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馆学第一定律看我校外文期刊工作

从图书馆学第一定律看我校外文期刊工作

一、从图书馆学第一定律看我院外文期刊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赵婕[1](2021)在《江西省图书情报领域发展分析:研究规模、质量、力量与主题的发展变迁》文中研究说明

柯玉宏[2](2020)在《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表明文化建设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及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诸多问题,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文化作为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关乎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和民族自信。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社会的文化氛围逐步达到了高潮,而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是全民阅读的重要主体,更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文化机构,在文化传承、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实现文化强国战略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公共图书馆理应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精准化、高效率的服务。本研究首先从选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展开讨论,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数据库及网络信息,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介绍方法和研究思路。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立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公共政策分析模型理论,分析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理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政策现状、实践举措,从服务现状找出政策本身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从问题视角出发,多角度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对策的建议举措,以保证服务的高效化。研究表明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中除了执行常规功能,还应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启迪民智,促进学习型社会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对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素养、营造全民学习氛围、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未来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以文化强国战略为指导原则,对内增强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自信,对外通过发展文化产业链,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此来促进国家、社会及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为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王安萌[3](2018)在《社群信息学视域下信息与通讯技术对果农的影响研究 ——以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信息与通讯技术逐渐进入到广大农村地区中,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引入既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享受到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便捷,也提供了更多增加收入、战胜贫穷、自我赋权的机会。但是,由于先赋条件、教育层次、社会制度结构或其他原因,农民群体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农村地区的贫富差异愈加明显,阻碍了地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步伐。社群信息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主要关注信息与通讯技术与社群内、社群间的互动,期待能够通过信息与通讯技术使社群获取信息的条件和方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增强数字弱势群体、边缘化群体等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群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公平。在研究对象方面,国内外均有针对农民或农村进行研究的社群信息学研究成果。而果农作为实际存在的一个独特群体,与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关联带来了其生活与社区发展的各方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果农这一特定群体的研究,旨在呈现果农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状况,提出影响果农使用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研究框架,并通过个案来呈现。由于心理影响行为,行为影响成效,而成效又会对心理产生影响,三者环环相扣,因而了解了信息与通讯技术的使用给果农的心理、行为、成效各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从而从宏观到微观,从社会、社区以及个体层面出发提出促进信息与通讯技术对果农产生积极影响的措施,如社会层面建立农村信息化法律法规,注重立法与监督;社区层面完善农村社区信息系统建设;个体层面有意识地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建设自我能力。使得更好地发挥信息与通讯技术的作用,为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陈一[4](2017)在《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信息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既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导致全球图书馆业态都发生剧烈的变化。为了应对新型环境与保持图书馆传统价值,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图书馆共同趋势。但转型进程中伴随着经济、政策、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又被理论和实践所忽略,这就使得图书馆转型也伴随着风险,乃至灾难的发生。本文认为,为了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系统梳理我国图书馆转型实践,科学认识转型中存在的风险,及时识别并治理风险,防止转型灾难。论文结合组织发展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图书馆发展理论以及不确定性理论展开研究,使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语义强度分析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社会发展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使图书馆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而图书馆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又使得在转型过程中又必定会伴随着不确定性,“发展与不确定性”矛盾推动风险演化。通过梳理我国图书馆转型现状,确定转型风险测度,找出其中的风险来源。通过对图书馆从业人员对图书馆转型风险的认知调查,以及对风险因素的多维度分析,总结出图书馆转型风险的主要特征。研究重点在于凝练出我国图书馆转型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构建图书馆转型风险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将“馆员”作为一个变量纳入到风险演化体系中。探索构建治理手段专业、合法,风险控制有效、高效的图书馆转型风险迁移路径。为探索我国图书馆转型方向,规避图书馆转型风险提供参考。本研究一共分为9章:第1章为文献综述。论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图书馆转型研究现状。调研发现,国内外有关图书馆转型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而且研究轨迹比较类似。从宏观上讨论信息环境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冲击,分析图书馆转型的社会价值,到探索具体的转型策略,以及对一些典型转型案例的探讨。关于转型中的风险问题,国内外学者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忽略。第2章阐述了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图书馆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距离全面满足用户信息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通过转型来适应新常态、新业态。在服务经济增长、国民素质提升、文化强国、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社会发展对图书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图书馆在投资、人口数量与结构、人力资源与技术、其他行业竞争以及内部治理方面还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通过转型,使得图书馆优化工作流程,节约运作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论文将我国图书馆转型主要归纳为:服务模式转型、业务流程转型以及组织结构转型。第3章确立了图书馆转型风险测度并分析了转型风险来源。论文通过转型效率、转型成本、转型效益以及转型文化来测度风险。从服务模式转型、业务流程转型以及组织结构转型三个角度总结了转型实践中的遇到的不确定性,其中涉及图书馆经费、人力、法律、价值定位等各个层面。第4章筛选了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因素。论文利用系统性、完整性、重要性原则进行风险因素筛选。在参考国际组织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对国内图书馆转型现状的梳理,对各类转型中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归纳,同时根据各社交媒体平台关注用户的留言反馈,留意媒体的相关报道。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包含图书馆业务、战略、财务、人才、法律、运营、技术、价值等在内的40种风险因素。并就这40项风险因素,向业内人士展开意见征询。采用因子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降维处理,最终将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归纳为运营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价值风险6个类别,共29项风险因素。第5章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图书馆业内人士对转型风险的认知。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测度图书馆业内人士对转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感知。研究发现,业内人士对图书馆转型风险整体认知水平较为一致,绝大多数的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发生后产生的后果均值都在3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在转型过程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但对风险发生后带来的后果认识并不十分明晰。论文基于不同的图书馆性质,受调查者不同的职业层级、职业背景以及图书馆不同的发展水平4个角度分析业内人士对转型风险的认知差异,并从主观-客观、行业内-行业外、领导-管理这3个维度,6类属性对转型风险进行多维分析,从而更全面的认识风险本质。第6章总结了我国图书馆转型的主要风险。其中包括环境风险:用户逐渐远离图书馆,商业性信息服务竞争;运营风险:业务流程改变,领导力挑战,人力资源短缺;财务风险:投资保障不足,财政投资的可持续性不够,社会力量投资热情不高;法律风险:图书馆法律地位模糊,图书馆忽略责任与义务,图书馆特权政策缺失;技术风险:技术采纳迟缓,技术融合不佳;价值风险:图书馆价值社会可视性,传统服务弱化。第7章归纳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演化规律。论文发现,图书馆转型风险具有普遍性、可预知性和可变性。图书馆为巩固社会地位,提升社会价值,转型成为必然,而同时,业态环境中资本的投入水平、持续保障能力;新信息技术的更迭;法律政策的支撑水平等诸多不确定性又可能制约转型进展,可能给图书馆转型带来风险。发展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都必然存在,“发展与不确定性”这对矛盾相互作用,导致转型过程产生风险。同时,图书馆员和用户的感知差异对风险产生“催化”作用,可能共同推动风险向纵深演进。第8章探讨了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治理策略。在坚持风险识别前瞻性、风险管理专业化、风险迁移合法性以及风险治理社会化的原则的基础上,论文提出通过环境洞察把控风险,优化治理迁移风险,业务创新降低风险,制度建设规避风险。第9章为总结与展望,梳理全文研究结论,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提出展望。

牟象禹[5](2017)在《单篇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为例》文中认为单篇论文质量评价是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一环,而具体的量化指标选择在目前的学术界却是百家争鸣、尚无完美答案。其中,“被引频次”不仅本身是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也是其他所有量化指标都会用到的一个参数。目前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两极化严重,大量的被引频次集中在少数的文章上,剩余的大量论文被引频次却非常低。有众多的学者对此现象做了研究,揭示出了很多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然而众说纷纭,影响因素多且杂乱,甚至不同学者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反。那么,这些研究结果的“乱象”背后是否存在一个客观的“真实”?这些影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着特定的关系?是否有着更深层次的基础因子影响着这些影响因素?本文选用2005-2015年间国内图书情报领域CSSCI的18种期刊上刊发的55720篇论文为数据集,从中随机抽样600篇作为样本,对文章特征、作者特征、引文特征三大类共47个融合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特色的特征进行了编码。之后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探究以上因素对论文被引频次的真实影响,并将其中影响力大的27个特征认定为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文章特征、作者特征、引文特征三大类特征的类内相关性分析以及它们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众多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最终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了三个基础因子:作者声望,参考文献,工作单位,三者权重分别是0.51,0.33,0.16。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单篇论文的众多特征对被引频次的影响,并探究了其相互关系,提取出了以上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因子,为国内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以后的被引频次预测、基础因子研究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能够帮助学者们更早的判断论文的优劣,更快的发现高质量的学术成果,甚至能够对于学者如何提高自身学术论文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研究用到的数据处理分析软件有PHP 5.2.3、MySQL 5.0.45、SPSS 22.0和Excel 2016。

刘伟[6](2016)在《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军事医学信息资源是军事医学研究的信息支撑,资源建设直接关系军事医学的发展。军事医学属高度交叉学科,资源界域模糊、数量巨大,准确搜集军事医学的核心和特色资源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因此,加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研究,不断提高军事医学核心高质量资源比例,提升馆藏的用户需求满足率和效费比,保证军事医学馆藏能够满足军事医学的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为6章,探索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专门方法,提出了基于军事医学科研机构搜集军事医学核心资源的方法,为军事医学特色资源建设提供了方法路径;建立了规范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构建了基于资源需求度、质量、使用成本的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提出了建立在文献分析和知识挖掘上的多维多角度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提供了基于文献情报挖掘的辅助决策支持。第一章是现状和问题研究,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指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采购经费严重不足、用户信息需求满足度有待提高、特色资源有待突出、优化流程有待规范等问题;调研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现有措施;探讨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逻辑需求。第二章是理论和方法研究,论述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和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概念,梳理了信息资源优化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总结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信息资源优化理论和方法中适用于军事医学领域的部分;借鉴领域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军事医学科研机构进行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专门方法;通过军事医学科研机构关键词拓展检索,利用语义分析和专家咨询法,系统搜集了军事医学科研机构,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专门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第三章系统分析研究,明确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要素及要素关系,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的知识演化;从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三个角度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结构;探析了军事医学环境、信息科技环境、经济环境、信息资源环境等系统环境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影响;总结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功能,包括满足军事医学的信息需求、促进军事医学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促进军事医学科研投入的经济效益发挥;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系统特征。第四章是策略研究,明确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目标,将其分解为环境目标、政策性目标、技术性目标、经济性目标、时间性目标;提出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应遵循系统性、可行性、针对性、经济性原则;借鉴已有的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评价模型、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企业产品战略决策模型,选择适用于军事医学资源评价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制定了从信息资源评价到优化效果评估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第五章是实证研究,以外文期刊及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研究对象,选择Web of Science作为来源数据库,按照制定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选用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验证了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的实用性以及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的科学性。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讨论。主要研究结论:一是研究了适用于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和方法,二是进行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策略研究,三是进行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实证研究。本研究的创新点:一是探索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专门方法,二是建立了基于量化分析的资源优化流程,三是构建了军事医学馆藏评价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四是构建了多维多角度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实践尚待解决的问题:资源评价和遴选模型有待实践检验和完善,欲新订资源遴选途径需要进一步拓展,资源综合评价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细化。

张真[7](2016)在《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图书馆的教育服务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封建社会对统治阶级人才的培养,到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劳动大众技能知识的普及,以及现代社会图书馆成为了公民终身教育学习的场所。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文献信息中心,为读者提供便捷、精准的服务是其工作的核心与最终目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普及应用,改变了信息的载体形态、传播途径、管理方式,同时也改变了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及阅读方式。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和多元化。数字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问题:(1)读者到馆率减少,纸质文献利用率降低:(2)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薄弱,缺乏读者阅读行为了解;(3)图书馆数字资源格式单一,信息接入不完善等。本文从教育管理及教育信息技术的角度,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及深度访谈法针对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提升策略:(1)树立“泛在图书馆”理念,建设图书馆知识服务云;(2)挖掘读者行为数据,深度开发文献资源;(3)搭建移动开放平台,增强嵌入推送服务。以拓展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提供文献信息保障,为高等教育教学及科研服务。

宋卫红[8](2015)在《图书馆转换服务方式的思考和几点建议——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文章简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转换服务方式的几点建议,采取对资源的宣传与推介、建立学科馆员小组制度、解决远程访问问题、实施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等措施,提高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

严真[9](2014)在《2014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总目录》文中提出

徐旭[10](2014)在《民国保守主义的新文化异托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从反思现代化的角度出发,重新界定中国保守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首次明确地提出民国保守主义的概念,从而为中国保守主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在研究过程中,本论文首次从被绝大多数研究者所忽略的副文本的角度切入民国保守主义,从而为中国保守主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方面,本论文又首次在宏观上、整体上综合运用了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尤其是运用福柯的异托邦理论对民国保守主义进行跨学科研究,从而为中国保守主义的研究开启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福柯曾在多种场合、多种论着作中阐释其异托邦理论,从中可以抽象出异托邦多种多样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与民国保守主义者表现出的如何取舍中西文化以重构新文化而实现其救亡图存宏愿的思想文化主张存在着诸多契合之处。民国保守主义者对新文化的阐发,从宏观上看就是建构了一个新文化异托邦,而这个新文化异托邦在微观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又使其可分别被称为危机异托邦、监视异托邦、调适异托邦以及补偿异托邦。论文第一章基于危机异托邦的特点而展开论述,即结合异托邦所天然具有的危机意识或灾难色彩阐释民国保守主义者在建构新文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忧国忧民之心。民国保守主义者的新文化建构固然始于他们对现代化——尤其是西方化的反思,但他们阐释其思想文化主张的第一步则始于绘制一个充满忧患和危机的社会图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然充分暴露西方文化之弊端而传统文化的价值又一直被埋没的情况下,民国保守主义者为崇尚西化之风和贬抑传统之潮而忧心忡忡。最为重要的是,崇尚西化之风与贬抑传统之潮双双加剧了伦理失范和道德沦丧,而这显然有碍于救亡图存。客观而言,民国保守主义者绘制的社会图景颇具“过虑”成份,像现实又不完全现实,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充满忧患的异托邦。论文第二章、第三章分别基于监视异托邦的特点和调适异托邦的特点而展开论述。前者结合了异托邦有限度地对外开放的特点,后者则结合了异托邦注重保持自身特有属性而又顺应时势的特点。二者分别阐释了民国保守主义者在建构新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实事求是地反思西方文化、反省传统文化的评判态度和以应时需地借鉴西方文化、延续传统文化的取舍原则。在评判、取舍西方文化方面,民国保守主义者既批判西化的思想行为所存在的误区,又重新阐释西方文化的真正价值之所在,进一步拓展国人所认知的西方文化的外延,并积极取其所急需的内容,同时刻意舍弃或遮蔽其所不需要的内容。因之,民国保守主义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是既不排斥也非来者不拒,从而使其建构的异托邦时刻监视着西方文化进入中国。至于在评判、取舍传统文化方面,民国保守主义者在纠正时人刻意误读并刻意贬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还原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真义,大力倡导承继或延续传统文化——尤指传统的伦理道德。民国保守主义者对传统文化的倡导侧重于揭示其应时对景的价值意义,从而使其建构的异托邦表现出一种顺应时势而又契合时势的调适性特征。其实,监视异托邦对西方文化的取舍以及调适异托邦对传统文化的抉择是民国保守主义者所建构的新文化异托邦的一体之两面,其最终的走向则是建构和合中西文化的新文化以引导中国摆脱救亡图存之困境。这种新文化既比照着纯粹意义上的西方文化,又比照着纯粹意义上的传统文化,从而在对比之中呈现自己的优势或裨补自己的缺陷。但是,民国保守主义者建构新文化的主要目的不是展现传统文化的优越性,而是借鉴他者文化并改造传统文化以促进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所以,论文第四章基于补偿异托邦的特征而展开论述,即结合异托邦往往比照着现实空间污浊不堪或混乱无序的特点,侧重于阐发民国保守主义者和合中西文化以重构新文化的崇高理想,同时展现民国保守主义者对不同的西方形象的想象性描写。通过论述民国保守主义副文本中的异托邦建构,本论文揭示出民国保守主义者在保守的外衣下所潜藏着的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爱国思想。民国保守主义者其实并不保守,而这种不保守一方面表现为民国保守主义者倡导延续的传统文化是改良后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传统文化而非一成不变的完全意义上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民国保守主义者虽极力反对全盘西化的观点却并不排斥有选择、有限度地吸收确实具有借鉴意义的西方文化。可以说,民国保守主义者极为敏锐地意识到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腐蚀和侵害,同时又极具前瞻性地预见到建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之,民国保守主义者所建构的新文化异托邦有助于唤起或重申国人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以及隐藏于二者之后的国际竞争意识。

二、从图书馆学第一定律看我院外文期刊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图书馆学第一定律看我院外文期刊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2)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重难点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的重难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4.1 实证分析法
        1.4.2 文献分析法
        1.4.3 比较分析法
    1.5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5.1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必要性
        1.5.2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可行性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进城务工人员概述
        2.1.2 公共图书馆概述
        2.1.3 公共图书馆政策法规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2.2 新公共文化服务理论
        2.2.3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第3章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政策梳理及实践举措
    3.1 公共图书馆政策梳理
        3.1.1 做好新形势下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服务政策
        3.1.2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需求政策
        3.1.3 公共图书馆应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
    3.2 实践举措
        3.2.1 为进城务工人员阅读采取“特殊廉价”措施
        3.2.2 为进城务工人员调整阅读时间或送书上门
        3.2.3 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特殊的服务区
    3.3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现有政策梳理
        3.3.1 坚持为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服务的政策
        3.3.2 坚持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信息化服务的政策
        3.3.3 坚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政策
    3.4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重大举措
        3.4.1 多形式线下活动
        3.4.2 打造特色品牌“重庆市农民工服务联盟”
        3.4.3 紧跟时代创新服务
    3.5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实践成效
        3.5.1 构建网络化服务阵地
        3.5.2 坚持减少过程程序
        3.5.3 多元化服务方式
        3.5.4 持续保障发展动力
第4章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问卷调查与访谈
        4.1.1 问卷设计与抽样
        4.1.2 访谈
        4.1.3 数据整理
        4.1.4 问卷与访谈分析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资源整合的特色性服务不够
        4.2.2 数据运用服务不充分
        4.2.3 服务政策宣传普及不够
        4.2.4 图书管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不足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
        4.3.1 服务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4.3.2 内部管理的机制不健全
        4.3.3 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落后
        4.3.4 服务管理队伍建设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第5章 加强和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财政支持
        5.1.1 完善图书馆法,增强依法服务意识
        5.1.2 明确各级公共图书馆职责
        5.1.3 优化发展持续动力保障
    5.2 创新服务平台,提升馆员素质
        5.2.1 促进公共图书馆联盟创新
        5.2.2 建构一站式服务模式
        5.2.3 提升馆员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
    5.3 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宣传力度
        5.3.1 多方式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阅读、学习
        5.3.2 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5.3.3 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5.3.4 多形式扩大宣传面
    5.4 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
        5.4.1 搭上5G快车
        5.4.2 提供移动阅读新方式
        5.4.3 创新数字化文化服务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进城务工人员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政策的情况调查
    附录二:图书馆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社群信息学视域下信息与通讯技术对果农的影响研究 ——以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总结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群信息学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相关概念
        (一)社群信息学
        (二)社群与社区
        (三)数字鸿沟
    二、相关理论
        (一)信息公平理论
        (二)社会资本理论
    三、果农社群与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利用
        (一)果农社群的特点分析
        (二)果农利用信息的特点
        (三)研究信息与通讯技术对果农影响的意义
    四、信息与通讯技术对果农的影响框架构建
        (一)心理
        (二)行为
        (三)成效
第三章 实证调研报告与分析
    一、实证调研概述
        (一)实证调研思路
        (二)样本选择
        (三)实证调研路线
    二、调研准备与调研设计
        (一)果农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社区分析
        (二)问卷调查
        (三)访谈
    三、实证调研情况总结与结果分析
        (一)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与利用现状
        (二)信息与通讯技术利用情境
第四章 信息与通讯技术对果农的影响
    一、心理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二、行为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三、成效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第五章 促进信息与通讯技术对果农产生积极影响的措施
    一、社会层面
        (一)建立农村信息化法律法规,注重立法与监督
        (二)增加财政投入,夯实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设可行的弱势群体信息需求诉求渠道
        (四)发挥社会公益组织作用,多元力量促进数字公平
    二、社区层面
        (一)完善农村社区信息系统建设
        (二)重视农村信息技术培训
        (三)社区组织应发挥协助、引导作用
        (四)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凝炼社区核心能力,促进社区发展
    三、个体
        (一)积极参加信息与通讯技术培训
        (二)有意识地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建设自我能力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提升信息技能
        (四)理性地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
第六章 结语
附录1
附录2 访谈清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选题意义
    0.2 相关术语界定
        0.2.1 图书馆转型
        0.2.2 不确定性和风险
        0.2.3 风险治理
    0.3 理论基础
        0.3.1 组织发展理论
        0.3.2 社会认同理论
        0.3.3 图书馆发展理论
        0.3.4 不确定性理论
    0.4 研究目标、方法与内容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方法
        0.4.3 研究内容
    0.5 研究创新点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图书馆转型研究
        1.1.1 图书馆转型的社会价值
        1.1.2 图书馆转型具体策略
        1.1.3 图书馆转型典型案例分析
        1.1.4 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
    1.2 国内图书馆转型研究
        1.2.1 图书馆转型的社会价值
        1.2.2 图书馆转型的具体策略
        1.2.3 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
    1.3 研究评论
2 我国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
    2.1 图书馆发展转型动力考察
        2.1.1 图书馆通过转型适应新常态
        2.1.2 图书馆通过转型适应新业态
    2.2 社会发展对图书馆的新要求
        2.2.1 图书馆服务经济增长
        2.2.2 图书馆服务国民素质提升
        2.2.3 图书馆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2.2.4 图书馆服务社会建设
        2.2.5 图书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2.3 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2.3.1 投资与预算
        2.3.2 人口数量与结构
        2.3.3 人力资源
        2.3.4 信息技术
        2.3.5 其他行业的竞争
        2.3.6 图书馆内部治理
    2.4 我国图书馆转型实践
        2.4.1 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
        2.4.2 图书馆业务流程转型
        2.4.3 图书馆组织结构转型
3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测度与来源
    3.1 风险测度
        3.1.1 转型效率
        3.1.2 转型成本
        3.1.3 转型效益
        3.1.4 转型文化
    3.2 风险来源
        3.2.1 服务模式转型风险
        3.2.2 业务流程转型风险
        3.2.3 组织结构转型风险
4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因素筛选
    4.1 识别原则
        4.1.1 系统性
        4.1.2 完整性
        4.1.3 重要性
    4.2 风险因素筛选过程
        4.2.1 国际组织的调查
        4.2.2 图书馆观察
        4.2.3 意见征询
5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认知调查
    5.1 总体认知
        5.1.1 风险发生可能性认知
        5.1.2 风险产生后果认知
        5.1.3 风险因素测评
    5.2 风险认知差异
        5.2.1 图书馆性质
        5.2.2 图书馆职业层级
        5.2.3 图书馆职业背景
        5.2.4 图书馆发展水平
    5.3 多维分析
        5.3.1 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
        5.3.2 领导风险与管理风险
        5.3.3 行业内风险与行业外风险
6 我国图书馆转型的主要风险
    6.1 环境风险
        6.1.1 用户逐渐远离图书馆
        6.1.2 商业性信息服务竞争
    6.2 运营风险
        6.2.1 业务流程改变
        6.2.2 领导力挑战
        6.2.3 人力资源短缺
    6.3 财务风险
        6.3.1 投资保障不足
        6.3.2 财政投资的可持续性不够
        6.3.3 社会力量投资热情不高
    6.4 法律风险
        6.4.1 图书馆法律地位模糊
        6.4.2 图书馆忽略责任与义务
        6.4.3 图书馆特权政策缺失
    6.5 技术风险
        6.5.1 技术采纳迟缓
        6.5.2 技术融合不佳
    6.6 价值风险
        6.6.1 图书馆价值社会可视性
        6.6.2 传统服务弱化
7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演化
    7.1 图书馆转型风险特征
        7.1.1 普遍性
        7.1.2 可预知性
        7.1.3 可变性
    7.2 图书馆转型风险演化规律
        7.2.1 演化路径
        7.2.2 演化模型
        7.2.3 转型风险函数
8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治理
    8.1 图书馆转型风险治理原则
        8.1.1 风险识别前瞻性
        8.1.2 风险管理专业化
        8.1.3 风险迁移合法性
        8.1.4 风险治理社会化
    8.2 图书馆转型风险治理策略
        8.2.1 环境洞察把控风险
        8.2.2 优化治理迁移风险
        8.2.3 业务创新降低风险
        8.2.4 制度建设规避风险
9 研究结论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5)单篇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学术评价基础
        2.1.2 被引频次影响因素
        2.1.3 被引频次预测模型
    2.2 国内文献综述
3 研究过程
    3.1 研究过程流程图
    3.2 实验准备阶段
        3.2.1 数据收集
        3.2.2 抽样
        3.2.3 特征编码
        3.2.4 数据清洗
        3.2.5 数据量化
4 分析结果
    4.1 数据描述
    4.2 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
    4.3 特征数据计算量化分析
        4.3.1 文献类型
        4.3.2 学科分类
        4.3.3 基金类型
        4.3.4 作者间是否存在跨地域、跨学科合作
        4.3.5 性别
        4.3.6 单位层次
        4.3.7 作者毕业院校层次
        4.3.8 学科出身
        4.3.9 学历
        4.3.10 职业
        4.3.11 职称
        4.3.12 ANOVA分析
        4.3.13 小结
    4.4 相关性分析
        4.4.1 被引频次影响因素分析
        4.4.2 类内特征相关性分析
        4.4.3 文章特征与作者特征分析
        4.4.4 文章特征与引文特征分析
        4.4.5 作者特征与引文特征分析
    4.5 主成分分析
5 结语
    5.1 结论
    5.2 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期刊影响因子分数对照表(部分)
    附录2: 中文期刊影响因子分数对照表(部分)
    附录3: 单篇论文被引频次与影响因素相关性表
    附录4: 文章特征与作者特征相关性矩阵
    附录5: 文章特征与引文特征相关性矩阵
    附录6: 作者特征与引文特征相关性矩阵
致谢

(6)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0.3 研究的主要内容
    0.4 技术路线
    0.5 研究方法
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优化需求分析
    1.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1.1.1 国外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1.1.2 国内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1.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2.1 采购经费严重不足
        1.2.2 用户信息需求满足度有待提高
        1.2.3 特色资源有待进一步突出
        1.2.4 信息资源组织和揭示有待深化
        1.2.5 信息资源优化管理有待加强
    1.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传统措施
        1.3.1 用户调研
        1.3.2 共建共享
        1.3.3 资源评价
        1.3.4 出版信息调研
        1.3.5 存在的问题
    1.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逻辑需求
        1.4.1 顺应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
        1.4.2 满足军事医学的信息需求
    1.5 小结
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2.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概念辨析与界定
        2.1.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
        2.1.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
    2.2 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的研究现状
    2.3 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
        2.3.1 基于读者的优化理论
        2.3.2 基于资源的优化理论
        2.3.3 基于计量学的优化理论
    2.4 信息资源优化的方法
        2.4.1 基于读者的优化方法
        2.4.2 基于资源的优化方法
        2.4.3 基于网络使用的优化方法
        2.4.4 其他资源优化方法
    2.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和方法
        2.5.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难点
        2.5.2 信息资源优化理论方法的军事医学适用性
        2.5.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理论方法的研究现状
        2.5.4 基于军事医学科研机构的信息资源优化方法
    2.6 小结
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分析
    3.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的要素分析
        3.1.1 系统要素分析
        3.1.2 基于三个世界理论的要素关系分析
        3.1.3 系统知识的演化分析
    3.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结构分析
        3.2.1 霍尔和切克兰德系统方法论借鉴
        3.2.2 时间维
        3.2.3 知识维
        3.2.4 逻辑维
    3.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环境分析
        3.3.1 需求环境为军事医学环境
        3.3.2 驱动环境为信息科技环境
        3.3.3 支撑环境为经济环境
        3.3.4 本体环境为信息资源环境
    3.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功能分析
        3.4.1 满足军事医学的信息需求
        3.4.2 促进军事医学理论及技术的发展
        3.4.3 促进军事医学科研投入的经济效益发挥
    3.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特征分析
        3.5.1 整体性
        3.5.2 层次性
        3.5.3 动态性
        3.5.4 开放性
    3.6 小结
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策略研究
    4.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目标
        4.1.1 目标分类
        4.1.2 目标分解
    4.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主要原则
        4.2.1 系统性原则
        4.2.2 可行性原则
        4.2.3 针对性原则
        4.2.4 经济性原则
    4.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模型的构建
        4.3.1 已有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借鉴
        4.3.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模型的构建步骤
        4.3.3 军事医学期刊评价模型的构建
        4.3.4 军事医学数据库评价模型的构建
        4.3.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模型的实证验证
    4.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流程制定
        4.4.1 信息资源评价
        4.4.2 优化方案制定
        4.4.3 优化实施及效果评估
    4.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的优势
        4.5.1 优化策略的整体优势
        4.5.2 馆藏评价的优势
        4.5.3 欲新订资源遴选的优势
    4.6 小结
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对象、来源数据库的选择
        5.1.1 研究对象选择
        5.1.2 来源数据库选择
    5.2 资源保障及使用分析
        5.2.1 馆藏资源概况分析
        5.2.2 重点学科资源保障分析
        5.2.3 数据库使用情况分析
    5.3 信息资源评价的实证研究
        5.3.1 馆藏评价的实证研究
        5.3.2 欲新订资源遴选的实证研究
        5.3.3 资源综合分析的实证研究
    5.4 优化方案制定的实证研究
        5.4.1 数据库优化方案
        5.4.2 期刊优化方案
        5.4.3 综合优化方案
    5.5 与传统资源优化的对比
        5.5.1 馆藏评价的对比
        5.5.2 欲新订资源遴选的对比
    5.6 小结
6 研究总结与讨论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点
    6.3 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致谢

(7)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
        1.2.2 国内文献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创造成果
    1.8 创新之处
2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教育服务
    2.1 数字网络改变传统阅读
    2.2 数字图书馆的起源
        2.2.1 传统图书馆
        2.2.2 数字图书馆
    2.3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现状
        2.3.1 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转变
        2.3.2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多元
        2.3.3 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实用
3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无线开放网络孕育“移动阅读”
    3.2 “移动阅读”改变读者阅读方式
    3.3 数字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问题瓶颈
        3.3.1 读者到馆率减少,纸质文献利用率降低
        3.3.2 文献信息开发薄弱,读者行为缺乏了解
        3.3.3 数字资源格式单一,推送服务不够完善
4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提升策略
    4.1 大数据云计算图书馆教育服务提升的技术基础
        4.1.1 大数据概述
        4.1.2 云计算概述
    4.2 大数据云计算对高等教育的促进作用
    4.3 高校图书馆提升教育服务具体措施
        4.3.1 树立泛在图书馆理念,建设图书馆知识服务云
        4.3.2 挖掘读者行为数据,深度开发文献资源
        4.3.3 搭建移动开放平台,增强嵌入推送服务
5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8)图书馆转换服务方式的思考和几点建议——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概况以及服务现状
    2.1 采购的图书专业性不强,不能满足科研需求
    2.2 院馆与所馆之间的资源不能共享
    2.3 读者到馆率低、文献利用率低
    2.4 主动服务欠缺
    2.5 远程访问服务受限
3 转换服务方式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3.1 资源服务的宣传与推介
    3.2 建立学科馆员小组制度
    3.3 解决远程访问服务问题
    3.4 实施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
        3.4.1 做好院内各研究所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工作。
        3.4.2 做好与院外图书馆间的馆际互借工作。
        3.4.3 继续做好文献传递工作。
4 结语

(10)民国保守主义的新文化异托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保守主义在西方的意义生成和表现特征
        一、保守主义的意义生成
        二、保守主义的表现特征
    第二节 保守主义在中国的意义变迁和相关研究
        一、消极意义与否定式研究
        二、中性意义与辩证式研究
    第三节 对民国保守主义的概念界定和研究构想
        一、对民国保守主义的概念界定
        二、对民国保守主义的研究构想
第一章 “内忧外患,相继交逼”与危机异托邦的建构
    第一节 日本入侵危机:“倭寇侵陵,国势隳坠”
        一、世局观的发展
        二、世局观的特征
        三、世局观的意义
    第二节 国力孱弱危机:“积弱迄今,国几不国”
        一、力量观的转向
        二、力量观的反思
        三、力量观的本质
    第三节 文化选择危机:“浮慕欧风,宗尚通脱”
        一、价值观的嬗变
        二、价值观的误区
        三、价值观的重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明白辨析,审慎取择”与监视异托邦的建构
    第一节 批判西方文化独尊:“盲从轻信,为其奴隶”
        一、偏信论
        二、狭隘论
        三、浅陋论
    第二节 重释西方文化内涵:“疑中求信,其信始真”
        一、辨析近世西方文化
        二、追溯古代西方文化
        三、综合古今西方文化
    第三节 充实西方文化内容:“各就所长,分科讲习”
        一、拓展精神科学
        二、传播自然科学
        三、探究翻译技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择精语详,继往开来”与调适异托邦的建构
    第一节 忧愤传统文化沦落:“吐弃不屑,妄肆攻诋”
        一、优劣辩
        二、死活辩
        三、新旧辩
    第二节 发掘传统文化精华:“正名析辞,定义核理”
        一、肯定传统儒学价值
        二、丰富传统文学理论
        三、生发传统兵学思想
    第三节 倡导传统文化延续:“培植道德,树立品格”
        一、尽忠报国、克己奉公
        二、自强不息、浴血奋战
        三、同仇敌忾、共御外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博采东西,并览古今”与补偿异托邦的建构
    第一节 中西和合的理论分野
        一、互参论
        二、调和论
        三、会通论
    第二节 以西补中的模范建构
        一、上进的文艺模范
        二、善战的政治模范
        三、尚力的科学模范
    第三节 以古鉴今的戏仿文学
        一、尊重式戏仿
        二、颠覆式戏仿
        三、杜撰式戏仿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民国保守主义的历史谱系
附录二 民国保守主义的报刊渊源
附录三 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统计
后记

四、从图书馆学第一定律看我院外文期刊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图书情报领域发展分析:研究规模、质量、力量与主题的发展变迁[D]. 赵婕. 南昌大学, 2021
  • [2]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对策研究[D]. 柯玉宏. 西南大学, 2020(01)
  • [3]社群信息学视域下信息与通讯技术对果农的影响研究 ——以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为例[D]. 王安萌. 云南大学, 2018(01)
  • [4]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D]. 陈一. 武汉大学, 2017(06)
  • [5]单篇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为例[D]. 牟象禹. 南京大学, 2017(01)
  • [6]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D]. 刘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11)
  • [7]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提升策略研究[D]. 张真. 杭州师范大学, 2016(08)
  • [8]图书馆转换服务方式的思考和几点建议——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J]. 宋卫红.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01)
  • [9]2014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总目录[J]. 严真.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12)
  • [10]民国保守主义的新文化异托邦研究[D]. 徐旭. 武汉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从图书馆学第一定律看我校外文期刊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