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原发性肺癌的治疗(附5例报告)

双侧原发性肺癌的治疗(附5例报告)

一、同时性双侧原发性肺癌的治疗(附5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姜雪娇[1](2021)在《次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癌的临床特征与远期预后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多原发癌(multipleprimary cancer,MPC)指同一机体的器官组织同时或先后发生不止一个且互相独立的原发恶性肿瘤。肺癌由于其高发生率及死亡率一直以来受到学界广泛重视。然而临床研究中对既往确诊癌症患者再次发生第二原发肺癌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鲜有报道。第二原发肺癌与肺部转移灶,病理性质完全不一致,其治疗手段及临床预后也不同。临床中由于新出现的第二原发肺癌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可能导致医务工作者重视首发癌,而忽略第二原发肺癌的发生,甚至直接误诊成首发癌的肺部转移,造成漏诊误诊。第二原发肺癌的漏诊或误诊,给规范化的临床治疗提出严峻挑战,均会造成患者放弃根治性治疗甚至过度治疗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对其临床特征、风险因素、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等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减少第二原发肺癌的误诊和漏诊,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提高治愈率及改善预后。分析同类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目前已发表的研究大多整理分析了第二原发肺癌的临床特征,并未涉及其远期预后的分析,成为其研究的不足。基于此,我们提出了 72例LCSPM-MPC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从多角度去探究影响其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目的探讨肺癌作为第二原发癌的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形成原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性别、年龄、个人史、肿瘤家族史、时间间隔、首发癌情况(器官分布、病理分期、治疗方式)、第二原发肺癌情况(首次出现时的症状、病灶最大径、淋巴及器官转移情况、TNM分期、病理类型、ki-67、基因突变、治疗方式)及中医证候等因素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及其生存差异,以期提高医务工作者对LCSPM-MPC的认识,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整理中日友好医院2012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诊断标准从中筛选出肺癌作为第二原发癌的多原发癌患者纳入研究。详细采集并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并随访,包括一般情况、病史资料、首发癌相关信息、第二原发肺癌相关信息、中医证候及生存状态。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以中位计数法表示,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对再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性癌各临床指标运用log-rank单因素检验对比组间差异和Cox风险比例模型做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影响LCSPM-MPC预后可能的风险因素,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发病率:中日友好医院2012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共经病理确诊为肺癌2375例,发现LCSPM-MPC患者72例,发生率约为3.03%。2)性别及年龄:全组男性、女性患者各36例,男女发病比例相近。首发癌确诊中位年龄是62岁(19~83岁),平均年龄60.25±12.74岁,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其中男性中位年龄63岁(49~81岁),平均年龄64.38±7.57岁,高峰年龄段60~69岁;女性中位年龄57岁(19~83岁),平均年龄56.11±15.38岁,高峰年龄段为50~69岁,男女在年龄分层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第二原发肺癌确诊中位年龄是69岁(31~90岁),平均年龄66.22±12.21岁,高峰年龄为70~79岁之间。其中男性中位年龄70岁(53~90岁),平均年龄69.55±8.64岁,高峰年龄段为70~79岁;女性中位年龄66岁(31~87岁),平均年龄62.89±14.32岁,高峰年龄段为70~79岁,男女在年龄分层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3)两癌灶间隔时间:同时瘤组(SMPC)占20.83%(15/72),异时瘤组(MMPC)占79.17%(57/72),异时瘤组是同时瘤组的3.8倍。SMPC组中,首癌与第二原发肺癌中位间隔时间是0.5个月(0~5.1个月);MMPC组中,首癌与第二原发肺癌中位间隔时间是77个月(10~304个月)。40例(55.56%)在首发癌确诊后的5年内有发生第二原发肺癌,提示发病高峰时间集中于首发癌后的5年内。4)首发癌发病特点:消化系统30例,乳腺12例,泌尿系统8例,头颈部7例,女性生殖系统6例,淋巴系统4例,血液系统及胸腺各2例,腹膜后副神经1例,其中消化道(25/69,34.72%)及乳腺癌(12/72,16.67%)是首发癌的好发部位,其次是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及妇科系统肿瘤。从性别差异来看,女性乳腺癌最多见(12/36,33.33%),男性胃肠道肿瘤最多见(16/36,44.44%)。从同时异时性来看,MMPC和SMPC患者在首发癌系统及器官分布上无差异。病理类型以实体瘤多见,白血病、淋巴瘤病理类型少见。在首发癌分期方面,超过三分之二的首发癌临床分期为Ⅰ期(51/72,70.83%)。在首癌治疗方式中,84.72%(61/72)行手术治疗,其中76.39%(55/72)例行根治性手术。5)第二原发肺癌发病特点:54.17%(39/72)患者在确诊前无任何不适症状,仅通过常规体检偶然发现;55.56%(40/72)肿瘤最大径小于3cm;48.61%(35/72)患者伴发转移,37.5%(27/72)患者伴发淋巴结转移,30.56%患者(22/72)伴远处转移;50%(36/72))患者临床分期为Ⅰ期;63.89%患者(46/72)肺部病灶位于上叶;超过三分之二的病理类型为腺癌(58/72,80.56%);25%(18/72)患者具有EGFR敏感基因突变;55.56%(40/72)患者 Ki-67 指数<20%;65.28%(47/72)患者行手术治疗,54.17%(39/72)例行根治术。6)中医证候:31.94%(23/72)痰湿证,19.44%(14/72)血瘀证,15.28%(11/72)阴虚证,13.89%(10/72)气郁证,9.72%(7/72)湿热证,6.94%(5/72)阳虚证,2.78%(2/72)气虚证。7)生存情况:72例LCSPM-MPC患者至随访终点时,54.12%仍存活(39/72),45.83%(33/72)已死亡。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time,OS)范围为 12.93~337.37 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OS)为155.2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2/72)、83.33%(60/72)、62.5%(45/72)。8)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对再发癌为肺癌的MPC各项临床指标与生存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方法,结果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包括:性别、冠心病史、同时性或异时性、两癌时间间隔、首发癌年龄、首发癌器官分布(女性特有肿瘤)、首发癌分期、首发癌是否行根治术、第二原发肺癌病灶大小、淋巴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第二原发肺癌TNM分期、第二原发肺癌Ki-67数值、第二原发肺癌根治手术、中医证候(阴虚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经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后显示,性别、间隔时间、阴虚证、首发癌年龄、首发癌行根治术及第二原发肺癌分期对总生存期影响较大(P<0.05)。研究结论1)LCSPM-MPC好发于中老年人,对于消化道肿瘤及乳腺癌患者,在首发癌确诊前5年内出现的肺部新发病灶,临床上需考虑到有第二原发肺癌的可能性,以便早期诊治,争取为患者赢取更大的生存获益。2)LCSPM-MPC患者均存在证候偏颇状态,以痰湿证居多,其次为血瘀、阴虚及气滞证,其中阴虚证患者预后可能较差。3)对LCSPM-MPC患者多项临床指标进行生存分析显示:①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女性患者、无冠心病史、异时瘤组、首发癌灶与第二原发肺癌发病间隔时间>5年、首癌年龄<62岁,首癌及第二原发肺癌分期为Ⅰ-Ⅱ期、首发癌为女性常见肿瘤(乳腺癌和生殖系统肿瘤)、第二原发肺癌病灶<3cm、无淋巴及周围器官组织转移、第二原发肺癌Ki-67数值<20%,首发癌及第二原发肺癌行根治术患者预后较好,生存期显着延长。②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性别、间隔时间、首发癌年龄、首发癌行根治术、第二原发肺癌分期对LCSPM-MPC患者预后的影响更大,其中男性患者、间隔时间小于5年、首发癌年龄≥62岁、首发癌未行根治术及第二原发肺癌为中晚期,死亡风险显着升高。

吴文博,段国辰[2](2021)在《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临床上双原发癌的患者日益增多。乳腺癌和肺癌是女性常见的两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了广大女性的健康。肺脏虽然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然而近年来,临床上乳腺癌患者出现原发肺癌的病例却逐渐增多,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的发生率远比肺癌首发的双原发肺癌和乳腺癌的发生率要高,原发性乳腺癌和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刘怡辰,向卉楠,方志红[3](2020)在《多原发肺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近年来,由于检查手段的进步,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MPLC)的检出率逐渐升高,MPLC是指在同一患者一侧或双侧肺内不同部位,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以诊断时间间隔6个月为界,MPLC分为同时性MPLC(synchronous MPLC, sMPLC)和异时性MPLC (metachronous MPLC

虞桂平,单一波,黄斌,姜格宁[4](2019)在《术前CT引导Hook-wire定位同时性多原发性肺癌的诊疗价值》文中认为目的评估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治疗同时性多原发性肺癌(SMP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2月~2016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SMPLC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留置Hook-wire定位针,并行VATS切除病灶,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方式。统计定位准确率、VATS切除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47例SMPLC患者中,单侧SMPLC患者19例,双侧SMPLC患者28例。CT引导下带钩钢丝定位成功率为100%,定位时间为(34.98±5.95)min。患者定位后发生少量气胸(肺压缩<20%)7例(14.9%),无需处理。定位过程中发生中等量气胸(肺压缩≥20%)4例(8.6%),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对侧气胸2例(4.3%),VATS探查过程中出现少量出血(≤50 m L)2例(4.3%),均未出现进行性血胸,未找到病理标本1例(2.1%),中转开胸手术2例(4.3%)。所有患者均为未发现定位针移位和脱落。结论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准确、安全、并发症少,对SMPLC的VATS诊治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李小兵,吴冠文,王长喜[5](2017)在《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多原发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5例诊断为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肿瘤不同的生长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均行一期胸腔镜手术:无手术死亡;慢性胸腔积液l例,治愈。结论多原发肺癌的治疗主要还是采取手术切除,其前提是最大限度的保证肺功能;胸腔镜手术为同期多肺叶手术提供更大可能。

陈彪[6](2017)在《多原发肺癌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是原发性肺癌中的一种少见类型,但近年临床检出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本研究对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MPLC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多原发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参照Martini-Melamed诊断标准,对21例MPL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组的21例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全肺切除1例,肺叶切除联合肺段切除1例,肺叶切除联合楔形切除10例,肺叶联合肺叶切除6例,联合肺段切除3例,系统性淋巴结清扫18例,淋巴结采样3例。结果:21例患者中多原发肺癌4例,双原发肺癌17例。同时性MPLC15例,异时性MPLC6例。手术方式以肺叶切除为主(67.4%,31/46),病灶好发于右上叶(39.1%,18/46),病理以腺癌多见(78.3%,36/46),其次为鳞癌(21.7%,10/46)。腺癌中以乳头状为主的病理亚型较多见(55.6%,20/36)。分期以I期为主(90.5%,19/21)。组织病理类型相同的MPLC比例(71.4%,15/21)高于不同病理类型(28.6%,6/21),其中腺癌-腺癌多见(86.7%,13/15)。病灶位于同侧同一肺叶者4例(19.0%),同侧不同肺叶者5例(23.8%),位于双侧肺者12例(57.1%)。13例腺癌-腺癌患者中,对4例行病灶驱动基因检测,均呈现不同基因位点的突变。结论:MPLC病灶好发于右上叶,病理以乳头状为主的腺癌多见。对分子基因标志物的检测对于多原发肺癌的诊断有较大帮助。行同期或分期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可能为多原发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何萍,顾霞,关玉宝,姚广裕,林云恩,何建行[7](2013)在《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37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2005-01-01-2011-12-30经手术切除2 284例原发性肺癌,筛选其中经临床、病理及影像诊断为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37例。对年龄、性别、吸烟状态、临床分期及肿瘤数目、位置和大小等变量与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预后的关系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检验。结果: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占同期肺癌的1.62%(37/2 284),中位年龄60岁。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相同病理类型者占86.49%(32/37)。病理类型相同者诊断需在多个癌灶见到原位癌区域;影像表现为肿块边缘不光整,分叶状,有毛刺征。术后3年生存率78.38%,临床分期与预后相关,肿瘤最大径≤3cm与>3cm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较低,多为腺癌,相同病理类型者需结合病理及影像与肺内转移瘤鉴别。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肿瘤最大径≤3cm、pT1、pN0者预后较好。

郏琴,孙依萍,蔡蓉,孙晋渊[8](2012)在《肺内同时性多原发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总结5例肺内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同时性多原发肺癌5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内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发生率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住院同期肺癌的0.21%;其中男4例,女1例;发病年龄为44~75岁,平均年龄为60.2岁。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4例双侧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患者分期进行手术治疗,病灶较大的一侧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病灶较小的一侧1个月后行胸腔镜肺叶或病灶楔形切除术。对1例肺内同侧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行同期手术。5例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心肺并发症。5例患者均随访3年,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0.0%(4/5)和60.0%(3/5)。结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医患对肺多原发癌认识的不断增强,其早期诊断和检出率不断提高,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使肺内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

崔京京[9](2012)在《多原发性肺癌病例报告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提高对多原发性肺癌的发生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认识。资料和方法:报告1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多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中国期刊全文数掘库及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收录发表的64例多原发性肺癌的报道进行病例分析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多原发性肺癌是胸外科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约占已诊断肺癌的1%-10%,双原发性肺癌最常见,病理类型以鳞癌-鳞癌,鳞癌-腺癌为多见。高发病人群为中老年男性,吸烟、放化疗、肿瘤家族史等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多原发性肺癌的发生是区域性癌化的结果。其中p53抑癌基因在多原发性肺癌的“区域性癌化”理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吸烟等致癌因素的持续作用,引起肺脏的气道上皮中基因发生突变,上皮中p53等位基因中一个位点先发生突变,而且在肺癌发生中启动最早,使肺多个中心同时具有肿瘤发生的区域性癌素质,当等位基因均发生突变后导致上皮细胞增殖异常及细胞凋亡障碍。在肿瘤进展中由于调控机理的紊乱,可以依次发生其它原癌基因突变或激活,因此在早起肺癌治疗后,再次发生第二原发癌的比例较高。临床上无明显特异性,与单发性肺癌相似。其中早期常见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闷、胸痛等;晚期可侵犯压迫邻近组织、器官或发生远传转移,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目前临床上常用Martini和Melamed提出的诊断标准,但术前依此确诊较困难,主要靠术后病理,一小部分患者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确诊。同时性多原发性肺癌同肺内转移灶以及异时性多原发性肺癌与单发肺癌术后的复发癌鉴别较困难。目前尚无多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指南,但因其多发癌灶均为原发性肺癌,理论上治疗原则应同单发性肺癌,仍以首选手术治疗为主,并辅以放疗治疗、化疗治疗、靶向治疗、中医中药及免疫治疗等保守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对于无手术指征者或不愿手术的患者应选用保守治疗方法来控制病情,但效果较差。结论:多原发性肺癌临床上相对少见,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多原发性肺癌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其虽有诊断标准,但临床上与肺部的转移癌或复发癌的鉴别困难,特别是组织类型相同者。多原发性肺癌没有独立的治疗指南,目前临床上的治疗多同单发性肺癌相一致。多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尚有许多臻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诊断及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万斌,马红映,邓在春[10](2010)在《双侧同时肺癌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双侧同时多发性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例双侧同时多发性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4例双侧肺癌均为重度吸烟者,以咳嗽伴痰中带血为主,影像学以中央型肺癌及阻塞性肺炎为主,纤支镜下均见双侧支气管内的新生物,病理学主要为鳞癌,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与一般中央型肺癌相似。结论双侧同时多发性肺癌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与一般中央型肺癌相似,惟纤支镜下见双侧支气管内的新生物。

二、同时性双侧原发性肺癌的治疗(附5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时性双侧原发性肺癌的治疗(附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次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癌的临床特征与远期预后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多原发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 多原发癌的发病率
    2. 多原发癌的临床特征
        2.1 性别及发病年龄
        2.2 癌肿的发病间隔
        2.3 发病部位
    3 多原发癌的形成原因及危险因素
        3.1 多原发癌的现代医学认识
        3.2 多原发癌的中医学认识
    4. 多原发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 多原发癌的治疗
        5.1 多原发癌的现代医学治疗
        5.2 多原发癌的中医治疗
    6. 多原发癌的预后
    7.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次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癌的临床特征与远期预后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
    1. 病历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纳排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指标
        2.2 随访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临床资料
        3.2 生存情况
        3.3 生存分析
    4. 讨论
        1. 发病率
        2. 形成原因
        3. 临床特征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治疗
        6 预后
        7. 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
        8.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复合癌概念
2 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流行病学特征
3 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4 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的诊断
5 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的治疗
6 小结与展望
作者贡献:

(3)多原发肺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PLC的发病情况
2 MPLC的临床诊断标准
3 MPLC的发病机制
4 MPLC的鉴别诊断
5 MPLC的治疗
6 MPLC的预后
7 小结与展望

(4)术前CT引导Hook-wire定位同时性多原发性肺癌的诊疗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科
    1.1 一般资料:
    1.2 发病部位:
    1.3 手术方法:
    1.4 结果:
2 讨论

(6)多原发肺癌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情况
    2.2 病灶位置分布
    2.3 病理类型
    2.4 多原发肺腺癌的手术治疗
    2.5 多原发肺腺癌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
    2.6 淋巴结转移情况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37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特点
    3.2 病理类型
    3.3 分期及预后

(8)肺内同时性多原发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二、发病部位
    三、发现方式
    四、病理诊断
结 果
讨 论
    一、发病率及好发部位
    二、高危人群
    三、诊断
    四、治疗及预后

(9)多原发性肺癌病例报告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病例报告
文献复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同时性双侧原发性肺癌的治疗(附5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次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癌的临床特征与远期预后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D]. 姜雪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临床研究进展[J]. 吴文博,段国辰. 肿瘤防治研究, 2021(04)
  • [3]多原发肺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 刘怡辰,向卉楠,方志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9)
  • [4]术前CT引导Hook-wire定位同时性多原发性肺癌的诊疗价值[J]. 虞桂平,单一波,黄斌,姜格宁. 中国医药导报, 2019(11)
  • [5]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J]. 李小兵,吴冠文,王长喜. 浙江创伤外科, 2017(02)
  • [6]多原发肺癌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D]. 陈彪. 重庆医科大学, 2017(01)
  • [7]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37例临床病理分析[J]. 何萍,顾霞,关玉宝,姚广裕,林云恩,何建行.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3(05)
  • [8]肺内同时性多原发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 郏琴,孙依萍,蔡蓉,孙晋渊.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06)
  • [9]多原发性肺癌病例报告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D]. 崔京京. 山东大学, 2012(01)
  • [10]双侧同时肺癌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万斌,马红映,邓在春. 临床肺科杂志, 2010(10)

标签:;  ;  ;  ;  ;  

双侧原发性肺癌的治疗(附5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