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肌β和M受体自身抗体和心肌病

抗心肌β和M受体自身抗体和心肌病

一、抗心肌β和M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肌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胡韵文[1](2017)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表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 againstα1 adrenegic receptors,α1‐A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比较冠心病与正常受试者之间、不同严重程度冠心病患者之间的差别,探讨α1‐AA在冠心病患者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经冠脉CTA或冠脉造影(CAG)明确冠脉无严重狭窄(狭窄<50%管腔直径)的15名受试者为对照(Control)组,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例为高血压(HTN)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高血压(HTN+UA)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HTN+AMI)组14例;其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发病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为时间点采集患者肘正中静脉血,其他受试者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并分离得到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α1‐AA的水平,比较各分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它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分析α1‐AA与GRACE评分、SYNTAX评分及冠心病相关临床检验指标的关系,多个样本均数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双变量服从正态分布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中亦有α1‐AA表达,但水平较低;2.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中α1‐A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3.同正常对照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未见明显差异,急性心肌梗死组α1‐AA水平明显降低,P<0.05;4.同高血压组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组未见差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组的α1‐AA表达明显降低,P<0.05;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中α1‐AA表达明显高,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组较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组的α1‐AA水平明显高,P<0.05;6.合并高血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不合并高血压一组表达更高,P<0.05;合并高血压的急性心肌梗死组较不合并高血压一组表达增高,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7.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起始的12h、72h以及1w时血清中α1‐AA水平较6h减低,12h、72h以及1w的水平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8.ACS患者的α1‐AA表达水平同GRACE评分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负性相关(R=‐0.516,P<0.01)。9.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α1‐AA的回归系数是0.038,P<0.01,95.0%置信区间是1.017‐1.061;白细胞数(WBC)的回归系数是‐0.587,P<0.01,95.0%置信区间是0.392‐0.788。结论:α1‐AA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表达减低,且同疾病严重程度呈负性相关。

刘浩,杨静,朱磊,李艳芳[2](2016)在《M2受体自身抗体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表达》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M2受体自身抗体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并取同期收治的78例正常单胎足月孕妇和60例未妊娠妇女作为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3组妇女血浆中的M2受体自身抗体水平,并分析其在重度子痫前期中的临床意义。结果:重度子痫患者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32.1%(25/78),正常妊娠组为10.3%(8/78),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妊娠组阳性率8.3%(5/60),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浓度为(101.49±142.75)U/L,而正常妊娠组肌酸激酶含量为(57.94.±31.64)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2受体自身抗体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范琼艳[3](2014)在《AFDX-116对体外培养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调控的研究》文中认为近视是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眼科疾病,在欧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近视[1],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些亚洲国家人群中,近视的患病率逐渐增高且近年来有逐渐超过欧美西方国家的趋势[2]。作为结缔组织,巩膜由巩膜成纤维细胞以及巩膜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蛋白组成,巩膜成纤维细胞及胶原成分在眼球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以及近视发生过程巩膜重塑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巩膜成纤维细胞在巩膜组织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巩膜重塑过程即由巩膜成纤维细胞参与完成,当发生近视后,患者巩膜成纤维细胞减少,胶原纤维变细,巩膜变薄。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在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水平的变化对巩膜重塑起着重要作用[3-5]。由此,对巩膜成纤维细胞数量及胶原蛋白含量在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加以研究,从而进一步发现新型药物以抑制近视发展对于近视的治疗意义重大。在近视患者中,为了有效抑制近视的发展,经过较大量的临床观察以及实验研究证实,选择性M1受体拮抗剂哌仑西平和非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在抑制近视发生发展方面疗效确切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6]。M1-M5五种M受体亚型在鼠、人眼巩膜组织中均有表达[7],近年来研究证明,除了阿托品和哌仑西平,选择性M4受体拮抗剂也可作用于巩膜成纤维细胞和巩膜胶原蛋白从而延缓近视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发现,M2受体在近视过程中也可起到相应的作用[14]。此次实验选取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对该细胞中M2受体是否表达进行检测,同时观察经选择性M2受体拮抗剂AFDX-116作用于细胞后, M2受体的表达量、细胞增殖的数量以及I型胶原合成量所发生的变化。探讨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细胞M2受体在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选择性拮抗剂AFDX-116在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目的检测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human fetal scleral fibroblasts, HFSFs)中毒蕈碱乙酰胆碱能M2受体的表达,观察经AFDX-116药物刺激后,M2受体在细胞的表达量、巩膜细胞数量以及I型胶原蛋白合成量的变化,探讨AFDX-116在近视过程当中所起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取5-7代HFSFs,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AFDX-116刺激,培养液中药物终浓度分别为0.1μmol/L、1μmol/L、10μmol/L、100μmol/L,对照组:不接受药物刺激,仅加入等体积的培养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HFSFsM2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及表达量变化;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HFSFs增殖变化情况,于酶标仪450nm检测吸光值(OD值);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法对对照组及实验组HFSFs I型胶原蛋白(COL1A1)在细胞中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1.M2受体mRNA在HFSFs的表达及变化对照组HFSFs可检测到M2受体mRNA的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为0.372±0.022,实验组HFSFs在AFDX-1161μmol/L(0.418±0.007)、10μmol/L(0.579±0.035)、100μmol/L(0.768±0.042)浓度下,其M2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有所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29、0.001、0.000);在AFDX-1160.1μmol/L(0.391±0.018)浓度下M2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未观察到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27)。2.HFSFs增殖变化对照组HFSFs OD值为0.820±0.048,实验组HFSFs在AFDX-1161μmol/L(0.725±0.078)、10μmol/L(0.690±0.053)、100μmol/L(0.612±0.042)浓度下OD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较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0.004、0.000);在AFDX-1160.1μmol/L(0.802±0.078)浓度下OD值仅轻度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3.COL1A1表达变化IF结果显示AFDX-116可促进HFSFs COL1A1分泌,对照组HFSFs可检测到COL1A1表达,实验组HFSFs在AFDX-1160.1μmol/L浓度下未观察到明显的COL1A1分泌增多,在AFDX-1161μmol/L、10μmol/L、100μmol/L浓度下COL1A1表达较对照组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1.M2受体在体外培养的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中可检测到稳定表达。2.选择性M2受体拮抗剂AFDX-116在促进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M2受体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I型胶原蛋白表达方面可发挥显着作用。3.M2受体可能参与了近视的发生发展过程。

赖文盈[4](2014)在《IL-17A基因敲除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抗心肌抗体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IL-17A基因敲除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血清抗心肌线粒体内膜ADP/ATP载体(ANT)抗体、抗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抗体、抗心肌L型钙通道(CACH2)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野生型(WT)和IL-17A基因敲除型(IL-17A-/-)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模型(VMC-WT组和VMC-IL-17A-/-组),同时选取野生型BALB/c小鼠腹腔注射PBS作为正常对照组(WT组)。14d后取心肌组织计算心脏指数,并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计算心肌组织病理积分,ELISA测定血清中抗ANT抗体、抗β-MHC抗体、抗CACH2抗体水平。结果与WT组比较,VMC-WT组小鼠心脏指数、心肌组织病理积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抗ANT抗体、抗β-MHC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抗CACH2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MC-WT组比较,VMC-IL-17A-/-组小鼠心脏指数、心肌组织病理积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抗ANT抗体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β-MHC抗体、抗CACH2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L-17A基因敲除抑制VMC小鼠心肌炎症的产生;2、VMC小鼠血清抗ANT抗体和抗心肌β-MHC抗体水平明显升高;3、IL-17A参与VMC小鼠抗ANT抗体产生;4、IL-17A不参与VMC小鼠抗心肌β-MHC抗体、抗CACH2抗体的产生。

谭学莹[5](2013)在《抗α1-受体抗体介导的糖尿病鼠心肌纤维化的免疫机制》文中提出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 DM)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重大疾病之一。据流行病学显示,我国现有DM患者约9240万(9.7%),已成为世界DM流行第一大国,且DM患病率逐年升高,近年增长速度加快。DM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DM患者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约占DM患者死亡原因的70%。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亦较非DM患者高2-4倍,严重威胁DM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糖尿病心脏损害的防治迫在眉睫。因此,探讨DM心肌损害的发病机制,发现DM及其并发症防治药物新的分子作用靶点,对提高DM患者生活质量、降低DM患者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是一种膜表面糖蛋白,涉及信号转导的细胞膜受体中最大的家族,由7个多肽链形成的跨膜亚单位构成,形成三个细胞外环和三个细胞内环的空间构象。它介导的信号不仅涉及血压、血糖的调节,而且参与调节免疫应答。GPCR包括α1、p1肾上腺素能、M2乙酰胆碱能和AT1受体等,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它们的受体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 AA)均有病理激动剂样活性,这些抗体的存在被认为是患者将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发现,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cardiomyopathy,DCM)患者血清抗a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 against α1-adrenergic receptor, α1-AA)滴度明显升高,同时伴有神经内分泌激活,并进一步发展为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α1-AA参与的自身免疫机制与DCM的发病有关。a1-AA为IgM或IgG型免疫球蛋白,针对α1R胞外第二肽段的192-218氨基酸序列。该抗体具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的作用。应用α1R抗体特异性阻断剂能够阻断抗体的效应,是减轻靶器官损伤的重要措施。目前,关于α1-AA的研究多集中于高血压、先兆子痫等疾病,对于α1-AA在DM心肌损害的研究及其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有何特征?其相关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机制如何?尚不清楚,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al-AA为GPCR的配体,且与其受体结合专一性很高,这种特点构成了药物治疗新靶点。本实验通过转化医学,进一步研究DM心肌损害发生的免疫机制,建立具有α1-AA的糖尿病大鼠,探讨a1-AA参与的DM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寻找防治DCM的新靶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是调控心肌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调节多种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具有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合成同时抑制其降解的作用。Smads作为一种中介分子,将TGF-β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核,在心肌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smad2/3是心血管重构的正调控因子。已发现GPCR的活化可激活TGF-β1信号通路,而TGF-β1参与激活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多种促炎症因子或炎症因子,从而引起炎症级联放大效应。本研究拟从TGFβ1信号通路研究α1-AA对DM大鼠心肌损害的免疫机制,探讨α1R拮抗剂对该通路的干预作用及对DM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本动物实验研究,腹腔注射链脲佐霉素(Streptozocin, STZ)建立DM大鼠模型,检测DM大鼠血清a1-A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VG染色等方法,观察α1-AA阳性DM大鼠心肌组织TGF-β1、心肌胶原(主要是Ⅰ型、Ⅲ型胶原)的表达,研究在α1-AA的参与下激活GPCR进而影响促纤维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使炎症效应不断扩大的级联反应过程,以了解α1-AA与DM心肌损害的关系。随着α1-AA参与的炎症和免疫损伤在DM心肌损害中关键地位的确立,能否通过检测DM患者血清α1-AA,预测DM心血管事件发生、早期保护心脏功能亦成为本研究重点。进一步,我们应用α1R阻断剂(多沙唑嗪)靶向治疗α1-AA介导后的DM大鼠,探讨多沙唑嗪是否通过竞争性抑制α1-AA而减少心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减轻胶原沉积,预防心肌间质纤维化,保护心肌。为临床中治疗血清α1-AA高表达的DM患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也为寻找DCM防治的药物新作用靶点拓展新思路。具体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章抗a1-受体抗体对糖尿病大鼠心肌TGF-β1、smad2/3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抗α1-受体抗体(α1-AA)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组织TGF-β1、smad2/3表达的影响,探讨α1-AA对DM大鼠心肌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1.DM大鼠模型的制备: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予高糖高脂饲料(基础饲料基础上加10%猪油、10%蔗糖、2.5%胆固醇)喂养四周,禁食12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混合液0.5mL/100g(临用前溶解于pH4.3的0.1m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中,配成20g/L溶液),继续高脂饲料喂养。72h后尾静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血糖>16.7mmol/L为DM造模成功。DM造模成功后改为基础饲料喂养,持续观察17周。2.实验分组:实验结束前,禁食12h尾静脉采血1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检测DM大鼠血清a1-AA,并以血清抗体测定结果分组:DM抗α1-受体抗体阳性组(抗体阳性组)和DM抗α1-受体抗体阴性组(抗体阴性组)。另选同期基础饲料喂养的大鼠为健康对照组。实验期间,保持室温20-24℃,相对湿度50%-70%,大鼠均自由饮水、摄食。3.观察指标与实验室检测:①一般情况:观察皮毛状况、精神状态、摄食量、饮水量、尿量、体重等;②血清α1-AA的检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并计算阳性率;③心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留取大鼠左室心肌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心脏超微结构的改变;④心肌组织TGF-β1、smad2/3蛋白表达的检测:采用SABC方法测定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心脏病理变化,并计算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1.30只大鼠用于造模,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率80.0%(24/30)。成模后病死率为零(0/24)。2.血清α1-AA的检出频率和阳性率:健康对照组中,α1-AA阳性1只,阳性率为8.33%(1/12);造模成功的24只DM大鼠中,α1-AA阳性11只,阳性率45.83%(11/24)。α1-AA在DM大鼠中高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实验结束时,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大鼠体重均明显低于实验前(均P<0.01),健康对照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实验前(P<0.01)。4.心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电镜下,健康对照组大鼠未见明显异常,抗体阴性组可见心肌结构轻度异常,抗体阳性组心肌结构严重改变,损伤程度明显重于抗体阴性组。5.心肌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的检测:SABC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组的心肌细胞、间质细胞TGF-β1表达增加,MOD值显着高于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P<0.05,P<0.01)。6.心肌组织Smad2/3蛋白表达的检测:SABC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组心内膜下心肌细胞及细胞核smad2/3表达增加,MOD值显着高于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P<0.05,P<0.01)。[结论]1.DM大鼠血清中α1-AA高表达,表明DM状态下,诱导机体自身免疫应答,出现高滴度的α1-AA。DM的发生发展与α1-AA介导的免疫机制和炎症反应有关。2.α1-AA阳性DM大鼠心肌组织TGF-p,和smad2/3表达明显增高,表明α1-AA参与了DM大鼠心肌病变的进展、加重,即DM大鼠心肌损害可能与α1-AA参与的自身免疫机制有关。第二章抗α1-受体抗体与糖尿病大鼠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表达的相关性研究[目的]观察抗α1-受体抗体(α1-AA)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表达的影响,探讨α1-AA与DM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关系及其可能致病机制。[方法]1.DM大鼠模型的制备:同第一章。2.实验分组:同第一章。3.观察指标与实验室检测:①一般情况、②血清α1-AA的检测、③心脏超微结构的改变、④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表达的检测:均同第一章;⑤心肌胶原纤维的检测:采用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胶原改变。[结果]SABC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组大鼠心肌间质细胞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过度表达,MOD值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P<0.05,P<0.01)。VG染色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组心肌胶原纤维明显增多、排列紊乱,心肌组织胶原含量较抗体阴性组及健康对照组显着升高。余结果同第一章。[结论]1.DM大鼠血清中α1-AA高表达,表明DM状态下,诱导机体自身免疫应答,出现高滴度的α1-AA。DM的发生发展与al-AA介导的免疫机制和炎症反应有关。2.α1-AA阳性DM大鼠心肌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过度表达,表明α1-AA可使DM大鼠心肌胶原沉积增加发生心肌纤维化,即DM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可能与α1-AA参与的炎症有关,免疫机制参与DM心肌损害发生发展过程。第三章多沙唑嗪干预对a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阳性DM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目的]通过观察多沙唑嗪干预对a1-AA阳性的DM大鼠心肌TGF-β1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以了解α1R阻断剂(多沙唑嗪)是否可以通过降低促纤维化因子TGF-β1的表达,减轻DM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保护心肌。[方法]1.灌胃药物的制作:临用前将多沙唑嗪4mg研成粉末状,溶于生理盐水中,配成10ml/kg溶液,按0.36mg/kg给药剂量灌胃。2.DM大鼠模型的制备:同第一章。3.实验分组:将造模成功的DM大鼠随机分为A组(DM模型组)、B组(DM+多沙唑嗪干预组)、C组(α1-AA DM组)和D组(α1-AA DM+多沙唑嗪干预组)。C组和D组于成模当周和第4、8、12、16周尾静脉注射α1-AA注射液100gg/100g五次,建立α1-AA阳性DM模型,末次注射后ELISA检测血清α1-AA阳性。B组和D组均从注射α1-AA起始日起每天给予生理盐水多沙唑嗪0.36mg/kg灌胃。A组和C组同时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持续观察16周。实验期间,保持室温20-24℃,相对湿度50%-70%,大鼠均自由饮水、摄食。4.观察指标与实验室检测:①一般情况、②心肌组织TGF-β1、Ⅰ型胶原表达的检测、③心脏超微结构的改变:均同第一章。[结果]1.40只大鼠用于造模。DM大鼠造模成功率90.0%(36/40)。成模后病死率为零(0/36)。2.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实验结束时,DM鼠体重较前减少有显着性意义(P<0.01)。3.心肌组织TGF-β1、Ⅰ型胶原表达的检测:α1-AA介导的DM组(C组)大鼠心肌TGF-β1、Ⅰ型胶原表达显着高于DM模型组(A组)(P<0.01)。多沙唑嗪干预后,Ω1-AA阳性DM大鼠(D组)心肌TGF-β1、Ⅰ型胶原表达显着低于未予药物干预组(C组)(P<0.05);DM+多沙唑嗪干预组(B组)心肌TGF-β1、和Ⅰ型胶原表达亦明显低于未予药物干预组(A组)(P<0.05)。4.心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电镜下,α1-AA DM组(C组)心肌超微结构严重破坏,线粒体减少,排列紊乱,呈空泡变性,间质胶原增生,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多沙唑嗪干预后,α1-AA阳性DM大鼠(D组)心肌病变较未予药物干预组(C组)明显减轻,DM+多沙唑嗪干预组(B组)心肌病变亦较DM模型组(A组)明显减轻。[结论]多沙唑嗪可显着减少α1-AA阳性DM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减轻胶原沉积和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减轻心肌纤维化。多沙唑嗪可能通过竞争性抑制α1-AA,起到抗纤维化作用,这可能也是多沙唑嗪减轻心肌纤维化的机制之一。即多沙唑嗪干预可防治心肌纤维化,保护心肌。

王宝君[6](2008)在《环孢素A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血清中M2受体自身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检测哮喘大鼠血清中M2受体自身抗体的浓度,探讨M2受体自身抗体与哮喘发生之间的关系。通过腹腔注射环孢素A(CsA),观察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变化,以及对M2受体自身抗体浓度的影响及环孢素A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哮喘及其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方法:39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CsA干预组(C组),每组13只。应用鸡卵白蛋白致敏及雾化吸入建立哮喘大鼠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中M2受体自身抗体的含量;同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数、EOS百分比;应用气道压力时间指数(APTI)表示气道反应性,通过测量APTI值反映大鼠的气道反应性的变化;并检测腹腔注射环孢素A对哮喘大鼠上述各指标的影响,判断其对哮喘的治疗效果。结果:哮喘大鼠血清中M2受体自身抗体的抗体滴度(1:120)及抗体阳性率(83.33%)与对照组(1:20 ; 8.33%)、CsA组(1:35 ; 25.00%)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1);Cs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35.34±0.77×104/ml)及EOS百分比(23.45%±0.77)显着高于对照组(8.44±0.39×104/ml ; 0.70%±0.06),(P﹤0.01),且与CsA组( 24.43±0.67×104/ml ; 11.44%±0.31)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CsA组与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别(P﹤0.05)。哮喘组APTI值与对照组、CsA组比较,mACh浓度为0.5 mg/ kg时,三者均值分别为0.504±0.143、0.277±0.161、0.416±0.150 mmHg/s;mACh浓度为1.0 mg/ kg时,三者均值分别为0.617±0.108、0.434±0.128、0.541±0.117 mmHg/s;mACh浓度为1.5 mg/ kg时,三者均值分别为0.794±0.073、0.463±0.120、0.676±0.092 mmHg/s;差异有显着性(P﹤0.01);CsA组与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别(P﹤0.05)。结论:哮喘大鼠血清中M2受体自身抗体存在高表达,且M2受体自身抗体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可能是哮喘发生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一个因素。环孢素A可明显降低哮喘大鼠M2受体自身抗体的表达,明显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赵林双,候洁,向光大,乐岭,廖玉华,孙慧伶,王敏,周子华,徐琳[7](2007)在《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抗心肌G蛋白β1、M2受体自身抗体和神经内分泌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清抗心肌G蛋白β1与M2受体自身抗体和神经内分泌激素对糖尿病心肌病(DMD)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合成的β1和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检测DMD患者(5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57例)、高血压病患者(58例)及正常对照组(41例)血清抗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上述四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醛固酮水平。结果:(1)DMD组抗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T2DM组、高血压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2)DMD组血浆肾素、AngII、醛固酮等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0.01)。结论:免疫学机制和神经内分泌激素可能参与DMD的病理生理过程。

赵林双,向光大,廖玉华,孙慧伶,王敏,周子华,候洁,乐岭,徐琳[8](2007)在《血清抗G蛋白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和CA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清抗心肌β1与M2受体自身抗体和神经内分泌激素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β1和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201例,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51例,2型糖尿病51例,高血压无靶器官受损患者58例及正常对照组41例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结果①糖尿病心肌病组抗β1和M2受体阳性率分别为64.7%(33/51)和56.9%(29/51),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心肌病组(15.6%和13.7%)、高血压组(15.5%及15.5%)及正常对照组(14.6%及17.7%),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儿茶酚胺水平糖尿病心肌病组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心肌病组,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意义(P<0.01)。结论免疫学机制和神经内分泌激素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病理生理过程。

仲剑克[9](2007)在《M2、M3受体自身抗体在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测定肺心病患者血清抗M2、M3受体自身抗体,了解肺心病患者抗M2、M3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含量及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两者与右心结构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08例肺心病患者和30例对照组均记录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血气分析、心脏超声学检查。用链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实验(SA—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抗M2、M3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滴度。根据测定结果将肺心病患者分为三种情况:①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②M3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③M3受体自身抗体单阳性组、M2受体自身抗体单阳性组及M2、M3受体自身抗体双阳性组,并分别结合血气分析及心脏超声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肺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肺心病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室内径及左室内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肺心病组病人血清抗M2、M3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平均几何滴度[48.15%,80(1.846±0.351);40.74%,53(1.725±0.273)]均高于对照组[13.33%,40(1.602±0.369);10%,20(1.301±0.000)](P<0.05)。3.肺心病组中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阴性组与对照组指标比较:PaO2呈逐渐增高趋势,PaCO2、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室内径及左室内径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4.肺心病组中M3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阴性组与对照组指标比较:PaO2呈逐渐增高趋势,PaCO2、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室内径及左室内径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5.肺心病患者M3受体自身抗体单阳性组,M2受体自身抗体单阳性组,M2、M3受体自身抗体双阳性组在心脏指标方面三组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结论:1.肺心病患者M2、M3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滴度显着高于对照组,提示M2、M3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肺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2.M2、M3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病人的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室内径及左室内径显着大于阴性组病人,提示M2、M3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肺心病发病过程中的心脏损害有关。3.M2受体自身抗体在肺心病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较M3受体自身抗体更为主要的作用,两者在心脏形态学改变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韩振华,牛小麟,任付先[10](2006)在《慢型克山病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对比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心肌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2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在慢型克山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以人心肌β1和M2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32例慢型克山病患者、2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结果慢型克山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抗心肌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1%(17/32)、57.1%(16/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2、X2=15.18,P<0.01);抗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3%、6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对照组(1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2、X2=16.16,P<0.01);慢型克山病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只有在组内心功能Ⅱ-Ⅲ级与Ⅳ级间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X2=4.50,P<0.05;t=2.38,P<0.05),扩张型心肌病也有统计学意义(X2=3.92、X2= 4.01,P<0.05;t=2.47,P<0.05);两组间同级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型克山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抗心肌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率及滴度明显升高,自身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在不同分级心功能患者间有明显差别,但在两种疾病之间无差别。

二、抗心肌β和M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肌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心肌β和M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肌病变(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基本资料采集
        2.2 血液样本采集
        2.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ELISA)
        2.4 GRACE评分预测计算
        2.5 SYNTAX积分评估冠脉病变情况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病史资料
        1.2 临床检查及血液生化指标
    2. 血浆中α1‐AA的表达情况
    3. 以院内死亡风险分级将ACS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观察各组的α1‐AA的表达情况
    4. 相关性分析结果
    5. 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α1肾上腺受体自身抗体的相关研究进展—与冠心病的联系
    参考文献
致谢

(2)M2受体自身抗体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样本
    1.3 材料
    1.4 M2受体抗体的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2.2 M2受体抗体阳性情况比较
    2.3 正常妊娠与子痫前期组肌酸激酶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3)AFDX-116对体外培养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一览表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视网膜乙酰胆碱能递质系统与近视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IL-17A基因敲除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抗心肌抗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及试剂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本课题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抗α1-受体抗体介导的糖尿病鼠心肌纤维化的免疫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抗α_1-受体抗体对糖尿病大鼠心肌TGF-β_1、smad2/3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抗α_1-受体抗体与糖尿病大鼠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多沙唑嗪干预对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阳性DM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小结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6)环孢素A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血清中M2受体自身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表
正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血清抗G蛋白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和CA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多肽合成
        1.2.2 ELISA检测
        1.2.3 血浆儿茶酚胺
        1.2.4 超声心动图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糖心病组和糖尿病组、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一般资料特征
    2.2 糖心病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及CA比较
    2.3
3 讨论

(9)M2、M3受体自身抗体在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与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慢型克山病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EL1SA检测:
    1.4 判断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比较:
    2.2不同心功能状态下抗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比较:
3 讨论

四、抗心肌β和M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肌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表达的研究[D]. 胡韵文.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8)
  • [2]M2受体自身抗体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表达[J]. 刘浩,杨静,朱磊,李艳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7)
  • [3]AFDX-116对体外培养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调控的研究[D]. 范琼艳. 郑州大学, 2014(02)
  • [4]IL-17A基因敲除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抗心肌抗体的影响[D]. 赖文盈.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5]抗α1-受体抗体介导的糖尿病鼠心肌纤维化的免疫机制[D]. 谭学莹.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 [6]环孢素A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血清中M2受体自身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宝君. 山西医科大学, 2008(03)
  • [7]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抗心肌G蛋白β1、M2受体自身抗体和神经内分泌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J]. 赵林双,候洁,向光大,乐岭,廖玉华,孙慧伶,王敏,周子华,徐琳. 微循环学杂志, 2007(04)
  • [8]血清抗G蛋白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和CA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J]. 赵林双,向光大,廖玉华,孙慧伶,王敏,周子华,候洁,乐岭,徐琳.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7(05)
  • [9]M2、M3受体自身抗体在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D]. 仲剑克. 山西医科大学, 2007(10)
  • [10]慢型克山病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对比观察[J]. 韩振华,牛小麟,任付先.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6(04)

标签:;  ;  ;  ;  ;  

抗心肌β和M受体自身抗体和心肌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