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教学不参与行为的调查与纠正

学生课堂教学不参与行为的调查与纠正

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非参与行为的调查与纠正(论文文献综述)

唐海波[1](2021)在《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参与行为现状调查研究 ——以S小学为例》文中认为

王朦朦[2](2021)在《中职旅游课程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政策与法律法规》为例》文中提出

余亦丹[3](2021)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桂林市雁山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美育课程的重视,向学生提出了全面发展、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责任。但由于音乐课程未被列入中考的范围,长期被视为副科,造成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还是比较低下。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不高的现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在音乐课堂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调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给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对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首先,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确定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其次,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编制调查问卷、课堂观察量表以及师生访谈提纲;再次,笔者到雁山中学进行调查,完成对初二年级的学生下发调查问卷、记录音乐课堂以及师生访谈的工作;最后,使用Excel软件统计问卷的数据,并用SPSS26.0软件来检测问卷的信度,了解学生参与的现状,然后整理课堂观察和访谈的内容,分析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初中音乐课堂学生的参与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在所得的结果中,学生的参与现状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参与范围不广,集中在少数同学;(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行为参与程度较低;(3)学生学习自主性较低,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情感体验不佳。在影响学生参与因素的分析中,学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1)学生因素,包括学生原有的音乐基础水平、对音乐课程的看法、喜欢音乐课程的程度、生理心理的特征;(2)教师因素,主要有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人格魅力;(3)环境因素,包括班级纪律和学习气氛。针对调查的结果,笔者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提出解决策略。学生方面:1.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2.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对音乐课程的看法。教师方面:1.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差异;3.打造融洽的音乐教学氛围,维持课堂纪律;4.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

戴瑞金[4](2021)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策略探究 ——以西宁市三所初中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心理逐渐趋于健全,思维迅速发展,处在一种活跃状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精心的教育和栽培,给予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作为教师责任重大,课堂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们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反观现实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的参与行为并不高,学生无法积极参与课堂,教师也就无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想要改变学生在课堂里保持沉默或者只是被动听课的状态,就需要找出学生不愿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原因,寻求解决策略,这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通过对教师课堂授课和学生参与行为进行理论研究。研究学生课堂参与行为,以学生显性的、具体的,外在表现为主。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与一线教师访谈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从中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课堂参与情况。通过对学生课堂参与相关文献探究的基础上,阐述本研究的问题来源,确定本文研究的目的,理清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参与行为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针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运用多种策略,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行为频率。

李亮[5](2020)在《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指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资源特点进行的师生、生生间交互行为方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调查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实情况、揭示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试图阐释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是从初中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改进的客观需求、初中生体育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现实诉求、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等方面阐明研究的选题背景;从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两个维度阐明本本文的研究意义;从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有关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方面进行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理论研究、调查研究、量化研究、实践研究四个方面描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研究对象与方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本研究以“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形式选取280名具有不同人口性质的初中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来尝试揭示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在规律,为论文研究研究垫定方法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相关理论的探讨。从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涵意义、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特征、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框架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论文后续研究垫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对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主要从教学准备环节、教学实施环节、教学反思环节等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并对不同类型学校、性别、教龄、职称的初中体育教师群体进行差异性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在教学准备环节,课堂内容准备一般有效、课堂目标设定较低有效、课堂计划设定经常有效;(2)在教学实施环节,课堂开始部分、教学讲解经常有效,课堂提问与讨论、教学示范、复杂动作教学设计、独立练习与指导、学练时间管理等方面一般有效,激发动机、错误预防与纠正、课堂氛围管理较低有效;(3)教学反思环节较低有效;(4)在群体差异方面,完全中学优于其他类型学校、10年以上教龄有效性更高、高级或特级职称有效性更高。第五部分是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调查现状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当前初中体育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主要存在课堂目标设定偏离学生的学情、激发学生体育动机的力度不够、动作练习缺乏错误预防与纠正、体育课堂氛围管理的管理不足、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行为匮乏等5个方面的问题。第六部分为影响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在把握调查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得出影响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缺失的因素主要有初中学校、体育教师、初中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五个层面的因素。其中初中学校层面包括课堂教学行为的监督与指导、体育教研氛围的营造、体育教师的培训与学习;体育教师层面包括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效能感、教学能力;初中学生层面包括体能与技能基础、体育学习的策略、对教学行为的反馈;教学内容层面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环境层面包括自然条件因素、器材设施的配备情况、体育课堂同场教学情况、体育课堂教学氛围。第七部分为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对策。针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的对策主要有:发挥初中学校的导向作用;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等。第八部分是结论与建议。研究者站在全局的宏观视角,对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和总结后,分别从理论内涵、调查结果、问题揭示、因素分析、提升策略五个方面下定结论。从初中学校、体育教师、中学生主体、后续展望四个方面提出重点建议。

黄丽萍[6](2020)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念是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所以,“学生参与”一词也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热点讨论话题。目前,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例如:许多学生在上课时沉默寡言,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低,学生只是在行为上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思想上并非真正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贵州处于中国西部地区且少数民族较多,人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与其他地方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论文以贵州省铜仁市四所高级中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情况进行研究。首先,本论文研究的主题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基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根据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概念、特点及其理论依据,结合学生特点、学科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用于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建议。其次,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然后,笔者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的观点,将“学生参与”分为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一级维度的方式设计问卷,随机选取了铜仁市第二中学总计160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的试测对象,利用Excel软件和SPSS20.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数据表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使用标准。随后又随机选取了铜仁市内两所中学和市外两所县城中学的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分析了当前贵州省高中物理课堂学生参与的特点和学生参与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内部因素(性别、学习兴趣、物理成绩)和外部因素(父母文化程度背景、家庭住址、班主任学科背景)对学生参与的影响。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参与现状特点:(1)学生参与整体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并且学生的认知参与水平普遍偏低。(2)学生的钻研力度不足、学习依赖性较强、学习物理的焦虑感较大。(3)学生的成功感较高、学生对物理的厌倦程度不深。2.学生参与一级维度之间均存在显着性相关,其中行为参与维度与认知参与维度呈显着正相关,部分二级维度之间呈显着负相关。3.内部因素是影响学生参与的主要因素,外部因素是影响学生参与的次要因素。内部因素:(1)性别在成功感和厌倦感维度差异性不显着,其余维度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男生的学生参与整体情况较好。(2)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成功感维度差异性不显着,其余维度均存在显着性差异。(3)学生的物理成绩在学生参与各个维度均存在显着差异。外部因素:(1)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的行为投入以及认知深度影响较为显着。(2)家住城市的学生总体情况较好,尤其是在行为参与和积极情感投入两个方面。(3)班主任学科背景为物理,学生的行为投入以及消极情感方面的得分情况较好,其余维度的差异性不显着。根据以上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笔者为高中物理教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认知参与意识;二是改善学习策略,降低学习的依赖性;三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避免学生出现“形参而神不参”的现象;四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感;五是控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王月超[7](2020)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边缘生”现象的调查研究 ——以Q市S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在深入践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位学生,承认学生个体发展的动态性和差异性,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边缘生”,并促进他们的消极行为向积极行为转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还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完善人格品质,最终实现全面发展。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关于“边缘生”群体的理论研究,对“边缘生”的概念做出界定,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然后选取Q市S小学作为研究样本,对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问卷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对当前该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边缘生”问题进行了现状调查。发现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同伴群体的忽略、家长在家庭支持方面的缺失以及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使得课堂教学中的“边缘生”问题愈发严重,且“边缘生”的形成是各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致使其转化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对二至六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身心发展特点,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边缘生”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划分,并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方式选定个案研究对象,对“边缘生”的生成分别从教学因素、同伴群体、家庭支持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边缘生”生成的相关因素分别从数学课堂教学、同伴群体、家庭和学生个体四个方面提出转化建议,力图为小学数学课堂中“边缘生”的转化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论文对小学课堂教学中“边缘生”成因的分析以及转化建议的提出是以全纳教育思想和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的,通过借助这些理论去丰富对于“边缘生”的现实研究。通过研究,以期明确“边缘生”的特征。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边缘生”的转化路径,引起我们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反思,使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边缘化”现象能够得到缓解,积极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公平。

郑晨龙[8](2020)在《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数学课堂中学生行为参与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生学习和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充分地融入到课堂中,课堂教学效果才得以凸显。学生参与课堂主要有行为参与、情感参与与认知参与,其中行为参与是最基本的课堂参与。通过已有研究和自身实际情况,发现部分教师在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参与方面存在一些困惑,因此,本文重点将问题关注在比较新手教师课堂与熟手教师课堂学生行为参与的异同,总结两类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做法的积极做法与不足之处,并给出适当的建议。因此,本研究先对数学课堂进行了预观察,通过预观察以及已有文献梳理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行为表现,将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分为“听课行为”、“师生互动”、“实验操作”、“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四类,制成学生参与行为观察量表。本研究选取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各三名,相应的选取三节概念新授课,分别为“反比例函数”、“中心投影”、“随机事件”,对以上课堂进行课堂观察、视频记录,按照学生参与行为观察量表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对上述两类教师课堂学生行为参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发现在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课堂中学生行为参与情况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有:1.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行为多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要行为表现在上述分类中均有充分地体现。2.在师生互动方面,学生回答问题在参与行为中频次最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行为充分地分布在课堂伊始至课堂结束。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主动性较高,但在新手教师课堂中以及熟手教师课堂中的实际参与率并不高。3.实验探究与合作学习时学生参与度较高。亦存在不同之处:1.在师生互动方面,新手教师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总数高于熟手教师课堂。但另一方面,新手教师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多以群体式回答为主,而熟手教师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则多表现为非群体式回答。而且,在所回答问题的性质方面,两类教师课堂也存在不同,一方面新手教师课堂的简单性问题比重高于熟手教师课堂;另一方面,熟手教师课堂在批判性问题数量比重高于新手教师课堂。2.两类教师课堂在学生实验操作维度上存在不同,熟手教师课堂数量上高于新手教师课堂。3.两类教师课堂在合作学习维度存在不同,熟手教师课堂数量上高于新手教师课堂。研究最后给出了教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建议。

王一涵[9](2020)在《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中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与成绩息息相关,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在数学课堂参与中有哪些不同。研究对九名初中生个案进行课堂观察和访谈,记录他们在数学课堂参与中的主要特点。研究首先对初中的两个正常教学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根据问卷结果选定九名同一个班的学生作为观察对象。研究总结了初中生在数学课堂参与中的特点,如不同成绩段的学生会选择不同难度的问题听课。绩优生对自己的错题都会重新做一遍,而潜能生需要教师的督促。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对“会”的理解是不同的,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能够完整的重新做一遍是“会”潜能生则不这么认为。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在问题讲解之前对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但他们都会在课堂上选择一些“时机”让自己适当放松,比如在题目的间隙发呆或者讲话。潜能生更需要在课堂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课堂上采取学生讲题的形式时潜能生参与度更高。初中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简单要求服从性很高,能够基本按照老师的指令执行,中等生和潜能生的课堂参与更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简短要求。文中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即初中数学课堂应给予适当留白时间,在给学生讲解较难问题时要先介绍整体思路,打破学生对于难易的固有印象,再分步讲解,最后总结。

李蓉荣[10](2020)在《象牙塔中的局外人:大学生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现象研究》文中提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重要议题,而高校中大学生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现象渐已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阻隔。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国家相关部门与各大高校已出台多部实施细则与办法,指出并强调规约大学生的学习参与行为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从微观层面观照与检视学生个体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现象的相关问题。本研究运用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并以不会、不愿、不在乎特征较为明显的三类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的典型个案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呈现了“不会学”、“不好好学”与“根本不想学”三类不同梯度地主动边缘化参与者的图式表征,展现了其形式在场、场域悬置与场域外围三种边缘化状态。进一步地,从学生自我概念入手分析了其分别存在学习参与能力薄弱、学习参与态度失恰、学习参与意识淡薄的根本性问题。同时,本研究一方面关注大学生学习参与边缘化问题的个体性原因及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有意识的考察个体所代表的学生群体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的共性因素,从社会互动的视角力图对大学生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的社会生态及影响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社会、学校与学生间的非良性互动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的重要原因。最后,本研究从课程、教学与学习主体等维度对大学生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现象的改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其一,从顶层设计的课程维度,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可推广数字化的学习平台与软件、适当地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合理配置课程所需的师资,以规约与监控学生的学习参与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意愿并保障学习参与学有所获;其二,从教学变革维度,教师改变唯科研意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大学生学习方法教育,以加大本科教学的精力投入、关注学生学习参与的需求,帮助学生适应并参与大学课程;其三,从学习主体意识激发维度,大学生提振自身的学习力、重视专业与课程知识的价值并构建班级互助小组等学习共同体等方面,以发挥同辈群体的积极作用、调整其自身功利化的认知取向进而提升大学生学习参与能力及信心,重塑大学生作为专门人才的学习者身份,改善其主动边缘化的学习参与状态。

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非参与行为的调查与纠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非参与行为的调查与纠正(论文提纲范文)

(3)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桂林市雁山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基于改变音乐课程现状的需要
        2.基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
        3.基于自身教育实习的思考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学生参与的研究现状
        2.国内关于学生参与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课堂观察法
        3.问卷调查法
        4.访谈法
    (五)研究思路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参与
        2.学生参与
        3.音乐课堂学生参与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人本主义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
        4.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参与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
        1.学校简介
        2.对象选择
    (二)调查工具的编制
        1.调查问卷的编制
        2.音乐课堂观察量表的编制
        3.访谈提纲的编制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1.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2.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3.访谈结果分析
三、提高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参与的策略
    (一)学生方面
        1.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2.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对音乐课程的看法
    (二)音乐教师方面
        1.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差异
        3.打造融洽的音乐教学氛围,维持课堂纪律
        4.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问提纲
附录三:音乐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四:调研图片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策略探究 ——以西宁市三所初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析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参与行为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特点
        一、参与
        二、课堂参与行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参与行为特点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教育学理论
    第三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参与行为的价值
        一、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需要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行为的需要
        三、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需要
        四、有利于教师终身学习发展需要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参与行为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参与行为调查情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参与行为调查范围与方法
        二、调查样本的信效度说明
    第二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参与行为现状
        一、学生在课堂参与行为中取得的成效
        二、学生在课堂参与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学生在课堂参与行为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被动参与行为受自身因素影响
        二、学生机械性记忆缺乏联系生活实践
        三、学生课堂参与中深度学习能力不足
        四、教学方式和评价制约学生参与行为
第三章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策略
    第一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参与行为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三、引导性原则
        四、有效性原则
        五、互动性原则
        六、实践性原则
    第二节 教师调动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措施
        一、唤醒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二、合理运用有效学习方法
        三、立足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四、营造轻松愉快课堂氛围
    第三节 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行为
        一、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行为
        二、明确主体原则,促进学生主动合作探究
        三、贯彻做中学理念,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
    第四节 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引领学生课堂主动参与
        一、改进结果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
        二、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引领学生主动参与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参与行为实践
    第一节 学生课堂参与行为课例
        一、《尊重他人》——设置情境参与
        二、《善用法律》——合作探究参与
        三、《以礼待人》——活动体验参与
    第二节 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实践评价
        一、《尊重他人》——设置情境参与评价
        二、《善用法律》——合作探究参与评价
        三、《以礼待人》——活动体验参与评价
    第三节 教师课堂教学实践反思及改进措施
        一、教师课堂教学课例反思
        二、教师课堂教学改进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初中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改进的客观要求
        1.1.2 初中生体育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现实诉求
        1.1.3 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1.3.1 体育课堂
        1.3.2 体育课堂教学
        1.3.3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
        1.3.4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4.1 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综述
        1.4.2 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
        1.4.3 国内外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
        1.4.4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课堂观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相关理论探讨
        3.1.1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涵意义
        3.1.2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3.1.3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3.1.4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框架
    3.2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现状调查
        3.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2.2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总体情况
        3.2.3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差异分析
    3.3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课堂目标设定偏离学生的学情
        3.3.2 激发学生体育动机的力度不够
        3.3.3 动作练习缺乏错误预防与纠正
        3.3.4 体育课堂氛围管理的创设不足
        3.3.5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行为匮乏
        3.3.6 体育教师群体人口学差异过大
    3.4 影响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3.4.1 初中学校层面的因素
        3.4.2 体育教师层面的因素
        3.4.3 初中学生层面的因素
        3.4.4 教学内容层面的因素
        3.4.5 教学环境层面的因素
    3.5 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3.5.1 发挥初中学校的导向作用
        3.5.2 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3.5.3 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
        3.5.4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3.5.5 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1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调查问卷
附件 2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访谈提纲
附件 3 初中体育课堂观察记录表
致谢

(6)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缘由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步骤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学生参与研究现状
        2.1.2 国内学生参与研究现状
    2.2 相关的概念界定
        2.2.1 参与
        2.2.2 学生参与
    2.3 学生参与影响因素
        2.3.1 内部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2.3.2 外部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孔子教育理论中的学生参与思想
        2.4.2 杜威的“新三中心”理论
        2.4.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3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参与问卷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课堂观察结果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3.2 问卷的科学性检验
第4章 学生参与现状及相关性分析
    4.1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4.1.1 问卷样本分布情况
    4.2 学生参与现状的统计分析
        4.2.1 学生参与的整体分析
        4.2.2 学生行为参与二级维度的统计分析
        4.2.3 学生认知参与二级维度的统计分析
        4.2.4 学生情感参与二级维度的统计分析
    4.3 学生参与各维度间的相关性问题分析
        4.3.1 行为参与与认知参与相关性分析
        4.3.2 行为参与与情感参与相关性分析
        4.3.3 认知参与与情感参与相关性分析
    4.4 研究小结
第5章 学生参与影响因素分析
    5.1 内部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分析
        5.1.1 性别对学生参与影响分析
        5.1.2 学习兴趣对学生参与影响分析
        5.1.3 物理成绩对学生参与影响分析
    5.2 外部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分析
        5.2.1 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参与影响分析
        5.2.2 家庭住址对学生参与影响分析
        5.2.3 班主任学科背景对学生参与影响分析
    5.3 学生参与影响因素分析总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调查问卷
附录 B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情况观察表
致谢

(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边缘生”现象的调查研究 ——以Q市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公平的时代诉求
        2.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特点
        3.研究者自身对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的观察与反思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国内外关于“边缘人”的研究现状
        2.国内外关于“边缘生”的研究现状
        3.研究评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1.“边缘人”
        2.“边缘生”
        3.相关概念辨析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1.全纳教育思想
        2.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
    (六)研究思路
    (七)研究方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边缘生”的现实状态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边缘生”的特征
        1.普遍性
        2.差异性
        3.可变性
        4.特殊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边缘生”的类型
        1.消沉麻木型
        2.博取关注型
        3.敏感自卑型
        4.自娱自乐型
        5.自暴自弃型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边缘生”案例分析
        1.研究个案的选取
        2.“边缘生”的课堂现实状态
    (四)小学数学课堂中“边缘生”现象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
        2.调查结果分析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边缘生”现象成因分析
    (一)教学因素分析
        1.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2.数学教学方法仍然以注入式为主
        3.数学课堂评价方式单一、内容机械
        4.教师不当的教育观念
    (二)同伴群体分析
        1.数学学习小组中的同伴忽视
        2.课后不良的同伴群体影响
    (三)家庭支持因素分析
        1.家庭的整体环境
        2.父母的教养方式
        3.父母对孩子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
    (四)学生因素分析
        1.缺乏学业自我效能感
        2.不恰当的自我归因
        3.“边缘生”的人格特质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边缘生”的转化策略
    (一)以“生”为本,构建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
        1.基于“游戏精神”,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
        2.促进发展,采用多元化的数学评价方式
        3.立足过程,构建和谐真实的数学课堂
        4.传递积极期待,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二)有效利用同伴群体的教育力量
        1.正确认识同伴群体的教育作用
        2.利用好课上的数学学习小组
        3.积极引导“边缘生”课后的同伴关系
    (三)重视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1.摆正心态,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2.及时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沟通环境
        3.科学教育,营造有爱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因材施教,对“边缘生”施加有针对性的影响
        1.培养“边缘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2.疏导“边缘生”的消极心理情绪
        3.培养“边缘生”的耐挫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归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数学课堂中学生行为参与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对“学生参与”内涵的界定
    二、学生参与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研究
    三、课堂中学生参与现状的研究
    四、影响学生参与因素的研究
    五、关于学生参与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三、学生行为参与观察量表的确定
    四、研究步骤与研究框架
    五、数据的编码
第四章 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课堂学生行为参与比较分析
    一、对被观察课堂流程的分析
    二、数学课堂学生听课行为比较分析
    三、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比较分析
    四、数学课堂中实验操作行为比较分析
    五、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行为比较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三、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学生课堂参与现象引发的思考
        1.1.2 不同成绩的学生课堂参与形式不同
        1.1.3 研究问题的确定
    1.2 选题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参与
        1.3.2 课堂参与
        1.3.3 学生参与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和概念综述
        2.1.1 初中数学课堂参与现状
        2.1.2 学生课堂参与的概念
        2.1.3 学生课堂参与的分类
    2.2 学生课堂参与的评价综述
    2.3 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条件综述
        2.3.1 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2.3.2 角色和成绩差异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综述
        2.3.3 学生认知水平对课堂参与的影响
        2.3.4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影响学生参与
    2.4 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内在需求综述
        2.4.1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课堂参与的影响
        2.4.2 学习内容本身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后现代主义理论
    3.2 人本主义理论
    3.3 主体教育理论
第4章 研究设计及前期调查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思路
        4.2.1 研究计划
        4.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4.2.3 论文的结构
    4.3 研究方法
        4.3.1 文献分析法
        4.3.2 问卷调查
        4.3.3 课堂观察法
        4.3.4 访谈法
    4.4 研究对象的选取
    4.5 研究工具的说明
        4.5.1 初中生课堂参与情况问卷设计
        4.5.2 课堂观察记录表的设计
        4.5.3 学生访谈稿的设计
    4.6 研究的伦理
    4.7 初中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
        4.7.1 调查目的和意义
        4.7.2 调查对象、方法和过程
        4.7.3 问卷的发放、回收和数据分析情况
        4.7.4 调查结果
        4.7.5 结果分析
        4.7.6 调查限制和展望
第5章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的个案分析
    5.1 数学高分段学生的课堂参与特点
        5.1.1 个案来源
        5.1.2 学生A的课堂参与观察和访谈情况
        5.1.3 学生B的课堂参与观察和访谈情况
        5.1.4 学生C的课堂参与观察和访谈情况
    5.2 数学普通分数段学生参与特点
        5.2.1 个案来源
        5.2.2 学生D的课堂参与观察和访谈情况
        5.2.3 学生E的课堂参与观察和访谈情况
        5.2.4 学生F的课堂参与观察和访谈情况
    5.3 数学潜能生学生参与特点
        5.3.1 个案来源
        5.3.2 学生G的课堂参与观察和访谈情况
        5.3.3 学生H的课堂参与观察和访谈情况
        5.3.4 学生I的课堂参与观察和访谈情况
第6章 研究的结论和思考
    6.1 研究的发现
        6.1.1 初中生会有选择的听课
        6.1.2 学生会在课堂上适当“放松”
        6.1.3 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对“会”的理解不同
        6.1.4 中等生和潜能生对老师的要求更为依赖
        6.1.5 潜能生更需要信心的培养
    6.2 对初中生课堂参与的建议
        6.2.1 提前预习并记录自己的问题
        6.2.2 听过的问题坚持重新做一遍
        6.2.3 养成反思和记录的习惯
    6.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建议
        6.3.1 课堂中需要“留白”
        6.3.2 保留板书和及时总结
        6.3.3 整体思路和难题分段
    6.4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初中生数学学习问卷
附录B 课堂观察记录表
致谢

(10)象牙塔中的局外人:大学生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1.教育政策的导向:“以本为本”指导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点
        2.学术研究的取向:学习参与渐成研究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抓手
        3.现实情境的景象:对大学生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现象的切实感受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大学生学习参与相关主题的研究
        2.大学生学习参与边缘化问题的研究
        3.已有研究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1.学习参与
        2.学习参与边缘化
        3.主动边缘化
    (五)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研究的伦理思考
二、不会、不愿抑或不在乎:大学生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的图式表征
    (一)形式在场:“不会学”的主动边缘化参与者
        1.信息量大的课堂教学与掉队的学习者
        2."高深"的课程内容与学习乐趣的迷失者
        3.自由的学习氛围与互动障碍的边缘人
        4.希冀好成绩与被动学习参与的游离者
    (二)场域悬置:“不好好学”的主动边缘化参与者
        1.照本宣科的教师与逃离的学习者
        2.理论性强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至上的迷失者
        3.学术讲座的精尖论题与置身事外的边缘人
        4.形式单调的课程学习与不屑参与的游离者
    (三)场域外围:“根本不想学”的主动边缘化参与者
        1.期末临阵突击与不在乎课程的学习者
        2.毕业即失业与学好不如玩好的迷失者
        3.假装在场与“搭便车”式边缘人
        4.“60分万岁”与迫不得已参与的游离者
三、"我"是如何边缘化的:大学生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现象检视
    (一)学生自我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现象审视
        1.“安分守己”式严守纪律下学习参与能力薄弱
        2.“投机取巧”式张扬个性下学习参与态度失恰
        3.“结帮拉伙”式群体堕落下学习参与意识淡薄
    (二)社会互动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现象审思
        1.社会与学校间的非良性互动:大学发展与定位的钟摆
        2.学校与学生间的非良性互动:学习环境不良因素的干扰
        3.社会与学生间的非良性互动:学习价值的过度市场化
四、大学生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现象改善的可能路径
    (一)顶层设计:营造乐学善教的课程学习参与环境
        1.推广数字化学习平台,监控学生的学习参与行为
        2.适当根据就业需求开设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参与意愿
        3.合理配置课程所需师资,保障学习参与学有所获
    (二)教学变革:“以本为本”指导下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与态度
        1.改变唯科研意识,加大本科教学的精力投入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学习参与的需求
        3.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适应并参与课程学习
    (三)学习主体意识激发:重塑大学生作为专门人才的学习者身份
        1.构建学习共同体,发挥同辈群体的积极作用
        2.重视课程知识价值,调整功利化的认知取向
        3.提振大学生学习力,改善主动边缘化的参与状态
结语 自我与他者:作为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现象局内人的审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非参与行为的调查与纠正(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参与行为现状调查研究 ——以S小学为例[D]. 唐海波. 石河子大学, 2021
  • [2]中职旅游课程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政策与法律法规》为例[D]. 王朦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
  • [3]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桂林市雁山中学为例[D]. 余亦丹.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策略探究 ——以西宁市三所初中教学为例[D]. 戴瑞金.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5]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 李亮.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6]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D]. 黄丽萍. 河南大学, 2020(02)
  • [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边缘生”现象的调查研究 ——以Q市S小学为例[D]. 王月超.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数学课堂中学生行为参与的比较研究[D]. 郑晨龙.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2)
  • [9]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的个案研究[D]. 王一涵.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象牙塔中的局外人:大学生学习参与主动边缘化现象研究[D]. 李蓉荣.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学生课堂教学不参与行为的调查与纠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