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E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E的影响

一、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E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冯英娜[1](2021)在《应用网络Meta分析模型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多项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有效调节血脂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的风险,现已被各个指南强烈推荐用于CVD的一级及二级预防。但不同的他汀药物存在不同的药理学特性。不同种类的他汀药物调脂效果是否不同,仍存在争议,且直接比较的证据很少,也不一致。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Meta分析对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VIP、PubMed、EMbase、CNKI、The Cochrane Library、Wang Fang Data、CBM等数据库,收集关于6种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或脑血管疾病合并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1日。由2位专业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运用stata15.1软件进行网络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项RCT,共包含47288例CVD患者,涉及6种干预措施。网络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LDL-C方面,涉及6种他汀类药物,其疗效排序图提示阿托伐他汀(SUCRA:88.1)最优,其次为辛伐他汀(79.5)、瑞舒伐他汀(58.6)、氟伐他汀(43.2)、匹伐他汀(40.6)、普伐他汀(39.6);在降低TG方面,涉及5种他汀类药物,其疗效排序图提示阿托伐他汀(SUCRA:87.8)最优,其次为瑞舒伐他汀(85.2)、辛伐他汀(62.7)、普伐他汀(39.7)、氟伐他汀(17.9);在降低TC方面,涉及4种他汀类药物,其疗效排序图提示阿托伐他汀(SUCRA:87.6)最优,其次为辛伐他汀(79.6)、氟伐他汀(41.9)、普伐他汀(40.8);在升高HDL-C方面,涉及6种他汀类药物,其效果排序图提示辛伐他汀(SUCRA:92.2)最优,其次为瑞舒伐他汀(79.9)、匹伐他汀(67.3)、阿托伐他汀(44.9)、普伐他汀(39.4)、氟伐他汀(22.2)。结论:不同他汀类药物均可有效调节血脂,其中阿托伐他汀在降低LDL-C、TG及TC的作用最优,而在升高HDL-C作用中,辛伐他汀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本研究仍需更多设计合理、方法得当的RCT予以验证。

靳高凤[2](2021)在《MiR-148a/192转录后调控PXR-OATP1B1对氟伐他汀体内PK/PD特征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是一种位于肝细胞基底膜上重要的摄取型转运体,介导多数临床常用药物的肝脏跨膜转运。由于缺乏对其调控机制足够的了解,基于OATP1B1造成的药物个体差异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因此,深入研究OATP1B1调控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作用通路对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OATP1B1的调控机制较为复杂,孕烷X受体(PXR)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X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当其被配体激活后,构象发生改变并转位至细胞核与视黄醇X受体(RXR)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作用于下游靶基因启动子的DNA应答元件,引发一系列的调控效应。但除配体激活途径外,还存在miRNA转录后水平调控PXR活性的机制。然而,miRNA作用于PXR是否参与OATP1B1调控的分子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探明。本研究拟探明miRNAs调控―PXR-OATP1B1‖的确切机制,在基础之上,研究―miRNA-PXR-OATP1B1‖这一转运调控轴上各因素对OATP1B1底物氟伐他汀干预高脂血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效应的影响,利用定量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氟伐他汀干预高脂血症患者的PK/PD模型,分析诸多因素的影响权重,探讨氟伐他汀在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群体药动学及其浓度效应关系,为氟伐他汀的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实验方法与结果:一、miR148a/192转录后调控对PXR-OATP1B1通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1.通过Target Scan、miRanda等在线预测靶基因软件,预测对PXR m RNA3‘-UTR有潜在调控能力且高表达于肝细胞的miRNAs;2.构建野生型(pmir GLO-PXR-Wt)和突变型(pmir GLO-PXR-Mut)报告基因质粒,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证实miR148a/192对PXR m RNA 3‘UTR的调控作用;3.利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进一步考察miR148a/192在Hep G2细胞中对PXR、OATP1B1表达的影响;4.建立PXR沉默的Hep G2细胞模型,在模型中考察miR148a/192对OATP1B1 m RNA表达的影响,探讨miR148a/192对OATP1B1影响的机制。5.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且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Target Scan和miRanda均预测到miR-148a/192与PXR m RNA 3’-UTR互补配对结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保守性以及结合稳定性。2.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miR-148a/192 mimics可显着抑制pmir GLO-PXR-Wt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下降42%和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iR-148a/192 inhibitor可显着激活pmir GLO-PXR-Wt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分别升高170%和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PXR m RNA 3’-UTR miR-148a/192结合位点突变的报告基因系统(pmir GLO-PXR-Mut)中,过表达和抑制表达miR-148a/192 mimics和inhibitor对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均无影响。3.与对照组相比,miR-148a/192 mimic作用于Hep G2细胞48h后能明显上调胞内相应miRNA的表达水平,20n M miR-148a mimic处理后,miR-148a的表达量上调了14.2倍,20n M miR-192 mimic处理后,miR-192的表达量上调了17.2倍;miR-148a/192inhibitor作用于Hep G2细胞48h后能明显抑制胞内相应miRNA的表达水平,100n M miR-148a inhibitor处理后,miR-148a的表达量降低82.6%,100n M miR-192 inhibitor处理后,miR-192的表达量降低85.2%,以上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miR-148a/192过表达或抑制的细胞模型构建成功。4.miR-148a mimic和inhibitor作用于Hep G2细胞48h后,能显着调节OATP1B1 m RNA的表达,而对PXR m RNA影响较弱。与对照组相比,20n M miR-148a mimic使PXR m RNA的表达下调了25%(P<0.05),OATP1B1 m RNA下调了65%(P<0.05);而100n M miR-148a inhibitor使PXR m RNA的表达上调了10%(P>0.05),OATP1B1 m RNA上调了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miR-148a呈现相似的调节,与对照组相比,20n M miR-192 mimic使PXR m RNA的表达上调了10%(P>0.05),OATP1B1 m RNA下调了55%(P<0.05);100n M miR-192 inhibitor使PXR m RNA的表达上调了14%(P>0.05),OATP1B1m RNA上调了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miR-148a mimic和inhibitor作用于Hep G2细胞48h后,能显着调节PXR、OATP1B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20n M miR-148a mimic使PXR蛋白表达量下调了29%,OATP1B1下调了24%;100n M miR-148a inhibitor使PXR蛋白表达量上调了45%,OATP1B1上调了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0n M miR-192 mimic使PXR蛋白表达量下调了29%,OATP1B1下调了26%;100n M miR-192 inhibitor使PXR蛋白表达量上调了50%,OATP1B1上调了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PXR沉默的Hep G2细胞模型,与mimic control相比,miR-148a/192对OATP1B1 m RNA的表达明显改变,提示miR-148a/192作用于OATP1B1可能由PXR介导。二、PXR、OATP1B1基因多态及miR-148a/192与高脂血症的关联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筛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入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Ⅰ期临床试验中心的健康受试者和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到南昌市第一医院和江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2.建立血浆中miR-148a/192表达水平的检测方法,考察并比较健康受试者和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miR-148a/192表达水平的分布情况,并分析miR-148a/192表达水平与高脂血症发病之间的关联;3.建立PXR、OATP1B1基因分型方法,考察并比较健康受试者和高脂血症患者PXR 7635G>A、PXR 24381C>A和OATP1B1 388A>G、OATP1B1 521T>C基因多态情况,并分析PXR、OATP1B1基因多态与高脂血症发病之间的关联;4.统计方法: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如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基因型频率在人群中的分布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1.健康受试者血浆中miR-148a、miR-192表达量分别为11.78±4.65,14.01±4.19,miR-148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iR-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数据分别按四分位数分组,miR-148a各四分位组的相对表达水平△Ct分别为5.58±1.99,10.51±0.86,13.48±0.81和17.56±2.12,miR-192各四分位组的相对表达水平△Ct分别为8.70±1.43,12.30±1.12,15.73±0.89和19.31±1.58,各四分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miR-148a、miR-192表达量分别为10.18±4.27,13.71±4.09,miR-148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iR-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受试者相比,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miR-148a表达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92表达量略高于健康受试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本实验检测的4个SNP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样本遗传具有恒定性,适用于群体关联分析。4.PXR 7635 G>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高脂血症患者组G/G、G/A、A/A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19.2%、36.5%和44.2%;健康受试者组的分别为44.8%、44.0%和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G和A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7.5%和62.5%,健康受试者组为61.5%和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PXR 24381 C>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高脂血症患者组C/C、C/A、A/A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9.6%、46.2%和44.2%;健康受试者组的分别为9.5%、31.0%和5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和A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2.7%和67.3%,健康受试者组为25.0%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OATP1B1 388 A>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高脂血症患者组A/A、A/G、G/G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82.5%、17.3%和0.0%;健康受试者组的分别为66.5%、31.9%和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和G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1.3%和8.7%,健康受试者组为81.5%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OATP1B1 521 T>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高脂血症患者组T/T、T/C、C/C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84.6%、11.5%和3.8%;健康受试者组的分别为72.4%、24.1%和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即T和C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0.4%和9.6%,健康受试者组为84.5%和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PXR 7635 G>A与血脂水平关联分析发现,AA基因携带受试者总甘油三酯(TG)略高于G等位基因个携带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血脂指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组中不同OATP1B1 388 A>G基因型者血脂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三、基于“miRNAs-PXR-OATP1B1”通路开展氟伐他汀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PK/PD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对第2部分纳入的52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进一步研究,按1:1比例被随机分配到氟伐他汀40mg组和80mg组。于服药前、服药后第14天、21天和28天空腹采集患者上肢静脉血两支,其中一支用于血脂检测,另一支用于氟伐他汀血药浓度。2.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收集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给药方案资料、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并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建立PPK数据集。以氟伐他汀血药浓度数据为基础,从一房室、二房室和三房室中选择较适宜的模型,比较目标函数值和模型拟合优度,选择最优者为基础模型。用NONMEN?软件和PDx Pop?软件建立氟伐他汀PPK模型,考察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合并用药、给药剂量、肌酐清除率、基因突变等49个因素对氟伐他汀群体药动学的影响。采用向前筛选法和向后剔除法对协变量进行筛选。将协变量纳入后得到最终PPK模型,运用自举法(Bootstrap)抽样500次进行模型验证,并进行可视化预测检查(VPC)进一步评价氟伐他汀PPK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1.本研究群体药代动力学数据库中纳入高脂血症患者52例、有效血药浓度数据112个。2.采用一房室模型描述高脂血症患者口服氟伐他汀后的药动学,房室模型参数的个体间变异符合乘法模型,血药浓度的个体内变异符合比例模型;最终模型纳入,OATP1B1 388A>G、miR-148a表达量、miR-192表达量、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五个协变量。群体药代动力学最终模型的回归方程为:其中,OATP1B11表示388位点突变,miR-148a、192代表miR-148a/192表达量,以实际值填充,TC、LDLC代表血浆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量,以实际值填充。结论:(1)miR-148a和miR-192可通过靶向作用于PXR m RNA 3’-UTR,抑制其翻译过程,从而降低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降低OATP1B1的表达。(2)人体血浆中miR-148a和miR-192表达呈正态分布且二者在血浆中的分布有显着的个体差异,miR-148a的平均表达水平略高于miR-192;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miR-148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受试者,提示miR-148a可能与高脂血症发病风险的增加有关;PXR 7635 G>A、24381 C>A,OATP1B1 388 A>G、521 T>C等四个SNP位点基因突变频率均大于5%,且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适用于群体关联分析。高脂血症患者与健康人PXR 7635 G>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构成比有差异,OATP1B1 388 A>G等位基因构成比有差异,提示这两个位点突变与高脂血症发病可能存在关联。(3)口服氟伐他汀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在高脂血症患者中,miR-148a、miR-192表达量、OATP1B1 388位突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药代动力学参数有关,可以此为依据做适当的剂量调整。

倪晓凤[3](2021)在《化痰祛瘀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临床指导。方法: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中选择60例中医辨证为痰瘀互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组在他汀药物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方汤剂;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TC、TG、LDL-C、HDL-C)水平及中医证候的变化,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有所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较前有所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TC、LDL-C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改善TG、HDL-C水平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临床疗效:中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之间血脂疗效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4.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的治疗期间均未见显着不良反应,说明两者药物安全可靠。结论:1.化痰祛瘀方可以有效改善高脂血症痰瘀互阻型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2.化痰祛瘀方能改善高脂血症痰瘀互阻型患者的TC、LDL-C水平3.化痰祛瘀方治疗高脂血症无明显不良反应。

刘小虎,侯大为,崔延英,李国信,梁茂新,孟莉,甘雨,张旭,乔菊久,丁春晓,赵磊[4](2021)在《济阴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肾组织TLR-4信号通路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济阴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肾组织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大鼠适应性喂养7 d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济阴颗粒低剂量组(5.04 g/kg)、济阴颗粒高剂量组(10.08 g/kg)、阿托伐他汀钙片组(1.8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天灌胃脂肪乳剂(10 mL/kg·d),连续12周。边造模边给药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蒸馏水(10 mL/kg),其他各组给予体积为10 mL/kg相应药物干预,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乙醚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取肾脏,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κ基因结合核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Toll-4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4)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济阴颗粒低剂量组、济阴颗粒高剂量组血清LDL-C含量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济阴颗粒低剂量组、济阴颗粒高剂量组血清HDL-C含量及HDL-C/LDL-C比值显着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济阴颗粒低剂量组、济阴颗粒高剂量组的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肾小管排列整齐,且济阴颗粒对肾组织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济阴颗粒低剂量组、济阴颗粒高剂量组肾组织TLR-4、NF-κB-p65和TNF-α表达显着降低(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鼠血清HDL-C/LDL-C比值与肾脏组织TLR-4、NF-κB-p65及TNF-α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济阴颗粒可通过调节TLR-4信号通路对高脂血症诱导的大鼠肾脏组织损伤产生保护作用,且该作用与济阴颗粒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HDL-C/LDL-C比值的作用密切相关。

周萍[5](2021)在《从痰湿论治脂代谢异常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从痰湿立论,以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脂代谢异常,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TC、TG、LDL-C、HDL-C、Apo A1、Apo B、Ty G指数、体重、BMI、腰围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西医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痰湿内蕴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伐他汀钙片,2mg,每天1次,睡前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每天2次,一次200ml,早晚餐后温服,两组均治疗6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一般情况,TC、TG、LDL-C、HDL-C、Apo A1、Apo B、Ty G指数、体重、BMI、腰围、安全性指标(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患者中医症状进行记载和评分,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首先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相等,则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者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设定α为0.05,当P>0.05时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1例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35例。至试验结束,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终试验组完成35例,对照组完成31例,总脱落率7%,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体重、腰围、BMI、高脂血症类型、TC、TG、HDL-C、LDL-C、Apo A1、Apo B、Ty G指数、中医症状积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按照血脂水平评定临床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5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按照血脂水平判定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血脂水平疗效上相当。2.按照中医症状判定临床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0.97%,两组疗效上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3.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TC、TG、LDL-C、HDL-C、Apo A1、Apo B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均可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试验组在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Ty G指数:组内比较,两组Ty G指数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y G指数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体重、BMI、腰围:组内比较,两组均可降低体重、BMI、腰围,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降低体重方面效果相当(P>0.05),在改善BMI、腰围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评价:对照组有1例一过性转氨酶轻度升高,未超过正常值的2倍,1例轻微恶心,但可耐受,1例腹泻,对症处理后好转,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9%,试验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从痰湿论治脂代谢异常,以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改善胰岛素抵抗、中医症状方面,及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优于西药治疗,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本试验还认为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脂代谢异常,可能对改善体脂分布,降低内脏脂肪堆积有一定作用,需进一步验证。

王曼曼[6](2021)在《血府逐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胞葬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过程的干预作用,并从胞葬的角度探讨血府逐瘀汤抗A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制备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阿托伐他汀组,另设C57BL/6N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血府逐瘀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分别按0.6 g/(kg.d)、3.3 mg/(kg·d)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12周后取材做相应指标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四项(TC、TG、LDL-C、HDL-C)观察各组小鼠血脂水平及 TC/HDL-C、LDL-C/HDL-C 和AI的变化情况;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瓣病理形态学改变和脂质沉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主动脉CX3CR1、GLUT1、LRP1、C1qA、MFGE8、CD47、SIRPα、NR1H3、PPARγ、DRP1 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TC、LDL-C水平降低(P<0.01);HDL-C水平升高,但阿托伐他汀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TG水平在组间变化不明显。(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TC/HDL-C、LDL-C/HDL-C和AI均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TC/HDL-C、LDL-C/HDL-C和AI均降低,但以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为显着(P<0.01或P<0.05)。(3)正常组小鼠主动脉瓣管壁光滑完整,未见异常的斑块和脂质沉积;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瓣有大量斑块形成及脂质沉积;血府逐瘀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主动脉瓣斑块明显减小,脂质沉积明显减少。(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 CX3CR1、C1qA、MFGE8、GLUT1、LRP1、CD47、SIRPα和DR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中MFGE8、LRP1、CD47和SIRP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比较显着(P<0.01或P<0.05),NR1H3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CX3CR1、C1qA、PPARγ和NR1H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中PPARγ、NR1H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比较明显(P<0.01),MFGE8、GLUT1、LRP1、CD47和DR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其中CD4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更为显着(P<0.01),SIRPα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CX3CR1、PPARγ和NR1H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中NR1H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比较显着(P<0.01),C1qA、MFGE8、GLUT1、LRP1、CD47、SIRPα 和 DRP1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其中LRP1、CD47和DR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1或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有效改善ApoE-/-小鼠血脂水平,降低AS相关指数,减少脂质沉积,抑制斑块形成,防治AS,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D47,上调NR1H3、PPARγ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欧阳里知[7](2021)在《基于Wnt-SREBP/HMGR通路研究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血脂的调节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观察高胆固醇、高脂饮食喂养法制备HLP模型的成模特点,以及隔药饼灸对HLP模型兔的血脂调节作用。2、观察隔药饼灸对HL P模型兔的影响是否有Wnt-SREBP/HMG R相关通路的参与。3、观察隔药饼灸对HLP模型兔脂质组代谢的影响。方法:1、72只雄性新西兰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西药组、抑制剂组和生理盐水组六组。造模各组予高胆固醇、高脂配方饲料喂养8周后,按被试因素分别对相应组别进行固定捆绑,隔药饼灸,喂食阿托伐他汀钙,隔药饼灸+腹腔注射阿霉素或注射生理盐水操作,干预持续8周;分别在造模前、造模4周、8周后,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兔血脂水平。2、干预8周后,取各组兔血清、肝组织及心肌组织样本,采用ELISA、WB、RT-PCR等技术检测相关通路指标。3、干预8周后,取正常组、模型组和隔药饼灸组兔血浆,LC/MS法分析组间脂质组代谢物差异。结果:1、造模前,各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8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西药组血清TC含量升高(P<0.01,P<0.01,P<0.001),LDL含量上升(P<0.01,P<0.001,P<0.05),TG含量上升(P<0.001,P<0.01,P<0.01);造模各组血清中TC、LDL、T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血清TC、LDL、TG含量下降(P<0.001,P<0.01,P<0.001),西药组血清TC、LDL、TG含量下降(P<0.001,P<0.05,P<0.001)。隔药饼灸组与西药组血清TC、LDL、T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抑制剂组血清中IGF、Sp1含量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西药组、生理盐水组血清中IGF、Sp1含量下降(P<0.01);与隔药饼灸组比较,抑制剂组血清中IGF含量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西药组和生理盐水组肝组织中HMGR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SREBP-1c的mRNA表达量上升(P<0.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生理盐水组表达量下降(P<0.001),西药组表达量下降(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抑制剂组表达量上升(P<0.05)。3、正常组、模型组和隔药饼灸组之间脂质代谢差异大,前15位差异代谢物,均属于磷脂类,主要为PC、SM、LPC类,代谢物浓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模型组>隔药饼灸组>正常组。结论:1、高胆固醇、高脂饮食制备HLP兔模型可在4周成模,8周相对稳定,隔药饼灸能下调HLP模型兔的血脂水平,以血清TG、TC水平为主。2、隔药饼灸下调肝组织SREBP-1c和HMGR含量,可能经此途径调节HLP模型兔的脂肪(TG)和胆固醇(TC)合成。3、隔药饼灸对肝组织SREBP-1c的下调作用可能通过对PC类磷脂代谢物的下调引起。

邹菲[8](2021)在《精灵颗粒对高脂血症患者炎症因子及血管形态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精灵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气阴两虚、痰热瘀阻证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流变、炎症因子、血管形态功能等变化,对精灵颗粒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进一步探究精灵颗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上,对照组予西药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精灵颗粒,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流变、炎症因子、血管形态功能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中医证候总积分及总有效率: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改善(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②血脂:治疗后,两组TC、LDL-C、非HDL-C均有显着下降(P<0.01),而试验组TG也有显着下降(P<0.01),且HDL-C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TC、非HDL-C下降有显着差异(P<0.01),LDL-C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ASCVD低危人群血脂达标例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中、低危风险人群总体相比,血脂达标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③炎症因子:治疗后,两组IL-6、IL-8均有改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IL-6改善有显着差异(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④血流变:治疗后,两组除全血高切粘度[200/s]外,全血中切粘度[30/s]、全血低切粘度[5/s]、全血低切粘度[1/s]、血浆粘度值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全血低切粘度[1/s]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管形态:两组治疗前后,双侧cIMT无明显差异(P>0.05);⑥血管弹性功能:治疗后,两组双侧颈总动脉PWV-BS、ES下降均有显着差异(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⑦安全性指标:治疗后,两组肝肾功能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灵颗粒在西药调脂的基础上能改善气阴两虚、痰热瘀阻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TC、LDL-C、TG、非HDL-C及HDL-C、炎症因子IL-6、IL-8、全血中切粘度[30/s]、全血低切粘度[5/s]、全血低切粘度[1/s]、血浆粘滞度指标以及动脉弹性功能,且使10年ASCVD风险人群血脂达标效果显着,具有良好安全性,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朱博冉[9](2021)在《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泽泻饮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心与小肠之间在生理病理功能上的关联与沟通。心血管类疾病基本是当代人所面临的的最大死亡威胁之一,围绕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已成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心血管类疾病很多,动脉粥样硬化(AS)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具有患病人群普遍性高并且可以作为其它心血管疾病基础的特点。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和国人饮食习惯的变迁,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分解食物所产生的代谢小分子,越来越被学界所重视。其中氧化三甲胺(TMAO)作为一种高脂高油饮食的菌群代谢产物,时刻影响着人类的血管环境健康。因此,如何针对饮食所带来的肠道微生物组变化以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当前“心与小肠相表里”相关理论的焦点。目的:就中医中的重点理论“心与小肠相表里”与治疗AS的生物学基础展开系统讨论。通过具有化痰作用的《黄帝内经》泽泻饮进行AS干预的同时,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对形成AS的“痰浊”进行解码。最终验证肠道中的微生物组及其代谢产物与AS所具有的病理特征关联是否可以被泽泻饮所干预治疗。方法:首先对“心与小肠相表里”进行理论研究,归纳心与肠之间关系和现代生物学基础的研究方向。其次对最新的AS风险因子,即肠道菌群代谢物TMAO如何产生并经由“肠”最终影响到“心”进行文献梳理与理论总结。最后,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包括:(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泽泻饮水煎液进行质量控制,同时确定泽泻饮对于AS的实际治疗效果。在明确了泽泻饮水煎液的实际成分后,将ApoE-/-小鼠划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剂量泽泻饮治疗组(6.5g/kg)、低剂量泽泻饮治疗组(3.25g/kg)、抗生素干预组(350mg/kg)、泽泻饮-抗生素联合干预组(6.5g/kg+350mg/k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3mg/kg)。连续用药8周后观察小鼠的体重、体脂比、血脂四项、斑块病理切片的大小以及斑块管腔比等相关各组病理指标改变。(2)明确泽泻饮对AS的风险因素TMAO及炎症因子的调控机制。在上述分组的前提下,利用蛋白质印记法明确三甲胺(TMA)转变为TMAO的关键酶FMO3的活性。同时基于UHPLC-ESI-MS/MS平台对血清中的TMA与TMAO定量分析,并以Luminex高通量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对血清中的六种关键炎症因子进行定量分析。(3)明确泽泻饮如何调整肠道微生态以及被改变的关键核心菌群与AS的风险因子的关联。通过对小鼠肠道中菌群的16S rRNA基因V3-V4高变部分进行提取与PCR扩增后,以Illumina Miseq平台为基础进行测序并对最终的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文献整理我们对“心与小肠相表里”的历史溯源、经络联系、生理病理联系、与理论的临床应用五个方面做了一定的总结与回顾。同时对“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的现代研究和泽泻饮治疗AS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其次我们从TMAO的产生和代谢、TMAO与AS的关联、TMAO促进AS形成的机制以及利用TMAO改善AS的治疗方法四个方面,对最新AS风险因子,即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TMAO如何经由“肠”最终影响到“心”进行了归纳。实验研究方面:首先通过HPLC确定了泽泻饮水煎剂的实际溶出成分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并为后续实验的使用的水煎液物质成分明确了质控标准。在动物实验中,泽泻饮不论高低剂量对于AS的各项基础病理指标都有比较好的治疗作用。在循环炎症因子方面,利用Luminex高通量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可以确定泽泻饮有效降低了影响AS的6种关键炎症因子中的5种。其次基于UHPLC-ESI-MS/MS技术对血清中的菌群代谢物TMAO与TMA的定量分析后,可以明确泽泻饮对TMAO的有效降低作用,但对于各组TMA的改变意义不大。通过对肝脏中的关键酶FMO3的蛋白质印记法分析后发现,泽泻饮可以降低催化TMA的关键酶FMO3的活性。同时,抗生素组除了对于体脂降低有效外在泽泻饮干预有效的各个指标上均没有显着意义。但是在联合了泽泻饮后的抗生素组对AS的指标改善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在肠道菌群组成方面,泽泻饮改善了高脂饮食后损伤的菌群结构并调整了丰富度。结合菌群的相对丰度与LDA评分可以明确泽泻饮在 Lactobacillus、Turicibacter、Eubacteriumcoprostanoligenesgro up、Bifidobacterium、Ileibacterium 以及 Faecalibaculum 六种菌属之间做出对AS的有益调整。其中相对丰度改变最高的是对Lactobacillus的降低与Bifido-bacterium的升高作用。在与之前的指标进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后,上述这两种菌属的相关范围覆盖面也较其它菌属广泛。结论:“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在文献记载、传统理论和现代研究上具有较好的实际价值和参考意义。同时通过实验研究证明,结合AS形成的关键因素“痰饮”而选用的《黄帝内经》泽泻饮,在对于肠道中的菌群调整、菌群代谢物的干预以及最终血管损伤的保护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效果。其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可以影响心血管的环境方面,证实了心与小肠所存在的极大关联性。因此,我们的研究为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建立了一定的实验基础,也为日后的临床探索开拓了视野与思路。

石晓路,翟取,武乾,崔海峰,冯淑怡,黄颖,孙丽华,孙明杰[10](2021)在《消瘀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消瘀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的影响。方法 ApoE-/-小鼠采用高脂饲料饲养,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ApoE-/-小鼠按体重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及消瘀降脂胶囊低、高剂量组,每组22只。以12只C57BL/6Cnc小鼠为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阿托伐他汀组灌胃阿托伐他汀混悬液1.3 mg/kg,消瘀降脂胶囊低、高剂量组灌胃消瘀降脂胶囊混悬液325、97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按0.1 ml/10 g小鼠体重灌胃,1次/d,每周记录小鼠体重。连续灌胃12周后,检测小鼠血脂水平、肝脏指数。采用油红O染色和Van Gieson胶原纤维染色观察颈动脉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瘀降脂胶囊高剂量组小鼠体重降低(P<0.05),血清TC[(25.92±4.21)mmol/L比(30.39±4.67)mmol/L]、LDL-C[(7.97±2.14)mmol/L比(10.26±1.97)mmol/L]水平降低(P<0.05),消瘀降脂胶囊低、高剂量组HDL-C[(0.31±0.07)mmol/L、(0.34±0.13)mmol/L比(0.26±0.09)mmol/L]水平升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及消瘀降脂胶囊高剂量组颈动脉脂质沉积阻塞比例低于模型组(P<0.05),且尚未形成血管斑块。结论消瘀降脂胶囊可降低ApoE-/-小鼠血清LDL-C、TC水平,升高HDL-C水平,改善高血脂症状,减轻颈动脉狭窄程度,减缓颈动脉斑块生成。

二、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E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E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网络Meta分析模型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4 网络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他汀类药物于心脑血管疾病调脂效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MiR-148a/192转录后调控PXR-OATP1B1对氟伐他汀体内PK/PD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MiR148a/192 转录后调控对PXR-OATP1B1 通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
        2.3.2 miR-148a/192对PXR mRNA3'-UTR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
        2.3.3 构建和评估过表达或抑制表达miR-148a/192的HepG2 细胞模型
        2.3.4 miR-148a/192对HepG2 细胞中PXR表达水平的影响
        2.3.5 miR-148a/192对HepG2 细胞中OATP1B1 表达水平的影响
        2.3.6 miR-148a/192对OATP1B1 表达影响的机制研究
    2.4 小结
    2.5 讨论
第3章 PXR、OATP1B1 基因多态及miR-148a/192 分布与高脂血症的关联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受试者一般资料
        3.3.2 血浆中miR-148a/192 Q-PCR检测法的方法学确证
        3.3.3 人体血浆中miR-148a和 miR-192 表达的分布情况
        3.3.4 PXR、OATP1B1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
A、OATP1B1 388 A>G不同基因间血脂水平比较'>3.3.5 PXR7635 G>A、OATP1B1 388 A>G不同基因间血脂水平比较
    3.4 小结
    3.5 讨论
第4章 基于“miR148a/192-PXR-OATP1B1”通路开展氟伐他汀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PK/PD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患者一般资料和PPK数据库
        4.3.2 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4 小结
    4.5 讨论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MicroRNA 对药物转运体调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化痰祛瘀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研究目的
    2.病例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2.5 病例的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3.研究方案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项目
        3.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 年版》)
        3.5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一般情况比较
        1.1 两组年龄比较
        1.2 两组性别比较
        1.3 两组病程比较
        1.4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5 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
    2.结果比较
        2.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 血脂水平比较
        2.3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2.4 两组血脂疗效比较
        2.5 安全性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流行病学
    2.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
    3.高脂血症的现代医学研究
        3.1 高脂血症的分类
        3.2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
        3.3 高脂血症与CHD的相关性
        3.4 ASCVD危险估评
        3.5 西医治疗
    4.选题依据
    5.选方依据
    6.现代药理研究
    7.疗效评估
        7.1 血脂水平分析
        7.2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7.3 疗效分析
        7.4 安全性分析
第四部分 结语、不足和展望
    1.结语
    2.不足和展望
        2.1 不足
        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高脂血症的中西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4)济阴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肾组织TLR-4信号通路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物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动物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造模
    2.2 标本采集和检测方法
    2.3 HE染色方法
    2.4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对血清LDL-C、HDL-C含量及HDL-C/LDL-C比值的影响
    3.2 济阴颗粒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3 济阴颗粒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肾组织TLR-4、NF-κB P65和TNF-α表达的影响
    3.4 大鼠血清HDL-C/LDL-C与肾脏组织中TLR-4、NF-κB P65及TNF-α表达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5)从痰湿论治脂代谢异常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
3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5 统计方法
6 结果与分析
    6.1 一般情况分析
    6.2 血脂异常的类型比较
    6.3 治疗前血脂情况比较
    6.4 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6.5 治疗前TyG指数比较
    6.6 治疗前体重、BMI比较
    6.7 两组腰围比较
    6.8 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
    6.9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西医对血脂异常的认识
        1.1 血脂异常流行病学
        1.2 血脂异常的认识
        1.3 血脂异常的分类
        1.4 血脂异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5 血脂异常的危害
        1.6 血脂异常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对血脂异常的认识
        2.1 血脂异常的病名
        2.2 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
    3 从痰湿论治血脂异常的依据及选方
    4 现代药理学研究
    5 结论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脂代谢异常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血府逐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胞葬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活血化瘀方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AS的认识
        2 活血化瘀方药防治AS的现状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二、胞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1 胞葬的基本概念
        2 胞葬功能障碍对AS的影响
        3 改善胞葬功能治疗AS应用前景
        4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一、血府逐瘀汤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干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二、血府逐瘀汤对ApoE~(-/-)小鼠AS斑块胞葬作用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基于Wnt-SREBP/HMGR通路研究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血脂的调节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课题资助
第一部分 隔药饼灸对HLP模型兔的效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兔一般情况
        2.2 造模前各组血脂水平比较
        2.3 造模4 周后各组血脂水平比较
        2.4 造模8 周后各组血脂水平比较
        2.5 造模4 周和8 周后各组血脂水平变化
        2.6 干预8 周后各组血脂水平比较
        2.7 干预前后(造模8周后和干预8周后)各组血脂水平变化
    3 讨论
        3.1 动物的筛选与HLP模型制备
        3.2 隔药饼灸对HLP模型兔血脂水平的影响
第二部分 隔药饼灸对Wnt-SREBP/HMGR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兔一般情况
        2. 2 造模前各组血脂水平比较
        2.3 造模8 周后各组血脂水平比较
        2.4 干预8 周后各组血脂水平比较
        2.5 血清中IGF-1, Sp1 蛋白含量比较
        2.6 肝组织HMGR蛋白相对含量比较
        2.7 肝组织SREBP-1c的 mRNA表达量比较
        2.8 肝组织Wnt1的mRNA表达量比较
        2.9 肝组织β -catenin的 mRNA表达量比较
        2.10 心肌组织LRP6的mRNA表达量比较
    3 讨论
第三部分 隔药饼灸对脂质组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PCA得分图
        2.2 PLS-DA得分图
        2.3 差异代谢物分析
    3 讨论
第四部分 全文讨论
    1 HLP的中医研究现状
        1.1 中医对HLP的认识
        1.2 中医治疗HLP的研究概况
        1.3 隔药饼灸对HLP的调脂作用
        1.4 隔药饼灸治疗HLP的处方选穴依据
    2 HLP的现代医学研究
        2.1 现代医学对HLP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治疗HLP的研究概况
    3 通路与脂质组代谢调节HLP血脂水平
        3.1 Wnt信号通路参与HLP形成的多个环节
        3.2 SREBPs:调节脂肪酸与胆固醇的合成
        3.3 HMGR: 催化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他汀类药的靶标
        3.4 脂质组学从系统水平调节HLP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隔药饼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精灵颗粒对高脂血症患者炎症因子及血管形态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1.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药对高脂血症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2.1 高脂血症的概述及流行病学
        2.2 高脂血症病因
        2.3 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
        2.4 高脂血症的分类
        2.5 高脂血症的治疗
    3. 高脂血症与炎症因子
    4. 高脂血症与血管形态功能
        4.1 高脂血症与血管形态功能的变化
        4.2 血管形态功能的检测手段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2.6 分组与治疗方案
        2.7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2.8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血脂情况比较
        3.5 炎症因子结果比较
        3.6 血流变结果比较
        3.7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比较
        3.8 动脉弹性功能结果比较
        3.9 安全性指标监测结果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理论探讨
    2. 精灵颗粒分析
        2.1 组方分析
        2.2 现代药理研究
    3. 临床结果分析
        3.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3.2 血脂变化分析
        3.3 炎症因子变化分析
        3.4 血流变变化分析
        3.5 血管形态功能分析
        3.6 安全性分析
    4. 结论
    5. 问题与展望
        5.1 问题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泽泻饮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章 “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研究
        1. “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源流
        1.1 “心与小肠相表里”的汉语溯源
        1.2 “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经络联系
        1.3 “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生理作用关联性
        1.4 “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病理特点关联性
        1.5 “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的临床应用
        2. “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
        2.1 “肠心轴”学说
        2.2 “肠脑轴”学说
        3. “心与小肠相表里”与泽泻饮治疗AS的关系
        4. 小结
    第二章 肠道菌群代谢物TMAO对AS影响的研究进展
        1. TMAO的产生和代谢
        1.1 产生TMAO的饮食中的主要营养前体
        1.2 产生TMAO的主要微生物群
        2. TMAO与AS的关联性研究
        3. TMAO促进AS形成的机制
        3.1 TMAO与宏观层面的环境改变
        3.2 TMAO与微观层面的血管环境改变
        4. 调控TMAO改善AS的主要方法
        4.1 利用肠道菌群减少TMAO
        4.2 针对TMA转变为TMAO过程的治疗方式
        4.3 中草药及其衍生产品的治疗作用
        5.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泽泻饮对AS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泽泻饮水煎剂主要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
        1. 主要材料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AS模型的建立与泽泻饮的干预效果
        1. 主要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泽泻饮对TMAO及炎症因子的调控机制研究
        1. 主要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泽泻饮对调整AS模型肠道微生态以及的风险因子的研究
        1. 主要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四、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E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网络Meta分析模型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效果[D]. 冯英娜.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MiR-148a/192转录后调控PXR-OATP1B1对氟伐他汀体内PK/PD特征的影响[D]. 靳高凤. 南昌大学, 2021(01)
  • [3]化痰祛瘀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倪晓凤.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4]济阴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肾组织TLR-4信号通路影响[J]. 刘小虎,侯大为,崔延英,李国信,梁茂新,孟莉,甘雨,张旭,乔菊久,丁春晓,赵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11)
  • [5]从痰湿论治脂代谢异常临床研究[D]. 周萍.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血府逐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胞葬作用机制研究[D]. 王曼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基于Wnt-SREBP/HMGR通路研究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血脂的调节机制[D]. 欧阳里知.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8]精灵颗粒对高脂血症患者炎症因子及血管形态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邹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泽泻饮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D]. 朱博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消瘀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J]. 石晓路,翟取,武乾,崔海峰,冯淑怡,黄颖,孙丽华,孙明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01)

标签:;  ;  ;  ;  ;  

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E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