间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4.3 高固溶铜基中间合金熔炼机理分析
        4.3.1 高固溶铜基中间合金熔炼机理
        4.3.2 无限固溶铜基合金熔炼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铜-碟中间合金的制备工艺研究
    5.1 熔炼温度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5.2 熔炼时间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5.3 搅拌速度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5.4 搅拌时间对预配元素标准偏差的影响
    5.5 铜-磷中间合金熔炼机理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时效处理对铜基中间合金性能影响
    6.1 低固溶铜基中间合金时效处理
        6.1.1 Cu-Sb合金时效处理结果
        6.1.2 Cu-Te合金时效处理结果
        6.1.3 Cu-Fe合金时效处理结果
        6.1.4 Cu-Si合金时效处理结果
        6.1.5 Cu-Cr合金时效处理结果
        6.1.6 Cu-Pb合金时效处理结果
    6.2 高固溶铜基中间合金时效处理
        6.2.1 Cu-Zn合金时效处理结果
        6.2.2 Cu-Ni合金时效处理结果
    6.3 Cu-P合金时效处理结果
    6.4 铜基中间合金时效处理机理分析
        6.4.1 低固溶铜基中间合金时效机理
        6.4.2 高固溶铜基中间合金时效机理
        6.4.3 Cu-P合金时效机理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纯铜标准样品制备工艺研究
    7.1 目前铜标准样品存在的问题
    7.2 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查、定值分析及数据处理
        7.2.1 均匀性检查
        7.2.2 定值分析
        7.2.3 数据处理
        7.2.4 标准值、标准偏差及不确定度
        7.2.5 工作曲线的考察
    7.3 标准样品性能与物理检测
        7.3.1 标准样品抗拉强度的检测
        7.3.2 标准样品物理检测
    7.4 新工艺特点
        7.4.1 “六步熔炼法”与传统工艺对比
        7.4.2 本工艺特点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目录

(3)水杨基荧光酮-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铝的方法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样品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方法
        2.2.1 溶液配制
        2.2.2 分析步骤
        2.2.3 计算
3 结果与讨论
    3.1 显色溶液性质和特点
    3.2 玻璃器皿的使用注意事项
    3.3 避免抗干扰液失效
    3.4 显色时间的影响
    3.5 方法灵敏度
    3.6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4结论

(4)微乳液介质-水杨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石油中微量铜(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2.2实验步骤
    2.3油样的处理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测定条件的确定
        3.1.1显色络合物的吸收光谱
        3.1.2缓冲溶液的酸度
        3.1.3缓冲溶液、微乳液、显色剂的用量
        3.1.4显色时间
    3.2标准工作曲线及灵敏度
    3.3干扰离子的考查
    3.4油样的分析
4结论

(5)分子光谱法测定痕量铝(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2 普通光度法
    2.1 荧光酮类
    2.2 铬天青S
    2.3 8-羟基喹啉
3 荧光光度法
4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5 联用技术应用
6 结语

(6)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变色酸偶氮类显色剂
    2.2 卟啉类显色剂
    2.3 三氮烯类显色剂
    2.4 荧光酮类显色剂
    2.5 吡啶偶氮类显色剂
    2.6 其他类显色剂
        2.6.1 5-偶氮罗丹宁类显色剂
        2.6.2 亚甲胺H类显色剂
        2.6.3 偶氮苯类显色剂
        2.6.4 二安替比林甲烷类显色剂
        2.6.5 噻唑偶氮类显色剂
        2.6.6 含氮唑偶氮类显色剂
    2.7 本论文选题与研究思路
第三章 配合物显色机理
第四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1.1 主要实验仪器
        4.1.2 试剂及药品
    4.2 试剂的合成
        4.2.1 合成原理
        4.2.2 合成方法
    4.3 结构鉴定
第五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与镧(Ⅲ)的显色反应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显色剂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5.2.2 酸度的选择
        5.2.3 缓冲液用量的选择
        5.2.4 CTACPA用量的选择
        5.2.5 显色时间与体系的稳定性
        5.2.6 配合物的组成
        5.2.7 工作曲线
        5.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5.3 样品分析
        5.3.1 样品的测定
        5.3.2 回收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6.1.2 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6.2.2 酸度的选择
        6.2.3 缓冲液用量的选择
        6.2.4 CTACPA用量的选择
        6.2.5 显色时间与体系的稳定性
        6.2.6 配合物的组成
        6.2.7 工作曲线
        6.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6.3 样品分析
        6.3.1 铸造镁合金
        6.3.2 铝合金样品
        6.3.3 回收试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
    7.1 实验部分
        7.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7.1.2 实验方法
    7.2 结果与讨论
        7.2.1 催化与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7.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7.2.3 反应介质和用量的选择
        7.2.4 H_2O_2用量的选择
        7.2.5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7.2.6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7.2.7 体系的稳定性
        7.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7.2.9 工作曲线
    7.3 样品分析
        7.3.1 头发中铜的测定
        7.3.2 水中铜的测定
        7.3.3 回收实验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的研究
    8.1 实验部分
        8.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8.1.2 实验方法
    8.2 结果与讨论
        8.2.1 催化与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8.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8.2.3 反应介质的选择
        8.2.4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8.2.5 H_2O_2用量的选择
        8.2.6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8.2.7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8.2.8 体系的稳定性
        8.2.9 共存离子的影响
        8.2.10 工作曲线
    8.3 样品分析
        8.3.1 头发中铁的测定
        8.3.2 面粉中铁的测定
        8.3.3 回收实验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钒(Ⅴ)的研究
    9.1 实验部分
        9.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9.1.2 实验方法
    9.2 结果与讨论
        9.2.1 催化和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9.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9.2.3 反应介质的选择
        9.2.4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9.2.5 KBrO_3用量的选择
        9.2.6 H_2SO_4用量的选择
        9.2.7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9.2.8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9.2.9 体系的稳定性
        9.2.10 共存离子的影响
        9.2.11 工作曲线
    9.3 样品分析
        9.3.1 花生中钒的测定
        9.3.2 头发中钒的测定
        9.3.3 回收试验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对甲基苯基荧光酮-CPB-Sb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原理
    1.1 对甲基苯基荧光酮结构及反应原理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步骤
3 实验结果讨论
    3.1 吸收光谱
    3.2 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3.3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3.4 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影响
    3.5 酸度的影响
    3.6 乙醇用量的影响
    3.7 显色反应的速度及稳定性
    3.8 工作曲线
    3.9 共存离子的影响
    3.1 0 样品测定

(8)铜锌合金滤料去除饮用水中锑(Ⅲ)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水溶液中除锑研究意义
        1.1.2 锑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毒性
    1.2 国内外关于锑和铜锌合金滤料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水溶液中重金属锑的处理
        1.2.2 铜锌合金滤料在水处理锑中的主要性质
        1.2.3 铜锌合金滤料水处理机理
        1.2.4 铜锌合金滤料处理水的应用现状
    1.3 本课题的内容和选题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选题创新之处
第2章 分光光度法测定锑(III)的方法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2 溶液的配制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3.2 显色时间的影响
        2.3.3 酸度的影响
        2.3.4 吐温 80 用量的影响
        2.3.5 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2.3.6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2.4 小结
第3章 水溶液中锑(III)的去除试验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静态实验
        3.3.1.1 铜锌合金滤料粒度的选择实验
        3.3.1.2 溶液 pH 值对去除率的影响
        3.3.1.3 滤料用量对去除率的影响
        3.3.1.4 振荡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
        3.3.1.5 实验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3.3.2 动态实验
        3.3.2.1 滤速对去除率的影响
        3.3.2.2 滤层高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3.3.2.3 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3.3.2.4 溶液 pH 对去除率的影响
        3.3.3 滤料的重复使用试验
        3.3.4 共存离子的影响
        3.3.4.1 Ca2+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3.3.4.2 Na+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3.3.4.3 HCO-3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3.3.4.4 CO32-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3.3.4.5 其它离子对去除率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铜锌合金去除锑(III)的动力学热力学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吸附动力学曲线
        4.3.2 吸附动力学模型
        4.3.3 吸附等温线
        4.3.4 吸附等温线的拟合
        4.3.5 吸附热力学参数
        4.3.6 铜锌合金滤料除锑的机理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铜锌合金滤料去除锑(III)的实际应用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加锑(III)自来水除锑实验
        5.3.2 实际水样的去除试验
        5.3.2.1 滤层高度
        5.3.2.2 滤速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10)苯基荧光酮类显色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苯基荧光酮类显色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2.1 苯基荧光酮 (PF)
    2.2 4, 5-二溴苯基荧光酮
    2.3 9-取代苯基荧光酮
    2.4 2, 3, 7-三羟基-9-[ (取代基) 偶氮]苯基荧光酮
3 结语

四、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微量锑(论文参考文献)

  • [1]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2中钴的含量[J]. 汤家华,程乐华. 巢湖学院学报, 2021(03)
  • [2]铜基中间合金熔炼及其制备纯铜标准样品工艺与机理研究[D]. 李岩松. 东北大学, 2018(01)
  • [3]水杨基荧光酮-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铝的方法优化[J]. 高洋洋,郭爱华,程甲,赵善贞. 检验检疫学刊, 2016(03)
  • [4]微乳液介质-水杨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石油中微量铜[J]. 邓秀琴,吴丽香.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5(03)
  • [5]分子光谱法测定痕量铝(Ⅲ)的研究进展[J]. 李强,何家洪,李国强,宋仲容,徐强. 冶金分析, 2014(07)
  • [6]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李呈宏.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5)
  • [7]对甲基苯基荧光酮-CPB-Sb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锑的研究[J]. 张梦佳,奚长生. 广东化工, 2013(19)
  • [8]铜锌合金滤料去除饮用水中锑(Ⅲ)的性能研究[D]. 王珊. 辽宁大学, 2012(03)
  • [9]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泥中微量钛[J]. 汤家华,汪淼. 光谱实验室, 2011(04)
  • [10]苯基荧光酮类显色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 于秀兰,田松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11(02)

标签:;  ;  ;  ;  ;  

5'-硝基水杨基荧光素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痕量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