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例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

17例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

一、ABO血型系统17例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妮,兰爱侠[1](2022)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ABO血型实施微柱凝胶法检测时发生正反定型不符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共80例实施ABO血型检测的患者,均采用微柱凝胶法实施检测,且均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合情况,观察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合的标本情况,从患者临床资料以及试验技术因素方面开展分析,同时进行针对性辅助试验,从而协助鉴定血型。结果在全部患者中,造血干细胞移植不符合者有42例(52.50%)、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合者有18例(22.50%)、抗原减弱或缺失不符合者有17例(21.25%)、抗体减弱或缺失不符合者有3例(3.75%)。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不符合患者中,移植供受者出现ABO血型不符合者有21例(50.00%)、次要不符合者有15例(35.71%)、主次要不符合者有6例(14.29%)。引起抗体减弱或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年龄>60岁以及恶性血液疾病;引起抗原减弱或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恶性血液疾病、试剂干扰、ABO亚型以及恶性实体肿瘤。在正反定型额外反应患者中,13例(72.22%)为反定型额外反应者、3例(16.67%)为正定型额外反应者、2例(11.11%)为正反定型同时额外反应者。其中有1例ABO亚型患者,通过实施分子生物学监测后判断是B(A)血型。结论在将试验操作技术以及人为因素排除后,发现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BO血型不符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疾病和自身抗体,通过实施针对性辅助试验和全面掌握患者临床资料,可对血型进行准确区分。

杜忻[2](2020)在《南昌地区人群ABO亚型血型基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较大样本量的南昌地区人群进行筛选,找到ABO亚型血型并进行相关研究。获得南昌地区人群ABO血型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资料,并为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亚型多态性提供数据。同时利用研究结果指导临床亚型输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选择2017-2019年中所有南昌市中心血站中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无偿献血者进行筛查。对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样本使用血型血清学检测献血者的ABO抗原及抗体;使用PCR-SSP方法对献血者的ABO基因型进行分型;使用测序技术对献血者ABO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结果:总计筛选无偿献血者血液81 681例。总计发现ABO血型亚型12例。其中A亚型5例,包括A亚B型3例;B亚型7例,包括AB亚型2例,检出率万分之1.47。A亚型中的基因测序结果为A201与A205,未发现其它基因型;B亚型中检出了Bw03和Bel03各1例,同时发现了一例O型等位基因表达B抗原的特殊样本。结论:本研究获取了南昌地区人群ABO血型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资料,为临床提供ABO亚型等疑难血型输血指导,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同时首次证实了261del G的O等位基因O01/O01血清学可以表达出B抗原,无需其它点位核苷酸突变。

李喜喜,谭斌,张群,张涛[3](2020)在《ABO亚型B(A)的鉴定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ABO亚型B(A)的血型鉴定方法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7月,于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因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拟行进一步血型鉴定的1例患者为先证者;以先证者、先证者丈夫及其2个儿子为研究对象。本例先证者为女性,45岁。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受试者的ABO血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SSP)-PCR法对受试者ABO基因第6、7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并且根据测序结果确定其ABO基因型。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5-018),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长子ABO血型为B(A)亚型,先证者丈夫和次子为O型。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先证者与其长子血清标本中检测出A抗原,其丈夫与次子未检测出A抗原。② ABO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长子均检出O02等位基因,ABO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640A>G突变,符合B(A)04等位基因的特征,其基因型均为B(A)04/O02;先证者丈夫和次子基因型为O01/O02。先证者长子的B(A)04等位基因来源于先证者,B(A)04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为顺式遗传。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鉴定罕见ABO亚型的必要方法。ABO基因第7外显子c.640A>G突变是形成B(A)04等位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李凤侠[4](2020)在《经典试管法在ABO血型鉴定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ABO血型系统是保障输血安全最重要的血型系统,准确的血型鉴定对于输血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明确指出在对患者进行ABO血型鉴定时必须进行正反定型,尽管目前大部分医院都采用了灵敏度较高的微柱凝胶法进行常规的ABO血型鉴定,但是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微柱凝胶法ABO血型正反不一致的,尤其是用微柱凝胶法出现反定型弱时,笔者认为经典试管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常规的血型血清学方法不应被摈弃,经典试管法标准操作培训对于新入职输血科工作的

牛晓珂[5](2020)在《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ABO血型基因检测技术的构建与应用》文中提出在临床运用中,输血不仅是常规治疗措施,更是应急救治手段。输血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且为创伤急救、器官移植、肿瘤大剂量化疗、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和大型手术等医疗手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血型系统,它的发现开创了免疫血液学研究新纪元,亦为科学输血奠定了基础。ABO血型系统在遗传学研究、临床输血和移植免疫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鉴定ABO血型主要依赖于血清学方法,该方法较为廉价、快速和标准化,然而,抗原、抗体的凝集强度在不同亚型中会产生变化,从而导致漏检或误定,极有可能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基因检测是目前用于弥补血清学检测方法中不足的有效替代检测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血型研究中的应用,目前几乎所有己知的血型系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都己被阐明。此后,各种各样的基因分型技术被应用于ABO血型的分型,基因分型技术可以实现患者和供体血型的完美匹配,为实现这一目的,构建一种可靠的ABO血型基因分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SNa Pshot技术对ABO血型亚型分型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针对ABO基因上第三内含子(ISV3+5)、第六外显子(261、297)、第七外显子(407、425、467、526、559、640、641、695、700、703、761、803、810、871、892、1054、1061)上的20个SNP位点进行分型,根据其分型结果对28种ABO等位基因进行分型,在实验过程中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使用该方法对146名无关个体的外周血样本的ABO血型进行了鉴定,并成功鉴定出12种等位基因(A101、A102、B01、B303、B305、Bw11、O101、O102、O02、B(A)02、B(A)04、Cis AB01)和23种不同的基因型包括A型6种分别为A102/A102、A101/A102、A101/O01、A101/O102、A102/O01和A102/O102;B型7种分别为B01/B01、B01/O01、B01/102、B305/O01、B305/O102、Bw11/O01、Bw11/O02;AB型4种分别为A101/B01、A101/B305、A102/B01、A102/B303;O型3种分别为O01/O01、O01/O102和O102/O102;罕见亚型3种分别为B(A)02/O01、B(A)04/O102和Cis AB01/O2,且准确率达到100%,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ABO血型亚型分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徐姗[6](2020)在《77例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天津地区77例心脏外科手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8435例在天津市胸科医院行心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77例,先按ABO血型分为4组,再按是否为A血型分为2组,依次比较多组间和两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得出组间的相关性。再依性别、年龄和术式配比随机找出未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77例术后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同时对实验组进行药敏实验分析得出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ABO血型的分布情况为A型19例(24.67%),非A血型58例(75.33%),其中B血型28例(36.37%),O血型20例(25.98%)和AB血型10例(12.98%),与健康人群的ABO血型分布比较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ABO血型组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在年龄、性别、BMI、糖尿病、吸烟史、高血压、术前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手术时间、输血量、失血量和总住院时间组间比较之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7例手术部位感染感染患者中有51例(66.2%)检出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有33株,表皮葡萄球菌18株(35.2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27.45%),革兰氏阴性菌17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7.84%)和铜绿假单胞菌3株(5.88%),真菌有1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1.96%),不同ABO血型组患者在检出率,病原菌具体分类方面比较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感染率为0.91%(77/8435),77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中表浅手术切口感染31例(40.26%),深部手术切口感染32例(41.56%)和器官(或腔隙)感染14例(18.18%)。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吸烟(p=0.007)、BMI(p=0.001)、血糖水平(p=0.003)、术前住院时间(p=0.014)、手术时间(p=0.001)、输血量(p=0.028)、气管插管(p=0.022)和总住院时间(p=0.001)等方面有显着差异。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得出吸烟(OR=10.306,95%CI:3.264-32.538,P<0.05)、BMI(OR=1.333,95%CI1.157-1.561,P<0.05)、手术时间(OR=1.011,95%CI:1.003-1.022,P<0.05)和总住院时间(OR=1.215,95%CI:1.150-1.302,P<0.05)是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占比前两位的两种革兰性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都是100%,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在60%以上,相对于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则未表现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结论天津地区77例心脏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吸烟史、BMI、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这与国内的尤颢以及国外澳大利亚的Floros的研究相一致,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完全耐药,仅对特殊使用级药物(利奈唑胺)敏感。

李文秀[7](2019)在《ABO血型鉴定中正反不符的原因以及输血策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ABO血型系统是在给予患者器官移植及输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常用系统,保证临床给予患者安全有效输血的最基本原则及前提,就是要确定供血者跟受供血者间的ABO血型是否一致[1]。假如二者中任何一方发生ABO血型鉴定错误,给予患者输注了不一致的血液,就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输血反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血型鉴定过程中出现ABO正反不符的情况时,准确迅速的分析影响原因并根据影响原因及时调整输血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因此,对患者进行ABO血型鉴定应该引起相关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共同重视[2]。我院此次对影响患者出现ABO血型鉴定正

江龙[8](2019)在《分子印迹技术在血型鉴定和血型转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输血反应是由于血型不匹配导致的机体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严重的输血反应会导致死亡。准确的血型鉴定是血型匹配的前提,而对于难以保证血型匹配的情况,如紧急输血时某种血型血源尤其是稀有血型血源短缺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需要将血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除去或者“屏蔽”以提供所需血型细胞的替代品,即通过血型转化消除红细胞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所以血型鉴定和血型抗原免疫性的消除是避免输血反应的现有手段。常规的血型鉴定方法是观察红细胞是否与相应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判断血型,但血型抗体尤其是稀有血型抗体的获取十分困难,而且蛋白质的保存运输成本较高,易受温度、pH等条件影响其活性;另一方面,采用聚乙二醇和聚多巴胺对红细胞进行包裹修饰的方法来消除红细胞的免疫原性取得了成功,这种包裹能消除所有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但是包裹的“严密性”可能会影响红细胞行使除携氧外的其它生理功能,如物质转运、信号接收等。目的:通过引入分子印迹技术突破上述血型鉴定和血型化学转化法中的限制,实现血型鉴定的非蛋白鉴定和红细胞由B型向O型的特异性转化。方法:本论文根据B型抗原与A及O型抗原决定簇结构仅一个糖基分子的差异,设计并成功合成了能特异性识别B抗原末端特有糖基的分子印迹微球和分子印迹水凝胶,将两种材料分别应用于血型鉴定和血型转化中。结果:将分子印迹微球吸附在玻璃纤维试纸上后,它表现出对B型红细胞较强的特异性吸附作用而对A及O型红细胞的吸附较小,吸附后的试纸还能通过联用智能手机进行三原色光谱分析实现B型红细胞的鉴定;分子印迹水凝胶修饰的B型红细胞则与B抗体发生较弱的凝集反应,但A型红细胞仍与A抗体发生较强凝集反应,表明利用分子印迹水凝胶在血型转化应用中的潜力。结论:上述实验说明分子印迹方法的引入成功地实现了B型红细胞的非蛋白鉴定和红细胞由B型向O型的特异性转化,并且由于分子印迹方法具有通用性,因此有望将该方法应用于其它血型的鉴定和转化,分子印迹技术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曹丽群,旷开其,王清,邹彬彬,谭智文,谢毓滨[9](2018)在《221名献血者ABO血型鉴定困难原因及解决方案》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献血者ABO血型鉴定困难的原因,保证血型鉴定的准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长沙地区221名微板比色法检测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运用经典的试管法进行系统的ABO血型血清学鉴定。结果 221名ABO血型鉴定困难的原因依次为:抗体减弱(51.13%)、存在同种抗体(15.84%)、ABO亚型(14.48%)、其他原因(11.77%)、存在冷凝集素(5.88%)、抗原减弱(0.90%)。共检出32例ABO亚型,其中7例存在不规则抗A或抗B抗体。结论 ABO血型鉴定困难的样本,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案,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既不浪费血液资源,也可保障输血安全。

林淼雄,彭明,吴为强,杜国有,李莹莹[10](2018)在《17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输血前检查的干扰因素与解决方法,及时为AIHA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AIH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对出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和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患者进行吸收放散等方法处理。结果:17例AIHA患者中7例出现ABO血型正反不符,经吸收放散等方法处理后恢复一致;10例出现交叉配血不合,其中9例患者成功找到相合血液,1例失败。结论:运用吸收放散等方法能有效降低自身抗体对AIHA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干扰,提高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准确性。

二、ABO血型系统17例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BO血型系统17例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微柱凝胶法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项目
2 结果
    2.1 正反定型不符合原因
    2.2导致正反定型减弱或缺失的影响因素
    2.3 ABO血型抗原抗体出现额外反应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2)南昌地区人群ABO亚型血型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ABO血型
    1.2 ABO血型亚型
    1.3 ABO血型基因
    1.4 ABO血型鉴定技术
    1.5 本研究的目的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标本来源
        2.1.2 仪器设备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血型血清学实验方法
        2.2.2 血型基因学实验方法
        2.2.3 血浆中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
        2.2.4 ABO血型全基因序列测序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南昌地区ABO亚型分布结果
    3.2 一例特殊B亚型实验结果
        3.2.1 该献血者基本信息
        3.2.2 血型血清学结果
        3.2.3 ABO基因分型结果
        3.2.4 ABO第6、7 号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
        3.2.5 血浆中α -1,3-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实验结果
        3.2.6 ABO血型全基因序列测序
第4章 讨论
    4.1 南昌地区ABO亚型分布情况
    4.2 南昌地区ABO亚型血型基因分布
    4.3 O型等位基因表达B抗原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人类ABO血型系统及其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经典试管法在ABO血型鉴定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试剂与仪器
    1.3 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5)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ABO血型基因检测技术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红细胞血型系统概述
    1.2 血型分型技术的发展
        1.2.1 低通量技术
        1.2.2 中通量技术
        1.2.3 高通量技术
    1.3 血型基因分型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ABO血型系统
    2.1 ABO血型系统概述
    2.2 ABO血型系统研究起源及分布
    2.3 ABO血型系统命名
    2.4 ABO血型遗传多态性
    2.5 ABO基因简介
    2.6 ABO血型亚型
    2.7 ABO血型基因分型进展及SNa Pshot技术在ABO血型分型中的应用
第三章 SNa Pshot技术检测ABO血型亚型方法的构建与优化
    3.1 引言
    3.2 SNa Pshot技术基本原理
    3.3 检测位点的选取
    3.4 实验仪器与试剂
        3.4.1 主要仪器
        3.4.2 实验试剂与药品
    3.5 样本来源
    3.6 实验方法
        3.6.1 血液样本基因组DNA提取
        3.6.2 琼脂糖凝胶电泳
        3.6.3 DNA浓度测量
        3.6.4 引物设计
        3.6.5 ABO血型等位基因的单碱基延伸检测
        3.6.6 ABI3130xl遗传分析仪的操作流程
        3.6.7 数据收集
        3.6.8 反应体系及条件优化
        3.6.9 Python快速分型
    3.7 实验结果
        3.7.1 部分血液样本提取gDNA的电泳结果
        3.7.2 目的片段PCR产物电泳结果
        3.7.3 SNap Shot检测结果
        3.7.4 Python分型结果
    3.8 讨论与总结
第四章 SNa Pshot技术检测ABO血型亚型方法的应用评估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1 主要仪器
        4.2.2 实验试剂与药品
    4.3 样本来源
    4.4 实验方法
    4.5 实验结果
        4.5.1 SNap Shot检测结果
        4.5.2 Python分型结果
        4.5.3 SNa Pshot技术检测结果与PCR-SSP检测结果对比
        4.5.4 AB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统计
    4.6 讨论与总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77例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ABO血型与心脏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ABO血型鉴定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ABO血型鉴定的主要试剂
        1.4 ABO血型鉴定实验
        1.4.1 标本的要求
        1.4.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4.3 实验过程
        1.4.4 实验结果判读
        1.5 样本分组
        1.6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血型分布情况
        2.2 不同ABO血型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
        2.3 不同ABO血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
        2.4 不同ABO血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3.讨论
    4.第一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 天津地区心脏外科手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主要设备和试剂
        1.3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药敏鉴定
        1.3.1 原理
        1.3.2 菌悬液制备
        1.3.3 样品测定程序
        1.3.4 结果
        1.4 资料收集
        1.4.1 病例筛选
        1.4.2 分组情况
        1.5 方法
        1.5.1 围术期准备
        1.5.2 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
        1.5.3 术中记录
        1.5.4 术后记录
        1.5.5 评价感染
        1.5.6 感染部位诊断准标
        1.5.7 分泌物采集送检注意事项
        1.5.8 分泌物培养所需器材、培养及分离方法
        1.5.9 资料汇总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和感染类型
        2.2 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2.2.1 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2.2 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2.3. 手术部位感染致病菌分布
        2.4 手术部位感染致病菌的耐药性
    3.讨论
    4.第二部分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ABO血型鉴定中正反不符的原因以及输血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影响ABO血型鉴定中正反不符的原因:
    2.2 ABO血型鉴定中检出的血清额外反应情况:
    2.3 统计ABO血型鉴定中检出的不规则抗体情况:
    2.4 ABO血型鉴定中正反不符患者的疾病类型及分布情况:
3 讨论

(8)分子印迹技术在血型鉴定和血型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分子印迹材料的合成
    1.3 分子印迹材料的表征
    1.4 分子印迹材料吸附性能研究
    1.5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血型鉴定研究
    1.6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血型转化研究
2 实验结果
    2.1 分子印迹材料的合成
    2.2 分子印迹材料的表征
    2.3 分子印迹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2.4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血型鉴定研究
    2.5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血型转化研究
3 讨论
    3.1 分子印迹材料的合成
    3.2 基于MIP试纸的血型鉴定研究
    3.3 基于MIPgel的血型转化研究
4 结论
5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221名献血者ABO血型鉴定困难原因及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方法
        1.4.1 血型初筛
        1.4.2 血型复查
        1.4.3 血型鉴定
2 结果
3 讨论

(10)17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试剂
    1.3 血清学检测方法
        1.3.1 ABO试管法血型鉴定
        1.3.2 凝聚胺试管法配血试验
2 结果
    2.1 17例AIHA患者ABO正、反定型及Rh血型鉴定结果
    2.2 17例患者凝聚胺介质法配血结果
3 讨论

四、ABO血型系统17例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微柱凝胶法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影响因素分析[J]. 赵妮,兰爱侠. 贵州医药, 2022(01)
  • [2]南昌地区人群ABO亚型血型基因研究[D]. 杜忻. 南昌大学, 2020(01)
  • [3]ABO亚型B(A)的鉴定及其分子机制研究[J]. 李喜喜,谭斌,张群,张涛.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20(04)
  • [4]经典试管法在ABO血型鉴定中的作用[J]. 李凤侠.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0(06)
  • [5]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ABO血型基因检测技术的构建与应用[D]. 牛晓珂.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77例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的相关研究[D]. 徐姗.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ABO血型鉴定中正反不符的原因以及输血策略分析[J]. 李文秀.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24)
  • [8]分子印迹技术在血型鉴定和血型转化中的应用研究[D]. 江龙.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221名献血者ABO血型鉴定困难原因及解决方案[J]. 曹丽群,旷开其,王清,邹彬彬,谭智文,谢毓滨. 中国卫生产业, 2018(30)
  • [10]17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临床分析[J]. 林淼雄,彭明,吴为强,杜国有,李莹莹. 中国医学创新, 2018(28)

标签:;  ;  ;  ;  ;  

17例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