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斯兰伦理的基本特征

论伊斯兰伦理的基本特征

一、论伊斯兰伦理道德的基本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娟[1](2021)在《平远镇回族的生意与性格》文中提出

黄苏苏[2](2020)在《欧洲伊斯兰与世俗主义的张力及调适》文中研究指明欧洲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不断摆脱基督教束缚的世俗化进程,世俗主义内化成欧洲国家的意识形态。上世纪50年代以来,穆斯林移民由于客籍劳工、家庭团聚、政治难民、留学深造等原因涌入欧洲社会,欧洲穆斯林人口数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穆斯林群体和伊斯兰信仰逐渐走入公共视野,成为各种争论的焦点。伊斯兰教与欧洲世俗主义存在事实上的张力,不仅在于它是一种信仰体系和宗教价值观,更在于伊斯兰教缺乏类似于欧洲历史进程中基督教与世俗主义的磨合。本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中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暴恐事件时有发生,加之民粹主义与穆斯林恐惧症,欧洲伊斯兰教与世俗主义的张力成为学界、教界、政界讨论的焦点,欧洲社会和伊斯兰教内部的有识之士致力于缓和张力。本学位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阐明选题缘由及意义,总结概括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分析欧洲穆斯林的历史和现状。第一章梳理世俗化相关概念,主要包括“世俗”、“世俗化”、“世俗主义”和“后世俗主义”。词语“世俗的”是所有相关概念的词根,因而与所有相关概念具有内涵上的延续性;同时,不同概念所代表的具体内涵又相互区别。欧洲是世俗化发源之地,也是当下世俗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与其它地区相较而言,欧洲社会的世俗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水平。第二章论述欧洲伊斯兰与世俗主义的张力。张力的存在涉及到两个主体,世俗主义作为主体的一方存在着内部的差别化,第一节旨在阐明欧洲社会内部世俗主义模式的区分。伊斯兰教与世俗主义的互动良久,历史上伊斯兰教与欧洲世俗主义的接触和碰撞使得双方都形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印象,第二节旨在指出张力在某种意义上是历史遗留物。第三节旨在从政治、法律、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阐述张力的现实表现和理论渊源。第三章论述欧洲伊斯兰与世俗主义张力的调适。欧洲社会所奉行的世俗主义意识形态是张力存在的原因之一,张力的缓和需要欧洲社会世俗主义的自我调适,即欧洲社会向后世俗社会的转变。第二节论述伊斯兰教作为调适的另外一个主体,即“欧洲伊斯兰”的构建。欧洲穆斯林学者致力于构建一种新的话语体系,即所谓的“欧洲伊斯兰”,试图通过对伊斯兰教的适当改革,实现伊斯兰价值观与欧洲世俗价值观的和解与融合。结论部分主要阐明“欧洲伊斯兰”是伊斯兰教与欧洲世俗主义张力调适的产物,为欧洲穆斯林的未来构建一条可行的道路。虽然就目前而言,伊斯兰教与欧洲世俗主义间仍然充满张力,“欧洲伊斯兰”的实现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它是可以完成的。

薛英杰[3](2020)在《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文中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受该国资源禀赋、价值观念、经济政策、政治环境、发展阶段、开放程度、国际局势等各种因素影响。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是决定性因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合力。阿拉伯国家在一系列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影响下的社会组织管理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因所在。阿拉伯经济伦理思想是阿拉伯民族、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回应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各种矛盾的挑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映出阿拉伯民族或国家独特的生存方式、生活态度、发展模式和理论思维。本论文依托作者阿拉伯语语言文化的专业背景,创新性地从语言学与经济伦理学、跨文化交际学相糅合的角度出发,探讨阿拉伯经济伦理问题。论文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六方面,综合经济学、伦理学、宗教哲学、心理学等各学科知识,厘清阿拉伯人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挖掘阿拉伯经济伦理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论文辨析阿拉伯人在宏观政府经济组织与管理、中观企业组织与发展、微观个人逐利与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和所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现实,阐明阿拉伯经济伦理在现代化、全球化作用下调适的可能方向。论文共分6章。第1章:导论。本章阐述了市场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的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理论问题、研究工作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扼要的评述;提出了本论文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框架结构、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之处等。第2章:阿拉伯经济伦理思想。本章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阿拉伯哲学家、思想家、伦理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追溯出阿拉伯人在人与利、义与利的关系构建上,基本遵循义利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也会向完全趋利与彻底弃利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反映了阿拉伯人的极端物质主义和极端遁世主义倾向,这两种极端倾向在近现代大为缓和,更多地转化为世俗与道义的争辩。通过元分析方法,透过阿拉伯谚语格言的内涵寓意,分析辨识阿拉伯人在具体生活实践中的贫富观和经商之道。揭示出阿拉伯人务实追求财富同时也注重逐利求财正当性的唯物态度,以及财富的获得与积累依赖于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特征。剖析出阿拉伯商人注重口才、信誉、机敏等道德品质的完善,经商注重市场行情、现金交易、实业投资、货真价实、人际关系、财务自给等方面,消费追求优质优价、积极而适度的方式。第3章:阿拉伯政府经济伦理。本章通过大量史料阐释分析了从前伊斯兰时期阿拉伯部落内外有别、以劫掠为正义的经济道德操守状态,到伊斯兰教创立后,阿拉伯人从游牧区步入农业文明区的过程中,于战争区实行的战利品五分化分配伦理原则符合游牧社会枝型社会结构,于和平区实行的哈拉吉、吉兹耶、欧什尔等赋税伦理体系是为实现在游牧社会的基础上建立“乌玛”的道德目标。以上分析的结论为:阿拉伯帝国赋税伦理在价值尺度上仍以《古兰经》、圣训为准则,其道德目标是维护帝国封建统治,因此其具体税目的伦理适用区间随王朝更替中的政治统治变化常发生变动。在政府经济职能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阿拉伯人均认识到政府管理经济的道德责任,强调建立政府管理、监督、服务经济发展的机制。但现代许多阿拉伯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道德行为现实与理论上的道德要求相差甚远。第4章:阿拉伯企业伦理。本章从阿拉伯企业所有制、道德关系原则、企业伦理责任、企业管理伦理等四个方面,探析阿拉伯企业伦理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构建与实践。利用数据统计,分析阿拉伯企业所有制,以及阿拉伯家族企业的优劣;采用描述方法,透析阿拉伯企业道德原则基于伊斯兰教义务论与部落集体良知论的伦理诉求;总结阿拉伯企业伦理责任的标准体系,并对阿拉伯企业社会责任典范伊斯兰金融机构的道德现象进行了论证考察,发现其社会责任伦理决策指导的理论与现实存在很大差距。在考察阿拉伯企业管理伦理中,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与历史资料梳理,我们发现阿拉伯家族企业缺乏代际传承计划的原因,既与家长制管理者不愿放权有关,又与遗产均分的传统伦理道德原则有关。阿拉伯现代企业组织行为与管理秩序构建的道德立法和伦理支撑,既有源于伊斯兰教伦理的规范体系,也有源于阿拉伯部落伦理的道德调节,更有现代化的经济行为规范,处在不断变化调整当中。第5章:阿拉伯人工作伦理。本章通过描述方法概括阿拉伯人“工作即崇拜”的概念,阐释新教工作伦理PWE与伊斯兰教工作伦理IWE的共性与个性。依据世界价值观调查项目WVS数据库数据,分析阿拉伯人基本价值观与工作价值观。在个人基本价值取向影响上,阿拉伯人内在具有根性的部落认同传统,历经几千年时代变迁,仍在个人价值导向与行为准则中发挥作用。现代阿拉伯国家因各自基本价值观排序、对工作重要性认知的不同,实际上是多元价值观社会,这对中阿跨文化经济合作具有一定启示。借助WVS数据库,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阿拉伯人外在工作价值观、内在工作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在职业激励上主要期望经济报酬,关注经济理性增长。大部分阿拉伯人已注意到工作的重要性,但时间观念转变困难,竞争意识受传统部落文化、性别文化等影响,难以激活社会整体活力,以权威认同为主的上下级管理也降低了社会整体活力。第6章:结论。本章归纳了阿拉伯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主要特点和未来发展,以及阿拉伯经济伦理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主要特征、原因分析和前景发展,并对未来所能继续开展的学术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陈亚州[4](2020)在《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实现首次扩员后提出的旨在推动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理念,对于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引意义。与此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多重使命,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平稳构建对于上海合作组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体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概念纳入国际共同体的视阈中,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可视为在组织成员国间主要由价值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复合型地区共同体。据此,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共同体就是要推动成员国在共同价值、共同安全、共同利益和共同情感的基础上,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为团结互信的典范、安危共担的典范、互利共赢的典范和包容互鉴的典范。通过对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资源、现有基础、主要挑战和基本路径方面等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思想资源,该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政治思想、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其吸收了中国参与和创建国际组织基本实践历程的有益经验。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成员国在共同价值、共同安全、共同利益和共同情感方面,已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不过,在以上四个维度,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鉴于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艰巨的长期任务,各成员国需要在分别拟定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路径、安全路径、利益路径和情感路径的基础上,形成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整合性路径。

李松榆[5](2019)在《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施行以来,中国企业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一带一路”基本涵盖了整个中东地区,中国商事主体在中东地区的投资也日益增多,该如何解决随之产生的中国商事主体和中东穆斯林之间的商事纠纷成了现实问题。由于中东国家的法院贪腐现象严重、办事效率低,相比之下,仲裁更为双方当事人所青睐。中东国家的商事仲裁早期受伊斯兰法影响较深,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西方的现代仲裁制度极为排斥。但在之后西方法的冲击下,不少中东伊斯兰国家开始效仿《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商事仲裁示范法》制定了本国的仲裁法,其仲裁制度已逐渐开始与现代仲裁制度接轨,因而给当事人在选择适用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商事仲裁解决纠纷时带来了便利。由于中东各国法律制度的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以维护伊斯兰法权威地位为基础,因此相比现代仲裁制度,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商事仲裁制度仍然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口头形式的仲裁协议并不当然无效、仲裁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素养,还应当为男性穆斯林或者需要熟识教法、法院过多干预仲裁致使仲裁并非“一裁终局”、当事人请求中东国家承认和执行国外仲裁裁决时,法院依然会援引公共秩序保留拒绝执行仲裁裁决。上述这些特殊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方商事主体对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的选择。中方商事主体选择适用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商事仲裁处理与中东穆斯林间的商事纠纷时,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应审慎选择仲裁员和仲裁活动中实体问题所适用的准据法;中方商事主体也可以合理规避对中东国家商事仲裁的适用,选择中东地区常设仲裁机构或者转为选择其他商事纠纷解决方式;另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施行过程中,“一带一路”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了更为专业、高效、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

郭远芳[6](2019)在《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文明对话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Seyyed Hossein Nasr)是当代伊朗着名的伊斯兰宗教哲学家。他出身于伊朗德黑兰的穆斯林医生家庭,从小深受伊斯兰和波斯文化的浸润,后接受西方文化的训练和培养,具备学贯东西的学识素养,这不仅为其在文学和宗教学方面的建树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为其探究伊斯兰文明何以生存及与各异质文明如何相处等时代难题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储备。“二战”以来,不同文明、宗教间日愈明显的冲撞、矛盾、对抗的张力无可回避,使得同住“地球村”的现代人日益感受着与“他者”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在时代难题交织的情况下,以纳斯尔为代表的伊斯兰思想家的“文明对话”思想应运而生,这对于理解现代伊斯兰主义的本质,缓解伊斯兰文明内部冲突,以及为世界各异质文明展开对话交流提供重要案例。鉴于纳斯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及其文明对话思想所独具的价值特性,本文拟以纳斯尔的“文明对话”思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思想的内涵、外延、影响及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以为“同质同构文明发展”和“异质异构文明共存”提供一个实证案例。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纳斯尔“文明”对话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正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的生平经历。在古波斯文化和西方先进的现代化文化共同熏陶下的纳斯尔面对伊斯兰教时代难题,在基督教世界宗教对话运动和伊斯兰世界宗教对话思想影响下,基于神圣与传统的视角提出了文明“对话”思想,基于伊朗政治社会发展现实主张用传统的思维解读现代化问题。第二章主要介绍纳斯尔文明对话思想内涵及其实践,主要分“伊斯兰文明与其他各异文明如何共存(——关隘是异质文明如何共存)”和“伊斯兰文明如何通过自我调适以因应新时代的变化及问题(——核心在于同质文明如何自我更新)”两大层面;以“伊斯兰教的多元化”、“东西方在科学层面上的对话”和“传统观于现代观的对话”构成对话思想的三大理论“基石”;以“纳斯尔个人逐渐增加与其他文明背景的哲学家的共识交流”,文明“对话”思想被伊朗政治家(拉夫桑贾尼时代和哈塔米时代)借鉴运用于伊朗政治外交领域,以及“成为伊美外交正常化的借鉴理论”为理论的实践手段,文明对话思想正是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辩证活动中得以丰富、发展和完善。第三章主要阐述纳斯尔在伊朗国内外的地位。文明对话思想提供“对话”手段,有助于在互相理解、求同存异的共识下共同致力世界和平的发展进程;借鉴与重塑伊斯兰伦理道德的文化形象,重构伊斯兰世界伦理道德,提升伊朗人们道德,扭转社会风气。但纳斯尔文明对话思想在“理论体系的建构”,“理论传播与社会认同”以及“国家政治对理论的选择”三个层面仍存有待完善的空间。第三部分是结语部分,指出纳斯尔文明对话思想体现了伊斯兰教的创新与发展完善,为当代伊斯兰教的发展指明全新发展方向。纳斯尔的文明对话思想及其实践为世人缓解对伊斯兰教的偏见以及维护世界和平意义重大,但在文明对话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有许多难题,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伊朗民众难以接受西方现代化的内容,致使纳斯尔在传播对话思想之时受到重重的阻力。

马博[7](2019)在《马元章伦理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由多个民族的不同文化形成完整具体的中华文化。中国伊斯兰伦理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同中华文化的不断碰撞和适应下完成其地域化、民族化、社会化的历史进程,最终孕育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伊斯兰教。本文所写的马元章,是我国伊斯兰教知名宗教人士和社会活动家,系哲赫忍耶学派第七辈苏非导师。他深入研究伊斯兰教与不同宗教和睦相处之道,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的宗教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伦理思想家,他成功的复兴了哲赫忍耶学派,留下了众多楹联、诗词方面的遗着,提出了一系列的宗教思想和伦理思想。他所倡导的两“和”的观念影响深远,“政教和合观和国教和合观”不管是在中国伊斯兰社会还是回族社会都意义重大。因此熟悉这样一位宗教学家和民间文学家,了解他的伦理思想及其遗着,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伊斯兰伦理文化。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除了绪论部分,首先是马元章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特点;其次是马元章着作与题联中的教育意义及伦理人生思想;再次是马元章伦理思想融合性特点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关系;最后是研究回族传统伦理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无论何时,呼吁伦理道德建设都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心声,尤其是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研究马元章的遗着及其中包含的伦理思想,是我国民族宗教追求进步的需要,也是研究回族传统伦理思想进步的表现。回族传统伦理必然具有规范人们的行为和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加以有效利用,可为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MOHAMED ELSAYED IBRAHIM ABDOU[8](2017)在《伊斯兰沙里亚大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沙里亚大法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宗教法规汇集,是一种将法律、伦理和教规紧密结合的宗教法。它由伊斯兰教基本原则检验,接替了古代罗马法、巴比伦法、波斯法和犹太法的某些习惯和法律传统,从而具备了较广泛的适应性,被称为“宽容的法律”(al-Shari’ ah al-Samhah),其内容涵盖了宗教、法律、经济、政治、伦理道德、军事、生活习俗等各个领域。在沙里亚大法学中,最根本的法典是《古兰经》,其次是圣训,所以它被称为“启示法律”或“圣神法律”。沙里亚大法是基本对立并独立于当时法律实践的法律学说体系而产生,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重大。沙里亚大法很早就引起世界上,尤其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长期以来尚未引起中国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近期正是在阿中双方学者的共同推动下,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在中国,以沙里亚大法这个概念为主题的作品十分鲜见,从全国论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有关沙里亚法的论文尚不足几篇,仅有的几篇也只限于研究沙里亚法的着作中个别章节的简单介绍,真正的专题研究论文更是凤毛麟角,对于是否有稳定的沙里亚大法与弹性的“菲格海”教法学的关系和差异研究也无从查证;沙里亚大法与“菲格海”教法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发展。但是信息传播手段中某些着作和网站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和误解。该文从较深地层面论述这些争议点。沙里亚大法在时代和环境的变迁发展中不断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对沙里亚大法在华延伸的状况进行学术研究,首先,要研究其从开始传入中国,历经唐、宋、元、明、清,随后进入民国并传播到今天的一个发展状态:其次,研究它为适应中国环境而演化出的,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沙里亚习惯法。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社会中,各民族习惯法同国家法功能关系的协调是各族人民融洽相处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调适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不违背国家法制定规范的大前提下,各民族遵守自己的习惯法。随着近代社会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出现了挑战沙里亚大法的法律问题,涉及到司法、教法创制之门关闭说、妇女权利和多妻制等等,而传统伊斯兰法学界尚无人以大不韪的胆识将其置于与时俱进的超常规注释。近代沙里亚大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阿布杜,曾借助自己在当时埃及国家司法界中的最高地位来提出诸多独特的法题瓦,即“法律见解”,并对解决沙里亚大法中涉及的这些现实问题提出了诸多的改革性措施,使之适宜于现代科学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改革思想体系架构于埃及社会基层,也对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当下的阿拉伯世界正处于一个极度动荡不安的时期,阿布杜的改革思想就显得尤为必要与及时。沙里亚法律体系中最核心的部门法是刑事法律,传统观念认为沙里亚刑法完全与世俗刑法不同。这里会推理出沙里亚刑法与世俗刑法没有冲突,只在小范围内有差别;同时如果有防范人们犯罪并让他们远离刑罚的任何法律,沙里亚就默认并支持这种法律。或许这种观点会引起沙里亚法学术界和伊斯兰文化界的愤怒和猛烈抨击,但是本文中带着诸多意见的证据和理由。此外,透过本文可以了解到伊斯兰沙里亚刑法是残酷还是宽容以及对减低犯罪率的作用,同时揭示其预防犯罪的模式、当代徒刑与犯罪预防的冲突,用示意图的方式直观展现预防犯罪的观察类型和犯罪预防圈,并且能够论证沙里亚刑法的最终目标不是执行处罚本身,而是以预防犯罪的手段和仁慈宽容的方式来特别保护人类生命、意识、宗教、繁衍和金钱。

李华[9](2017)在《一个回民村镇的人生仪礼研究》文中提出论文以山东地方镇回民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一体多元”的理论研究思路,探讨回民人生仪礼问题,对人生旅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即出生、出幼、婚姻、丧葬及相关民俗生活进行深描和解析,探索了回民在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教及西方文化的复杂多元生境之中,以适应生存和生活智慧持守着“和而不同、融而不化”的“教门”生活。论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创新点,关于回族生育、出幼、婚姻、丧葬民俗学术史的研究回顾,对田野资料的使用以及地方镇回民教门话的阐释。第一章介绍“一体多元”背景下的地方镇回民,对地方镇的人文地理经济扫描,考察了当地回族的来源和姓氏,对当地回民社会生活从经济生活、村寺公共事务、教门生活予以描述分析。第二章通过对地方镇回民的生育观和礼俗实践的考察解析,呈现出回民不同汉民的经名符号,其深意在于穆斯林对今后两世吉庆生活的信仰追求,并开启了今世人生之旅。第三章通过对当地回民出幼成长中的教门功课情况的调研,指出人们对于“割礼仪式”的误解,肯定了“清真学堂”的优良传统,解析教门学习的重要性、目的性、内容和形式,基于此促进了回族儿童不忘教门的文化自觉和健康成长。第四章探讨了从“油香亲”到“回汉一家”的地方镇回民婚姻习俗,注重对个案婚姻生活的实录与分析,通过透视婚姻礼俗过程,论述了回民婚俗的功能和特点。回民婚姻是理想与现实合奏的结果。第五章对地方镇回民丧葬习俗加以考察、实录与解读。首先分析了双重文化中的回民丧葬观,解释并描述了一个葬礼仪式过程,探讨了回民丧俗的功能与特点。第六章从回民人生仪礼视角对回民的“一体多元”建构进行文化阐释,揭示回民人生通过今世耕耘追求两世吉庆的意义;对于共同区域生活中的回汉民族的边界和认同予以分析和比较,从回汉民族民俗互动审视回族生活方式的“一体多元”特征并作了探讨,回民在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文化实践的意义。论文通过对于回民人生仪礼习俗的考察与探讨,在时间纵轴上作历时性的研究,在地理空间的横向上作共时比较,在民族性方面展开“回-汉”和“回-回”双重比较。结语申述了回民“一体多元”特征,指出民俗生活是动态的连续性社会文化现象,在因地适宜的生存智慧中,回民因其信仰而保持着“和而不同、融而不化”的民族特色,同时在回民“文化自觉”中与汉民等民族同胞“美美与共”。

范雅宁[10](2017)在《“和”文化思想意蕴下南疆各民族和谐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地区。新疆民族与宗教问题相交织,加之一系列原因使当今中国尤其是新疆南疆地区成为境内外“三股势力”集中渗透和干扰的重点区域,其不断挑起事端、煽动和制造民族冲突与矛盾,致使不和谐因素频现,已对南疆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构成较大威胁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既属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基础上的最新阐释,亦是中国传统“和”文化思想中“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合生一”、“多元通和”等在民族关系角度与层面一以贯之又一脉相承的时代印记与良好诠释。本论文顺应当前南疆新形势、新问题,兼有理论与实践研究维度与视角,采用跨学科研究、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紧紧围绕传统“和”文化思想这一“和”的主题,以促进南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本文共分四章,论文开篇引言部分阐释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及相关创新点与难点;第一章提出“和”文化思想意蕴下南疆各民族和谐发展的相关理论概述;在此基础上,第二章对“和”文化思想内涵、规律、本质与渊源梳理等进行较为全面地挖掘、提炼与解读。继而“立足缓解冲突点,缩小分歧点,扩大共同点”,找寻中华传统“和”文化思想与南疆少数民族优秀“和”意蕴“契合点”;第三章研究分析“和”文化思想下南疆各民族和谐发展现状,探讨阻碍南疆各民族接触交往与和谐发展因素,如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语言文字的阻隔障碍、宗教信仰的多元复杂等;最后一章即阐发“和”文化思想下南疆各民族和谐发展的相关建设性思考。鉴于此,要深刻认识“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乱是祸”之理,弘扬中华主流文化中“和”的思想,反对“分”的思想,加强南疆各民族间和谐关系的合理调适,使南疆各民族抱着“和”的愿望在全疆范围内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和谐氛围,助力和谐关系在实践中建立。最终以期充分发挥“和”文化思想现代效用价值,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之道古为今用,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以“和”文化思想对冲分裂思想、打造主流文化、呼吁各民族和睦团结、营造各民族和谐氛围、从而促进南疆各民族和谐发展,给予南疆各民族和谐发展新启示。

二、论伊斯兰伦理道德的基本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伊斯兰伦理道德的基本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2)欧洲伊斯兰与世俗主义的张力及调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欧洲穆斯林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章 欧洲社会世俗化:概念辨析与理论内涵
    第一节 概念辨析与理论内涵
        一、“世俗的”与“世俗化”
        二、世俗主义
        三、后世俗主义
    第二节 “去世俗化”的特例
        一、欧洲世俗化的内外因素
        二、欧洲世俗化的繁荣态势
第二章 欧洲伊斯兰与世俗主义的张力
    第一节 张力主体:欧洲世俗主义
        一、世俗主义的主要模式
        二、欧洲世俗主义的三种模式
    第二节 伊斯兰教与欧洲世俗主义的消极互动
        一、伊斯兰世界对欧洲世俗主义的历史印象
        二、欧洲社会中伊斯兰教的“他者”定位
    第三节 欧洲伊斯兰与世俗主义张力的具体表现
        一、政治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张力
        二、伊斯兰教育的供求失衡
        三、“沙里亚”与欧洲法律体系的矛盾
        四、伊斯兰文化与欧洲文化的碰撞
第三章 欧洲伊斯兰与世俗主义的调适
    第一节 欧洲世俗主义的调适:后世俗社会
        一、世俗化的转折
        二、“后世俗社会”的表达与规范
    第二节 “欧洲伊斯兰”的话语建构与实践探索
        一、“欧洲伊斯兰”的话语建构
        二、“欧洲伊斯兰”的实践探索
        三、“欧洲伊斯兰”的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来源及其价值与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理论价值
        1.1.3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经济伦理学发展概述
        1.2.2 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阿拉伯经济伦理思想
    2.1 阿拉伯经济伦理相关定义
        2.1.1 阿拉伯的道德与伦理
        2.1.2 阿拉伯的市场与经济
    2.2 伊斯兰教经济伦理思想
        2.2.1 宗教赏罚理论中的经济伦理观
        2.2.2 商贸交易理论中的经济伦理观
    2.3 阿拉伯人的义利之辩
        2.3.1 古代阿拉伯人的义利之辨
        2.3.2 近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世俗物质论
        2.3.3 现代伊斯兰复兴主义的道德经济论
    2.4 阿拉伯人的贫富观与经商之道
        2.4.1 阿拉伯谚语格言与贫富观
        2.4.2 阿拉伯谚语格言与经商之道
        2.4.3 贾法尔的《最佳商贸指南》
    2.5 结语
第3章 阿拉伯政府经济伦理
    3.1 早期阿拉伯社会经济伦理
        3.1.1 前伊斯兰时期部落经济伦理
        3.1.2 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3.1.3 麦地那社团经济政策与道德评价
    3.2 阿拉伯帝国政府经济伦理
        3.2.1 阿拉伯帝国财政赋税伦理
        3.2.2 阿拉伯财政赋税伦理思想
        3.2.3 阿拉伯帝国政府经济伦理
    3.3 现代阿拉伯国家政府经济伦理
        3.3.1 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3.3.2 阿拉伯经济一体化与伊斯兰金融实践
        3.3.3 阿拉伯政府经济行为与道德责任
        3.3.4 阿拉伯政府经济行为道德问责
    3.4 结语
第4章 阿拉伯企业伦理
    4.1 阿拉伯企业制度概况
        4.1.1 阿拉伯国有企业概况
        4.1.2 阿拉伯家族企业概况
        4.1.3 阿拉伯家族企业优劣
    4.2 阿拉伯企业道德原则
        4.2.1 企业与伊斯兰教义务论原则
        4.2.2 企业与部落集体良知论原则
    4.3 阿拉伯企业伦理责任
        4.3.1 现代阿拉伯企业社会责任
        4.3.2 阿拉伯企业社会责任典范
    4.4 阿拉伯企业管理伦理
        4.4.1 阿拉伯家族企业代际传承
        4.4.2 阿拉伯管理者价值导向与行为原则
        4.4.3 影响阿拉伯企业管理的“关系”文化
    4.5 结语
第5章 阿拉伯工作伦理
    5.1 阿拉伯工作伦理概况
        5.1.1 阿拉伯人“工作即崇拜”的概念
        5.1.2 有关工作伦理的概念述评
        5.1.3 伊斯兰教工作伦理IWE
        5.1.4 新教工作伦理PWE与伊斯兰教工作伦理IWE
    5.2 现代阿拉伯人基本价值观与工作价值观
        5.2.1 工作价值观概念述评
        5.2.2 现代阿拉伯人基本价值观概况
        5.2.3 现代阿拉伯人工作价值观概况
    5.3 现代阿拉伯人内外工作价值观与工作伦理
        5.3.1 现代阿拉伯人外在工作价值观
        5.3.2 现代阿拉伯人内在工作价值观
        5.3.3 从价值观看阿拉伯人工作伦理
    5.4 对中阿跨文化经济合作的启示
        5.4.1 中阿伦理主体基本价值观排序对比
        5.4.2 中阿跨文化经济合作伦理风险预防
    5.5 结语
第6章 结论
    6.1 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意义与结论
    6.2 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未来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现状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和辨析
    第一节 不同学科视阈中的共同体概念
        (一)政治学视阈中的共同体
        (二)社会学视阈中的共同体
        (三)国际关系学视阈中的共同体
        (四)共同体概念研究的特征和不足
    第二节 共同体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共同体
        (二)国际共同体
        (三)命运共同体
    第三节 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界定
        (一)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二)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第四节 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和其它命运共同体的异同
        (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异同
        (二)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异同
        (三)与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异同
第二章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资源
    第一节 中国国际组织外交的经验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一)中国参与和创建国际组织的基本历程
        (二)中国参与和创建国际组织的主要目标
        (三)中国国际组织外交可资借鉴的主要经验
    第二节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一)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思想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一)“天下”观念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二)“和合”文化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三)“义利统一”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第三章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现有基础
    第一节 构建上合组织价值共同体的基础
        (一)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生成过程
        (二)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主要内容
        (三)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认同程度
    第二节 构建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的基础
        (一)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演变过程
        (二)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主要内容
        (三)构建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的基础
    第三节 构建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的基础
        (一)成员国共同利益的发展演变过程
        (二)成员国共同利益存在的主要领域
        (三)构建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的基础
    第四节 构建上合组织情感共同体的基础
        (一)成员国的承认需求及其基础
        (二)成员国的信任需求及其基础
第四章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挑战
    第一节 构建上合组织价值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一)共同价值话语体系缺失
        (二)共同价值认同程度偏低
        (三)共同价值外部挑战增多
    第二节 构建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一)成员国安全威胁认知存在差异
        (二)成员国安全利益诉求更趋多元
        (三)成员国安全合作成效有待深化
    第三节 构建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一)成员国共同利益的实现成效不彰
        (二)成员国双边与多边合作有待协调
        (三)成员国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第四节 构建上合组织情感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一)成员国之间民心相通有待加强
        (二)成员国之间不信任感仍未缓解
第五章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第一节 构建上合组织价值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一)打造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话语体系
        (二)提高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内部认同
        (三)抵御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外部冲击
    第二节 构建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一)塑造成员国共同威胁认知
        (二)汇聚成员国共同安全利益
        (三)提高成员国安全合作成效
    第三节 构建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一)提高成员国共同利益的实现成效
        (二)促使合作方式从双边向多边转换
        (三)扩大成员国共同利益的实现领域
    第四节 构建上合组织情感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一)多元化措施培育成员国共同情感
        (二)满足成员国主要的共同情感需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制度的发展
    2.1 传统视野下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商事仲裁制度
        2.1.1 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的宗教色彩
        2.1.2 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的内部审视:以教法为依据
        2.1.3 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的外部审视:排斥西方法下的商事仲裁
    2.2 现代仲裁制度冲击下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制度的发展
        2.2.1 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商事仲裁立法以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文本为蓝本
        2.2.2 中东伊斯兰国家签订和加入相关商事仲裁公约
    2.3 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制度发展的两难境地
        2.3.1 商事仲裁制度的发展与伊斯兰法之间的平衡
        2.3.2 商事仲裁中实体问题准据法的发展与伊斯兰法之间的平衡
第3章 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析
    3.1 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制度中的仲裁协议
        3.1.1 仲裁协议内容详尽
        3.1.2 仲裁协议形式多样
    3.2 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制度中的仲裁员
        3.2.1 仲裁员任职资格的宗教性
        3.2.2 仲裁员撤换的任意性
    3.3 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制度中的法律适用
    3.4 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制度中的仲裁裁决
        3.4.1 仲裁裁决效力的认定标准不一
        3.4.2 国外仲裁裁决的执行缺乏稳定保障
第4章 中国商事主体应对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的法律建议
    4.1 当事人应审慎适用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商事仲裁
        4.1.1 当事人应审慎选择准据法
        4.1.2 当事人应审慎选择仲裁员
    4.2 当事人可合理规避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商事仲裁
        4.2.1 当事人可选择中东地区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4.2.2 当事人可选择其它有效的商事纠纷解决方式
    4.3 当事人选择适用“一带一路”商事争端解决机制
        4.3.1 “一带一路”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优越性
        4.3.2 当事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文明对话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国内外研究综述
        0.1.1 国外研究现状
        0.1.2 国内研究现状
    0.2 论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现实意义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 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其人及其时代
    1.1 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人生历程
        1.1.1 家庭背景
        1.1.2 波斯文化的继承
        1.1.3 留美学习的经历
    1.2 纳斯尔文明对话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1.2.1 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对话
        1.2.2 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对话
    1.3 纳斯尔文明对话思想产生的国内背景
        1.3.1 伊朗的政治变革
        1.3.2 伊朗思想界的变化
        1.3.3 文明对话思想产生的社会因素
2 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的文明对话思想与实践
    2.1 纳斯尔文明对话思想的主要内容
        2.1.1 伊斯兰教的多元主义
        2.1.2 东西方在科学层面上的对话
        2.1.3 传统观与现代观的对话
        2.1.4 纳斯尔关于“宗教”与“世俗”的对话
    2.2 纳斯尔文明对话的实践
        2.2.1 伊斯兰教与“他者”对话
        2.2.2 “文明对话思想”介入“政治”
        2.2.3 “文明对话”思想影响伊朗外交
3 纳斯尔文明对话思想评述
    3.1 伊斯兰主义视野下的文明对话
        3.1.1 学界对纳斯尔及其对话思想的简评
        3.1.2 反战与传统观下的“吉哈德”
        3.1.3 重构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秩序
    3.2 全球问题视野下的文明对话
        3.2.1 减轻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3.2.2 缓解人类精神危机
    3.3 纳斯尔文明对话思想遭遇的现实难题
        3.3.1 个人理论体系的建构
        3.3.2 理论传播与社会认同
        3.3.3 国家政治对理论的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马元章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马元章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特点
    一、个人生活的时代背景
        (一)马元章所处的时代特征
        (二)马元章的特殊教育历程
        (三)特殊的社会活动与人生观
    二、西北的社会活动及人生着作的创作
        (一)走出云南开启人生之旅
        (二)坎坷的经历及人生伦理观形成
        (三)凝结着哲学人生观的创作
第二章 着作与题联中的教育意义及伦理人生思想
    一、着作与题联中醒世劝善的伦理思想
        (一)《省己格言》劝善教育的伦理思想
        (二)《沙沟诗草》蕴含的伦理人生观
        (三)《道统论》对话道统观与人生伦理关系
        (四)《马元章家训》丰富的家庭伦理思想
        (五)题联及其他作品的哲学伦理思想
    二、马元章着作与题联中伦理思想的特点
        (一)积极的家国观与政治伦理相结合
        (二)人生价值与伦理观相交融
        (三)民族观与社会伦理相适应
第三章 马元章伦理思想融合性特点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关系
    一、马元章伦理思想的融合性特点
        (一)中国回族伦理与伊斯兰教伦理的融合
        (二)伊斯兰伦理与中国传统伦理的融合
        (三)宗教的醒世与世俗劝善教育融合
        (四)具有浓厚的宗教派和人主兼爱伦理特点
    二、马元章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异同
        (一)今生与来世——两类伦理思想的差异性
        (二)至仁与至善——两类伦理思想的相通性
        (三)比较的意义
    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继承
        (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二)以中华传统文化诠释伊斯兰文化
第四章 研究回族传统伦理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对当代穆斯林的启示
        (一)积极引导回族传统伦理思想与社会主义伦理相适应
        (二)以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正确引导伊斯兰教伦理观
        (三)伊斯兰教伦理观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二、回族传统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回族传统伦理思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
        (二)回族传统伦理思想对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价值
        (三)回族传统伦理思想体系对我国伦理建设的借鉴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伊斯兰沙里亚大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本课题的选题背景
    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框架和方法
    五、研究基本概念界定
第一章 沙里亚大法的起源与主要发展过程
    一、沙里亚大法的基础——《古兰经》
    二、正统哈里发时代的法律实践
    三、倭马亚王朝的法律实践
    四、沙里亚大法学派的兴起
    五、近现代沙里亚大法的演变及复苏
    六、“穆菲题”对沙里亚大法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 沙里亚大法与“菲格海”教法学的比较
    一、沙里亚大法、“菲格海”教法学的定义
        (一) 沙里亚大法的定义(宗教大法)
        (二) “菲格海”教法学的定义
    二、沙里亚大法、“菲格海”教法学的主要内容
        (一) 沙里亚大法的主要内容
        (二) “菲格海”教法学的主要内容
    三、稳定的沙里亚大法与弹性的“菲格海”教法学的关系
    四、“菲格海”教法学与沙里亚大法的的根本区别
    五、沙里亚与菲格海之间区分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章 伊斯兰沙里亚刑法—残酷还是宽容
    一、沙里亚刑法的内涵及对其进一步解析
        (一) 沙里亚刑法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二) 沙里亚刑法的主要分类
        (三) 沙里亚刑法的目标和特征
        (四) 无酷刑的沙里亚刑法
        (五) 沙里亚刑法以宽宥体现道德——价值观
        小结
    二、揭示沙里亚法中的预防犯罪
        (一) 消除犯罪原因与宗教神圣性对犯罪预防的作用
        (二) 沙里亚法预防犯罪的观察类型
        (三) 沙里亚刑法的犯罪预防圈
        (四) 攻修、道德和教育对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五) 沙里亚“中正”原则与犯罪预防的关系
        (六) 当代徒刑与犯罪预防的冲突
        小结
第四章 阿布杜对解决沙里亚大法现实问题的改革作用
    一、阿布杜的生平与法律活动
    二、阿布杜的主要思想
    三、阿布杜对妇女法律权利的改革实验
    四、阿布杜对解决司法现实问题的改革作用
第五章 阿布杜的法律创制及其与现代主义关系
    一、阿富汗尼对阿布杜的重要影响
    二、伊斯兰教法的“创制”概念
    三、法律创制与其实践之间的阿布杜
    四、阿布杜进行法律创制的例子
    五、法律创制与现代主义的关系
第六章 沙里亚大法在中国的传播
    一、沙里亚大法在唐朝时期的传播情况
    二、沙里亚大法在宋朝时期的传播情况
    三、沙里亚大法在元朝时期的传播情况
    四、沙里亚大法在明朝时期的传播情况
    五、沙里亚大法在清朝时期的传播情况
    六、沙里亚大法在民国之后的传播情况
第七章 在中国的沙里亚习惯法
    一、沙里亚习惯法在中国的产生
    二、沙里亚习惯法在中国的内容
    三、沙里亚习惯法在中国的特点
    四、沙里亚习惯法在中国的功能
    五、沙里亚习惯法同中国国家法的功能调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及科研情况
    一、科研成果
    二、参加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情况
    三、作学术报告情况
致谢

(9)一个回民村镇的人生仪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三、理论方法与创新点
    四、田野选点情况与论文结构、内容
第一章 一体多元背景下的地方镇回民
    第一节 回民的形成:“一体多元”
    第二节 走进村落:“先有裴家村,后有沂阳(地方)镇”
    第三节 变迁中的发展:地方镇回民经济、村务、教门生活
第二章 出生:今世人生之始
    第一节 孕育生命:从生育观到礼俗实践
    第二节 回回名:跟随今后两世的符号
第三章 出幼:成长中的功课
    第一节 少男少女的出幼
    第二节 清真学堂:薪火相传的回民教育
第四章 地方镇回民婚俗:从“油香亲”到回汉一家
    第一节 理想与现实的合奏:地方镇回民婚姻观及其实践
    第二节 透视地方镇回民婚姻礼俗
    第三节 地方镇回民婚俗的功能和特点
第五章 地方镇回民丧葬:“回汉交融”
    第一节 双重文化的调适:地方镇回民丧葬观
    第二节 解析地方镇回民丧葬礼俗
    第三节 地方镇回民丧俗的功能和特点
第六章 一体多元:地方镇回民人生仪礼的文化阐释
    第一节 回民人生:从多元到一体的建构
    第二节 边界与认同:地方回民人生仪礼的文化实践意义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和”文化思想意蕴下南疆各民族和谐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及难点
        一、本文的创新点
        二、本文的难点
第一章“和”文化思想意蕴下南疆各民族和谐发展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国外经典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和谐观
        二、多元文化主义理论
    第二节 国内经典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和谐观
        二、民族和谐发展理论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
第二章“和”文化的科学内涵与探源
    第一节“和”文化的科学内涵
        一、“和”文化内涵的科学界定
        二、“和”文化的重要作用
        三、“和”文化与民族和谐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和”文化思想探源
        一、中华传统“和”文化思想
        二、南疆少数民族“和”思想
        三、中华传统“和”文化思想与南疆少数民族“和”意蕴的契合
第三章“和”文化思想意蕴下南疆各民族和谐发展现状
    第一节“和”文化思想意蕴下南疆各民族和谐发展取得的成绩
        一、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主流民族关系
        二、营造了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各放异彩文化氛围
        三、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阻碍南疆各民族和谐发展因素分析
        一、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
        二、宗教信仰的多元复杂
        三、语言文字的阻隔障碍
        四、风俗习惯的迥异敏感
        五、居住格局的封闭单一
第四章“和”文化思想意蕴下促进南疆各民族和谐发展
    第一节“和合生一”,以“和”文化思想对冲分裂思想
        一、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筑牢思想意识堡垒
        二、抵御民族分裂势力,缓和冲突与矛盾
        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淡化民族意识与界限
    第二节“多元通和”,以“和”文化思想打造主流文化
        一、现代文化为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遏制宗教极端思想,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突出主旋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
    第三节“和睦相处”,以“和”文化思想营造各民族和谐氛围
        一、开放包容心态,增进风俗尊重
        二、改善居住格局,构建嵌入式环境
        三、大众文化助力,推动舆论正能量
    第四节“和衷共济”,以“和”文化思想倡导各民族和睦团结
        一、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消差异强认同
        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平等利交往
        三、推广双语教育,破隔阂增互近
    第五节“和谐发展”,以“和”文化思想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
        一、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二、保障改善民生,落实惠民政策
        三、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创建文化互通共享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论伊斯兰伦理道德的基本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平远镇回族的生意与性格[D]. 王雨娟. 上海大学, 2021
  • [2]欧洲伊斯兰与世俗主义的张力及调适[D]. 黄苏苏.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3]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D]. 薛英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4]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D]. 陈亚州. 兰州大学, 2020(01)
  • [5]中东伊斯兰国家商事仲裁制度研究[D]. 李松榆. 湘潭大学, 2019(02)
  • [6]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文明对话思想研究[D]. 郭远芳. 辽宁大学, 2019(01)
  • [7]马元章伦理思想研究[D]. 马博.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2)
  • [8]伊斯兰沙里亚大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 MOHAMED ELSAYED IBRAHIM ABDOU. 海南大学, 2017(05)
  • [9]一个回民村镇的人生仪礼研究[D]. 李华. 山东大学, 2017(05)
  • [10]“和”文化思想意蕴下南疆各民族和谐发展研究[D]. 范雅宁. 喀什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论伊斯兰伦理的基本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