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双盲对照研究

国产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双盲对照研究

一、国产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双盲对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娇[1](2021)在《基于线粒体节律的四逆酸枣仁汤干预失眠症日间疲劳疗效和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失眠症是典型的节律紊乱疾病,发病率高达48%,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安眠药如艾司唑仑等苯二氮草类药物可延长睡眠时间,但存在困倦、疲劳等日间功能损害。最新研究提示,线粒体能量代谢具有显着的近日节律,其功能失调与睡眠-觉醒节律及能量代谢关系密切。中医学认为“昼精夜瞑”是人体良好的睡眠节律,当机体失眠时,会伴随睡眠节律紊乱如入睡难、早醒和日间功能不足的症状。课题组发现,基于“从肝论治失眠症”处方的四逆酸枣仁汤具有较好疗效,不仅有助于夜间睡眠质量的改善,而且较艾司唑仑等苯二氮草类安眠药物在改善日间功能方面也有优势。综上,结合《素问·五藏生成篇》“卧则血归于肝”及中医理论对人体能量节律的认识,提出“基于肝藏血、主疏泄调节机体睡眠-觉醒节律干预失眠症以达到‘昼精夜瞑’的治疗目标是中医的特色优势,其现代生物学基础与线粒体能量调节机制的昼夜节律有关”的假说。本研究拟以线粒体动力学指标节律变化为核心,临床试验与基础实验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核心体温、红外、CPC心肺耦合、基因蛋白检测等技术,以艾司唑仑为对照药,探讨四逆酸枣仁汤调节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疗效和机理。方法文献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纳入艾司唑仑相较于安慰剂或空白组治疗失眠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2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然后使用Revman 5.4、Stata MP14进行Meta分析,对于不能合并的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主要结局指标:疲劳、日间功能、不良反应;次要结局指标: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等睡眠因子。并且,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回顾性分析2011-2021十年中全国范围内医疗机构使用的第二类精神药品中艾司唑仑片的使用状况,对用药频度(DDDs)、处方占比、研究地区等指标进行汇总分析。临床试验:通过横断面临床试验设计,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招募失眠患者,基于CPC心肺耦合技术、FS-14量表(Fatigue Scale-1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失眠患者的日间疲劳及夜间睡眠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以期掌握失眠患者日间功能的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且通过病例系列临床试验设计,对失眠就诊患者日间疲劳、睡眠质量进行干预前后对照(0周、2周、4周),并于8周时进行随访。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和监测失眠患者日间功能的改善效果。实验研究:通过腹腔注射PCPA复制失眠症大鼠模型,通过翻正实验评价失眠模型。此后给予艾司唑仑阳性对照药和四逆酸枣仁汤进行干预,通过核心体温(昼夜取6个时间点测量)、红外热成像(昼夜取11个时间点测量)技术评价大鼠的睡眠-觉醒情况与宏观能量代谢昼夜节律的相关性;通过蛋白印记表达法、实时荧光定量PCR、荧光素酶法,探讨大鼠12:00及24:00下丘脑周期基因Per1、Per2、Bmal1与全脑ATP、线粒体动力学蛋白(Mfn1、Mfn2、Opa1、Drp1、Fis1)昼夜表达的相关性并评价四逆酸枣仁汤的干预作用;并联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艾司唑仑及四逆酸枣仁汤干预后大鼠24:00前额叶线粒体动力学及血清LDH、CK、BUN的含量变化。结果文献研究:关于艾司唑仑与安慰剂的对照研究发现,疲劳、运动减退、嗜睡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1项研究指出,与安慰剂相比,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后吞咽功能下降,表现为服用艾司唑仑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上升,EAT-10评分上升,VFSS评分下降。2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发现,艾司唑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P<0.05),1项研究指出艾司唑仑1mg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4%高于安慰剂组43%。关于夜间睡眠情况的数据3项研究无法进行META分析,3项研究提示艾司唑仑组对于睡眠质量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1项关于艾司唑仑与空白组对照的实验指出,艾司唑仑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睡眠障碍伴高血压患者的次日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且对于患者失眠治疗有效率88%高于空白对照组68%(P<0.05)。(2)近十年国内艾司唑仑的使用量居高不下,处方量大、占比高,处方占比排序在二类精神药品中多处于前列(排序在第1、2位),处方占比多超过10%,甚至部分研究占比量高达80%。临床试验:(1)横断面结果显示,87%的失眠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力疲劳,98%的失眠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体力疲劳,90.32%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日间功能损害;PSQI日间功能因子和FS-14关系紧密(509,P<0.01);PSQI日间功能因子和CPC睡眠质量评估系统获取的熟睡时间(即稳定睡眠期,对应CPC分析中的高频部分)密切相关(.851,P<0.01),FS-14脑力疲劳因子与睡眠总时间密切相关(.508,P<0.01)、REM(.488,P<0.01)密切相关。(2)四逆酸枣仁汤对失眠症患者干预4周,并于8周随访:FS-14总得分逐渐减小,干预2周后得分5.63分降至4.83(P>0.05)、4周2.91分(P<0.01)、8周1.54分(P<0.01)。脑力疲劳因子得分范围为0-6分,干预2周后得分从2.83分下降至2.28分(P>0.05),第4周1.75分(P<0.01),8周0.81 分(P<0.01)。体力疲劳因子得分范围为0-8分,干预2周后得分从5.63分降至4.83分(P>0.05),第4周2.91分(P<0.01),第8周1.55分(P<0.01)。日间功能因子得分范围0-3分,干预2周后得分从2.03分下降至1.45分(P<0.05),干预4周后降至1.00分(P<0.01),8周随访时1.09分(P<0.01)。实验研究:(1)大鼠宏观能量指标(核心体温、红外热成像)的昼夜变化监测:昼夜24小时平均取6个时间点(4:00、8:00、12:00、16:00、20:00、24:00)进行核心体温测量,正常组大鼠核心体温存在昼(睡眠期)低夜(活动期)高的趋势,与既往研究规律一致,即核心体温下降则诱导入睡,核心体温上升则诱导觉醒:12:00四组大鼠体温达到昼夜最低值,正常组36.93℃,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核心体温升高(P>0.05),和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体温降低(P<0.05),中药组体温降低(P<0.01)。8:00、16:00时,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温升高(P>0.05),和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组体温降低,仅8:00西药组与模型组有显着差异(P<0.05)。4:00、20:00时,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温上升趋势减缓,体温低于正常组。24:00时,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温低于正常组(P<0.01),和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组体温上升(P>0.05)。昼夜24小时取11个时间点进行尾部红外测量,正常组大鼠尾部温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与其它时间点基本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尾部温度呈现昼夜振荡,即以12:00为波谷、以24时为周期的类余弦曲线,12:00大鼠尾部温度出现最低值25.00℃,和12:00相比,大鼠尾部2:00、20:00、22:00温度升高(P<0.05)。12:00各组大鼠尾部温度处于最低值,正常组尾部温度26.88℃,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尾部温度降低(P>0.05)。(2)大鼠全脑节律基因、ATP和线粒体动力学指标的昼夜表达变化:正常组大鼠下丘脑Per1、Per2、Bmal1 mRNA表达量呈现昼(睡眠期)低夜(活动期)高的趋势,失眠模型大鼠Per1、Per2、Bmal1 mRNA表达量发生节律紊乱,经药物干预后,节律恢复。节律基因表达的组间比较:24:00和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Per1、Per2、Bmal1 mRNA的表达有下降趋势(P>0.05);和模型组大鼠相比,西药组Per1、Per2、Bmal1 mRNA表达有增加的趋势(P>0.05),中药组大鼠Per1、Per2、Bmal1 mRNA表达增加(P<0.01)。12:00和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Per1、Bmal1 mRNA表达有升高的趋势(P>0.05),Per2表达增加(P<0.01);和模型组大鼠相比,西药组和中药组 Per1、Per2、Bmal1 mRNA 表达均下降(P<0.05)。节律基因表达的昼夜比较:大鼠下丘脑Per1正常组,24:00表达量高于12:00(P<0.05);模型组24:00表达量低于12:00(P<0.01),西药组和中药组的24:00表达量高于12:00(P<0.01),且中药组趋势更加明显。Per 2正常组24:00表达量高于12:00(P>0.05);模型组24:00表达量低于12:00(P<0.01),西药组和中药组的24:00表达量高于12:00(P<0.05),且中药组趋势更加明显(P<0.01)。Bmal1正常组的24:00表达量相较于12:00有升高趋势(P>0.05),模型组24:00表达量低于12:00(P<0.01),西药组和中药组的24:00表达量高于12:00(P<0.05),且中药组趋势更加明显(P<0.01)。ATP含量组间比较:24:00和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脑ATP的含量降低(P>0.05),和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组全脑ATP水平均有上升趋势,且中药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12:00和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脑ATP的含量升高(P>0.05),和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含量降低(P>0.05),中药干预后ATP含量降低且低于正常组(P>0.05),且中药干预后ATP含量降低且低于正常组。线粒体动力学蛋白组间比较:正常组大鼠全脑线粒体动力学蛋白表达量呈现昼(睡眠期)低夜(活动期)高的趋势,而失眠模型大鼠线粒体动力学蛋白昼夜差异趋势不变,差异量增加,药物干预后,差异量减小。24:00和正常组大鼠相比,失眠模型大鼠Opa1、Fis1、Mfn2表达量有升高趋势(P>0.05),和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西药组表达量降低(P<0.01)。12:00各组线粒体相关蛋白Drp1、Fis1、Mfn1、Mfn2、Opa1的表达量趋势平稳(P>0.05)。线粒体动力学蛋白昼夜比较:大鼠全脑Opa1、Fis1、Mfn2蛋白表达量正常组,24:00表达量高于12:00(P>0.05);模型组24:00表达量仍高于12:00,节律趋势更加明显(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的24:00表达量均高于12:00,但差异量变小(P>0.05)。Mfn1、Drp1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的24:00表达量高于12:00(P>0.05),西药组的24:00表达量高于12:00(P<0.05)。(3)失眠大鼠活动期疲劳指标的测定:24:00和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前额叶Opa1、Fis1、Mfn2、Drp1的蛋白表达量有上升趋势(P>0.05),Mfn1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和模型组相比,西药组Opa1、Fis1、Mfn2、Drp1蛋白表达量有上升趋势(P>0.05),Mfn1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中药组Opa1、Fis1、Mfn1、Drp1蛋白表达量有下降趋势(P>0.05),甚至低于正常组(Drp1)。24:00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LDH、CK含量升高(P<0.05),BUN含量有上升趋势(P>0.05);和模型组相比,西药组血清CK、BUN含量有上升趋势(P>0.05),LDH含量有下降趋势(P>0.05);中药组LDH、CK、BUN含量有明显下降趋势,且LDH与模型组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从人体昼夜节律和能量代谢的角度可以发现“从肝论治失眠”的潜在机制。其机制在于中医肝对于能量代谢节律的调控,通过这种多靶点、多层次的治疗进而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外也明显改善患者日间疲劳。(1)失眠症患者存在日间功能损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力疲劳和体力疲劳。PSQI日间功能与CPC深睡眠时间有关,脑力疲劳与REM和浅睡眠时间有关。(2)基于“从肝论治失眠”出发的四逆酸枣仁汤干预失眠症后可以达到“昼精夜瞑”的疗效,具有可观的远期疗效。(3)PCPA失眠核心体温昼夜节律的振幅减小,相位不变,活动期功能受到损害,四逆酸枣仁汤干预后,宏观层面紊乱的能量代谢节律得到恢复。(4)PCPA失眠大鼠在四逆酸枣仁汤干预后可通过干预下丘脑节律基因的昼夜表达进而调控全脑微观线粒体动力学的昼夜节律,使得ATP供能重回平衡,以恢复正常的睡眠-觉醒节律。(5)四逆酸枣仁汤可以消除失眠大鼠活动期的脑力与体力疲劳水平,其机制或是调节线粒体动力学蛋白的表达。

黄素英[2](2021)在《基于调枢思维应用疏肝泻火安神针法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基于调枢思维应用疏肝泻火安神针法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08例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按照统计软件产生的随机分组,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每晚睡前口服右佐匹克隆片3mg治疗;试验组54例采用每日一次疏肝泻火安神针法治疗,针刺取穴为合谷(双侧)、太冲(双侧)、风池(双侧)、百会、神门(双侧)、三阴交(双侧),每次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均以7日为1个疗程,共计4个疗程。最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4周随访时的PSQI、ESS、肝郁化火证候积分量表评分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最终共有99例患者完成此次研究,其中试验组50例,对照组49例。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在PSQI评分、ESS评分、肝郁化火证候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4周随访时,在PSQI评分、ESS评分、肝郁化火证候积分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在PSQI方面,两组随访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低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高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SS评分、肝郁化火证候积分方面,两组随访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低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有效率为7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总体上试验组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着,远期效果肯定,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疏肝泻火安神针法和口服右佐匹克隆片均能改善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日间嗜睡程度及肝郁化火证候,但疏肝泻火安神针法在近期及远期疗效的改善程度上优于口服右佐匹克隆片。2.疏肝泻火安神针法的总体疗效优于口服右佐匹克隆片,二者均上具有较良好的安全性及依从性。3.疏肝泻火安神针法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长寿[3](2021)在《壮水宁神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和意义:观察“壮水宁神汤”治疗前后,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单项中医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评价“壮水宁神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总共纳入84例符合研究的失眠症患者,随机分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观察组予壮水宁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对照组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单项中医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等为观测指标,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后各评定1次。最后对观察指标评定情况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以此评价壮水宁神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84例,76例完成临床观察,观察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4例,脱落率为9.52%。2.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职业、年龄、病程、PSQ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单项中医症状分布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临床总疗效情况:观察组显效率为65.79%,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显效率为39.47%,总有效率73.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对比,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5)。在PSQI评分方面:观察组从14.68±3.43降至6.00±3.43,对照组从15.16±3.38降至7.89±4.1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从20.68±10.07降至10.05±5.25,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从21.58±10.70降至13.42±8.1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5.本次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事件,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异常变化,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壮水宁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疗效显着,在降低PSQI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比单纯运用右佐匹克隆片更具有优势,能更好的改善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的症状。2.壮水宁神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邱红秀[4](2021)在《既济水火法治疗帕金森病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临床帕金森病失眠相关病例,采用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以既济水火法组方,治疗阴虚火旺证型帕金森病失眠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本试验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就诊于武汉市中医医院汉口院区脑病科门诊及病房诊断为PD失眠患者,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64例。按照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剔除脱落3例。最终对照组30例,给予抗帕金森病基础治疗(口服抗帕金森药)及右佐匹克隆片;观察组31例,给予既济水火法组方联合基础治疗,共干预8周。治疗前对年龄、性别、失眠病程、H-Y分级进行可比性分析。在治疗前后进行量表(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2,PDSS-2;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记录及评定。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结果,并结合中医疗效指标,以验证既济水火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两组观察对象在治疗前分别进行性别、年龄、失眠病程及H-Y分级统计分析,上述四种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在进行相应量表评分的分析上具有可比性。2.PDSS-2评分两组组内、组间的比较:治疗2周后,观察组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显着(P<0.01);且两组间差异显着(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总体差异明显(P<0.05);且此时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3.两组ISI量表评分方面比较:治疗后1周后,观察组评分较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显着(P<0.01);且两组间评分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8周时,观察组评分较治疗前评分降幅明显,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明显(P<0.05);且此时,两组间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显着(P<0.01)。4.两组PSQI量表评分比较: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评分,治疗前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SRSS量表评分两组的比较:治疗8周后,观察组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的评分,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两组HAMA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低,统计学差异显着(P<0.01)。5.中医症候积分两组组内、组间的比较:治疗后8周时,观察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积分较治疗前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6.中医治疗失眠有效率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观察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在整个临床研究过程中,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观察对象的生命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1.既济水火法组方联合抗帕金森病基础治疗可显着改善阴虚火旺证帕金森病患者的失眠症状。2.右佐匹克隆片联合抗帕金森病基础治疗可在短期时间内改善PD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且效果明确;但既济水火法组方联合抗帕金森病基础治疗,对于改善阴虚火旺证PD患者失眠症状的长期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且临床疗效更为稳定。3.既济水火法组方对改善阴虚火旺证PD失眠患者的焦虑状态有一定优势,右佐匹克隆片对于PD失眠患者焦虑状态临床疗效无优势。4.既济水火法用于治疗PD失眠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

张姣[5](2021)在《单纯针刺对比西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针刺治疗与西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差异,为将针刺治疗作为西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替代疗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医学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以查找发表于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12月31日采用单纯针刺对比西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三轮筛选后共纳入44篇文献,提取出文献数据资料,对所有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观察组针刺选穴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并使用Review Manager5.4软件和Stata/SE 15.1软件对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文献基本信息:本研究共纳入文献44篇,发表于2015年及以前的文献有20篇,发表于2015年以后的文献有24篇,涉及患者3663名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1856名,均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1763名,均采用西药治疗;有35篇文献将有效率作为疗效观察指标,35篇文献将PSQI评分作为疗效观察指标。2.质量评价结果: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分标准,高质量文献有15篇,低质量文献29篇文献;根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标准,44篇文献均为未知偏倚风险文献,研究整体偏倚风险亦为未知偏倚风险。3.观察组针刺选穴情况:观察组针刺穴位使用频次数≥5的穴位共有14个,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穴位有5个,从多到少依次为神门穴、百会穴、四神聪穴、三阴交穴、安眠穴。4.Meta分析结果:(1)以有效率作为结局指标,根据失眠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失眠的临床疗效标准合并PSQI总分减分率标准进行分析,发现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有效率优于西药治疗;根据PSQI总分减分率、睡眠效率值标准进行分析,发现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有效率与西药治疗不存在差异。(2)以PSQI总分作为结局指标进行分析,发现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PSQI总分优于西药治疗,但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大。(3)以SAS评分、ISI评分和HAMD评分作为结局指标进行分析,均发现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4)通过对有效率和PSQI总分进行药物种类亚组分析,发现相比阿普唑仑治疗,针刺对比艾司唑仑治疗的优势更大。结论单纯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在有效率和PSQI总分方面,相比阿普唑仑治疗,针刺对比艾司唑仑治疗的优势更大。将针刺治疗作为西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替代疗法是可行的,但仍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纪可[6](2021)在《中药安神方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知识图谱的方式直观展现国内中医治疗失眠相关研究的历史路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以及科研力量的合作分布关系,为研究者了解中医治疗失眠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对中药安神方治疗慢性失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为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奠定基础。观察中药安神方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学习记忆、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及星形胶质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由此探讨中药安神方治疗慢性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文献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检索200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领域的文献,采用Cite Space软件对中医治疗失眠相关文献中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共现分析。通过时间线视图展示不同聚类的相互影响及时间跨度。2.临床研究:收集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神志病科门诊接诊的慢性失眠患者,开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睡眠卫生教育,试验组给予中药安神方,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收集相关病情资料,治疗前后予以疲劳量表-14(FS-1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估及安全性指标检测,对该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3.实验研究: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常规饲养外,其他4组通过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慢性睡眠剥夺模型。每天连续睡眠剥夺12小时,持续剥夺21天。睡眠剥夺2周后开始灌胃给药,1天1次,连续灌胃2周。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容0.9%Na Cl灌胃。西药组给予艾司唑仑0.09mg/kg/d灌胃。中药安神方高剂量组给予中药安神方颗粒2.97g/kg/d。中药安神方低剂量组给予中药安神方颗粒1.49g/kg/d。末次灌胃后,次日开始采用自主活动分析仪记录动物在不同时间点、固定时间段内的运动路程、运动时间等数据,观察各组动物自主活动度的变化情况。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各组大鼠进行获得性训练,记录90秒内大鼠找到圆形平台的游泳时间、游泳路程和游泳轨迹,每天训练4次,连续5天,第6天休息,第7天上午进行定位航行实验,检测动物的学习能力。第7天下午撤掉圆形平台,进行空间探索实验,计算机记录90秒内大鼠穿越原平台的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游泳路程及游泳轨迹,检测动物的记忆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皮质GABA、Glu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海马NDRG2、GFAP阳性细胞表达量及共定位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质、海马NDRG2、GLT-1、GAD65、GAD67、Glu NR2A、Glu NR2B m 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皮质、海马中NDRG2、GLT-1、GAD65、GAD67、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文献研究:(1)中医治疗失眠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发文量趋于稳定,并维持较高水平。(2)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是研究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主要力量。研究团队内部合作较为紧密,但团队之间尚未形成广泛合作,仅有少数学术机构存在跨区域合作。(3)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主要围绕辨病、辨证、治疗方式、数据挖掘及临床疗效评价等五个方面展开。2.临床研究:(1)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基本一致,无显着差异。(2)试验组(中药安神方)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安慰剂)总有效率为38.7%。(3)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试验组治疗后PSQI总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4)试验组治疗后FS-14评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FS-14评分与治疗前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试验组治疗后HAMA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t=-3.23,P<0.01)。(6)试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的安全性指标无显着差异,无不良事件发生。3.实验研究:(1)自主活动分析:在光照/黑暗环境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活动路程较空白组均明显增加(P<0.05)。在活动时间方面,除0点外,模型组大鼠活动时间较空白组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安神方低剂量组、中药安神方高剂量组大鼠活动路程及活动时间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2)定位航行实验: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上平台的潜伏期、游泳总路程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安神方低剂量组、中药安神方高剂量组大鼠上平台的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均明显缩短(P<0.01)。空间探索实验: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穿越目标象限总路程、越目标象限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显着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安神方低剂量组、中药安神方高剂量组大鼠穿越目标象限总路程、越目标象限时间、穿越平台次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1)。(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质内GABA浓度显着下降,Glu浓度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安神方低剂量组、中药安神方高剂量组大鼠皮质内Glu浓度降低(P<0.05),西药组、中药安神方高剂量组大鼠皮质内GABA浓度升高(P<0.05)。(4)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质内NDRG2 m 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1),GLT-1、GAD65、GAD67m 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安神方低剂量组、中药安神方高剂量组大鼠皮质内NDRG2 m 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GLT-1、GAD65、GAD67m 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NDRG2、GFAP阳性细胞数量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安神方低剂量组、中药安神方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NDRG2、GFAP阳性细胞数降低(P<0.01),NDRG2与GFAP存在较好的共定位。(6)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内NDRG2、Glu NR2B m RNA相对表达量、NDRG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GLT-1、Glu NR2Am RNA相对表达量、GLT-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安神方低剂量组、中药安神方高剂量组大鼠海马内NDRG2、Glu NR2B m RNA相对表达量、NDRG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GLT-1、Glu NR2A m RNA相对表达量及GL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7)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内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安神方低剂量组、中药安神方高剂量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内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1.中医药干预失眠具有独特优势,是失眠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知识图谱直观展现了该领域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方向。2.中药安神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提高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减轻日间疲劳,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亦有改善作用,疗效显着优于安慰剂。3.中药安神方能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昼夜节律和学习记忆,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星形胶质细胞,并对其脑内的神经递质产生影响有关。

陈莲梅[7](2021)在《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按照中医、西医的失眠诊断标准,将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至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门诊诊治并且其中医症状符合阴虚火旺型不寐的60例受试者纳入研究。60例受试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每天一次,每次3mg,睡前半小时服用),治疗组予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治疗(每天两次,每次服用200ml,分两次服用),每组治疗14天为1个疗程,总共2个疗程。对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总体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1)基线比较: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不存在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比较:经过28天的干预,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分别是83.3%和94.3%。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阴虚火旺不寐总体疗效相近。(3)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受试者总评分,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量表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存在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总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显示中医症状疗效,治疗组治疗优于对照组。(4)睡眠质量疗效比较:(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3.3%和76.7%,其中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7例。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SQI各项因子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分析:疗程结束观察后,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血常规、心电图检查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具有滋阴降火、养血安神功效的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能有效改善阴虚火旺不寐的睡眠质量指数及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睡眠质量、加快入睡时间,减少日间功能障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赵欣然[8](2021)在《失眠症痰证的用药规律及化痰法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失眠症痰证的临床用药规律,并对运用化痰法治疗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为失眠症痰证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启发。方法:收集中药治疗失眠症痰证的中英文文献,对合格文献采集其基本信息、证候要素、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及干预措施、随机化分配方案隐藏、盲法等;并对合格文献中的证候要素及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探索;最后运用RevMan5.3软件对文献中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进一步明确临床疗效。结果:1.现代文献共纳入42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8篇,非随机对照研究14篇。共涉及处方50首,涉及相关药物102种,合计治疗患者1683例。28篇随机对照研究中,3篇为高质量研究,25篇为低质量研究。古代文献共纳入91首方剂,涉及133味中药。2.失眠症痰证古今文献的用药规律探索结果:现代文献中常用中药主要有半夏、茯苓、酸枣仁、竹茹、甘草、黄连、陈皮、枳实等,102味中药功效分类中安神药、清热药、化痰药、理气药四类中药占比较高,四类药物占比超过半数达63.85%,中药四气中以寒、温、平为首;古代文献的91首方剂中,共统计出133味中药,频次≥13的药物有20味,其中半夏频次最高,高达60次,治疗痰证失眠症常用中药以温寒平为主。古今文献中五味均以甘、苦、辛为多,归经均以脾胃、心、肺、肝为主;现代文献中三项关联表显示,陈皮、茯苓-半夏,陈皮、竹茹-半夏,枳实、茯苓-半夏为主要配伍,古代文献中两项关联表显示半夏-秫米,半夏-竹茹、炙甘草-大枣、半夏-陈皮等为主要配伍。温胆汤为现代文献治疗失眠症痰证的基础方,而温胆汤及安神定志丸是古代文献治疗失眠症痰证的基础方。临证加减时痰热证则加入竹茹、珍珠母、黄连、黄芩等;痰瘀证时介入郁金、丹参等;痰证兼阴虚证时加入化痰滋阴之品,如酸枣仁、远志、生地黄、白芍之品;痰证兼气滞证时加入理气化痰,行气导滞之品,如柴胡、陈皮、栀子等。3.化痰法治疗失眠症痰证的Meta分析结果:对28篇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病例2597例,I2=26%,P=0.11,提示各研究间同质性良好,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ORM-H=3.66,95%CI[2.94,4.57],结果有统计学差异(Z=11.51,P<0.00001)。依据证候要素划分亚组并进行亚组分析,发现痰热证组(I2=0%,P=0.59)、痰瘀证组(I2=0%,P=0.85)、痰兼阴虚证组(I2=31%,P=0.23)、痰兼气滞证组(I2=33%,P=0.22),各亚组之间同质性良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痰热证组(合并OR M-H=4.39,95%CI[3.34,5.78]),痰瘀证组(ORM-H=4.03,95%CI[1.73,9.39]),痰兼阴虚证组(合并ORM-H=3.48,95%CI[1.97,6.14]),痰兼气滞证组(合并ORM-H=8.96,95%CI[3.20,25.12]),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痰热证组(Z=10.55,P<0.00001),痰瘀证组(Z=3.22,P=0.001),痰兼阴虚证组(Z=4.31,P<0.0001),痰兼气滞证组(Z=4.17,P<0.0001)。结论:中药治疗失眠症痰证及其兼证疗效确切,治疗痰证失眠药物以理气化痰为主,辅以安神药,药性寒温并用,辛开苦降以调畅气机,交通阴阳,同时随证加减清热泻火、活血化瘀、滋阴养血、理气健脾等药物辨证施治可取得更好疗效。

姚文强,赵宇浩,郑亚威,张擎,韩旭[9](2021)在《酸枣仁类中成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口服酸枣仁类中成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8月,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口服酸枣仁类中成药单用或联合常规镇静催眠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5.0和R软件进行传统Meta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最终纳入42个RCTs,涉及9种口服中成药,4 1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改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方面,联合用药显着优于西药或多数中成药单独使用,其中百乐眠胶囊联合西药效果最优;参芪五味子片、复方枣仁安神胶囊单独使用均显着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参芪五味子片疗效最佳;(2)在安全性方面,单用或联合中成药均较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改善,因临床异质性较大无法定量合并,所有纳入研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表明,酸枣仁类中成药联合常规镇静催眠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症能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睡眠质量,单药比较中参芪五味子片疗效最佳的可能性大。临床运用应当考虑国际推广证据不足,不同西药种类和干预时长对疗效的影响,以及患者对联合治疗的接受程度。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等限制,上述结论有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柴健[10](2020)在《右佐匹克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右佐匹克隆作为佐匹克隆的右旋单一异构体,其对苯二氮受体的亲和力是左旋体的50倍,药效更强,不良反应和毒性反而更小。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现该药不仅对治疗原发性失眠有明显疗效,在治疗脑卒中、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并发的睡眠障碍、眩晕症等多种病症均有较好的效果。就此对右佐匹克隆目前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国产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双盲对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产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双盲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线粒体节律的四逆酸枣仁汤干预失眠症日间疲劳疗效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线粒体的昼夜节律
        1. 线粒体的形态与功能
        2. 线粒体的节律
        2.1 线粒体组学的昼夜节律
        2.2 线粒体功能的昼夜节律
        3. 线粒体昼夜节律的机制
        3.1 氧与线粒体昼夜节律
        3.2 褪黑素与线粒体昼夜节律
        3.3 线粒体动力学与节律中枢的互作机制
        4. 小结
    综述二 失眠症与能量代谢昼夜节律的现代研究进展
        1. 昼夜节律的进化
        2. 睡眠与能量代谢的昼夜节律
        2.1 能量代谢与热量的关系
        2.2 能量保护与线粒体节律
        2.3 睡眠与核心体温的节律
        2.4 失眠症与高度觉醒模型
        3. 小结
    综述三 失眠大鼠线粒体和节律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1. 睡眠剥夺失眠模型对于线粒体相关参数的影响
        2. 慢性束缚失眠模型对于线粒体相关参数的影响
        3. 化学物质失眠模型对于线粒体和节律相关参数的影响
        3.1 PCPA失眠大鼠模型对于线粒体相关参数的影响
        3.2 PCPA失眠大鼠模型节律信号通路的改变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 艾司唑仑对失眠症患者日间功能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研究目标
        2. 资料和方法
        2.1 参考标准
        2.2 检索策略
        2.3 纳排标准
        2.4 般资料和数据提取
        2.5 偏倚风险评估
        2.6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流程图
        3.2 一般情况
        3.3 偏倚风险
        3.4 结局指标
        4. 讨论
    文献研究二 近十年国内艾司唑仑的使用状况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检索方法
        1.3 数据库建立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艾司唑仑使用情况的研究数量
        2.2 艾司唑仑在二类精神药品中的处方占比
        2.3 艾司唑仑年度用药频度
        2.4 艾司唑仑使用情况的地域分析
        3. 讨论
临床研究
    临床试验一 失眠患者的日间疲劳状况的观察试验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研究设计
        3.1 设计类型
        3.2 硬件配备
        3.3 观测指标
        3.4 采集和判断方法
        3.5 数据整理
        3.6 统计学分析
        4. 试验结果
        4.1 受试者来源
        4.2 入组及完成情况
        4.3 人口学特征
        4.4 睡眠及日间功能情况
        4.5 日间功能相关分析
        5. 讨论
    临床试验二 四逆酸枣仁合方治疗失眠患者日间疲劳的疗效评价
        1. 临床试验方案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评定工具
        1.6 治疗方案
        1.7 观察指标及节点
        1.8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1.9 质量监控
        2. 试验结果
        2.1 入组及完成情况
        2.2 疗效分析
        3. 讨论
        3.1 基于“肝为罢极之本”对从肝论治失眠症日间疲劳的认识
        3.2 基于“肝藏血”对从肝论治失眠症日间疲劳的认识
        3.3 基于“肝主疏泄”对从肝论治失眠症日间疲劳的认识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一 失眠症能量代谢紊乱的实验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设备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模型判定
        2.2 一般情况
        2.3 体重
        2.4 进食量
        2.5 核心体温昼夜变化
        2.6 尾部温度昼夜变化
        3. 讨论
    实验研究二 基于节律调控线粒体信号通路研究四逆酸枣仁汤干预失眠大鼠的药效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设备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造模、干预方法
        2.3 实验取材
        2.4 全脑组织冷冻研磨
        2.5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大鼠下丘脑中Per1、Per2、Bmal1 mRNA的昼夜变化
        2.6 基于荧光素酶法测试失眠大鼠全脑中ATP含量的昼夜变化
        2.7 基于蛋白印记表达法测定大鼠全脑线粒体动力学Mfn1、Mfn2、Opa1、Drp1、Fis1蛋白的昼夜变化
        2.8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下丘脑Per1、Per2、Bmal1 mRNA昼夜变化
        3.2 失眠大鼠全脑中ATP含量的昼夜变化
        3.3 大鼠全脑中线粒体动力学Mfn1、Mfn2、Opa1、Drp1、Fis1蛋白昼夜变化
        4. 讨论
    实验三 四逆酸枣仁汤改善失眠大鼠活动期疲劳的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设备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造模方法、干预方法
        2.2 实验取材
        2.3 蛋白印记方法测定24:00前额叶线粒体动力学Mfn1、Mfn2、Opa1、Drp1、Fis1蛋白的表达变化
        2.4 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CK、LDH、BUN的含量变化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大鼠24:00前额叶线粒体动力学Mfn1、Mfn2、Opa1、Drp1、Fis1蛋白含量
        3.2 大鼠24:00血清中LDH、CK、BUN的水平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调枢思维应用疏肝泻火安神针法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数估算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项目
        3.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3.3 Epworth嗜睡量表
        3.4 肝郁化火证候积分量表
    4 安全性及依从性观察
    5 疗效评定标准
    6 数据统计方法
    7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观察指标比较
    3 临床疗效比较
    4 安全性及依从性评价
讨论与分析
    1 西医对失眠的相关认识
        1.1 失眠的特点
        1.2 西医病因
        1.3 西医发病机制
        1.4 西医治疗
        1.5 小结
    2 中医对失眠的相关认识
        2.1 中医病名
        2.2 中医病因病机
        2.3 中医证型
        2.4 中医治疗
        2.5 小结
    3 肝郁化火型不寐的特点及分析
        3.1 临床特点
        3.2 肝郁化火是不寐的重要病因
        3.3 肝郁化火型不寐的证候分析
        3.4 小结
    4 治法依据
        4.1 调枢思维
        4.2 疏肝泻火安神法
        4.3 小结
    5 选穴依据
    6 对照组设置依据
    7 观察指标选择依据
    8 研究结果分析
        8.1 一般资料分析
        8.2 观察指标分析
        8.3 临床疗效分析
    9 针刺治疗失眠的机制
    10 研究创新性
    11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近 5 年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壮水宁神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病例脱落的原因
        2.7 脱落病例的处理
        2.8 中止标准
    3 研究设计
        3.1 实验类型
        3.2 样本量的估算
        3.3 研究对象分组
        3.4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性指标
        4.2 疗效指标
        4.3 安全指标
        4.4 不良反应观察
    5 疗效评价标准
    6 不良反应评价
        1)不良反应的程度分级
        2)不良事件与观察药物的相关性评估
        3)不良事件的观察和处理
    7 安全性评价
    8 研究质量控制
    9 统计学处理
    10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病例分布情况
    2 治疗前两组病例的可比性资料
        2.1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2.2 两组患者职业构成比较
        2.3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2.4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7 两组患者治疗前单项中医症状比较
        2.8 两组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
    3 疗效性比较
        3.1 治疗前后两组 PSQI 评分比较
        3.2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治疗后两组单项中医症状比较情况
        3.4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4 不良反应评价
        4.1 不良事件观察
        4.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5 安全性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对失眠症的认识
        1.1 失眠的病因病机
        1.2 对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的认识
        1.3 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2.1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
        2.2 失眠症的治疗
    3 壮水宁神汤治疗失眠症的组方依据
        3.1 立方依据
        3.2 壮水宁神汤的组方分析
        3.3 单味药功效分析
        3.4 现代药理学研究
    4 PSQI量表的选择
    5 临床疗效分析
        5.1 临床总疗效分析
        5.2 中医证候疗效的分析
        5.3 关于PSQI积分疗效的分析
    6 对脱落病例的分析
    7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既济水火法治疗帕金森病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理论基础
    1.帕金森病失眠的西医学认识
        1.1 帕金森病的西医学认识
        1.2 失眠的现代医学认识
        1.3 帕金森病失眠的西医学认识
    2.帕金森病失眠的中医学认识
        2.1 帕金森病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认识
        2.2 失眠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认识
        2.3 帕金森病失眠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认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学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脱落标准
    3.研究方案
        3.1 分组方法
        3.2 干预方法
        3.3 临床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
        3.5 数据处理
        3.6 技术路线
    4.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疗效评价观察资料比较
        4.3 安全性比较
讨论
    1.研究结果分析
        1.1 治疗前的资料分析
        1.2 疗效结果分析
    2.既济水火法治疗帕金森病失眠阴虚火旺证的理法方药依据
        2.1 机理浅议
        2.2 既济水火法组方释义
        2.3 潘德祥教授运用既济水火法治疗帕金森病失眠经验
    3.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失眠临床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表1:知情同意书
    附表2:2016 版 PD 诊断标准
    附表3:失眠诊断标准
    附表4:帕金森氏病 Hoehn—Yahr(修正)分级量表
    附表5: 帕金森病睡眠质量量表(PDSS-2)
    附表6: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
    附表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附表8: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
    附表9:汉密尔顿抑焦虑表(HAMA)
    附表10:中医临床症候评分量表
    附表11:武汉市中医医院中药饮片煎服方法
致谢

(5)单纯针刺对比西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 文献研究
    1 文献检索
        1.1 检索对象
        1.2 检索途径
        1.3 检索策略
    2 文献筛选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质量评价
    4 数据提取
    5 meta分析
二 研究结果
    1 检索与筛选结果
    2 文献基本信息
        2.1 文献发表年份
        2.2 文献研究对象
        2.3 文献研究资料
        2.4 观察组针刺选穴情况
    3 质量评价结果
        3.1 改良Jadad量表评价
        3.2 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
    4 meta分析结果
        4.1 有效率
        4.2 .PSQI总分
        4.3 SAS评分
        4.4 ISI评分
        4.5 HAMD评分
讨论
    1 中西医对原发性失眠的认识
        1.1 中医对原发性失眠的认识
        1.2 西医对原发性失眠的认识
    2 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选穴探讨
    3 PSQI评分结局指标选择依据
    4 meta分析结果讨论
        4.1 有效率
        4.2 PSQI总分
        4.3 其它结局指标
    5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5.1 局限性分析
        5.2 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 针灸治疗不同证型不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中药安神方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名称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引言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文献检索与收集
        2.2 数据转换
        2.3 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文献发表趋势
        3.2 作者共现分析
        3.3 机构共现分析
        3.4 关键词共现分析及聚类
    4.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引言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3.临床试验基线情况
        3.1 病情资料
        3.2 实验室检测指标
    4.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4.1 主要疗效指标分析
        4.2 次要疗效指标分析
        4.3 安全性分析
    5.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中药安神方改善睡眠剥夺模型大鼠昼夜节律的机制研究
        1.实验目的
        2.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统计学方法
        5.实验结果
        6.讨论
    实验二 中药安神方改善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机制研究
        1.实验目的
        2.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统计学方法
        5.实验结果
        6.讨论
结语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综述 神经元网络调节睡眠-觉醒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7)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文献研究
        1.1 病名初探
        1.2 古代医家对不寐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现代医家对不寐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4 辨证分型
        1.5 不寐的中医治法
        1.6 中成药治疗
    2 西医对ID的认识
        2.1 ID的流行病学
        2.2 ID的生理病理及发病机制
        2.3 ID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主要中药处方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安全性评定
        2.6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的基线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临床疗效比较
        3.4 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疗效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量表评分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疗效分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虚火旺证不寐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
        3.8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阴虚火旺致不寐的理论基础
    2.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立方依据
    3.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组方分析及相关药理研究
    4.对照组药物右佐匹克隆
    5.观察指标分析
    6.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不寐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失眠症痰证的用药规律及化痰法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失眠症痰证的理论基础及历史沿革
        1 广义之痰与狭义之痰
        1.1 古代对“痰”的认识
        1.2 现代对“痰”的认识
        小结
        2 从痰论治失眠的历史沿革
        2.1 古代医家从痰论治失眠的临床经验用药
        2.2 现代医家从痰论治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2.3 化痰法的内涵与外延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失眠症药物临床研究现状
        1 治疗失眠症药物的临床研究现状
        1.1 治疗失眠症西药的临床研究现状
        1.2 治疗失眠中成药的临床研究现状
        2 关联规则分析是研究临床用药规律的重要工具
        3 Meta分析是明确临床用药疗效的重要证据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失眠症痰证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化痰法的Meta分析
    前言
    1 古代治疗失眠症痰证用药规律探索
        1.1 资料来源
        1.2 纳排标准
        1.3 药物名称规范
        1.4 数据提取
        1.5 统计方法
        1.6 结果
        小结
    2 现代治疗失眠症痰证用药规律探索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4 文献检索
        2.5 文献检索策略
        2.6 文献的筛选和提取
        2.7 统计学方法
        2.8 结果
        小结
    3 基于化痰法治疗失眠症痰证疗效Meta分析
        3.1 研究对象
        3.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3.3 文献检索
        3.4 文献检索策略
        3.5 文献的筛选与提取
        3.6 统计学方法
        3.7 纳入文献检索结果
        3.8 基本信息统计
        3.9 文献的质量评价
        3.10 Meta分析结果
        小结
    4 技术路线
结论
    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1.1 纳入失眠症痰证文献的基本特征
        1.2 失眠症痰证文献中随机对照研究的基本特征
    2 古代文献用药规律探索
        2.1 中药频次统计
        2.2 中药性味归经统计
        2.3 关联规则分析
        2.4 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
    3 现代文献用药规律探索
        3.1 中药频次及功效统计
        3.2 中药性味归经统计
        3.3 关联规则分析
        3.4 聚类分析
    4 基于化痰法治疗失眠症痰证的Meta分析与方药基本信息
        4.1 Meta分析
        4.2 方药基本信息
讨论
    1 失眠症痰证文献用药规律的探讨
        1.1 理气化痰为基,辅以安神之品
        1.2 寒清热温化饮,辛开苦降调气机
        1.3 失眠症痰证的核心药物及临证加减
    2 化痰法治疗失眠症痰证疗效的Meta分析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酸枣仁类中成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
    2.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的网状Meta分析
        2.3.1 证据网络
        2.3.2 发表偏倚
        2.3.3 传统Meta分析
        2.3.4 收敛性评价
        2.3.5 一致性检验
        2.3.6 不同干预措施降低PSQI量表评分的网状Meta分析
        2.3.7 网状Meta分析排序
        2.3.8 亚组分析
        2.3.9 敏感性分析
    2.4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10)右佐匹克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作用
2 临床应用
    2.1 原发性失眠的治疗
    2.2 共病性睡眠障碍的治疗
        2.2.1 脑卒中后。
        2.2.2帕金森病(PD)。
        2.2.3 精神分裂症。
        2.2.4 围绝经期。
        2.2.5 高血压。
        2.2.6 慢性心力衰竭。
    2.3 眩晕症
3 药物安全性
4 结语

四、国产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双盲对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线粒体节律的四逆酸枣仁汤干预失眠症日间疲劳疗效和机理研究[D]. 王雪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基于调枢思维应用疏肝泻火安神针法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素英.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壮水宁神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D]. 刘长寿.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既济水火法治疗帕金森病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观察[D]. 邱红秀.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单纯针刺对比西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的meta分析[D]. 张姣.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中药安神方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D]. 纪可.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观察[D]. 陈莲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失眠症痰证的用药规律及化痰法的Meta分析[D]. 赵欣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酸枣仁类中成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网状Meta分析[J]. 姚文强,赵宇浩,郑亚威,张擎,韩旭.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 [10]右佐匹克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柴健.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8)

标签:;  ;  ;  ;  ;  

国产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双盲对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