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施用硫酸钾肥效试验总结

棉花施用硫酸钾肥效试验总结

一、棉花施用硫酸钾肥效试验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杨莉莉[1](2021)在《氯对猕猴桃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文中提出氯是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对大多数作物来说,土壤中自然存在的氯就能满足作物生长,一些对氯敏感的作物品质容易受到高氯的不良影响,在农业生产中氯常被认为是有害的,含氯肥料很少甚至不被在经济作物上施用。然而,猕猴桃是对氯有特殊需求的作物,已有不少研究报道猕猴桃对氯的需求量是普通作物的十倍以上,甚至有人提议把它作为研究氯的模型植物,但主要是通过溶液培养或者盆栽试验确定的,至今缺少氯对成龄猕猴桃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猕猴桃果园合理的施氯量是多少没有明确报道,氯对猕猴桃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基于对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果园的氯状况调查研究,确定了陕西省猕猴桃果园施氯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施氯量,分析了田间连续三年施氯的猕猴桃产量、品质、植株和土壤氯以及停用两年含氯肥料的后效影响,确定了猕猴桃园的最佳施氯量;盆栽试验分析了氯对植株生长、在植株中的分布情况,确定了猕猴桃耐氯临界值,并且通过对叶片的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明晰了氯对猕猴桃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154个果园的调查分析,陕西省猕猴桃果园0-40 cm土壤水溶性氯含量为3.38-203.71 mg kg-1,平均19.11 mg kg-1,0-40 cm土壤中水溶性氯在中等水平以上的为10.1%,中等水平以下的占48.4%;叶片氯含量为1.07-9.76 g kg-1,平均为3.66 g kg-1,91.6%的叶片氯含量偏低,仅8.4%的在适宜范围内,陕西省大量猕猴桃果园普遍缺氯,应适当增加含氯肥料的使用。(2)基肥、追肥施用两种不同钾肥(K2SO4、KCl)的两个处理(S+Cl)和(Cl+S)的猕猴桃产量显着高于仅施用K2SO4的(S+S)处理,(S+Cl)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着高于(Cl+S)和(Cl+Cl)处理,(S+Cl)处理还增加了叶片和果实微量元素含量,且对土壤养分和p H的影响较小。基肥施用K2SO4+追肥施用KCl是猕猴桃果园较好的钾肥施用方式。(3)低施氯量(Cl170-340 kg hm-2)与不施氯处理相比,增加了产量,经济效益,并且对猕猴桃的果实品质没有不良影响,连续施用高氯量(1480 kg hm-2)肥料对增加猕猴桃产量不利,且会降低果实V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植株和土壤的氯离子含量增加,三年试验中,所有施氯处理均未对植物和土壤产生毒害,0-60 cm土壤Cl-残留率均不超过12%。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猕猴桃果园氯的适宜施用范围为170-340 kg hm-2。(4)田间停止施氯两年后,低施氯量处理对猕猴桃仍具有增产效果,因过量施用含氯肥料引起的产量下降和Vc含量降低现象消失。施用含氯肥料引起的植株和土壤氯离子含量增加的作用随着停用含氯肥料年限增加而逐渐减弱,对100 cm以下深层土壤氯离子的淋溶作用逐年减弱,土壤残留率迅速降低。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含氯肥料过量施用造成减产等现象,应及时停止。(5)盆栽不同施氯浓度试验结果显示,植株干物质质量随着施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氯离子含量随着施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品种同一器官的Cl-含量不同。氯在不同树龄不同品种树体中的分布均表现为,叶片>(果实)>根>枝条>树干,地上部>地下部,但各个器官氯分布量的多少受施氯量和品种及树龄的影响,且树龄和品种的影响更大。猕猴桃的施氯临界浓度为336-545 mg kg-1,非淋溶条件下,土壤氯安全浓度为<328.3 mg kg-1,叶片Cl-安全浓度为<23.1 g kg-1。(6)不同施氯量的盆栽试验中,低氯处理(T3)叶片SPAD和干物质质量略高于不施氯(T1)处理,高氯处理(T5)干物质质量和Vc含量显着低于不施氯处理(T1)。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分析,施氯量较低时(T3),氯会通过调控Novel03308和Novel03415基因的表达,从而通过相关基因的上下调,影响色氨酸代谢、甘油酯代谢、光合作用生物中的碳固定途径中代谢物的上调表达,利于生长激素合成及光合作用碳固定,最终利于猕猴桃生长及产量品质的提高。施氯量较高时(T5),氯会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影响半乳糖代谢、抗坏血酸代谢、淀粉和糖代谢中相关代谢物的下调表达,降低了抗坏血酸合成途径中的直接或间接中间产物,不利于Vc含量的提高。从基因和代谢物层面揭示了氯对猕猴桃生长的作用机制。(7)本研究从土壤-叶片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当前陕西省猕猴桃果园氯素状况;通过三年的田间不同施氯量处理及两年后效研究,确定了猕猴桃果园的适宜施氯量;通过盆栽试验确定了施氯临界浓度及土壤和叶片的安全浓度,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的作用机制,弥补了当前研究的空白,可以为猕猴桃果园合理施氯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王亚麒[2](2021)在《长期种植施肥模式对烟地生产力和养分状况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施肥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巨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匮乏,烤烟连作现象十分普遍。同时,烤烟也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在长期连作和大量施肥条件下产生了一系列生产问题,如烟地生产力下降,连作障碍严重,土壤理化、生物学性质恶化,养分不均衡积累,肥料利用率降低和环境污染等。为了维持连作高产,烟农不得不加大肥料用量,造成恶性循环。但是,有关烤烟种植施肥的研究一般以短期试验为主,难以全面系统地了解长期种植施肥条件下,烟地生产力和肥力肥效的演变规律。为此,贵州省遵义市烟草公司于2004年在三岔烟草科技园建立了烟地长期肥力肥效监测基地,试验处理涵盖了当地的主要种植模式(烤烟连作和烤烟-玉米轮作)和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本文基于2004~2020年遵义市烟地肥力肥效长期定位监测数据(本人采集近4年的数据),以烟地作物产量、养分输入(施肥和降雨)、养分输出(包括淋溶和作物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为切入点,在烤烟连作和烤烟-玉米轮作,单施化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条件下,对烟地生产力、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变化展开研究,揭示它们的变化趋势,了解当地主要种植施肥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的影响,为保持当地烤烟生产的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烤烟连作和烤烟-玉米轮作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烟叶产量和品质在多数年份无显着差异,发生病害是连作烤烟在某些年份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在轮连作的烟地土壤上,冬季均种植黑麦草,可能有益于消减烤烟连作障碍。在化肥有机肥配施和单施化肥的两种施肥处理中,作物(指烤烟、玉米和黑麦草的统称,下同)的产量在初期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显着差异,随后前者的作物产量逐渐高于后者;在不施肥的处理中,作物产量最低。因此,在供试土壤上,施肥对烤烟产量的影响大于种植模式,化肥有机肥配施对作物产量的有益作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在不施肥条件下,尽管作物产量最低,但仍然维持一定产量,说明长期不施肥条件下土壤仍具有一定的供肥能力。(2)烟地作物的养分吸收量的变化规律类似作物产量,即在轮连作处理之间,作物养分吸收量在多数年份无显着差异;不施肥作物的养分吸收量最低;在化肥有机肥配施和单施化肥的处理中,作物养分吸收量初期无显着差异,后逐渐表现为前者显着高于后者。就肥料经济效益(施用单位肥料获得的经济产量)而言,施肥处理的肥料经济效益在前期无显着差异,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化肥有机肥配施逐渐高于单施化肥。(3)土壤养分淋失以硝态氮和钾为主,分别为22.69~39.70 kg ha-1和16.35~32.39 kg ha-1,占施肥量的19.10%~40.54%和7.76%~18.65%。经地下径流淋失的磷可忽略不计。黄壤富含铁、铝,对磷的固定作用较强,但土壤胶体对硝态氮和钾的吸附能力较弱,这可能是导致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在化肥有机肥配施的土壤中,氮钾淋失量显着低于单施化肥,原因之一可能与长期施用有机肥促进形成大团聚体有关,从而减少了氮钾的淋溶损失。(4)降雨输入烟地的磷钾较少,对作物营养的贡献可以忽略;年降雨中氮的输入量为20.8923.20 kg ha-1,占烤烟施肥量的16.02%16.85%。其中,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分别占总氮沉降量的39.65%49.37%、24.74%32.29%和24.12%30.33%。说明氮的湿沉降对烟地作物的氮素营养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尤其对不施肥土壤(对照)有重要贡献。(5)在施肥处理中,土壤全量和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而提高,说明在施肥的土壤中,养分输入大于养分输出;而在轮连作的土壤中,土壤养分含量无显着差异,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亏盈无显着影响。化肥有机肥配施增加了土壤大团聚体(>0.25 mm)比例,尤其是大团聚体内部的0.0530.25 mm团聚体的数量,前者(>0.25 mm大团聚体)对土壤氮、磷、钾贡献率分别由51.52%、52.31%和62.56%(单施化肥)提高至55.34%、57.27%和63.92%(化肥有机肥配施);后者(0.0530.25 mm团聚体)对土壤氮、磷、钾贡献率则分别由28.27%、28.85%和30.33%(单施化肥)提高至30.36%、33.49%和31.54%(化肥有机肥配施)。因此,化肥有机肥配施改变了烟地土壤养分在土壤孔隙中的空间分布,促进了土壤养分的保蓄。(6)与烤烟连作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在化肥有机肥配施和烤烟-玉米轮作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显着增加,说明施用有机肥和合理轮作改善了微生物生存的土壤环境,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群落结构优化,有益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循环。此外,土壤微生物合成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有关通路的相对丰度也显着增加,土壤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和H+增多,有益于土壤碳氮转化和难溶性磷酸盐溶解。综上所述,“烤烟-玉米轮作(冬季种植黑麦草)+化肥有机肥配施”的生产模式能够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种群多样性,活化土壤难溶性磷,减少土壤硝态氮和钾淋失以及提高作物产量。因此,该种施肥种植模式可考虑在当地烟区推广应用。

陈艺易[3](2020)在《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生长生理、养分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化肥过量施用,利用率低,是蔬菜生产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和蔬菜可持续生产。本研究以“青笋”为试材,设5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K1,即当地农户普通化肥习惯施肥量)、普通化肥减量施肥(T1)、缓释肥减量施肥(T2)、缓释肥常量施肥(T3),T1和T2较常规施肥总施肥量减施35.2%。探讨在减少肥料用量的同时用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生长生理、养分利用、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当地莴笋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模式。主要结果如下:1.与CK1处理相比,T2和T3处理的莴笋株高、茎粗、茎长、根长和根系活力均显着提高,T1处理的茎粗和茎长均显着提高,T2、T3处理的茎粗分别提高20.9%、15.7%,茎长分别提高10.9%、10.4%。与CK1处理相比,T2处理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着增加,分别增加23.0%、18.5%。T2处理的莴笋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2.与CK1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莴笋的产量均显着提高,其中T2处理莴笋的产量最高,比CK1增产12.4%,T1和T2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各施肥处理莴笋干物质积累总量表现为T2>T3>T1>CK1>CK,且各处理间差异显着,其中T2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较CK1增加22.6%。3.与CK1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均可显着提高莴笋氮、磷、钾素的吸收量以及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各施肥处理氮、磷、钾素吸收量表现大小依次均为T2>T3>T1>CK1,氮、磷、钾的吸收利用率大小表现均为T2>T1>T3>CK1。与CK1相比,T2处理氮、磷、钾素吸收量分别提高116.4%,90.3%、13.1%,氮、磷、钾的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16.0、5.5、23.6个百分点。4.T2和T3处理与CK1相比,均可显着降低莴笋茎的硝酸盐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Vc、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其中,T2处理莴笋茎的硝酸盐含量降低17.6%,可溶性蛋白、Vc、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7.8%、3.2%和78.5%,T3处理莴笋茎的硝酸盐含量降低6.9%,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Vc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22.9%、13.1%、45.1%和27.0%。T1与CK1处理相比,可显着降低莴笋茎的硝酸盐含量和提高Vc的含量,其中,硝酸盐降低12.2%,Vc含量提高37.6%。5.在莴笋采收时,各施肥处理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表现大小依次均为T3>T2>CK1>T1。与CK1处理相比,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的两个处理T2、T3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CK1,化肥减量的处理T1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着低于CK1;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的两个处理T2、T3的土壤脲酶(Ure)、蔗糖酶(INV)和中性磷酸酶(SNP)的活性均高于CK1处理,T2处理均达到显着水平。综上所述,用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且减少化肥用量35.2%,可提高莴笋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可作为当地大棚莴笋生产施肥的参考。

张煜[4](2020)在《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为加快实现秸秆和畜禽粪便循环再生利用,提高东北地区烟草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富集培养分离筛选出制备微生物菌肥的优良菌株,提出牛粪微生物菌肥优化制备工艺,并研究了制备菌肥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从林间、烟地及牛粪中分离得到120株菌株中筛选出生长速率快、高效降解纤维素最佳菌株为嗜热球形脲芽胞杆菌(Ureibacillus thermosphaericus)。嗜热球形脲芽胞杆菌扩繁培养基配方:蛋白胨50 g+滤纸50 g+氯化钠50 g+碳酸钙20 g+酵母提取物10 g+蒸馏水10 L。最佳扩繁培养条件:接种量20%,温度30~35℃,pH值为7.0,转速400 r/min,通气量100 ln/h。微生物菌肥制备优化工艺为:1000 kg牛粪+25 kg秸秆+7.5 kg菌液+2.5 kg水比例混合搅拌用塑料布覆盖,堆肥底径为145 cm,高为95 cm。混料初始含水率控制在60±1%,堆肥1~6周在升温和高温阶段每3 d翻堆1次,6~12周降温阶段每7 d翻堆1次。堆肥过程中含水量保持在60±5%。堆肥过程pH范围7.3~7.8之间,总氮含量先降后升,铵态氮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上升,水解氮含量亦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堆体表面向下40 cm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7.60 g/kg和15.60g/kg。制备菌肥可显着提高烟草种子“龙江911”发芽率(p<0.05)。堆肥过程中,肥堆优势细菌门从厚壁菌门(Firmicutes)向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演替,形成新微生物菌肥群落结构。嗜热球形脲芽胞杆菌在不同堆肥时期相对丰度均处于前50,但堆肥前期、中期、后期丰度呈现先降后增显着变化。说明了添加菌株对肥堆微生物群落演替的重要作用。而后通过构建生态网络图确定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及绿弯菌门在微生物群落发展中的重要性。微生物菌肥382.5 kg/hm2+烟草专用肥375 kg/hm2混合施用能够显着改善土壤pH值至烟草生长最适范围,提高土壤水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碳含量、有机质含量与蔗糖酶活性,同时对烟草的株高、茎围、叶面积、产量、氮和钾含量具有最佳促进效果。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显着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烟草代谢产物积累。单施微生物菌肥1080 kg/hm2处理对土壤总孔隙度(51.2±2.1%)、有效磷含量(25.26 mg/kg)、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提升效果均为各试验组中最佳。同时单施微生物菌肥1080 kg/hm2处理组烟草总糖、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烟草总氮/烟碱比值最优,烟草品吸质量得分最高。单施烟草专用肥会导致土壤细菌多样性降低,而施用微生物菌肥或混合施用微生物菌肥和烟草专用肥有助于改善土壤中的细菌多样性。但单施烟草专用肥与单施微生物菌肥处理组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土壤细菌多样性与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表明:有效磷、有机碳、pH、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是土壤细菌群落差异的重要驱动力。本研究优化了牛粪-秸秆堆肥技术,配制出了高效微生物菌肥,提出了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细菌多样性、提高东北地区烟草品质量和产量的微生物菌肥堆肥及施肥技术。

梁玲玲[5](2020)在《不同化肥减施技术对马铃薯产量、养分累积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主粮,湖北省是我国马铃薯的重要产区之一,马铃薯种植由恩施向襄阳、孝感等地发展,种植面积得到了提高。但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普遍施用高含量的氮磷钾均衡复合肥,没有完全考虑马铃薯的需肥特性及土壤养分状况,因而氮、磷施用量高,使得土壤氮磷累积,马铃薯地上部分生长过旺,导致通风不良,病害增多,产量受限,肥料资源浪费。此外,马铃薯种植施肥中普遍存在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导致营养不平衡,土壤酸化板结,直接制约马铃薯高效种植。为了实现马铃薯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本项研究在前期多年多点配方肥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马铃薯专用配方肥,配合施用中微量元素肥、腐植酸水溶肥和有机肥等技术及集成,以华薯1号和中薯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探讨马铃薯化肥减施增效的施肥技术,旨在为马铃薯高效种植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归纳如下:1. 不同化肥减施技术,在减少化肥养分20%-50%的条件下,均可以有效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实现化肥减施增效作用。与习惯施肥相比,专用配方肥减少N、P、K养分总量165 kg/hm2,养分总量减少20%的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平均增产量为6 923kg/hm2,增产率为16.3%。专用配方肥配施腐植酸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比单施专用配方肥减少N、P、K养分总量90 kg/hm2,养分总量减少15%的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平均增产量分别为953 kg/hm2、566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9%、1.1%。专用配方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比单施专用配方肥减少N、P、K养分总量180 kg/hm2,养分总量减少30%的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平均增产1 605 kg/hm2,平均增产率为3.2%。集成专用配方肥、腐植酸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和有机肥施用技术,比单施专用配方肥减少N、P、K养分总量180 kg/hm2,养分总量减少30%的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增产量达2 025 kg/hm2,增产率为4.3%。因此,采用马铃薯专用配方肥,配合施用中微量元素肥、腐植酸水溶肥、有机肥,可以减少化肥养分20%-50%,马铃薯产量保持稳定增加。2. 不同化肥减施技术的化肥养分与习惯施肥相比减少了20%-50%,但马铃薯的养分吸收量并没有减少,而且促进了养分由地上部向块茎转移,提高了块茎的养分分配比例。相比习惯施肥,施用专用配方肥的马铃薯氮、磷、钾的总累积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5.72 kg/hm2、2.43 kg/hm2、25.06 kg/hm2,块茎氮、磷、钾累积分配比分别提高了4.08%、2.79%、3.55%;专用配方肥配施腐植酸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有机肥的马铃薯块茎氮累积分配比分别提高了5.17%、5.26%、5.51%,磷累积分配比分别提高了4.28%、3.88%、3.97%,钾累积分配比分别提高了6.05%、5.77%、6.07%;集成专用配方肥、腐植酸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和有机肥施用技术,马铃薯氮、磷、钾的总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6.94 kg/hm2、4.67 kg/hm2、22.47 kg/hm2,块茎氮、磷、钾累积分配比分别提高了7.35%、5.67%、3.34%。3. 不同化肥减施技术能有效提高马铃薯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相比习惯施肥,施用专用配方肥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由24.16%提高到36.33%、8.37%提高到22.04%、44.82%提高到52.18%。相比单施专用配方肥,专用配方肥配施腐植酸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有机肥的氮肥利用率由36.33%分别提高到40.35%、39.54%、43.86%,磷肥利用率由22.04%分别提高到24.80%、25.95%、30.62%,钾肥利用率由52.18%分别提高到58.23%、60.02%、67.78%;集成专用配方肥、腐植酸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和有机肥施用技术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由36.33%提高到44.98%、22.04%提高到35.53%、52.18%提高到67.24%。因此,各项化肥减施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的目标。4. 不同化肥减施技术能有效调控马铃薯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块茎的生长。在马铃薯各生育期,与习惯施肥相比,不同化肥减施技术处理马铃薯各时期的株高、茎粗、各部位干重没有显着增加,而块茎产量显着增加。5. 明确了马铃薯的需肥特性。每生产1 000 kg马铃薯需要N、P2O5、K2O吸收量分别为2.26 kg、0.49 kg、4.78 kg,比例为1:0.22:2.11。不同化肥减施技术对三个时期马铃薯各部位的氮磷钾含量基本没有显着影响。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各部位的氮、磷含量表现为叶片>茎秆>根,钾含量表现为茎秆>叶片>根,成熟期不同级别块茎的氮磷钾含量基本表现为小薯>大中薯。6. 不同化肥减施技术对不同级别马铃薯块茎的品质没有显着影响。不同级别块茎的干物质、维生素C、淀粉含量表现为大中薯>小薯,硝酸盐、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小薯>中薯>大薯。相比习惯施肥,不同化肥减施技术均降低了硝酸盐含量,提高了维生素C含量,表明这些化肥减施技术可以保障马铃薯的品质。

高慧慧[6](2020)在《硅谷大量元素水溶肥棉田肥效试验》文中认为2019年在呼图壁县五工台镇棉田实施了硅谷大量元素水溶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667米2随水滴施硅谷大量元素水溶肥25千克,棉株生长发育快,株高、茎粗都比对照有明显优势,单株结铃数增加0.4个,单铃重增加0.3克,667米2籽棉产量增加44.9千克,衣分增加0.2%,皮棉增产率为16.3%,667米2净增值116.9元,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郭瑞[7](2020)在《大荔冬枣产区施肥和土壤养分现状以及温棚施肥专家系统初步设计》文中认为大荔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产地,冬枣产量和品质都位居全国前列,但随着冬枣产业的发展,出现了盲目施肥等问题。为了了解大荔县的施肥情况,探究大荔县土壤肥力状况,本研究对大荔县冬枣产区进行了施肥调研和枣园土壤肥力测定,对11项枣园土壤肥力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利用Arc GIS软件,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养分空间分布图绘制出来,并以已有的土壤肥力信息建立数据库,初步设计了施肥专家系统,得到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经过调研发现,大荔冬枣园平均产量达到24571±5838 kg·hm-2,氮、磷、钾的施肥量平均为355.1±278.7 kg·hm-2,356.5±254.3 kg·hm-2,377.1±338.8 kg·hm-2,养分投入比例约为1:1:1.06,其中,化肥提供的养分占绝大部分。目前大荔县施肥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化肥施用量过大,有机肥施用不足;施基肥偏好复合肥料导致氮、磷、钾养分投入量相对一致;微量元素肥料投入较少。2、大荔县4种棚型相比较,产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日光温棚、钢架棉被冷棚、钢架双膜冷棚、普通冷棚。施肥量由高到低顺序与产量趋势相同,在有机肥投入量上,日光温棚的肥料投入要远高于钢架双膜冷棚和普通冷棚。3、大荔枣园土壤肥力测定结果显示,土壤p H偏碱性,碱解氮含量较为丰富,有效磷含量中等偏低,速效钾含量极其丰富,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微量元素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都为适中或丰富水平。4、利用Arc GIS软件绘制了大荔县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总体表现为,土壤碱解氮、有机质西北-东南一线含量高,其他地区含量较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布格局为北高南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有机质、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磷是影响大荔冬枣产区土壤质量最主要的因素,通过计算综合得分,对各乡镇的综合得分均值进行比较,发现各乡镇土壤得分高低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基本吻合。5. 以已有的土壤肥力信息建立数据库,初步构建了大荔温棚枣园精准施肥专家系统,系统以目标产量法理论为基础,可以为农户制定施肥方案,旨在为农户提供简便、快捷、科学的施肥指导。综上所述,调研得出枣园化肥施用以复合肥为主且施用量过大,有机肥施用不足,氮、磷、钾养分投入量相对一致,微量元素肥料投入较少,棚型不同导致枣果成熟期提前的时间不同,在经济效益上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引起了不同棚型枣园施肥量和产量上的差异。通过测土得出,枣园土壤有机质较为缺乏,碱解氮较为丰富,有效磷中等偏下,速效钾极其丰富,并分别讨论了各乡镇的主要养分丰缺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有机质、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磷是影响枣园土壤质量最主要的因素。论文初步构建了大荔温棚枣园精准施肥专家系统,旨在为农户提供科学的施肥指导。

石晓雨[8](2020)在《稳定性肥料对中国不同区域作物的增产节肥效果》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探究抑制剂NAM在不同地区和作物上的适宜添加量以及稳定性肥料在不同区域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中国华南、西南、华东、华中、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代表性作物,于2009-2013年开展田间试验和示范,通过测定田间作物的产量来计算增产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NAE),从而揭示不同区域作物适宜的抑制剂施用量和阐明稳定性肥料对不同区域作物增产量和NA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茶树和龙眼的抑制剂推荐施用量(IRA)分别为7.5‰和8‰,增产幅度分别为6.94%和24.92%;华东地区小麦、玉米和花生的IRA分别为6‰、7‰和5‰,增产幅度分别14.30%、10.98%和12.17%;华中地区水稻的IRA为12‰,增产幅度为8.74%;西南月季和香石竹的IRA分别为7‰和8‰,增产幅度为16.67%和12.10%;西北苹果和小麦的IRA均为7‰,增产幅度为27.83%和3.63%,西北玉米的IRA为5‰,增产幅度为1.97%;东北玉米的IRA为9‰,增产幅度为7.67%;抑制剂在西北地区作物(玉米、小麦)上的增产效果弱于其它地区,水田的IRA(12‰)高于旱地(5‰-9‰)。2)在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稳定性肥料处理(SF)相对常规施肥处理(CK)的作物平均增产率分别为5.00%、13.40%、6.96%、8.68%、16.30%、8.72%和5.80%,NAE增幅分别为36.11%、29.84%、51.02%、27.25%、21.00%和54.73%,80%稳定性肥料处理(80%SF)相对CK的作物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62%、10.38%、1.78%、6.34%、8.35%、1.44%和0.09%,NAE增幅分别为78.24%、81.41%、49.22%、20.10%、38.96%和62.10%;综合从增产率和NAE来看,华南、西南更适宜的施肥模式是80%稳定性肥料,华东、华中、华北、西北、东北更适宜的施肥模式是等养分稳定性肥料。土壤养分和土壤pH是影响稳定性肥料肥效的重要因子。3)综合从增产率和NAE来看,对玉米来说,西南、华中、华东和华北更适宜的施肥模式是80%稳定性肥料,增产率分别为1.78%、2.77%、2.17%、11.69%,NAE增幅分别为49.89%、42.53%、140.01%(华北无NAE增幅),西北、东北和全国范围更适宜的施肥模式是等养分稳定性肥料,增产率分别为8.29%、5.48%和7.87%,NAE增幅分别为17.33%、34.39%和51.37%。在水稻上,西南、华中、华东和全国范围更适宜的施肥模式是80%稳定性肥料,增产率分别为10.53%、2.71%、9.09%和5.43%,NAE增幅分别为11.13%、25.76%和53.73%(西南无NAE增幅),东北地区更适宜的施肥模式是等养分稳定性肥料(增产率7.27%和NAE增幅17.69%)。对小麦来说,华东和全国范围适宜施肥模式是80%稳定性肥料,增产率分别为11.72%和5.72%,NAE增幅分别为8.48%和36.85%,西北适宜施肥模式是等养分稳定性肥料(增产率8.72%和NAE增幅95.17%)。龙眼、花椒、油菜、大姜、棉花、苹果、红干椒、葡萄和番茄的适宜施肥模式为等养分稳定性肥料,对应的增产率分别为6.79%、25.11%、3.21%、12.50%、3.57%、22.41%、17.19%、10.80%、1.09%;茶叶、花生、马铃薯、大豆、甜瓜适宜施肥模式为80%稳定性肥料,增产率分别为6.49%、8.28%、14.68%、6.36%和8.02%。4)从全国范围来看,等养分稳定性肥料平均能提高作物产量8.54%和提高NAE21.77%,80%稳定性肥料能提高3.13%和26.39%,等养分稳定性肥料和80%稳定性肥料施肥模式在各个区域和各种作物上均具有明显的增产节肥效应,完全可以替代常规施肥模式。与等养分稳定性肥料施肥相比,80%稳定性肥料在大部分地区和作物上具有更优越的增产节肥效应,在少部分地区和作物上较弱,在推广80%稳定性肥料施肥模式时,应注意区域和作物类型。

徐婷[9](2019)在《肥料革命 ——集体化时期山西农业生产中的肥料问题研究(1949-1962年)》文中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而肥料又是粮食的基础,因此肥料无疑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受社会生产水平制约,国家为农业生产供应的商品肥料基本上处于“寅吃卯粮”的状况,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贯彻以农家肥料为主的方针,引导农民进行积造肥料。集体化时期的农业生产的肥料问题是在“革命与生产”政治话语的背景下围绕农家肥的积造投问题展开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大跃进”时期,山西省通过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将农民组织起来,分区对农业进行指导,因地制宜的提高粮食产量;第二阶段是“大跃进”时期,为了紧跟中央形势,实现粮食的持续跃进,山西各人民公社将积肥、造肥问题摆在了农事活动的首要地位;第三阶段,1960年冬到1962年,为了解决社员向农业社投肥中的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山西各地实行了基本投肥制度,标志着积肥制度走向制度化,随之政府将积肥的重点转移到农业投资和肥料技术的现代化革命上,兴办了许多化肥工业。本文致力于探讨集体化时期国家在号召农民进行积肥、造肥和投肥的历史进程中,对农业、农村、农民产生的实际影响以及国家、技术干部、农民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生成图景。

高翔[10](2016)在《腐植酸液体滴灌肥生产工艺优化及其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新型的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被大面积的推广,各种各样的肥料应运而生。选出一种可以适应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的肥料,施用后能够使农业生产增产增效是十分有意义的。根据目前我国肥料的情况,结合新疆土壤的实际情况,在已有的腐植酸液体肥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以及工艺的改进,设计新型的腐植酸液体滴灌肥。通过田间试验,验证腐植酸液体滴灌肥的效果。【方法】:在肥料改进方面,首先选择不同类型的原材料进行配伍,找到最优方案;其次,根据选择的原材料,对已有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处理;第二,与改进前的腐植酸液体滴灌肥相比,检验产品质量。最后,进行田间试验,验证肥料的可行性,并找出优势。【结果】:通过工艺的改进,改进后的腐植酸液体滴灌肥中各种养分含量都有提高。田间试验的结果也证明腐植酸液体滴灌肥,能够使作物增产,并且提高经济效益。【结论】:1.在原材料的选择方面,经过筛选,将腐植酸钾、小颗粒尿素、料浆法的磷酸一铵以及曼海姆法的硫酸钾作为生产腐植酸液体滴灌肥的原材料较为合适。2.针对筛选后的原材料,将工艺中的溶解时间、溶解温度、反映合成时间、以及半成品过筛的目数做一改进,优化了生产腐植酸液体滴灌肥的生产工艺。3.改进后的腐植酸液体滴灌肥,肥料里面的腐植酸含量、大量元素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都有所提高,高于国家农业部标准的要求。4.将腐植酸液体滴灌肥应用到滴灌棉花试验中,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增产且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二、棉花施用硫酸钾肥效试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花施用硫酸钾肥效试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氯对猕猴桃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氯素营养功能
        1.2.1 维持细胞渗透压,保持电荷平衡
        1.2.2 调节气孔运动
        1.2.3 参与光合作用
        1.2.4 激活酶活性
        1.2.5 增强抗病性和抗逆性
    1.3 含氯肥料的施用与研究
    1.4 氯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
        1.4.1 氯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1.4.2 氯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4.3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5 植物体内氯的吸收、运输、分布及丰缺症状
        1.5.1 植物对氯的吸收运输
        1.5.2 氯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1.5.3 植物氯的丰缺症状
    1.6 猕猴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
    1.8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8.1 陕西省猕猴桃果园土壤和叶片氯状况分析与评价
        1.8.2 氯化钾和硫酸钾不同施用方式对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
        1.8.3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后效影响
        1.8.4 不同氯浓度对猕猴桃植株氯离子分布的影响
        1.8.5 猕猴桃叶片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分析
        1.8.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果园氯状况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地点
        2.2.2 采样及测定方法
        2.2.3 数据处理与作图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基本状况
        2.3.2 猕猴桃园土壤氯含量的分级与评价
        2.3.3 猕猴桃园土壤有效硫的评价
        2.3.4 土壤氯离子与其他养分的相关关系
        2.3.5 猕猴桃园叶片养分基本状况
        2.3.6 猕猴桃园叶片氯和硫含量评价
        2.3.7 土壤与植株养分典范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氯化钾和硫酸钾不同施用方式对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KCl和 K_2SO_4不同施用方式对猕猴桃产量的影响
        3.3.2 KCl和 K_2SO_4不同施用方式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3.3.3 KCl和 K_2SO_4不同施用方式对植株养分的影响
        3.3.4 KCl和K_2SO_4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pH的影响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树体生长的影响
        4.3.2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4.3.3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4.3.4 不同施氯量对土壤氯含量及残留率的影响
        4.3.5 不同施氯量对土壤pH和电导率的影响
        4.3.6 不同施氯量对植株氯的影响
        4.3.7 不同施氯量对植株内部形态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的后效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地概况
        5.2.2 试验设计
        5.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5.2.4 数据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施氯量对叶片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后效影响
        5.3.2 不同施氯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后效影响
        5.3.3 不同施氯量对植株氯的后效影响
        5.3.4 不同施氯量对土壤氯的后效影响
    5.4 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植株氯分布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设计
        6.2.3 取样及测定方法
        6.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植株生长的影响
        6.3.2 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幼树植株和土壤氯的影响
        6.3.3 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幼树各器官氯累积和分布的影响
        6.3.4 猕猴桃幼树的耐氯临界浓度
        6.3.5 不同施氯浓度对土壤p H和电导率的影响
        6.3.6 不同施氯浓度对不同品种猕猴桃幼树氯分布的影响
        6.3.7 成龄猕猴桃树氯分布
    6.4 讨论
    6.5 结论
第七章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叶片基因表达的影响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
        7.2.2 试验设计
        7.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7.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施氯量处理对猕猴桃幼树叶片生长的影响
        7.3.2 不同施氯量处理对猕猴桃幼树叶片Vc和Cl含量影响
        7.3.3 不同施氯量处理对猕猴桃幼树叶片形态影响
        7.3.4 不同施氯量处理对叶片基因表达的影响
    7.4 讨论
    7.5 结论
第八章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叶片代谢物的影响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试验材料
        8.2.2 试验设计
        8.2.3 代谢组测定方法
        8.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8.3 结果与分析
        8.3.1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叶片代谢物表达的影响
        8.3.2 差异代谢物KEGG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
        8.3.3 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关联分析
    8.4 讨论
    8.5 结论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长期种植施肥模式对烟地生产力和养分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土壤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研究概况
        1.1.1 国外研究概况
        1.1.2 国内研究概况
    1.2 长期种植施肥下作物产量与品质研究进展
        1.2.1 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2.2 施肥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2.3 长期种植施肥对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3 长期种植施肥下土壤养分淋失研究进展
        1.3.1 土壤养分淋失及其影响因素
        1.3.2 长期种植施肥对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1.4 降雨养分输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1.4.1 降雨养分输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4.2 降雨养分输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1.5 长期种植施肥下土壤养分研究进展
        1.5.1 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5.2 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5.3 长期种植施肥对植烟土壤养分的影响
    1.6 长期种植施肥下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
        1.6.1 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1.6.2 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1.7 长期种植施肥下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1.7.1 长期种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1.7.2 长期种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7.3 长期种植施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8 长期种植施肥下农业系统养分盈亏平衡研究进展
        1.8.1 农业系统养分盈亏平衡特征
        1.8.2 长期种植施肥对农业系统养分盈亏平衡的影响
第2章 绪论
    2.1 立题依据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种植施肥对烟地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烤烟产量与品质
        3.3.2 玉米产量与品质
        3.3.3 黑麦草产量与品质
    3.4 讨论
        3.4.1 作物产量
        3.4.2 作物品质
    3.5 小结
第4章 烟地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烤烟养分吸收量
        4.3.2 玉米养分吸收量
        4.3.3 黑麦草养分吸收量
        4.3.4 肥料的经济效益
    4.4 讨论
        4.4.1 作物养分吸收量
        4.4.2 肥料的经济效益
    4.5 小结
第5章 烟地土壤养分淋失与降雨输入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地概况
        5.2.2 试验设计
        5.2.3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施肥下土壤养分淋失状况
        5.3.2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淋失状况
        5.3.3 降雨养分输入
        5.3.4 降雨中各形态氮的月均变化
    5.4 讨论
        5.4.1 土壤养分淋失
        5.4.2 降雨养分输入
    5.5 小结
第6章 烟地养分含量及其在土壤孔隙中的空间分布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地概况
        6.2.2 试验设计
        6.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6.2.4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
        6.3.2 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
        6.3.3 土壤团聚体养分分布
        6.3.4 土壤团聚体对养分的贡献率
    6.4 讨论
        6.4.1 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
        6.4.2 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
        6.4.3 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孔隙中的空间分布特征
        6.4.4 土壤氮、磷、钾在土壤孔隙中的空间分布特征
    6.5 小结
第7章 烟地土壤微生物对磷的活化及种群变化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地概况
        7.2.2 试验设计
        7.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7.2.4 数据处理
    7.3 结果与分析
        7.3.1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7.3.2 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7.3.3 混合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及pH
        7.3.4 混合培养液中的有机酸
        7.3.5 土壤细菌、真菌多样性分析
        7.3.6 土壤优势细菌、真菌门
        7.3.7 土壤优势细菌、真菌属
        7.3.8 土壤微生物功能预测
    7.4 讨论
        7.4.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7.4.2 土壤微生物对磷的活化
        7.4.3 细菌、真菌群落结构
    7.5 小结
第8章 长期种植施肥下烟地生产力与养分状况综合评价
    8.1 烟地生产力
    8.2 养分状况
        8.2.1 氮
        8.2.2 磷
        8.2.3 钾
    8.3 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专利及课题成果展示

(3)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生长生理、养分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2 莴笋产业发展现状
    1.2 化学肥料在我国蔬菜生产中的施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缓释肥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3.1 缓释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缓释肥的国内外施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3 我国发展缓释肥的对策及前景展望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供试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2.4.1 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
        2.4.2 植株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
        2.4.3 肥料利用率计算
        2.4.4 产量和营养品质的测定
        2.4.5 土壤样品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生长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3.1.1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生长的影响
        3.1.2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根系活力的影响
        3.1.3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1.4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2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干物质积累、养分利用的影响
        3.2.1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率的影响
        3.2.2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莴笋养分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3.2.3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2.4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2.5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3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莴笋土壤养分和相关酶的影响
        3.3.1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3.3.2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土壤相关酶的影响
        3.3.3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土壤养分和相关酶的相关性
    3.4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4.1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产量的影响
        3.4.2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安全品质的影响
        3.4.3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营养品质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生长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4.2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干物质积累、养分利用的影响
    4.3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养分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4 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4)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肥料研究国内外概述
        1.1.1 无机肥料
        1.1.2 有机肥料
        1.1.3 微生物菌肥
        1.1.4 微生物菌株筛选
        1.1.5 微生物菌肥作用机理
    1.2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2.1 种植区土壤研究概述
        1.2.2 高通量测序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2.3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
        1.2.4 土壤酶活性对土壤的影响
    1.3 烟草研究概述
        1.3.1 烟草的种类与分布
        1.3.2 烟草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1.3.3 烟草的经济价值
    1.4 微生物菌肥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
        1.4.1 微生物菌肥在农业中的应用
        1.4.2 微生物菌肥在林业中的应用
        1.4.3 微生物菌肥在烟草种植中的应用
        1.4.4 微生物菌肥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筛选与扩繁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培养基
    2.2 研究方法
        2.2.1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分离
        2.2.2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筛选
        2.2.3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鉴定
        2.2.4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扩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种类
        2.3.2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制备
        2.3.3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扩繁工艺优化
    2.4 本章小结
3 微生物菌肥的制备及营养成分分析
    3.1 实验试剂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试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微生物菌肥的制备
        3.2.2 温度、pH和含水量的测定
        3.2.3 有机碳的测定
        3.2.4 氮的测定
        3.2.5 有效磷的测定
        3.2.6 速效钾的测定
        3.2.7 微生物菌肥品质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微生物菌肥的堆积条件
        3.3.2 微生物菌肥养分分析
        3.3.3 微生物菌肥品质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微生物菌肥堆积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样品采集及处理方法
    4.2 研究方法
        4.2.1 试验流程
        4.2.2 微生物基因组总DNA提取
        4.2.3 基因扩增序列及高通量测序
        4.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微生物菌肥制肥过程中群落的OTU差异
        4.3.2 物种分类分析
        4.3.3 Beta多样性分析及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
        4.3.4 微生物菌肥的群落网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微生物菌肥对烟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设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1.3 主要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烟草农艺性状的测定
        5.2.2 烟草品质的测定
        5.2.3 烟草品吸质量的评价标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5.3.2 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品质的影响
        5.3.3 烟草品吸质量的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肥力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6.1 材料与试剂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试剂
        6.1.3 实验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微生物菌肥处理后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
        6.2.2 微生物菌肥处理后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6.2.3 微生物菌肥处理后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6.2.4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的高通量测序
        6.2.5 结果与分析
        6.2.6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6.2.7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6.2.8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6.2.9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5)不同化肥减施技术对马铃薯产量、养分累积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
    1.2 马铃薯施肥现状
    1.3 新型肥料的发展及应用
        1.3.1 新型肥料的发展
        1.3.2 中微量元素肥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1.3.3 腐植酸水溶肥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1.3.4 有机肥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1.4 施肥对马铃薯的影响
        1.4.1 施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4.2 施肥对马铃薯养分吸收的影响
        1.4.3 施肥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
        1.4.4 施肥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2 研究背景、目标和内容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3 专用配方肥在马铃薯化肥减施增效中的作用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案
        3.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3.1.4 样品测定方法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3.3 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4 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各部位干重的影响
    3.5 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各部位养分含量的影响
        3.5.1 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各部位氮含量的影响
        3.5.2 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各部位磷含量的影响
        3.5.3 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各部位钾含量的影响
    3.6 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3.7 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3.8 专用配方肥对不同级别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
    3.9 小结与讨论
4 新型肥料在马铃薯化肥减施增效中的作用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案
        4.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4.1.4 样品测定方法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配施新型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4.3 配施新型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4.4 配施新型肥料对马铃薯各部位干重的影响
    4.5 配施新型肥料对马铃薯各部位养分含量的影响
        4.5.1 配施新型肥料对马铃薯各部位氮含量的影响
        4.5.2 配施新型肥料对马铃薯各部位磷含量的影响
        4.5.3 配施新型肥料对马铃薯各部位钾含量的影响
    4.6 配施新型肥料对马铃薯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4.7 配施新型肥料对马铃薯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8 配施新型肥料对不同级别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4.9 小结与讨论
5 技术集成在马铃薯化肥减施增效中的作用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案
        5.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5.1.4 样品测定方法
        5.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技术集成对马铃薯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5.3 技术集成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5.4 技术集成对马铃薯各部位干重的影响
    5.5 技术集成对马铃薯各部位养分含量的影响
        5.5.1 技术集成对马铃薯各部位氮含量的影响
        5.5.2 技术集成对马铃薯各部位磷含量的影响
        5.5.3 技术集成对马铃薯各部位钾含量的影响
    5.6 技术集成对马铃薯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5.7 技术集成对马铃薯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5.8 技术集成对不同级别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5.9 小结与讨论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硅谷大量元素水溶肥棉田肥效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1. 参试肥料
    2. 供试作物
    3. 试验时间及地点
    4. 试验地概况
    5. 试验设计
    6. 田间管理
    7. 试验调查
二、结果与分析
    1. 对棉花生育性状的影响
    2. 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3.经济效益分析
三、结论

(7)大荔冬枣产区施肥和土壤养分现状以及温棚施肥专家系统初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荔冬枣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1 冬枣栽培发展概况
        1.1.2 大荔冬枣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2 枣园土壤肥力状况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发展
        1.3.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3.2 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荔冬枣园施肥状况调查评价
    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2.1.1 调查地点及对象
        2.1.2 调查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枣园施肥现状
        2.2.2 冬枣产量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大荔冬枣园土壤肥力状况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设计
        3.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3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土壤养分描述性统计分析
        3.2.2 大荔冬枣产区土壤养分肥力评价
        3.2.3 大荔县各乡镇土壤主要养分状况
        3.2.4 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
        3.2.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肥力评价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大荔温棚枣园精准施肥专家系统初步构建
    4.1 精准施肥专家系统的系统结构
    4.2 精准施肥专家系统的决策流程
    4.3 专家系统的功能设计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稳定性肥料对中国不同区域作物的增产节肥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背景
        1.1.1 肥料施用现状
        1.1.2 中国肥料利用率现状
        1.1.3 稳定性肥料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区域作物适用的抑制剂施用量探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置与施肥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抑制剂添加量对华南地区作物产量的影响
        2.2.2 不同抑制剂添加量对华东地区作物产量的影响
        2.2.3 不同抑制剂添加量对华中地区作物产量的影响
        2.2.4 不同抑制剂添加量对西南地区作物产量的影响
        2.2.5 不同抑制剂添加量对西北地区作物产量的影响
        2.2.6 不同抑制剂添加量对东北地区作物产量的影响
        2.2.7 全国不同区域抑制剂的推荐施用量
    2.3 小结
第三章 稳定性肥料在中国不同区域的增产节肥效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作物与土壤
        3.1.2 试验处理与施肥
        3.1.3 数据计算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等养分及减施肥条件下稳定性肥料在不同区域的增产效果
        3.2.2 等养分及减施肥条件下稳定性肥料对不同区域氮素农学效率的影响
        3.2.3 土壤基本性质与稳定性肥料增产率之间的关系
    3.3 小结
第四章 稳定性肥料对不同作物的增产节肥效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作物与土壤
        4.1.2 试验处理与施肥
        4.1.3 数据计算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等养分及减施肥条件下稳定性肥料对不同作物增产率的影响
        4.2.2 等养分及减施肥条件下稳定性肥料对不同作物N肥利用率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不同区域作物适宜的抑制剂施用量
    5.2 稳定性肥料在不同区域的增产节肥效果
    5.3 稳定性肥料对不同作物的增产节肥效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文章

(9)肥料革命 ——集体化时期山西农业生产中的肥料问题研究(1949-1962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相关概念说明
    四、研究方法、资料
第一章 组织起来:肥料与增产的历史建构过程
    一、肥料种类
    二、民众口中的肥料与生产
    三、文献中的肥料与生产
第二章 惜粪如金:集体化时期山西积肥研究
    一、养猪积肥
    二、拾粪
    三、城粪下乡
第三章 土洋并存:集体化时期山西造肥研究
    一、晋南农业区旱地麦田绿肥压青技术
    二、集体化时期山西的土化肥研究
第四章 多面实践:集体化时期山西投肥实践
    一、基本投肥制度
    二、陵川县张庄生产大队
    三、壶关县川地生产大队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0)腐植酸液体滴灌肥生产工艺优化及其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概况
        1.2.2 水肥一体化概述
        1.2.3 大量元素肥料在水肥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1.2.4 新型肥料的发展
        1.2.5 腐植酸类肥料的发展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设计
        2.1.1 腐植酸液体滴灌肥的设计
        2.1.2 腐植酸液体滴灌肥的原材料的选取
        2.1.3 验证腐植酸液体滴灌肥效果的田间试验方法
    2.2 测定指标
        2.2.1 肥料的测定指标
        2.2.2 田间试验结果测定
    2.3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腐植酸液体滴灌肥原材料的选择与配伍
    3.1 腐植酸液体滴灌肥原材料的选择
        3.1.1 腐植酸类的原材料选择
        3.1.2 氮源的原材料选择
        3.1.3 磷源的原材料选择
        3.1.4 钾源的原材料选择
    3.2 腐植酸液体滴灌肥原材料的配伍
        3.2.1 原材料配伍情况分析
        3.2.2 调整生产工艺
    3.3 工艺流程概述
第四章 腐植酸液体滴灌肥肥料参数及与同类产品的对比
    4.1 改进后腐植酸液体滴灌专用肥特性的比较
    4.2 改进后的产品性能与其他同类液肥的产品性能比较
    4.3 建议的施用方法
第五章 腐植酸液体滴灌专用肥肥效研究(田间试验)
    5.1 产量结果分析
        5.1.1 乌苏市西湖镇西湖村
        5.1.2 沙湾县乌兰乌苏镇
    5.2 经济效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棉花施用硫酸钾肥效试验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氯对猕猴桃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D]. 杨莉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长期种植施肥模式对烟地生产力和养分状况的影响[D]. 王亚麒. 西南大学, 2021
  • [3]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生长生理、养分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陈艺易.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9)
  • [4]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 张煜.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5]不同化肥减施技术对马铃薯产量、养分累积及品质的影响[D]. 梁玲玲.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6]硅谷大量元素水溶肥棉田肥效试验[J]. 高慧慧. 农村科技, 2020(03)
  • [7]大荔冬枣产区施肥和土壤养分现状以及温棚施肥专家系统初步设计[D]. 郭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8]稳定性肥料对中国不同区域作物的增产节肥效果[D]. 石晓雨.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9]肥料革命 ——集体化时期山西农业生产中的肥料问题研究(1949-1962年)[D]. 徐婷. 山西大学, 2019(01)
  • [10]腐植酸液体滴灌肥生产工艺优化及其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D]. 高翔. 石河子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棉花施用硫酸钾肥效试验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