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实施林业分类管理的建议

内蒙古实施林业分类管理的建议

一、内蒙古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孙瀚博[1](2021)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对科尔沁右翼前旗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林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现地调查和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结合林场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2016-2018年林地变更资料,分析森林资源现状和相应的森林资源经营技术,结果表明:(1)国有林场包括水源保护、防风固沙、用材林、经济林4个经营区,有林地面积244227.9 hm2,灌木林面积95401.4 hm2,森林覆被率94.12%;活立木蓄积6574488m3,平均蓄积量26.87m3/hm2,仅为第中国八次森林资源清查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的29.93%;天然起源幼龄林占明显优势,均为同龄纯林,蒙古栎林和黑桦林面积占47.89%和39.88%;7个林场有防护林和用材林,3个林场有经济林。森林绝大多数处于“健康”、“亚健康”状态,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为“中”。(2)各林场均规划增加了经济林及其面积,林种结构由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3个一级林种及5个相应的二级林种构成,形成了与水源保护区、防风固沙区、用材林区、经济林区对应的林种结构。(3)制定龄组调整实施方案,按三种情况分步骤提出了幼龄林占明显优势、中龄林和过熟林占一定优势,不平衡龄组结构进行调整的操作步骤和调整时间节点,经过5个龄级期的调整,可使林场森林各龄组林面积基本均衡。(4)制定了树种组成调整方案,水源涵养林和防风固沙林逐渐提高林分非优势树种的混交比例形成混交林,进而改善林分结构,提高防护功能。(5)针对宜林荒山荒沙立地条件较差、土层瘠薄、风沙灌草地、位置偏远、比重很小、人工造林的难度较大的特点,提出以封山(沙)育草灌为主,辅以雨季穴状补播锦鸡儿恢复灌丛草场植被恢复方案。(6)明确了林场森林抚育目标、原则、对象,针对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和水源保护、防风固沙经营需求,落实了幼中龄林抚育间伐、公益林成熟林抚育间伐和更新采伐和补植更新的具体措施。(7)制定了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背风向阳防护林林地。通过更新采伐更换沙果、苹果、蓝莓,营建经济林方案。

王楚博[2](2021)在《扎赉特旗神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对扎赉特旗神山林场森林经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该林场森林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现地调查和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结合林场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2016-2018年林地变更资料,分析林场森林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和相应的森林资源经营技术,结果表明:(1)林场包括水源保护、生态旅游、用材林3个经营区,有林地面积54940.9 hm2,灌木林面积5887.8 hm2,森林覆被率92.46%,活立木蓄积1280813 m3,平均蓄积量仅为23.3m3/hm2,仅为中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的25.95%;天然起源幼龄林占绝对优势,均为同龄纯林,蒙古栎林和黑桦林占78.68%和18.98%。森林绝大多数处于“健康”、“亚健康”状态,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为“中”。(2)增加了特种用途林中的风景林,林场林种体系由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3个一级林种及7个相应的二级林种构成,形成了与水源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和用材林区对应的林种体系。(3)制定龄组调整实施方案,分步骤提出了将占绝对优势的幼龄林龄组结构进行调整的操作步骤和调整时间节点,经过5个龄级期限的调整,可使林场森林达到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面积基本相等。(4)制定了树种组成和景观改造方案,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逐渐提高林分非优势树种的混交比例形成混交林。风景林和护路林采用景观树种丰富和改善现有森林植被的森林景观,增加观景台周围可视范围森林景观美景度,改善道路内湾通透度和通直道路绿植单一状况,丰富植物科普园和“接待处”的植物种类和观赏价值。(5)针对宜林荒山荒地提出以封育草灌为主,辅以雨季穴状补播锦鸡儿灌丛草场植被恢复方案。(6)明确了林场森林抚育目标、原则、对象与措施,落实了幼中龄林抚育间伐、公益林成熟林抚育间伐和更新采伐抚育间伐技术,提出了林分改造和补植更新的具体措施。

王佳[3](2020)在《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全球化进程中“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而林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林业制度体系是推动我国林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林权制度则是其中的核心。经过多次改革,逐渐清晰、合理的林权制度在明确各林权主体权利边界,释放林业经营潜能,增加林业经营者收入,保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林业经济、生态、社会综合功能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已经凸显。但改革没有完全释放我国林权制度功能,全面实现改革目标,林权制度仍待完善。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是对改革后林权制度实施过程中基础性作用效果的全面展现,所以林权制度完善需要以绩效评价为依据。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更加有针对性的完善现有林权制度,提升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本研究以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林权制度发展历程和现状,现有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重点研究,以促进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进一步提升。在对我国林权制度发展历程进行的研究中,明确我国林权制度发展的动因、特征、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林权制度现状进行分析,明确我国现有林权制度目标、主体构成、权责划分及改革前后制度实施效果对比情况。在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部分,首先构建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现有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情况进行评价,明确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整体情况和国有、集体两种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各自情况。以上述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结论为基础,探究形成如上结论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效用值法、相关性分析、DEA、Malmquist等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我国林权制度改革尚待改进之处,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对策建议。首先对我国林权制度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研究。我国林权制度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探索时期、完善时期三个阶段。运用以政府主导林业经营者参与的调整方式,通过森林资源稀缺性及林权制度对外部环境的不断适应、对各林权主体利益不断满足的推动,使林权逐渐清晰,林权主体利益关系日趋协调,林权制度改革绩效逐渐多元化。现阶段我国林权制度目标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绩效提升及国家、集体、林业经营者多方共赢。并通过对林权合理的分配激发各林权主体积极性,通过林权主体对权利的行使与保护促进林权制度实施,从而推动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显现。其次对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进行评价。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构建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进行评价。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林权制度的实施使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得到提升,且集体林权制度优于国有林权制度。但国有、集体两种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水平不高仍存在提升空间,且两者在经济、生态、社会三方绩效上呈现差异。林权制度改革带动了林业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并对各产业内部结构进行整合使林业产业结构整体得到优化。林业经营者在产业经营中获得收益,收入得到明显提升。上述表现使国有、集体两种林权制度改革经济绩效均明显增长,集体林权制度稍占优,两者差距不大。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生态功能发挥的重视使林业经营者造林、护林的意识和行为效果均得以优化,国有林权制度实施更注重森林管护,而集体林权制度则更侧重提高森林数量,所以国有、集体两种林权制度改革生态绩效均呈现波动上涨,且集体林权制度占优。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社会绩效在显着提升后呈现下降趋势,集体林权制度呈整体波动上升趋势,但国有林权制度整体绩效水平稍高于集体林权制度。说明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集体林权制度社会绩效的显现逐步明显,而国有林权制度受改革程度的限制社会良性影响逐渐减弱。基于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结果,对影响绩效的因素进行探究。林权清晰度、林业生产要素投入及区域发展环境是影响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提升及形成国有、集体两种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差异的因素。林权清晰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提升,其对增加各林权主体权利实施主动性和优化权利实施效果的影响显着。而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林权界定相比较于集体林权制度模糊、局限之处较多,所以其绩效提升幅度较低。林业生产要素投入越充足、合理越有利于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提升。林权制度实施过程中资金要素投入对绩效提升的带动明显优于劳动力和技术要素。国有林权制度的技术进步不足和集体林权制度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不同步使两者改革绩效呈现出不同。区域发展环境越完善对林权制度实施的支撑越充分则绩效提升越明显。国有林权制度代表省份的区域经济、政务、法治环境评分均明显低于集体林权制度代表省份,限制了改革后国有林权制度的实施,使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水平低于集体林权制度。根据林权清晰度、林业生产要素投入及区域发展环境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对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形成影响的分析结果,从提高林权清晰度、完善林业生产要素投入、优化区域发展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对策设计支持并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实现绩效的进一步提升及多方主体共赢。

马礼斌[4](2020)在《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生态建设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也成为各国努力的共同方向。2011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陆续制定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林业建设。但是内蒙古林业发展仍然遇到不少的困难,其中之一是当前林业投融资机制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地满足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数据分析等手段,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当前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现状:生态建设工程投资规模增长迅猛,内蒙古全自治区林地面积有6.75亿亩,森林面积达到3.92亿亩;地方政府持续性实施政策性投入,累计超过1500多亿元;开展林业贴息贷款、基金制度及证券市场融资;不断鼓励外资投入,全国2017年林业实际利用外资32718万美元。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主要存在四个问题:(1)内蒙古林业民间投资体量较小;(2)内蒙古林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大;(3)内蒙古小规模林企、林农融资贷款相对较难;(4)内蒙古林农林权流转意愿较弱,林业资本市场不成熟。本文根据上述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完善内蒙古林业投融资渠道的建议。

沙晓娟[5](2020)在《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整体评价 ——以乌尔旗汉林业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森林经营方案是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森林资源,高效、科学的经营管理森林法定性文件,也是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检查和监督森林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的评价对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缺乏对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乌尔旗汉林业局是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示范点。因此,本文以乌尔旗汉林业局为研究案例,对比两期森林经营方案来评价森林经营方案(2006年)编制情况,建立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2006年)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对乌尔旗汉林业局两期森林经营方案对比,发现2017年森林经营方案在内容上编制的更为丰富和完善,几乎涵盖了《纲要》中要求编制的内容,涵盖了非木质资源经营与游憩规划、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经营基础设施与维护、经营能力建设和森林经营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估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在2006年森林经营方案中没有体现。(2)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森林经营方案的经营措施和经营效果的评价,共有9项标准31项指标。其中森林经营方案的经营措施评价有森林采伐、更新造林、森林抚育3项标准,经营效果评价由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森林结构、自然灾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6项标准。(3)通过对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分析计算,表明在上一经理期内,经营措施中除生长抚育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外,其余指标完成情况不理想;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表现在: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年均净增率分别为0.33%和3.56%,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年净增率分别为0.46%和0.37%,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率为33.19%等;森林结构中,中龄林面积和蓄积明显高于其它龄组;森林火灾较其他自然灾害更为严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有提升。(4)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总体得分为4.2,表明此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接近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针对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的评价结果,提出了一些森林经营方案调整建议,可为修订森林经营方案提供指导意见;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在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评价过程简单易懂,便于操作。

高旭[6](2020)在《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粗放式的开采,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骤减,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力难以协调,严重制约着林区的经济发展。随着国有林区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实施,林区将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经济转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发现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存在着转型改革力度和深度不足;停伐后运行管理经费不足;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效果不明显;人员结构不合理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本文利用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及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进行详细研究。运用SPSS25.0分析软件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林区经济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明确各因素对林区转型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要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林区政、企、事分开,并创新林区的经营体制;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以及建立产业集群的方式优化调整林区产业结构;深入贯彻落实林区转型保障支持政策和完善林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大力培育和引进高素质人才,促进林区劳动力合理流动,加快科技创新,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王凯[7](2020)在《改制与共生:一个国有林场的发展 ——基于内蒙古B林场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国有林场是国家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林业生产单位,肩负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国有林地生产能力,对提高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但是,国有林场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经济效益低下、职工安置疏漏、技术设施落后等问题,国有林场的改革势在必行。自治区积极响应号召,制订出一系列维系国有林场发展、保障生态环境的方针政策,B林场在《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内蒙古自治区盟市直属和旗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审批要点》等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积极适应国家、自治区对于国有林场的战略布局,积极推进改制以应对变化、承担责任、适应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谋求林场自身生存发展。在适应发展、推进改制的过程中,林场职工充分融入当地嘎查居民的生产生活,由物质资源置换牵动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共生关系,利用林场改革策略与当地嘎查居民促进共生互利,以谋求职工家庭的生存发展。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国有林场在改制与共生中谋求自身发展的道路,以内蒙古自治区X盟W市B林场改制和共生的发展历程、实施现状和问题为例,剖析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从政府、林场、职工三个主体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适合国有林场发展的模式和建议。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对文章所涉及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整理之前所做的相关研究;第二部分对B林场的改革历程进行描述,并加入具体案例分析实际实施情况;第三部分描述B林场和Y嘎查在林场改制影响下的共生适应情况;第四部分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总结林场发展经验,并提出发展建议;第五部分得出结论。

王雅倩[8](2020)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森林资源分析及经营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近年来也注重发展林业,传统林业逐渐向现代林业转变,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升。本文以达茂旗作为研究区,依据达茂旗201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针对旗境内所有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森林面积、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结果,在分析其面积、林木蓄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状况的基础上,客观准确地反映达茂旗林业发展现状,探讨当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对策,为新时期达茂旗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通过研究表明,旗域内以种植灌木树种为主,主要品种为柠条,我旗林种主要是防护林,其次是特种用途林。近年来达茂旗森林投入建设力度较大,森林资源相对丰富,林业发展潜力较大,经营管理成效比较显着。森林资源整体的结构较为合理,主要表现在幼、中、近、成、过熟林五个龄组之间的面积比率为13:27:33:14:13,蓄积量比率为6:9:28:22:25;在提高达茂旗森林资源经营效益基础上,提出达茂旗森林资源经营原则和目标,坚持严格保护的基本原则、努力增加森林的总量、坚持科学经营的基本原则、不断优化林业结构布局、严守采伐限额管理底线,并确定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15.3%、当年成活率达到75%以上、保存率达到70%以上的基本目标。本文提出达茂旗森林资源经营建议,建立科学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质,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加强管护经营森林资源,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同时,从基础、组织、技术、政策等四个层面提出保障措施,促进经营建议落到实处。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系统地分析旗域森林资源经营现状,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给出几点对策建议。

郑芊卉[9](2019)在《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政策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全球一体化趋势逐渐扩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导致的气候变暖早已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随着《京都议定书》第一履约期进入尾声,《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世界各国积极实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区域性、自愿性碳交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建立和发展。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森林经营管理的内涵已经远远大于传统的森林经理,目的也从以生产木材为主转变为维持森林永续发展和利用。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对森林资源的调查、规划设计、销售利用等内容。林业碳汇项目在自愿减排市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对自愿减排市场中林业碳交易项目的总结和研究,对今后林业碳汇项目的质量提高有重大意义。论文研究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我国碳交易市场中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前景。简要分析碳交易市场的种类和机制,阐明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的差别。结合目前全球林业碳交易市场的现状,总结碳交易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史,梳理其中容易被误解的概念和学者观点,对碳汇、碳交易市场、林业碳汇给出定义。(2)归纳梳理现行方法学。作为项目实施的指导方法和基础工具,方法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研究,阐明了方法学的内容、类型、结构作用等方面的含义,说明林业碳汇项目的额外性在交易过程中的重要性。(3)分析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基本情况。收集了我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累计公示审定的99个林业碳汇项目设计文本,整理发现60%以上的项目是在2016年完成备案,总实施区面积达2.53 Mhm2,预计总减排量约1.46 GtCO2-e,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中的7个省区。按项目类型整理发现,碳汇造林项目共68个,实施面积70.66万hm2,预计减排量为0.225 Gt CO2-e;林业碳汇经营项目共24个,实施面积176.99万hm2,预计减排量为1.224Gt CO2-e;竹子碳汇项目共6个,其中造林项目1个,营林项目5个,实施面积5.08万hm2,预计减排量为8.82 MtCO2-e。进一步分区研究分析发现,北方的纯林造林应选较长计入期、实施面积大的项目;华南地区造林项目较多,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提高森林经营类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发展竹林类项目。(4)具体案例研究。广东省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开始于2012年4月,主要选用木荷、枫香、香樟、红锥、山杜英、藜蒴等6个乡土阔叶树种进行随机混交种植,在20年计入期内预计产生减排量2.30MtCO2-e,实现年均减排量约为115152 tCO2-e。项目于2016年12月31日完成第一个监测期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第一监测期内造林规模为7400 hm2,根据项目涉及文本和监测数据,按照方法学计量监测方法,得到监测期内产生的实际碳汇量为37785 tCO2-e,扣除相应年份(2012-2016)基线碳汇量19040.18 tCO2-e,监测期内实际减排量为18744.82 tCO2-e,比预估减排量低11108.97 tCO2-e。通过项目的设计、预估、实施及监测结果对比,发现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由于立地条件等自然因素导致抽样分层数量变少,而按照树龄做出的项目事前减排量预估略大于监测结果。(5)提出林业碳汇项目发展思路。综合国内外林业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我国自愿减排市场的林业碳交易现状,为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张少伟[10](2019)在《基于多源数据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变化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既是林业调查的核心工作,也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森林资源状况和动态变化信息是我国制定国家生态安全规划、林业发展规划以及可持续生产经营措施的重要依据。从森林资源变化因子来看,森林类型是森林资源调查的第一基础要素;植被覆盖度是林区植被覆盖状况的直观体现,是森林植被生态系统质量及其功能的重要指标;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和森林生产力则定量反映了森林植被的固碳能力。这四个参数均是衡量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重要因子,也是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为大区域研究实验区,以研究区内所属的根河森林保护区为重点实验区用于验证分析,研究在前期森林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并根据主要的遥感数据源评价和测试分析,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主、被动遥感数据,以及其他辅助的观测手段,试图解决大区域森林类型、植被覆盖度、AGB以及生产力等森林资源参数遥感监测等关键技术瓶颈。本文研究创新点在于融合多源观测数据,利用时空连续的森林资源信息多模式遥感监测技术与机理模型,建立多源一体化监测方案,提高区域森林资源变化信息精准监测精度与时效性,为更加深入分析森林资源的变化规律提供保障。本研究具体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以多源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相结合开展林业地类快速动态精细监测研究分析了两期土地覆盖类型(包括林地细分类型)和整个区域类型变化。基于多种参考资料数据(包括外业调查数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及高分辨率星载多光谱、机载CCD影像等)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在像元尺度上,基于随机森林(RF)的林业地类精细识别结果精度优于支持向量机(SVM),且GF-1数据(总体精度:88.06%;Kappa系数:0.87)略优于TM数据(总精度:84.44%;Kappa系数:0.83),两者均能够有效进行地类识别。监测结果表明:从2009年到2014年,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的面积都有增加,疏林地则略有减少。林地(特指本研究识别的阔叶林地、针叶林地、混交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总和)面积从961.997万公顷增加到973.688万公顷,增加了11.691万公顷;乔木林面积增加了9.422万公顷(1.215%)。(2)GF-1数据对森林植被覆盖度快速监测优于TM数据基于2009年TM以及2014年GF-1数据,构建了适用于大区域的像元二分法模型,实现森林植被覆盖度反演,并以植被覆盖度调查样地数据验证了2014年反演结果,R2=0.766,均方根误差RMSE=0.051。针对两期结果进行分析监测区域植被覆盖度(分等级、分林地类型)变化反演结果表明:2009年覆盖度均值为72.73%(中等级的植被覆盖度占79.75%);2014年为82.78%(较高等级的植被覆盖度占森林区域的面积最高,为44.60%)。与环境等因子分析发现,两期覆盖度均显示出与地形高程因子相关,2009、2014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30、0.914。从监测效果来看,GF-1数据在提取植被覆盖度方面,非常有优势,可以作为一体化监测手段的重要数据源。(3)k-NN算法可以实现森林地上生物量快速预估基于植被覆盖度等特征信息及两种光学与P-波段SAR数据(2009年ALOS-1PALSAR、2014年ALOS-2 PALSAR),通过优化学习机(k 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重点解决最优特征融合快速提取技术,完善了适用于大区域、特征维度高的多源数据的森林AGB反演方法。结果表明:在样地尺度上,2009年的AGB反演结果R2=0.56,RMSE=25.95 t/ha;2014年R2=0.64;RMSE=24.55 t/ha。2009年反演均值较样地计算结果均值偏高(预测:81.59 t/ha,实测:78.64 t/ha);而2014年反演均值较样地计算结果偏低(预测:79.63 t/ha;实测:82.48 t/ha)。从区域尺度来看,2009年平均森林AGB为88.33 t/ha;2014年的为94.61 t/ha;平均AGB增长量为6.28 t/ha。(4)Biome-BGC模型能够准确模拟NPP的变化在基于Biome-BGC模型和长时间序列(从2003年到2012年)多源数据的基础上,在进行了模型参数化方案优化,对森林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进行了模拟,并以空间分布的树芯数据进行了NPP模拟结果验证。结果表明:Biome-BGC模型能够准确的模拟NPP的变化。研究区NPP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差异,中东部由于受森林火灾的影响,NPP均值较低。不同森林类型NPP值差异明显,NPP年平均值大小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生长季植被NPP年际变异对温度、太阳辐射量的响应程度高于对降水量、相对湿度的响应;进一步分析研究区生长季森林类型NPP与各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可知,温度是对研究区NPP变化趋势起主导作用的气候因子;而针叶林的主导因子是太阳辐射量。本研究利用多种遥感数据和观测数据,针对森林的面积变化、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和森林NPP四个重要参数,构建了快速、全方位的多源遥数据一体化监测的初步方案,达到了高效、准确的监测结果,为林业资源动态监测提供了关键参考方案。

二、内蒙古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科尔沁右翼前旗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森林经营技术研究概况
        1.1.1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
        1.1.2 生态系统管理技术
        1.1.3 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
        1.1.4 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
        1.1.5 森林生态采伐技术
        1.1.6 森林分类经营技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概况
    2.1 科尔沁右翼前旗概况
    2.2 林场概况
3 研究方法
    3.1 资料收集
    3.2 资料分析
    3.3 现地调查
    3.4 归纳总结
    3.5 森林健康评价标准
    3.6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方法
        3.6.1 评价指标
        3.6.2 森林生态功能指数计算方法
        3.6.3 森林生态功能及等级划分标准
4 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4.1 林地面积分析
    4.2 林木蓄积资源分析
    4.3 森林(林地)分类分析
        4.3.1 公益林(地)
        4.3.2 商品林(地)
    4.4 有林地资源分析
        4.4.1 树种起源
        4.4.2 林种结构
        4.4.3 龄组比例
        4.4.4 优势树种
    4.5 灌木林资源分析
        4.5.1 林种
        4.5.2 主要树种
        4.5.3 盖度等级
    4.6 森林资源质量分析
        4.6.1 森林健康
        4.6.2 森林自然度
        4.6.3 群落完整性
        4.6.4 林地生产力分析
        4.6.5 生态功能等级分析
    4.7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特点分析
        4.7.1 森林资源现状
        4.7.2 林种结构特点
        4.7.3 有林地资源龄组结构特点
        4.7.4 优势树种及树种组成特点
        4.7.5 宜林地资源的特点
    4.8 森林资源经营措施
5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经营对策
    5.1 完善林种结构
    5.2 调整树种组成
    5.3 龄组面积平衡调整
        5.3.1 幼龄林优势林场各龄组面积平衡调整方案
        5.3.2 幼中龄林优势林场各龄组面积平衡调整方案
        5.3.3 幼中过熟林优势林场各龄组面积平衡调整方案
    5.4 宜林地植被恢复措施
    5.5 完善森林抚育措施
        5.5.1 森林抚育目标
        5.5.2 森林抚育原则
        5.5.3 森林抚育对象
        5.5.4 抚育间伐技术
        5.5.5 补植更新措施
    5.6 经济林营造措施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扎赉特旗神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森林经营研究进展
        1.1.1 森林分类经营技术
        1.1.2 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
        1.1.3 森林生态采伐技术
        1.1.4 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
        1.1.5 生态旅游经营技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扎赉特旗概况
        2.1.2 神山林场概况
    2.2 研究资料收集
    2.3 研究方法
        2.3.1 资料分析
        2.3.2 现地调查
        2.3.3 归纳总结
    2.4 森林健康评价标准
    2.5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方法
        2.5.1 评价指标
        2.5.2 森林生态功能指数计算方法
        2.5.3 森林生态功能及等级划分标准
3 神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3.1 林地面积分析
    3.2 林木蓄积资源分析
    3.3 森林(林地)分类分析
        3.3.1 公益林(地)
        3.3.2 商品林(地)
    3.4 有林地资源分析
        3.4.1 起源
        3.4.2 林种
        3.4.3 龄组
        3.4.4 优势树种
    3.5 灌木林资源分析
        3.5.1 起源
        3.5.2 林种
        3.5.3 主要树种
    3.6 森林资源质量分析
        3.6.1 森林健康
        3.6.2 森林自然度
        3.6.3 群落完整性
        3.6.4 林地生产力分析
        3.6.5 生态功能等级分析
    3.7 神山林场森林资源特点分析
        3.7.1 森林资源现状
        3.7.2 林种体系特点
        3.7.3 有林地资源龄组结构特点
        3.7.4 优势树种及树种组成特点
        3.7.5 宜林地资源的特点
    3.8 森林资源经营的特点
4 神山林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4.1 生态旅游优势分析
        4.1.1 具有独特的花岗岩地貌
        4.1.2 具有神秘悠远的蒙元祭祀文化
        4.1.3 旅游资源丰富且结合性好
    4.2 生态旅游生物资源现状分析
        4.2.1 景观植物资源分析
        4.2.2 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4.3 生态旅游景区林种树种分析
        4.3.1 林种组成分析
        4.3.2 树种配置分析
    4.4 各景点基本情况分析
        4.4.1 石老爷峰景区分析
        4.4.2 博格达乌拉敖包景区分析
        4.4.3 情侣峰景区分析
        4.4.4 韶荣奥拉景区分析
    4.5 神山林场生态旅游特点分析
5 神山林场森林资源经营对策
    5.1 林种体系完善对策
    5.2 龄组结构调整对策
    5.3 树种组成和景观改造对策
        5.3.1 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改造对策
        5.3.2 风景林和护路林改造对策
    5.4 宜林地植被恢复对策
    5.5 森林抚育措施改善对策
        5.5.1 森林抚育目标
        5.5.2 森林抚育原则
        5.5.3 森林抚育对象与措施
        5.5.4 抚育间伐技术
        5.5.5 林分改造措施
        5.5.6 补植更新措施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权制度
        2.1.2 林权制度
        2.1.3 制度绩效
        2.1.4 林权制度改革绩效
    2.2 理论基础
        2.2.1 制度变迁理论
        2.2.2 产权理论
        2.2.3 规模经济理论
        2.2.4 内生增长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林权制度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3.1 林权制度发展历程
        3.1.1 萌芽时期的林权制度(1949年-1978年)
        3.1.2 探索时期的林权制度(1979年-2000年)
        3.1.3 完善时期的林权制度(2001年-至今)
    3.2 林权制度发展历程特征及动因分析
        3.2.1 林权制度发展历程特征
        3.2.2 林权制度发展历程动因
    3.3 林权制度现状
        3.3.1 林权制度目标
        3.3.2 林权制度设计
        3.3.3 林权制度实施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
    4.1 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4.1.2 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1.3 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2 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数据来源
    4.3 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过程
        4.3.1 熵权法评价过程
        4.3.2 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过程
    4.4 评价结果分析
        4.4.1 总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分析
        4.4.2 各维度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因素的选取
    5.2 影响因素与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关系解析
        5.2.1 林权清晰度与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关系解析
        5.2.2 林业生产要素投入与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关系解析
        5.2.3 区域发展环境与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关系解析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林权清晰度对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影响
    6.1 指标选取
    6.2 分析方法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6.3 评价过程
    6.4 结果分析
        6.4.1 林权清晰度对总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影响
        6.4.2 林权清晰度对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影响
        6.4.3 林权清晰度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林业生产要素投入对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影响
    7.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7.2 分析方法选取
        7.2.1 相关性分析方法的选取
        7.2.2 有效性分析方法的选取
    7.3 结果分析
        7.3.1 林业生产要素投入与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相关性结果分析
        7.3.2 林业生产要素投入与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有效性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我国区域发展环境对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影响
    8.1 林权制度省份区域发展环境评价
        8.1.1 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8.1.2 分析方法选取
        8.1.3 分析过程
    8.2 结果分析
        8.2.1 区域发展环境对总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影响
        8.2.2 区域发展环境对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影响
        8.2.3 区域发展环境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影响
    8.3 本章小结
9 提升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对策建议
    9.1 提高林权清晰度
        9.1.1 消除承包权经营权界定障碍
        9.1.2 优化林权确权赋权环节
        9.1.3 深化采伐许可制度调整
        9.1.4 厘清林权主体关系
    9.2 完善林业生产要素投入
        9.2.1 维持林权制度实施资金供给
        9.2.2 纠正劳动力投入偏差
        9.2.3 持续强化技术投入
    9.3 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9.3.1 保持市场经济运行顺畅
        9.3.2 推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9.3.3 健全法治环境
    9.4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研究的创新之处
    10.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基础概念概述
    2.1 现代林业
    2.2 投资和融资
    2.3 公共产品理论
    2.4 森林资源的外部性理论
    2.5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3 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现状分析
    3.1 内蒙古林业发展概况
        3.1.1 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3.1.2 林业发展成效
    3.2 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现状
        3.2.1 生态建设工程投资规模增长迅猛
        3.2.2 国家的政策性投入
        3.2.3 林业贴息贷款、基金制度及证券市场融资
        3.2.4 外资投入
4 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4.1 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4.1.1 内蒙古林业民间投资体量相对较小
        4.1.2 内蒙古林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大
        4.1.3 内蒙古小规模林企、林农融资贷款相对较难
        4.1.4 内蒙古林农林权流转意愿较弱,林业资本市场不成熟
    4.2 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职能层面
        4.2.2 林业融资体制层面
        4.2.3 林业行业本身层面
5 对策建议
    5.1 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民间投资主体
    5.2 服务好林企林农,增强内蒙古林业投资吸引力
    5.3 创新林企融资模式,降低内蒙古林业融资贷款难度
    5.4 完善林权流转制度,健全内蒙古林业资本市场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整体评价 ——以乌尔旗汉林业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森林经营方案发展、概念研究进展
        1.3.2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研究进展
        1.3.3 森林经营方案检查与评定研究进展
        1.3.4 森林经营方案调整与修订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区概况
        2.1.1 自然条件概况
        2.1.2 社会经济条件
    2.2 研究方法
        2.2.1 比较研究法
        2.2.2 文献阅读法
        2.2.3 数理统计分析法
        2.2.4 多准则决策分析法(MCDA)
        2.2.5 层次分析法(AHP)
3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评价
    3.1 森林资源及经营评价
        3.1.1 森林资源分析
        3.1.2 两期方案相关内容对比
    3.2 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
    3.3 森林区划与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3.3.1 森林区划
        3.3.2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3.4 森林经营规划设计
    3.5 非木质资源经营与游憩规划
    3.6 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3.7 森林经营基础设施与维护
    3.8 经营能力建设
    3.9 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
    3.10 森林经营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估
4 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 评价指标选择方法
    4.2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1 标准与指标确定
        4.3.2 经营措施评价
        4.3.3 经营效果评价
5 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5.1 标准与指标权重确定
    5.2 各评价指标计算分析
        5.2.1 经营措施各指标分析
        5.2.2 经营效果各指标分析
    5.3 方案实施效果评价结果
    5.4 方案调整及实施建议
        5.4.1 完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内容,提升森林综合效益
        5.4.2 统筹编案内容的完整性和差异化,促进方案优化升级
        5.4.3 重视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监督与检查
        5.4.4 强化更新造林,提高林地利用率
        5.4.5 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林分质量
        5.4.6 着重调整森林资源的龄组结构
        5.4.7 适当增加阔叶树种比例,维持树种结构平衡
        5.4.8 增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内容
        6.1.2 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6.1.3 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6.1.4 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结果
    6.2 主要结论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附录 B 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绿色发展理论
        三、产业结构理论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二章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现状
    第一节 林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条件
        二、经济发展情况
        三、社会发展
    第二节 林区经济转型的意义
    第三节 林区经济转型的现状分析
        一、林区经济发展现状
        (一) 林业产业结构分析
        (二) 林区企业经济生产效益分析
        二、社会发展现状
第三章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林区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停伐后运行管理经费不足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缓慢
        三、人员结构不合理
        四、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五、经济转型动力不足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经营管理体制的制约
        二、产业结构的制约
        三、林区劳动力转移受限
        四、对林区经济转型的认识不足
第四章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林区经济转型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
    第二节 影响因素数据的检验与分析
        一、数据检验
        二、数据分析
    第三节 主成分回归分析
        一、建立回归模型
        二、回归模型检验
        三、模型分析
第五章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国内外林区经营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林区经营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 美国—建立国有林垂直管理模式
        (二) 德国—倡导近自然林业理论
        二、国内林区经营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 吉林国有林区—大力发展智慧林业
        (二) 黑龙江国有林区—构建现代化林业生产经营体系
    第二节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一) 加快推进林区政企事分开
        (二) 创新林区经营体制
        二、优化调整林区产业结构
        (一)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二) 加快培育特色产业
        (三) 建立林业产业园区
        三、完善林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 大力培育和引进高素质人才
        (二) 促进林区劳动力合理流动
        四、建立健全林区保障体系
        (一) 加快推进林区科技创新
        (二) 制定林区税收优惠政策
        (三) 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四) 提高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改制与共生:一个国有林场的发展 ——基于内蒙古B林场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与文献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
二 B林场改制状况描述
    2.1 林场所在乡镇情况
        2.1.1 基本信息
        2.1.2 经济发展
    2.2 B林场基本情况
        2.2.1 基本信息
        2.2.2 管理机构
        2.2.3 职工状况
    2.3 国家和自治区国有林场改制政策变迁
        2.3.1 国家国有林场改制政策
        2.3.2 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场改制政策
    2.4 B林场历史沿革
        2.4.1 职工工资政府权额拨款阶段(1972年-1979年)
        2.4.2 林场经营自收自支阶段(1979年-2019年)
        2.4.3 全额事业编阶段(2019年—至今)
    2.5 林场政策的具体实施状况
    2.6 小结
三 B林场与Y嘎查共生共建
    3.1 Y嘎查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3.1.1 人员构成
        3.1.2 经济收入发展变迁
        3.1.3 子女教育
        3.1.4 宗教活动
    3.2 B林场与Y嘎查共生互动
        3.2.1 人口流动是形成条件
        3.2.2 物质依赖是形成基础
        3.2.3 文化尊重是推动力
        3.2.4 学校教育是支撑
    3.3 小结
四 国有林场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4.1 林场在自我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4.1.1 经营管理方面
        4.1.2 政策设计方面
    4.2 问题成因分析
        4.2.1 社会环境因素
        4.2.2 林场性质因素
        4.2.3 职工个人因素
    4.3 国有林场改革的发展建议
        4.3.1 调整政府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战略部署
        4.3.2 制定符合林场具体情况的发展经营模式
        4.3.3 实现国有林场与当地社区联动效应
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8)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森林资源分析及经营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貌及其特点
        2.1.1 地势
        2.1.2 地貌及其特征
    2.2 水文特点
        2.2.1 地表水
        2.2.2 地下水
    2.3 气候特点
    2.4 土壤特点
    2.5 植被类型
        2.5.1 木本植物资源
        2.5.2 药用植物资源
        2.5.3 重点保护植物资源
        2.5.4 经济植物资源
    2.6 野生动物资源
    2.7 人文社会环境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4 达茂旗森林资源现状
    4.1 森林资源地类分布
    4.2 森林资源森林类别分布
    4.3 国营林场森林资源现状
5 达茂旗森林资源分析
    5.1 达茂旗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5.2 达茂旗森林资源空间分布分析
    5.3 达茂旗森林资源效益分析
        5.3.1 经济效益
        5.3.2 生态效益
        5.3.3 社会效益
6 达茂旗森林资源经营建议
    6.1 达茂旗森林资源经营原则和目标
        6.1.1 达茂旗森林资源经营原则
        6.1.2 达茂旗森林资源经营目标
    6.2 达茂旗森林资源经营具体措施
        6.2.1 建立科学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系
        6.2.2 加大森林资源培育
        6.2.3 加强管护经营森林资源
        6.2.4 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6.3 达茂旗森林资源经营保障措施
        6.3.1 基础保障措施
        6.3.2 组织保障措施
        6.3.3 技术保障措施
        6.3.4 政策保障措施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政策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特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碳交易的理论与机制
    2.1 碳交易的基本概念
    2.2 碳交易市场
        2.2.1 国际主要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2.2 国际主要碳交易市场的分类
        2.2.3 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
    2.3 林业碳汇交易
        2.3.1 碳汇与林业碳汇
        2.3.2 林业碳汇交易
        2.3.3 国际林业碳汇交易进展
        2.3.4 国内林业碳汇交易
    2.4 碳交易的机制
        2.4.1 配额登记记录机制
        2.4.2 计量报告核查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比较分析
    3.1 方法学的定义和分类
    3.2 方法学结构与作用
        3.2.1 基线方法学
        3.2.2 监测方法学
        3.2.3 额外性
    3.3 方法学基本情况
        3.3.1 CDM方法学
        3.3.2 国际自愿减排方法学(VCS)
        3.3.3 中国自愿减排方法学(CCER)
        3.3.4 广东碳普惠制(PHCER)
        3.3.5 福建省林业碳汇(FFCER)
        3.3.6 熊猫标准
    3.4 开发方法学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第四章 中国林业碳汇项目的类型与交易分析
    4.1 林业碳汇项目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类型
        4.1.1 林业碳汇交易的基本要素和要件
        4.1.2 我国林业碳汇主要类型
    4.2 我国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情况
        4.2.1 我国森林资源概况
        4.2.2 我国林业碳汇项目交易进展
    4.3 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差异比较
        4.3.1 项目分布差异比较
        4.3.2 项目类型差异比较
        4.3.3 经营区差异比较
    4.4 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具体案例分析-广东省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5.1 项目区基本情况
    5.2 项目概况
        5.2.1 项目实施目的
        5.2.2 项目造林设计
        5.2.3 其他合规内容
    5.3 项目基线方法学研究
        5.3.1 基线方法学的选择和适用
        5.3.2 项目事前碳汇量的估算
        5.3.3 事前项目减排量的估算
    5.4 监测方法学的应用
        5.4.1 抽样设计分层样地
        5.4.2 项目活动监测
        5.4.3 抽样方案实施情况
        5.4.4 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0)基于多源数据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变化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关键科学问题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区及数据
    2.1 实验区概况
        2.1.1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2.1.2 内蒙古根河重点实验区
    2.2 实验数据
        2.2.1 实验数据总体情况
        2.2.2 卫星遥感数据
        2.2.3 森林样地结构参数调查数据
        2.2.4 森林生产力调查数据
        2.2.5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
        2.2.6 植被覆盖度
        2.2.7 林业地类调查
        2.2.8 其他辅助数据
    2.3 小结
第三章 林业地类精细识别及变化监测
    3.1 数据预处理
    3.2 研究方法
        3.2.1 支持向量机(SVM)
        3.2.2 随机森林(RF)
    3.3 模型训练
        3.3.1 训练样本选取
        3.3.2 训练样本分离度
        3.3.3 模型参数化
    3.4 林业地类精细识别结果
        3.4.1 根河森林保护区
        3.4.2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3.5 类型变化监测及分析
        3.5.1 根河森林保护区
        3.5.2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森林植被覆盖度估算及变化监测
    4.1 数据预处理
    4.2 研究方法
        4.2.1 归一化植被指数
        4.2.2 像元二分模型
        4.2.3 NDVIsoil与 NDVIvege参数确定
    4.3 覆盖度估算结果
        4.3.1 根河森林保护区森林植被覆盖度估算
        4.3.2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植被覆盖度估算
    4.4 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及分析
        4.4.1 根河森林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变化
        4.4.2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植被覆盖度变化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及变化监测
    5.1 数据预处理
        5.1.1 SAR影像预处理
        5.1.2 影像配准
        5.1.3 遥感特征提取
        5.1.4 样地数据抽取
    5.2 研究方法
        5.2.1 快速迭代特征选择的k-NN方法
        5.2.2 KNN-FIFS优化
    5.3 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
        5.3.1 根河森林保护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
        5.3.2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
    5.4 森林地上生物量时空变化格局
        5.4.1 根河森林保护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变化
        5.4.2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变化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时间序列森林净生产力动态模拟
    6.1 Biome-BGC模型
        6.1.1 模型简介
        6.1.2 模型主要过程及作用
        6.1.3 模型驱动参数
        6.1.4 模型运行
    6.2 时间序列NPP模拟
        6.2.1 NPP整体动态变化
        6.2.2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乔木林动态变化
        6.2.3 研究区森林NPP验证
    6.3 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6.3.1 总体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6.3.2 各植被类型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6.3.3 研究区NPP与气候因子的偏相关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四、内蒙古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尔沁右翼前旗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D]. 孙瀚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扎赉特旗神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D]. 王楚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佳.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4]内蒙古林业投融资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D]. 马礼斌.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5]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整体评价 ——以乌尔旗汉林业局为例[D]. 沙晓娟.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6]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 高旭.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7]改制与共生:一个国有林场的发展 ——基于内蒙古B林场的个案研究[D]. 王凯.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8]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森林资源分析及经营建议[D]. 王雅倩.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9]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政策与实践研究[D]. 郑芊卉.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10]基于多源数据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变化监测研究[D]. 张少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02)

标签:;  ;  ;  ;  ;  

内蒙古实施林业分类管理的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